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尾唾兰烟,灰冷烟不灭。东风多少愁,吹落谢豹血。
鹊尾唾兰烟,灰冷烟不灭。东风多少愁,吹落谢豹血。
郎寄鲳鱼子,妾寄西施舌。花开不待人,青春忍相别。
郎寄鲳鱼子,妾寄西施舌。花开不待人,青春忍相别。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12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随州西南多群峰,争高竞秀无终穷。
随州西南多群峰,争高竞秀无终穷。
译文:随州的西南有很多山峰,它们无时不在争高斗秀。
注释:大洪山:湖北随州境内。
众山迤逦渐行尽,始见独尊惟大洪。
众山迤(yǐ)(lǐ)¹渐行尽,始见独尊惟大洪。
译文:远看众山曲折连绵,却始终能看到大洪山矗立在层峦叠嶂中。
注释:¹迤逦:曲折连绵。

hóngshān--yángchuō

suízhōu西nánduōqúnfēngzhēnggāojìngxiùzhōngqióng

zhòngshānjiànxíngjǐnshǐjiànzūnwéihóng

大散关头北望秦,自期谈笑扫胡尘。
大散关头北望秦,自期谈笑扫胡尘¹
译文:曾记得当年在大散关向北眺望失地的情景,我自信能在谈笑之间把敌人扫除干净。
注释:¹胡尘:胡地的尘沙。这里指金兵。
收身死向农桑社,何止明明两世人!
收身死向农桑(sāng)¹社,何止明明两世人!
译文:谁能料到我最终竟要在田园里了此一生,呵,过去和现在的我明明判若两世又何止是两世人!
注释:¹农桑:农耕与蚕桑。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¹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²,今岁隋(suí)³
译文:残阳如血,令人伤情,斜射着无垠的山川。故国覆亡,到处是一派凄凉。如今只剩南明朝廷残破狭小的宫殿,御苑中的溪流,自西向东流去,日夜不息。就像粉后主荒淫误国,昨日的粉朝宫殿,今年又变作隋朝的宫庭。
注释:一剪梅:词牌名。重头六十字,平韵。¹金沟:御沟,御河,上有金鳌玉蝀桥,故简言之,水即沟中水。²陈宫:陈朝宫殿。³隋宫:隋朝宫殿。隋炀帝曾筑长堤植万柳。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往事思量一晌(shǎng)¹空,飞絮(xù)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译文:不堪回首,往事就像这轻浮的柳絮,刹那成空。柳絮不知人心,依旧似烟似雾地漫天飙飞。柔软的柳枝,青翠的柳叶,像细雨蒙蒙,西风刚刚吹过,东风又来侵袭,几番风雨。
注释:¹一晌:一转眼。晌:不多久,读若“赏”。

  起句“无限伤心夕照中”,表现了情景难分:默默无言的柳丝,低垂在斜阳的夕照中,仿佛在为凄凉的祖国,感到无限的伤痛。你看那往日的百花园中,只剩下了点残花败叶,只有那御沟里的流水,还在默默地流淌,纷乱无比的世事啊,是如此地变化多端,去年还是陈后主的内苑,今年又成了隋炀帝的深宫。“金沟御水自西东”一句,可以在李商隐的《曲江》一诗中找到渊源:“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作为处于唐王朝的覆灭已成必然趋势的晚唐时期的李商隐,同样也有着“世纪末的悲哀”,他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的慨叹,到了夏完淳,就变成“无限伤心”的泪滴了。这“昨岁陈宫,今岁隋宫”一语,和李商隐一样,借古喻今,寄寓着作者难以言尽的兴亡之叹。

  下片着重抒情。“往事思量一晌空”:想想那悠悠往事,片刻之间都化成了片虚空。国破家亡,妻离子散,这是多么难以接受的事实。明亡后完淳父夏允彝,因抗清被执投水殉国,完淳因终日为复国大业奔走,年轻的妻子孤守空闺,白发的老母依门盼归。这国恨家仇,使年轻热血的词人已经无法自制了然而,客观却是“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蒙蒙”:无情的飞絮,并不理会词人彻骨的伤痛,依旧如烟如雾地笼罩着柳树的长条短叶,它们生机蓬勃片苍翠。这真教他无法不产生“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的愤慨。然而,更伤心的是它们竟然“才过西风,又过东风”。对于西风东风,明朝清朝,似乎无动于衷。这结尾以极其质朴的语言,道出了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出离愤怒了””正好相互呼应,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回环。

  整首词写得凄迷哀惋,寓家国之叹于写景咏物之中,情文相生,结处余慨不尽。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清词鉴赏辞典 图文修订版: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09:第388页

jiǎnméi ·yǒngliǔ

xiàwánchún míngdài 

xiànshāngxīnzhàozhōng guóliáng shèngfěnhóng jīngōushuǐ西dōng zuósuìchéngōng jīnsuìsuígōng 
wǎngshìliángshǎngkōng fēiqíng jiùyānlóng chángtiáoduǎncuìméngméng cáiguò西fēng yòuguòdōngfēng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当年只自¹守空帷(wéi)²,梦里关山³觉别离。
译文:当年心甘情愿地独守空帷,睡梦中关山迢递始觉别离。
注释:¹只自:徒自,徒然。²空帷:空屋。帷,一作“闺”。³关山:关隘山岭。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不见乡书¹传雁足,唯觉新月吐蛾眉²
译文:不见飞过的大雁捎来书信,对月怀人,浮想联翩,那弯弯的新月就像娇妻的蛾眉。
注释:¹乡书:家信。²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厌攀¹杨柳临清阁²,闲采芙蕖(qú)³碧潭。
译文:憎恶那清阁外的折柳送别,闲暇时采摘荷花身临碧潭。
注释:¹攀:攀折。²清阁:指官署。³芙蕖:荷花的别名。⁴傍:临近。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走马台¹边人不见,拂云堆²畔战初酣(hān)
译文:闺房之中不见了张敞画眉,边关塞外将士们正在鏖战。
注释:¹走马台:即章台,汉长安街名。这里用以借指长安。²拂云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这里指作者戍守的边防前线。

  其一

  开头两句,第一句说了“当年”,第二句便含“至今”之意。“只自”是唐人口语,作“独自”讲,句中含有甘心情愿的意味。意思是:当年自己就立下心愿,与妻离别后,甘自独守空帷;几年来,常常是“梦里关山”——历尽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但醒来却发觉两人仍分隔两地,处在别离之中。上句写宿志兼点处境,下句写梦幻兼诉情思,表现出诗人思念妻子的深情。相传王涯对妻子情笃,虽做高官而“不蓄妓妾”(《唐才子传》),这首诗更表现出其情真意切。

  后两句,上句说“不见乡书”,下句道“唯觉新月”,从这对举成文的语气里,显示了诗人对家书的时时渴盼:他多么想望能像古代传说那样,突见雁足之上,系着妻子的信件啊!乡书不见,唯见新月,一个“唯”字,透露出诗人无可奈何的怅惘。诗人对月怀人,浮想联翩,仿佛那弯弯新月就像娇妻的蛾眉。

  短短四句诗,却写得情真意真,末句以景结情,更给人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无穷美感。

  其二

  古人送别,常常折柳相赠,因此,杨柳便成了伤别的象征。诗开头说,“厌攀杨柳临清阁”,“厌”字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自然厌之有理;官署中的“清阁”,有似送别时的长亭,因此临清阁也惹人伤情。诗人极力想逃避这离思之苦,可是不能够。他避开了清阁杨柳而游清池,那明艳动人的芙蕖却又冲他娇笑。“闲采芙蕖傍碧潭”,一个“闲”字,描摹出了诗人那种情不自禁的动作。芙蓉如面,莲步生春,诗人芙蕖在手,但仿佛跳入诗人眼帘的却是螓首蛾眉,美目盼兮的娇妻。这离愁真是既苦且甜,既甜且苦,懊恼缠人啊。但诗人转念一想,既有王命在身,自当以国事为重,于是笔锋一转,写道:“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走马台”用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之典。这两句说:娇妻既在千里之外,想效张敞画眉之事已不可能,而现在边关多事,作为运筹帷幄的边关统帅,应以国事为重,个人儿女私情暂且放一放吧!诗人极力要从思恋中解脱出来,恰是更深一层地表现了怀念妻子的缠绵之情;也是对久别的妻子的解释,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

  这首诗是情思缠绵与健美风格的有机结合。前两句诗人将思远之情写得深情款款,卒章处却是开阔雄放。缠绵与雄放,统一在诗人的妙笔下,表现出了诗人既富有感情又能正确对待儿女情长的大将风度。诗的个性就在于此,作品的可贵也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傅经顺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12-813

qiūzèngyuǎnèrshǒu

wáng tángdài 

dāngniánzhǐshǒukōngwéi mèngguānshānjiàobié 
jiànxiāngshūchuányàn wéikànxīnyuèéméi 

yànpānyángliǔlínqīng xiáncǎibàngtán 
zǒutáibiānrénjiàn yúnduīpànzhànchūhān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长养¹(xūn)²拂晓吹,渐开荷芰(jì)³落蔷薇。
译文:生成的和煦暖风吹拂而过,荷花和菱角逐渐开始绽放,蔷薇花期已过,开始零落。
注释:¹长养:生成。²薰风:即初夏时的东南风,意思为和暖的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³荷芰:指的是荷花和菱角,菱角五六月开小白花,在夜里开放,白天合上。
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译文:绿色的虫子竟然也学着庄周做梦,化作蝴蝶在南园飞来飞去。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