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皇永昌陵,食龟大梁都。
坐控天下枢,卜世周鼎俱。
圣贤六七作,夷夏同康衢。
怀鸩玩积安,厝火忘细娱。
黼京相与乐,兴亡视如无。
元气付一锢,膏血供百须。
但知豢富贵,金珠润黄垆。
岂料醉梦中,蛊瘵生华腴。
凄风暗离黍,斜阳渺烟芜。
空令老忠简,渡河死犹呼。
南来吴会雄,北望汴水枯。
迓续赤帝脉,羁縻黄头胡。
楚蜀壮襟带,江淮丰灌输。
以此图中原,所嗟欠谋夫。
平园旧宾客,清灯耿寒炉。
搔首宿感集,拊髀流光徂。
理乱有成鉴,天高不容呼。
拟古赋二京,举一通三隅。
谓堕狗监舌,宁老瓜芋区。
谁能齿皋朔,俳优杂星巫。
芙蓉归去来,月落长庚孤。
於皇永昌陵,食龟大梁都。
坐控天下枢,卜世周鼎俱。
圣贤六七作,夷夏同康衢。
怀鸩玩积安,厝火忘细娱。
黼京相与乐,兴亡视如无。
元气付一锢,膏血供百须。
但知豢富贵,金珠润黄垆。
岂料醉梦中,蛊瘵生华腴。
凄风暗离黍,斜阳渺烟芜。
空令老忠简,渡河死犹呼。
南来吴会雄,北望汴水枯。
迓续赤帝脉,羁縻黄头胡。
楚蜀壮襟带,江淮丰灌输。
以此图中原,所嗟欠谋夫。
平园旧宾客,清灯耿寒炉。
搔首宿感集,拊髀流光徂。
理乱有成鉴,天高不容呼。
拟古赋二京,举一通三隅。
谓堕狗监舌,宁老瓜芋区。
谁能齿皋朔,俳优杂星巫。
芙蓉归去来,月落长庚孤。
洪咨夔

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 9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冬青花,花时一日肠九折。
冬青¹花,花时一日肠九折²
注释:¹冬青:常绿乔木名。夏季开花,花细白色。²肠九折:形容悲愁之甚。语出司马迁《报任安书》。
隔江风雨晴影空,五月深山护微雪。
隔江风雨晴影空¹,五月深山护江雪。
注释:¹“隔江”句:指种在隔江临安故宫中的冬青树。
石根云气龙所藏,寻常蝼蚁不敢穴。
石根云气龙所藏,寻常蝼(lóu)¹不敢穴。
注释:¹蝼蚁:这里指平常臣民。
移来此种非人间,曾识万年觞底月。
移来此种非人间,曾识万年觞(shāng)¹底月。
注释:¹觞:酒器。这句指这些冬青树来历不同常树,曾经看到过皇帝喝酒时的杯中月色。冬青树一名万年枝,与万年觞相应。
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
(shǔ)¹飞绕百鸟臣²,夜半一声山竹裂³
注释:¹蜀魂:指杜鹃,相传杜鹃是古代蜀王杜宇死后之魂所化。²百鸟臣:百鸟仍向杜鹃称臣,喻遗老仍忠于宋帝。³山竹裂:形容杜鹃啼声凄厉,几乎使山竹欲裂。

  冬青树,汉朝的宫殿与宋朝诸帝的陵墓都种植它。此诗以“冬青花”为题,有它的特殊意义。

  “冬青花,花时一日肠九折”,说见到冬青花而一日肠九折。司马迁《报任安书》云:“肠一日而九回。”言悲痛之极。

  “隔江风雨晴影空,五月深山护微雪。”故都临安与埋骨的会稽,隔了一条钱塘江。那里已经沦为元军之手,所以说风雨如晦,连一点晴的影子都没有。五月是冬青花盛开的时候,花小色白,故以“微雪”代之。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色,有黑暗和光明之分,从而寄托了作者憎爱的感情。

  “石根云气龙所藏,寻常蝼蚁不敢穴。”龙为君象,埋的是宋帝骸骨,故云“龙所藏”。石头为云根,因云触石而出,又其下藏着龙,而《易》有“云从龙”之语,故云“石根云气”。蝼蚁为微贱之物,他们不敢在这地方穴居,从而表示了作者对宋帝的尊敬。

  “移来此种非人间,曾识万年觞底月。”因为冬青树是从宋帝旧殿移来,故云“此种非人间”。万年觞,指御用的酒杯,祝天子万寿无疆之词。

  “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蜀魂,指杜鹃,其所生之子,寄在百鸟巢中,百鸟代为哺育,若臣之于君,故云“百鸟臣”。这里的“蜀魂”杜鹃,隐喻宋帝之魂;“百鸟臣”,隐喻送遗民如林景熙者向他称臣,不以国亡而变心,也就是对元朝的不屈,表示了懔若秋霜的气节。“夜半”,深夜,隐喻元朝的黑暗。杜鹃叫一声,山竹欲裂,表明它怨恨到了极点,这就是宋帝对元朝所抱的态度。林景熙既为宋尽臣节,那他也必然恨宋帝之所恨。

  中国诗歌的传统写法有所谓的赋比兴,此诗用的兴体。《冬青花》是有它的本事的。这首诗给了读者鲜明的形象,一切围绕冬青花并从而展开去加以描绘。在这些鲜明的形象背后,都实有所指,是词在此而意在彼的。

dōngqīnghuā--línjǐng

dōngqīnghuāhuāshíchángjiǔzhé

jiāngfēngqíngyǐngkōngyuèshēnshānwēixuě

shígēnyúnlóngsuǒcángxúnchánglóugǎnxué

láizhǒngfēirénjiāncéngshíwànniánshāngyuè

shǔhúnfēiràobǎiniǎochénbànshēngshānzhúliè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¹五更钟。寂寂景阳宫²外月,照残红。
译文:在清晨的薄雾中,杨柳迷离,杏花飘落,五更的钟声突然响起。寂静荒凉的景阳宫殿外明月高悬,惨淡的月光照着那凋残的红花。
注释:¹杏花零落:唐温庭筠《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宋秦观《画堂春》“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²景阳宫:即景阳殿,是南朝陈的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一带。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蝶化彩衣¹金缕(lǚ)尽,虫衔(xián)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译文:遗衣化作了彩蝶,连金丝缕也销蚀殆尽。昔日的皇官,玉宇琼楼早已朽蚀一空,剥落的画粉飞飞扬扬,留下萧瑟悲凉之景。只有一双燕子,在风中飞舞。
注释:¹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为彩蝶的故事。

  这首词用古今对比的方式,写当年繁华的景阳宫殿,而今是衰柳凄迷,月照残红,虫蛀画栋,杳无人迹,一片荒凉的景象,唯有双飞燕子,依旧翩翩飞舞。作品透露出今昔盛衰、人生凄凉的深沉伤感。

  陈子龙的词婉丽风流,独具神韵,无论叙私情,还是言国事,都“以浓艳之笔,传凄婉之神”(陈延焯《白雨斋词话》)。这首《山花子》词就是一首凄丽悲婉的佳作。词题为“春恨”,但非关春情,也非关春光,而是以眼前的春色为契机,发抒悲怀故国的一腔遗恨。

  上片从残春的景象入笔,自然引发一脉凄婉的伤逝情愫。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开篇两句,呈现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清的钟声,酿造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这是残春的景象,令人仆恓惶惆怅。五更钟,用语本于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这里暗用宋朝灭亡的旧典。《宋史·五行志》载,宋初有“寒在五更头”的民谣,“五更”谐音“五庚”,预兆宋朝的国祚在第五个庚申之后终止。宋太祖立国于公元960年(建降元年庚申),到 公园1259(理宗开庆元年)正好为五个庚申。果然,二十年后,宋朝就宣告灭亡。如今,这五更的钟声响起,不啻如一声声家破国亡的丧音,敲打着词人忧伤的心灵。

  下面“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两句,又以冷月、旧宫、残花三种意象,进一步渲染寂寞、凄凉的景况。“景阳宫”,即景阳殿,是南朝陈的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公元589年(祯明三年),隋军南下过江,攻占台城(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一带),陈后主闻讯,即与妃子张丽华投景阳宫井藏匿,至夜,被隋军擒获。

  明朝和陈朝都建都南京。这里是用象征陈朝段灭的景阳宫旧事影射明朝的亡国。曾经照彻陈朝景阳宫殿、目睹过陈后主投井被擒一幕的明月,如今宛如深邃明睿的见证人,冷峻地观照着明朝灭亡后的惨淡景象——暮春的红花在寂寞中纷纷凋残,意味颇为深长。

  下片切入人事沧桑,抒写凭吊故国的感伤。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过片两句承袭上片意脉,呈示一派亡国的衰败景象。《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为彩蝶的故事。“蝶化彩衣金缕尽”用其事,意谓明朝的皇族贵胄死后,五彩的遗衣化作了蝴蝶,连金丝缕也销蚀殆尽,早已失去帝王家的气象。昔日的皇官,玉宇琼楼早已朽蚀一空,剥落的画粉飞飞扬扬,只留下萧瑟悲凉之景。这虫蚀楼空的意象,正是奸佞卖国的象征。

  “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结拍两句,看似描绘燕舞东风的春景,实则以燕子的无情隐喻降清旧臣的无义,揭示出他们卖身求荣的丑恶嘴脸。他们恍如翩翩起舞的燕子春风得意,毫无亡国的悲恸。这两句含意隐曲,但透过言表,并不难感受到词人的义慨和愤懑。

  清陈廷焯评此词说:“凄丽近南唐二主,词意亦哀以思矣!”(《白雨斋词话》),并以“凄丽”二字概括此词特征,指出这首词凄清婉丽的风格与南唐二主李璟、李煜相近;“哀以思,则揭橥这首词的内蕴以哀恸悲思故国为指归,黍离麦秀之悲,家国身世之恨,久久翻腾在胸中,发而为词,便成哀惋清丽的绝唱。”如果说,南唐后主李煜的“哀以思”,主要是哀悼失去的天堂,追思旧日的荣华富贵,那么,陈子龙的“哀以思”则更多地是哀痛故国的覆亡,沉思亡明的教训。一是亡国亡家的君主,一是图谋恢复的志士,显然,后者的作品更富思想的深度。清沈雄谓:“大樽(陈子龙号)文高两汉,诗轶三唐,苍劲之色与节义相符者,乃《湘真》一集,风流婉丽如此!”(《古今词话·词评》)凄丽的外壳包蕴着哀以思的崇高节义,如此解读这首《山花子》词,方不辜负词人的苦心孤诣。

参考资料:
1、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347-348页

shānhuāzi··chūnchóu--chénzilóng

yángliǔxiǎozhōngxìnghuālíngluògèngzhōngjǐngyánggōngwàiyuèzhàocánhóng

diéhuàcǎijīnjǐnchóngxiánhuàfěnlóukōngwéiyǒuqíngshuāngyànzidōngfēng

晚来山北景,图画亦应非。
晚来山北景,图画亦应非。
译文:傍晚时分来到山的北面远望,目之所及的景色就算在画中应该也难以表现。
村路飘黄叶,人家湿翠微。
村路飘黄叶,人家湿翠微¹
译文:村道上黄色的落叶随风飘落,人们的房屋在湿润的翠绿中微微隐现。
注释:翠¹微:青绿的山色。
樵当云外见,僧向水边归。
樵当云外见,僧向水边归。
译文:樵夫在路雾之外工作,而僧人则沿着水边归去。
一曲谁横笛,蒹葭白鸟飞。
一曲谁横笛,蒹(jiān)(jiā)¹白鸟飞。
译文:突然响起阵阵横笛声,不知是谁在吹奏,蒹葭草中一只白色的鸟飞过。
注释:¹蒹葭:特定生长周期的荻与芦。

běishānwǎnwàng

lín sòngdài 

wǎnláishānběijǐng huàyìngfēi 
cūnpiāohuáng rénjiāshī湿cuìwēi 
qiáodāngyúnwàijiàn sēngxiàngshuǐbiānguī 
shuíhéng jiānjiābáiniǎofēi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
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
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
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
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
但来临此望,少有不愁人。
但来临此望,少有不愁人。

péngwǎnguī--bái

péngtiānwǎntáohuāshuǐchūn

niǎofēiqiānbáidiǎnméibànhónglún

wèiqiānláoshìbìngshēn

dànláilínwàngshǎoyǒuchóurén

客心悲暮序,登墉瞰平陆。
客心¹悲暮序²,登墉(yōng)³(kàn)平陆
注释:¹客心:游客的心情,作者自谓。²暮序:一年之末,指暮冬。³登墉:登上郢城故城墙;墉,垒土为墙,此处指郢城墙。⁴瞰平陆:瞰,从高处往低看,即俯视;平陆:平野。
林泽窅芊绵,山川郁重复。
林泽¹(yǎo)²芊绵³,山川郁重复
注释:¹林泽:山林与水泽。²窅:沉远貌。³芊绵:草木茂密繁盛的样子。⁴郁重复:郁:结;重复:山重水复,此指山川纵横交错。
王公资设险,名都拒江隩。
王公泽¹设险²,名都³江隩(yù)
注释:¹泽:依靠,凭借。²设险:设防。³名都:郢城。⁴拒:抗,此处可作镇守解。⁵江隩:水流弯曲处。
方城次北门,溟海穷南服。
方城¹²北门,溟(míng)³穷南服
注释:¹方城:春秋时楚国北面的长城,古为中国九塞之一。²次:迈,连接。³溟海:本为神话中的海,此泛指楚国南边的深海。⁴穷南服:楚国疆域一直到达了当时中国极南的地区。
长策挫吴豕,雄图竞周鹿。
长策挫吴豕(shǐ)¹,雄图竞周鹿²
注释:¹挫吴豕:这是骂吴国的话。²竞周鹿:竞鹿,逐鹿,喻争夺天下。
万乘重沮漳,九鼎轻伊谷。
万乘¹重沮(jǔ)²,九鼎³轻伊谷
注释:¹万乘:这里指楚王。²沮漳:沮水与漳水。³九鼎:指东周,时其首都在洛水之阳。⁴伊谷:伊水与谷水。
大蒐云梦掩,壮观章华筑。
大蒐(sōu)¹云梦掩²,壮观章华³筑。
注释:¹大蒐:古春猎为蒐,天子出猎于春日为大蒐。²云梦掩:楚国为古云梦七泽之地。这里指楚王出猎时声势浩大,旌旗蔽日,人马盖地。³章华:即章华台,为楚王所筑。
人世更盛衰,吉凶良倚伏。
人世更¹盛衰,吉凶良倚伏²
注释:¹更:替换。²吉凶良倚伏:指福祸相因而互倚。
遽见邻交断,仍睹贤臣逐。
(jù)¹见邻交断,仍睹贤臣逐²
注释:¹遽:急速,忽忙地。²贤臣逐:指屈原两次被楚王放逐。
南风忽不尽,西师日侵蹙。
南风¹忽不尽,西师²日侵蹙(cù)³
注释:¹南风:指楚国。楚国地处南方。²西师:指秦国。秦国地处西方。³日侵蹙:(秦)因侵略迫使(楚)国土日渐缩小。蹙:收缩。
运圮属驰驱,时屯恣敲扑。
运圮¹属驰驱²,时屯恣(zì)敲扑。
注释:¹运圮:国运衰败。²属驰驱:不断地辗转迁移。时屯:时事艰难。恣敲扑:恣,恣意、任意。敲扑,挞伐凌辱。
莫救夷陵火,无复秦庭哭。
莫救夷陵火¹,无复秦庭哭。
注释:¹夷陵火:夷陵,今宜昌,楚先王的陵墓在此地。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火烧夷陵。
鄢郢遂丘墟,风尘俄惨黩。
(yān)(yǐng)¹遂丘墟²,风尘俄惨黩(dú)³
注释:¹鄢郢:故址即今宜城南境内。郢为楚都城。²丘墟:废墟。俄:一会儿,很快。³惨黩:昏暗貌。
狐兔时游戏,霜露日沾沐。
狐兔时游戏¹,霜露日沾沐²
注释:¹狐兔时游戏:狐狸与兔子时常出没在郢城的废墟上。²沾沐:侵蚀。
钓渚故池平,神台尘宇覆。
钓渚¹故池平,神台尘宇覆。
注释:¹钓渚:楚庄王所筑的诸侯台,在纪南城东不远处。下句“神台”同。
阵云埋夏首,穷阴惨荒谷。
阵云埋夏首¹,穷阴惨荒谷。
注释:¹阵云埋夏首:阵云,浓云;夏首,夏水的上游。夏水在今江陵县境。
怅矣舟壑迁,悲哉年祀倏。
怅矣舟壑(hè)¹,悲哉年祀(sì)(shū)²
注释:¹舟壑迁:意谓沧海桑田,山水已非昔貌。²年祀倏:指对楚先王的岁时祭祀,如今已倏然不复举行了。
虽异三春望,终伤千里目。
虽异三春望,终伤千里目。
《郢城怀古》是李百药传世作品中最优秀的诗篇之一。郢是战国时楚国的京城。这首诗充满了历史典故,有点冗长乏味。作者在诗中紧密追随鲍照《芜城赋》的结构,不过鲍照将衰败与繁荣时期的骄奢相联系,李百药却更关心不可避免的盛衰模式:“运圮属驰驱,时屯恣敲朴”。这是抽象观念、引喻及命运决战幻象的有力结合。对联的第二句用《易经》的卦名“屯”(“始难”)来解释郢城的衰败。楚国是被秦国击败的,“敲朴”一语出自贾谊一篇论秦专制的著名文章。
参考资料:
1、 宇文所安所著《初唐诗》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