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令尹鲍参军,中的声名孰似君。未免徒劳纡墨绶,不教平步上青云。
新昌令尹鲍参军,中的声名孰似君。未免徒劳纡墨绶,不教平步上青云。
句如冰柱当庚伏,心似秋空纳世氛。岂为求齐工鼓瑟,知音合遣九霄闻。
句如冰柱当庚伏,心似秋空纳世氛。岂为求齐工鼓瑟,知音合遣九霄闻。
许及之

许及之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 4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晚岁¹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léi)²
译文:不才如我垂久老矣竟忝列先生的门下,金灿灿的酒器映照着我满头萧萧的白发。
注释:¹晚岁:作者时年五十六岁,故称。²金罍:泛指酒盏。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¹
译文:惭愧呀魏公你如此看重又宴请了我,我在曲台编的那本书消磨了几多年华。
注释:¹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译文:多少回重阳节从忧愁中过来的,多少回酒醉中又壮心偶发。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¹百遍开。
译文:此番风雨之夜辗转无眠,起来把新诗一遍一遍地写下。
注释:¹新诗:韩琦新赋的诗,诗中含有久居高位,宾朋满座的富贵之气。

  首联从多年来他们的交游,一直写到这天的宴会,语言高度概括,内涵十分丰富。苏洵于1056年(嘉祐元年)持益州张方平、雅州雷简夫的推荐信赴京谒见韩琦、欧阳修等名流重臣,从此成了他们的座上客。时苏洵已四十八岁,年近半百,故说“晚岁登门”。雷简夫称苏洵为“王佐才”、“帝王师”,苏洵实际上也是以此自居的,而这里却自称“不才”,且冠以“最”字,并以自已的那“萧萧华发”同韩琦宴上的闪闪金罍(酒器)相映衬,表面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

  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他五年来的虚度光阴。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东阁”承“金罍”,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含着牢骚。汉武帝时公孙弘自举贤良,数年而至宰相,“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汉书·公孙弘传》)这里诗人即以公孙弘喻韩琦好贤而言自己不配这种礼遇。下句,诗人回答了“不堪”的原因:官卑位低,不堪重用。曲台指太常寺。因《礼记》有《曲礼》篇,故称专掌礼仪制度的太常寺为“曲台”。苏洵在1061年(嘉祐六年)被命于太常寺修纂礼书,至赴宴时,刚完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费时五年。苏洵以自己能辅助帝王的才能来做这种白首穷经的工作,深感虚度年华,用非所长,这集中表现在“闲”、“老”二字上。1056年(嘉祐元年),欧阳修荐苏洵于朝廷,韩琦也以为可用,独富弼主张“姑少待之”(叶梦得《石林燕语》)。拖了两年,朝廷才召苏洵试舍人院。苏洵拒绝赴试,朝廷授以试秘书省校书郎,不久又以苏洵为霸州文安县(今属河北)主簿,编纂太常礼书,直至去世。“书虽成于百篇,爵不过于九品。”(《老苏先生会葬致语》)这就是诗人发出“闲伴诸儒老曲台”的深沉哀叹的原因。

  颈联尤为历代评论家所称赏。重阳节历来是人们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好日子,但苏洵却在愁里度过。“佳”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久”字更有丰富的内容。苏洵在二十七岁以前“游荡不学”,不一定有“愁”。但从二十七岁开始,他发奋苦读,希望有用于世,却多次科考不第;后来,虽然名动京师,却沉沦下僚,无法一展抱负。这个“久”字至少包括了他三十年的不得志。他已五十七岁,很难再有所作为。“偶傍”,说明他平时已经很少有雄心壮志;“醉中”,说明未醉时已清醒感到壮志难酬。但“傍”、“来”二字仍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其意气尤不少衰”。(叶梦得《避暑录话》)

  尾联以暮间归来,反复吟咏韩琦新诗作结,戛然而止,余味无穷。韩琦《乙巳重阳》说:“苦厌繁机少适怀,欣逢重九启宾罍。招贤敢并翘材馆,乐事难追戏马台。藓布乱钱乘雨出,雁飞新阵拂云来。何时得遇樽前菊,此日花随月令开。”韩琦诗中那种久居高位、宾朋满座的富贵气,使苏洵更感到自己“闲伴诸儒”的穷窘;韩琦志满意得之余的淡淡闲愁,更激起了苏洵壮志不酬的深沉哀怨。这就是他越读韩琦新诗就越发难以入睡的原因。暮、雨、寒三字为全诗烘托出一种昏暗、凄冷的气氛,而“寒无睡”,“百遍开”更活画出这位“萧萧华发”的老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神情。

  叶梦得说:“明允诗不多见,然精深有味,语不徒发,……婉而不迫,哀而不伤,所作自不必多也。”(《避暑录话》)这一首诗在内容上“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深刻反映了宋代失意文人的精神苦闷;艺术风格上也是“婉而不迫,哀而不伤”,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65-167

jiǔhánwèigōng

xún sòngdài 

wǎnsuìdēngménzuìcái xiāoxiāohuáyìngjīnléi 
kānchéngxiàngyándōng xiánbànzhūlǎotái 
jiājiéjiǔcóngchóuguò zhuàngxīnǒubàngzuìzhōnglái 
guīchōnghánshuì xīnshībǎibiànkāi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¹之陂(bēi)²,有蒲³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wù)(mèi)无为,涕(sì)(pāng)(tuó)
译文:池塘四周有堤坝,中有蒲草和荷花。那边有个俊人儿,让我爱得没办法。日夜思念难入睡,哭得眼泪哗啦啦。
注释:¹泽:池塘。²陂:堤岸。³蒲:香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河滩上。⁴伤:因思念而忧伤。⁵无为:没有办法。⁶涕:眼泪。⁷泗:鼻涕。⁸滂沱:本意是形容雨下得很大,此处比喻眼泪流得很多,哭得厉害。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jiān)¹。有美一人,硕大且卷(quán)²。寤寐无为,中心悁(yuān)³
译文:池塘四周堤坝高,中有莲蓬与蒲草。那边有个俊人儿,身材修长容貌好。日夜思念睡不着,内心郁闷愁难熬。
注释:¹蕳:莲蓬,荷花的果实。一说兰草。《鲁诗》作“莲”。²卷:头发卷曲而美好的样子。³悁悁:忧伤愁闷的样子。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彼泽之陂,有蒲菡(hàn)(dàn)¹。有美一人,硕大且俨²。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译文:池塘四周堤坝高,中有荷花与蒲草。那边有个俊人儿,身材修长风度好。日夜思念睡不着,伏枕辗转多烦恼。
注释:¹菡萏:荷花,莲花。²俨:庄重威严,端庄矜持。

  此诗三章十八句,每章意思基本相同,都是叙述看见池塘边的香蒲、兰草、莲花,便想到自己恋慕的健美心上人,不禁心烦意乱,情迷神伤,晚上觉也睡不着。

  应该说,春秋战国时代,在爱情方面,女性还有很大的自由度。封建意识形态中伦常观念,还没有成为社会伦理的统治思想。特别在民间,男恋女,女恋男,发而为诗为歌,皆真挚动人,和日后理学家所理解的大不一样。《陈风·泽陂》是一首主人公思恋心上人的情歌,见景生情,真率坦诚,全诗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

  全诗三章,都用生于水泽边的植物香蒲、兰草、莲花起兴,蓬蓬勃勃的植物,波光潋滟的池水,呼唤着生命的旺盛发展。主人公目睹心感,自然而然地想起所思恋的心上人了。不知这两个青年,究竟是相恋相思,还是一方在单相思。但是,这个主人公是强烈地爱上对方了。在其眼中心里,对方“硕大且卷”“硕大且俨”。爱是感性的行为,对方身材健美而俊俏,神态端庄而持重,这些可以捉摸的外形和品格,就成了主人公择爱的具体的感性的条件。主人公思念中的人,与其心目中的爱人是那样一致,所以主人公自然真诚地赞美起对方来。不过,眼下主人公还没有得到对方爱的允诺,还不知道对方会不会以爱来回报,因此,睡不安,行不安,流泪伤心,希冀等待。细节的描述,把内心真挚的爱,衬托得十分强烈。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79-280

bēi

míng xiānqín 

zhībēi yǒu yǒuměirén shāngzhī mèiwéi pāngtuó 
zhībēi yǒujiān yǒuměirén shuòqiěquán mèiwéi zhōngxīnyuānyuān 
zhībēi yǒuhàndàn yǒuměirén shuòqiěyǎn mèiwéi zhǎnzhuǎnzhěn 

黄州逐客未赐环,江南江北饱看山。
黄州逐客未赐环,江南江北饱看山。
译文:被放逐到黄州的诗人还未被召还,在江南江北饱看了绿水青山。
注释:子瞻: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郭熙:字淳夫,河阳温(今河南温县)人。熙宁初为御书院学艺,工画山水寒林。著有画论《林泉高致》。黄州逐客: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于次年二月到黄州,至七年方离开。环:取其谐音,同“还”。
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
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
译文:如今,在翰林院中躺着欣赏郭熙的画作,引动游兴,心早飞到青林之间。
注释:玉堂:汉代待诏在玉堂殿,唐代在翰林院,故唐人已多以玉堂代指翰林院,至宋初,苏易简为翰林学士,太宗红罗飞白大书“玉堂之署”四字以赐之。玉堂遂确定为翰林院之代称。
郭熙官画但荒远,短纸曲折开秋晚。
郭熙官画但荒远,短纸曲折开秋晚。
译文:郭熙作的官画,画中意境多是荒寒平远,这幅短画笔致曲折地展开秋天的傍晚。
注释:官画:郭熙以画艺在朝廷任职,因称其画为官画。短纸:小幅纸。
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巘。
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巘(yǎn)
译文:在漠漠的轻烟中,在绵延不断的雨丝里,江边的村落更显分明,一行归雁高飞,层叠的山峦比归雁还要远。
注释:雨脚:形容绵延不断的雨。叠巘:层叠的山峦。
坐思黄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随阳。
坐思黄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随阳。
译文:因为想到洞庭湖边,霜降之后柑桔黄,恨自己不能像逐暖的鸿雁,飞到南方。
熙今头白有眼力,尚能弄笔映窗光。
熙今头白有眼力,尚能弄笔映窗光。
译文:郭熙虽然头发已白,但眼力未衰,还能在明窗下执笔作画。
画取江南好风日,慰此将老镜中发。
画取江南好风日,慰此将老镜中发。
译文:希望他能画出江南美好的风物,来慰藉我这镜中的白发苍苍。
但熙肯画宽作程,十日五日一水石。
但熙肯画宽作程,十日五日一水石。
译文:只要郭熙肯答应作画,那就可宽缓时间之限,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也都无妨。
注释:但:只要。宽作程:宽缓时间之限。

  这首诗虽然说的是题画,却颇多咏怀言志之意,以题画为线索,融画意、友情、感慨于一体,于意象超远中见奇崛之气。 全诗十六句,四句一转韵。诗的前四句从苏轼遭贬黄州起笔、转入玉堂观画,引发归隐青林之想;五至八句写郭熙平远秋山图画意荒旷杳远;九至十二句表达诗人的南归之心;最后四句承上写诗人归愿难遂,求画慰归心。全诗章法曲折有序,韵法神形齐备,句法明丽清秀,内涵深蕴。

  “黄州逐客未赐环,江南江北饱看山。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由“卧对”而“发兴”,用一“已”字,写出了苏轼身在玉堂,心游青林,顿然间神驰魄动的精神状态,点出郭熙画作使人“真即其处”的特点,真是“笔所未到气先吞”。这四句为平声删韵。按次韵诗惯例,隐括苏轼原作大意,叙述其在玉堂,即翰林院看郭熙画,因而萌生青林之思、隐逸之想。诗人次韵,语句多与苏轼原诗相应,却变化其次序。他从苏轼贬谪黄州起笔,转入玉堂观画,同时引发隐逸之想。诗人这一变化首先突出了郭熙画作的传神处。郭熙所谓“象外意”“景外妙”,就是要使人“见青山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总之,要使人观此画而“起此心,如将真即其处”。苏轼原诗已有此意,诗人更用倒插句法来突出它。这一变化更使这首诗起笔即有龙腾虎跃之势。黄州与京师地隔千里,苏轼从遭贬到被召回,已有七年。这四句却以极简省的笔墨将偌大的时空距离紧紧相连。前二句由“黄州逐客”起,起得陡健;三句转入玉堂观画,转得突兀;四句既照应二句“饱看山”,将前三句紧相钩连,又落脚于“青林间”,点出一篇主旨,为后文开出无穷天地。

  “郭熙官画但荒远,短纸曲折开秋晚。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巘”,郭熙《秋山》图虽为御院画,却不像当时画院派那样偏重形似,而是崇尚荒旷杳远的意境。第六句含三重意,说此画虽为短幅,但是笔致曲折,能于尺寸之间开拓出一派秋晚旷远景色。“短”“曲折”“开”一语一转,句法拗折夭矫。五、六两句是虚写,七、八两句则实写,以补足上面的意思。从苏轼原作可知此画是一幅平远秋山图。从“外”字“余”字可以看出这是远景,正合从近山望远山之意。近景处将霁未霁,所以雨点明晰可辨,而景深处渐远渐淡,叠嶂江村正在烟岚之外若沉若浮。山峦的另一端上方,又有一行秋雁高飞南向。雨烟与叠巘的隐显变化,雁行与层峦的远近映衬,构成了“有明有晦”的色调、“冲融而缥缥渺渺”的意境。虽然画面上并未致力于秋山形状的刻画,然而其荒远之致却从字里行间很好地表现了出来。遭际相同、气味相投的两位大诗人,在郭熙那种荒旷杳远的画意中又一次发生了共鸣。这四句转用上声阮韵,承上“郭熙画”正写画面,照应原作“离离短幅”二句。

  “坐思黄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随阳。熙今头白有眼力,尚能弄笔映窗光。”四句转平声阳韵,“画取”四句复转入声质韵,此二节韵意不双转。前四句承上秋雁之行而生南归之思,意脉遥遥呼应首节“青林”之想。“坐思黄柑”句化用唐代韦应物:“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秋霜降,桔柏黄,诗人却不能归去,于是感叹“恨身不如雁随阳”。“恨身不如雁随阳”句是化用杜甫“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表面上与上文意不相续,实则“雁随阳”句点明“黄柑”之思的含意,复将诗脉接回到画上来,以顿挫回旋之笔转入下文。既然归隐的愿望不能实现,那么慰藉情感聊胜于无,趁郭熙头虽白而目力尚能映窗作画时,请他“画取江南好风日”,以稍慰衰鬓游子的归心吧。这里“熙今”七句用的韵与“黄柑”二句相协调,意思则直接与下面“画取”几句相接,是三、四节的关键,不但补写了《秋山》图的主人形象,而且极自然地由三节过渡到四节。最后二句仍就求画而言。化用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句意收束全诗。杜甫诗言盛唐名画家王宰的佳作都成于舒闲不迫之间。诗人却变化其意,笔锋一转,说道:只是郭熙虽然肯作画,但他像王宰一样,要十日五日方能画得一幅,这对于渴望立刻见到家乡山水的诗人来说,略嫌迟缓。至此,全诗在迫切期待中结束。从次韵角度看,与苏轼原诗末尾求取龙门伊川图相应;而从此诗意脉看,又与开首苏轼的“青林”之思遥相呼应,画意、友情、归隐之思,一笔总收,余意荡漾于尺幅之外。

  这首诗艺术上成功之处是能于跌宕恣纵之间表现出法度的深严,可从三方面体会。

  章法:全诗的内涵很复杂,有苏轼与郭熙画做的关系,也有诗人自己与郭熙画作的关系及他与苏轼的关系。在这众多意思中,黄庭坚把握住情趣高洁旷远这一点,这正是郭画的精髓,也是苏、黄友谊的基础,这就在命意上抓住了根本,然后通过精心的结构,曲折有序地加以表现。作者首叙苏轼对画,末写自己求画,中间正写郭画以联结两端。在顺叙中处处用逆笔作顿宕勾勒,诗势似断复续,读来有龙腾虎跃之势。

  韵法:这首诗用韵宽平,并且遵守七言诗四句一转韵、平仄互押的惯例。首四句用平声删韵,音调舒展清亮,正适于表现苏轼观画的旷逸情致。次四句用上声阮韵,音调上扬宛转,又很适宜表现郭画悠远的意境。这两节意随韵转,故节奏舒徐,有清远之趣。由观画而思乡,陡转平声阳韵,如大钟骤鸣,表现出画境在诗人心中引起的强烈振动。末段又转入声质韵,短促的节律又如同在诉说诗人渴望家乡山水的焦切心情。这两节韵脚音质变化大,又参用古诗韵意不双转之法,在古朴峭折的音律中隐隐透出一种抑郁之气。由舒徐清远而峭折不平,正反映了诗人观画时心情的变化。

  句法:诗人的诗工于锤字炼句,前述“郭熙官画”二句的含意屈折、“但熙肯画”二句的善于点化,均是好例。更从全篇看,此诗前后两部分造句均陡快豪健,而中段的“江村”、“归雁”二句,明丽清秀,摇曳生姿,如同老树开花,别添一段妩媚。全诗因之而有变化神奇之妙。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558-559页

yùnzizhānguōhuàqiūshān--huángtíngjiān

huángzhōuzhúwèihuánjiāngnánjiāngběibǎokànshān

tángduìguōhuàxìngzàiqīnglínjiān

guōguānhuàdànhuāngyuǎnduǎnzhǐzhékāiqiūwǎn

jiāngcūnyānwàijiǎomíngguīyànxíngbiāndiéyǎn

zuòhuánggāndòngtíngshuānghènshēnyànsuíyáng

jīntóubáiyǒuyǎnshàngnéngnòngyìngchuāngguāng

huàjiāngnánhǎofēngwèijiānglǎojìngzhōng

dànkěnhuàkuānzuòchéngshíshuǐshí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殷仲文¹风流²儒雅³,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世世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suō),生意尽矣!”
译文:殷仲文英俊多才,温文尔雅,声名传遍天下。当晋朝末年世道时局发生变化的时候,把他外放为东阳太守。他因此而感到很不得志,常常怏怏不乐,曾顾视庭前的槐树而叹息说:“这棵树的枝干分散剥落,看来是毫无生机了!"
注释:¹殷仲文:字仲文,陈郡(今河南淮阳)人。东晋大臣、诗人。少有才藻,美容貌。为新安太守。东晋元兴元年(402年),桓玄入建康(今江苏南京),仲文弃郡投玄,被用为咨议参军。二年(403年),桓玄废晋安帝,立国号楚,仲文以佐命(辅政)亲贵。三年(404年),桓玄败,仲文随玄西走,至巴陵(今湖南岳阳),叛玄,因奉二后(永安皇后何氏、皇后王氏)投义军,而为镇军长史,转尚书。东晋义熙三年(407年),与桓胤、骆球等谋反,被刘裕所杀。《晋书》卷九十九有传。²风流:英俊。³儒雅:风度温文尔雅。⁴世异时移:桓玄称帝,以殷仲文为咨议将军。后桓玄为刘裕所败,晋安帝复位,仲文上表请罪。此句指此事。⁵东阳:郡名,在今浙江金华。⁶世世:恍惚,失意的样子。殷仲文复归晋朝,自认为素有名望,必当朝政,结果只做到大司马咨议,而且和他平日所看不起的谢混等人比肩同列,所以常感到怏怏不得志。后来又出为东阳太守,就更加怨愤。见《晋书》本传。⁷庭:院子。⁸婆娑:本指舞蹈时婉转倾侧的样子,引申为人的偃息纵弛之貌,这里用来形容槐树枝干分散剥落。⁹生意:生机。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节竖山连,文横水蹙。匠石惊视,公输眩目。雕镌始就,剞劂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至如¹白鹿²贞松³,青牛文梓。根柢(dǐ)(páng)(bó),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¹⁰何为而半死¹¹?昔之三河¹²徙植¹³,九¹⁴(wǎn)¹⁵移根。开花建始¹⁶之殿,落实睢(suī)阳之园¹⁷。声¹⁸含嶰(jiè)¹⁹,曲²⁰²¹《云门》。将²²雏集²³凤,比翼巢²⁴²⁵。临风亭²⁶而唳(lì)²⁷,对月峡²⁸而吟猿²⁹。乃有拳曲³⁰拥肿³¹,盘坳(ào)³²反覆³³。熊彪³⁴顾盼,鱼龙起伏。节³⁵竖山连,文³⁶横水蹙(cù)³⁷。匠石³⁸惊视,公输³⁹眩目⁴⁰。雕镌⁴¹始就⁴²,剞(jī)(jué)⁴³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⁴⁴。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⁴⁵草树,散乱烟霞。
译文:譬如白鹿塞坚贞的古松,雍州南山神奇的梓树,根深叶茂,气势磅礴,与山崖内外结成一体。但桂树却枯死了,梧桐也凋败了,这又是因为什么呢?原来它们当初是从很远的地方(三河),从很广阔的园田里移植而来的。它们虽然在汉魏帝王的建始殿前开花,在睢阳梁孝王的东苑里结果。它们虽然能随风发出嶰谷乐器般的声响,枝条拂动而形成《云门》似的舞姿;虽然有凤凰携带幼雏聚集于树上,有鸳鸯围绕左右比翼双飞,不过它们临风怀想,难以忘记故乡的鹤鸣;对月叹息,又好像是听到了三峡的猿啼。也有些弯曲结疤,上下缠扭的树木,树干粗短得如同蹲在地上的熊虎,枝条柔弱得好像出没嬉水的鱼龙。然而这样无用的树木却被用来制作山形的斗拱,藻绘的梁柱,使匠石看了大吃一惊,公输见了迷惑不解。初步雕凿成型后,竟还要用刻刀做进一步加工,或雕上有鳞有甲的祥龙,或刻成有角有牙的瑞兽。一层层灿烂如碎锦,一片片娇艳如真花。色彩纷呈的花草树木,散布成一团团的云霞。
注释:¹至如:发语词。下文“乃有”、“若夫”、“若乃”同此。²白鹿:指白鹿塞,在今甘肃敦煌。³贞松:松历寒不凋,故喻其品格为坚贞。贞,坚。⁴青牛文梓:唐徐坚等辑《初学记》引《录异传》载,春秋时秦文公砍伐雍州南山文梓树,断树,有一青牛从中出来,走入泮(pàn)水中。又古人以为树万岁化为青牛。⁵柢:树木的本根。⁶盘魄:同“磅礴”,盛大。⁷山崖表里:以山崖为表里,形容上句所说根柢的牢固。⁸桂:桂树。⁹销亡:枯死。¹⁰桐:梧桐。¹¹半死:凋残。¹²三河:汉时称河东、河内、河南三郡为三河,相当于今河南西北部、山西南部地区。¹³徙植:迁徙移植。¹⁴九:虚数,泛指多。¹⁵畹:古代三十亩为一畹。九畹,指大面积移植。¹⁶建始:洛阳宫殿名,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为曹操所建。¹⁷睢阳之园:指汉梁孝王刘武所建的梁园,方三百里,在今河南商丘。¹⁸声:指树木在风雨中发出的声音。¹⁹嶰谷:传说在昆仑山北,黄帝曾派伶纶至此地取竹制作乐器。这里指乐曲。²⁰曲:指似乐曲的树中风声。²¹抱:怀有。²²将:带领。²³集:群鸟停落在树上。²⁴巢:筑巢。²⁵鸳:鸳鸯。²⁶风亭:指风。²⁷唳鹤:鹤叫。²⁸月峡:明月峡,巴郡三峡(明月峡、广德峡、东突峡)之一,在今重庆市东北八十里,峡壁有圆孔,形如满月。这里指月。²⁹吟猿:巴东三峡(广溪峡、巫峡、西陵峡)水路艰险,行人至此往往起怀乡之感,有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³⁰拳曲:即弯曲。³¹拥肿:同“臃(yōng)肿(zhǒng)”,树木瘿(yǐng)节多而不平。³²盘坳:盘曲扭结的样子。³³反覆:指缠绕交错。³⁴彪:小虎。³⁵节:树的枝干交接处。³⁶文:花纹。³⁷蹙:皱。³⁸匠石:古代有名的木匠,名石。³⁹公输:春秋时鲁国的能工巧匠,姓公输名班,也称鲁班。⁴⁰眩目:眼光惑乱。⁴¹雕镌:雕刻。⁴²就:成。⁴³剞劂:雕刻用的刀子。⁴⁴平鳞铲甲,落角摧牙:平、铲、落、摧,义同,指砍掉,铲平。鳞、甲,指树皮。角、牙,指树干的疙瘩节杈。⁴⁵纷披:散乱的样子。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夫松子¹、古度²、平仲³、君迁,森梢百顷,槎(chá)(niè)千年。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¹⁰于风烟。东海¹¹有白木之庙¹²,西河¹³有枯桑之社¹⁴,北陆¹⁵以杨叶为关¹⁶,南陵¹⁷以梅根作冶¹⁸。小山¹⁹则丛桂留人²⁰,扶风²¹则长松系马²²。岂独²³城临²⁴细柳²⁵之上,塞落桃林²⁶之下。
译文:说到松子、古度、平仲、君迁这类树木,茂盛挺拔,动辄有百顷之多,砍倒复生,往往有千年的树龄。有的树在秦朝曾受封过大夫的官职,有的树在汉朝曾与将军的名字连在一起。但不论是哪种树,它们无不受到苔藓和蕈菌的遮压,无不受到鸟雀和害虫的剥啄。在霜露的侵袭下它们不得不低眉垂首,在风烟的围剿中它们又不得不震颤乃至倒仆。东海一带有座神庙前种着白皮松,西河地区有棵枯干的桑树被奉为社神。北方用杨叶作为关塞的名称,南国又用梅根称呼冶铸的场所。淮南小山的辞赋讲过桂枝遭人攀折,刘琨的《扶风歌》也写过在松树下系马。又何止是在细柳设立过城防,在桃林修建过关塞。
注释:¹松子:指松树,子可食。一说作“松梓”,松树与梓树。²古度:树名,不华而实,子从皮中出,大如石榴。³平仲:树名,实白如银。⁴君迁:树名,实如瓠(hù)形。⁵森梢:指枝叶繁盛茂密。⁶槎枿:树木砍后重生的枝条。斜砍为槎,砍而复生为枿。⁷大夫受职:受封大夫之职。这里指松。⁸将军坐焉:《后汉书·冯异传》载,东汉将领冯异辅佐刘秀兴汉有功。诸将并坐立功,他常独坐树下,军中称其为“大树将军”。此句指树。⁹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指枯树埋没于青苔,上面寄生菌类,被飞鸟剥啄、蛀虫蠹(dù)穿。¹⁰撼顿:摇撼倒地。¹¹东海:指东部沿海地区。¹²白木之庙:相传为黄帝葬女处的天仙官,在今河南密县。此地有白皮松,称“白木之庙”。白木,指白皮松。¹³西河:西方黄河上游地区。¹⁴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¹⁵北陆:泛指北方地区。¹⁶以杨叶为关:以“杨叶”为关卡之名。¹⁷南陵:泛指南方地区。¹⁸梅根作冶:以梅树根作冶炼金属时用的燃料。¹⁹小山:即淮南小山,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姓名不详,今存辞赋《招隐士》。²⁰丛桂留人: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攀援桂枝兮聊淹留。”²¹扶风:指《扶风歌》,乐府诗篇名。²²长松系马:晋刘琨《扶风歌》:“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长松,高松。²³岂独:难道只有。²⁴临:看。²⁵细柳:即细柳城,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西汉周亚夫屯军于此,称细柳营。城临细柳,即临细柳城。²⁶桃林:即桃林塞,约当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其地有函谷关古道。春秋时晋文公命詹嘉守桃林之塞,即指此地。塞落桃林,即落桃林塞。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若乃¹山河阻绝²,飘零³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横洞口而敧(qī)卧,顿山腰而半折,文¹⁰斜者百围¹¹冰碎¹²,理¹³正者千寻¹⁴瓦裂¹⁵。载瘿(yǐng)衔瘤(liú)¹⁶,藏¹⁷穿¹⁸¹⁹²⁰,木魅²¹(shǎn)(shì)²²,山精²³妖孽(niè)²⁴
译文:至于山水隔绝,流落在异地他方。被移动的大树流着眼泪,受伤的树根鲜血淋漓。枯死的空心老干时常起火,断裂的节疤处树脂横溢。有的树歪歪斜斜地横卧在山洞口,有的树从中间拦腰折断仰倒在半山坡。纹理偏斜的极粗的树像冰块一样破碎了,纹理端正的极高的树也像瓦片一般断裂了。树身上下长满疙瘩肿瘤,树身内外满是乌窝虫穴。丛林中有树怪出没闪烁,山野里有鬼魅游荡作祟。
注释:¹若乃:至于。²阻绝:阻断。³飘零:漂泊,流落。⁴拔本垂泪,伤根沥血:拔本、伤根,指拔掉树根,损伤树根。垂泪、泣血,指大树因受到损伤而痛哭流涕。⁵火入空心:即空心入火,把干空心的树放入火中。入,放入。空心,树枯朽心空。⁶膏流断节:指树脂从断节处流出来。膏,树脂。⁷横:横放。⁸敧:倾斜。⁹顿:倒下。¹⁰文:同“纹”,指树纹。¹¹百围:形容树干粗大。围,两臂合抱的长度。¹²冰碎:像冰一样被敲碎。¹³理:树的纹理。¹⁴千寻:形容树木高大。寻,古代八尺为一寻。¹⁵瓦裂:像瓦一样被吉裂。¹⁶瘿、瘤:树木枝干上隆起似肿瘤的部分。¹⁷藏:指在树上的虫子。¹⁸穿:咬穿。¹⁹抱:环绕。代指整天环绕树木飞行的飞鸟。²⁰穴:作窝。藏穿,指虫穴。抱穴,指鸟窝。²¹木魅:树妖。²²睒睗:目光闪烁的样子。²³山精:山妖。《玄中记》:“山精如人,头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²⁴妖孽:动词,为妖作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况复风云¹不感²,羁(jī)³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wú)(jīnɡ)(fēi),既伤摇落,弥(jiē)¹⁰变衰。《淮南子》云:“木叶落¹¹,长(zhǎng)¹²悲。”斯之谓矣。乃歌曰:“建章¹³三月火¹⁴,黄河万里槎(chá)¹⁵。若非金谷¹⁶满园树,即是河阳¹⁷一县花。”桓大司马¹⁸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¹⁹汉南²⁰。今看摇落,凄怆²¹江潭²²。树犹如此,人何以堪²³!”
译文:更何况像我这样机运不佳,生逢国难,出使不归,羁旅异朝的人。不能吟咏思人深切的“采葛”诗篇,又怎能如伯夷、叔齐的食薇不辱?身居陋巷,荒草掩门。看到草木的凋谢自然会伤心,看到草木的衰老枯死更要哀叹不已。《淮南子》说:“树叶落了说明一年又要过去了,这是使老年人最感伤心的事。”这些话所说的意思正和我现在的心情是一样的啊。于是我作歌唱道:“建章宫的栋梁毁于大火,黄河里的木筏烂在水中。如果不像金谷园中的柏树那样人去园空,也会像河阳县里的桃花那样枯萎不存。”桓大司马听了我的歌恐怕还会大发感慨:“当年栽种的柳树,繁茂可爱。现在看到它们枯败凋零,不能不令人凄伤。在短短的时间里树都老得不成样子了,人又怎么能经受得了年龄的催迫!”
注释:¹风云:比喻社会局势。²感:振奋。³羁旅:寄居作客。⁴采葛:完成使命。⁵食薇:周武王灭殷,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野草)而食,有人告诉他们薇也属周朝所有,他们便宁肯饿死。见《史记·伯夷传》。这里指在北朝做官。⁶沉沦、芜没:指沦落潦倒。⁷穷巷、荆扉:指平民百姓的住处。⁸摇落:喻衰老。⁹弥:更加。¹⁰嗟:叹息。¹¹木叶落,长年悲:引自《淮南子·说山训》,今本作”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故桑叶落而长年悲也“。¹²长年:指老年人。¹³建章:西汉宫殿名,汉武帝时修建。¹⁴三月火:指东汉建武二年(26)建章宫被焚之事。¹⁵槎:木筏。传说黄河与天河相通,有人乘浮槎上犯牵牛、织女星。¹⁶金谷:即金谷园。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为晋石崇所筑。¹⁷河阳:晋河南孟州市西北。晋潘岳为河阳令,命满城栽桃树。¹⁸桓大司马:指东晋桓温,字元子,晋简文帝时任大司马。¹⁹依依:繁盛貌,又指杨柳随风飘扬,似有眷恋之意。²⁰汉南:汉水之南。²¹凄怆:凄惨悲伤。²²江潭:江水深处,此指江汉一带。²³堪:忍受。

  《枯树赋》是一篇骈赋,通篇骈四俪六,抽黄对白,词藻络绎奔会,语言清新流丽,声律婉谐,虽多次换韵,读之仍然音韵铿锵,琅琅上口。全赋以人喻树,以树喻人,借树木由荣到枯,喻自己由少壮到风烛残年的生活体验和心理感受,苍凉深婉,老练浑成。从而使得“枯树”这一形象成为庾信人北之后内心最为生动的表述。

  《枯树赋》开头一段,借殷仲文之事以发端,兼切赋题,并有两重用意。首先,殷仲文的身世经历与庾信有相似之处,所以虽是历史人物,却是以作者代言人的身份出场。其次,殷仲文对枯树的慨叹,沉痛而隽永,是早已载入《世说新语》的佳话。以此发端,既显得自然平易,又为全篇奠定了悲凉的抒情基调。第一段在全赋起了序文的作用。

  从“至如白鹿贞松”至“散乱烟霞”为第二段。此段写了各种各样的树木,其中有《十三州志》所记的白鹿塞的古松,有《搜神记》所写的“青牛大梓树”等。尽管它们盘根广大,结体山崖,到头来有的消亡了,有的半死不活。本段紧要之处在于“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这一疑问。这里既有同类的反衬,更有今昔的对比,而关键在于后者。通过北方贞松、文梓的郁勃生机,自然引发出对桂树、梧桐的萧瑟枯萎的惋惜和疑问。当桂树、梧桐从原产地移植到帝王之乡,皇宫苑囿时,可谓备极尊宠:“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但它们又是不幸的,因为它离开了故土。它们发出的声音如上古乐曲,引来凤凰鸳鸯等象征吉祥的禽鸟。尽管备极荣华,在它们的意识中,始终不能忘却故乡,风朝月夕,不免悲吟。心灵的折磨,使嘉树失去了生机。这几句隐寓作者本是梁朝之臣,而今流落北朝,飘零异地,不觉年老,像枯树一样,已失去生意。下文转笔写各种不材之木,其中有弯曲臃肿的,也有节疤横生的,加工这种树木,使能工巧匠也望而生畏;但经过一番雕刻砍削之后,居然能雕出诸如“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之类的美丽图案。无材之木偏偏有用,与此相反,便出现了“材大难为用”的反常现象。

  “若夫松子古度”以下至“塞落桃林之下”为第三段。此段写了名目繁多的树木,如松子、古度,平仲、君迁,还有在人事上,秦始皇曾封松树为五大夫,后汉冯异有“大树将军”之号;传说中,有白木之庙,枯桑之社;地理图标出了杨叶、梅根的字样;文学领域更有淮南小山丛桂留人的深情、两晋之交刘琨长松系马的豪迈,以及由于战争而著称的细柳营、桃林塞。但它们的最终结局,终不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枯萎于霜露与风烟之中。惟有以树命名的庙、社、关、冶、塞、营,却能名存后世。这里隐寓着人的年寿有时而尽,荣华止乎其身,惟有名存青史,才可永垂不朽。在洞悉了嘉树与恶木都必然朽落的命运之后,庾信将眼光投向更辽远广阔之处,去书写树木的历史与空间。树木荫蔽着人类,所以人类的历史也留下了树的印痕。

  “若乃山河阻绝”至“山精妖孽”为第四段。此段较明显地引入己身的遭遇。世间万般悲苦,莫过于生离和死别;死别则死者长已矣,生离却是漫延剥蚀,一生无法痊愈的伤口。所以“山河阻绝”一段,血泪纵横,火殛膏流,残毁碎裂,妖孽舞蹈,是庾信笔下最惊心动魄的景象。意象诡怪可怖,写法富于象征性,而一韵到底的文字,也分外予人以激烈却又无比压抑的感受。

  最后一段,由象征回到自身,代言变为自言,是更明显的自身遭际的感叹。这里有羁旅不归的悲哀,有屈节仕北的惭耻。激烈之后渐归于平静,但平静并非淡泊,而是对命运的承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忍受。“风云不感”以下六句,对个人经历做了简短的概括后,以“既伤摇落,弥嗟变衰”八字总结了自己的心境,可以看作是全赋的提要。《淮南子》上所说的“木叶落,长年悲”,引起作者的共鸣,引文意有未尽,作者又自作歌四句:“建章三月火,黄河千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这四句歌虽句句用典,却句句暗落己身,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剩下的只有飘泊羁旅的孤独与凄凉和无穷无尽的哀伤而已。最后在桓温的几句哀叹中结束了全篇。“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既与赋首的“此树婆娑,生意尽矣”相呼应,又是全篇以树形人的致意之点,读之令人辄唤“奈何”。

  全篇的“文眼”,即陆机所说的“一篇之警策”,是“生意尽矣”四字。人至暮年,死亡的阴影无时不在,而早年国破身辱,生活流离的经历,更会加剧心灵的折磨,无材补天而只能沦为玩物的恶木,正是庾信的自我写照。所以赋中流露出悲伤到绝望的的情调,不是偶然的。我们可以说这种情调是不理智甚至偏执的,但若设身处地,就能理解,并进而同情、欣赏这种无理而有情的文字境界。传说,天鹅临终时发出的鸣声最美也最凄厉,《枯树赋》就是庾信的天鹅之歌。

  《枯树赋》名为咏树,实为咏怀,赋中的许多艺术描写,与他后半生的经历密不可分。赋末由树及人,将写树与喻己有机地结合起来。该赋将简单的叹喟变成丰富具体的形象,并用了很多艺术手段来写树,写各种各样的树,其中有环境的烘托,也有气氛的渲染,写树的遭遇,也写它们拔本伤根的悲哀,语言形象鲜明。作者使用了很多典故,他的典故汇彼多方,屡变屡新,有些用典使人不觉,多数典故,运用得灵活自如,似出己口。

  从《枯树赋》可以看出,这时的庾信,眼界宽广、思路开阔,把宫廷、山野、水边、山上的树,名贵的、普通的树都写到了,又把和树有关的典故、以树命名的地方,也都写了出来。庾信善用形象、夸张的语言,鲜明的对比,成功地描写出了各种树木原有的勃勃生机与繁茂雄奇的姿态,以及树木受到的种种摧残和因为摧残而摇落变衰的惨状,使人读后很自然地对树木所受到的摧残产生不平,感到惋惜。

  庾信由南入北,在与北朝文化的冲突抵牾中,在江南风气渐去渐远的羁旅之恨中,心中出现了强烈的文化失根之感,而江陵焚书更是一次空前的文化浩劫,在庾信心中留下巨大创痛。“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庾信暮年发出的这一声哀号,也正是其“拔根”、“伤根”之痛的自然反应。

参考资料:
1、 郭书村著.《诗赋宗师:庾信》:太白文艺出版社,2011.01:第249-251页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古文鉴赏辞典珍藏本(中)》.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第965-967页

shù

xìn nánběicháo 

    yīnzhòngwénfēngliú hǎinèizhīmíng shìshí chūwéidōngyángtàishǒu cháng tínghuáiértànyuē  shùsuō shēngjìn  

    zhìbái鹿zhēnsōng qīngniúwén gēnpán shānbiǎo guìshìérxiāowáng tóngwéiérbàn zhīsānzhí jiǔwǎngēn kāihuājiànshǐzhīdiàn殿 luòshísuīyángzhīyuán shēnghánxiè bào yúnmén  jiāngchúfèng cháoyuān línfēngtíngér duìyuèxiáéryínyuán nǎiyǒuquányōngzhǒng pánàofǎn xióngbiāopàn lóng jiéshùshānlián wénhéngshuǐ jiàngshíjīngshì gōngshūxuàn diāojuānshǐjiù juéréngjiā pínglínchǎnjiǎ luòjiǎocuī chóngchóngsuìjǐn piànpiànzhēnhuā fēncǎoshù sǎnluànyānxiá 

    ruòsōng  píngzhòng jūnqiān sēnshāobǎiqǐng chánièqiānnián qínshòuzhí hànjiāngjūnzuòyān táimáijūn niǎochóngchuān穿 huòchuíshuāng huòhàndùnfēngyān dōnghǎiyǒubáizhīmiào 西yǒusāngzhīshè běiyángwéiguān nánlíngméigēnzuò xiǎoshāncóngguìliúrén fēngchángsōng chénglínliǔzhīshàng sàiluòtáolínzhīxià 

    ruònǎishānjué piāolíngbié běnchuílèi shānggēnxuè huǒkōngxīn gāoliúduànjié héngdòngkǒuér dùnshānyāoérbànzhé wénxiézhěbǎiwéibīngsuì zhèngzhěqiānxúnliè zàiyǐngxiánliú cángchuān穿bàoxué mèishǎnshì shānjīngyāoniè 

    kuàngfēngyúngǎn guī wèinéngcǎi huánchéngshíwēi chénlúnqióngxiàng jīngfēi shāngyáoluò jiēbiànshuāi  huáinán yún  luò chángniánbēi  zhīwèi nǎiyuē  jiànzhāngsānyuèhuǒ huángwànchá ruòfēijīnmǎnyuánshù shìyángxiànhuā  huánwénértànyuē  niánzhòngliǔ hànnán jīnkànyáoluò chuàngjiāngtán shùyóu rénkān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
玉房¹金蕊(ruǐ)²,宜在玉人³纤手里。淡月朦(méng)(lóng),更有微微弄袖风
译文:黄金的花蕊开绽在红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细的手里。朦胧的月亮月光淡淡,时不时吹起微风来卷起美人的衣袖。
注释:¹玉房:花的子房的美称。²金蕊:金色的蕊。白居易《牡丹芳》 诗:黄金蕊绽红玉房。³玉人:容貌美丽的少妇。《诗经》:有女如玉。⁴纤手:女子柔细的手。⁵微微弄袖风:轻轻地拂袖的风。
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温香月美¹,醉慢²云鬟(huán)³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译文:柔和清淡的风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月很香,悄悄的,高耸的发髻垂到两只耳朵下了。谢谢春姑娘的巧夺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红艳,更像是美人肌肤透出的红。
注释:¹温香月美:在柔和清淡的香风中,睡得很月很美。²醉慢:醉后松弛。³云鬟:形容妇女高耸的环形发髻。⁴春工:春季造化万物之工。⁵玉红:形容美女白里透红的肤色。

  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运用了以物代人的手法,在花人之间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形象的写出了玉人之美。

  词的一开头就来赞美花:开头两句写花的子房,花的金蕊,玉房金蕊,从正面以文彩艳丽的笔法描绘了花妖艳迷人的姿色,“黄金蕊绽红玉房”只有牡丹才能配的上“玉房金蕊”的称号,可见花的婀娜多姿。牡丹结成一束,恰好地插在美女柔细的手里。“金”花与“玉”人相映成趣,柔花与纤手,“宜”字贯串,构成了睡女侧睡拈花图,美丽极了。

  “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特写美女的朦胧美。“淡月”本是“朦胧”的,它好像柔纱,罩在美女的肌体上,更是玲珑剔透的。加仁轻轻的微风,拂弄着美女的衣袖,多么柔情。一个“弄”字,多么富有人情味。“月”与“风”给予美女的情爱多么深。静动结合,美上加美。通过对环境的衬托,带给人一种玄妙之美,在如此美妙月色中,漂亮的人和漂亮的花相互衬映,月亮将人和花照得洁白无瑕,花偎依着人的手,享受着微风,烘云托月的写出了花美,人美的一幅美好场景。

  下片,写睡女的熟睡美。第一、二句写清香送爽,美女酣然沉睡。在柔和滴淡的香气中,美女不知不觉地如同醉汉进人梦乡,很熟很香。那高耸的发髻慢慢地垂到两耳之下了。“温香”与“熟美”两个偏正词组的结合,恰好生动描绘了睡美人的妩媚神态。那个“醉”也选用精当。除“醉”睡外,再也不会有别的熟睡的情态呈现。

  最后一句,“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最后两句点明本词的题旨“不是花红是玉红”。这位朦胧的白中透红肌体的美女,不是花红胜过花红,还是得“多谢春工’。没有造化万物的春工造花、造月、造风、造美境,哪会有“温香熟美”的睡美人呢!

  短短四十四个字,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婉约柔美,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容情于景,本是效仿李白《清平调词》所做,但是刻画之高法却不比李白差,首咏人,次咏花,借的美丽衬托出人的美丽。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 《苏轼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出版社, 2007年:451页
2、 孟庆祥,沈薇薇,孟繁翠主编.《声律启蒙 外二种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9:667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