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图接异境,僧影湿香烟。落月安禅处,翻经置县年。
寺图接异境,僧影湿香烟。落月安禅处,翻经置县年。
天河当夏白,泉水入杉悬。到此怀瓯越,空家寄海边。
天河当夏白,泉水入杉悬。到此怀瓯越,空家寄海边。

宿jiāngshān--xièáo

jiējìngsēngyǐng湿shīxiāngyānluòyuèānchánchùfānjīngzhìxiànnián

tiāndāngxiàbáiquánshuǐshānxuándào怀huáiōuyuèkōngjiāhǎibiān

谢翱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 2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sōng)¹云秦树久离居,双鲤(lǐ)²迢迢一纸书。
译文:你在长安我在洛阳,你我长久分离;千里迢迢,你寄来一封慰问的书信。
注释:¹嵩:中岳嵩山,在今河南。²双鲤:代指指书信。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休问梁园¹旧宾客,茂陵²秋雨病相如。
译文:请别问我这个梁园旧客生活的甘苦;我就像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马相如。
注释:¹梁园:梁孝王在梁地大兴土木,以睢阳为中心,根据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²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以汉武帝陵墓而得名。

  首句“嵩云秦树久离居”中,嵩、秦指自己所在的洛阳和令狐所在的长安。“嵩云秦树”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的名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云、树是分居两地的朋友即目所见之景,也是彼此思念之情的寄托。“嵩云秦树”更能够同时唤起对他们相互思念情景的想象,呈现出一副两位朋友遥望云树、神驰天外的画面。

  次句“双鲤迢迢一纸书”是说令狐从远方寄书问候自己。双鲤,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这里用作书信的代称。久别远隔,两地思念,正当自己闲居多病、秋雨寂寥之际,忽得故交寄书殷勤问候自己,格外感到友谊的温暖。“迢迢”、“一纸”显出对方情意的深长和自己接读来书时油然而生的亲切感念之情。

  三、四两句“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转写自己目前的境况,对来书作答。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曾为梁孝王宾客。梁园是梁孝王的宫苑,此喻指楚幕。作者从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到837年(开成二年),曾三居绹父令狐楚幕,得到令狐楚的知遇;公元837年(开成二年)应进士试时又曾得到令狐绹的推荐而登第,此处以“梁园旧宾客”自比。司马相如晚年“尝称病闲居,.既病免,家居茂陵”,作者公元842年(会昌二年)因丁母忧而离秘书省正字之职,几年来一直闲居。这段期间,他用世心切,常感闲居生活的寂寞无聊,心情悒郁,身弱多病,此以闲居病免的司马相如自况。

lìnglángzhōng

shāngyǐn tángdài 

sōngyúnqínshùjiǔ shuāngtiáotiáozhǐshū 
xiūwènliángyuànjiùbīn màolíngqiūbìngxiàng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季姬¹寂,集鸡,鸡即棘(jí)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jī)(jì)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jī)²,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jī)击鸡,鸡既殛(jí),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译文:季姬感到寂寞,罗集了一些鸡来养,是那种出自荆棘丛中的野鸡。野鸡饿了唧唧叫,季姬就拿竹箕中的小米喂它们。鸡吃饱了,跳到季姬的书箱上,季姬怕脏,忙赶鸡,鸡吓急了,就接着跳到桌子上,季姬更着急了,就借竹箕为赶鸡的工具,投击野鸡,竹箕的投速很快,却打中了几桌上的陶伎俑,那陶伎俑掉到地下,竟粉碎了。季姬睁眼一瞧,鸡躲在几桌下乱叫,季姬一怒之下,脱下木屐鞋来打鸡,把鸡打死了。想着养鸡的经过,季姬激动起来,就写了这篇《季姬击鸡记》。
注释:¹季姬:伯仲叔季,季为行四。²齑:细;碎。

zhàoyuánrèn jìnxiàndài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yì)¹中园亭,仆²皆为赋此词³。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日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¹⁰之意云¹¹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等。以叶梦得《贺新郎·睡起流莺语》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¹邑:县邑,指铅山县。辛弃疾在带湖居所失火之后举家迁往此处。²仆:自我谦称。³此词:指《贺新郎》词调。⁴停云:指辛弃疾在瓢泉所筑停云堂。⁵竞来日娱:争日前来使我高兴。⁶意:猜度,料想。意溪山欲援例者:料想溪山也想依照前例(以词赋邑中园亭事,即要我也赋一首《贺新郎》)⁷援例:依照前例。指以词赋邑中园亭事。⁸庶几:差不多。⁹仿佛:日似,类似。¹⁰渊明思亲友:晋代陶渊明有《停云》诗四首,自谓是“思亲友”之作。¹¹云:助词,用于句末,无义。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甚矣吾衰矣¹。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²?我见青山多妩媚³,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日似。
译文:我已经很衰老了。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不论情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注释:¹甚矣吾衰矣:这是孔丘慨叹自己“道不行”的话(梦见周公,欲行其道)。作者借此感叹自己的壮志难酬。²问何物、能令公喜:还有什么东西能让我感到快乐。³妩媚:潇洒多姿。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一尊搔(sāo)首东窗¹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²沉酣(hān)求名者,岂识浊醪(láo)³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译文: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诗,怡然自得。想来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真谛?在酒酣之际,回头朗吟长啸,云气会翻飞,狂风会骤起。我不为没见到古人(陶渊明)而感到遗憾!我遗憾的是像他那样的古人不曾见识我这样的疏狂傲气。了解我的,还是那几个朋友。
注释:¹搔首东窗:借指陶潜《停云》诗就,自得之意。²江左:原指江苏南部一带,此指南朝之东晋。³浊醪:浊酒。⁴知我者,二三子:引《论语》的典故:“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正如此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数语,又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这与李白《敬亭独坐》“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先把审美主体的感情楔入客体,然后借染有主体感情色彩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这样,便大大加强了作品里的主体意识,易于感染读者。以下“情与貌,略相似。”两句,情,指词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崇高、安宁和富有青春活力等。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词的下片作者又连用典故。“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陶渊明《停云》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和“有酒有酒,闲饮东窗”等诗句,辛弃疾把它浓缩在一个句子里,用以想像陶渊明当年诗成时的风味。这里作者又提陶渊明,意在以陶自况。“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两句,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之三)的名士派人物;实际是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句法与上片“我见青山”一联相似,表现出了作者傲视古今的英雄气概。这里所说的“古人”,不是一般的古人,而是指像陶渊明一类的人。据岳珂《桯史·卷三》记:“辛弃疾每逢宴客,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歌《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每至此,辄拊髀自笑,顾问坐客何如。”足见辛弃疾对自己这二联是很自负的。

  结句“知我者,二三子。”这“二三子”为谁没有人进行专门的考证,有人认为是当时人陈亮。但读者不妨视野扩大些,将古人陶渊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内。辛弃疾慨叹当时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实与屈原慨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情类似,同出于为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忧虑。而他的闲居铅山,与陶渊明居“南山”之情境也多少有点类似。

参考资料:
1、 陈才,李士明,难觅知音独惆怅 寄情山水显豪情——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赏析,大众文艺(理论),2008.10.25
2、 中国经典古籍系列宋词鉴赏大典,新华电子图书
3、 施议对 .辛弃疾词选评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

xīnláng ·shènshuāi

xīn sòngdài 

zhōngyuántíng jiēwèi  zuòtíngyún shuǐshēngshān jìngláixiāng shānyuánzhě suìzuòshù shùfǎng仿yuānmíngqīnyǒuzhīyún 

shènshuāi chàngpíngshēng jiāoyóulíngluò zhǐjīn báikōngchuísānqiānzhàng xiàorénjiānwànshì wèn nénglìnggōng jiànqīngshānduōmèi liàoqīngshānjiànyīngshì qíngmào lüèxiāng 
zūnsāoshǒudōngchuāng xiǎngyuānmíng  tíngyún shījiù shífēngwèi jiāngzuǒchénhānqiúmíngzhě shízhuóláomiào huíshǒujiào yúnfēifēng hènrénjiàn hènrénjiànkuángěr zhīzhě èrsān 

依依孤影,浑似梦、凭谁唤醒!受多少、蝶嗔蜂怒,有药难医花症。最忙时,那得功夫,凄凉自整红炉等。总诉尽浓愁,滴干清泪,冤煞娥眉不省。
依依孤影¹,浑似梦²、凭谁唤醒!受多少、蝶嗔蜂怒³,有药难医花症。多忙时,那得功夫,凄凉自整红炉等。总诉尽浓愁,滴干清泪,冤煞(shà)娥眉不省
译文:隐隐约约的,模模糊糊的,只觉得有一个身影的存在,简直像在作梦——有谁来唤醒我。柔弱娇美的鲜花,经常受到蝶嗔蜂怒,倍受摧残,纵使有对症良药也难治好花病。农忙季节,哪有工夫得闲,到了冬季,萧瑟凄凉,我还要自己点上瓦炉等丈夫回家。一直想尽情倾诉“浓愁”,但只能每天用泪洗脸,即使自己含冤死去,也没有人理解同情。
注释:薄幸:词牌名。此调为双调,上片十句,下片十一句,共一百零八字。上片第一、二、四、七、十句押韵,下片第三、六、九、十一句押韵,均押仄声韵。¹依依孤影:形容孤独,只有影子相伴。²浑似梦:完全像梦一样,指自己得疟疾后昏昏入睡的情况。³蝶嗔蜂怒:比喻家里人对她的病不但没有安慰,反加责骂。⁴花症:比喻自己害病。⁵自整红炉等:自己准备好红炉等候。整,准备好。红炉,红泥做的小火炉,借以抵御发病时的寒冷。⁶冤却蛾眉不省:指不了解自己因而受了冤屈。却,语助词,用在动词后面。蛾眉,美好的妇女,这里是作者自指。省,了解,同情。
去过酉、来先午,偏放却、更深宵永。正千回万转,欲眠仍起,断鸿叫破残阳冷。晚山如镜,小柴扉烟锁,佳人翠袖恹恹病。春归望早,只恐东风未肯。
去过酉(yǒu)¹、来先午,偏放却、更深宵永。正千回万转²,欲眠仍起,断鸿叫破残阳冷³。晚山如镜,小柴扉(fēi)烟锁,佳人翠袖恹(yān)恹病。春归望早,只恐东风未肯⁸。
译文:疟疾每天总是在先于午时而发作,过了酉时才平息,偏偏放过了深更半夜。午时疟疾发作时,愁肠百结,千回万转,昏然欲睡又不得不起来操劳,仿佛听到孤雁在冬日残阳中哀鸣。夕照下的远山光明如镜,而近处暮霭笼罩着,户户柴门,我却在萎靡不振地受着疟疾的折磨。我盼望春天早一些回来,只怕东风不答应。
注释:¹酉:酉时,下午五点到七点。²千回万转:疟疾是周期性地发冷发热的,这里是形容发冷发热的极端难受。³断鸿叫破残阳冷:这一句用“断”“破”“残”“冷”表现下午发病时的凄凉情况。断鸿,零落的雁声。叫破,叫煞,这是诗词中常用的词儿,如万俟雅言《梅花引》“寒鸦啼破西楼月”。⁴如镜:形容斜阳照耀。⁵紫扉:木条扎成的简陋的门。⁶翠袖恹恹病:指自己病弱。翠袖,指代妇女。杜甫《佳人》:“春寒翠袖薄。”恹恹,形容病弱。⁷春归望早:盼望早离苦境,早日病愈。⁸只恐东风未肯:只怕春风不肯早日回春。这里指自己病愈。

  这首词,就是以极大的悲痛,倾诉自己的不幸,揭露其恶婆、暴夫的冷酷无情。词的上片写自己得了疟疾后家中人不仅不照顾,反而加以责骂,因而自己受尽了冤屈;下片写自已疟疾病发的凄凉情况,疟疾发作时间长,重复感染而频繁发作。全词语言哀婉,感情沉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上片写词人患疟疾,卧病在床,无人关心,伤心落泪,反映了她孤独无援、悲痛欲绝的生活。开头三句,似一幅孤女卧病图:一位孤苦伶仃的女子,僵卧在病榻上,昏昏沉沉,无人理睬她,关怀她。“依依”,形容“孤影”,说明词人对人生的依恋和热望。“孤影”说明她受到家人的虐待,无人关心。“浑似梦”,形容她患疟疾,昏睡似梦中,神志不清,比喻贴切。接着“受多少”三句,就写词人生活上遭到的不幸,她受尽了许多欺凌和侮辱,,即使有药,也难治她内心的创伤。“蝶嗔蜂怒”,有象征之意,暗指词人的丈夫和婆婆对她的“嗔怒”凌辱,显得含蓄不露。词人显然把自己比作“花”,“花症”即指自己内心的创伤。“最忙时”两句,又写了词人操持家务的辛劳,她根本没有时间去照顾自己的病,给自己煎药。这最具体地说明她在家庭中处于被遗弃、被虐待的地位和不幸的命运。所以上片最后两句,就写出她的深忧和痛苦,她要倾诉“浓愁”,她只能每天用泪洗脸,她怨恨自己不被理解,无法沟通。这当然是婚姻的悲剧。这里用“浓愁”,用“滴干清泪”;用“诉尽”,不仅写出她的痛苦,也写出了她的抗争。

  下片继写受疟疾的折磨。开头四句,具体地写出疟疾发病的情况,疟疾病退去是在酉时之后,病发是在午时之前,偏却在更深夜长之时不发作。而这时,是最惹人左思右想,令人难以入睡。接着“正千回万转”三句,描写即使在疾病发过之后,身体非常虚弱,但仍要起身操劳家务,直到太阳西沉,很晚才歇。“千回万转”,描写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欲眠又起”,说明想睡觉,但为了干活,又不得不起身。“断鸿叫破残阳冷”,描写哀愁无人同情,现实冷酷。以大雁的哀鸣,残阳的冷酷,形象描绘出内心的悲苦,言有尽而意无穷。“晚山如镜”,描写在残阳夕照之下的青山明丽如画。“小柴扉烟锁,佳人翠袖恹恹病”描写词人生活在贫寒的家庭中,小小的柴条编的门,被暮霭笼罩着,她也像被关在牢笼之中,憔悴无力,病容满面。最后两句:“春归望早,只恐东风未肯。”集中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渴望和追求,但她清醒地认识到,她渴望的春天,是不会轻易地赐给她的。这两句用象征手法,“春”,象征美好的事物;“东风”,显然是一种恶势力的象征。

  这首词,写得如此婉曲、凄苦。既逼真地描绘了病魔对她的折磨,也控诉了这个罪恶家庭对她的非人待遇。语言通俗沉痛。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 全清词鉴赏辞典[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831-832.
2、 傅秋爽著. 涵韵集[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611-612.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绿暗红稀¹出凤城²,暮(mù)云楼阁(gé)古今情³
译文:花飞卉谢,叶茂枝繁,朋友出了京城,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古今之情都在其中。
注释:¹绿暗红稀:绿叶茂密,红花减少,是暮春初夏的自然景象。²凤城:指京城长安。西汉时长安所建的凤阙,阙楼高二十丈(一说十七丈五尺),是西汉长安城最高的建筑,长安因此又称凤城。³古今情:思今怀古之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行人¹莫听宫前水²,流尽年光是此声。
译文:远行之人切莫听这宫前的流水,流尽年华时光的正是此种声音。
注释:¹行人:指诗人送别的远行之人。²宫前水:即指浐水。

  送别,历来是文人骚客们吟咏良多,在不断求真、求情、求意的过程中常作常新的题材,就送别诗的整体情感内蕴而言,既有洒脱旷达之作,亦不乏深情绵邈之歌,但多针对一时一地所生之情慨然言之。韩琮此诗别具一格之处正在于其独具匠心,断然避开古已有之且渐成模式的豪情、悲情二途,从所有离愁别恨中提炼出送别时的共有情态。

  “绿暗红稀出凤城”,“绿暗”“红稀”紧扣诗题“暮春”二字。鹅黄明丽、远有近无的嫩绿,只属于东风轻拂中万木复苏的早春,晚春风光,便是诗人在红绿色调鲜明对比中拈出的“暗”和“稀”。两词一方面如实描画了诗人眼中的景物:时序推移,草木的绿意在渐浓的春气里变深变暗,繁花满枝的景象也因之而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即使不曾“雨疏风骤”,“绿肥红瘦”亦注定要在晚春时节一幕幕上演。另一方面,“暗”“稀”二字也借景抒情,以色彩的暗淡和数量的孤单,来映衬送别之际主客同有的惆怅之情。

  “暮云楼阁古今情”,送别,本就暗生愁绪,更何况是在最易触痛感伤的黄昏。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时此刻,在这繁华至极的帝都,无数高楼画阁沐浴在落霞暮云之中,眼前景不经意间勾起了诗人无穷无尽的心中情。于是,契阔别离之情、壮志未酬之情、感怀伤时之情……跳跃着,翻滚着,一齐涌上心头,再融入生命体验中不可排遣的沧桑感,一时间,诗人恍然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让古往今来的相似情感重逢、共鸣,似乎从中获得了一种可以超越时光的永恒。这大概就是韩琮所言的“古今情”了。

  末尾两句,则由次句“古今情”牵引而来。面对不可回返的流水,人们总是抱以时光流逝中所有美好事物一去不再的无奈与遗憾。“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如此,“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又何尝不是如此?诗人苦心告诫,让人“莫听”,却不曾言明其中缘由,是同于古人?异于古人?他将一个貌似平凡的悬念之花,选择在诗尾绽放。“流尽年光是此声”,原来“莫听”只是诗人情有所感之后对朋友发自内心的善意劝告。往日或许无妨,别人或许无妨,然行人不可听,别时不可听。只因送别的忧情,本就无法承受这潺潺水声惹起的无边之愁。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晚七绝上》云:“何仲德:为熔意体。敖英曰:日暮途穷之客,闻此诗不无怆然。”此“意”,即为送别之情,感怀之意。则“古今情”三字实为全诗灵魂所在。此诗首句隐笔蓄势,次句妙笔轻点,第三句转笔再蓄,末句合笔浓染。诗人于情、景之间自由出入,巧妙运用“绿暗”“红稀”“宫前水”等契合送别氛围的黯然意象,曲笔道尽衷肠,实现了一步一步情景交融的和谐美感。《唐诗解》卷三〇曰:“水声无改岁月难留,望宫阙而感慨者几人矣。人生过客,别离岂足多怅?”此说固然洒脱,但面对别离,心生愁意终是人之常情,故而前人有“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江淹《别赋》)之说。而这首内涵深广、情韵悠扬的作品,正是得益于其别具新意的艺术魅力,才在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传为绝唱。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 .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1115-1117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