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是谈乌有,彭郎得小姑。谁言鸠作妇,谩道雁为奴。
亡是谈乌有,彭郎得小姑。谁言鸠作妇,谩道雁为奴。
络纬那能织,提壶岂解酤。龟兹堪一笑,非马亦非驴。
络纬那能织,提壶岂解酤。龟兹堪一笑,非马亦非驴。

lèishuōèrshǒu--sūn

wángshìtányǒupénglángxiǎoshuíyánjiūzuòmándàoyànwèi

luòwěinéngzhījiěguīkānxiàofēifēi

孙觌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 5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陋室¹空堂,当年笏(hù)满床²;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译文:如今的空堂陋室,就是当年高官显贵们摆着满床笏板的华屋大宅。如今的枯树衰草,就是当年高官显贵们喝酒享乐的歌舞场地。
注释:¹陋室:简陋的屋子。²笏满床:形容家里人做大官的多。笏,古时礼制君臣朝见时臣子拿的用以指画或记事的板子。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蛛丝儿结满雕(diāo)¹,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bìn)又成霜?
译文:曾经豪华的房屋已是蛛丝遍布,可惜那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往日富贵无双,如今怎弄得两鬓白如霜。
注释:¹雕梁:雕过花的屋梁,用来指代豪华的房屋。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译文:旧人故去新人来,人生如戏逢场作戏到头一梦的荒唐无聊。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bàng)¹
译文:金银满箱,转眼沦落成乞丐受人指责。
注释:¹谤:指责、毁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译文:还在感叹他人命薄,哪知自己也落得这般下场。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¹。择膏(gāo)²,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³
译文:虽然对儿子教导有方,也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做土匪强盗;为女儿攀结富贵人家,谁能想到最后却沦落于烟花巷?
注释:¹强梁:强横凶暴。这里是指强盗、暴徒。²择膏粱:选择富贵人家子弟为婚姻对象。膏粱,本指精美的食品。膏,肥肉;粱,美谷。引申为富贵之家。³烟花巷:妓院。烟花,旧时娼妓的代称。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因嫌纱帽¹小,致使锁枷(jiā)²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mǎng)³长。
译文:不满足官职大小,最后只把枷锁扛。昨天还一贫如洗,只有破袄难以御寒。今天却大富大贵,紫蟒都嫌长。
注释:¹纱帽:古时候的官吏所戴的帽子,这里是官职的代称。²锁枷:旧时囚系罪人的刑具。³紫蟒:紫色的蟒袍,古代贵官所穿的公服。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¹。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²
译文:人生就像一场戏,你刚唱完,我就登上场来,把功名富贵、妻妾儿孙等误当作人生的根本。曲终人散后,蓦然发现,自己忙忙碌碌一生都是在给别人缝制嫁衣,白忙活一场。
注释:¹反认他乡是故乡:比喻把功名富贵、妻妾儿孙等等误当作人生的根本。²为他人作嫁衣裳:比喻为别人做事自己没得到好处。

  这首《好了歌注》是对《好了歌》所表达的思想进一步具体、生动的阐发。它形象地刻画出封建统治崩溃前夕的种种衰败景象:满床的朝笏玉板不见了,只剩下空荡零落的厅堂;歌舞场长满了衰草枯杨;画栋雕杨结满了蜘蛛网;公子变成了乞丐,小姐流落为妓女;达官贵人扛上了枷锁,酸儒新贵反倒穿上了紫蟒。这个下台那个又登场,真是可笑而又荒唐。这就是所谓“‘了’(断绝俗缘)便是‘好’(得到解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地主阶级的好景已到末日,统治者之间一切争权夺利,钩心斗角,正面临着经济上的崩溃,政治上的没落,道德上的败坏,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的严峻现实。作者用“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嘲讽这一阶级在垂死前权势利欲争夺的可笑。作者在歌中所揭露的封建统治阶级在政治、经济、道德等方面和种种危机,以及他对统治者内部的权力斗争所持的否定态度,都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的局限,他无法找到现实的出路,所以这里所宣扬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就包含有浓厚的虚无厌世和宗教色彩,我们对它要有正确的认识。这些消极因素曾被新、旧红学家所扩大渲染,用以否定《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这也是应该避免的。

hǎoliǎozhù

cáoxuěqín qīngdài 

lòushìkōngtáng dāngniánmǎnchuáng shuāicǎoyáng céngwéicháng 
zhūérjiémǎndiāoliáng 绿shājīnyòuzàipéngchuàngshàng shuōshénmezhīzhèngnóng fěnzhèngxiāng liǎngbìnyòuchéngshuāng 
zuóhuánglǒngtóusòngbái jīnxiāohóngdēngzhàngyuānyāng 
jīnmǎnxiāng yínmǎnxiāng zhuǎnyǎngàirénjiēbàng 
zhèngtànrénmìngcháng zhīguīláisāng 
xùnyǒufāng bǎodìnghòuzuòqiángliáng gāoliáng shuíchéngwàngliúluòzàiyānhuāxiàng 
yīnxiánshāmàoxiǎo zhìshǐ使suǒjiākáng zuóliánǎohán jīnxiánmǎngcháng 
luànhōnghōngfāngchàngdēngcháng fǎnrènxiāngshìxiāng shènhuāngtáng dàotóuláidōushìwéirénzuòjiàcháng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山僧(sēng)¹对棋²坐,局上竹阴清。
译文: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
注释:¹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²对棋:相对下棋。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¹声。
译文: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
注释:¹下子:放下棋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小娃¹撑小艇(tǐng)²,偷采白莲³回。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注释:¹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²艇:船。³白莲:白色的莲花。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不解藏踪迹¹,浮萍²一道开。
译文: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¹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²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第一首诗写山僧对弈,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深山里的和尚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他们又在竹阴下下棋,那种不染一丝尘埃般的清净,令作者神往。“山僧对棋坐”,起码有两个和尚;“时闻下子声”,有人在旁边听,那么至少是三个人了。这首诗人物全都隐藏不露,所以虽有三人活动,也觉得清幽无比。尤其最后的那句“时闻下子声”更如天籁音乐,烘托了真正的宁静。

  第二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93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39-240

chíshàngèrjué

bái tángdài 

shānsēngduìzuò shàngzhúyīnqīng 
yìngzhúrénjiàn shíwénxiàshēng 

xiǎochēngxiǎotǐng tōucǎibáiliánhuí 
jiěcángzōng píngdàokāi 

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大丈夫时乖命蹇。有朝一日天随人愿,赛田文养客三千。
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大丈夫时乖命蹇(jiǎn)¹。有朝一日天随人愿,赛田文²养客三千。
译文:宁可少活十年,也不可一日没有权。大丈夫时运不顺,命途多艰。有朝一日如果天随人愿,一定要赛过田文养客三千。
注释:¹时乖命蹇:时运不顺,命运不好。乖,相背;不合。蹇,不顺利。²田文:即孟尝君,战国时齐国贵族,以好客重人才著称,门下食客数千人。

  这首曲子只有短短的三句,以直白的口吻指出:有了权,便有了一切。所谓理想、抱负,实际只系在一个“权”字上。推动权势,凭谁才能再大,也摆脱不了坎坷的处境。而那些无能之辈、势利小人却可以凭借权势得到他们想要的一切。

  “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点出主要观点,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和他的生平经历不无关系,作者的前半生的是辉煌显赫,曾经担任东平路行军万户,为元朝抑制豪绅加大中央集权方面颇有政绩,但引起了当地豪绅的不满,导致豪绅进谗言诋毁他以致罢官。命运之神一下子把他抛入深渊,使他在推动权势的痛苦中倍感世态的炎凉、人生的艰辛。

  第“大丈夫时乖命蹇”这种感叹正是作者的这种经历,使他深切地感受到,残酷的现实社会就是如此:有了权,便有了一切。所谓理想、抱负,实际只系在一个“权”字上。推动权势,凭谁才能再大,也摆脱不了坎坷的处境。而那些无能之辈、势利小人却可以凭借权势得到他们想要的一切。

  “有朝一日天随人愿,赛田文养客三千”,是说如果有一天天随人愿,自己一定要赛过田文养门客三千人。表露了作者还对权力的迷恋,依然怀抱壮志,希望能东山再起,实现抱负。

  该曲平白如话,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地道出权利在某些人心目中的地位。既写出了作者的人生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强权社会的愤怒谴责,对命运、对现实的不屈服的精神。在艺术上则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和反语的修辞手法。

参考资料:
1、 任中敏,卢前.《元曲三百首注评 》 :凤凰出版社,2015:29页

tiānjìngshā··níngshǎohuóshínián--yánzhōng

níngshǎohuóshíniánxiūquánzhàngshíguāimìngjiǎnyǒucháotiānsuírényuànsàitiánwényǎngsānqiān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译文:刚刚在鄱阳湖大战中击败陈友谅六十五万大军,现在佩戴的宝剑还隐约留着敌人的鲜血,泛着血腥之气 。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只管 一作:只顾)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xiāo)¹问姓名。(只管 一作:只顾)
译文:山上的老僧不知道面前的英雄是谁,只是害怕的吵嚷着询问姓名。
注释:¹哓哓:因为害怕而乱嚷乱叫的声音。
翡翠鵁鶄,白蘋香里小沙汀。岛上阴阴秋雨色,芦花扑,数只渔船何处宿。
翡翠鵁(jiāo)(jīng)¹,白蘋(pín)²香里小沙汀(tīng)³。岛上阴阴秋雨色,芦花扑,数只渔船何处宿。
译文: 水中的小沙洲上,歇息着翡翠色的池鹭,萦绕着白苹的香味。 小岛上秋雨绵绵、芦絮飞扑,那几只渔船要到什么地方去夜宿呢?
注释:¹鵁鶄:即池鹭。²白蘋:水中浮草。³沙汀:水边或水中的平沙地。 ⁴芦花: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nánxiāngzi--ōuyángjiǒng

fěicuìjiāojīngbáipíngxiāngxiǎoshātīngdǎoshàngyīnyīnqiūhuāshùzhǐchuánchù宿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