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锄中园立,飞雨洒清朝。
黄鹂何处来,百啭绕林梢。
感彼求友声,慨然念吾交。
煌煌天子都,贤俊相与遨。
飘飘翔华缨,蹀蹀鸣金镳。
良时足游行,高会自招邀。
谁念张仲蔚,寂寞守蓬蒿。
荷锄中园立,飞雨洒清朝。
黄鹂何处来,百啭绕林梢。
感彼求友声,慨然念吾交。
煌煌天子都,贤俊相与遨。
飘飘翔华缨,蹀蹀鸣金镳。
良时足游行,高会自招邀。
谁念张仲蔚,寂寞守蓬蒿。
韩维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 8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路辅横塘,风卷地、水肥帆饱。眼双明、旷怀浩渺。问菟裘、无恙否,天教重到。木落雾收,故山更好。
路辅横塘¹,风卷地、水肥帆饱。眼双明、旷怀²浩渺³。问菟(tù)(qiú)、无恙否,天教重到。木落雾收,故山更好。
译文:一路行船,船头转换方向来到横塘,风力迅猛,水势浩大,船帆被风吹得饱胀。眼前一片明亮,烟波浩渺的景色让人心境开阔。心里不断猜测,家乡是否别来无恙? 这次是因为上天的示意教导(心里想念),我才又回到家乡。 此时,放眼望去树叶飘落,云雾消逝,因为没有了遮挡,所以远处的山显得更美了。
注释:¹横塘:古堤名。在江苏省吴县西南。²旷怀:豁达的襟怀。³浩渺:形容水面辽阔。⁴菟裘:古邑名。春秋鲁地。在今山东泰安东南楼德镇。后世因称士大夫告老退隐的处所为“菟裘”。
过溪门、休荡桨,恐惊鱼鸟。算年来、识翁者少。喜山林、踪迹在,何曾如扫。归鬓任霜,醉红未老。
过溪门、休荡桨,恐¹惊鱼鸟。算年来²、识翁者少。喜山林、踪迹在,何曾如扫。归鬓(bìn)任霜,醉红未老。
译文:船行驶过溪门,无需荡桨,因为怕惊吓到水中的鱼和水鸟。算一算离家多年已经老了,估计回到家乡能认识我的人不多吧。让我高兴的是故乡的山林还是旧日模样,不曾消失。虽然归来时两鬓任凭岁月染得像霜一样的白,但想想酒醉后面庞泛着红晕,也觉得自己不曾老去。
注释:¹恐:害怕。²年来:近年以来。

sāndēng··zhuǎnhéngtáng--fànchéng

héngtángfēngjuǎnshuǐféifānbǎoyǎnshuāngmíngkuàng怀huáihàomiǎowènqiúyàngfǒutiānjiàozhòngdàoluòshōushāngènghǎo

guòménxiūdàngjiǎngkǒngjīngniǎosuànniánláishíwēngzhěshǎoshānlínzōngzàicéngsǎoguībìnrènshuāngzuìhóngwèilǎo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qí)¹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gōng),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zǎn)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¹蕲水:水名,今湖北浠水,流经湖北浠水县境,在黄州附近。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照野弥(mí)¹浅浪,横空隐隐层霄(xiāo)²。障泥³未解玉骢(cōng),我欲醉眠芳草。
译文: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天空中云气弥漫。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注释:¹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²层霄:弥漫的云气。³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⁴玉骢:良马。⁵骄:壮健的样子。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可惜¹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qióng)(yáo)²。解鞍(ān)(qī)枕绿杨桥,杜宇³一声春晓。
译文: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注释:¹可惜:可爱。²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³杜宇:杜鹃鸟。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言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此词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读来回味无穷。

  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它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篇写得很优美的散文,可与其《记承天寺夜游》媲美。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晋书·王济传》:“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障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曰:‘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渡。”词人在这里只是写了坐骑的神态,便衬托出濒临溪流的情景。

  把典故融化于景物描写之中,这是很成功的一个例子。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可以说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过片二句,更进一步抒发十分迷恋、珍惜月色的心情,为“解鞍少休”补充了看来非常奇特,实际上更为充足的理由。琼瑶,是美玉,这里比作皎洁的水上月色。可惜,是可爱的意思。这一溪风月确实是太迷人了!那月光洒满了静静的原野,洒满了清澈的溪流,水月交辉,真像缀满了无数晶莹无暇的珠玉。如果策马前进,那些珍奇的珠玉书势必被马蹄踏碎,这怎么能行呢?词人在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为“琼瑶”。由于感情真挚,这个境界是极为幽美、静谧、纯洁的。这一境界,是东坡独特的感受,前人似未曾有过。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末两句是说,我解下马鞍做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亮了。

  词人终于用马鞍作枕,依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少休”了。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春天的黎明又是一番景色了。这个结尾如空谷传声,余音不绝。妙在又将一幅清新明丽的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却留下了空白,让读者用自己丰满的联想去感受它。

  此词所描绘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中,处处有“我”之色彩,景物成为塑造“我”的典型性格的凭据。词人不论是醉还是醒,是月夜还是春晨,都能“无入不自得”,随意而成趣,逐步展示词的意境。作者善于把意和境浑然凝结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读来回味无穷,令人神往。

参考资料:
1、 宋廓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33-635

西jiāngyuè ·qǐngzàihuángzhōu

shì sòngdài 

qǐngzàihuángzhōu chūnxíngshuǐzhōng guòjiǔjiāyǐn jiǔzuì chéngyuèzhìqiáoshàng jiěāngōng zuìshǎoxiū juéxiǎo luànshānzǎnyōng liúshuǐqiāngrán fēichénshì shūqiáozhùshàng 

zhàoqiǎnlàng héngkōngyǐnyǐncéngxiāo zhàngwèijiěcōngjiāo zuìmiánfāngcǎo 
fēngyuè jiàosuìqióngyáo jiěānzhěn绿yángqiáo shēngchūnxiǎo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nèn)¹、匆匆去。
注释:¹恁:思,念。

  这首词上阕写景,表明春色将残。“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起首二句写春到江南景色。江南多雨,连贵如油的春雨也不稍缺,所以“雨打江南树”。“雨”是飘飘洒洒的细雨,是知时节的好雨,是杏花春雨江南的春雨,而不是孟浩然《春晓》中所写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催开百花的及时雨,而不是摧残百花的风雨,所以下句才说“一夜花开无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诗句)春雨降下,一夜之间,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春天来到了。这是写初春景色。但是好景不长,时不我待,转瞬之间,阳春三月已过,就到暮春时节。“绿树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三四两句写暮春景色。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是“绿树成阴果满枝”了,花期已过,累累果实已经挂满枝头。古语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果树下已有游人踏出的归路,说明花期已过,游人渐少。上阕纯写春景,但写景中已露惜春之意。

  下阕抒情,词人欲留住春光。“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一二句写词人与他的挚友刚相逢,正欲共赏美丽春景,无奈已经到了暮春,花事已残。这当然十分令人惋惜,于是词人还想作最大努力,把春光留住:“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作者无法,便把希望寄托东风身上。他端着酒杯,向东风祈祷:东风呀,你继续地吹吧,不要匆匆而去。他知道,只要东风浩荡,春意便不会阑珊。通过这一举动,词人的惜春之情、留春之意便跃然纸上了。

翡翠鵁鶄,白蘋香里小沙汀。岛上阴阴秋雨色,芦花扑,数只渔船何处宿。
翡翠鵁(jiāo)(jīng)¹,白蘋(pín)²香里小沙汀(tīng)³。岛上阴阴秋雨色,芦花扑,数只渔船何处宿。
译文: 水中的小沙洲上,歇息着翡翠色的池鹭,萦绕着白苹的香味。 小岛上秋雨绵绵、芦絮飞扑,那几只渔船要到什么地方去夜宿呢?
注释:¹鵁鶄:即池鹭。²白蘋:水中浮草。³沙汀:水边或水中的平沙地。 ⁴芦花: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nánxiāngzi--ōuyángjiǒng

fěicuìjiāojīngbáipíngxiāngxiǎoshātīngdǎoshàngyīnyīnqiūhuāshùzhǐchuánchù宿

夭桃花正发,秾李蕊方繁。
夭桃¹花正发²,秾(nóng)³李蕊方繁。
译文:茂盛的桃树上桃花在怒放,灿烂的李花开得正盛。
注释:¹夭桃:茂盛的桃树,出自《毛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²发:开放。³秾:花木繁盛貌。夭桃秾李:谓桃李艳盛之极。
应候非争艳,成蹊不在言。
应候¹非争艳,成蹊(qī)不在言。
译文:它们是顺应物候,并非有意斗丽争妍。桃花和李花,从不自我标榜,但赏花人多,却把下面踏成了小径。
注释:¹应候:适应物候。
静中霞暗吐,香处雪潜翻。
静中霞暗吐,香处雪潜翻。
译文:桃花艳如红霞,在静中暗吐;李花白得像白雪,在暗里轻翻。
得意摇风态,含情泣露痕。
得意摇风态,含情泣露痕。
译文:盛放的桃花和李花,摇荡在春风中,那姿态是多么得意!一转眼,冷露悄降,却让人看到含情泪痕。
芬芳光上苑,寂默委中园。
芬芳光¹上霞²,寂默委³中园。
译文:在当时得令的时光,桃李迸放出芬芳,光耀富贵人家的上苑;一朝花谢,只落得无声无息,被抛弃在偏僻的荒园。
注释:¹光:荣耀。²上霞:上林霞。暗喻进士及第。³委:委弃。暗喻罢职幽居。
赤白徒自许,幽芳谁与论。
赤白徒自许,幽芳谁与论。
译文:说什么桃花红?说什么李花白?到头来,也只是自我欣赏吧!幽芳无价,却有谁来理会你的寒温?

  这诗表面浓墨重彩的描写了春天桃红李白争奇斗艳的热闹景象,实际却是借桃李花抒怀,认为它的成名只是水到渠成的事,并非刻意争取得来的,表达出作者淡薄,不刻意追逐名利的情怀。这首诗诗句对偶工整,运用了借物抒情的艺术手法,情感表达浓而沉囿不发,引人深思。

  第一句说桃,第二句说李,三四合承,点出题面:谓夭桃秾李应春天气候而开,桃李无言,因赏悦者多,所以在其周围踩成小路。五句说桃,六句说李,第七句总括上文,第八句暗启下句,转入抒情,谓桃花如吐霞,李花如翻雪,各竞其妙;得意时迎风摇曳,泣露是因为多情,隐喻诗人自己的多才而多感。九、十两句以花开时的芬芳,对比花落时的寂默,以逼出末联。“徒自许”,与“谁与论”,表面写桃李曾在上林苑风光一时,如今被寂寞地委弃园,自诩色泽美艳无匹,其幽香却无人知论的境况;实际却是写人,隐喻自己曾赴京应试,进士及第,如今罢职隐居,寂寞衰颓的情形。即使自许才高,却无人赏识。

  诗中桃李的形象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以桃李名义的反问意蕴深长,虽然桃李的芬芳拔萃于上林苑中,但最终的命运却是在寂寞中默默枯萎,桃红李白的美丽也只是自我期许罢了,无人关注欣赏。作者一份怀才不遇的牢愁跃然纸上。类似此诗末联那样的感情,为李商隐所独有,也为李商隐所长有。其诗作的唯美倾向体现在诗歌意境中,表现出含蓄美与朦胧美的情调。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编著,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汇注汇校,崇文书局,2015.08,第301页
2、 左宏阁主编;王引萍,祁国宏,徐玉英副主编,文史学院师生作品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12,第478页
3、 李浩主编,唐代文学研究 第16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08,第220页
4、 邓中龙,李商隐诗译注·第3卷,岳麓书社,2000年,第1821-1823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