破裙风飏足移频,长夏随夫历苦辛。那似美人梳洗罢,一钩罗袜步香尘。
破裙风飏足移频,长夏随夫历苦辛。那似美人梳洗罢,一钩罗袜步香尘。

chē--chénhào

qúnfēngyángpínzhǎngxiàsuíxīnshìměirénshūgōuluóxiāngchén

陈颢

陈颢

(1264—1339)元清州人,字仲明。稍长,入京师,从王磐习金典章,又从安藏习诸国语。因安藏荐入宿卫,从爱育黎拔力八达于藩府。仁宗入定内难,迎武宗,皆预谋。仁宗即位,特拜集贤大学士,与闻政事,科举之行,赞助之力尤多。仁宗卒,辞官家居。文宗立,复起为大学士。卒谥文忠。 ▶ 8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去来兮,再休提!青山尽解招人醉,得失到头皆物理。得,他命里;失,咱命里。
云山有意,轩裳(cháng)¹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
译文:云山有情有意,可没有办法得到官位,被西风吹断了功名难求的伤心泪。
注释:¹轩裳:即轩冕,古代卿大夫的车服。此指入仁取得功名官位。
元代的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得不到当局的重用,于是会有一种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悲叹。作者置身燕城,不由得怀古伤今,追慕起了当年燕昭王在此筑黄金台招贤兴国的盛举。而作者身为元朝知识分子中的一员又能如何?自己的命运由不得自己把握。可悲可叹!也许只有山水林泉才是最好的归宿。

shānyáng ·yānchéngshùhuái怀

liúzhì yuándài 

yúnshānyǒu xuāncháng bèi西fēngchuīduàngōngmínglèi lái zàixiū qīngshānjìnjiězhāorénzuì shīdàotóujiē  mìng shī zánmìng 
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
雨停荷芰(jì)¹²浓香,岸边蝉噪³垂杨。
译文:雨停以后,荷花和菱花飘散出浓浓的香气,岸边的垂柳上有蝉在鸣叫。
注释:¹荷芰:荷花和菱花。芰,菱。²逗:招引,带来。³噪:指蝉鸣叫。
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
物华¹空有旧池塘,不逢垂子,何处梦襄王?
译文:旧处的池塘空有美好的景物,没有遇见神女,楚襄王又在何处做梦呢?
注释:¹物华:美好的景物。杜甫《曲江陪郑南史饮》诗:“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尊恋物华。”
珍簟对欹鸳枕冷,此来尘暗凄凉。
珍簟(diàn)¹对欹(qī)²鸳枕³冷,此来尘暗凄凉。
译文:鸳鸯枕头在竹席上相互倾斜地摆放着,已经冰冷;来到这里,气氛昏暗,让人满心凄凉。
注释:¹簟:竹席。²欹:歪斜,倾斜。³鸳枕:即鸳鸯枕,男女共用的枕头,共有一对。⁴尘暗:气氛昏暗。
欲凭危槛恨偏长。
欲凭¹危槛(jiàn)²恨偏长。
译文:想要靠着高楼上的栏杆放眼远望,心中的悔恨偏偏却又很长。
注释:¹凭:靠,靠着。²危槛:高楼上的栏杆。危,高耸的样子。
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
藕花珠缀(zhuì)¹,犹似²汗凝妆。
译文:荷花上面点缀着露水,好像美人脸上流汗的模样。
注释:¹缀:点缀。²犹似,好似。犹与若、似意同,作同义词叠用。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¹其上。有泉幽幽然²,其鸣乍³大乍细。渠之广,或(zhǐ),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hóng),昌蒲被之,青藓¹⁰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¹¹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tiáo)鱼。又北曲行纡(yū)¹²,睨若无穷,然卒¹³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¹⁴,可列坐而庥(xiū)¹⁵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译文: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架了一座桥。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一尺,有时就有二尺,它的长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潭,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树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已经很宁静,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
注释: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¹桥:架桥。²幽幽然:流水幽静的样子。³乍:连词,或者。⁴或:有时。⁵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古代称八寸为咫。⁶倍尺:二尺。⁷逾:越过。⁸泓:深潭。水深而广。⁹被:通“披”,覆盖 。¹⁰藓:苔藓。¹¹堕:落,流。¹²纡馀:曲折伸延。纡,弯曲。馀,通“徐”。¹³卒:最终。¹⁴箭:小竹。¹⁵庥:同“休”,休息。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shī)¹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²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译文:我跟随永州太守发现它的,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注释:¹酾:分流,疏导。²遗:留给。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juān)¹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译文: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蠲渠疏通到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注释:¹蠲:古同“涓”,清洁。

  这篇文章上承《袁家渴记》,下启《石涧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六篇。文章记述了作者沿渠探幽,追求美景的事,表达了作者探奇制胜,拓宽胸怀,追求胜景借以抒发胸中积郁之气的感情。

  第一段写石渠在袁家渴西南不到一百步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在它上面架了一座桥。“有泉幽幽然,其渠乍大乍细”句,从视觉上描绘了泉水细徽轻缓流动的样子,从听觉上描摹了它忽大忽小的渠声,突出了石渠泉水的特点,石渠有的地方宽不到一尺,有的地方两尺来宽,长度大约十来步(古时一步五尺)。它的水流碰到大石,就从石下潜流出来。一个“伏”字,进一步突出了渠水“幽幽然”的特点。接着写渠水的流向及渠上的景色:过了大石,前边有石泓。石泓是比石渠水深的石洼。它的上面覆盖着菖蒲,四周环绕着苔藓,泉水折向西流去,旁边的水落入岩石下。北面堕入小潭中。潭的面积小不足百尺,潭水清而深、有许多白条鱼在水中游动。后又向北弯弯曲曲地流去,看起来好像没有尽头,然而终干流入渴中。它的旁边都是形态怪异的石头,诡怪的树木,奇异的草儿,美好的嫩竹,这里,人们可以并排坐下来休息,这一段描写,语言简洁,把“睨若无穷”的曲折的泉水写得一目了然,渠上的风光只用几个字就写出了特色,作者着重描写了石渠的风:它摇动着那些树木,花草、竹子的梢头,发出的声音在山谷里响动。眼看着它们已经静静地不动了,可它们被风吹动发出的声音却方才在远处回响。视觉上是“静”,听觉上却是“远”,构成了十分奇妙的意境。拿这篇的风同《袁家揭记》中的风比较,它们的“个性”特点是十分鲜明的:一个是“静远”,一个是“骇动”,这反映了作者善于细致观察自然、善于抓住其特点,并且用贴切的语言来再现它们。柳宗元的游记的确匠心独具,有其特殊的风格。

  第二段写作者从州牧那里得到石渠加以整治的情况:把枯草朽木归敛成堆然后清除,疏通渠道,清除堵塞的土石,把已经堆积起来的枯草朽木烧掉,渠道既已疏通就注满了清泉。可惜还没有人传扬它,所以作者才完备地记下它周围所有的景物,留给那些喜爱山水的人,并把这些刻写在石渠的北面,使以后热心此事的人便于得到。这段记事简明扼要。文中一个“惜”字,反映了作者的心情。可以这样理解:既是“惜”石渠之未始传,也是惜自己的怀才不遇。

  最后一段记下整修的时间:元和七年正月八日整修到大石边。十月十九日,走过大石发现了石泓小潭,至此石渠的美景才算到了尽头。这篇文章文字简洁,用词精炼确切,独具特色。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066-1068
2、 马亮.柳宗元作品鉴赏: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225-227
3、 吕晴飞.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457-458

shí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西nánxíngnéngbǎi shí mínqiáoshàng yǒuquányōuyōurán míngzhàzhà zhīguǎng广 huòzhǐchǐ huòbèichǐ chángshí liúshí chūxià shíérwǎngyǒushíhóng chāngzhī qīngxiǎnhuánzhōu yòuzhé西xíng pángxiànyánshíxià běiduòxiǎotán tányuánjiǎnbǎichǐ qīngshēnduōtiáo yòuběixíng ruòqióng rán jiēguǐshíguài huìměijiàn lièzuòérxiūyān fēngyáodiān yùndòng shìzhījìng tīngshǐyuǎn 

    cóngzhōuzhī lǎnxiǔ juéshūshí chóngérfén  yíng wèishǐyǒuchuányānzhě lěisuǒzhǔ zhīrén shūzhīyáng hòuhàoshìzhěqiúzhī 

    yuánniánzhēngyuèjuānzhìshí shíyuèshíjiǔshíshíhóng xiǎotán zhīměishìshǐqióng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故人¹不可见,汉水²日东流。
译文:老朋友我再也见不到了,汉水滔滔仍然日夜东流。
注释:¹故人:老朋友。此诗指孟浩然。²汉水:中国中部的一条河,长江最长支流,发源于陕西南部米仓山,流经陕西南部及湖北,在武汉入长江,全长1532公里。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借问¹(xiāng)阳老²,江山³蔡州
译文:请问襄阳遗老今在何方?江山依旧何人再游蔡州?
注释:¹借问:请问。²襄阳老:此处指孟浩然。³江山:江河山岳。⁴空:空寂无人。⁵蔡州:一作“蔡洲”。这里泛指孟浩然故乡一带。

  作者与孟浩然是老朋友了,如今老朋友永远离去了,因此诗一开头就说“故人不可见”。这是直抒胸臆,直抒对故人长逝的哀悼之意。对于老朋友的去世,作者无限悲痛,站在汉水边上,望着滔滔江水东流不胜悲伤。这第二句“汉水日东流”是借景抒情,借汉水日夜奔流不息抒发老朋友一去不复返,也是比喻自己的哀痛与思念之情就像东流之水绵绵不绝。“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两句,兼具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两种手法。上句可看作即景之语,下句景中含情,江山,景象广阔,著一“空”字,显示出物是人非人去楼空的无限感慨和遗憾,借此表达了作者对老朋友的无限思念。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手法并用,使诗篇直中有曲,语短情深。故人长逝,悼惜深情与凄怆涕泪,随诗行奔迸而出。朋友已矣,如江水东流,唯能追寻遗踪以寄哀思。

  王孟为知交,王维是深知孟浩然的情意的。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有“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之句,正是王维这首诗所寄托的感慨。

  王维这首诗并无华辞丽藻,其动人心魄处全在于情深。诚如明末清初黄宗羲所言:“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12-213

mènghàorán--wángwéi

rénjiànhànshuǐdōngliú

jièwènxiāngyánglǎojiāngshānkōngcàizhōu

云跨南溟,南北一雨。
云跨南溟,南北一雨。
译文:乌云连绵足以横越南海,纵是天南地北也能同落一雨。
瞻望匪遥,槛穽斯阻。
(zhān)¹匪遥,槛(kǎn)(jǐng)²斯阻。
译文:翘首瞻望不觉你我相隔遥远,途中却多有陷阱重重拦阻。
注释:¹瞻望:远望;展望。²槛穽:亦作“ 槛阱 ”。意思是捕捉野兽的机具和陷坑。喻人世间的陷阱、牢笼。
梦往从之,引手相抚。
梦往从之,引手相抚。
译文:梦中我前往随你而游,携手同行互相安抚。
笑言未半,舍我不伫。
笑言未半,舍我不伫(zhù)¹
译文:晏晏笑语还未说到一半,梦中人舍我而去,再不停驻。
注释:¹伫:伫立。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