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水仲春月,蓂阶双荚生。添丁慰卢老,小子庆徐卿。
桃水仲春月,蓂阶双荚生。添丁慰卢老,小子庆徐卿。
禀得中和气,看成远大名。青春已如许,勉力继家声。
禀得中和气,看成远大名。青春已如许,勉力继家声。

wénshēng--wángshípéng

táoshuǐzhòngchūnyuèmíngjiēshuāngjiáshēngtiāndīngwèilǎoxiǎoziqìngqīng

bǐngzhōngkànchéngyuǎnmíngqīngchūnmiǎnjiāshēng

王十朋

王十朋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163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五方之贾,以财相雄,而盐贾尤炽。或曰:“贾雄则农伤。”予感之,作是词。
五方之贾(gǔ),以财相雄¹,而盐贾尤炽(chì)²。或曰:“贾雄则农伤。”予感之,作是³词。
译文:全国各地的商人以财富比高低,盐商尤其厉害。有人说:“商人势大就伤害农民。”我有感于此,作了这首诗。
注释:贾客:商人。五方:东、西、南、北、中,指全国各地。¹以财相雄:拿财产来比高低。²炽(chì):盛、烈、厉害。³是:指示代词,这、此。
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
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¹
译文:商人没有固定去的地方,哪儿有利就到哪去。
注释:¹利并:牟利。
眩俗杂良苦,乘时知重轻。
(xuàn)¹²杂良苦,乘时知重轻³
译文:好坏掺杂蒙骗普通人,抓住时机牟取暴利。
注释:¹眩:看不清,这里是蒙骗的意思。²俗:指社会上的普通人。³重轻:重利和轻利。偏义复词,指重利。
心计析秋毫,捶钩侔悬衡。
心计¹析秋毫²,捶³(móu)悬衡(héng)
译文:秋毫之末放在心上,制造假秤故弄玄虚。
注释:¹心计:心里盘算。²秋毫:鸟兽在秋天长出的绒毛,指极细小的东西。³捶:锻打。⁴钩:秤钩。⁵衡:秤杆。
锥刀既无弃,转化日已盈。
锥刀¹既无弃,转化²日已盈。
译文:再微小的事物都不会丢弃,财富一日多似一日。
注释:¹锥刀:锥尖刀刃,指细小的事物。²转化:转手买卖。
徼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
(jiǎo)¹福祷波神²,施财游化城³
译文:为了求福祈祷水神,为了求财参拜佛寺。
注释:¹徼:求取。²波神:水神。³化城:佛教迷信术语,指菩萨以神力化成的城郭,这里指佛寺。
妻约雕金钏,女垂贯珠缨。
妻约¹雕金钏(chuàn)²,女垂贯珠缨(yīng)³
译文:妻子戴着镂花金镯,女儿佩着串珠缨络。
注释:¹约:佩戴。²钏:手镯。³贯珠缨:串珠的缨络。
高赀比封君,奇货通幸卿。
高赀比封君¹,奇货通²幸卿³
译文:巨额财富可比诸侯,贿赂受皇上宠幸的官僚专用奇货。
注释:¹封君:有封地封爵的诸侯。²通:贿赂。³幸卿:受皇帝宠幸的官僚。
趋时鸷鸟思,藏镪盘龙形。
趋时¹(zhì)鸟思,藏镪(qiǎng)²盘龙形。
译文:抓时机迅猛如鸷鸟,收藏钱串盘如龙蛇。
注释:¹趋时:迅速地抓住有利时机。²镪:成串的钱。
大艑浮通川,高楼次旗亭。
大艑(biàn)¹浮通川,高楼次旗亭²
译文:巍峨货船河里行走,店铺比那高楼还要高。
注释:¹艑:船。 通川:水路要道。²旗亭:店铺。旗亭本是星名,又叫市楼。古人认为市楼星主市聚交易,所以也称店铺为旗亭。
行止皆有乐,关梁似无征。
行止皆有乐,关梁¹似无征。
译文:行走停留皆伴歌舞,关卡津梁不把税收。
注释:¹梁:桥,指水路道口。
农夫何为者,辛苦事寒耕。
农夫何为¹者,辛苦事寒耕。
译文:为什么农夫辛辛苦苦,忍饥受寒一年到头?
注释:¹何为:为什么。

  这首诗深刻地揭露了豪商富贾唯利是图、牟取暴利的种种手段和官商勾结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高资比封君”的商贾的鄙夷,对“辛苦事寒耕”的农夫的同情。这首诗共有二十二句,可以分成四个段落。

  “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两句是第一段。这段总写了商人的唯利是图。诗人只用十个字,既指出了商人的游无定所,又点明了商人游为利并,非常深刻地揭露了商人唯利是图的本质。

  第二段共有八句,具体地描述了豪商富贾牟取暴利的种种手段。

  《贾客词》中所披露的奸商牟利的手段有三:其一是“眩俗杂良苦,乘时取重轻”。这可以概括为“以次充好”。其二是“心计析秋毫,捶钩侔悬衡”。这可以概括为“短斤少两”。其三是“锥刀既无弃,转化日已盈。”这可以概括为“倒手转卖”。奸商就是用各种手段牟取暴利,使他们的财富与日俱增的。然而商贾是贪婪无厌的。

  “微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他们乞求神明保佑发大财,念念不忘的唯有一个“利”字而已。这段纯用白描手法,没有丝毫的修饰,没有半点儿夸张,使人感到非常真实,非常自然。这八句诗中,没有一个字眼可以算作是对奸商的鞭挞的。诗人只是不厌其详地描写了商人牟利的手段。然而读者所感觉的却是诗人把奸商牟利的手段描写得越详细,对奸商的揭露就越深刻。诗人是用奸商自己的行动把奸商鞭挞得体无完肤的。这八句诗,虽然没有一个字眼可以算作是表达诗人的感情的,但是字里行闻无处不充满着诗人对奸商的无比憎恨。

  第三段共有十句,详细地描绘了豪商大贾富逾王侯,穷奢极侈的生活和官商勾结,豪商肆行无阻的情景,揭露了官商勾结造成的危害。

  “妻约雕金钏,女垂贯珠缨”,以商贾妻女装束的华丽,烘托了商贾的富豪。“高资比封君,奇货通幸卿”,一石二鸟,既讲明了豪商富贾家居“奇货”,资财无比,如何豪富,又揭出了他们致富的诀窍是以“奇货”通融“幸卿”。因为官府庇护豪商,所以豪商多有不法。奸商在官府的庇护下,象老鹰一样贪婪,使出一切手段抓钱,钱串子如条条盘龙,数也数不清。他们的巨大货船,航行在水路要道。他们的店铺高过高楼大厦。他们不论是行是止,时时都有歌舞音乐伴随,各地关卡,都不征收他们的税务。商之所以巴结官,是为了借助于官的“势”;官之所以庇护商,是为了捞点儿商的“财”。这对官商勾结的揭露非常深刻。

  第四段是最后两句,紧接前段,在大肆铺陈豪商富贾如何奢华之后,提出了“农夫何为者”的发问,把“辛苦事寒耕”的“农夫”和“行止皆有乐”的“贾客”加以比较,卒章显志,表达了诗人对商贾的鄙夷和对农夫的同情,使诗的主题得到升华。农夫和贾客的比照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有此一笔,这首诗便不同凡响,无此一笔,这首诗则了无新意。

  这首诗所反映的“四方之贾,以财相雄”、“贾雄则农伤”的情况是真实的。这首优秀的现实主义的诗篇,对豪商富贾给予了无情的鞭笞,对茹苦含辛的农夫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参考资料:
1、 高志忠. 刘禹锡诗词译释[M].哈尔滨市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1982,40-45.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从来系日乏长绳(shéng),水去¹云回恨不胜²
译文:自古以来,就没有能系住太阳的长绳,逝水东流,白云舒卷,更令人怅恨不胜。
注释:¹水去:含有两个意思:一、与“云回”一样是所见景象,含有“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的意思;二、指时间的消逝。²恨不胜:怅恨不尽。胜,尽。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欲就麻姑¹买沧(cāng)海,一杯春露²冷如冰。
译文:正想向仙人麻姑买下沧海,哎,只剩得一杯春露,其冷如冰。
注释:¹麻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²一杯春露:指沧海之水(也就是沧海里所汇聚的时间)已少到只剩一杯了。

  时间的流逝,使古往今来多少志士才人慷慨悲歌。李商隐这首诗,所吟咏慨叹的尽管还是这样一个带有永恒性的宇宙现象,却极富浪漫的奇思异想,令人耳目一新。

  “从来系日乏长绳”,诗人开篇运用典故,表达了时间一去不可留的怅惘之情。古人想用绳子来拉住西沉的太阳,以此挽留时光的流逝,可是又哪有这么长的绳子呢?事实上从来就没有系日的长绳,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时间无穷无尽的流逝。“水去云回恨不胜”,登高望远,但见滚滚江河向东流去,永无休止。这一日日、一天天、一年年相似的每一刻仿佛都在重来,鸟去又飞回,春去又春归,但就是这表面的轮回中,有多少峥嵘的岁月在无情地流逝。轮回一日意味着一天已经过去,轮回一春,意味着一年已过去,从老人到儿童的轮回,意味着一代人已经过去。太阳日复一日的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循环往复的不断更替,这其中蕴含了人生、社会和宇宙的多少悲哀和无奈。

  诗人伤感至极,似乎已经山穷水尽,诗人却由“恨”忽生奇想,转出一片柳暗花明的新境:“欲就麻姑买沧海”,何不把沧海买过来,如此一来,时间就可以永远由我来把握了!自古百川归大海,把沧海买过来,流逝的一切不就又重新回来了吗?现在沧海已属于麻姑了,不如去向麻姑买下来。乍读似觉这奇想有些突如其来,实则它即缘“系日乏长绳”和“水去云回”而生。浪漫主义的思维赋予了诗人极尽的幻想,在感叹人世短暂,时间飞速流逝的迷惘中似乎发现了极好的办法。不过,纵然有此想法,麻姑又在哪里?又用什么东西去与她交换这宇宙的瑰宝?自古以来。朝代变迁,沧海变桑田都是不争的事实,又有谁能摆脱命运的轨迹?纵有了沧海在手谁又能保证它不又会变成桑田。 “一杯春露冷如冰”意为,蓬山周围的海水,据说现在也变浅了,将又一次要变成陆地,也许麻姑也拿它没办法了,诗人抓住这一点加以发挥,将沧海变桑田的过程缩短为一瞬间,让人透悟到这眼前的一杯春露,不过是浩渺的沧海倏忽变化的遗迹,顷刻之间,连这一杯春露也将消失不存了。一个“冷”字,揭示出时间的无情、自然规律的冰冷无情和诗人无可奈何的绝望情绪,诗人曾一度豪情万丈的幻想,瞬间又黯淡下来。 诗末两句跨度极大,由对浩瀚的海水充满了无穷的幻想到瞬问的返回现实,这一时空的跳跃,落差之大,让人无法接受,然而也正是这极大的反差,才进一步烘托出了诗人极大的感伤:毕竟时间一去不复返,人生苦短,自己人生旅程过半,尚一事无成。

  诗人将一个古老的题材写得这样新奇浪漫,诗情画意,也许正可以借用和诗人同时的李德裕说的一句话来评价:“譬诸日月,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此所以为灵物也。”

参考资料:
1、 邓诗萍.唐诗鉴赏大典 :吉林大学出版,2009.5:第104页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23-1224页

shān

shāngyǐn tángdài 

cóngláichángshéng shuǐyúnhuíhènshèng 
jiùmǎicānghǎi bēichūnlěngbīng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春江¹浩荡暂徘徊²,又踏层峰³望眼开。
译文:短暂游览了碧波荡漾的湘江,又踏上了峰峦层叠的岳麓山,登高望远,心旷神怡。
注释:¹春江:指春天涨水的湘江。²暂徘徊:即短暂流连。暂,指畅游湘江的时间短暂。³层峰:山峰层叠,这里指的是岳麓山山峰。
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
风起绿洲¹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²
译文:远远看到橘子洲上树木摇动,长江上卷起阵阵波浪;雨从那青青原野上直向山上扑来。
注释:¹绿洲:指橘子洲,在长沙的湘江中间的一块陆地。²上山来:指山的顶峰。
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
尊前¹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²事可哀。
译文:好友相会,你的声音、举止、性情如旧,而想到一些为争夺个人名利用尽心机、流落海外的人,觉得可悲。
注释:¹尊前:即宴席上。尊,同“樽”,酒杯。²鸡虫:指某个大国(应该是指苏联)领导层内部的权力斗争。
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莫叹韶(sháo)¹容易逝,卅(sà)²仍到赫曦(xī)³
译文:回想三十年前事,不要感叹人生易老,今日不是又登上岳麓山的赫曦台了吗?
注释:¹韶华:美好的年华,指人的青年时代。²卅年:即三十年。毛泽东曾于1925年游历岳麓山,到此次重游旧地,恰是三十年。³赫曦台:在岳麓山的岳麓书院。南宋朱熹称岳麓山顶为赫曦,后因此山上的台为赫曦台。清代因山上台毁,将原“赫曦台”匾额悬挂于岳麓书院“前台”,由此前台更名为“赫曦台”。赫曦,光明盛大的样子。

  首联:“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此处“春江”的“春”,非常美丽,生机盎然。诗人喜游泳,故地重游,能跃入湘江,再显当年的豪情,再享欢乐,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又”字,上接游湘江,下连登岳麓,还含“久别岳麓今又来”之意。而一个“踏”字,则使诗人藐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望眼开”指诗人登上重重叠叠的岳麓山,登高远望,俯览湘江从衡岳而来,直奔洞庭而去的壮观,眼界开阔,心旷神怡。

  颔联承接上面的意思而来:“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远远看到湘江中绿树笼罩的橘子洲上树木摆动,长江上卷起阵阵银浪;一会儿,飘起云团,漫延山顶,洒下细雨。视野之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两句同三年后诗人在《送瘟神》第二首中说的“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一样,并非纯粹写景,更重要的是象征了当时国内的形势。只是后者已带有浪漫的色彩,有些想象的成分。至1959年写的《登庐山》中“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也同样是表现大好形势,但用云烟之类,意象较虚,给读者的感觉也是空中楼阁似有似无。可见,诗是思想与情绪的反映,信非虚言,当时所流露的情感、心境以至潜意识中的东西,有时连作者自己也感觉不到。总而言之,《和周世钊同志》这首诗中的景色描写真正是既反映了当时国家的繁荣气象,也真实地表现了作者的愉快心情。

  颈联是由景而及人。旧地重游,必然会想到一些人事。诗人同家乡的耆旧及老同学、老朋友相聚,觉得声音、举止、性情如旧,而想到一些为争夺个人名利用尽心机、流落海外的人,觉得可悲。这里的“可哀”,是说他们在域外混得并不满意,然而这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我们从“鸡虫”二字中可以感到诗人对这些人的鄙视。解说此诗者或以为这句诗指“国际间的某些事件像鸡虫得失一样渺小,人们为这些小事而钩心斗角是可悲的”。但此句的上下文俱未涉及国际间的事情,此句承“尊前谈笑”而来,而且“域外”是相对于“国内而言”,同“国际”的意思并不一致。所以,这一句应是指早年相识后来成为革命对立面而跑到海外的人,未必皆历史上有名的人,然大体应属于张国焘、王明、萧瑜一类。上句之“人依旧”指当时在一起的故旧,“域外鸡虫”则指某些流落海外的人。这两句中包含了很多的历史事实,很长的历史过程,也包含中国革命中阵营对立和路线分歧方面复杂斗争的种种回忆。但诗人这里表现出的是轻松、愉快,是胜利者的豪情。

  尾联:“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回想三十年前都是风华正茂、正当同学少年,“莫叹”二字,体现诗人乐观、高昂的情绪,与“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有异曲同工之妙。“韶华易逝”是自然发展规律,也是诗人乐观主义精神的表现。“仍到”,与前“这种乐观高昂、奋斗不息的精神,与前面描绘的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浑然一体。

  此诗上半首写景,格调明快,用“春江”、“绿洲”、“臂野”等描绘了诗人久别的故乡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下半首写情,平易、亲切,感情真挚。情随景至,情景交融,颇具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长春出版社,2009.8:278-283
2、 周振甫.毛泽东诗词赏:中华书局,2013.4:183-185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流水无情,潮(cháo)到空城¹头尽白。离歌²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译文:流水无情送客,潮水拍打着空城,人因离愁而头发变白。听到离别之歌,我不禁抱怨夕阳无情,催人离别,顿生断肠之痛。
注释:¹空城:石头城,建康的旧称。²离歌:叶梦得《满庭芳》:“一曲离歌,烟村人去。”
东风官柳舞雕墙。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东风官柳舞雕(diāo)¹。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译文:东离吹动,柳枝在雕花的宫墙上漂浮。离宫别院里,群花因伤感时节而落泪。双燕声声,好像诉说历代兴亡之事。
注释:¹雕墙:雕花的宫墙。

  词的上片借助景色描写离愁。“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送行的场景是在长江边上,本来没有感情的江水此时扮演了一个无情的角色,因为友人就要离别,就像滔滔的江水不可逆流一样,让人产生无限的伤感,简直就要把人的头发都急白了。“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离别的歌曲惹人伤感偏偏夕阳也像是催促友人上路一样越来越向西斜。“残阳”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词人送别友人,肯定不会在傍晚才送,这里用“斜阳”是为了说明作者与友人依依难舍,从上午到下午都舍不得分离,一直拖延到了天色将暮,可是词人依然抱怨夕阳为什么不能多停留一会,可见其离愁之深。

  下片由离别之伤感生发而去,写到古今兴亡之事。一般送别作品只是单纯的就事论事,抒发离别愁绪。作者却一反常理,将建康这样一个六朝古都所具有的沧桑的历史兴亡之感用沉痛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建康也曾是魏晋六朝时极其繁华的城市,现在却是残柳摇曳,百花落泪,飞燕来去,似乎在诉说那朝代更迭的旧事。

  这首词突破了一般送别词单为离愁而作的窠臼,不仅抒发了深深的离愁,而且还怀古伤今,抒发了沉重的兴亡之感,体现了稼轩沉郁雄浑的词风。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辛弃疾词.沈阳:万卷出版社,2009年:第39页

jiǔquánzi··--xīn

liúshuǐqíngcháodàokōngchéngtóujǐnbáiyuàncányángduànréncháng

dōngfēngguānliǔdiāoqiángsānshíliùgōnghuājiànlèichūnshēngchùshuōxìngwángyànshuāngshuāng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青山欲共高人¹语。联翩(piān)²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³。望来终来来。
译文:青山有意要同高雅之人交谈,像万马奔腾一样接连而来。却在烟雨中徘徊,迟迟不能到达。
注释:¹高人:高雅的人。²联翩:接连来断的样子。³低回:徘徊来进的样子。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¹。拍手笑沙鸥(ōu)。一身都是愁。
译文:人们都说头上的白发是因为愁苦所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不禁要拍手嘲笑那些浑身白色的沙鸥,它们岂非浑身都充满了愁绪啊。
注释:¹愁中白:白居易《白鹭》:“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上阕写赏心亭的所见所感。赏心亭,据《景定建康志》,“在(城西)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开头两句由写山到写人,紧紧扣住了题目。苍翠的群山仿佛有意要同高雅的人交谈,他们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有似万马奔腾.它们在茫茫的烟雨中迷了路,徘徊起来,眼看着临近了,却终于没能到达跟前.暗示着自己虽有才却不得施展,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高人即叶衡。青山有情,高人难遇。而今斯人一登上赏心亭,那逶迤的青山有不知有多少心里话要向他倾诉呵。其势如万马奔腾,接连不断。不说人之眺山,而说山之就人,这就把静景写活了。不仅如此,而且对突出人物也有很好的映衬作用。词里叶衡的高大形象进行了,描绘因为叶衡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主战派官员。《宋史·叶衡传》说他“得治兵之要”。叶衡对作者极为赏识,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即是对叶衡推荐的 ,以后又向朝廷极力推荐他“ 慷慨有大略”。对于这样一位“经纶手”,加之有知遇之恩,词人对此十分感激。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转突兀奇崛之笔而为低徊宛转之波,充分表现了无限的怅惘,无穷的感慨,可以说是寄托遥深。叶衡主战,因而不能不受到主和派的反对,他收复失地的大计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也就由希望变成了失望。那逶迤的青山既然象万马奔腾而来,象冲锋陷阵的铁骑。词人渴望能挥戈跃马驰骋疆场,可是转眼之间又烟雨迷蒙,遮住了青山,而无数青山也只象是万马在烟雨中低徊不前 。“望来终不来”写盼望之切而失望之深 。不说愁,而愁极深;虽极感慨,仍以蕴藉出之。

  下阕,由眺望青山之怅惘陡转而为揶揄沙鸥之诙谐,但曲断意不断,其脉络仍清晰可见。虽着笔轻快,实则发自积郁。人们都说头发总是由此愁闷变白的。“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水上的沙鸥通体皆白,岂不是一身都是愁吗 ?词人故意发此狂想,而且拍手笑之,似乎把上阕歇拍低徊沉郁的气氛一扫而光了;然而仔细体味,就会察觉到那贯穿全词的“愁 ”字并消失,或者说词人极力排遣这如烟雨一般的无尽的愁思,是感情上的挣扎,而非心灵上的解脱。人之发白并不完全由于人心之愁;而沙鸥通体皆白 ,是其自然特征,与愁没有关系。词人故意造成逻辑上的错误,说得越幽默洒脱 ,反而越使人感到强自解愁而又不能解的痛苦,借说鸟与愁无关,实说愁与人甚切。人愁是实,鸟愁是虚 ,“一身都是愁”的是鸟还是人,不必拘泥于字句的解释而自晓。故“拍手笑沙鸥 ”,一纵即逝;而“一身都是愁 ”,却如电影上的“慢镜头”在观众视野里由快放慢了。实际上“一身都是愁”是与“烟雨却低徊,望来终不来”暗中息息相关的。尽管词笔回荡曲折,然而透过层澜,仍可以看清。白居易《白鹭诗》云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也垂丝 。”辛词盖本于此。白诗言愁显 ,辛词言愁晦 ,其言愁一也。但辛词多了“拍手笑”一层意思。不过就其形象来看,辛词较之白诗更加绘声绘色;就其感情来说,则更加挚浓深切。参阅作者同年在建康所作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充满了激愤忧愁。以至于“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胸中积郁如此,则登赏心亭之所见所感都无非“献愁供恨”而已。由此可见,在《菩萨蛮》之中亦饱含着词人之愁,英雄之泪。某些喜剧会使有心的观众在笑声中情不自禁地掉下热泪。笑和眼泪,就是似乎矛盾却又融合无间的。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06-1507页

mán ·jīnlíngshǎngxīntíngwèichéngxiàng

xīn sòngdài 

qīngshāngònggāorén liánpiānwànláishù yānquèhuí wàngláizhōnglái 
rényántóushàng zǒngxiàngchóuzhōngbái pāishǒuxiàoshāōu shēndōushìch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