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去人间浅俗香,染成天上羽衣黄。绿窗拟倩纤纤手,收拾春风入枕囊。
绝去人间浅俗香,染成天上羽衣黄。绿窗拟倩纤纤手,收拾春风入枕囊。

yùn--běnzhōng

juérénjiānqiǎnxiāngrǎnchéngtiānshànghuáng绿chuāngqiànxiānxiānshǒushōushíchūnfēngzhěnnáng

吕本中

吕本中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 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97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小桃¹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²。年年乐事,华灯³竞处,人月圆时
译文:春风轻柔,小桃上指枝头,脱却厚重冬装,换上新春的罗衣。每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华美的灯相互竞美的地方,人月两团圆。
注释:¹小桃:上元前后开花的一种桃树。²罗衣:用丝织品制的春杉。³华灯:彩饰华美的灯。⁴人月圆时:指人间的团聚和月亮圆满的时候。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禁街¹箫鼓,寒轻夜永²,纤(xiān)³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wéi)
译文:御街上箫鼓沸腾,漫长的夜晚寒气四处弥漫,与所爱恋的美人重逢,手携手漫游。夜色将尽,游人渐散,欢声笑语流溢的千门万户,笑声在帘幕后。
注释:¹禁街:即御街。禁:古时称皇帝居住的地方。²夜永:夜长。³纤手:女人纤细的手。⁴更阑:夜深。⁵帏:帷幕。

  该词上片第一句“小桃枝上春风早”,起笔便以花期点明节令。紧接着下句就写自己对早春的切身感受。“初试薄罗衣。”这句大意是说脱却冬装,新着春衫,感到浑身的轻快,满心的喜悦。此刻,词人所喜悦的何止于此,下边纵笔直出本意。“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寥寥几笔,不但华灯似海、夜明如昼、游人如云、皓月当空,境界全出,而且极高妙地表现了词人自己喜悦之满怀。词人如此喜悦的心怀,也只有遇到这盛大的境界可以充分表现。“人月圆时”,这句话完整地描写出人间天上的美满景象,也包含着词人自己与所爱之人欢会的一份莫大喜悦。虽然“年年乐事”,透露出自己此乐只是一年一度,但将自己此乐融入了全人间的欢乐,词境便阔大,意趣也高远。上片通过描绘华灯似海极从视觉角度写元宵之盛。

  下片第一句“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此处箫鼓沸腾则突出元宵听觉感受之盛。热烈的节日气氛,融化了正月料峭的春寒。欢闹的人群,沉浸于金吾不禁的良宵。词人笔调,带有浪漫色彩。在美好的环境里,词人与所爱恋的美人重逢,手携手漫游欢乐的海洋里。这三句从满街箫鼓写到纤手重携,词人仍然是把一己的欢乐融入人间的欢乐来写的。“更阑人散”说的是夜色将尽,游人渐散,似乎元宵欢乐也到了尽头。然而不然。“千门笑语,声在帘帏”,这两句最后再度把元宵之欢乐推向新境。结笔三句用的是“扫处即生”的手法。扫处即生法,一般是用词的开端,如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即是显例。此词用之于结笔,更见别致。这三句一收一纵、一阖一开,深刻有力地表现了人们包括词人自己此夕欢乐之无极。欢声笑语流溢的千门万户,其中也有词人与情人约会的那一处。所以,结笔是把一己之欢乐融入了人间欢乐。

  这首词的上片写观灯的盛况,下片写节日的欢腾与喜悦。全词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生动地表现了节日气氛。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42-1243页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一声声,一更更¹。窗外芭蕉(jiāo)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译文:雨滴声声,报时的更鼓声一遍又一遍,窗外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此时似乎也变得多情起来,安慰孤独的我。
注释:¹一更更:一遍遍报时的更鼓声。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梦难成,恨¹难平。不道²愁人不喜听,空阶(jiē)³滴到明。
译文:好梦难成,心中遗憾难平,窗外的雨可不管忧愁的人喜不喜欢听,仍是不停地下着,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来。
注释:¹恨:遗撼。²道:知。³阶:台阶。

  该词讲述一个相思之人整夜难眠在雨夜中听着雨打芭蕉,触景生情,词人心中有无限的情怀,孤灯照人难入梦,表达了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这是一首写景遣怀的词,讲述一个相思之人整夜难眠在雨夜中听着雨打芭蕉,孤灯照人难入梦。词人心中有无限的情怀,触景生情,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

  万俟咏作词喜用淡语,且工于音韵。这样连续重复用字,吟咏起来便很有音乐上的美感。

  《雨》首句“一声声,一更更”形容雨声,连用两个叠宇,描摹雨断断续续的声音,既显得形象,在声音上也显得贴近。雨声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为人夜深难寐。“窗外芭蕉窗里灯”,听雨之人点。一盏孤灯,隔窗昕雨。“芭蕉”暗示雨打芭蕉的声音,使雨的声音更加响亮。“此时无限情”,直接道出人的心情。然而“无限”二字又使这种直言显得暖昧模糊。只知情意无限,心事无边,却不知究竟是什么样的心事使人长夜失眠,寂寞听雨。

  “梦难成,恨难平”,用两个“难”字突出人的愁苦心情。因难以入睡,所以道.“梦难成”,连暂时逃避到好梦中去都是一种奢望;又因情在心头辗转,更兼一夜风雨,触动愁思,故日“恨难平”。但是雨不管这些,它“不道愁人不喜听”,只管“空阶滴到明”。“愁人”怪雨无情,不顾人的心情,就这样在空洞洞的台阶上一点一点滴到天明,这说明人一夜未睡。“一声声,一更更”的雨声,凄凄凉凉,仿佛人心中的愁绪一般,永远没有尽头。

  全词无一处提及“雨”字,却处处是雨。作者将雨声与听雨之人的心情融合得毫无痕迹,显示出高超的运笔功力。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329页

zhǎngxiāng··--wànyǒng

shēngshēnggènggèngchuāngwàijiāochuāngdēngshíxiànqíng

mèngnánchénghènnánpíngdàochóuréntīngkōngjiēdàomíng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译文:旭日光辉斜照华清宫旁的集灵台,树上红花一朵朵地迎着朝露绽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昨夜上皇新授(shòu)(lù),太真¹含笑入帘来。
译文:昨夜玄宗刚在这里为杨玉环授箓,太真满面笑容地进入珠帘受宠来。
注释:¹太真:杨贵妃为女道士时号太真,住内太真宫。
这首诗讽杨玉环的轻薄。杨玉环原系玄宗十八子寿王瑁的妃子,玄宗召入禁中为女官,号太真,后来大加宠幸,进而册封为贵妃。集灵台是清静祀神所在,诗人指出玄宗不该在这里行道教授给秘文仪式。并指出贵妃在这时“含笑”入内,自愿为女道士,配合默契,掩人耳目,足见其轻薄风骚。

língtái ·

zhāng tángdài 

guāngxiézhàolíngtái hóngshùhuāyíngxiǎokāi 
zuóshànghuángxīnshòu tàizhēnhánxiàoliánlái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客去波平槛(jiàn)¹,蝉(chán)²露满枝。
译文:当初你离去时春潮漫平栏杆;如今秋蝉不鸣露水挂满树枝。
注释:¹槛:栏杆。²蝉休:蝉声停止,指夜深。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永怀¹当此节²,倚(yǐ)³自移时
译文:此时我久久地怀念着,倚立在栏杆前不觉时光流逝。
注释:¹永怀:即长想,长久思念。²此节:此刻。³倚立:意谓今日重立槛前,时节已由春而秋。⁴移时:历时、经时。即时间流过,经历一段时间。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北斗¹兼春²远,南陵(líng)³寓使迟。
译文:离开长安已有两年之久,南陵的送信人却迟迟未至。
注释:¹北斗:即北斗星,因为它屹立天极,众星围绕转动,古人常用来比喻君主,这里指皇帝驻居的京城长安。²兼春:即兼年,两年。³南陵:今安徽南陵县,唐时属宣州。此指作者怀客之地。⁴寓使:指传书的使者。寓:寄,托。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天涯占梦¹(shuò)²,疑误有新知³
译文:远隔天涯我屡次占卜着美梦;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记。
注释:¹占梦:占卜梦境,卜度梦的吉凶。²数:屡次。³新知:新结交的知己。

  这是写诗人初秋夜晚的一段愁思。

  首联写愁思产生的环境。访客已经离去,池水涨平了栏槛,知了停止噪鸣,清露挂满树枝,好一幅水亭秋夜的清凉图景!但是,诗句的胜处不光在于写景真切,它还细致地传达出诗人心理感受的微妙变化。如“客去”与“波平槛”,本来是互不相关的两件事,为什么要连在一起叙述呢?细细推敲,大有道理。大凡人在热闹之中,是不会去注意夜晚池塘涨水这类细节的。只有当客人告退、孤身独坐时,才会突然发现:哟,怎么不知不觉间面前的水波已涨得这么高了!同样,鸣蝉与滴露也是生活里的常事,也只有在陡然清静下来心绪无聊时,才会觉察到现象的变化。所以,这联写景实际上反映了诗人由闹至静后的特殊心境,为引起愁思作了铺垫。

  第二联开始,诗人的笔触由“凉”转入“思”。永怀,即长想。此节,此刻。移时,历时、经时。诗人的身影久久倚立在水亭栏柱之间,他凝神长想,思潮起伏。读者虽还不知道他想的什么,但已经感染到那种愁思绵绵的悲凉情味。

  诗篇后半进入所思的内容。北斗星,因为它屹立天极,众星围绕转动,古人常用来比喻君主,这里指皇帝驻居的京城长安。怀春,即怀年,两年。南陵,今安徽繁昌县,唐时属宣州。寓,托。两句意思是:离开长安已有两个年头,滞留远方未归;而托去南陵传信的使者,又迟迟不带回期待的消息。处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无怪乎诗人要产生被弃置天涯、零丁无告的感觉,屡屡借梦境占卜吉凶,甚至猜疑所联系的对方有了新结识的朋友而不念旧交了。由于写作背景难以考定,诗中所叙情事不很了了。但我们知道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在朝只做过短短两任小官,其余时间都漂泊异乡,寄人幕下。这首诗大约写在又一次飘零途中,缅怀长安而不得归,寻找新的出路又没有结果,素抱难展,托身无地,只有归结于悲愁抑郁的情思。“凉思”一题,语意双关:既指“思”由“凉”生,也意味着思绪悲凉。按照这样的理解,“凉”和“思”又是通篇融贯为一体的。

  此诗抒情采用直写胸臆的方式,不象作者一般诗作那样婉曲见意,但倾吐胸怀仍有宛转含蓄之处,并非一泻无余。语言风格疏郎清淡,不假雕饰,也有别于李商隐一贯的精工典丽的作风,正适合于表现那种凄冷萧瑟的情怀。大作家善于随物赋形,不受一种固定风格的拘限,于此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陈伯海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25-1226

liáng

shāngyǐn tángdài 

píngjiàn chánxiūmǎnzhī 
yǒnghuái怀dāngjié shí 
běidǒujiānchūnyuǎn nánlíngshǐ使chí 
tiānzhānmèngshuò yǒuxīnzhī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gé)¹生蒙²³,蔹(liǎn)(màn)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译文:葛藤覆盖了一丛丛的黄荆,野葡萄蔓延在荒凉的坟茔。我的亲密爱人长眠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守安宁!
注释:¹葛:藤本植物,茎皮纤维可织葛布,块根可食,花可解酒毒。²蒙:覆盖。³楚:灌木名,即牡荆。⁴蔹:攀缘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有白蔹、赤蔹、乌蔹等。⁵予美:我的好人。⁶亡此:死于此处,指死后埋在那里。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葛生蒙棘(jí)¹,蔹蔓于域(yù)²。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译文:葛藤覆盖了丛生的酸枣枝,野葡萄蔓延在荒凉的坟地。我的亲密爱人埋葬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自安息!
注释:¹棘:酸枣,有棘刺的灌木。²域:坟地。毛传:“域,营域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营域,或作茔域,古为葬地之称。《说文》:‘茔,墓地也’是也。”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角枕¹(càn)²兮,锦衾(qīn)³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译文:他头下的角枕是那样光鲜,身上的锦被多么光华灿烂!我的亲密爱人安眠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枕待旦!
注释:¹角枕:牛角做的枕头。据《周礼·王府》注,角枕用于枕尸首。²粲:同“灿”。³锦衾:锦缎褥。闻一多《风诗类钞》:“角枕、锦衾,皆敛死者所用。”烂:灿烂。旦:天亮。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夏之日,冬之夜¹。百岁之后,归于其居²
译文:没有你的日子里夏天煎熬,冬夜是那样漫长难耐孤寒。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作清风,随你而来相会在碧落黄泉!
注释:¹夏之日、冬之夜:夏之日长,冬之夜长,言时间长也。²其居:亡夫的墓穴。下文“其室”义同。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译文:没有你的日子里冬夜漫漫,夏天是那样漫长尤感孤寂。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为泥土,随你而来相聚在这块宝地!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从结构上看,可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为有“予美亡此”句的三章,后一部分为有“百岁之后”句的两章。对后一部分是用赋法,诸家无异议,但对前一部分,除第三章皆认为是赋外,第一、二两章却有“兴”、“比而赋”、“赋”等三种说法。“葛生蒙楚(棘),蔹蔓于野(域)”两句,互文见义,都既有兴起整章的作用,也有以藤草之生各有托附比喻情侣相亲相爱关系的意思,也有对眼前所见景物的真实描绘,可以说是“兴而比而赋”。这一开篇即出现的兴、比、赋兼而有之的意象,设置了荒凉凄清、冷落萧条的规定情境,显示出一种悲剧美作。接着,“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两句,是表达对去世的配偶表示哀悼怀念之情。这里的比兴意义是:野外蔓生的葛藤蔹茎缠绕覆盖着荆树丛,就像爱人那样相依相偎,而诗中主人公却是形单影只,孤独寂寞,好不悲凉。第三章写“至墓则思衾枕鲜华”(郝懿行《诗问》),“角枕、锦衾,殉葬之物也。极惨苦事,忽插极鲜艳语,更难堪”(牛运震《诗志》)。而“谁与独旦”如释“旦”为旦夕之旦,其意义又较“独处”、“独息”有所发展,通宵达旦,辗转难眠,其思念之深,悲哀之重,几乎无以复加。

  后两章,语句重复尤甚于前三章,仅“居”、“室”两字不同,而这两字意义几乎无别。可它又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句,“夏之日,冬之夜”颠倒为“冬之夜,夏之日”,不能解释为作歌词连番咏唱所自然形成,而是作者刻意为之。两章所述,体现了诗中主人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永无终竭的怀念之情,闪烁着一种追求爱的永恒的光辉。而“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室)”的感慨叹息,也表现出对荷载着感情重负的生命之旅最终归宿的深刻认识,与所谓“生命的悲剧意识”这样的现代观念似乎也非常合拍。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38-240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36-239

shēng

shījīng·guófēng·tángfēng xiānqín 

shēngméngchǔ liǎnmàn měiwáng shuí chǔ 
shēngméng liǎnmàn měiwáng shuí  
jiǎozhěncàn jǐnqīnlàn měiwáng shuí dàn 
xiàzhī dōngzhī bǎisuìzhīhòu guī 
dōngzhī xiàzhī bǎisuìzhīhòu guīsh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