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皇至德召和平,茂烈馨香已告成。
皇皇至德召和平,茂烈馨香已告成。
祇报元符营紫馆,钦崇上帝薦鸿名。
祇报元符营紫馆,钦崇上帝薦鸿名。
夤威洁志通三境,宥密真游降九清。
夤威洁志通三境,宥密真游降九清。
淳耀先期观道秘,休成协吉顺天正。
淳耀先期观道秘,休成协吉顺天正。
琼干文彩云幡列,金简荧煌玉字呈。
琼干文彩云幡列,金简荧煌玉字呈。
藻卫导迎扬盛则,灵场陟降极精诚。
藻卫导迎扬盛则,灵场陟降极精诚。
绵区率籲民胥悦,篆素铺观古未行。
绵区率籲民胥悦,篆素铺观古未行。
广乐乍兼箫籟响,仙风微动佩环声。
广乐乍兼箫籟响,仙风微动佩环声。
飏烟层宙祥辉涌,称庆斋闱瑞气生。
飏烟层宙祥辉涌,称庆斋闱瑞气生。
道荫符通喜应集,中宸繁贶永充盈。
道荫符通喜应集,中宸繁贶永充盈。

fèngzhìtiānxiàchénshùgōngshànghuángtiānshènghào--xiàsǒng

huánghuángzhìzhàopíngmàolièxīnxiānggàochéng

bàoyuányíngguǎnqīnchóngshàngjiàn鸿hóngmíng

yínwēijiézhìtōngsānjìngyòuzhēnyóujiàngjiǔqīng

chún耀yàoxiānguāndàoxiūchéngxiéshùntiānzhèng

qiónggànwéncǎiyúnfānlièjīnjiǎnyínghuángchéng

zǎowèidǎoyíngyángshènglíngchǎngzhìjiàngjīngchéng

miánmínyuèzhuànguānwèixíng

广guǎngzhàjiānxiāolàixiǎngxiānfēngwēidòngpèihuánshēng

yángyāncéngzhòuxiánghuīyǒngchēngqìngzhāiwéiruìshēng

dàoyīntōngyīngzhōngchénfánkuàngyǒngchōngyíng

夏竦

夏竦

夏竦(985—1051年),字子乔,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人。北宋时期大臣,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著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节录自《永乐大典》)。 ▶ 3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兵戈(gē)不见老莱(lái)¹,叹息人间万事非。
译文:烽火四起,干戈遍地,我已看不到像春秋隐士老莱子那种彩衣娱亲的人了,不由感叹人世沧桑、世事多变。
注释:¹老莱衣:此用老莱子彩衣娱亲典故。老莱子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wéi)¹
译文:战乱不休,流落他乡的我已好久没有和弟妹联系了,如今更无处可寻他们了。你离家多日,此次去江东探亲,而那一带现在又不大太平,你去何处寻访家人呢?
注释:¹庭闱:内舍。多指父母居住处。因用以称父母。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黄牛峡¹静滩声转²,白马江³寒树影稀。
译文:我仿佛听到你途经幽静的黄牛峡时,滩上汹涌的江水发出不绝的回声,而眼前白马江畔寒风吹骨、树影稀疏。
注释:¹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²转:一作“急”。³白马江:成都附近的一条河流。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此别应¹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²归。
译文:朋友啊,此次一别,我们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可惜我们不能实现同返故里的愿望。
注释:¹应:一作“还”。²同:一作“堪”。

  此诗发端即不凡,苍劲中蕴有一股郁抑之气。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这样的美谈,然而在他这个时候,干戈遍地,已经很难找到。这就从侧面扣住题意“觐省”,并且点示出背景。第二句,诗的脉络继续沿着深沉的感慨向前发展,突破“不见老莱衣”这种天伦之情的范围,而着眼于整个时代。安史之乱使社会遭到极大破坏,开元盛世一去不复返了。诗人深感人间万事都已颠倒,到处是动乱、破坏和灾难,不由发出了声声叹息。“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四两句,紧承“万事非”而来,进一步点明题意。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骨肉同胞的怀念。在动乱中,诗人与弟妹长期离散,生死未卜,有家等于无家,这也正是“万事非”中的一例。相形之下,韩十四似乎幸运得多了。可是韩十四与父母分手年久,江东一带又不太平,“访庭闱”恐怕也还有一番周折。所以诗人用了一个摇曳生姿的探问句,表示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同时透露出,由于当时正是乱世,韩十四的前途也不免有渺茫之感。这一联是前后相生的流水对,从诗人自己的“无家寻弟妹”,引出对方的“何处访庭闱”,宾主分明,寄慨遥深,有一气流贯之妙。

  韩十四终于走了。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他还在凝想入神。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乘地。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水声回响不绝,韩十四坐的船也就越走越远,诗人的离情别绪,也被曲曲弯弯牵引得没完没了。一个“静”字,越发突出了滩声汩汩,如在读者目前。这是以静衬动的手法,写得十分传神。等到诗人把离思从幻觉中拉回来,才发现他依然站在二人分袂之地。只是江上的暮霭渐浓,一阵阵寒风吹来,砭人肌骨。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秋意更深了。一种孤独感蓦然向诗人袭来。此二句一纵一收,正是大家手笔。别绪随船而去,道出绵绵情意;突然收回,景象更觉怅然。此情此景,催人泪下。

  尾联更是余音袅袅,耐人咀嚼。出句是说,分手不宜过多伤感,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又双绾行者、留者,也起到收束全诗的作用。对句意为,虽说如此,只怕不能实现同返故乡的愿望。韩十四与杜甫可能是同乡,诗人盼望有一天能和他在故乡重逢。但是,世事茫茫难卜,这年头谁也说不准。诗就在这样欲尽不尽的诚挚情意中结束。“犹恐”二字,用得很好,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落专写“凄凄戚戚”之情的俗套。诗人笔力苍劲,伸缩自如,包容国难民忧,个人遭际,离情别绪深沉委婉,是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参考资料:
1、 徐竹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27-528

sònghánshíjiāngdōngjìnshěng--

bīngjiànlǎoláitànrénjiānwànshìfēi

jiāxúnmèijūnjīnchù访fǎngtíngwéi

huángniúxiájìngtānshēngzhuǎnbáijiānghánshùyǐng

biéyīngxiāngyóukǒngwèitóngguī

插天翠壁,排山雪浪,雄关险扼东溟。沙屿布棋,飚轮测线,龙骧万斛难经。笳鼓正连营。听回潮夜半,添助军声。尚有楼船,鲎帆影里矗危旌。
插天翠壁,排山雪浪,雄关险扼(è)东溟¹。沙屿²布棋³,飚(biāo)测线,龙骧(xiāng)万斛(hú)难经。笳(jiā)鼓正连营。听回潮夜半,添助军声。尚有楼船,鲎(hòu)帆影里矗危旌(jīng)
译文:翠绿的峭壁刺入天空,雪白的巨浪排山倒海,雄起险要的关隘据守着东海。浅滩与暗礁如棋子般密布,御风而行的神车测量着航线,能载重万斛的巨轮也难以通过。笳鼓声正在相连成片的军营中响起,试听半夜回荡的潮水声,仿佛在为这军乐声助威。还有如楼房般的轮船,在林立的风帆营里高耸着旗帜。
注释:¹东溟:东海。²沙屿:指岛屿,有暗沙礁岛。³布棋:星罗棋布。⁴飚轮:轮船。⁵龙骧:指喻大船。苏轼《大风留金山两日》“龙骧万斛不敢过”。⁶楼船:此处指敌舰。⁷鲎:介类,腹部甲壳上翘似帆,人称鲎帆。鲎,读若“后”。⁸矗:耸,挺立。⁹危旌:高扬的舰旗。
追思燕颔勋名,问谁投健笔,更请长缨?警鹤唳空,狂鱼舞月,边愁暗入春城。玉帐坐谈兵。有獞花压酒,引剑风生。甚日炎洲洗甲,沧海浊波倾?
追思燕颔(hàn)(xūn)¹,问谁投健笔,更请长缨²?警鹤唳(lì)空,狂鱼舞月,边愁暗入春城。玉帐坐谈兵³。有獞(tóng)压酒,引剑风生。甚日炎洲洗甲,沧海浊波倾?
译文:追忆当年生有燕颔福相的定远侯班超的功业,试问如今有谁能像他一样投健笔从戎,更请长缨出战呢?白鹤在空中鸣叫示警,海鱼在月下疯狂地舞动,战乱危机暗暗涌入了春日的边城。将领们正在营帐中坐谈兵事。既有边地如花的女子来为他们压米取酒,又有引剑挥舞的豪兴,剑下疾风生。到什么时候才能在这炎热的岛屿上洗净兵甲长不用,令沧海上染血的浑浊波涛都倾泻干净呢?
注释:¹燕颔勋名:指历史名将如班超,《后汉书·班超传》中有看相者对班超所说的话:“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²投笔、请缨:投笔从戎,建功立业。³“玉帐”句:指将帅们沉缅歌舞酒色,空谈纸上兵。玉帐:谓军营。⁴獞花:指女僮,舞姬。此词指少数民族有侮意。獞:僮。⁵甚日:何日。⁶炎洲:南方闽粤一带。⁷洗甲:结束战争。

  公元1884年(清光绪十年)到1885年间发生的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丧权辱国的战争之一。其时法国帝国主义先迫使越南签订《顺化条约》,使越南沦为“保护国”;接着于1883年底向中国军队进攻,挑开了战争序幕。腐朽的清政府力主议和,于1884年五月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主和派在天津与法国使节签订《中法会议简明条款》,从而更助长了法国侵略者的饕餮野心。六月法军向谅山发动进攻,并将战争扩大到海上,八月进攻台湾,袭击福州马尾,战火在台、澎海域和越南两个地区燃起。十月法军一度攻占基隆,并妄图深入台北,遭到清军和台湾人民顽强抵抗,在淡水一战中受了重创,法国侵占台湾的计划终于粉碎了。在战争初始阶段,清廷水陆两师本尚称锐勇,态势并非不利,相反是应该能操胜券的。但主帅无意于战,故闽、台海战一接触,福州前线即因主帅何如璋畏葸动摇而遭到惨败,紧接着基隆亦失守,酿成令人扼腕悲慨的局面。最后虽恢复了失地,但依然以可耻的《中法新约》的签订宣告结束了这场战争。

  张景祁晚年宦游台湾,中法战事蔓延海上时,张氏是身历目击者。他的《甲申志愤》、《甲申乙酉纪事诗》以及《新蘅词》中一组纪事词就是这次战争的“史诗”。特别是这些纪事词,确实如谭献所说,“笳吹频惊,苍凉词史,穷发一隅,增成故实”(《箧中词续》),是清词的一宗瑰宝。这首《望海潮》写于基隆未失守前,词所表现的战备松弛、文恬武嬉的腐败状以及作者的忧愤都极其真实,是史的艺术笔录。

  词的上片从首句到“添助军声”,运用赋的铺陈手法,把基隆的险峻地势和重兵镇守的“雄关”气象作了着意的描述和刻划。基隆地处台湾岛北端,旧名鸡笼,是台北的门户。作为重要的港口它倚山面海,确实可称“金台锁钥”。张景祁一起手就抓住了山势“插天”,海涛“排山”的特点,在海、山、天三者间构形一个“险扼东溟”的形势,文字冼练而雄劲。接着天险之写后面,又是一个四字对句连六字句式的人防的描述。他说沿海岸线的星罗棋布的礁屿上都有守防,战船巡游在沿海一带连成线形连环之师。有点有线,应该说是颇有固若金汤之势了,所以他说哪怕你是“龙骧万斛”也休想经此险关入侵。斛,量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万斛极言其重大,犹如今日所说万吨。龙骧,原意为威武将领,此处谓统帅大战船的将帅。以上是水上的防守,陆上呢?“笳鼓正连营”,也是阵营密布。夜半回潮助军声之威,则是在气氛上增添一笔,肃杀威严之极。可是,在如此貌似壁垒森严的海陆防卫之前,何以竟然出现“鲎帆影里矗危旌”的“楼船”呢?按理,既然是“雄关险扼东溟”,就不该容许“楼船”——敌舟来游弋的,然而事实却是闯来了“鲎帆”!上片这末一句语调极为冷峻的描绘,与前面严整的铺陈适成对比,将“我军亦不之诘也”的松懈的神情或托大、掉以轻心以至麻痹状态充分揭露出来。鲎,海中动物名,带甲壳,背骨高如帆,有风则举,尾呈剑状。词中用以比喻法军战舰。危旌,高高扯起的旗帜。

  词的下片以暴露的手法回答为什么“尚有楼船”高扬“危旌”的种种原因,同时披露了作者的忧愤悲慨情怀。张景祁首先感慨的是主帅权臣中没有真正坚毅富斗志,报国具赤胆的人。所以他要怀念东汉的那位燕颔虎须、投笔从戎的班超,发出今天有谁“更请长缨”的呐喊声。他预感到局势危急,“警鹤唳空”二句即是比拟风惊鹤唳、“狂鱼”嚣张的形势,认定战火将很快从边境之外引向内陆。“春城”指喻依然沉浸在升平状态中的城邑。“玉帐坐谈兵”以下写出大吏将帅们仍沉湎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淫靡中,或“僮花压酒”,美姬伴饮,或“引剑风生”,纸上谈兵。结句以迷惘的问语形式来表现,是词人忧心忡忡的情思的发露,他慨叹何日战火结束,外侮中止,四海真正清平?

  词不以含蓄称,也不是传统的比兴之作,并且少有辟典。张景祁词是从“浙派”入手的,但时势人心的变异,现实政况的刺激,他不能不一变而为沉慨悲吭,不作舒缓抽理之吟。只是在句式的锤炼上,气韵的讲究雅洁这些方面看,仍还可以感觉到他的艺术倾向的。特别象“警鹤唳空,狂鱼舞月”,“僮花压酒,引剑风生”这类四字对句的工整精警,最能审辨出浙派词风的艺术趣味来。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译文:你看那歌姬柔滑的裙裾宛若拖曳着六幅湘江秀水,高耸的发髻如同轻挽着一段巫山烟云。
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
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
译文:她那绰约的风姿只应该在天上出现,她那动听的歌声又岂会在人间听闻。
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译文:她胸前雪肌在华灯斜照下尤显风韵,她眼中神采在酒意半醺时更觉妩媚。
不是相如怜赋客,争教容易见文君。
不是相如怜赋客,争教容易见文君。
译文:想当初若不是爱慕相如文赋之才,又怎会那么容易让他见识到文君风采。

tóngzhèngxiāngbìngxiǎoyǐnzèng--qún

qúntuōliùxiāngjiāngshuǐbìnsǒngshānduànyún

fēngzhǐyīngtiānshàngyǒushēngshìjiānwén

xiōngqiánruìxuědēngxiézhàoyǎntáohuājiǔbànxūn

shìxiāngliánzhēngjiàoróngjiànwénjūn

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
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
译文:清晨登上北湖亭,遥遥瞭望瓦屋山。
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
天清白露下,始觉¹秋风还。
译文:天空萧肃白露漫地,开始感觉秋风西来。
注释:¹始觉:一作“始知”。
游子托主人,仰观眉睫间。
游子托主人,仰观眉睫间。
译文:游子生活寄托主人,言语行动必须察言观色。
目色送飞鸿,邈然不可攀。
目色¹送飞鸿,邈然不可攀。
译文:这鸟主人和卫灵公一样,目送飞鸿,不理睬孔夫子,邈然不可攀附。
注释:¹目色:一作“日色”。
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
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
译文:游子长吁互相劝导勉励,为什么要来吴关啊?
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
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
译文:听说这里有忠贞仗义之女的古坟,她曾经在溧水湾救助困穷的伍子胥。
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颜。
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颜。
译文:清美的风彩了然在眼,太阳也笑开了颜。
高坟五六墩,崒兀栖猛虎。
高坟五六墩,崒兀栖猛虎。
译文:高坟五六墩高,险峻高耸犹如猛虎栖息。
遗迹翳九泉,芳名动千古。
遗迹翳九泉,芳名动千古。
译文:遗体遮蔽在九泉之下,芳名感动千古之人。
子胥昔乞食,此女倾壶浆。
子胥昔乞食,此女倾壶浆。
译文:伍子胥曾经向她乞食,此女曾经箪食壶浆救济伍子胥。
运开展宿愤,入楚鞭平王。
运开展宿愤,入楚鞭平王。
译文:伍子胥得以转运,从而报仇泄愤,攻入楚国鞭打楚平王的尸体。
凛冽天地间,闻名若怀霜。
凛冽天地间,闻名若怀霜。
译文:她的英名凛冽长存于天地之间,闻她的芳名如胸怀霜雪一样高洁冰清。
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
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
译文:豪杰在没有发达的时候,走十步,有九步如同在攀登太行山。
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
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
译文:咱们一起拂衣而去,管他个臭主人,咱们一起万里翱翔去!

yóuyángběitíngwàngshān怀huáizèngtóng--bái

cháodēngběitíngyáowàngshān

tiānqīngbáixiàshǐjuéqiūfēnghái

yóuzituōzhǔrényǎngguānméijiéjiān

sòngfēi鸿hóngmiǎoránpān

zhǎngxiāngquànmiǎnshìláiguān

wényǒuzhēnzhènqióngshuǐwān

qīngguānglezàiyǎnbáiyán

gāofénliùdūnměng

jiǔquánfāngmíngdòngqiān

zishíqīngjiāng

yùnkāizhǎn宿fènchǔbiānpíngwáng

lǐnliètiānjiānwénmíngruò怀huáishuāng

zhuànghuòwèishíjiǔtàixíng

jūnwàntóngáoxiáng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译文:我本是富贵人家的子弟,平素确实是赏爱才干。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感时¹思报国,拔剑起蒿(hāo)(lái)²
译文:感慨时势变化想要报效国家,拔剑奋起于草野之间。
注释:¹感时:感慨时序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²蒿莱:野草丛。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西驰时零塞(sài)¹,北上单于台。
译文:向西驰奔到丁零古塞,往北将单于之台登攀。
注释:¹时零塞:中国北方古代民族名。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译文:登山极目见千里辽阔,怀想古昔任思绪悠远。
谁言未亡祸,磨灭成尘埃。
谁言未亡(wàng)¹祸,磨灭成尘埃。
译文:谁说还没有忘却战祸,历史已被时间磨灭成了灰烟。
注释:¹亡:通“忘”。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