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下笔已如神,文到黄州更绝尘。我宋人才盛元祐,玉堂人是雪堂人。
少年下笔已如神,文到黄州更绝尘。我宋人才盛元祐,玉堂人是雪堂人。

yóudōngshíjuésān--wángshípéng

shǎoniánxiàshénwéndàohuángzhōugèngjuéchénsòngréncáishèngyuányòutángrénshìxuětángrén

王十朋

王十朋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163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自净方能净彼¹,我自汗流呀(ha)²。寄语澡浴人³,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译文:自己洁净才能使他人洁净,我自浴身之后,出现汗流而又哈气之效果。给参与浴佛活动的人们传话,只管四大和合幻身与三昧游戏。径直洗吧!径直洗吧!俯首为了摆脱人间众生苦难而洗吧!
注释: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¹彼:他人,别人。²呀气:张口大力呼吸,喘气。³澡浴人:参与浴佛活动的人们,这里代指世人。⁴肉身:佛教称“地、水、火、风”四大和合的幻身。⁵游戏:出自《景德传灯录·池州南泉普愿禅师》:“(普愿)扣大寂之室,顿然忘荃,得游戏三昧。”这里指自在无碍,而常不失定意。⁶但洗:径直洗吧!

  第一、二句,将心比心,现身说法来谈浴佛的生理效果,只有“自净”才能彼净。这一富有哲理的佛学思想,显示出苏轼天涯沦落不沉沦的勇气。“汗流”代指污垢除尽,“呀气”代指浊气被完全清除,所以苏轼感到浴佛是特别舒适的。

  第三、四句,进深一层,借“寄语澡浴人”之机肉身游戏,摒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抒发了苏轼运用佛学思想来游戏人生,以娱身心。其心理平衡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苏轼也常得趣于某事或懂得其中奥妙而以游戏出之。

  最后三句,近乎一种呼喊:径直洗吧!径直洗吧!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洗荣辱”,更重要的是为了冲刷人间众生的一切苦难,这正是苏轼要做一个“清净人”“肉身”而游戏三昧的真谛。

  全词侧重于浴佛的效果及其心理探索,所表述的思想意义全在于苏轼的“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分世界”的宇宙观和“得于自然,游戏三昧”的人生观。正因为“居士本来无垢”,所以苏轼才有资格喊出“俯为人间一切”的人道主义呼声。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919-921

mènglìng··jìngfāngnéngjìng--shì

jìngfāngnéngjìnghànliúyazǎorénqiěgòngròushēnyóudàndànwèirénjiānqiè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¹吾亦见真吾。
译文:树木凋零,江河干涸,群山一片萧瑟;在这辽阔的天地间,我正可以看清“真我”的本质。
注释:¹迥然:形容差别很大。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坐对韦编¹灯动壁,高歌夜真雪压庐。
译文:我坐在那儿,展开书卷而读,灯光摇曳,映射在墙上,墙壁好像也跟着在晃动;半夜时分高声朗诵着书籍,房顶全被积雪覆盖了。
注释:¹韦编:这里指书籍。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译文:地上的火炉里,炭在燃烧,锅里正在煮着茶,我就在四壁放满了图书的空间里读书。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译文:读书之乐到哪里去寻找?就在这寒天雪地,且看那几朵盛开的梅花,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天地孕育万物之心。

shíshū ·

wēngsēn sòngdài 

luòshuǐjìnqiān jiǒngránjiànzhēn 
zuòduìwéibiāndēngdòng gāobànxuě 
chádǐngpēnghuóhuǒ qīngchēngshūzhě 
shūzhīchùxún shùdiǎnméihuātiānxīn 
天地并况,惟予有慕,爰熙紫坛,思求厥路。
天地并况¹,惟予²有慕,爰熙(xī)³紫坛,思求厥(jué)
译文:希望天地的神灵都赐福,因坛皇帝敬慕他们。皇帝兴建了紫色的坛宇作坛专门祭神的场所,想找寻与神相通的办法。
注释:¹况:赏赐。²予:皇帝自称。³爰熙:爰,发语词。熙,兴建。⁴厥路:这里指与神相通的路。
恭承禋祀,缊豫为纷,黼绣周张,承神至尊。
恭承禋(yīn)(sì)¹,缊²豫为纷,黼(fǔ)³周张,承神至尊。
译文:皇帝专心一意、恭敬地继承前代祭祀天地的重任,使神灵和乐。把刺绣品画成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遍挂于祭坛之上,用隆重的仪式来承奉至尊的神灵。
注释:¹禋祀:专心一意地祭祀天地。²缊:阴阳和同相互辅助的样子。³黼绣:黑白相间,画成斧形的刺绣品。
千童罗舞成八溢,合好效欢虞泰一。
千童罗舞成八溢¹,合好效欢虞泰一²
译文:把六十四个童子排成八行八列跳舞以娱乐天神太一。
注释:¹八溢:即“八佾”。古代天子祭神和祖先,用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来表演舞蹈。²泰一:又叫太一,是天神中的至尊者。
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
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¹
注释:¹轩朱:两个人名。轩是皇帝轩辕。朱指朱襄氏。
璆磬金鼓,灵其有喜,百官济济,各敬厥事。
(qiú)(qìnɡ)¹金鼓,灵其有喜,百官济济,各敬厥事。
译文:音乐一起响起,琴、竽、瑟、美玉做成的磬和金鼓并陈杂奏,希望神灵能够得到娱乐,百官济济,都恭敬地向神灵祭祀。
注释:¹璆磬:指用美玉做的磬。璆,美玉。
盛牲实俎进闻膏,神奄留,临须摇。
盛牲¹实俎进闻膏,神奄(yǎn)²,临须摇。
译文:他们恭敬地献上丰盛的牺牲和供品,又焚烧香草和动物脂油以请神下降受享。神留下受享,虽然历时很久,但从天上看来,那只是片刻。
注释:¹盛牲:指献上丰盛的牺牲和供品,又焚烧香草和动物脂油以请神下降受享。²奄留:通“淹留”,停留的意思。
长丽前掞光耀明,寒暑不忒况皇章。
长丽¹前掞光耀明,寒暑不忒(tè)况皇章。
译文:只见神鸟在前面发出光芒,神赏赐皇帝以寒暑准时不失,阴阳和顺,以彰显君主的德行。
注释:¹长丽: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不忒:不出差错。
展诗应律鋗玉鸣,函宫吐角激徵清。
展诗应律鋗(xuān)¹玉鸣,函宫吐角激徵(zhǐ)清。
译文:朗诵的诗歌合于音律发出玉器般的鸣声,音乐中具备了五个音阶——宫、商、角、徵、羽。
注释:¹鋗:鸣玉声。
发梁扬羽申以商,造兹新音永久长。
发梁¹扬羽申以商,造兹新音永久长。
译文:这美妙的音声达到远处。
注释:¹发梁:指声音好听,歌声绕梁。
声气远条凤鸟翔,神夕奄虞盖孔享。
声气远条¹凤鸟翔,神夕奄虞(yú)盖孔享。
译文:使凤鸟飞翔,神灵久留足以享用这些祭祀。
注释:¹条:到,达到。
古代都有祭祀天地神明及祖先的乐曲。自汉武帝诏制《郊祀歌》开始,以后历代帝王都有改作。《天地》是祭祀天地的诗。此首选录的是汉武帝的歌辞。

tiān

liúchè liǎnghàn 

tiānbìngkuàng wéiyǒu yuántán qiújué 
gōngchéngyīn wēnwéifēn xiùzhōuzhāng chéngshénzhìzūn 
qiāntóngluóchéng hǎoxiàohuāntài 
jiǔzòufěiránshū míngqínhuìxuānzhū 
qiúqìngjīn língyǒu bǎiguān jìngjuéshì 
shèngshēngshíjìnwéngāo shényǎnliú línyáo 
chángqiányànguāngyào耀míng hánshǔkuànghuángzhāng 
zhǎnshīyīngxuānmíng hángōngjiǎozhēngqīng 
liángyángshēnshāng zàoxīnyīnyǒngjiǔcháng 
shēngyuǎntiáofèngniǎoxiáng shényǎngàikǒngxiǎng 
吏部信才杰,文峰振奇响。
吏部¹信才杰,文峰²振奇响。
译文:尚书吏部郎谢脁确是才杰,在文坛独树一帜不同凡响。
注释:¹吏部:指谢脁,谢脁曾为尚书吏部郎。²文峰:即词峰。峰,一作锋。
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
调与金石¹²,思³逐风云上。
译文:音调铿锵声律工稳谐金石,才思高华如追逐风云之上。
注释:¹金石:指钟磬等乐器。²谐:和谐。³思:才思。⁴风云:形容高超。
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
岂言陵霜质¹,忽随人事²往。
译文:哪想到不畏严寒高洁品性,忽然卷入了人事纠纷死亡。
注释:¹陵霜质:指谢脁不畏强暴的品质。²人事:指新陈代谢、生死存亡的现象。
尺璧尔何冤,一旦同丘壤。
尺璧(bì)¹尔何冤,一旦同丘壤(rǎng)
译文:像尺璧一样的珍宝蒙大冤,构陷成狱死于非命归丘壤。
注释:¹尺璧:径尺之璧。指谢脁是稀有的人才。

  这首诗以诗的形式,正确评价了谢脁的艺术成就及其地位,对这位文坛奇才过早地死于非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感伤。诗人沈约雅爱谢脁的五言诗,他经常赞叹:“二百年来无此诗也。”(《南齐书·谢脁传》)此诗前四句就是这一高度评价的具体化。诗人沈约认为,谢脁才华杰出,荦荦独占文坛鳌头,具有很高的地位。这是因为,其诗之“调”与“思”都与众不同。诗思高华,追风逐云,灵秀而飘逸,固非常人可以攀比;而诗的铿锵音调,优雅动听,都堪与音乐之声媲美,犹令人赏心惬意。这里的“调”,已不仅仅是指诗的自然音节,也兼指沈约、谢脁等人率先追求的诗的人工音律,即声律。诗人沈约醉心于追求诗的声律之美,他著《四声谱》,创“四声八病”之说。谢脁、王融等人积极响应,身体力行,把沈约的声律说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开创了风靡一时的“永明体”。沈约和谢脁都是“永明体”的代表诗人,而“永明体”实际上成了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桥梁。由此可见,在对诗的“调”的认识与追求上,他们是灵犀相通、默契一致的。所以,沈约这里称赞谢脁诗“调与金石谐”,确是知音之评。

  后四句对谢脁的不幸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沈约这里先盛赞谢脁品质高洁,接着一曰“忽随人事往”,“人事往”指非自然死亡,而“忽随”二字更透露出非同寻常的意味,暗示谢脁是死于非命;二曰尺璧之质而与丘壤同污,埋没于地下,实在可叹可惜。这样,诗人便在这里着意造成了品质之优秀和生命之短暂的反差,由此发抒出对谢脁不幸遭际的无比惋惜之情,感情激烈、发露,溢于言表。

  爱其美才而悲其横死,是此诗的主旋律。全诗评骘公允,不谀不贬,因而成为品评谢脁的千古不易之辞;真情率意,不假雕饰,因而又是千古悼亡怀友的传诵之作。

在秦楼之北,楼上下皆饮酒者。
在秦楼¹之北,楼上下皆饮酒者。
译文:翠楼在秦楼的北面,楼上楼下都是饮酒的人。
注释:翠楼:为相州(今河南安阳)的旗亭,是来往旅客住宿吃喝的地方。¹秦楼:在相州寺(寺,也作市)中,是宋代相州城内最繁华的地方,建筑精美壮观,被誉为相州第一楼,三层高,建筑雕梁画栋。
连衽成帷迓汉官,翠楼沽酒满城欢。
连衽(rèn)成帷¹(yà)²汉官³,翠楼沽(gū)满城欢。
译文:人们成群结队只为迎接故国使臣,大家翠楼买酒举杯同庆。
注释:¹连衽成帷:极言人多。衽:衣襟、衣袖。²迓:迎接。³汉官:指南宋使者。⁴沽酒:买酒。
白头翁媪相扶拜,垂老从今几度看。
白头翁媪(ǎo)¹相扶拜,垂老²从今几度看。
译文:白发老人相互搀扶着来拜见,他们此生没有几次机会再见汉官了。
注释:¹媪:老太婆。²垂老:将老,古代以七十岁为“老”。

  该诗前两句泛叙相州百姓迎接“汉官”的场面,后两句专叙“白头翁媪”拜见使者的情景。这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心中的亡国之痛,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感情。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通过描写迎接汉官的场景,表现了金国统治下宋室遗民浓烈的故国之思。

  “连衽成帷迓汉官,翠楼沽酒满城欢”,是广泛地叙写相州百姓自发地在翠楼附近成群结队欢迎“汉官”的感人场面。人们争相迎接故国使臣,衣衫相连宛若一道帷幕。他们把南宋使臣当做故国的象征,满城争看跪拜,沽酒欢庆。满城上下但见群情欢腾。然而,从一片欢腾的气氛中,又让人感受到了相州汉族百姓心中的那一份哀怨悲痛之情。

  “白头翁媪相扶拜,垂老从今几度看”,则是专门地叙写“白头翁媪”拜见使者的情景。这些满头白发的老人,都已经年近古稀,今生今世没有几次机会再能看到宋朝派来的使臣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使臣是代表皇帝的,看到大宋王朝的使臣就如同看到了大宋王朝的皇帝,就如同回到了故国的怀抱一样。正因为如此,这些老人才不顾年迈体衰,互相搀扶着,纷纷向翠楼涌来,参加盛大的欢迎仪式,表达不忘宋朝的一片忠心。

  诗人用盛大的欢迎场面、“相扶拜”的生动细节和“垂老从今几度看”的沉痛语言,把沦陷区汉族人民在金国统治者监视下未必敢公开表露的怀恋故国之情和盘托出,同时也含蓄地流露出对南宋当局不图北伐奉行妥协投降政策的不满。

参考资料:
1、 喻朝刚,周航编著,《宋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02,第161页
2、 霍松林著,《宋诗举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6,第310-311页
3、 朱德才,杨燕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45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