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排饭宴南溪,不枉从君鸟鼠西。春薤旋浇浓鹿尾,腊糟微浸软驼蹄。
使君排饭宴南溪,不枉从君鸟鼠西。春薤旋浇浓鹿尾,腊糟微浸软驼蹄。
丝丝鱼脍明如玉,屑屑鸡生烂似泥。白面书生知此味,从今更不嗜黄齑。
丝丝鱼脍明如玉,屑屑鸡生烂似泥。白面书生知此味,从今更不嗜黄齑。

zèngcháyuánshuàishǒu--chǔcái

使shǐjūnpáifànyànnánwǎngcóngjūnniǎoshǔ西chūnxièxuánjiāonóng鹿wěizāowēijìnruǎntuó

kuàimíngxièxièshēnglànshìbáimiànshūshēngzhīwèicóngjīngèngshìhuáng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 —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契丹族,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宰相,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占燕京时候,听说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向他询问治国大计。而耶律楚材也因对金朝失去信心,决心转投成吉思汗帐下他的到来,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影响,他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乃马真后称制时,渐失信任,抑郁而死。卒谥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 6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lán)¹心绪,醉倚(yǐ)绿琴²相伴住。一枕新愁,残夜³花香月满楼。
译文:心情惆怅心绪低落,醉后倚靠着绿绮之琴独自愁苦。满枕新愁无处倾诉,长夜将尽花香袭人月光照遍小楼。
注释:¹阑珊:纷乱的样子。此处形容人物情绪。²绿琴:绿绮琴,传说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赐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³残夜:夜将尽。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繁笙(shēng)¹枕管²,吹得锦屏³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译文:隔壁不知是谁吹奏出急促的笙歌,把我这锦屏美梦相思之情吹走。只有这绿荫匝地的垂杨啊,不放秋千的影子越过墙头。
注释:¹繁笙:谓笙声繁密。²枕管:清枕的笛声。³锦屏:鲜艳华美的屏风。此处代指华贵的卧房。⁴秋千:一种体育活动用具。此处代指荡秋千的女子。

  作者家世巨富,而天生情种。但这首词中流露出来的愁绪,并非如晏殊《珠玉词》一般的闲愁、轻愁,而是沉挚的深愁。这是生命意识觉醒的标志,唯有真正热爱生命,真正认真生活的人,才会感觉到如此深重的愁情。他们太依恋春天的美好,也太担心春天的逝去,所以他们比平常人感受着更多的愁苦。

  上片,作者从阑珊的春意写起,为读者描绘了—幅春夜愁思图。开头两句写作者感到春意阑珊,心绪惆伥。在酒醉后漫倚绿琴,四周一片寂寥,只有绿琴相伴。作者首先交待了时间、地点。时间已到了春末夏初时节,春花开始凋落,面对阑珊的春意,作者内心不禁涌起万般惆怅。项鸿祚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作者,正如他自己在自序中说的“生幼有愁癣”。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因此,在这样一个寂寥宁静的春夜,作者万般的愁绪无处排遣,只好借酒浇愁。但醉后的心境更是寂寥,于是只好以琴为伴,暂且用琴声慰藉一下孤寂的心情。这里的“相伴住”,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想以琴排忧,却又心绪皆无的情景。“一枕新愁”二句,写作者夜深难眠,满腹愁绪。“残夜’’正是人们熟睡之际,而作者却嗅着庭院花香,看见满楼月色。这“残夜花香月满楼”句,暗示了作者难以成眠,使读者好像看到作者睁眼不寐沉思忧郁的形象。“一枕”句也生动地勾出作者愁绪绵绵,辗转反侧之状。“新愁”到底是什么,这里没有说,作者在下片才以含蓄的笔法暗示出来。

  下片作者用含蓄的笔墨道出了这种“新愁"的由来。“繁重绝管,吹得锦屏春梦远”,终于道出了是隔墙邻居家繁杂的管弦乐声,把自己难成的春梦吹向了遥远的地方。从句子表面来看,似乎是比邻的弦管乐声搅得自己难以入睡,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作者的托词而已。真正的原因,是作者对隔墙佳人的思恋,才使得他卧不安席。这一点在结尾一句中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打秋千的女子,这才是作者为之辗转反侧而产生“一枕新愁”的根源。夜深人静,作者因相思而产生的种种愁绪却无法传递绐对方。因此,只好把这种哀怨发泄到了庭院中的垂杨上,仿佛那静静的垂杨也不解人意,偏偏挡住了作者的视线,从而使他连荡秋千的女子的影子也看不到。表达了作者对佳人深深的爱恋,却又无法向对方表达的惆怅与哀怨。

  总之,这首词以其清新幽怨的风格,缠绵委婉的笔调,以情写景,景中寄情,抒发了作者内心真实的思想感情,读来令人感到真挚自然。

参考资料:
1、 田军,王洪.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第1309页
2、 周笃文.红袖添香婉约词: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第201页
3、 徐育民 赵慧文.历代名家词赏析:北京出版社,1982:第304页

jiǎnlánhuā··chūnwénqiángchuīshēng--xiàng鸿hóngzuò

lánshānxīnzuì绿qínxiāngbànzhùzhěnxīnchóucánhuāxiāngyuèmǎnlóu

fánshēngcuìguǎnchuījǐnpíngchūnmèngyuǎnzhǐyǒuchuíyángfàngqiūqiānyǐngguòqiáng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书当快意¹读易尽,客有可人²期不来。
译文:读到称心满意的书很容易就读完了,想与意气相投的朋友见面却久盼不来。
注释:¹快意:称心满意。²可人:合心意的人,品行可取的人。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¹百岁几回开?
译文:世界上的事往往是这样美中不足与意愿相乖,人生百年,有多少次能够欢笑开怀?
注释:¹好怀:好兴致。

  这首诗讲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感受:合口味的好书,读起来饶有兴味,颇感惬意,但往往很快就读完了,掩卷之际,令人怅然。对脾气的朋友,谈起话来很投机,非常盼望这样的知心朋友多多前来与之交谈,但偏偏不见踪影,久盼之后,令人失望。世界上的事情每每是这样,希望和现实总是发生矛盾,不如意者十居八九,一个人一生中是很难遇到几次真正轻松愉快、开怀大笑的好时光。

  陈师道作于同年的另一首诗《寄黄充》说:“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世事每如此,我生亦何娱?”两首诗所表达的感受是相同的。作者之所以会有这种感受,和当时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1099年(宋哲宗元符二年),诗人困居徐州,生计维艰,尽管“人不堪其贫”,作者却不以为意,依然“左右图书,日以讨论为务,盖其志专欲以文学名后世也”(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诗人以苦吟著称。

  只有读过万卷书的人,才能如此精炼准确地捕捉到读书人读快书、又意恐读完的共同心理状态,“书当快意读易尽”是作者读书亲身体验的概括,也是他孤独寂寞、唯有书伴的惆怅心情的流露。当时诗人的知心朋友尽在远方,黄庭坚被逐斥戎州(今四川宜宾),苏轼被贬谪海外,音信难通;魏衍自徐州移沛州,张耒任职宣州,皆无从相见。而诗人一口气将一本好书读完之后,十分盼望能同这些朋友一起交流读书所得、讨论作诗的甘苦。他思友心切,整日恍惚若有所失,因此发出了“客有可人期不来”的慨叹。

  怅然、失望之余,诗人又转以旷达,试图自我安慰:世界上的事情每每和主观愿望相违背,人生本来就难得有舒畅愉快之时,何必自寻烦恼呢?钱钟书《宋诗选注》说:“只要陈师道不是一味把成语古句东拆西补或者过分把字句简缩的时侯,他可以写出极朴挚的诗来。”这首从作者自己的亲身生活经历和感受中概括提炼出来的诗,正好用“朴挚”来说明其风格特点。

  宋人爱用诗来说理。诗人多以冷静的态度来体察客观事物,善于把带哲理性的认识写入诗中,显得精深,富有理趣。诗中说出了很多人有会于胸中而没有表达出来的话,作者以浅显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出来。诗人以冷静的态度来体察客观事物,善于把带哲理性的认识写入诗中,显得精深,富有理趣。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668-669页

jué ·shūdāngkuàijìn

chénshīdào sòngdài 

shūdāngkuàijìn yǒurénlái 
shìshìxiāngwéiměi hǎohuái怀bǎisuìhuíkāi 
江上烟艇闲,雨蓑乾,渔翁醉醒江上晚。啼鸟关关,流水潺潺,乐似富春山。数声柔橹江湾,一钩香饵波寒。回头贪兔魄,失意放渔竿;看,流下蓼花滩。
江上烟艇(tǐng)¹,雨蓑干,渔翁醉醒江上晚。啼鸟关关²,流水潺(chán)潺,乐似富春山³。数声柔橹(lǔ)江湾,一钩香饵波寒。回头贪兔魄,失意放渔竿;看,流下蓼(liǎo)滩。
译文:烟雾笼罩下的小船自在悠闲,雨水批湿的蓑衣又被风吹干,渔翁酒醒时江上天色已晚。听鸟鸣叫,流水潺潺,乐趣恰江严子陵隐居富春山。轻轻摇着船儿驶过江湾,寒波里垂下一够鱼饵。抬头贪看月亮,不留神放开了鱼竿。回过神来,看那小船已顺流而下,荡进了蓼花滩中。
注释:柳营曲:越调曲牌名。¹烟艇闲:此句写烟水之中小船静静地停泊着。²关关:鸟和鸣声。³富春山:又名严陵山,汉严子陵曾隐居耕钓于此,上有子陵钓台。在今浙江桐庐县西。⁴兔魄:月亮。⁵蓼花:蓼是一种水边生长的植物,花如穗,有红有白。

  这首散曲是借自然景物来表现理想主义的生活场景与思想感情的一则例证。曲中所写的渔翁,实际上是个科场失意的文人。失意后,他退隐江滨,但却不能割断蟾宫折桂的欲念,因而在强作闲适的同时,心灵上又挤压着沉重的苦闷。

  首句勾画了一幅渔翁孤舟闲漂图。小船自在消闲,蓑衣雨湿风干,渔翁饮酒睡醒,表明看来确是一派悠然自得的气象。但仔细体味,渔翁冒雨自炊,饮酒就醉,醉则昏睡,醒则漂归,既无渔钓之意,又无赏景之心,这就不能不令人感到他胸中凝聚着难以解脱的苦衷,不然不会独自借酒浇愁、整天沉湎醉乡。

  船上饮酒,醉醒已是傍晚,但闻啼鸟声与流水声交织在一起,清脆悦耳,其乐趣不减当年严子陵隐居富春山。“啼鸟关关,流水潺潺”、“数声柔橹江湾,一钩香饵波寒”,俱是清丽流美,宛然仙家境界。但此曲的渔翁仍未能不食人间烟火,“回头观兔魄,失意放鱼竿”,便显示了生活现实所给予的创伤。前时写“渔翁醉醒江上晚”,是力图表现他旷放自在的一面。如今看起来,他的“醉醒”,也不无愤世嫉俗的激烈意味了。

  欧阳修有《渔家傲》词,下阕有句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此曲的结尾,很可能是受到了欧词的启发。船儿不是一直那么听话的,只要主人意有旁骛,失了操纵,便只受水流摆布。“看,流下蓼花滩”,因为贪看水中的月亮,一不留神握渔竿的手松开了,只能眼睁睁望着渔竿从蓼花滩上漂下去。这表现了渔翁“失意”的深重程度。不过作者仍把小船留在蓼花滩一带,不曾送入红尘,那么渔父清醒过来,重新提起渔竿,“乐似富春山”,是不成问题的。或许“流下蓼花滩”的对象,也可释为“鱼竿”,如宋王庭珪《江亭即事》云:“江水磨铜镜面寒,钓鱼人在蓼花湾。回头贪看明月上,不觉竹竿流下滩。”但观此曲,解作小船“流下”更胜。

  这首曲中的“渔翁”是文人化了的。在元曲中,“隐逸”与“叹世”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此曲作者不过想把这两面都写到而已。清李调元就很明白这一点。他把自“数声柔橹江湾”至“流下蓼花滩”六句,统统视为“他人不能道也”的俊语。(见《雨村曲话》)

  此曲解开一般闲适小令一味沉醉山水之乐的纱幕,真实地表现出科场失意文人在不得不隐逸山水时内心所压抑着的痛楚,坦诚深切,读来确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参考资料:
1、 陶型传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945-946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
初晴新雨¹后。乍洗褪(tuì)胭脂²,缟(gǎo)³妆就。东风倦倚,憨(hān)态、不管敲妆更漏。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jīn)袖。
译文:雨后初晴,白海棠如同一位洗去了胭脂,身着素衣的清丽女子。风吹拂着显得慵懒娇憨的样子,从早到晚都是如此惹人怜爱。到了微寒夜晚,白海棠披上了乌衣,静静睡去。院子里寂静无声,银烛还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白海棠发出微弱的香气暗侵襟袖,沁人心脾。
注释:¹新雨:刚下过雨。亦指刚下的雨。²胭脂:亦作“胭脂”。 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艳的红色。³缟衣:白绢衣裳。⁴憨憨:痴呆貌,质朴貌。⁵更漏:漏壶,计时器。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⁶乌衣:黑色衣。古代贫贱者之服。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
盈盈¹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²,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还要倩、流水高山³,花前慢奏。
译文:你的芳心如花朵初绽,能占几分春光?花儿们争奇斗艳,可是谁能像你那样素净清雅?你的神韵,堪称花中第一,让我在花前为你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吧。
注释:¹盈盈:仪态美好貌。²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³流水高山:指名曲《高山流水》。

  顾太清的词清新隽秀,这首《玉烛新·白海棠》,亦是非常轻灵生动。

  词中上阙写花,是透过人的审美心理来表现的,其中浸透了人与花的交融。一番新雨初晴后,那白海棠像是被洗褪了胭脂,穿着洁白素色的衣服一样,海棠以红色为多,白海棠为稀有品种,人们多见红色海棠。当见到白海棠时词人欣喜地形容白海棠为“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把白海棠比喻成一位洗去了胭脂,身着素衣的清丽女子,她不施粉黛,依然有逼人的容光,令人移不开目光。接着又形容它的可爱姿态:“东风倦倚,憨憨态”,说有它有着憨态可掬的样子。它“不管敲残更漏”,从白日到夜晚,都是这番惹人喜爱。到了夜晚“嫩寒天气”中,白海棠静静睡去,变成一种“乌衣”打扮。院子里寂静无声,银烛还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主人尚未睡去,但却“微香暗侵襟袖”,白海棠微弱的香气飘了进来暗侵襟袖,沁人心脾。

  词中下阙延续了人与花交融的手法,写的是词人与花的对话。“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这是赏花女子与花的对话,说花儿盈盈芳心,占尽春光,女子的芳心,也在春光中被花儿激发,在红装素裹的争奇斗艳中,谁能占几分春光?唯有词人独独赞赏这白海棠。“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还赞扬它的素净清雅。“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赞扬它在花中也数第一,有着清秀高雅的神态。花有肥腴之态,鲜艳之色,代表了一种富贵态,词人的审美欣赏却在于花中“净骨天然”的挺拔素洁,它代表了一种天姿国色,而且神韵高雅,不媚俗,非浓妆艳抹。词人以这里的白海棠为知音,表示要像伯牙与子期一样,在它面前弹奏“流水高山”一曲,为它慢慢弹奏,倾诉自己的芳心。交融对话,写得灵动活泼,借咏花,表达了词人的审美追求。

  这首词的特色就在于它将以前女性词中,特别浓郁的伤春怨秋、压抑哀伤之情放在一边,把以往女性词人面对惨淡人生、压抑现实时无法摆脱的情绪和感受,化为美人飞仙式的自赏和自许。词人把自己的命运和白海棠的命运连在一起,委婉幽深曲地道出自己自信清高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胡晓明.《中国文论的思想与情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6:77

zhúxīn··báihǎitáng--tàiqīng

chūqíngxīnhòuzhàtuìyānzhīgǎozhuāngjiùdōngfēngjuànhānhāntàiguǎnqiāocángènglòunènhántiānzhèngshuìwěnshíhòushēnjìngyínzhúgāoshāowēixiāngànqīnjīnxiù

yíngyíngdiǎnfāngxīnzhànduōshǎochūnguāngwènqīngzhīfǒuhóngzhuāngdòushuíshìjìngtiānránqīngshòushénjuānyùnxiùchēnghuāxiānwèishǒuháiyàoqiànliúshuǐgāoshānhuāqiánmànzòu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jǐn)¹烟尘²外,江村八九家。
译文:锦官城置身于战乱之外,江村里有八九家人家。
注释:¹锦里:即指成都。成都号称“锦官城”,故曰锦里。²烟尘:古人多用作战火的代名词。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译文:圆圆的新荷小叶静静地浮在水面上,嫩绿的小麦已在轻轻地扬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卜宅从兹¹老,为农去国²(shē)³
译文:真想寻一住宅从此终老,耕田劳作远离长安。
注释:¹从兹:指从此,从现在。²国:指长安。³赊:远也。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远惭勾漏令¹,不得问丹砂(shā)
译文:很惭愧不能像葛洪那般,抛弃一切世俗求仙问药。
注释:¹勾漏令:指晋葛洪。杜甫自言不能如葛洪一样弃世求仙,所以说懒。其实是一种姑妄言之的戏词。

  这是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当时,天下大乱,而“锦里”(即锦官城成都)不在乱中,故说“烟尘外”。“江村八九家”,是作者身之所在,是个寥落的江村。颔联“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写景,眼前的圆荷小叶,细麦轻花是在居处周围所见,为下文作铺垫。后面四句,表现为国设想渐远渐荒唐,也渐使人明白:那不过是一种极其无奈的自嘲。杜甫不会真下决心“为农”而“从兹老”,更不会下决心追随葛洪故事去学炼丹砂。这是愤世之言,不可坐实。从“去国赊”可见杜甫始终不能忘怀国事。

  此诗是杜甫生活史上一个转变的标志。

wéinóng

 tángdài 

jǐnyānchénwài jiāngcūnjiǔjiā 
yuánxiǎo màiluòqīnghuā 
zháicónglǎo wéinóngguóshē 
yuǎncángōulòulìng wèndānsh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