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青山护草堂,芙蓉万朵浴银塘。黄庭一卷焚香罢,散发胡床坐晚凉。
四面青山护草堂,芙蓉万朵浴银塘。黄庭一卷焚香罢,散发胡床坐晚凉。
胡应麟

胡应麟

(1551—1602)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31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别恨长长欢计短。疏锺促漏真堪怨。此会此情都未半。星初转。鸾琴凤乐匆匆卷。河鼓无言西北盼。香蛾有恨东南远。脉脉横波珠泪满。归心乱。离肠便逐星桥断。
别恨长长欢计短,疏钟促漏¹真堪怨。此会此情都未半。星初转²,鸾(luán)琴凤乐³匆匆卷。
译文:离别的遗憾总是比相聚的欢乐要长,漏钟短促的漏声让人心生怨愤。眼前的情境都未进行到一半,已是天色将明。和美悦耳的音乐也早早停下。
注释: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¹促漏:短促的漏声。漏,古代滴水计时器。²星初转:即斗初转。北斗转向,参星横斜,表示天色将明。³凤乐:和美悦耳的音乐。

jiāào··biéhènzhǎngzhǎnghuānduǎn--ōuyángxiū

biéhènzhǎngzhǎnghuānduǎnshūzhōnglòuzhēnkānyuànhuìqíngdōuwèibànxīngchūzhuǎnluánqínfèngcōngcōngjuǎnyán西běipànxiāngéyǒuhèndōngnányuǎnmàimàihéngzhūlèimǎnguīxīnluàncháng便biànzhúxīngqiáoduàn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关塞(sài)¹年华早,楼台²别望违³
译文:丈夫年纪轻轻就去驻守边关,妻子伫立于楼台之上,遥望着频频回头的夫君。
注释:¹关塞:边关,边塞。²楼台:闺中少妇居室。³违:离别。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mì)¹春晖。
译文:穿上新衫才感觉到春天的温暖,梳妆之后看向窗外寻觅着春光。
注释:¹觅:找,寻求。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燕入窥(kuī)罗幕¹,蜂来上画衣。
译文:偶有燕子飞过,透过罗幕探看,画衣上绣的花将蜜蜂都引了来。
注释:¹罗幕:丝罗帐幕。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情催桃李艳¹,心寄管弦飞²
译文:春日桃李争艳,像是闺中少妇春思之情所催发,心相思之情寄寓于音乐之中,飞向关塞。
注释:¹“情催”句:谓春日桃李争艳,像是闺中少妇春思之情所催发。²“心寄”句:谓相思之情寄寓于音乐之中,飞向关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妆洗朝相待¹,风花暝(míng)不归。
译文:每天清晨都盛装打扮,等待离人归来,可是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该回来的人还没有归来。
注释:¹相待:与下句之“不归”,均指少妇所思念的亲人。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fēi)¹
译文:睡梦中也不见夫君的身影,醒后长叹,只能再次将门窗关上。
注释:¹扉:门扇。

  这首诗是作者创作的一首五言长律闺怨诗,共12句,描写思妇一天内心境变化,以景抒情,表达对边塞之人的相思离愁。由试衫、开镜、妆洗、入梦、掩扉等动作描写描写和心理活动,表达出来孤寂冷清的画面。除首尾两联,其他各联均用对仗。

  诗人首句点题,因为要戍守边关,年轻的丈夫无奈与妻子分别。如此凄婉动人的场景,作者一笔带过,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他只是描绘了送别的尾声:妻子立于楼台之上,遥望着频频回头的丈夫,一直到再也看不见他的身影。这是送别的结束,却是全诗的开始。

  离别之后,这女主人就陷入了漫长的相思之中,就算这样也要坚持每天梳洗装扮。穿上新衫,才感觉到春天的温暖。梳洗装扮后,她把目光投向了窗外。窗外生机盎然、花红柳绿。偶尔有燕子飞过,透过罗幕偷偷探看她。不知什么时候,几只蜜蜂也被画衣上绣的花吸引,可见其以上的绣花多么逼真生动,表明思妇对这件画衣的用心程度之深。这句将她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

  春季正百花盛开,争奇斗艳,而女主人公的心绪却纷乱如麻。忽然从遥远的方向,传来了悠扬的乐声,大约是《折柳》吧!她沉醉其中,让自己的心随着乐声飞向遥远的边塞,飞到丈夫的身边。

  上面四句借对外物描写,来烘托女主人公的心境。而下面笔锋一转,又转写女主人公本人。她想着丈夫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来,于是盛装打扮,等待着离人归来。而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盼望的人还是没有回来。夜渐渐深了,她进入了梦乡。但她却陷入了“惟梦闲人不梦君”的新的苦恼中。最后她醒了,重重的长叹一声,“唉——”在寂静的夜里,这一声长叹竟是回声重重。在重重的回声中,她无奈的再次把大门关上了。

  作者多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借助带有感情色彩的事物来抒情。另外,这首诗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又可称得起是别具一格。句句不直接描绘心境,可句句写的都是心境。如果要将这首诗翻译成为意识流作品,那就韵味大减。好比将一个曲曲折折的迷宫拉直,明了易懂,但趣味却荡然无存了。

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
谁言生离久,适¹²与君别。
译文:离别的时间虽然很长,自己却刚刚感到与丈夫分别。
注释:¹适:才。²意:当作“忆”。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
衣上芳¹犹在,握里书²未灭。
译文:还闻得见对方衣服上的香味,对方交给自己的情书还握在手里,字迹尚未磨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腰中双绮(qǐ)¹,梦为同心结²
译文:我腰襟上佩戴的两条绸带,在梦中变作了同心结。
注释:¹绮带:绸带。²同心结:用锦带制成的菱形连环回文结,表示恩爱二之意。
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常恐所思¹露,瑶(yáo)²未忍折。
译文:恐怕自己的心思被他人看出,不敢去折瑶华赠给情人。
注释:¹所思:指自己思慕情人的感情。²瑶华:琼花,指情人。

  “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才离别,好像是与你分离很久了,这是对情人的深情的怀念,是一种思想情况;另一种情况,是离别很久了,但情人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宛然如在眼前,分离也好似在昨日,这也是对情人的深情的怀念。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感情,就是后一种,谁说“生离”已很久了,还记得才与你分别。“适忆与君别”即文通《古离别》“送君如昨日”意。两句表现了“生离”的痛苦,写得十分细腻。 ·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这两句承接“适意与君别”,具体写出送君如昨日:我衣服上还留有你的香气,你的书信还握在我的手中。“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这两句表现与意中人结为夫妻的愿望,我腰中所系的两条丝罗绸带,梦中也在想打成“同心结”。这是用比喻来说明结为夫妇,万般恩爱之意。比喻之巧,爱情之深,不言而喻。然而,他不愿轻易把内心秘密告诉对方,所以结句说:“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他常常担心自己的思想表露出来,他克制着自己的感情,不忍心去攀折她(瑶华)。这是多么细腻的心理描写,多么深沉的爱。然而,深爱而不能吐露,他必须承受痛苦的煎熬。

  这首诗抒写对意中人的深爱,风格细腻含蓄,寄托深远,尤其是心理描写,入木三分,缠绵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从结构上看,全诗共八句,分两层:前四句写“生离”不久,犹如昨日,思念良深;后四句写欲与“同心结”而“未忍折”,说明思念之苦,颇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之情思。前后两层,结构严密,浑然一体,表现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忧思,是《有所思》一类抒写男女爱情诗歌中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 第八卷(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15-16页

yǒusuǒ--xiāoyǎn

shuíyánshēngjiǔshìjūnbié

shàngfāngyóuzàishūwèimiè

yāozhōngshuāngdàimèngwèitóngxīnjié

chángkǒngsuǒyáohuáwèirěnzhé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淡荡¹春光寒食²天,玉炉³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diàn)
译文:寒食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玉炉中的沉香即将燃尽,飘出的缕缕残烟仍是清香醉人。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掉落在枕边床上。
注释:¹淡荡:和舒的样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²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抱树焚死。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³玉炉:香炉之美称。⁴沉水:沉香。⁵山枕: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⁶花钿:古时汉族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袅燕未来人斗草¹,江梅²已过柳生绵³。黄昏疏雨湿秋千
译文:海燕还未飞回,邻家儿女们玩起了斗草游戏。江梅已经过季,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黄昏时分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打湿了院中的秋千。
注释:¹斗草: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²江梅:梅的一种优良品种,非专指生于江边或水边之梅。³柳绵:即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故称。⁴秋千: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一说秋千起于汉武帝时,武帝愿千秋万寿,宫中因作千秋之戏,后倒读为秋千。

  此词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千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此词通过寒食时节景物形象探寻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从而表达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叙,头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见所感。“淡荡”犹荡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满。寒食节当夏历三月初,正是春光极盛之时。熏炉中燃点着沉水香,轻烟袅绕,暗写闺室的幽静温馨。这两句先写出春光的宜人,春闺的美好。

  第三句写闺中之人,词中没有去写她的容貌、言语、动作,只从花钿写她睡醒时的姿态。“山枕”谓枕形如山。“梦回山枕隐花钿”是少女自己察觉到的,不是别人看出来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卧,不觉沉沉入睡,一觉醒来,才觉察自己凝妆睡去,自己也觉诧异。熏香已残,说明入睡时间已久,见出她睡得那样沉酣香甜。她梦回犹倚山枕,出神地望着室外的荡漾春光,室内的沉香烟袅,一种潜藏的春思隐约如见。这几句不事修饰,淡淡道来,却别有一番情致。

  下片写少女的心曲。“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古人以为燕子产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飞来,故称海燕。“斗草”是用花草赌赛胜负的一种游戏。时节已到寒食,为什么不见燕子飞来呢?女伴们斗草嬉戏,情怀是多么欢畅。江梅花期已过了,杨柳又正飞花。这里写的是少女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种种景致说明春事已经过半,当此时少女的春闺寂寞、情怀缭乱,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有动态,更有细微的心理活动,极尽工巧之妙。

  “黄昏疏雨湿秋千”,写的是另一种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欢的游戏,尤其是当寒食时节更是无此不欢。这一句写的是黄昏时忽然飘起细雨,把秋千洒湿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的外现,同上两句所写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写照。此句写春愁却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却道出愁绪万缕。

  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有“无我之境”的妙趣。全词都是景语,仔细体味又都是情语,没有雕饰斧凿痕迹,隽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187-1188

huànshā ·dàndàngchūnguānghánshítiān

qīngzhào sòngdài 

dàndàngchūnguānghánshítiān chénshuǐniǎocányān mènghuíshānzhěnyǐnhuādiàn 
hǎiyànwèiláirēndòucǎo jiāngméiguòliǔshēngmián huánghūnshūshī湿qiūqiān 
玉箸落春镜,坐愁湖阳水。
玉箸(zhù)¹落春镜,坐愁湖阳²水。
译文:眼泪落在梳妆台的镜子上,因为这湖阳水生出忧愁。
注释:¹玉箸:指眼泪。²湖阳:唐县名,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南湖阳镇。
闻与阴丽华,风烟接邻里。
闻与阴丽华¹,风烟接邻里。
译文:听说这湖阳与阴丽华的故里风烟相连,若为邻里。
注释:¹阴丽华:东汉光武帝之妻,光武微时闻其美,叹曰:“娶妻当得阴丽华。”事见《后汉书·光烈阴皇后纪》。
青春已复过,白日忽相催。
青春¹已复过,白日²忽相催。
译文:大好的春光匆匆驶过,忽觉时光催人年老。
注释:¹青春:美好的时光。²白日:指时光。
但恐荷花晚,令人意已摧。
但恐荷¹花晚,令人意已摧。
译文:担心秋风吹寒,荷花凋落,心悲不自胜。
注释:¹荷:一作“飞”。
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
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¹
译文:让这相思情,融入睡梦中,日夜兼程,奔向那遥远的阳台。
注释:¹阳台:借指相会之地。用宋玉《高唐赋》楚王梦与巫山神女欢会典故。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