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山做得淡生涯,泉有金沙与白沙。自课小童城市去,归来煮饭又煎茶。
住山做得淡生涯,泉有金沙与白沙。自课小童城市去,归来煮饭又煎茶。

wèixiàn使shǐshísǔnxiǎozhù--shìjiǎn

zhùshānzuòdànshēngquányǒujīnshābáishāxiǎotóngchéngshìguīláizhǔfànyòujiānchá

释居简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 117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mì)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译文:你最近已经懂得按律写诗,也会摊开书本坐在桌前看书了。
注释:宗武:杜甫次子。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náng)
译文:你应该试着吟诵像张衡《四愁诗》那样的古诗,而不要羡慕谢玄玩香囊一类的嬉戏。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假日¹从时青,明年共我长。
译文:只有休息的日子才能偶尔饮一次酒,明年你就长得和我一般高了。
注释:¹假日:休假的日子。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译文:你这个年龄应该饱读诗书,辞章之学的妙处,你似乎已经领悟了。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译文:十五岁的年纪,正是男儿立志向学的时候,孔子三千弟子。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译文:只有曾参、子夏、子游这样学得通达的人,才能登堂入室。

yòushìzōng

 tángdài 

xīnzhī tānshūjiěmǎnchuáng 
shìyínqīngàn xiànluónáng 
jiǎcóngshíyǐn míngniángòngcháng 
yīngbǎojīngshù àiwénzhāng 
shínánérzhì sānqiānxíng 
céngcānyóuxià zhěshēngtáng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春风如贵客¹,一到便²繁华³
译文:春风就像贵客一般,所到之地立马万物复苏,热闹繁华。
注释:¹贵客:尊贵的客人。²便:就。³繁华:繁荣热闹。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来扫¹千山²雪,归留万国花。
译文:来的时候融化千山的积雪,吹过后留下无数开放的鲜花。
注释:¹扫:除去,消融。²千山、万国:此处被用来表示虚指,言数量极多。

chūnfēng

yuánméi qīngdài 

chūnfēngguì dàobiàn便fánhuá 
láisǎoqiānshānxuě guīliúwànguóhuā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终南¹阴岭²秀,积雪浮云端。
译文: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皑皑白雪好似与天上的浮云相连。
注释:¹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³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林表¹明霁(jì)²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傍晚时分,城中又添了几分积寒。
注释:¹林表:林外,林梢。²霁:雨、雪后天气转晴。

  这首诗的题意是望终南余雪。诗的内容不算很难懂,说的是诗人的观察和思考。写诗人从北面看终南山,冬天雪后的山峰显得十分秀美,山上的积雪深厚,更增加了山的高峻。当傍晚时分,雪后天晴,林木反射着夕阳的光辉。由于有了厚厚的积雪,小城的人感觉寒冷增加许多。十分简练的四行文字,描写了一幅完美的冬雪的自然景色。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中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中“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余雪的题目,写到因望余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就不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了。

  王士禛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诗中的霁色、阴岭等词烘托出了诗题中余字的精神。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5-136

zhōngnánwàngxuě

yǒng tángdài 

zhōngnányīnlǐngxiù xuěyúnduān 
línbiǎomíng chéngzhōngzēnghán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半烟半雨¹江桥畔(pàn),映杏映桃²山路中。
译文:柳树种植在溪桥边和山路旁,与杏树和桃树相映。
注释:¹半烟半雨:云雾夹杂着细雨。²映杏映桃:与杏树和桃树相映。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会得¹离人²无限意³,千丝万絮(xù)春风。
译文:又好像懂得离人思乡的无限情感,千万条柳丝飘下无数柳絮去招引迷人的春天。
注释:¹会得:懂得,理解。²离人:远离故乡的人。³无限意:指思乡的情感。⁴絮:柳絮。⁵惹:招引,挑逗。

liǔ

zhèng tángdài 

bànyānbànjiāngqiáopàn yìngxìngyìngtáoshānzhōng 
huìrénxiàn qiānwànchūnfēng 
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
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
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
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
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
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