沄沄水东注,冉冉日西颓。侧手留难住,挥戈挽莫回。
沄沄水东注,冉冉日西颓。侧手留难住,挥戈挽莫回。
镜分天上月,剑逸地中雷。寂历空床夜,悲虫亦造哀。
镜分天上月,剑逸地中雷。寂历空床夜,悲虫亦造哀。

lìngrénwǎnèrshǒuèr--sūn

yúnyúnshuǐdōngzhùrǎnrǎn西tuíshǒuliúnánzhùhuīwǎnhuí

jìngfēntiānshàngyuèjiànzhōngléikōngchuángbēichóngzàoāi

孙觌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 5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ní)(nán)燕子语梁间,底事¹来惊梦里闲。
译文:梁间传出燕子的啼声,呢呢喃喃的。它们在说什么?竟将我的闲梦惊醒了。
注释:¹底事:何事,什么事。
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
说与旁人浑¹不解,杖藜(lí)携酒看芝山。
译文:别人如果知道我希望明白燕子的话语,那一定会惹人奇怪。于是一个人拄上拐杖带一壶美酒登芝山去吧。
注释:¹浑:都,全部。

  刘季孙曾在饶州(治所在今江西鄱阳县)担任酒务,专门管辖制酒和酒业税收。他是一个很孤独高傲,并淡泊名利的人。作为管税收的官员,在那时应该是个肥缺,但是诗中则明确指出诗人不会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是一种为官清廉的承诺。

  燕子呢喃是轻细悦耳的,一个心里没事的人不会被打扰。诗的字面意思翻成现在的话是想要听懂燕子的话而不被理解,而这仅仅是字面意思而已。即便是现在去和别人讨论燕子说的话,那也有人会觉得奇怪。而找不到知心的朋友,不被人理解,百般无聊的诗中人只好一个人携酒游芝山,消遣去了。不是前呼后拥,而是一个人拄上拐杖,仅带着美酒就去了。这就是诗人在表示自己的脾气和性格,或者说他的品格和道德观。

  《石林诗话》中曾记载:王安石为江东提举刑狱时,巡查到此处,将要评估刘季孙的工作成绩。来到厅前,见屏风上题着这首诗。读罢大声称赞,一问左右,说是刘季孙所写,于是召他来谈诗论文,酒务方面的情况倒一句没提。等王安石回到旅驿,有不少此地的学子聚在门前,请求派一个主管教育的官,王安石马上就点刘季孙来主持。一时传为佳话。《千家诗》的注解里特别有这样一段话:难怪当年王安石作江东提刑时,巡查酒务到饶州,看到刘季孙厅屏上的这首诗后,就不再问酒务一事了。

  刘季孙是北宋大将刘平之后,性格豪迈,文武全才,却出任小小的一介酒务俗吏,实在有点太委屈他。不过,刘季孙的诗却读不出筋骨尽露的浅躁之气,不是那种哭哭啼啼或跳脚大骂的风格,而是襟抱开阔,气度雍然。宋人很推崇这种气度,不喜欢罗隐那样尖锐直切的。正如宋代严羽《沧浪诗话》中所说:“其未流甚者,叫躁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这也是王安石读懂了诗中的喻意后,对他极为推许的原因。

  抛开诗人的这种气度不讲,仅仅从诗歌条理来看,这诗中的人看似悠闲恬淡,其实还很寂寞,“说与旁人浑不解”一句,似乎透出有种郁郁不得志的抱怨,那么“杖藜携酒看芝山”就是对这种心情的解脱,虽然有些自嘲的意思,但也不失为洒脱。这种成熟的人生观,现在的读者读起来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参考资料:
1、 内容来自络绎的博客

ráozhōujiǔtīngpíng

liúsūn sòngdài 

nányànliángjiān shìláijīngmèngxián 
shuōpángrénhúnjiě zhàngxiéjiǔkànzhīshān 
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
水岸寒楼带月跻(jī),夏林初见岳阳溪。
译文:岳阳河畔的南楼上面,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在夏夜茂密的树林间隐隐约约看见岳阳溪(河)。
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一点新萤¹报秋信²,不知何处是菩提。
译文:一丁点萤火虫的亮光仿佛在报送着秋天快要到来的讯息。不知道何处才是能让我大彻大悟的地方。
注释:¹一点新萤:指萤火虫数量很少。²秋信:秋天将至的讯息。
旌节指巴岷,年年行且巡。
¹节指巴岷,年年行且巡。
译文:我的旌节指向前方巴山岷山,想年年有多少人在此行路也,逡巡也。
注释:¹旌:古代使者所持的节。
暮来青嶂宿,朝去绿江春。
暮来青嶂(zhàng)¹宿,朝去绿江春。
译文:我(我们)暮夜来时青山已眠寐,晨朝去时绿水已回春。
注释:¹青嶂:如屏障的青山。
鱼贯梁缘马,猿奔树息人。
鱼贯梁缘马,猿奔树息人。
译文:马如鱼贯,缘梁而行,人似猿奔,息于树旁。
邑祠犹是汉,溪道即名陈。
邑祠犹是汉,溪道即名陈。
译文:此处邑中之祠尚是汉唐的,但溪道就名为陈平路了。
旧史饶迁谪,恒情厌苦辛。
旧史饶迁谪(zhé)¹,恒情厌苦辛。
译文:我这老官员多被迁谪,一片性情恒常,也要厌恶旅途苦辛啊。
注释:¹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宁知报恩者,天子一忠臣。
宁知报恩者,天子一忠臣。
译文:难道您不知道吗?谁会知晓,报得国恩之人,是我,天子的一位忠臣。

xiǎoxìngzhōuchénpíng--tǐng

jīngjiézhǐmínniánniánxíngqiěxúnláiqīngzhàng宿cháo绿jiāngchūnguànliángyuányuánbēnshùrényóushìhàndàomíngchénjiùshǐráoqiānzhéhéngqíngyànxīnníngzhībàoēnzhětiānzizhōngchén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qīn)¹寒。
译文:每个夜晚,我都处在深深的思念之中,一直到夜深人静,漏断更残,凝望着那一轮令人伤心的明月,我久久地依凭栏杆,想必你也思念着我,感到了锦被的冷,锦被的寒。
注释:¹锦衾:丝绸被子。衾:被子。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zhǐ)¹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译文:画堂近在咫尺,但是像海一样深,要渡过,难,回忆往日,只好把两人以前来往的旧书信翻来看,不知何时再见,一起携手进入长安。
注释:¹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自从与心上人分离之后,令人朝思暮想,彻夜无眠。月下凭阑,益增相思。不知几时才能再见,携手共入长安。这首词,叙离别相思之情,含欲言不尽之意。缠绵凄恻,幽怨感人。

huànshā··xiānggènglòucán--wéizhuāng

xiānggènglòucánshāngxīnmíngyuèpínglángànxiǎngjūnjǐnqīnhán

zhǐchǐhuàtángshēnshìhǎiláiwéijiùshūkànshíxiéshǒuzhǎngān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
几度白衣虚令节,致疑黄菊是孤芳。
几度白衣¹虚令节²,致疑黄菊是孤芳。
注释:¹白衣:白衣使者,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给陶渊明送酒的使者。²虚令节:言虚度节日,指重阳节。
野心一片湖云外,灏气三秋海日旁。
野心¹一片湖云外,灏(hào)²三秋³海日旁。
注释:¹野心:闲散之心。²灏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³三秋:此处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山阁若逢阎伯屿,方君诗思敌王郎。
山阁¹若逢阎(yán)伯屿²,方君³诗思敌王郎
注释:¹山阁:指序灯与众友宴集之吴山上楼阁。²阎伯屿: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任洪州都督时,于重阳节日在滕王阁上张宴,与僚属宾朋欢聚。据考证,其时洪州都督虽姓阎,但非阎伯屿。³方君:与序灯同宴且长于诗的朋友,具体所指未详。⁴王郎:指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诗人王勃。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称重九,即重阳节。吴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东南,春秋时为吴之南界,故名。又名胥山,以伍子胥而名。南宋初金主亮南侵,扬言欲立马吴山,即指此山。这是序灯于重阳佳节在吴山与众友聚宴正值下雨时,次友人之韵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主要描述仲秋季节秋高气爽,湖天空阔的清新景色。既慨叹自己年华渐老,亦称颂友人诗才高迈。诗中用了不少的历史典故,但尽皆贴切准确,更增诗情诗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