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欲东归出北门,又闻联骑过西村。慇勤为遣十从事,莫惜醉吟祇树园。
客欲东归出北门,又闻联骑过西村。慇勤为遣十从事,莫惜醉吟祇树园。

sòngyánlǎochūběiménèr--wángshípéng

dōngguīchūběiményòuwénliánguò西cūnyīnqínwèiqiǎnshícóngshìzuìyínshùyuán

王十朋

王十朋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163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日昃鸣珂动,花连绣户春。
月昃(zè)¹鸣珂²动,花连绣户春。
译文:月已西斜,归来的马车上的玉佩叮当作响,春情萌动,好像华美门户中盛开的花朵。
注释:¹月昃:月亮西斜。谓天将亮。²鸣珂: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
盘龙玉台镜,唯待画眉人。
盘龙玉台¹镜,唯待画眉人。
译文:打开梳妆台上的盘龙玉台镜,等待良人为我为我画眉。
注释:¹玉台:玉饰的镜台;镜台的美称。

cháolái--wángchānglíng

yuèmíngdònghuāliánxiùchūn

pánlóngtáijìngwéidàihuàméirén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¹
译文:心里的忧愁万分郁结,孤独地唉声叹气不断悲伤。
注释:¹增伤:加倍忧伤。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思蹇(jiǎn)¹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译文:思来想去怎么也不能开怀,只恨长夜漫漫天总不亮。
注释:¹蹇产:曲折纠缠。
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悲秋风之动容¹兮,何回极之浮浮!
译文:悲叹秋风一来草木枯黄,坏人当道真是一片糟糕!
注释:¹动容:指秋风吹来的状况。
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
数惟¹(sūn)²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
译文:每当想到楚王动辄发怒,我就胆战心惊痛苦悲伤。
注释:¹惟:思,想起。²荪:香草名,这里指楚王。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¹以自镇。
译文:真想疾起狂奔远去他乡,看到百姓痛苦镇定思量。
注释:¹尤:遭罪。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结微情¹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译文:我把内心想法讲了出来,把它拿来赠给我的楚王。
注释:¹微情:一点点情意,是作者自谦。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¹以为期²
译文:楚王曾经与我有过约定,他说黄昏时分相会一趟。
注释:¹黄昏:代指晚年。²期:约。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羌中道而回畔¹兮,反既有此他志。
译文:谁知楚王半路改变想法,一反过去态度另有主张。
注释:¹回畔:折回。
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
(jiāo)¹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kuā)²
译文:对我炫耀他的美好姿态,向我展示他的艳丽衣裳。
注释:¹憍:通“骄”,骄傲,夸耀。²修姱:美好。其,楚怀王。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¹为余而造怒。
译文:与我有约你却言而无信,为何反而对我发怒逞强。
注释:¹盖:通“盍”,何。
愿承间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愿承间¹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译文:本想找个机会说明情况,却又怕这怕那没有胆量。
注释:¹承间:找个机会。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dàn)¹
译文:悲我忧豫不敢接近楚王,心里痛苦就如火烧一样。
注释:¹憺憺:忧心重重的样子。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yáng)¹聋而不闻。
译文:我把这情景编成了歌辞,但你假装耳聋不肯倾听。
注释:¹详:通“佯”,假装。
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固切人¹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译文:言辞懇切之人不受欢迎,小人以我为患把我提防!
注释:¹切人:直率坦诚的人。
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
初吾所陈之耿著¹兮,岂至今其庸²(wàng)³
译文:当初我把意见陈述明白,至今难道他会完全遗忘?
注释:¹耿著:明白清楚。²庸:乃,就。³亡:通“忘”,忘记。
何毒药之謇謇兮?原荪美之可完。
何毒药之謇(jiǎn)¹兮?原荪美之可完。
译文:为何直想反复讲述这话?我盼楚王美德得到发扬。
注释:¹謇謇:忠直敢言。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望三五¹以为像²兮,指彭咸以为仪。
译文:希望三皇五帝作为榜样,就像彭咸谏君不听投江。
注释:¹三五:三王五霸,三王即夏禹、商汤、周文王;五霸先秦时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汉代以后说法不一。²像:榜样。
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夫何极¹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译文:学习三五彭咸何事不成?定会无亏无损名声远扬。
注释:¹极:方向。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¹
译文:美好品德要靠自我修养,名声好坏哪凭自己宣扬。
注释:¹虚作:假造。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¹而有获?
译文:怎能君不施恩望臣回报,怎能春不下种秋来收粮?
注释:¹实:播种。
少歌曰: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少歌¹曰:与美人抽思²兮,并日夜而无正³
译文:小歌:我把内心所想向他诉说,日以继夜等待却无反响。
注释:¹少歌:古代乐章音乐的名称。这里是前半部分内容的小结。²抽思:一作“抽怨”。抽,抒写。³正:同“证”,证据。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ào)¹朕辞而不听。
译文:楚王对我炫耀他的美好,并不把我所说放在心上!
注释:¹敖:通“傲”,轻慢。
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¹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译文:唱道:一只鸟儿从南方飞来,停留在汉水之北。
注释:¹倡:通“唱”,古代音乐章节的名称。这里指诗的下半部分的开始。
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
好姱佳丽兮,牉(pàn)¹独处此异域。
译文:毛羽十分美丽,孤单地在异乡作客。
注释:¹牉:分离。
既惸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既惸(qióng)¹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译文:没有一个知交,也没有谁介绍。
注释:¹惸:同“茕”,孤独。
道卓远而日忘兮,原自申而不得。
道卓远¹而日忘兮,原自申而不得。
译文:相隔既远而被人忘怀。要自荐也没有路道。
注释:¹卓远:遥远。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¹
译文:望着北山而流眼泪,对着流水而自哀悼。
注释:¹太息:叹息。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
望孟夏¹之短夜兮,何晦明²之若岁。
译文:孟夏的夜景本来很短,为什么长起来就像一年?
注释:¹孟夏:夏历的四月。²晦明:从黑夜到白天,指一夜。
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惟郢(yǐng)¹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译文:郢都的路途确是遥远,梦魂一夜要走九遍。
注释:¹郢路:由汉北通往郢都之路。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¹月与列星。
译文:我不管是弯路还是捷径,只顾南行戴着日月与星星。
注释:¹南指:南行的指示标志。
愿径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
愿径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¹
译文:想直走但又未能,梦魂往来多么劳顿。
注释:¹营营:忙忙碌碌的样子。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译文:为什么我的性情这样端直,别人的看法却和我不同。
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
¹弱而媒²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
译文:替我媒介的人都欠工夫,也还不知道我的从容。
注释:¹理:使者,媒人。²媒:动词,说合。
乱曰:长濑湍流,溯江潭兮。
¹曰:长濑(lài)²湍流,溯³江潭兮。
译文:尾声:水浅滩长,我溯沧浪而上。
注释:¹乱:尾声。²濑:浅滩上的流水。³溯:逆流而上。⁴潭:深渊。
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
狂顾¹南行,聊以娱心兮。
译文:回望南方,聊以解慰愁肠。
注释:¹狂顾:急切地回顾。
轸石崴嵬,蹇吾愿兮。
(zhěn)¹(wēi)(wéi),蹇(jiǎn)²吾愿兮。
译文:怪石崎岖,行走不如人愿。
注释:¹轸石:扭曲的怪石。²蹇:阻止,阻碍。
超回志度,行隐进兮。
超回志度¹,行隐进兮。
译文:迂回超越,使我进退两难。
注释:¹志度:考虑。
低徊夷犹,宿北姑兮。
低徊¹夷犹²,宿北姑兮。
译文:迟疑不进,落宿在这北姑。
注释:¹低徊:徘徊。²夷犹:犹豫。
烦冤瞀容,实沛徂兮。
烦冤瞀(mào)¹容,实沛徂²兮。
译文:心烦意乱,万事颠沛胡涂。
注释:¹瞀:心绪烦乱。²沛徂:颠沛流离。
愁叹苦神,灵遥思兮。
愁叹苦神¹,灵遥思兮。
译文:叹息悲伤,神魂飞向远处。
注释:¹苦神:神思劳苦。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¹兮。
译文:地偏路远,没人代为诉苦。
注释:¹行媒:媒介。
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
道思¹作颂,聊以自救兮。
译文:调整思路,作歌聊以自娱。
注释:¹道思:一路哀思。
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忧心不遂¹,斯言谁告兮?
译文:忧愁难解,有谁可以告诉?
注释:¹遂:顺畅。

  “抽思”取之于诗篇中“少歌”之首句。对“抽思”的解释,王逸《楚辞章句》谓:“为君陈道、拔恨意也。”朱熹《楚辞集注》认为:“抽,拔也。思,意也。”王夫之《楚辞通释》说:“抽,绎也。思,情也。”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以为:“抽,拔也。抽思,犹言剖露其心思,即指上陈之耿著言。”

  从体式上看,此篇有个与它篇不尽合一的独特篇章结构:除篇尾有“乱辞”外(这是《九章》中多数篇所具备),还增加了“少歌”与“倡曰”两种形式,此为它篇(如《离骚》、《九歌》及《九章》其它篇等)所罕见。所谓“少歌”,朱熹《楚辞集注》认为乃类同于“小歌”,是诗章前部分内容的小结。

  所谓“倡曰”,即是“唱曰”,是诗章第二部分内容的发端。联系此篇整体内容,这别具一格的“少歌”与“倡曰”至少起了两个作用:其一,内容结构上的转换,由前半部分刻画与君不合、劝谏无望而生的忧思之情,转向了独处汉北时心情的描摹,“少歌”与“倡曰”在这里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诗篇顺理成章;其二,诗篇的结构体式有所突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避免了单一化叙述的单调与呆板,产生了回旋曲折的艺术效果。

  此诗回忆自己向楚王建议革新政治,遭受谗害而被放逐的情况,所写的是把作者蕴藏在内心深处像乱丝般的愁情抽绎出来。全诗流贯着缠绵深沉、细腻真切的怨愤之情,它贯穿了诗的始终,又紧扣了诗题“抽思”,并时时与之相照应。

  诗篇一开首即扣住了题目”抽思“——以忧伤入题,用一连串具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词汇一下子将读者引入了“忧伤”的氛围,从而步入了诗人刻意营造的感情王国。

  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是随着诗章的逐步展开而渐次委婉吐露的。诗篇先从比喻入手,描述了诗人的忧思之重犹如处于漫漫长夜之中,曲折纠缠而难以解开,由此自然联系到了自然界——“谓秋风起而草木变色也”(朱熹语);继而写到了楚怀王,由于他的多次迁怒,而使诗人倍增了忧愁,虽有一片赤诚之心,却仍无济于事,反而是怀王多次悔约,不能以诚待之。诗人试图再次表白自己希冀靠拢君王,却不料屡遭谗言,其心情自不言而喻——“震悼”、“夷犹”、“悝伤”、“惦儋”,一系列刻画内心痛苦词语的运用,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的忠诚与不被理解的窘迫。“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成以为仪”,“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一番表露,既是真诚的内心剖白,也是寄寓深邃哲理、予人启迪的警策之句,赋予诗章以理性色彩。

  “少歌”后的“倡日”部分,叙述角度有所转换。这部分以由南飞北的鸟儿作譬,刻画了诗人独处汉北时“独而不群”、“无良媒”的处境,其时其地,诗人的忧思益增:“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两句,令人读之怃然。值得注意的是,诗篇至此巧妙地插进了一段梦境的描写,以此抒写诗人对郢都炽烈的怀念,使读者似乎看到诗人的梦魂由躯体飘出,在星月微光下,直向郢都飞逝,而现实的毁灭在空幻的梦境中得到了暂时的慰藉。这是一段极富浪漫色彩的描绘。

  诗篇最后部分的“乱辞”完全照应了开头,也照应了诗题。诗人最终唱出的,依然是失望之辞——因为,梦幻毕竟是梦幻,现实终究是现实,处于进退两难之中的诗人,无法也不可能摆脱既成的困境,他唯有陷入极度矛盾之中而藉诗章以倾吐心绪,此外别无选择。

  全诗最大的特色,应该是流贯全篇的缠绵深沉、细腻真切的怨愤之情,它贯穿了诗的始终,又紧扣了诗题“抽思”,并时时与之相照应。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26-831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三月正¹当三十日,风²光别我苦吟身。
译文:今天是三月三十日,是三月的最后一天,春天美丽的风光就有离开我这位苦吟诗人了。
注释:¹正:一作“更”。²风:一作“春”。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共君今夜不须(xū)¹,未到晓钟(zhōng)犹是春²
译文:我和你今夜不用睡觉了,在晨钟响动之前,总算还是春天吧。
注释:¹睡:一作“寝”。²晓钟犹是春:一作“五更还是春”。

  贾岛是唐代的著名的苦吟诗人,长于五言律诗,集中五言律诗也最多。他的律诗,字斟句酌,排比工整,常有佳句,耐人寻味。如“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或气象雄浑,或情景幽独,颇为人们所称诵。不过除了一些佳句以外,他写得好的律诗并不多,这是由于他过于醉心词句的琢磨,往往忽视了全诗的整体的艺术境界的创造。因而他的五言律诗,虽然对仗工整,却有雕琢的痕迹,不够自然,缺乏动人的情怀,使人读后,留不下完整的印象。倒是他的一些绝句,无意求工,写得自然、朴素,别有情致。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较优秀的作品。

  这是一首抒写送春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极力抒写的是“苦吟”诗人不忍送春归去,但也无计可留,只有长坐不睡,与那即将逝去的春天共守残夜,哪怕是一刹那时光,也是值是珍惜的。首句“三月正当三十日”,点明三月晦日,表达春天即将逝去。三月本是春天的最后一个月,三十日又是这个月的最后一天,诗人此刻把春天的离去精确到了最后一天,让人感到新奇而又自然。次句“风光别我苦吟身”,意思是说:春光虽然别我而逝,但我这个苦吟诗的人,怎忍别春。不说送春,而说“风光别我”,是虚写“送”字。这句用的是拟人手法,显得很自然而有情味。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前句写了诗人与友人愿一夜不眠不寐,后句则写了这样做的目的,仅仅只是守住最后的一线春光。前两句把春天精确到最后一天,这里却精确到了最好一刻。末二句说虽然已到春尽之期,无计可以留春,但只要晨钟未动,明朝之夏未来,仍然还是春天。因此,当这最后一夜之时,愿与友人不睡,共同苦吟饮酒,以表送别之情,这样也还是能够很好地享受这最后一夜的春光。“犹是春”三字,可如宋苏轼所说的“春宵一刻值千金”了。这首诗颇有古诗的“何不秉烛游”的意思。但二者旨趣并不相同。古诗的作者秉烛夜游,是由于感叹人生短暂,韶华易逝,应及时行乐;这首诗的作者良夜不眠,则是为了流连春光,爱惜韶华,并无伤感之情,作者只意在珍惜时光,刻苦吟诗,这就从惜别春光中,引出了“锲而不舍”的精神。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51页
2、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85-86

sānyuèhuìzèngliúpíngshì

jiǎdǎo tángdài 

sānyuèzhèngdāngsānshí fēngguāngbiéyínshēn 
gòngjūnjīnshuì wèidàoxiǎozhōngyóushìchūn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zhān)¹未还?怅(chàng)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²江山。刘表坐谈³,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
译文:是谁使得中原大片国土沦于敌手?北宋覆亡已百年有余,始终没有收复。北方有志之士,已寥若晨星;半壁江山,如西还中落日,已穷途末路;朝廷中的有些人,只是坐着空谈,有些人行事鲁莽轻率,这些都是在弹指间贻误战机、令人伤心的是,南宋年年遭到强敌的进攻,长期屈辱苟安,形势岌岌可危。
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丁酉岁: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前后,蒙古灭金,发兵南侵攻宋。¹青毡:比喻中原故土,将敌人比作盗贼。²东帝:比喻穷途末路的南宋。³刘表坐谈:典故来源于《三国志》。⁴深源:东晋殷浩,字深源,善高谈阔论。曾轻率北伐,结果大败。⁵年年冰合,在在风寒:以气候的寒冷比喻局势的艰危。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tuó)¹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zhān)²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译文:和不能安,战不能胜,朝廷偏安于江南,享乐安逸。可叹我虽有建功封侯之志,却像鳣鲸离开江湖大海,不能施展;虽然怀揣平戎之策,却因奸佞弄权无人赏识:当权者虽然无能,但国事尚有可为,我深夜难寐,灯下看剑。难道只有武将才能为中兴立功,读书人就不能被画在麒麟阁上吗?
注释:¹江沱:代指江南,沱是长江的支流。²鳣:①古代书籍上指鲟一类的鱼鳣鱼 〈名〉 鲟鳇鱼的古称 ,鱣鱼,江苏叫黄鱼

  在这首词中,作者猛烈抨击了当权者的腐朽不堪,误国害民,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渴望能长缨立马为国杀敌的热情。作此词的前三年,蒙古灭金后,随即对宋大举兴兵,连年南下,宋军屡屡败北,襄、汉、淮蜀间烽烟不断,危急日甚。宋理宗张惶失措,虽下沼罪已,仍无法挽救国土的沦丧。词中所言“丁酉岁”(1237年,理宗嘉熙元年)即是指那几年的事。面对朝廷的腐败无能,国家的日益陆沉,作者痛心疾首,愤郁填膺,不由写下该词。

  词的开头说:“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指的是中原大片国土,被蒙军占领,久久不得恢复,这究竟是谁的责任“理正辞严,大义凛然。这里用《晋书》中两个典故合在一起,极为贴切。”陆沉“,是无水而沉沦的意思,比喻土地沦陷。西晋时,王衍任宰相,正值匈奴南侵,他清谈误国,丧失了很多土地。桓温愤慨地说:”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王衍的字)诸人不得不任其责!“作者通过这个典故来斥责当时南宋当权者。又王献之夜睡斋中,有小偷进到他房里,偷了他所有的东西。献之慢吞吞地说:”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将小偷都吓跑了。这里以”青毡“喻中原故土,将敌方比作盗贼,说国土遭掠夺后,没有归还。作者在灵活地反用典故。

  接着,词由愤慨转为惆怅,对国事局势发表议论。他说,如今北方有志之士已寥寥无几:南宋的半壁江山也如同落日,日子不长了。朝廷里有些人因循守旧,懦怯无能,只是坐着空谈;有些人则只好说大话,妄取虚名,行事鲁莽轻率。这样,转瞬之间丧失了战胜敌人的机会,“东帝”,喻岌岌可危的南宋。战国时,齐湣王称东帝,自恃国力,并不审时度势,后被燕将乐毅攻破临淄,他在出奔中被杀。“刘表”,喻空谈的保守势力。三国时,曹操攻柳城,刘备劝荆州牧刘表乘机袭击许昌,刘表不听,坐失良机,后来悔之莫及。“深源”,是东晋殷浩的字,他虽都督五州军事,但只会大发议论,名不符实。曾发兵攻前秦,想收复中原,结果所遣先锋倒弋,弃军仓皇逃命。这里用比草率用兵的冒进者,也是很妥贴的。总之,“刘表”三句,言“坐谈”与“轻进”指的都是贻误战机。

  “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还寒。”上阕末了,词情转为忧伤与悲哀。“在在”,即处处。“冰合”、“还寒”,比喻南宋遭北方强敌的不断威胁和进攻,长期苟且偷生,因循寡断。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恢复故地的机会丧失的必然结果。词中论说时事形势,多不实说某人某事,必用比喻借代。这是由于艺术表现上的需要,要尽量避免用语太过于直白,力求含蓄有味。前面说北地英杰寥寥,南国江山可危,都从衰谢景物取喻。至于借“青毡”、“东帝”、“刘表”、“深源”等典故史事讽今,用意也在于此。

  下阕作者直抒胸臆,但仍与上阕紧密关连。先以“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两句过片。出现和不能安、战不能胜的情势。固然是当时客观条件所限制,但当道者在和与战问题上,并无良策,只是各执已见,争吵不休,不想真正有所作为,这也使有识之士无技可施。“江沱”,指代江南。“沱”,是长江的支流。语出《诗。召南。江有汜》。“宴安”,是享乐安逸的意思。这两句承上启下,下面就说到自己抱负难以实现。

  “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这是叹息自己空有立功建业的壮志,而身处困境,无用武之地;想上书陈述恢复大计,无奈坏人当道,无人采纳自己的意见。词人接着说,这是当权者无救国才能,没有办法挽救国难,其实,形势并未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国事还可挽救,当勉力图治才是。所以自己深夜里挑灯看剑,仍希望能为国杀敌立功。“封侯”,诗词中的常用语,已成了从军立功的代词,并非真为谋求爵禄。

  鳣、鲸,都是大鱼,如果离开江湖大海,它就会遭蝼蚁所欺。贾谊《吊屈原赋》说:“彼寻常之污渎(臭水沟)兮,岂能容吞舟之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词正用此意。“平戎策”,即打败敌人的建议。“虎豹当关”,语出《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此。”“渠自无谋”,暗用打胜长勺之战的曹刿说过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这几句都用两两对照、扬抑相参的写法,文势跌宕起伏“封侯心在”是扬,“鳣鲸失水”便抑:“平戎策就”扬,“虎豹当关”抑:“渠自无谋”抑,“事犹可做”扬“。恰好能表达出作者内心感情起伏不定,而”更剔残灯抽剑看“一句,尤为精彩。全词于论中抒情,以这一点睛之笔,统摄以前众多的比喻句,从而使主体形象鲜明突出,从而使直白浅显,但毕竟还不能构成主体形象。一位深夜不寐,在灯下凝视着利剑、跃跃欲试的年轻爱国志士的英姿,跃然于纸端。此句措词也精警,不逊于稼轩的”醉里挑灯看剑“。”更剔残灯“四字,耐人寻味。被重新”剔“亮的,虽说是”残灯“,也可看作是心灵中本来暗淡了的火光。

  词结尾说:“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汉宣帝号称中兴之主,曾命画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肖像于未央宫内麒麟阁上,以表扬其功绩。所以作者说,难道只有武将们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读书人(儒冠)的肖像就不能画在麒麟阁上吗?杜诗曰:“儒冠多误身”。对此种不合理说法,作者显然不甘心为此,故而要大声责诘。词的情绪由伏而起,最后再变而为亢奋激扬,坚信此生尚可大有作为。

  作者写此词时年方二十,正是还华正茂,意气还发之时。作者以布衣出生之身,却自此鳣鲸,自许以封侯,而且视驵中肉食者为粪土,激越飞扬,尽述胸中抱负,抨击当权者的无能衰败。全词前后呼应,气势磅礴,表现出一股救国于危难之中的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云光岚(lán)¹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译文:云气山岚升起四野弥漫,柔柳垂荫下有十余人家。
注释:¹岚彩:山林中像云彩一样的雾气。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zhì)¹飞鹿过芳草远,牛巷²鸡埘(shí)³春日斜。
译文:锦雉野鹿飞跃芳草地,村十鸡畜沐浴春日斜。
注释:¹雉:野鸡。²牛巷:牛儿进巷了。³鸡埘:鸡儿进窝了。埘,在墙上挖洞而成的鸡窝。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秀眉¹老父对樽(zūn)酒,茜(qiàn)²女儿簪(zān)³野花。
译文:长眉老翁悠闲自斟酒,红袖女娃清秀戴野花。
注释:¹秀眉:老年人常有几根眉毫特别长,称为秀眉,旧以为是长寿的象征。²茜袖:大红色的衣袖。根可作红色染料,这里指红色。³簪:插戴。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征车¹自念尘土计²,惆怅溪边书细沙³
译文:感自己舟车行旅总奔忙,怀惆怅叹向溪边乱涂鸦。
注释:¹征车:旅途中乘坐的车。²计:生计。³书细沙:在细沙上书写。

  这首诗是诗人由宣州经江州回长安途中路过商山麻涧时所作。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其地险峻,林壑深邃。麻涧,在熊耳峰下,山涧环抱,周围适宜种麻,因名麻涧。诗人以清隽的笔调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这一带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恬静的农家生活和村人怡然自得的意态,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一辆风尘仆仆的“征车”曲折颠簸在商山的山路上。峰回路转,车子进入麻涧谷口,一片迷人的“桃源”境界,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使得诗人一下子忘记了旅途的疲困,精神为之一振。

  举目遥望,周围群峰耸立,山上白云缭绕,山下雾霭霏微,在阳光的辉映下,折射出炫目的光彩;山风飘拂,山涧逶迤,远处在一片垂柳的掩映下,竟然坐落着一个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这是一个无比美好的休息之处。那袅袅的炊烟,那轻柔的柳丝,那悠悠的鸡犬声,引得诗人兴奋不已,催车前行。车轮辘辘向前,打破了山间的幽静,惊起了栖息在野草丛中的野鸡,纷纷扑棱着翅膀,从车前掠过;胆小的獐鹿竖起双耳,惊恐地逃到远处的草丛里。车子进入村庄时,太阳已经西斜,放牧的牛羊纷纷回栏,觅食的鸡鸭也开始三三两两地回窠了。

  黄昏,是农家最悠闲的时光。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开始回到石头垒成的小院里休息、并准备晚餐了。那长眉白发的老翁悠然自得地坐在屋前的老树下,身边放了一壶酒;那身着红色衫袖的村姑正将一朵刚刚采撷的野花细心地插在发髻上。置身这恍如仙境的麻涧,面对这怡然自乐的村人,诗人心旷神怡。想到自己千里奔逐,风尘仆仆,想到明天又得离开这里,踏上征途,欣羡之余,又不禁升起了悠悠怅惘。一个人坐在溪涧边,手指不由自由地在细沙上画来画去。此时余辉霭霭,暮色渐渐笼罩了这小小的山村。

  这首诗运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通过巧妙的剪辑,远近结合,移步换形,一句一景,将商山麻涧一带的自然风光和山村农家的和美生活写得熙熙融融,生机盎然。最后,诗人将自己的怅然失落的神情一起摄入画面,曲折地表达了因仕途曲折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富有意趣。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608-609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