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欲排云扣帝阍,可怜驹隙过青春。
文章未必劣班马,人物直疑分广闽。
夜对短檠空抱恨,日愁破甑暗生尘。
山间江上风和月,令眼傍观却笑人。
早欲排云扣帝阍,可怜驹隙过青春。
文章未必劣班马,人物直疑分广闽。
夜对短檠空抱恨,日愁破甑暗生尘。
山间江上风和月,令眼傍观却笑人。
赵希逢

赵希逢

赵希逢(生卒年不详)一作希蓬,宋宗室,太祖四子秦王德芳八世孙。理宗淳祐间,以从事郎为汀州司理。与华岳诗词酬唱往来,有《华赵二先生南征录》今不传。词见《诗渊》第二十五册。 ▶ 1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山光¹照槛(jiàn)²水绕廊,舞雩(yú)³归咏春风香。
译文:栏杆外就是山中景色,流水淙淙绕着长廊而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
注释:¹山光:山的景色。²槛:栏杆。³舞雩:古代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风皆文章。
译文:停在枝头的鸟儿,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cuō)(tuó)莫遣(qiǎn)韶光¹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译文:不要让青春年华在消遣中白白地流逝,人生只有读书是最美好的事情。
注释:¹韶光:指美好的时光。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译文: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shíshū ·

wēngsēn sòngdài 

shānguāngzhàojiànshuǐràoláng guīyǒngchūnfēngxiāng 
hǎoniǎozhītóupéngyǒu luòhuāshuǐmiànjiēwènzhāng 
cuōtuóqiǎnsháoguānglǎo rénshēngwéiyǒushūhǎo 
shūzhī 绿mǎnchuāngqiáncǎochú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二人争之不已,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昔人有睹¹雁翔者²,将援³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fán)宜。”二人争之不已,讼(sòng)于社伯¹⁰。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¹¹。已而¹²¹³雁,则凌空远矣。
译文:从前有一对兄弟看见天上飞着的大雁,准备拉长弓射击大雁,一边说:“射下来就煮着吃。”他的弟弟争着说:“栖息的雁煮着吃最好,善于飞翔的雁烤着吃最好。”两个人因此争吵起来,于是同到社伯那里去争辩是非曲直。长者建议把雁剖成两半,用一半煮一半烤的吃法解决了他们的争吵。过了一会他们再去找天上的飞雁,飞雁早已又高又远地飞走了。
注释:¹睹:看见。²有……者:有个……的人。³援:引;拉。⁴烹:煮、烧。⁵舒雁:栖息的雁。⁶宜:适合。⁷翔雁:指飞翔的大雁。⁸燔:烤。⁹讼:争辩是非曲直。¹⁰社伯:社,古代地区单位之一,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长(相当于现在的村长)。¹¹半焉:一半煮,一半烤。焉,句末语气助词。¹²已而:过了一会儿。¹³索:寻找。

xiōngzhēngyàn

liúyuánqīng míngdài 

    rényǒuyànxiángzhě jiāngyuángōngshèzhī yuē  huòpēng  zhēngyuē  shūyànpēng xiángyànfán  èrrénzhēngzhī sòngshè shèqǐngpōuyàn pēng fánbànyān érsuǒyàn língkōngyuǎn 
王温季自北都归,过余三河,坐中赋此。
王温季¹自北都²归,过余三河³,坐中赋。
注释:¹王温季:一作王季温,词人的朋友。²北都:即大定府,当时又称北都、北京,在今辽宁宁城。³三河:在今河北,词人在此任主簿,本词作于此间。
鹊声迎客到庭除。问谁欤?故人车。千里归来,尘色半征裾。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饭,马青刍。
鹊声迎客¹到庭除²。问谁欤(yú)?故人车³。千里归来,尘色半征裾。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饭,马青刍(chú)
译文:喜鹊登枝声声迎客人到院落。问起是谁来了,原来是乘车而来的老朋友。从千里之遥的远方归来,行人衣服上拌满路上尘土。称谢主人盛情留客,仆人吃白米饭,马儿喂饲料青刍。
注释:¹鹊声迎客:古人以为鹊声噪门则将有客相访。²庭除:门庭前的台阶。除:台阶。³故人车:故人的车子,即指故人。⁴千里:北都到三河县不足千里,这里举成数。⁵征裾:旅人的衣裳。裾,衣袍。⁶奴白饭,马青刍:蒸白米饭给仆人吃,用青刍来喂客人的马。青刍:刚铡下的草。
东城入眼杏千株。雪模糊,俯平湖。与子花间,随分倒金壶。归报东垣诗社友,曾念我,醉狂无。
东城入眼杏千株¹。雪模糊²,俯平湖。与子花间,随分³倒金壶。归报东垣(yuán)诗社友,曾念我,醉狂无?
译文:入眼风光东城杏花已开了千株。杏花如春雪一片模模糊糊,杏花俯视着平镜的湖。我同你携手花间,随便地将酒倒出金壶。你回去询问一下,东垣诗社的老诗友,还曾思念不思念我,还像当年那样酒醉清狂不。
注释:¹杏千株:杏树多,花盛开。²雪模糊:形容杏花盛开,远望似一片白雪。³随分:随缘、随便之意。 ⁴金壶:盛酒器。⁵东垣:古县名,秦置。汉时改真定,今名正定,在河北省境内。东垣当为客人此行的终点,亦是词人的家乡。

  上片起文随新意,“鹊声迎客到庭除。”不写客来而用象征吉祥的喜鹊着笔,由其欢快的声音引出来客,使人未闻见其人,先感到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问谁欤?故人车。”既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承接了前意,又使人进一步产生一种渴望,只见到车未见到人,仍然感到一种渴望。“千里归来,尘色半征裾。”终于见到从车中走下来的是千里迢迢而来,满身灰尘的老友。一句“尘色半征裾”衬托主人见到友人既惊又喜的心情,喜的是千里之外相见,惊的是征尘沾满身。一个“半”形象说明灰尘之多,相见之不易。终于在主人且惊且喜的心情见到了客人。“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饭,马青刍。”词人笔锋一转,避实就虚,不言如何好好款待、细细攀谈的相见之景。而却从侧面写出殷勤待其侍从的表现。“珍重”三句,写主人待客之殷勤。留客本为常事,此处因是老友,主人盛情款待,故用“珍重”二字,宴会气氛之热烈,酒宴之丰盛,尽在此二字之中。不写待客人之酒宴,只写款待客人仆马,从侧面写出主人的盛情,进而看出他们之间情谊之深挚。迎客、待客层次井然,由远而近,渐次清晰。“奴白饭,马青刍。”出自杜甫《入奏行》中“为君酤酒满眼酤,与奴白饭马青刍”之句,顺手抄写,自然贴切。

  下片写与友游乐,游湖赏景对饮之趣。以铺写景物发端,巧妙承上启下:延友游乐,极尽东道之谊,是上片“留客意”的继续,真所谓语断而意不断;赏花东城,是介绍时间、地点,为下片游乐张本,为分别作铺垫。“雪模糊”二句继续写景,以雪花比杏花,简单六字,便勾勒出一幅仲春图画:杏树匝匝,白花纷纷,透过那树间花隙看去,只见一泓春水,满湖涟漪。“东城入眼杏千株。雪模糊,俯平湖。”短短几语把游乐的景色——千株杏园,洁白的杏花,以及树间花隙中隐隐闪现的一湖春水映上眼帘。“与子花间,随分倒金壶。”绮丽春光之中,但见主客开怀畅饮,觥筹交错。主客相会畅叙,相得之乐;相处之雅表现得淋漓尽致。“归报东垣诗社友,曾念我,醉狂无?”末笔词人笔锋又转,文势随之一折,留聚虽乐但也难脱别离。因而在别去之后。希望老友回到故乡,见到亲朋好友之后不要忘记“我”。“东垣”今河北正定,词人的故乡,也是客人此去的目的地。回到故乡,见到亲友,总会谈及词人的情形,因而称为“归报”。下片虽写景用词颇多,但着意点,即末尾三句却把词人心中愁思写得更加浓愈了。“曾念我,醉狂无?”表面上潇洒,而实则沉重。

  此词写客中送客的情态。上片起调不俗:“鹊声迎客到庭除”,以下描写远客乍至的惊喜与忙碌。下片移情换景,续写“留客意”。“归报”以下三句,笔势陡转,由留处之乐,衍为别去之念,不说我怀念故人,而以故人是否忆念我一问煞拍,其笔致通脱潇洒,巧妙地传达了词人乐极生悲的心境。

参考资料:
1、 金元浦主编;汪剑钊选评.新编绘图本华夏千家词: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357
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
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
绊之欲动转欹侧,此岂有意仍腾骧。
绊之欲动转欹侧,此岂有意仍腾骧。
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
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
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
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
去岁奔波逐馀寇,骅骝不惯不得将。
去岁奔波逐馀寇,骅骝不惯不得将。
士卒多骑内厩马,惆怅恐是病乘黄。
士卒多骑内厩马,惆怅恐是病乘黄。
当时历块误一蹶,委弃非汝能周防。
当时历块误一蹶,委弃非汝能周防。
见人惨澹若哀诉,失主错莫无晶光。
见人惨澹若哀诉,失主错莫无晶光。
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
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
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
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
美人消息隔重关,川途弯复弯。沉沉空翠压征鞍,马前山复山。
美人消息隔重关¹,川途²弯复弯。沉沉³空翠压征鞍(ān),马前山复山。
译文:美人的消息通过重重关隘传来,路途遥远,像是层层的树林压在马鞍上,马跑过一座山又来一座山,怎么也快不起来。
注释:阮郎归:词牌名,又名“碧桃春”“宴桃源”“濯缨曲”等。以李煜词《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为正体,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五句四平韵。¹重关:层层的门户或重深的关塞。²川途:路途。³沉沉:沉重的样子。⁴征鞍:指旅行者所乘的马。
浓泼黛,缓拖鬟,当年看复看。只余眉样在人间,相逢艰复艰。
浓泼黛(dài)¹,缓拖鬟(huán)²,当年看复看。只余眉样³在人间,相逢艰复艰。
译文:沿途的山像浓浓的泼墨画一样,又像美人拖悬的发髻。当年的美人看了又看,只记得她的眼眉。如果再相逢却如同路途一样艰辛。
注释:¹泼黛:中国画有泼墨和凌彩的技法。²缓拖髻:把发髻梳得蓬松低垂。³眉样:画眉的样式。

  全词的中心是要寻找一个“美人”。这美人当初曾近在咫尺——“当年看复看”;现在却远隔千山万水——“相逢艰复艰”。词“情”重于“理”,反复盘旋而不决绝,表层的美丽委婉掩盖了深层的悲哀。“美人消息隔重关,川途弯复弯”,可能就是从这种意思化来。“重关”,可以是远方的重重关塞,可以是森严的层层门户,甚至可以是内心的某种隔阂和误会。

  “沉沉空翠”是指山中潮湿水汽笼罩着草木所形成的那种青绿色的烟雾。草木越茂盛,雾气就越浓重。再加上山路的漫无止境,就给旅行者一种很沉重的压抑之感,所以说“压征鞍”。

  “浓泼黛,缓拖髻”两句很妙;在此之前重点写旅途的青山,在此之后重点写心中的美人;而这两句,前一句重点在山却点出了人,后一句重点在人却仍带着山,很巧妙地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浓泼黛”是说大自然的天工神笔饱蘸了浓香的黛色泼洒点出眼前的山。所以这“浓泼黛”虽然是画山不是画眉,但它的作用是在描绘山的同时暗暗与后边“眉样”的想像相呼应,开始了从青山向美人的转换。“缓拖髻”则是用女子的发髻来形容山。因此“浓泼黛,缓拖鬓”的意象所要表现,其实是现实的青山在旅行者眼中逐渐成心目中美人的过程。在今日物象与当年心象的叠加组合之中,由物象清晰心象朦胧到心象清晰物象朦胧,旅行者的记忆也就从今日回到当年“当年看复看”。“看复看”,写得真是一往情深:美人的芳容曾经如此真切地展示,与她近在咫尺。然而那已经是过去的事,“只馀眉样在人间”。颇使人产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动。美好的理想长存而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这就是人类最大的苦恼。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9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