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似细薇香似兰,已宜炎暑又宜寒。心知合伴灵和柳,不许行人仔细看。
花似细薇香似兰,已宜炎暑又宜寒。心知合伴灵和柳,不许行人仔细看。

shàozhōngqiángāngzàihuāshénzhòngzhōuxíngshénguānyòuyǒuxiǎopénliúděngjiējīngmiàozhīguānyīnchéngèrjué--běnzhōng

huāshìwēixiāngshìlányánshǔyòuhánxīnzhībànlíngliǔxíngrénkàn

吕本中

吕本中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 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97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¹
译文:楚人不知道什么是凤凰,花高价求购,却买到山鸡。
注释:¹“楚人”两句:传说楚国有个人不认识凤凰,花高价买了一只山鸡,准备当凤凰献给楚王。见《伊文子。大道上》 重价:一作“高价”。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¹
译文:以前还以为是美文献主,现在看来自己都很迷惑。
注释:¹“献主”两句:意思是李白自叹当年奉诏入京,也像楚人献山鸡一样诚心诚意,结果反而被放出京,才觉得自己太执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
自居漆园¹北,久别咸阳²西。
译文:自从像庄子一样居住在漆园,离我离开咸阳已经很久了。
注释:¹漆园:在今山东菏泽,庄子当年做过漆园吏。这里以“居漆园”来喻示隐居。²咸阳:秦朝的首都,这里实指唐朝的首都长安。
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风飘落日去,节变¹流莺啼。
译文:风吹着落日远去,气节变化,流莺在柳阴下恰恰欢啼。
注释:¹节变:季节变化。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自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译文:早春天寒,桃李花儿还没有开放,此处仍然幽静,怎么会下自成蹊?
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逢君发花萼¹,若与青云齐。
译文:你一来桃李就怒放花萼,繁花似锦,欲与云齐。
注释:¹花萼:古人用花萼比喻兄弟,这里是说李白遇到堂弟李冽,仿佛花开萼放。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¹
译文:桑叶也刚刚出绿,春蚕也在蚕房孵化出来了。
注释:¹中闺:即闺房,妇女住的房间。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译文:太阳一出,布谷鸟欢鸣,田家开始锄地犁田。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译文:我却没有土地,谁可以伸手拉我一把?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傅说¹降霖雨,公输²造云梯。
译文:傅说治理天下,普施霖雨,公输盘却喜欢造云梯去战争。
注释:¹傅说:殷商王武丁的大宰相,为治世良臣。因为傅说很好的完成了武丁给他的任务,所以李白说他“降霖雨”。²公输:即鲁班。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
羌戎¹事未息,君子悲涂泥²
译文:对外族作战没有平息,君子悲哀世道艰难。
注释:¹羌戎:这里指吐鲁浑,吐蕃。²涂泥:涂炭,遭受苦难。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¹
译文:君子报国有良好的计谋,成功以后却羞于高居显要的官位。
注释:¹执珪:指立功受封。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¹
译文:没有途径去谒见皇上,拄着拐杖回到草房。
注释:¹蓬藜:草野。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¹
译文:那年你再来看我的话,要知道我就在姜太公曾经钓过大鱼的磻溪。
注释:¹磻溪:在今陕西宝鸡东南。商代末年吕望曾在此垂钓。

  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已有两年,三年供奉翰林的生活让他亲眼目睹了唐王朝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唐玄宗为首的统治阶级穷奢极欲,利令智昏,他们为了排斥异己而进行的政治迫害更是令人触目惊心。这让李白对统治者的幻想逐渐破灭,内心的不平和愤懑与日剧增。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堂弟的,所以语气上并不像“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那样慷慨激昂。但是娓娓道来的叙述中依然时时隐现出诗人心底的不满和愤慨。

  诗中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情:他认为自己胸怀报国的壮志豪情,又有满腹才华,却没有一展身手的机会。只好随居,但心里却有不甘。并且躬耕也缺乏相应的条件。诗中用“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等典故表示了自己不受重用的悲愤。同时也传达出自己虽然受到排挤,但仍为边地的动乱而担忧的胸还天下之意。

  诗歌开篇,作者从“楚人不识凤”到“久到咸阳西”交代了为什久居于此,援引楚人重价买山鸡的典故说明自己当初“献主”的错误:自己曾像那个拿着山鸡当凤凰献给楚王的人一样自信,现在反而明白是迷误,因为君王也许并不需要自己这样的人才。同时也表达了对统治阶级打压和排挤表示不满。接着作者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描写:“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时光在无情流逝,眼看老之将至,而自己只能在这里看风起吹过,太阳升了又落,冬去春来,鸟儿飞走又飞来。作者同时对堂弟的到来表示欢迎:“自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意思是自花未开,没有人来攀折,我幽居在此,也没有人会来,只有你的拜访让我感觉到兄弟情深。然后写道“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意思是农家繁忙的时候,妇人要忙着养蚕,农人要忙着耕地,而自己一介书生,住在这不相宜的环境里,不可能与妇人一道养蚕,更不可能和农人一起耕地,于是只是孤独的在此。然而,这并不是诗歌的主题。作者很快将话题转移到对生活的不满和社会的担忧上去:“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他说,自己虽然有公输班那样的才能,却不能像傅说一样被重用,眼看着边疆战乱,生灵涂炭而无法献策立功。而“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还强调了作者希望得到重用并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最后作者写道:“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意思是自己无法见到明主,没有办法得到重用,就这样已经到了拄着拐杖走路的年纪了,感叹空有满怀的壮志和才能却毫无用武之地。结尾“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是作者明志的话,说自己依然在等待,等待着文王相访,等待君臣相合,一展宏图。

  李白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本诗从“傅说降霖雨”开始作者的感情开始达到高潮,一步步升华。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虽然李白对当时的统治阶级十分失望,但他并没有完全绝望,他还怀着重返朝廷的想法,希望献出自己的才华和力量,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诗人这种忧国忧民的感情和积极入世的态度,决定了这首诗虽然基调有些低沉,却在沉郁中有一股振奋之气。

参考资料:
1、 林东海.李白诗选:远东出版社,2011年:第147页
2、 葛景春.李白诗选: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24页
3、 安旗,阎琦著 .《国学经典导读 李白诗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01 :第241页

zèngcóngliè--bái

chǔrénshífèngzhòngjiàqiúshān

xiànzhǔyúnshìjīnláifāngjué

yuánběijiǔbiéxiányáng西

fēngpiāoluòjiébiànliúyīng

táohánwèikāiyōuguānlái

féngjūnhuāèruòqīngyún

sāng绿chūncánzhōngguī

chūmíngtiánjiāyōngchú

chǐdōngzuòshuíxiāngxié

shuōjiànglíngōngshūzàoyún

qiāngróngshìwèijūnzibēi

bàoguóyǒuzhǎngchénggōngxiūzhíguī

yóumíngzhǔzhàngháipéng

niáněrxiāng访fǎngzhīzàipán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¹伐檀兮,置²之河之干³兮。河水清且涟(lián)(yī)。不稼(jià)不穑(sè),胡取禾三百¹⁰(chán)¹¹兮?不狩¹²不猎¹³,胡瞻(zhān)尔庭有县(xuán)¹⁴(huán)¹⁵兮?彼君子¹⁶兮,不素餐¹⁷兮!
译文: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
注释:¹坎坎:象声词,伐木声。²置:同“寘”,放置。³干:水边。⁴涟:即澜。⁵猗:义同“兮”,语气助词。⁶稼:播种。⁷穑:收获。⁸胡:为什么。⁹禾:谷物。¹⁰三百:意为很多,并非实数。¹¹廛:通“缠”,古代的度量单位,三百廛就是三百束。¹²狩:冬猎。¹³猎:夜猎。此诗中皆泛指打猎。¹⁴县:通“悬”,悬挂。¹⁵貆:猪獾。也有说是幼小的貉。¹⁶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¹⁷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辐¹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²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³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译文: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
注释:¹辐:车轮上的辐条。²直:水流的直波。³亿:通“束”。⁴瞻:向前或向上看。⁵特:三岁大兽。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chún)¹兮。河水清且沦²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qūn)³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sūn)兮!
译文: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
注释:¹漘:水边。²沦:小波纹。³囷:束。一说圆形的谷仓。⁴飧:熟食,此泛指吃饭。

  全诗充满了劳动者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不公的斥责。三章诗重叠,意思相同,按照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头两句直叙其事,第三句转到描写抒情,这在《诗经》中是少见的。当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的时候,面对微波荡漾的清澈水流,不由得赞叹不已,大自然的美令人赏心悦目,也给这些伐木者带来了暂时的轻松与欢愉,然而这只是刹那间的感受而已。由于他们身负沉重压迫与剥削的枷锁,又很自然地从河水自由自在地流动,联想到自己成天从事繁重的劳动,没有一点自由,从而激起了他们心中的不平。

  因此接着第二层便从眼下伐木造车想到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和打猎,而这些收获物却全被占去,自己一无所有,愈想愈愤怒,愈无法压抑,忍不住提出了严厉责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第三层承此,进一步揭露剥削者不劳而获的寄生本质,巧妙地运用反语作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对剥削者冷嘲热讽,点明了主题,抒发了蕴藏在胸中的反抗怒火。

  此篇三章复沓,采用换韵反复咏叹的方式,不但有利地表达伐木者的反抗情绪,还在内容上起到补充的作用,如第二、三章“伐辐”“伐轮”部分,在点明了伐檀是为造车之用的同时,也暗示他们的劳动是无休止的。另外各章猎物名称的变换,也说明剥削者对猎取之物无论是兽是禽、是大是小,一概毫不客气地据为己有,表现了他们的贪婪本性。全诗直抒胸臆,叙事中饱含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实感与揭露的力量。另外诗的句式灵活多变,从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纵横错落,或直陈,或反讽,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发,称得上是最早的杂言诗的典型。

参考资料:
1、 肖复兴主编,梁士朋改编 .中学生必背优秀诗文.太原:希望出版社,2009.1 :2-4 .
2、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16-217页

tán

míng xiānqín 

kǎnkǎntán zhìzhīzhīgān shuǐqīngqiělián jià sānbǎichán shòuliè zhāněrtíngyǒuxuánhuán jūn cān 
kǎnkǎn zhìzhīzhī shuǐqīngqiězhí jià sānbǎi亿 shòuliè zhāněrtíngyǒuxuán jūn shí 
kǎnkǎnlún zhìzhīzhīchún shuǐqīngqiělún jià sānbǎiqūn shòuliè zhāněrtíngyǒuxuánchún jūn sūn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
谁家起甲第¹,朱门大道边?
译文:哪一家盖起了豪华的宅第?红漆的大门开在大道旁边。
注释:¹甲第:古代皇帝赐给臣子的住宅有甲乙等级之分,甲第是赐给封侯者住的。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丰屋中栉(zhì)¹,高墙外回环。
译文:高大的房屋梳齿般排列,高高的围墙在外面曲折回环。
注释:¹栉比:像疏齿一样排列,多而密。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累累¹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译文:六七处堂屋一座挨着一座,梁栋和屋檐相互联接伸延。
注释:¹累累:一个接一个的样子。
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
一堂费百万,郁(yù)¹起青烟。
译文:造一座这样的堂屋费钱上百万,那郁郁勃勃的气象上凌云烟。
注释:¹郁郁:繁盛的样子。
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
洞房¹温且清,寒暑不能干。
译文:幽深的内室冬暖夏凉,即使严寒酷暑也不能侵犯。
注释:¹洞房:深邃的内室。
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高堂虚且迥(jiǒng)¹,坐卧见南山。
译文:高大的堂屋宽敞亮爽,坐着、躺着,都可望到南山。
注释:¹虚且迥:空旷而且深远,宽敞高爽之意。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绕廊紫藤架,夹砌(qì)红药¹栏。
译文:环绕走廊的是紫藤的藤架,台阶两旁有红芍药的花栏。
注释:¹红药:即芍药花。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译文:攀下树枝来采摘樱桃,带着花去移栽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译文:主人在这所华屋中安坐,一连十几年都做着大官。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xiǔ)¹
译文:厨房里有出不完的腐败肉,库房里有用不尽而绳串朽坏的钱。
注释:¹贯朽钱:钱积得很多,长期不用,以致串钱的绳子霉烂,故称贯朽钱。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
谁能将¹我语,问尔骨肉间:
译文:啊,哪一个能传达我的意见,问一个问题,在你们一家人中间:
注释:¹将:传达的意思。
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译文:难道社会上没有贫穷卑贱的人?怎么能忍心不去救济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
如何奉一身,直¹欲保千年?
译文:为什么只图供养自己,就想保得住富贵千年?
注释:¹直:就。
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¹
译文:你可曾见到昔日马家的住宅,如今已成为废弃的奉诚园!
注释:¹奉诚园:原为唐司徒马燧旧宅,以豪奢著名。

  此诗是白居易创作的组诗《秦中吟十首》的第三首,一作《伤大宅》。诗人心系百姓的困苦,在诗中对豪门显贵的奢侈之风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身为朝廷大臣不思躬身节俭,却竞相攀比,广造豪宅,完全不顾人民的饥寒困苦,竟异想天开想“保千年”富贵。诗人对这些达官贵人极为愤慨,对其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全诗语言朴实,描写细腻。前半描绘宅第,简约明快;后半转入批判,直率尖锐。感情悲愤沉郁,最后六句的责问一气之下,极有力量。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62页

shāngzhái--bái

shuíjiājiǎzhūméndàobiān

fēngzhōngzhìgāoqiángwàihuíhuán

lèilèiliùtángdòngxiāngliányán

tángfèibǎiwànqīngyān

dòngfángwēnqiěqīnghánshǔnénggàn

gāotángqiějiǒngzuòjiànnánshān

ràolángténgjiàjiāhóngyàolán

pānzhīzhāiyīngtáodàihuādān

zhǔrénzhōngzuòshízàiwèiguān

chúyǒuchòubàiròuyǒuguànxiǔqián

shuínéngjiāngwèněrròujiān

qióngjiànzhěrěnjiùhán

fèngshēnzhíbǎoqiānnián

jiànjiāzháijīnzuòfèngchéngyuán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锦南¹何有?有条²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qiú)³。颜如渥(wò),其君也哉!
译文:终南山上有什么?有山楸来有梅树。有位君子到此地,锦绣衣衫狐裘服。脸儿红红像涂丹,莫非他是我君主?
注释:¹锦南:锦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郊外。²条:树名,即山楸。材质好,可制车板。³锦衣狐裘:当时诸侯的礼服。⁴渥:涂。⁵丹:赤石制的红色颜料,今名朱砂。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亡!
锦南何有?有纪¹有堂²。君子至止,黻(fú)³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亡
译文:终南山上有什么?有棱有角地宽敞。有位君子到此地,青黑上衣五彩裳。身上佩玉响叮当,富贵寿考莫相忘。
注释:¹纪:山角。一说通“杞”,杞柳。²堂:山上宽平处。一说通“棠”,棠梨。³黻衣:黑色青色花纹相间的上衣。⁴绣裳:五彩绣成的下裳。当时都是贵族服装。⁵将将:同“锵锵”,象声词。⁶考:高寿。⁷亡:通“忘”。

  关于这首诗作者身份的推测,前人有两种说法:其一,秦大夫所作。《诗序》以为“(襄公)能取周地,始为诸侯,受显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以戒劝之”。其二,周遗民所作。方玉润《诗经原始》云:“此必周之耆旧,初见秦君抚有西土,皆膺天子命以治其民,而无如何,于是作此。”其最有力的推断即是“其君也哉”一句。严粲《诗缉》云:“‘其’者,将然之辞。‘哉’者,疑而未定之意。”此句意为:“这个人将成为我们的君主吗?”方玉润说:“秦臣颂君,何至作疑而未定之辞,曰‘其君也哉’,此必不然之事也。”理由较充足,可信为周遗民之作。现代有的研究者认为是终南山的姑娘,对进山的青年表示爱慕之心而作,亦别开生面,可备参考。 又关于此诗究竟是“美”还是“戒”,前人亦意见不一。朱熹《诗集传》主“此秦人美其君之词”,姚际恒亦肯定“有美无戒”。而《诗序》的总体评价是:“《终南》,戒襄公也。”方玉润则以为此诗“美中寓戒,非专颂祷”。从诗的实际情况来看,方氏所见较为平允。

  诗的“美”,最主要是赞颂秦公的容颜、服饰和仪态。两章诗都对“君子”的来到表示出敬仰和赞叹的态度。那君子的脸红润丰泽,大有福相。那诸侯的礼服,内里狐白裘,外罩织锦衣,还有青白相间斧形上装和五次斑斓的下裳,无不显得精美华贵,熠熠生辉。诗中对秦公的衣着有着一种新鲜感,不像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秦公也像是在炫耀华服似的,在在证明这确是秦襄公被始封为诸侯而穿上显服的情景。《史记·秦本纪》:“(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歧以西之地。其子文公,遂收周遗民有之。”诗大约就作于那时期。除了服装外,诗还写到了饰物的佩声锵锵,那身上琳琅的美玉挂件叮当作响,音韵悦耳。这就见出诗所描摹的形象是动态的,行进中的,仿佛让人感觉到秦公步履雍容来到终南山祭祀行礼。诗通过视觉、听觉形象的勾勒,至少在外观上透出富贵气派和令人敬仰感。

  至于作者所代表的周遗民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似乎不像外在敬意那样简单,两章末尾各有一句耐人寻味的结语。第一句是“其君也哉”,从那惊疑不定的揣测口吻中,显出忐忑不安忧喜参半的复杂心情。新君降临一方,旧地遗民自有前途未卜的紧张心理,这很真实自然。第二句是“寿考不忘”,意谓:秦君哪,你富贵寿考,但最终不要忘记这里曾是周王的土地和百姓呵!将祝福、叮咛、告诫、期望种种难以直言的心境委婉托出。辨味这两句,诗确实是意存劝戒,希望秦君是明君,而不是暴君。至于为什么那么含蓄婉曲,汪中《述学·释三九》说:“周人尚文,君子之于言不径而致也,是以有曲焉。”倒是较为圆通的。不过,最主要的恐怕还是不便直说。

  最后看看两章诗的起兴有何意味。首先,周民搬出引以为豪的周地名山起兴,显示了王都之民的身分和某种程度的优越感,也可使初来乍到的秦公不至小觑他们。就此意义而言,或有借当地名胜以壮胆撑门面的虚荣心理吧。其次,更为重要的是,终南山又名中南山,巍峨险峻,为万众仰慕。《尚书·禹贡》:“终南悖物。”《左传·昭公四年》:“荆山、中南,九州之险。”皆指此山。终南山有丰富的物产,尤以根深叶茂的林木为代表。还有宽衍险奥气象万千的山势。这些表面物象,明眼人都不难看清。那么作者何以要如数家珍不惜饶舌呢?一层意思是以隆崇的终南山,暗寓对秦公尊严身分的褒扬,有以伟物兴伟人的奉承之意。另一层意思是让秦公好好思忖一下:你真的能像终南山一样的受人尊崇吗?你只有修德爱民,不负众望,才能与名山的地位相媲美。正如后世曹操《短歌行》诗所云:“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其寓戒于颂一石两鸟的用意非常含蓄巧妙。

  而另一解,诗只是对主君的赞扬。纵观秦风各部与其他各师不同不是大多言色,如果按本诗前文到最后的意思承接来看只是对秦君的赞扬,参照朱熹《诗集传》主“此秦人美其君之词”,姚际恒亦肯定“有美无戒”,可以解释为第二种。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51-253页

zhōngnán

shījīng·guófēng·qínfēng xiānqín 

zhōngnányǒu yǒutiáoyǒuméi jūnzhìzhǐ jǐnqiú yándān jūnzāi 
zhōngnányǒu yǒuyóutáng jūnzhìzhǐ xiùcháng pèiqiāngqiāng shòu寿kǎowàng 

忆妾初嫁君,花鬟如绿云。
忆妾初嫁君,花鬟(huán)¹如绿云。
译文:想起妾初嫁郎君,鬓发簪花仿若绿云。
注释:¹花鬟:美丽的髮髻;美髮。
回灯入绮帐,转面脱罗裙。
回灯入绮帐,转面脱罗裙。
译文:重新掌灯入绮帐,转过面容脱去罗裙。
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
折步¹教人学,偷香与客熏(xūn)
译文:踮脚折步婉转轻盈,不知是偷香还是熏熏心意。
注释:¹折步:走路时摆动腰肢,扭捏作态。
容颜南国重,名字北方闻。
容颜南国重,名字北方闻。
译文:无双容颜,阿娇得金屋得天下名。
一从失恩意,转觉身憔悴。
一从¹失恩意,转觉身憔悴。
译文:自从君恩消散,独剩憔悴。
注释:¹一从:自从。
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
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
译文:对镜不再梳妆,只倚窗独自垂泪。
新人莫恃新,秋至会无春。
新人莫恃新,秋至会无春。
译文:新人别自骄自己是新宠,秋天来了怎么会没有春天。
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译文:孤寂于长门终老,一定是宫中第一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