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缄书札故人情,中有新诗字字清。邮置传来心已醒,秋镫读处眼偏明。
一缄书札故人情,中有新诗字字清。邮置传来心已醒,秋镫读处眼偏明。
扬州路近帆能疾,瓜渚潮来水似生。少驻星轺问遗俗,春风生帐有诗呈。
扬州路近帆能疾,瓜渚潮来水似生。少驻星轺问遗俗,春风生帐有诗呈。
许及之

许及之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 4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乃治馔载醪,相与诣天平山而游焉。
至正二十二年¹九月九日,积霖(lín)²既霁(jì)³,灏(hào)气⁴澄肃⁵。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⁶也,乃治馔(zhuàn)⁷载醪(láo)⁸,相与诣天平山而游焉。
译文: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久雨初晴,天高气爽。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约定的登高之约不能违背,于是准备好了饭菜酒食,结伴去天平山游玩。
注释:¹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至正为元顺帝年号。²霖:连绵不停的雨。³霁:雨停止。⁴灏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⁵澄肃:澄澈肃清。⁶寒:背弃。⁷馔:饭食。⁸醪:酒。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则舍舟就舆,经平林浅坞间,道傍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见,作泠泠琴筑声。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至白云寺,谒魏公祠,憩远公庵,然后由其麓狙杙以上。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博若噬,蟠拏撑住,不可名状。复有泉出乱石间,曰白云泉,线脉萦络,下坠于沼;举瓢酌尝,味极甘冷。泉上有亭,名与泉同。草木秀润,可荫可息。过此,则峰回磴盘,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龙门。两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足。又其上有石屋二:大可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皆石穴,空洞,广石覆之如屋。既入,则懔然若将压者,遂相引以去,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则舍舟就舆,经平林浅坞¹间,道傍竹石蒙翳(yì)²,有泉伏不见,作泠(líng)³琴筑声。予欣然停舆(yú)听,久之而去。至白云寺,谒(yè)魏公祠,憩(qì)远公庵,然后由其麓(lù)(jū)(yì)以上。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博若噬(shì),蟠(pán)(ná)撑住,不可名状。复有泉出乱石间,曰白云泉,线脉萦(yíng)¹⁰,下坠于沼;举瓢酌(zhuó)尝,味极甘冷。泉上有亭,名与泉同。草木秀润,可荫可息。过此,则峰回磴(dèng)¹¹,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龙门¹²。两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足。又其上有石屋二:大可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皆石穴,空洞,广石覆之如屋。既入,则懔(lǐn)然若将压者,遂相引以去,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
译文:天平山位于城西南三十里,我们从水路出发,到了之后弃船坐车,经过平旷的树林和山坞,路边有竹石遮蔽,有泉水隐而不见,只听见类似琴筑发出的清越的声音,令我欣喜停车久久聆听,不愿离去。到了白云寺,我们拜谒魏公祠,并在远公庵稍事休息,然后从这里的山脚像猕猴攀登小木桩一样攀登而上。山上怪石嶙峋,有的像躺着有的像站着,有的像要抓人有的像要咬人,如龙盘曲搏持如柱撑天而立,无法一一形容描绘。又有泉水从乱石间冒出,叫白云泉。泉水细如线,如脉,向下流淌,坠入水潭中。用瓢舀来尝尝,那味道甘甜清冽,令人陶醉。泉水之上有一亭子,名与泉水相同。泉边草木秀丽润泽,遮盖成荫,可供休憩。越过这里,则峰回路转,登山的石道蜿蜒曲折,十步一折,一直到龙门。两面山崖壁立对峙,中通一小径,窄小险峻幽深黑暗,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山崖之上有两间石屋:大的可坐十人,小的可坐六七人,都是空旷的石洞穴,有大石覆盖在上面,使得石洞像个屋子一样。进入石洞,寒冷森然好像会被压在里面一样,于是互相招呼牵引着离开了。到这里大概才到山的一半呢。
注释:¹坞:四面高中间低的谷地,这里指山坞。²蒙翳:遮蔽。³泠泠:清越。⁴筑:古代一种打击的弦乐器。⁵白云寺:在天平山南麓。⁶狙杙:像猕猴攀登小木桩一样。⁷噬:咬。⁸蟠:盘曲。⁹拏:牵引。¹⁰线脉萦络:形容泉水细如线,如脉,攀缠在一起。¹¹磴盘:石磴盘曲。¹²龙门:为登山要道。其地两岩壁立对峙,中通一小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称为龙门,又名一线天。
乃复离朋散伍,竞逐幽胜。登者,止者,哦者,嘨者,惫而喘者,恐而啕者,怡然若有乐者,怅然俯仰感慨,若有悲者:虽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乃复离朋散伍,竞逐幽胜。登者,止者,哦¹者,啸者,惫而喘者,恐而啕²者,怡然若有乐者,怅然俯仰感慨,若有悲者:虽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译文:于是又解散队伍分头行动,竞相追逐幽深美好的景色,继续登山的,停下来休息的,吟哦感叹的,疲惫喘气的,惊恐而哭的,怡然而乐的,俯仰之间怅然感慨像有所悲伤的:虽然所遇到的看到的不一样,但都有收获。
注释:¹哦:吟哦。²啕:号哭。
予居前,益上,觉石益怪,径益狭,山之景益奇,而人之力亦益以惫矣。顾后者不予继,乃独褰裳奋武,穷山之高而止焉。其上始平旷,坦石为地,拂石以坐,则见山之云浮浮,天之风(风翏)(风翏),太湖之水渺乎其悠悠。予超乎若举,泊乎若休,然后知山之不负于兹游也,既而欲下,失其故路,树隐石蔽,愈索愈迷,遂困于荒茅丛筱之间。时日欲暮,大风忽来,洞谷谽呀,鸟兽鸣吼,予心恐,俯下疾呼,在樵者闻之,遂相导以出。至白云亭,复与同游者会。众莫不尤予好奇之过,而予亦笑其恇怯颓败,不能得兹山之绝胜也。
予居前,益上,觉石益怪,径益狭,山之景益奇,而人之力亦益以惫矣。顾后者不予继,乃独褰(qiān)¹奋武²,穷山之高而止焉。其上始平旷,坦石为地,拂石以坐,则见山之云浮浮³,天之风飂(liáo),太湖之水渺乎其悠悠。予超乎若举,泊乎若休,然后知山之不负于兹游也,既而欲下,失其故路,树隐石蔽,愈索愈迷,遂困于荒茅丛筱(xiǎo)之间。时日欲暮,大风忽来,洞谷谽(hān),鸟兽鸣吼,予心恐,俯下疾呼,在樵(qiáo)者闻之,遂相导以出。至白云亭,复与同游者会。众莫不尤¹⁰予好奇之过,而予亦笑其恇(kuāng)¹¹颓败¹²,不能得兹山之绝胜也。
译文:我走在最前面,越往上,越觉得岩石更怪,路更窄,山的景色更奇,而人也更疲惫了。回头看后面的人跟不上我了,就独自提起衣裳奋步攀登,上到山的最高处才停下来。山上才平坦宽旷,坐在平坦拂净的石上,只看见山顶白云流动飘荡,自然之风吹拂有声,太湖的水渺远悠悠。我超脱得就像要飞起来,恬静得像要睡着了,这样之后才知道这山没有辜负我此次游览了。接着想要下山,却发现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树隐石蔽,越找越迷,终被困在荒草乱竹之间。这时天将黑了,大风忽起,洞穴深谷空阔回响,鸟兽鸣吼。我心里恐惧,俯身向下大呼,有樵夫听到,终于引导我走出,到了白云亭,又与同游的人会合。众人没有不指责我追逐奇景的过错的,而我也笑他们怯懦灰心,不能看到这山的绝美的风景。
注释:¹蹇裳:提起衣裳。²武:步。³浮浮:流动飘荡的样子。⁴飂飂:风声。⁵渺:渺远的样子。⁶悠悠:遥远,无穷尽。⁷举:飞。⁸筱:小竹子。⁹谽呀:山谷空阔的样子。¹⁰尤:责怪。¹¹恇怯:懦弱,胆小。¹²颓败:衰败。
于是采菊泛酒,乐饮将半,予起,言于众曰:“今天下板荡,十年之间,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然恐盛衰之不常,离合之难保也,请书之于石,明年将复来,使得有所考焉。”众曰:“诺!”遂书以为记。
于是采菊泛酒¹,乐饮将半,予起,言于众曰:“今天下板荡²,十年之间,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然恐盛衰之不常,离合之难保也,请书之于石,明年将复来,使得有所考焉。”众曰:“诺!”遂书以为记。
译文:于是我们采来菊花,在水边流觞畅饮,快乐地喝到一半时,我站起来,对众人说:“现在天下混乱,十年中,不能保住自己封地的诸侯,不能保住自己的家的大夫和士人,在四面八方奔走离散的人很多啊。而我们这群人蒙受皇恩得以隐居,在重阳佳节登高远眺,饮酒作乐,这难道不是难得的吗?但我担心盛衰无常,时过境迁,今天游饮的盛会,明年虽欲再继,却无所考得了。请让我们把今天的游宴之事刻于石上,以为后来的考证。”众人说:“好!”于是写下今天的事作为记载。
注释:¹泛酒:犹言“泛觞”,在水边流觞饮酒。²板荡:《板》《荡》,《诗经·大雅》篇名,都是写周厉王无道的诗,后因称政局混乱为“板荡”。
虞衡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杙与椽。
虞衡¹²斧罗³千山,工命采斫(zhuó)(yì)与椽(chuán)
译文:林官率领伐木的队伍搜寻千山,奉命采伐营建宫室的栋梁。
注释:¹虞衡:古代管理山林的官。掌山泽者谓之虞,掌川林者谓之衡。²斤:斧头。³罗:搜寻。⁴工命:官命。⁵斫:砍伐。⁶杙:小木桩。⁷椽:椽木。杙椽指建筑材料。
深林土剪十取一,百牛连鞅摧双辕。
深林土剪¹十取一,百牛连鞅(yāng)²³双辕
译文:被齐土砍下的大树仅为十分之一,无数牛马一齐用力把运树的车辕拉断。
注释:¹土剪:齐土砍断。²鞅:牛羁,即套在牛、马颈上的皮带,用以驾驭。³摧:折断。⁴辕:驾车用的车杠,设在车前。
万围千寻妨道路,东西蹶倒山火焚。
万围¹千寻²妨道路,东西蹶(jué)³倒山火焚。
译文:万千棵参天大树使道路无法通畅,伐木者砍倒它们一把火烧光。
注释:¹围:两臂合拢来叫围。²寻:古长度单位,八尺为寻。³蹶:倒。
遗余毫末不见保,躏跞石间壑何当存。
遗余毫末¹不见保,躏(lìn)(lì)²石间(jiàn)³何当存。
译文:侥幸漏网的一点儿树木也难逃厄运,伐木者的足迹踏遍了溪涧与丘山。
注释:¹毫末:一小点。²躏跞:践踏。³石间壑:溪涧和山谷。
群材未成质已夭,突兀硣豁空岩峦。
群材未成¹质已夭,突兀(wù)²(xiāo)(huò)³空岩峦
译文:众多的珍稀树种未等成材就被摧残,兀自屹立的山峦变得空空荡荡。
注释:¹未成:未成材。²突兀:高耸的样子。³硣豁:高峻的样子。⁴岩峦:山冈。
柏梁天灾武库火,匠石狼顾相愁冤。
柏梁天灾¹武库火²,匠石³狼顾相愁冤。
译文:如果再有汉朝柏梁台晋代武库的大火,再好的工匠难为无米之炊,只能愁肠寸断。
注释:¹柏梁天灾: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十一月,柏梁台失火。柏梁:西汉未央宫中台名。²武库火: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闰十月武库失火。这两次有据可考的火灾事故,损失甚大,历代奇珍异宝皆荡然无存。武库:古代储藏兵器物品的仓库。³匠石:先秦著名的木匠,这儿借指工匠。⁴狼顾:原意是狼行走时常回头后顾,以防袭击,比喻人有后顾之忧,这里指忧郁、忧心的样子。
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
君不见南山¹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
译文:人们呵,你可曾知当今国家良材已日益稀少,有谁把栽培爱惜人才的事提到议事日程之上。
注释:¹南山:终南山,唐代常有高洁之士隐居于此。

xíngnánsānshǒu ·èr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héngjīnluóqiānshān gōngmìngcǎizhuóchuán 
shēnlínjiǎnshí bǎiniúliányāngcuīshuāngyuán 
wànwéiqiānxúnfángdào dōng西juédǎoshānhuǒfén 
háojiànbǎo lìnshíjiàndāngcún 
qúncáiwèichéngzhìyāo xiāohuòkōngyánluán 
bǎiliángtiānzāihuǒ jiàngshílángxiāngchóuyuān 
jūnjiànnánshāndòngliángshǎo àicáiyǎngshuílún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贞观二年¹,京师²旱,蝗(huáng)虫大起。太宗入苑³视禾,见蝗虫,掇(duō)数枚而宗:“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¹⁰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jù)¹¹(jiàn)¹²宗:“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¹³移灾朕¹⁴¹⁵,何疾之避!”遂¹⁶吞之。
译文: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注释:¹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为唐太宗年号。²京师:京城,国都、长安。³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猎和躬耕的园林。⁴掇:抓取。⁵食:吃。⁶是:这(是)。⁷过:罪过。⁸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予:唐太宗自称。⁹其:如果。¹⁰蚀:吞下。¹¹遽:马上。¹²谏:委婉地规劝。¹³冀:希望。¹⁴朕:皇帝自称。¹⁵躬:身体。¹⁶遂:立刻。
本文叙述了唐太宗在蝗灾爆发后,吞食蝗虫的故事。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唐太宗见到蝗虫后咒骂蝗虫与百姓夺食,“是害于百姓”,可见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忧虑的是民生。人后又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言语之中流露出一个心怀子民的帝王甘愿为人民承担责任的勇气。当左右劝止他吃蝗虫时,他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避之?”进一步表现了唐太宗愿为人民承载灾难的勇气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¹夜间思。
译文:四十年来不间断地画竹子,白天挥毫晚上思考。
注释:¹挥写:指作诗作画。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rǒng)¹削尽留清瘦²,画到生³时是熟时。
译文:经过多年创作,画竹时已经没有繁杂的笔墨而能显现竹的清痩风格;画竹到了有独特风格时,创作便已趋于成熟。
注释:冗繁:指作画时多余的笔墨。²瘦:也指删繁就简,去芜存菁,抓住本质,求其神似。³生:指不拘于成局,随意创新的境界。

huàzhú

zhèngxiè qīngdài 

shíniánláihuàzhúzhī jiānhuīxiějiān 
rǒngfánxiāojìnliúqīngshòu huàdàoshēngshíshìshúshí 
洞庭明月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
洞庭¹明月²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
译文:洞庭湖水映明月,千里波光荡漾,凉风吹,大雁鸣,天空倒映在碧湖上。
注释:帝子:传说中帝尧的女儿娥皇、女英。清代王琦以为帝子即天帝之女。¹洞庭:在长沙巴陵,方圆五百里。²明月:一作“帝子”。
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
九节菖蒲¹石上死,湘天²弹琴迎帝子。
译文:山石上生长的九节菖蒲已经枯死,湘水中的水天弹着琴瑟迎请帝子降临。
注释:¹九节菖蒲:菖蒲的一种,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天仙传》:“中岳石上菖蒲,一寸九节,王兴采食之, 得长生焉。”²湘天:湘水中侍从帝子的水天。
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
山头老桂¹吹古香,雌(cí)²怨吟寒水光。
译文:山头的老桂树散发着古朴的清香,帝子未来,雌龙怨吟湖水泛寒光。
注释:¹老桂:桂老,故其香为古香。²雌龙:帝子女天,故曰雌龙。《史记·夏本纪》:“天降龙二,有雌雄。”
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沙浦¹走鱼白石郎²,闲取³真珠(zhì)龙堂
译文:只见水边群鱼随着水中小天游荡,姑且把珍珠投水中,乞求帝子赐吉祥。
注释:¹沙浦:水边。²白石郎:水中小天。古乐府《白石郎曲》:“白石郎,临江居。前导江伯后从鱼。”³闲取:漫取,姑且拿取之意。⁴真珠:即珍珠。⁵龙堂:河伯所居殿堂。这里泛指水中。语本《楚辞·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此句犹《楚辞》“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之意。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月明雁啼、水天相映的景象,展示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其中似乎寄托着作者的仕途不遇、人生悲凉之感。全诗以洞庭湖景引入,以帝子传说作结,意境清空幽冷,想象丰富奇特,充分体现了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此诗的风格、意趣和构思,都很像《楚辞》中 的《湘君》《湘夫人》

  首联写洞庭湖上,明月千里,天水相接,凉风习习,大雁掠过,是先就其地描画一下清空幽冷的光景。

  颔联说,青石上的九节菖蒲早已枯萎,于是诗人产生了这世上哪里还存在不死之药、何处还能寻觅到仙人足迹的疑问,而在这波光荡漾的夜色中,仔细聆听,似乎可以听见湘灵鼓瑟的幽怨之声,他们也在恭迎着帝子的降临。

  颈联诗意出现转折:但多年过去,连山头的桂树都已变老,帝子身影仍然没有显现,唯有那雌龙在泛着寒光的湖面低吟。

  尾联写一群群小鱼在幽静的湖水中窜来窜去,帝子既不可见,那就姑且把珍珠投入水中,以祈求她的祝福。对结尾两句,诸家解法大体相同,都以为出自《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即湘夫人因等不到湘君,心生怨恨,为了表示决绝,把湘君所赠的东西都投到水里,以表示湘夫人深长的怨望。

  这首诗与李贺另一首诗《湘妃》在意境和用词上非常相似。在意境上都显得比较幽冷。在用词上,“千年”与“古香”、“凉夜”与“凉风”、“雌龙吟怨”与“吟古龙”、“山头老桂”与“九山静绿”以及“幽愁”与“吟怨”等都比较相似。这两首诗应是姐妹篇,而《湘妃》涵义的清晰性正可以帮助正确解读《帝子歌》。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编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57-359
2、 冯晓雯.李贺《帝子歌》主旨析探.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4(1):30-32
3、 王 琦.李贺诗歌集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75

zi--

dòngtíngmíngyuèqiānliángfēngyàntiānzàishuǐ

jiǔjiéchāngshíshàngxiāngshéndànqínyíngzi

shāntóulǎoguìchuīxiānglóngyuànyínhánshuǐguāng

shāzǒubáishílángxiánzhēnzhūzhìlóngt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