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雷龙虎惊州牧,一去朝天更不还。岩拆杏花空烂熳,泉盈丹井尚潺湲。
风雷龙虎惊州牧,一去朝天更不还。岩拆杏花空烂熳,泉盈丹井尚潺湲。
岭头猿起凄凉叹,洞口云归寂寞闲。登览几回馀怅望,只闻人道仆公山。
岭头猿起凄凉叹,洞口云归寂寞闲。登览几回馀怅望,只闻人道仆公山。

gōngshānxìngdānxiān--hǎozhōng

fēngléilóngjīngzhōucháotiāngèngháiyánchāixìnghuākōnglànmànquányíngdānjǐngshàngchányuán

lǐngtóuyuánliángtàndòngkǒuyúnguīxiándēnglǎnhuíchàngwàngzhǐwénréndàogōngshān

郝以中

郝以中

郝以中,徽宗时人,生平不详。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吾与二三子¹,平生结交深。
译文:我和你们几个兄弟,一向友爱情谊很深。
注释:¹“吾与”句:我和你们几个兄弟。二三子:语出《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俱怀鸿鹄(hú)¹,昔有鶺(jí)(líng)²
译文:共同怀抱鸿鹄大志,都有互相救助之心。
注释:¹鸿鹄志:指远大的志向。鸿:大雁。鹄:天鹅。昔:一作“共。”²鶺鴒心:兄弟互相关切的心意。鶺鴒:一种长脚长尾的小鸟。后世用鶺鴒以喻兄弟。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逸气¹²毫翰(hàn)³,清风在竹林
译文:高雅情趣借诗文表达,清风亮节存留在竹林。
注释:¹逸气: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²假:借助。³毫翰:指毛笔。亦借指文字、文章。⁴清风:指竹亭的清爽,也暗喻人的清操洁行。⁵竹林:此处有双关意,既切题中的“竹亭”,也是借竹林七贤之游喻指作者与诸弟在竹亭游乐事。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¹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译文:共享饮酒的陶然乐趣,偶奏超俗拔群的雅音。
注释:¹达:旷达。一作“远”。

  此诗通过竹亭述志,赞扬了兄弟之间志同道合、友爱情深的思想感情。全诗叙写自己与诸弟很友爱,且都有远大的志向,像古代的竹林七贤一样,常雅集竹亭,饮酒抚琴,以寄托豪情逸气。

  在意象运用上,此诗以竹作为清幽和隐逸的意象。竹在古代,是潇洒挺拔、高雅脱俗的逸士的象征。颈联两句的“竹林”有借竹林七贤喻指诗人兄弟之意。这里继承魏晋风度之气,以魏晋的名士风流来刻画兄弟们的高雅志趣,来烘托他们超然脱俗的品格。而“竹林”同时切诗题中的竹亭,作者也是借阮籍(竹林七贤之一)的出世之志来映照自己对遁迹竹林的出世生活的无限向往。

  从写作方法上,此诗运用了白描和用典的手法,写了竹亭集会,赋诗饮酒弹琴的和谐场面,写出兄弟之间的友爱之情。

  孟浩然诗中常表现出一种“安以乐”的太平气象,在此诗中则具体表现为“逸气”。逸气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陈贻焮《孟浩然诗选》认为,这里的“逸气”表现出孟浩然高雅的心情;“高雅的心情”是抽象的、综合性的体验,也是孟浩然“韵高”的方面。从陈贻焮的赏评中可以看到,在这首诗歌中,孟浩然将原本矛盾的“鸿鹄志”和“竹林”的清逸洒脱、高雅爽朗进行有意识的协调,并且调和得极为自然。此诗是孟浩然的“韵”和“才”能够统一起来的典型例子。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6
2、 王艳萍.气:孟浩然及其诗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05
3、 马利文.唐代咏竹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论文,2008,06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山又水¹,行尽吴头楚尾²。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mèi)³
译文:越过一座座山,穿过一条条河,走遍这古代吴国和楚国交界的地方,兄弟俩默默地对坐在灯前,想到万里之远的家乡,互相对望着犹如在梦中一样。
注释:¹山又水:万水千山,指路程艰远。²吴头楚尾:指如今的江西省北部,因为其地在春秋时为吴、楚两国交界处,故称“吴头楚尾”。³梦寐:此借指兄弟团聚。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君似成蹊(xī)桃李¹,入我草堂松桂²。莫厌岁寒³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译文:你本来才华出众,名实相符,犹如桃李芬芳吸引众人来观赏,而今却服随我忍受寂寞与荒凉。不要怕寒冬来临,没有了芳香,我的生命历程已快走完,即将自由解放。
注释:¹成蹊桃李:谓实至名归,无须凭借官职地位而得到人们的尊重。²草堂松桂:代指隐居。³岁寒:一年的严寒时节。⁴无气味:大乘佛教。

  全词以兄弟相见为脉络,充满对知命的赞扬,同时也感伤叹喟,表现了兄弟情深。

  上片叙述知命不远万里前来贬所看望词人,兄弟秉烛相对,恍若梦寐,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惊喜之情。“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这两句是说,你携着我的妻儿一路跋山涉水,穿越那古代吴、楚两国的边界,千里迢迢来看我,真是不容易啊。开首两句极言路途之坎坷遥远,对弟弟不因自己遭贬而稍移兄弟之情,不远万里前来看望自己流露出深深的感激之情。“吴头楚尾”的说法含蓄别致,足见词人在遣词造句上的讲究。“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兄弟二人别后在离家万里的黔州重逢,且在作者遭贬之际,当两人秉烛相对时,真像在梦中一样。此情此景,真不是是两人所曾预料到的。这两句流露出词人对兄弟重逢的惊喜之情。“他乡遇故知”本是人生一大喜事,更不必说是手足情深了。而且此时的词人无故遭贬,思想极度苦闷孤独,所以当看到兄弟妻儿出现在自己眼前时,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下片触景生情,向兄弟敞开心扉,对未来的生活表现出悲观失望的情绪。“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成蹊桃李,这里借用来称赞其弟黄叔达。两句是说:如今的你品行高洁、才华出众,如同那虽不夸耀自己却艳丽芬芳的桃李一样,备受时人赏识和推重;哪像我,仿佛那幽居深山草堂的松桂。词人以“松桂”自喻,表现了其遭远谪的处境,而且因“松”为“岁寒三友”之一,“桂”花虽不艳,其香却馥郁,它们都有君子才美不外现之品,以之喻己,于萧瑟中亦含少许自许和不平。“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如今的两人,处境和精神面貌都迥然不同,一个春风得意,一个心如槁灰;一个如阳春的桃李,一个如寒冬的松桂。作者希望弟弟不要嫌自己心灰意懒,情绪低落,因为他对将来的前途已不抱什么希望了。词人在莫名其妙地以“诬毁”先朝之罪被贬谪黔州后,自言“身如槁木,心如死灰”,号其所居为“槁木寮”、“死灰庵”,可见其心境之消沉落寞。如今面对自己的亲兄弟,满腹悲愤和辛酸涌上了心头,故能敞开心扉,流露出深深的悲观情绪。

  这首词语短情深,生动地展现了两位患难与共的同胞兄弟的深挚情意,其中蕴涵着深深的人生沧桑之感,读来颇能引发共鸣。作者运用其作诗的遒劲笔法,放笔直抒天伦情谊,质朴浑厚,为宋词中之少见。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83-784
2、 丁敏翔.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85

jīnmén··shìzhīmìng--huángtíngjiān

shānyòushuǐxíngjǐntóuchǔwěixiōngdēngqiánjiāwànxiāngkànmèngmèi

jūnshìchéngtáocǎotángsōngguìyànsuìhánwèishēngjīn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死别已吞声¹,生别常恻(cè)²
译文: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
注释:¹吞声:极端悲恸,哭不出声来。²恻恻:悲痛。开头两句互文。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江南瘴(zhàng)(lì)¹地,逐客²无消息。
译文: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
注释:¹瘴疠:疾疫。古代称江南为瘴疫之地。²逐客:被放逐的人,此指李白。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故人¹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译文: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
注释:¹故人:老朋友,此指李白。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君今在罗网¹,何以有羽翼²
译文: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
注释:¹罗网:捕鸟的工具,这里指法网。²羽翼:翅膀枫林:李白放逐的西南之地多枫林。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恐非平生¹魂,路远不可测。
译文: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
注释:¹恐非平生:疑心李白死于狱中或道路。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¹黑。
译文: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
注释:¹关塞:杜甫流寓的秦州之地多关塞。李白的魂来魂往都是在夜间,所以说“青”“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¹
译文: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
注释:¹颜色:指容貌。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译文: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乾元元年(758)李白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贵州正安西北),二年春行至巫山遇赦,回到江陵。杜甫远在北方,只闻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忧思拳拳,久而成梦。

  这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剎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地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多么遥远,多么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在满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诗人忽又觉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颜依稀尚在,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想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祝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这里,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魂来枫林青”,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示着杜甫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

  上篇所写是诗人初次梦见李白的情景,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下篇的咏叹。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98-500

mèngbáièrshǒu ·

 tángdài 

biétūnshēng shēngbiécháng 
jiāngnánzhàng zhúxiāo 
rénmèng míngchángxiāng 
jūnjīnzàiluówǎng yǒu 
kǒngfēipíngshēnghún yuǎn 
húnláifēnglínqīng húnfǎnguānsàihēi 
luòyuèmǎnliáng yóuzhàoyán 
shuǐshēnlàngkuò shǐ使jiāolóng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
麻衣如雪¹一枝梅,笑掩(yǎn)微妆入梦来。
译文:她穿着一身洁白如雪的衣服,就好像一枝美丽的梅花般好看。这位曳着雪白衣裙的女子,正含情脉脉,带着羞涩的微笑,姗姗来到我的梦中。
注释:¹麻衣如雪:语出《诗经·曹风·蜉蝣》,此处借用来描绘女子一身如雪的白衣。
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若到越溪(xī)¹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译文:如果这位白衣女子来到越溪边,置身于一群身穿红色衣裙的越国美女中,那情景就好像一片红色的莲花中绽放了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莲。
注释:¹越溪:春秋末年越国美女西施浣纱的地方。末两句是诗人的想象。

  此诗从题目“赠道者”可以看出,诗赠送的对象是个道士,从诗的内容看,这是个女道士。此诗题目一作“赠送”。如果是后一个题目,那么,他写赠的对象就不一定是个女道士。但无论用哪一个题目,都不难看出,诗人所要着意描绘的是一个漂亮的白衣女子,并且对她的美色是颇为倾倒的。

  首句中的“麻衣如雪”,出于《国风·曹风·蜉蝣》,这里借用来描画女子所穿的一身雪白的衣裳。在形容了女子的衣着以后,诗人又以高雅素洁的白梅来比拟女子的体态、风韵。次句中的“微妆”,是“凝妆”、“浓妆”的反义词,与常用的“素妆”、“淡妆”意义相近。“笑掩”写女子那带有羞涩的微笑。这女子是如此动人,她曳着雪白的衣裙,含情脉脉地微笑着,正姗姗来到诗人的梦境。

  从甜蜜的梦境中醒来,诗人不禁浮想联翩,以致在他眼前呈现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美丽境界:他仿佛看到这一女子来到越国的一条溪水边,走进一群穿着红色衣裳的浣纱女子中间;那风姿,那神韵,是这般炫人眼目,就像是开放在一片红色荷花中的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莲。这两句,以“若”字领起,说明这是诗人的假想之词。首两句说的是女子的神,此两句则是说女子的形,然而在写法上却不似前两句作直接的描绘,而以烘托之法让人去想象和思索。当女子置身于漂亮的越女中间时,她便像是红莲池中开放的一朵玉洁冰清的白莲;她的婀娜娇美,自然不言而喻了。

  在表现手法上,此诗主要采用了拟物的手法。一处用“一枝梅”,一处用“白莲”,后者尤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当然,以莲花比美人,并不是武元衡的独创。稍晚于武元衡的白居易也曾以莲花比女子,如“姑山半峰看,瑶水一枝莲(《玉真张观主下小女冠阿容》)。但比较地说,白居易只是运用了拟物一种手法,以形象显出单纯的美;武元衡在拟物时,兼用了烘托的手法,让诗中女子在一群越女的映衬下亮相,然后再过渡到莲花的比拟上,更有一种优美的意境和特殊的艺术效果。不过,全诗的情调只是在吐露对白衣少女美貌的神往之情,诗旨便不可取了。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40-741

zèngdàozhě--yuánhéng

xuězhīméixiàoyǎnwēizhuāngmènglái

ruòdàoyuèféngyuèhóngliánchíbáiliánkāi

巢父将许由,未闻买山隐。
(cháo)¹将许由,未闻买山隐。
译文:从来没有听说巢父和许由还要买山隐居的。
注释:¹巢父、许由:上古高士。
道存迹自高,何惮去人近。
道存迹自高,何惮去人近。
译文:心中有道,行迹自然高尚,与居住地有没有人群有什么相干?
纷吾下兹岭,地闲喧亦泯。
纷吾下兹岭,地闲喧亦泯(mǐn)¹
译文:我来到地方偏僻,没有喧哗的岭下居住。
注释:¹泯:灭,尽。
门横群岫开,水凿众泉引。
门横群岫(xiù)¹开,水凿众泉引。
译文:开门就可以看到群岫纵横,凿山引来甘美的泉水。
注释:¹岫:山。
屏高而在云,窦深莫能准。
屏高而在云,窦深莫能准。
译文:山屏高耸白云飞渡,洞穴深深难以探幽。
川光昼昏凝,林气夕凄紧。
川光昼昏凝,林气夕凄紧。
译文:江上水气日夜凝成雾,林中蒸气晚上变得凄紧。
于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
于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pìn)
译文:在此岭可以采摘朱红色的野果,兼得修养天鼻地口玄牝的妙处。
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轸。
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轸(zhěn)¹
译文:坐在明亮的月光下观看真经宝书,轻拂凝霜犹如玩弄瑶琴。
注释:¹瑶轸:瑶琴。
倾壶事幽酌,顾影还独尽。
倾壶事幽酌,顾影还独尽。
译文:慢慢倾壶,细细品酌,自顾幽影,寂寞孤独。
注释:慢慢倾壶,细细品酌,自顾幽影,寂寞孤独。
念君风尘游,傲尔令自哂。
念君风尘游,傲尔令自哂(shěn)¹
译文:李白啊李白,你以前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地去游谒?真是可笑啊!没事就这样喝喝酒多好!
注释:¹哂:讥笑。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