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气韶华裹,关心晓哢边。
鹧鸪天性在,杜宇世情然。
怒笋如泥煮,殷花蘸乳煎。
须君来共此,已办杖头钱。
吐气韶华裹,关心晓哢边。
鹧鸪天性在,杜宇世情然。
怒笋如泥煮,殷花蘸乳煎。
须君来共此,已办杖头钱。
洪咨夔

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 9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从山门¹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jì)²。山僧曰:“此瀑声也。”
译文:从五泄寺的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
注释: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¹山门:庙门;指五泄寺的大门。²悸:害怕。
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¹²,度石罅(xià)³,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fú)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chè)¹⁰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译文: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如刀削,没有一丝泥土,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注释:¹疾:快。²趋:走。³罅:裂缝。⁴见,同“现”。⁵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⁶不容寸肤:指没有泥土。⁷郛:古代城的外城墙。此处为名词用如状语,指像城墙环绕一样。⁸掉:摇动。⁹怒石横激: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¹⁰掣折:转折。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游人坐欹(qī)¹岩下望,以²面受沫³,乍若披丝,虚空皆纬(wěi),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译文: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注释:¹欹:倾斜。²以:用。³沫:水雾。⁴乍:突然。⁵纬:编织物的横线。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¹,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魈(xiāo)²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³,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译文:傍晚归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这时已经半夜,山鬼呼啸、老虎嚎叫的声音,就像在床边一样。大家相互仔细看着对方,胡子眉毛头发汗毛,全都竖立起来了,就好像鬼一样。
注释:¹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牛鬼是佛经中所说的地狱中的牛头虎,蛇神指蛇精。²魈:山中的鬼怪。³谛观:仔细看。
宝枕轻风秋梦薄。红敛双蛾,颠倒垂金雀。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着。
宝枕轻风秋梦薄¹。红敛双蛾²,颠(diān)倒垂金雀³。新样罗衣弃却,犹寻旧日春衫着。
译文:秋夜卧枕而眠,轻风中睡梦不安。愁锁双眉,金雀倒挂无心管。新式罗衣全不要,还倒着穿过去的衣衫。
注释:¹秋梦薄:梦短易醒。秋,“秋闺”点题,明节令。此句言心神不宁,失眠。²“红敛”句:红肿眼睑,紧锁双眉。双蛾:蛾喻眉毛。³金雀:钗,金雀饰状的发钗。⁴罗衣:丝织绫罗所制衣衫。⁵浑:全。⁶春衫:相对于“罗衣”的布衫。“春”又与“秋”相对照,亦暗切题旨。青春衣衫实即“青衿”,秀才(诸生)服也。
偏是断肠花不落。人苦伤心,镜里颜非昨。曾误当初青女约,只今霜夜思量着。
偏是断肠花不落¹。人苦伤心,镜里颜非昨。曾误当初青女²约,只今霜夜思量着。
译文:那芙蓉花偏偏不落,看着它令人愁肠寸断。人因伤心而痛苦,镜里容颜不像从前。当初误了与霜雪之神的前约,如今只好忍受寒夜反思的熬煎。
注释:¹肠断花回不落:意谓伤心人偏偏仍活着。断肠花:暗翻李白《古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句意。²青女:李商隐《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青女为传说中专司霜雪之神。“青女约”指相约如松柏之坚贞不屈。
“闺思”题材,无论是“春闺”抑是“秋闺”,从来不外是怨郎君或情郎薄倖,叹一己青春空抛、红颜薄命,罕见有自责负约、自伤移情改志的。有则自清初始。时代的某些特定背景,导致传统题材的内涵启变,“闺怨”即其中一例。宋徵舆在“云间三子”中年最少,幼于陈子龙、李雯十岁,迟后陈、李二十年始卒。“三子”在甲申、乙酉鼎革之际,子龙赴难殉身,李、宋改志仕清。李雯卒早,宋徵舆渐居要路,俯今仰昔,心情复杂,愧对故友如陈子龙者之自疚感时有涌起,这首《秋闺》就是以吞吐含蓄之笔透现内心的隐蔽境界。尽管事实已是“新样罗衣”难以弃却,“旧日春衫”无可寻复,“青女约”之误早成定狱,“断肠花不落”的怨天尤人均无法挽回“颜非昨”之势,但作者的自怨自艾并非伪饰,是真诚的。惟其真诚而又不可逆变已铸成之事实,所以,隐痛也就显得深沉。云间词人论词主“境由情生、辞随意启”的雅正婉研之旨,好以“香草美人”为寄托载体,本多情爱之写。不意陵谷变迁,陈子龙最后三数年之作尽寄以忠爱苦情,李雯、宋微舆等则于白日歌酒流连,夜半乃自伤成为“两截人”,境由情生之旨转获致更多层面的发挥。时势推移,每多初衷始所未料者。此词意象似多陈旧,然而特定个性的情思却推陈见新,颇醒服目。词的脉络甚细,辞既达意又能惋曲,老于传统手笔而不迂不滞,允称驾轻就熟之高手。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yuān)(yāng)¹于飞,毕²之罗³之。君子万年,福禄(lù)之。
译文:鸳鸯双双轻飞翔,遭遇大小罗与网。祝福君子万年寿,福禄一同来安享。
注释:¹鸳鸯:鸭科水鸟名。古人以此鸟雌雄双居,永不分离,故称之为“匹鸟”。²毕:长柄的捕鸟小网。³罗:无柄的捕鸟网。⁴宜:《说文解字》:“宜,所安也。”引申为享。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鸳鸯在梁¹,戢(jí)²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xiá)³福。
译文:鸳鸯相偎在鱼梁,喙儿插进左翅膀。祝福君子万年寿,一生幸福绵绵长。
注释:¹梁:筑在水中拦鱼的石坝,即鱼梁。²戢:插。谓鸳鸯栖息时将喙插在左翅下。³遐:长远。
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shèng)¹马在厩(jiù)²,摧(cuò)³之秣(mò)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译文:拉车辕马在马房,每天喂草喂杂粮。祝福君子万年寿,福禄把他来滋养。
注释:¹乘:四匹马拉的车子。乘马引申为拉车的马。²厩:马棚。³摧:通“莝”,铡草喂马。郑笺:“今‘莝’字也。”《说文解字》:“莝,斩刍也。”⁴秣:用粮食喂马。⁵艾:养。一说意为辅助。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suí)¹之。
译文:拉车辕马在马槽,每天喂粮喂饲草。祝福君子万年寿,福禄齐享永相保。
注释:¹绥:安。

  此诗前二章以鸳鸯起兴,后二章以马起兴。鸳鸯是成双成对的鸟,马和亲迎之礼有关,故可以认为这是一首同婚姻有关的诗歌。前二章赞美男女双方才貌匹配,爱情忠贞;后二章祝福其生活富足美满。

  此诗一、二章以鸳鸯匹鸟兴夫妇爱慕之情。两章描绘了一对五彩缤纷的鸳鸯,拍动着羽毛绚丽的翅膀,双双飞翔在辽阔的天空,雌雄相伴,两情相依,情有独钟,心有所许,多么美妙的时刻,多么美好的图画!在遭到捕猎的危险时刻,仍然成双成对,忠贞不渝,并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从同甘到共苦两种境遇的转变,进一步展现了鸳鸯高洁的品格,挖掘了鸳鸯的典型的独特的禀性,较好地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为后面对人物的抒写做了充分的准备。在第二章中,诗人抓住鸳鸯小憩时的一个细节,描摹入微,观察至细。在芳草萋萋的小坝上,一对鸳鸯相依相偎,红艳的嘴巴插入左边的翅膀,闭目养神,恬静悠闲,如一幅明丽淡雅的江南水墨风景图,满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深深眷恋与无限追求。这二章一动一静,描摹毕肖,既是对今后婚姻生活的象征性写照,也是对婚姻的主观要求和美好希望。生活之中,欢乐与痛苦必然并存,既有甜蜜的欣悦,也有凄苦的哀愁,但只要双方心心相印、相濡以沫,苦乐之中就都有幸福在,即无所畏惧。诗人以鸳鸯比喻夫妻,贴切自然,易于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其形象逐渐积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原型,为后世所普遍接受。

  诗的第三、四章以摧秣乘马,兴结婚亲迎之礼,充满了对婚后生活的美好憧憬。抓住迎亲所用的厩中肥马这一典型细节,引发人对婚礼情景的丰富联想:隆重、热烈、喜庆;并且厩有肥马也反映着生活的富足。这都含蓄地暗示了婚姻美好的客观条件:男女般配,郎才女貌,感情专一,家产丰裕;反映了诗人的婚姻价值观念,也是对理想人生、美好人生的由衷礼赞。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73-474

yuānyāng

míng xiānqín 

yuānyāngfēi zhīluózhī jūnwànnián zhī 
yuānyāngzàiliáng zuǒ jūnwànnián xiá 
shèngzàijiù cuīzhīzhī jūnwànnián àizhī 
shèngzàijiù zhīcuīzhī jūnwànnián suízhī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¹。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²
译文: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
注释:¹翻灯舞:绕着灯来回飞。²“破纸”句:窗间破纸瑟瑟作响,好像自言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平生塞北¹江南,归来²华发苍颜³。布被秋宵(xiāo)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译文: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注释:¹塞北:泛指中原地区。据《美芹十论》,词人自谓南归前曾受祖父派遣两次去燕京观察形势。²归来:指淳熙八年(1181年)冬被劾落职归隐。³华发苍颜:头发苍白,面容苍老。华:花白。

  这阕《清平乐》,代表了辛词的一种艺术风格,全词仅有八句话四十六个字,但是却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风情画。

  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自语”二字,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性格化了。独宿的这个“王氏庵”,是久已无人居住的破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心境如此,环境如此,“秋宵梦觉”分明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很显然,他“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满江红》),醒后犹自留连梦境,故云“眼前万里江山”。这一句与“平生塞北江南”相呼应,而把上阕四句推到背后。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如今苍颜白发,壮志难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还会梦到往日的万里江山。

  这首词用文字构筑的画面和表达的感情,若改用线条和色彩是完全能够表达出来的,可见作者用抽象的文字符号所捕捉、表现的景物的具象化程度了。而且,每一句话都是一件事物、一个景点,把它们拼接起来,居然连连接词都可以省略掉,形成了一幅难得的风情画。通过这幅画面,表现作者的凄苦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心情。

  从词的格调看,近似田园派,或者归隐派,同作者的那些豪放之作相去太远了,而且还算不上是代表作。不过,这首词别具一格同样带给了人们美好的艺术享受。从创作来说,作品总反映着作家的所历、所见、所闻,所感,总反映着作家的一生及其一生的各个方面,即反映作家的全人。从创作的角度讲,任何作家也总是从题材内容出发,去努力寻求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他们之间的区别权在于成就的高低而已。像作者这样,能够在继承、发展苏轼词风的基础上,成为豪放派大家,同时还能在闲淡、细腻、婉约等格调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在文学史上倒是不多见的。正如刘克庄在序《辛稼轩集》时所说:“公所作,大声镗鎝,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这首词感情浓烈,语言平淡,环境气氛的渲染非常出色,抒主人公的心理描述和形象刻画是十分成功的,在稼轩的爱国作品中,别具一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诗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2、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1517-1518

qīngpíngyuè ·宿shānwángshìān

xīn sòngdài 

ràochuángshǔ biānfāndēng shàngsōngfēngchuī zhǐchuāngjiān 
píngshēngsàiběijiāngnán guīláihuácāngyán bèiqiūxiāomèngjué yǎnqiánwànjiāngshān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yù)¹涧底松²,离离³山上苗
译文:茂盛葱翠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树生长在山顶上。
注释:¹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²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涧:两山之间。³离离:下垂的样子。⁴山上苗:山上小树。苗:初生的草木。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以彼¹径寸茎(jīng)²,荫(yìn)³百尺条
译文: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山顶径寸的小树,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注释:¹彼:指山上苗。²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径寸:直径一寸。径:直径。³荫:遮蔽。⁴此:指涧底松。⁵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世胄(zhòu)¹(niè)²高位,英俊沉下僚(liáo)³
译文:世家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被埋没在下级官职中。
注释:¹世胄:世家子弟。胄:长子。²彼:履、登。³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zhāo)¹
译文: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注释:¹“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¹²(jiè旧业,七叶³(ěr)汉貂(diāo)
译文: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
注释:¹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²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³七叶:七代。⁴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珥:插。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冯公¹岂不伟²,白首不见招³
译文: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等到白头仍不被重用。
注释:¹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²伟:奇。³不见招:不被进用。招:招见。

  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不平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世胄彼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从历史上看,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有所发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对门阀统治起了巩固作用。西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门阀统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弊病也日益明显。段灼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当时朝廷用人,只据中正品第,结果,上品皆显贵之子弟,寒门贫士仕途堵塞。刘毅的有名的《八损疏》则严厉地谴责中正不公:“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这些言论都反映了当时用人方面的腐败现象。左思此诗从自身的遭遇出发,对时弊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金张藉旧业”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金,指金日磾家族。据《汉书·金日磾传》载,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金家都有内侍。张,指张汤家族。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冯公,即冯唐。他是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彼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何焯早就点破,左思《咏史》,实际上是咏怀。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抱负,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

  这首诗哪里只是“金张藉旧业”四句用对比手法,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398-399页

yǒngshǐ

zuǒ wèijìn 

jiànsōng shānshàngmiáo 
jìngcùnjīng yìnbǎichǐtiáo 
shìzhòuniègāowèi yīngjùnchénxiàliǎo 
shìshǐ使zhīrán yóuláifēizhāo 
jīnzhāngjièjiù ěrhàndiāo 
fénggōngwěi báishǒujiànzhā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