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房厌危坐,出户旷舒散。
草木雨多思,云山晚相乱。
索回俯川陆,窈窕见楼观。
耳目久尘埃,兹辰一湔浣。
斋房厌危坐,出户旷舒散。
草木雨多思,云山晚相乱。
索回俯川陆,窈窕见楼观。
耳目久尘埃,兹辰一湔浣。
韩维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 8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翠柏¹苦犹食,晨²霞高³可餐。
译文:纵然翠柏味苦,朝霞高高,也还可以当作饭餐。
注释:¹翠柏:原产中国的一种松科乔木。²晨:一作“明”。³高:一作“朝”。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世人共卤(lǔ)¹,吾道²属艰难。
译文:世人大多苟且偷生,我持节守道显得异常艰难。
注释:¹卤莽:通“鲁莽”,苟且偷安。²吾道:我的忠君报国之道。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不爨(cuàn)¹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译文:早晨开不了火,井水也冻了,夜来无衣难御寒。
注释:¹爨:烧火做饭。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囊空¹恐羞涩,留得一钱²看。
译文:太贫穷了怕人笑话,袋中还是应该留下一文钱。
注释:¹囊空:谓袋中无钱。²一钱:一文钱,指极少的钱。

  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诗人紧扣诗题,意在言外,写出两层意思,一层是说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且充饥,这是明意。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层言外之意,在古人看来,明霞翠柏均非凡俗之物,杜甫此语出自《列仙传》“赤松子好食柏实”和司马相如《大人赋》“呼吸沆瀣餐朝霞”。表现杜甫虽生当乱世,饥寒交迫,但仍不同流俗,品节高尚。

  颔联“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揭示囊空的根本原因。所谓“世人共卤(鲁)莽”,指人多苟且偷安。战乱爆发后,诗人弃家鄜州,奔赴灵武,中途陷于叛军之手,后又因两次直言上奏,受贬去职,但他“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及至贫寒如此,仍然持道守节。这里,杜甫所说的“吾道”,是不愿苟得之直道,忠勇报国之达道。颔联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杜甫高尚不俗的品格鲜明地凸现出来了。

  颈联“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进而具体写贫状。作者皆从“寒”字来入笔。上句说“不爨”,并非因为“井晨冻”,而是因为无食。严冬季节,却晨炊无米,夜寒难御,可见一贫如洗。

  尾联“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点明“空囊”题旨。在写法上,此联出之以幽默诙谐之笔。诗人已是身无分文,贫不自救,却还要强留一钱在空囊之中,以免他人笑话,这举动本身就是一种反常。作者正是以这种貌似轻松诙谐的话,渲染自己心里沉重悲苦的情绪。申涵光评杜诗云:“杜公每遇废弃之物,便说得性情相关,如病马、除架是也”(《仇注杜诗》引)。

  这首五律措语平实,庄谐间出,颔联以庄语见清操,尾联以谐语抒感慨,相得益彰。而音节拗折,是一首拗律,如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两句,一孤平一单仄,不求谐声;俯首拾柏,柏味甚苦,此句相应多仄声,明霞仰头可餐,其意甚高,此句相应多平声,可谓声情相符。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66-267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 一作:西岳)
西上莲花山,迢(tiáo)迢见明星¹。(西上 一作:西岳)
译文:西岳华山莲花峰上,远远地看见华山仙女。
注释:¹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素手把芙蓉,虚步¹(niè)²太清³
译文:素手握着皎洁芙蓉,太空之中凌空而行。
注释:¹虚步:凌空而行。²蹑:行走。³太清:天空。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ní)(cháng)¹(yè)广带²,飘拂升天行。
译文:身穿云霓做的衣裙,拖着宽阔的飘带,轻盈飘拂地升天而行。
注释:¹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²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至云台 一作:登云台)
(yāo)我至云台¹,高揖(yī)卫叔卿²。(至云台 一作:登云台)
译文:她邀请我登上彩云高台,拜见那仙人卫叔卿。
注释:¹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²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huǎng)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míng)¹
译文:恍惚之间与仙人同去,驾着鸿雁飞入高空。
注释:¹紫冥:高空。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俯视洛阳川¹,茫茫走²胡兵。
译文:俯视中原一带,到处都是安禄山叛军。
注释:¹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²走:奔跑。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流血涂野草,豺狼¹尽冠缨(yīng)²
译文:鲜血淋漓涂满了野草,安禄山叛军都封爵簪缨。
注释:¹豺狼:比喻安史叛军。²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写于天宝十五载(756),时洛阳已陷于安史叛军之手,而长安尚未陷落。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萧士赟注认为"此诗似乎记实之作,岂禄山入洛阳之时,太白适在云台观乎?"郁贤浩《李白选集》云:"疑安史乱起时,李白正在梁苑(今河南商丘)至洛阳一带,目睹洛阳沦陷,乃西奔入函谷关,上华山。此诗为天宝十五载春初在华山作。"朱谏注认为此时李白在庐山隐居。总之此诗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于此亦可见李白诗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

fēng ·shíjiǔ

bái tángdài 

西shàngliánhuāshān tiáotiáojiànmíngxīng  (西shàngzuò 西yuè )
shǒuróng niètàiqīng 
chángguǎng广dài piāoshēngtiānxíng 
yāozhìyúntái gāowèishūqīng  (zhìyúntáizuò dēngyúntái )
huǎnghuǎngzhī jiàhóng鸿língmíng 
shìluòyángchuān mángmángzǒubīng 
liúxuècǎo cháilángjìnguānyīng 
柳映玉楼春日晚,雨细风轻烟草软。画堂鹦鹉语雕笼,金粉小屏犹半掩。
柳映玉楼春日晚,雨细风轻烟草软。画堂鹦鹉语雕(diāo)¹,金粉小屏²犹半掩。
注释:¹雕笼:雕有花纹的鸟宠。²金粉小屏:用金粉涂饰的小屏风。
香灭绣帷人寂寂,倚槛无言愁思远。恨郎何处纵疏狂?长使含啼眉不展。
香灭绣帷(wéi)人寂寂,倚槛(jiàn)无言愁思远。恨郎何处纵疏狂¹?长使含啼眉不展。
注释:¹纵疏狂:纵情地游乐。

  这首词写春闺幽怨。

  上片头三句写外景:柳映玉楼,雨细风轻,烟笼芳草,全是一幅碧色春图。接着写内景:鹦鹅语笼,小屏半掩。这些客观景象,烘托了一种沉寂的境界,虽有鹦鹉细语,但人会感到更静。

  下片写在寂静的空帷中,女主人公默默无语,满怀愁绪倚栏思远。结尾二句,由思念转入怨恨,由怨恨变为悲伤。

lóuchūn··liǔyìnglóuchūnwǎn--xiòng

liǔyìnglóuchūnwǎnfēngqīngyāncǎoruǎnhuàtángyīngdiāolóngjīnfěnxiǎopíngyóubànyǎn

xiāngmièxiùwéirénkǎnyánchóuyuǎnhènlángchùzòngshūkuángzhǎng使shǐhánméizhǎn

杨朱见梁王,言治天下如运诸掌。
杨朱见梁王¹,言治天下如运诸掌。
译文:杨朱进见梁惠王,称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上翻转东西那么容易。
注释:¹梁王:梁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
梁王曰:“先生有一妻一妾而不能治,三亩之园而不能芸;而言治天下如运诸掌,何也?
梁王曰:“先生有诸妻诸妾而不能治,三亩之园而不能芸;而言治天下如运诸¹掌,何也?
译文:梁惠王说:“先生有一妻一妾都管教不好,三亩大的菜园都除不净草,却说治理天下就同在手掌中玩弄东西一样容易,这是什么道理呢?”
注释:¹诸:“之于”的合音。
对曰:“君见其牧羊者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箠而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使尧牵一羊,舜荷箠而随之,则不能前矣。且臣闻之: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洿池。何则?其极远也。黄钟大吕不可从烦奏之舞,何则?其音疏也。将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成小,此之谓矣。”
对曰:“君见其牧羊者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箠(chuí)¹而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使尧牵诸羊,舜荷箠而随之,则不能前矣。且臣闻之: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洿(wā)²。何则?其极远也³。黄钟大吕不可从烦奏之舞,何则?其音疏也。将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成小,此之谓矣。”
译文:杨朱答道:“您见到过那牧羊的人吗?成百只羊合为一群,让一个五尺高的小孩拿着鞭子跟着羊群,想叫羊向东羊就向东,想叫羊向西羊就向西。如果尧牵着一只羊,舜拿着鞭子踉着羊,羊就不容易往前走了。而且我听说过:能吞没船只的大鱼不到支流中游玩,鸿鹊在高空飞翔不落在池塘上。为什么?它们的志向极其远大。黄钟大吕这样的音乐不能给节奏很快的舞蹈伴奏。为什么?它们的音律十分舒缓。准备做大事的不做小事,要成就大功的人不纠缠小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注释:¹箠:“棰”之异体字,鞭子。²洿池:停积不流的小水坑。洿,停积不流的水。³其极远也:诸说当作“其志极远也”。⁴黄钟大吕:分别为古代十二律中的第诸、第二律。音频很低,发声稀疏、缓慢。⁵烦奏之舞:用繁剧复杂的音乐伴奏的舞蹈。即节奏很快的舞蹈。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魏明帝¹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²,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牙看。虎承间³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diān),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译文:魏明帝在宣武场上把老虎关在笼子里,任凭百姓观看。王戎当时七岁,也去看了。老虎乘隙攀住栅栏大吼,吼声震天动地,围观的人全都吓得退避不迭,跌倒在地。王戎却非常镇定,一动不动,一点也不害怕。
注释:¹魏明帝:即曹魏明帝曹叡。²断虎爪牙:即把老虎关在笼子里。³承间:承着空隙。⁴辟易颠仆:神色慌乱,躲避不迭,以致跌倒。⁵湛然:深沉稳重的样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