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鹤夜鸣,海风令人惊。对月且愁思,看书终眼明。
空山鹤夜鸣,海风令人惊。对月且愁思,看书终眼明。
斗酒不为薄,客帆那计程。犹怜他夜雨,曾作打窗声。
斗酒不为薄,客帆那计程。犹怜他夜雨,曾作打窗声。

hǎilíngxìngshǒu--běnzhōng

kōngshānmínghǎifēnglìngrénjīngduìyuèqiěchóukànshūzhōngyǎnmíng

dòujiǔwèibáofānchéngyóuliáncéngzuòchuāngshēng

吕本中

吕本中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 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97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不但春妍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
不但春妍(yán)¹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
译文:不仅春天的景色美丽,百花争艳,夏天的美景更是令人喜爱。随意生长的花草茂盛,连绵不断,一直到天边。
注释:¹春妍:春光妍丽,指春天妍丽的景色。妍,美丽。
鹿葱解插纤长柄,金凤仍开最小花。
鹿葱¹解插纤(xiān)²柄,金凤³仍开最小花。
译文:鹿葱花的画柄已经长得纤长,金凤花也开出了最小的花朵。
注释:¹鹿葱:石蒜科植物,也叫“夏水仙”,在盛夏时能开出淡紫红色或淡粉色且有香气的花朵。²纤长:形容细而长或小臂纤长润洁。³金凤:凤仙花的别称,在夏天开放,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红、紫、黄等多种。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说明春天与夏天的景物各有其佳妙之处,春天固然到处百花争妍,夏天也是遍地花草芳香。后两句描写了两种花,“鹿葱”就是夏水仙,在盛夏时能开出淡紫红色或淡粉色且有香气的花朵;金凤就是凤仙花,也是在夏天开放,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红、紫、黄等多种,有的品种同一株上能开数种颜色的花朵。这两句写景形象,对仗工整,通过两种夏季比较有代表性的花草印证了前面的说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xiàjué

yángwàn sòngdài 

dànchūnyánxiàjiā suíyuánhuācǎoshìshēng 
鹿cōngjiěchāxiānchángbǐng jīnfèngréngkāizuìxiǎohuā 
秘阁古《笑林》云:“晋元帝生子,宴百官、赐束帛,殷羡谢曰:‘臣等无功受赏。’帝曰:‘此事岂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为笑。”余过吴兴,而李公择适生子,三日会客,求歌辞,乃为作此戏之,举座皆绝倒。
秘阁古《笑林》云:“晋元帝生子,宴百官、赐束帛(bó),殷(yīn)羡谢曰:‘臣等无功受赏。’帝曰:‘此事岂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为笑。”余过吴兴,而李公择¹适生子,三日会客,求歌辞,乃为作此戏之,举座皆绝倒。
注释:¹李公择:李常,字公择,建昌(今江西南城)人,时任湖州太守。吴兴在今浙江吴兴县,属湖州管辖。
维熊佳梦,释氏老君亲抱送。壮气横秋,未满三朝已食牛。
维熊佳梦¹,释(shì)²老君³亲抱送。壮气横秋,未满三朝已食牛。
译文:占卜好梦是个熊,吉兆是生男,释氏道君都说是神佛抱送。小儿志气横亘秋空,未满三日,气势能食牛。
注释:¹维熊佳梦:此甩来指李公择得好梦生子。²释氏:佛。释迦牟尼为佛教创始人,后称佛姓释迦氏,简称释氏。³老君:指老子,道家创始人。民间有生子为神佛抱送的说法,这里是沿用。
犀钱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多谢无功,此事如何着得侬。
(xī)钱玉果¹,利市²平分沾四座。多谢无功,此事如何着得侬(nóng)³
译文:洗儿钱,洗儿果,喜钱平分,宾客满座。多谢无功受赏,生儿之事如何依靠侬。
注释:¹犀钱玉果:此指为洗儿钱、洗儿果。宋时育子满月的习俗。²利市:欢庆节日的喜钱,此指喜儿钱。³侬:江苏浙江方言称你为“侬”。

  这首词是作者与老友应酬之作,有戏谑之意,但也能见出作者性格中开朗而诙谐的一面。

  起首两句,化用杜甫《徐卿二子歌》中“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的诗句,但把杜诗“吉梦”字面的来历“维熊佳梦”四字,以“梦”字叶“送”字。这样原本烂熟的典故,却也锤炼得别有一番风味。三、四两句,以夸诞大言,善颂善祷。“气横秋”字面本于孔稚圭《北山移文》“霜气横秋”,结合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诗的“子虽躯干小,老气横九州”,而改用一“壮”字,切合小儿特点。第四句本出于《尸子》:“虎豹之驹,虽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气”。但这里主要仍然是翻用杜甫《徐卿二子歌》中“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的句子。上片四句,大多是从杜诗中借来,但一经作者熔铸,语言更觉矫健挺拔。

  下片第一、二两句“犀钱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描写的是古时“三朝洗儿”的热闹场面。三朝洗儿,古时习俗,富有人家,一般都要大会宾客,作汤饼之宴。席上散发喜钱喜果,叫作“利市”。喜钱用之于汤饼宴上者俗称“洗儿钱”。据说唐明皇曾赐给杨贵妃洗儿钱,又见于唐王建的《宫词》,可见这个习俗,由来已久了。三、四两句才转入调笑戏谑。题下作者自注引秘阁《笑林》说:“晋元帝生子,宴百官,赐束帛,殷羡谢曰:”臣等无功受赏。‘帝曰:“此事岂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为笑。”作者把这个笑话,隐括成为“多谢无功,此事如何着得侬”,把晋元帝、殷羡两人的对话变成自己的独白,把第二人称的“卿”字换成第一人称的“侬”(我)字,意思是多谢,多谢,我是无功受赏了,这件事情,怎么可以该着我有功呢?语言幽默风趣,谑而不虐,结果此语一出“举坐皆绝倒”,确实不是作者在自我吹擂。在这篇作品中,虽然没有什么思想内容可言,但如果把眼光放在另外一个角度,看作者语言吐属的典雅得体,看他隐括前人诗句的技巧,是那么娴熟,老练,再看文字中所洋溢的欢乐气氛和作者自身开朗而诙谐的性格,岂不是一种精神享受。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725-726页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
¹²其邦³,昊(hào)其子之,实有周。薄言¹⁰¹¹¹²,莫不震叠¹³。怀柔¹⁴百神¹⁵,及¹⁶¹⁷乔岳¹⁸,允¹⁹²⁰²¹²²
译文:武王各邦去巡视,皇天视他为儿子。佑我大周国兴旺,让我发兵讨纣王,天下四方皆惊慌。安抚众神需祭祀,山川有神都来享。万国主宰是武王!
注释:¹时:语助词,一说为“按时”。犹言“现时”、“今世”。²迈:林义光《诗经通解》读为“万”,众多。³邦:国。此指武王克商后封建的诸侯邦国。⁴昊天:苍天,皇天。⁵子之:以之为子,谓使之为王也。即视诸侯邦国为自己的儿子。⁶实:语助词。一说指“实在,的确”。⁷右:同“佑”,保佑。⁸序:顺,顺应。⁹有周:即周王朝。有,名词字头,无实义。¹⁰薄言:犹言“薄然”、“薄焉”,发语词,有急追之意。¹¹震:震动,指以武力震动威胁。¹²之:指各诸侯邦国。¹³震叠:即“震慑”,震惊慑服。叠,通“慑”,恐惧、畏服。¹⁴怀柔:安抚。怀:来。柔:安。¹⁵百神:泛指天地山川之众神。此句谓祭祀百神。¹⁶及:指祭及。¹⁷河:黄河,此指河神。¹⁸乔岳:高山,此指山神。¹⁹允:诚然,的确。²⁰王:指周武王。²¹维:犹“为”。²²后:君。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明昭¹有周,式²序在位³。载(jí)干戈,载櫜(gāo)弓矢。我求懿(yì),肆¹⁰于时¹¹¹²,允王保¹³之。
译文:无比荣光周大邦,按照次序来封赏。收起干戈和兵甲,强弓利箭装入囊。讲求美好的道德,遍施中国各地方。周王永保国兴旺!
注释:¹明昭:犹“昭明”,显著,此为发扬光大的意思。²式:发语词,无实义。³序在位:谓合理安排在位的诸侯。序:顺序,依次。⁴载:犹“则”,于是,乃。⁵戢:收藏。干,盾。⁶干戈:泛指兵器。⁷櫜:古代盛衣甲或弓箭的皮囊。此处用为动词。此两句指周武王偃武修文,不再用兵。⁸我:周人自谓。⁹懿德:美德,指文治教化。¹⁰肆:施,陈列,谓施行。¹¹时:犹“是”,这、此。¹²夏:中国。指周王朝所统治的天下。¹³保:指保持天命、保持先祖的功业。

  全诗十五句,毛诗、朱熹《诗集传》皆不分章。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分为两章,以“明昭有周”起为第二章,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因之。但细审诗意,前半颂武王之武功,后赞武王之文治,语意连贯。如若分章,“不惟章法长短不齐,文气亦觉紧缓不顺”(方玉润《诗经原始》),所以还是从旧说以不分为好。

  此诗采用“赋”的手法进行铺叙。开头即说周武王封建的诸侯各国,不仅得到了皇天的承认,而且皇天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而他们的作用就是“右序有周”。“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这就首先说明武王得到了天命。其次又说武王不仅能威慑四方,而且能安抚百神,所以他的继立,“明昭有周”,是能发扬光大有周先祖的光辉功业的。接着又写武王平定殷纣、兴立大周、封建诸侯之后,戢干戈、櫜弓矢,偃武修文,并以赞叹的口气说:我们谋求治国的美德,武王就把这美德施行于天下四方了。最后一句,总赞武王能保持天命,保持祖德,与首句遥相呼应。可见,此诗从头到尾,语意参差、语气连贯,而皆起伏错落有致,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深挚而敬慕的感情。它以天命和周武王的联系作为全诗的主线,重点歌颂了周武王的武功和文德,层次清晰,结构紧密,在大多臃肿板滞的雅颂诗篇中,不失是一篇较为优秀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6-658

shímài

míng xiānqín 

shímàibāng hàotiānzhī shíyòuyǒuzhōu yánzhènzhī zhèndié huái怀róubǎishén qiáoyuè yǔnwángwéihòu 

míngzhāoyǒuzhōu shìzàiwèi zàigān zàigāogōngshǐ qiú shíxià yǔnwángbǎozhī 

玉华寒,冰壶冻。云间玉兔,水面苍龙。酒一樽,琴三弄。唤起凌波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
玉华¹寒,冰壶(hú)²冻。云间玉兔³,水面苍龙。酒一樽(zūn),琴三弄。唤起凌波仙人梦,倚阑(lán)干满面天风。楼台远近,乾(qián)坤表里,江汉西东。
译文:月光清寒,好象盛冰的玉壶那样皎洁明净。天上的明月出没在云间,地上的长桥如苍龙横卧水面。美酒一樽,瑶琴三弄。吸引苍女凌波而来,凭依着阑干任天风拂面。放眼望去远远近近的楼台殿阁,天地辽阔,江水浩瀚无边。
注释:中吕:宫调名。普天乐:曲牌名。又名《黄梅雨》。南北曲皆有此曲牌。北曲属中吕宫,南曲属正宫;句法也各不同。¹玉华:指月亮的光华。²冰壶:盛冰的玉壶,比喻洁白。这里是形容月色。³玉兔:月亮。传说月中有白兔,故称。⁴苍龙:形容垂虹桥如长龙卧波。⁵凌波:形容女性步履轻盈。曹植《洛神赋》曾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绘洛水女神。

  这首写景的小令情致幽深,气势浩大,颇值得玩味。

  起笔直写月光,与题目相照应,“玉华寒,冰壶冻”,垂虹桥上的月色皎洁明净,清寒得如同盛满冰水的壶。开头两句以“冰壶”来比喻月色,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月色的皎洁清亮。“云间玉兔,水面苍龙”,月光的清辉洒满大地,抬头仰望天空,看到的是一轮明月在云间游走;低头远望大地,看到垂虹桥如长龙一般盘踞在吴江上。相传,生活在月中的嫦娥有一只玉兔,此处用“玉兔”代指明月,将明月在云间出没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将垂虹桥比作“水面苍龙”,则将垂虹桥盘踞水上,似要腾空而起的雄伟气势写尽。

  时隐时现的明月和有腾空之势的垂虹桥共同构成了一幅迷离梦幻的图画。接着,诗人将视线由景物转到人身上。在月色朦胧的垂虹桥上,游人雅兴大发,“酒一樽,琴三弄”,饮酒弄琴,不亦乐乎。

  江天壮阔,月色朦胧,游人把酒望月,已至微醺,如此良辰美景,诗人仿佛看到水边的仙女踏着凌波微步,款款而来,倚在栏杆上任凭天风吹拂着面颊,“嗅起凌波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曹植曾在《洛神赋》中说洛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飘然而至。此处的“凌波仙人”指的自然就是洛神。此处引入“洛神”这一形象除了为月夜的垂虹桥披上一层神秘梦幻的面纱之外,也更加凸显出了月色之美和琴音之妙,迷人的景色和音乐甚至将仙女都吸引来了。“天风”二字除了形象地写出了风的宜人之外,也使整个环境显得更加神秘缥缈。“仙人”和“天风”给予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平添了整支曲子的意蕴。

  面对辽阔的江天,诗人神清气爽,思绪纷飞。站在垂虹桥上,任微风轻轻吹拂着身体,凭栏远望,目之所及,只见“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远处近处灯光摇曳,尽是楼台殿阁,江天一色,烟波浩渺,天地分外辽阔,浩瀚的江水从面前奔涌而过。末尾三句以大笔肆意泼墨,描绘出一幅天地壮阔、浩瀚无涯的雄伟画面。此处虽用笔粗放,但是感情却深邃沉挚,天地无涯人却终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限制。结尾似戛然而止,语虽尽而意未绝,引人深思。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384-385页

tiān··chuíhóngyuè--zài

huáhánbīngdòngyúnjiānshuǐmiàncānglóngjiǔzūnqínsānnònghuànlíngxiānrénmènglángànmǎnmiàntiānfēnglóutáiyuǎnjìngānkūnbiǎojiānghàn西dōng

觉来窗牖空,寥落雨声晓。
觉来窗牖(yǒu)¹空,寥(liáo)²雨声晓。
译文:一觉醒来窗外一片空濛,晨雨稀疏我不禁忧心忡忡。
注释:¹窗牖:窗户。²寥落:稀疏。
良游怨迟暮,末事惊纷扰。
良游¹怨迟暮(mù)²,末事³惊纷扰。
译文:长期外游嗟怨身损神销,琐事如麻一一困扰胸中。
注释:¹良游:尽兴之游。²迟暮:比喻晚年、衰老。³末事:琐碎小事。末:凡物之细碎如粉者曰“末”。
为问经世心,古人谁尽了。
为问经世¹心,古人谁尽了²
译文:徒有经世济民的一腔宏愿,自古至今谁不是希望落空!
注释:¹经世:处理国家大事。经,治理。²尽了:全部实现。尽,悉也,备也。

  首联两句写景,写诗人清晨刚醒来时的所见所闻。第一句诉诸视觉,诗人略开睡眼,扫视窗外,路上别无行人,田野亦无农夫,枝头没有啼鸟。第二句诉诸听觉,窗外既空,故没有欢声笑语,也没有鸡鸣犬吠,只听得稀疏的晨雨淅淅沥沥,没完没了。这沉寂中的微弱之声,更反衬出苍茫大地的阒寂。孟浩然《春晓》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句,用鸟的争鸣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让人领略无边的春意,无限的春情。柳诗的这开头两句,也是选取清晨醒来时刹那间的情感片段进行描写,通过视觉、听觉和想象,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境界,尤其一个“空”字,显示出诗人失意不平、人生无常的深切叹喟,表露了他那不安定的灵魂深处的苦闷,及其由于生命毫无意义慢慢耗蚀而产生的无穷幽怨。这样,就十分自然地把读者引向诗人此时孤独无凭、忧愤填膺的感情轨道。

  三四两句,抒发人生易老、壮志难酬的忧怨。柳宗元滞留永州十年之久,既为贬徙之客,故屡遭排挤,除了写作,未供实职。如此优游岁月,简直是赋闲。这对于素有“济世人于水火,解生民于倒悬”襟抱的政治家来说,实在是一种无情的折磨和残酷的迫害。诗人深知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也深知宏图之难展和事业之艰难,所以要急于摆脱这种“良游”的困境。但到头来还是潦倒落魄,不能不倍添悲伤,未老而先衰。“迟暮”一词,叹惋时光的流逝不返和时势的难以逆转,包蕴着诗人无限哀伤。

  尽管如此,然而诗人并没有遗世独立,超然物外。民事国事纷至沓来,常常困扰于心,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可叹英雄无主,欲为而不能为,心中悲伤。矛盾不断地集结,不断地激烈碰撞,使诗人忧心忡忡,寝食难安,万般无奈。一“惊”一“扰”,不知谁能领略个中滋味。

  从诗的感情流向来看,沉郁哀怨越积越多,滔滔直下,大有决堤之势。不过,“为问经世心,古人谁尽了”这结尾两句,语气顿时舒缓下来,诗人用自问自答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念:自宽自慰。但是,凡是忧伤的感情,如果用悲哀语气来表达,不一定能使人感到它的分量,而用与之正相反的豪迈旷达的口气说出来,却往往使人觉得非常沉重深刻。所以,这种自宽自慰,实则是自怨自愤,将全诗感情波涛推向了顶峰。

  诗题《独觉》,暗含着“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之深意。“谁尽了”的一声长叹,唤起了读者对千古英雄的荣辱进退的沉思,感悟出“是非成败,万事皆空”的真谛。多少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在人类历史的长廊上,只不过是急匆匆的过客。因此,柳宗元能乐天安命,与世无争,先后在永州、柳州辛勤耕耘十五载,最后终老南荒,至今还深受人们景仰。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独觉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