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窥玉奁天面窄,顽碧颠青自天掷。祖禅不管地祇悭,十五百徒此其宅。
仰窥玉奁天面窄,顽碧颠青自天掷。祖禅不管地祇悭,十五百徒此其宅。
流水声中换今昔,粉抹赪糊老椽壁。枯木庵回旧日春,难提塔示重来坼。
流水声中换今昔,粉抹赪糊老椽壁。枯木庵回旧日春,难提塔示重来坼。
超公最后法席张,全机扑落辊毬场。曾令天花倏飘坠,况有庭橘符青黄。
超公最后法席张,全机扑落辊毬场。曾令天花倏飘坠,况有庭橘符青黄。
乌藤横膝傲佛祖,熟识眉宇瞬且扬。天吴吹澜洗霾垢,方诸挹月来清凉。
乌藤横膝傲佛祖,熟识眉宇瞬且扬。天吴吹澜洗霾垢,方诸挹月来清凉。
东瓯万刹尽金布,咋舌谁堪论妙悟。赚杀参儿走衲云,高枕无乃林泉负。
东瓯万刹尽金布,咋舌谁堪论妙悟。赚杀参儿走衲云,高枕无乃林泉负。
庐峰南远真西材,叩寂丈室惭宗雷。秀巅庞眉逼人爽,反疑不自尘中来。
庐峰南远真西材,叩寂丈室惭宗雷。秀巅庞眉逼人爽,反疑不自尘中来。
由来山兴复不薄,畏途何计挥尘缚。诘朝匹马汗羞颜,又作杨花无止泊。
由来山兴复不薄,畏途何计挥尘缚。诘朝匹马汗羞颜,又作杨花无止泊。
刘弇

刘弇

刘弇(1048-1102)字伟明,号云龙,安福(今属江西)人。元丰进士。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传。著有《龙云集》三十二卷,词有《彊村丛书》本《云龙先生乐府》一卷。 ▶ 37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
微风萧萧¹吹菰(gū)²,开门看雨月满湖。
译文:微风吹拂着湖中的菰蒲,沙沙作响;打开舱门查看是否下雨,却见到湖中洒满了银色的月光。
注释:¹萧萧: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²菰蒲:茭白和菖蒲,均为浅水植物。
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
舟人水鸟两同梦¹,大鱼惊窜(cuàn)²如奔狐。
译文:船工和水鸟都已进入了梦乡,一条大鱼受惊逃窜,仿佛奔跑的野狐。
注释:¹“舟人”句:意谓夜已很深,船工和水鸟均已进入了梦乡。²惊窜:受惊而逃窜。
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独形影相嬉娱。
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独形影相嬉娱。
译文:夜深了,人与物都静悄悄地,只剩下我独站船头,与自己的影子互相嬉娱。
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
暗潮生渚¹²寒蚓(yǐn)³,落月挂柳看悬蛛
译文:潮水悄悄地上涨,那低咽的声息,恍如蚯蚓蠕动;明月悬挂在岸边的柳条上,犹如蜘蛛悬挂在交织的蛛网。
注释:¹渚:水边。²吊:怜悯。³寒蚓:即蚯蚓。⁴“落月”句:意谓柳树如蛛网,落月如蜘蛛。
此生忽忽忧患里,清境过眼能须臾。
此生忽忽¹忧患里,清境过眼能须臾(yú)²
译文:我这一生都在失意恍惚中,这清丽的境界,也只能此时欣赏,转眼就会过去。
注释:¹忽忽:失意恍惚状。²能须臾:如此之快。能,如此。
鸡鸣钟动百鸟散,船头击鼓还相呼。
鸡鸣钟动¹百鸟散,船头击鼓²还相呼。
译文:鸡鸣声和晨钟声里,百鸟散去,只有船头的鼓音与之呼应。
注释:¹鸡鸣钟动:指天已拂晓。²击鼓:开船时打鼓招呼。

  诗描绘了舟中夜起后所观赏到的美丽画图,曲折有致地表露了自己的心曲情怀。全诗写得空旷奇逸,不染一点世俗烟火气,细微地写了夜宿湖中的景况。在描写中,尤其突出了一个“静”字,无论是有声还是无声,动态还是静态,大景还是局部,都紧紧为写静夜服务。

  “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是说诗人在舟中听到外面微风吹拂水草的声响,以为湖面上下起了蒙蒙细雨,于是,推开船门,去欣赏雨景,然而,看到的却是满湖月色,波光粼粼。这是诗人起首二句描绘的境界。它不但巧妙地点出了 “舟中夜起”之题,而且,写出了诗人的幻觉。这种手法,前人也曾使用过,如唐人释无可 《秋寄从兄岛》云:“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但苏轼此二句,似比唐人之句更为成功。

  自“舟人水鸟”至“落月挂柳”六句,诗人描绘了舟中夜起后所观赏到的美丽画图,曲折有致地表露了自己的心曲情怀。此六句可分三层,两句一折, 写出了 “静”、“独”、“冷”三种心境。

  “舟人水鸟”两句,诗人以动静相衬的手法,着重描绘夜境之静:此时,舟人、水鸟都已进入了梦境,只有大鱼惊窜激起的水波声。这鱼声在静夜里格外响亮,以致使诗人误以为是一只狐狸在草丛中惊窜而去。将“大鱼”误作为“奔狐”,其中暗伏着将满是月华的湖面误作月光照耀下的草地,这是自“开门看雨月满湖”之后的又一次幻觉,它是暗伏着的,不易为人查觉。这境界,如梦如幻、极远极近、极奇极美,“静”字为其魂魄。

  诗人之所以如此喜爱这万籁俱寂的夜境,这需要多少了解一点儿苏轼当时的心情。苏轼早年曾“奋厉有当世志”,但二十余年仕宦生涯的体验,使他对之产生了厌恶情绪,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与诗人“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的天性格格不入,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与诗人自身的“野性”始终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诗人曾说自己是:“尘容已似服辕驹, 野性犹同纵壑鱼”(《游庐山次韵章传道》), 就正是这一矛盾的形象写照。

  苏东坡既不能真正归隐,丢弃自己“致君尧舜”的本来志向,又难以忍受污浊的官场生活,这就使他常常要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慰藉。“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独形影相嬉娱”的深层蕴涵也正在于此。白天,“举手摇足,辄有法禁”,那是“野性”的囚牢,人性的桎梏,而现在,在这个静静的夜色里,只有自己面对满湖的月光、惊窜的大鱼,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形影互相嬉娱,这是 “野性”的解脱,是骏马的脱羁,诗人手舞足蹈,陶然醉之了。此二句“独”字为眼,不仅写出此时此际之独,而且从潜意识上讲,苏轼一生独立危行,“一肚皮不合时宜”,也正是一种人生的孤独,是一种时代先觉者的孤独。“独”字承上,深化了 “静”界。

  诗人由 “静”至 “独”,总体来说,是陶醉自然,物我同一的境界,是一种愉悦的审美境界。然而,诗人是不能完全忘却尘世的,对人生、社会问题的深深思索,会突然闪过心头。于是, 诗人的心境转至 “冷”字,诗人面前的绝妙夜景也变得冷气袭人了:“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来自洲渚边的潮水在暗涨,其声幽幽咽咽,有如寒蚓蠕动的声音;挂在柳条之下的落月,犹如悬在丝端的蜘蛛。诗人使用 “暗潮”、“寒蚓”、“落月”、“悬蛛”这些充满暗色寒觉的意象,既进一步为这幅舟湖夜色图添画数笔,又象征和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为下一段的议论作了渲染铺垫。

  最后一部分,诗人以议论抒情作结。诗人想到,良辰美景,转瞬即逝,天明之后,又要开始那令人痛苦的仕宦生活。你听:在鸡鸣声和晨钟声的合奏里,夜里伴我度过了一个美好夜晚的百鸟都散去了,只有船头的鼓音与之呼应。苏轼此处用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中的“猿鸣钟动不知曙”句,反其意,写自己对夜色清境的留恋,暗示对白日“忽忽忧患”生活的厌恶。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 第95-96页
2、 陈衍 选编,沙灵娜,陈振寰 译注.宋诗精华录全译(上、下).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009-3-12:第309-310页
3、 赵山林,潘裕民.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中西书局 ,2009-10-1 :第96-97页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君恩如水¹向东流,得宠(chǒng)忧移²失宠愁。
译文:君王的恩宠就跟流水一样不停地东流,使得宫女得宠的时候担心恩宠转移,失宠的时候又忧愁。
注释:¹君恩如水:君王的恩泽就像流水般漂移不定。²忧移:害怕转移,这里指害怕君王的恩宠转移到别人身上。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莫向尊前奏花落¹,凉风²只在殿(diàn)西头。
译文:莫要在君王的宴席上得意地演奏《梅花落》了,凉风不远,你不久也会像花儿那样被风吹落的。
注释:¹花落:指的是《梅花落》,汉乐府的《横吹曲》中的笛曲名。²凉风:喻被冷落。和上一句的“梅花落”联系起来,暗示女子色衰被弃的可悲前景。

  这是一首宫怨诗,旨在议论嫔妃宫女的地位和命运,表明妃嫔宫女纵得宠一时,但最终下场和失宠者并无二致。言外之意是警告朋党之辈莫要得意忘形,沾沾自喜。

  首先是开头一句“君恩如水向东流”,此句用流水比君王的恩宠,构思极巧妙。流水,则流动不定。君王的恩宠既如流水流动不定,宫女之得宠失宠也随之变化不定。今日君恩流来,明日又会流去,宫女今日得宠,明日又会失宠。一旦失宠,君恩就如流水一去不返。所以无论失宠得宠,等待她们的未来都是不幸。这就逼出了第二句诗句“得宠忧移失宠愁”,此句直接点出宫女的忧愁心情:得宠时候害怕君王感情变化,恩宠转换,而失宠时又愁肠欲断,悲苦难言。所以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宫女妃嫔都得惶惶不可终日,清晰地刻画出宫女患得患失以及矛盾痛苦的心理。句中叠用“宠”字,正说明君王的恩宠对宫女的关系重要。因为宫女的命运,完全操在君王手里。

  后两句承接第二句,以失宠者的口吻警告得宠者。“莫向樽前奏花落"一句,喻指伴侍君王宴饮作乐。此处的”花落"借用江淹的《拟班婕妤咏扇》的典故,语含双关,既指曲名,又暗指下一句的花被凉风吹落,“凉风只在殿西头”,凉风不远,最终下场都是一样的,借此典故来抒发己见,警告得宠者,君王之恩宠都是难以维持的。

  整体看来,这首诗通篇都用了议论。由于比喻、双关运用得极其巧妙,诗人描写的时候在议论中含着形象,所以令人读来意味深长,比起明白直说更显得含蕴有味。纪晓岚称此诗“怨诽之极而不失优柔唱叹之妙”(《李义山诗集辑评》),正是道出了此诗含蓄的特点。

  李商隐的诗就是这样,理解它的典故寓托,能披文揽胜,不理解同样也能领略了其诗的文辞意境之美。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1189页
2、 刘学锴,李翰撰 .《李商隐诗选评》 .上海市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218 .

gōng--shāngyǐn

jūnēnshuǐxiàngdōngliúchǒngyōushīchǒngchóu

xiàngzūnqiánzòuhuāluòliángfēngzhǐzài殿diàn西tóu

世人之所共嗜者,美饮食,华衣服,好声色而已。有人焉,自以为高而笑之,弹琴奕棋,蓄古法书图画。客至,出而夸观之,自以为至矣。则又有笑之者曰:“古之人所以自表见于后世者,以有言语文章也,是恶足好?”而豪杰之士,又相与笑之,以为士当以功名闻于世,若乃施之空言,而不见于行事,此不得已者之所为也。而其所谓功名者,自知效一官,等而上之,至于伊、吕、稷、契之所营,刘、项、汤、武之所争,极矣。而或者犹未免乎笑,曰:“是区区者曾何足言,而许由辞之以为难,孔丘知之以为博。”由此言之,世之相笑,岂有既乎?
世人之所共嗜(shì)¹者,美饮食,华衣服,好声色²而已。有人焉,自以为高而笑之,弹琴奕(yì)棋,蓄古法书³图画。客至,出而夸观之,自以为至矣。则又有笑之者曰:“古之人所以自表见(xiàn)于后世者,以有言语文章也,是恶(wù)足好?”而豪杰之士,又相与笑之,以为士当以功名闻于世,若乃施之空言,而不见于行事,此不得已者之所为也。而其所谓功名者,自知(zhì)效一官,等而上之,至于伊、吕¹⁰、稷(jì)¹¹、契(xiè)¹²之所营,刘、项、汤、武¹³之所争,极矣。而或者犹未免乎笑,曰:“是区区¹⁴者曾何足言,而许由¹⁵辞之以为难,孔丘知之以为博。”由此言之,世之相笑,岂有既¹⁶乎?
译文:世人共同喜爱的东西,不过美味的食物,华丽的衣服,曼妙的声色罢了。有一个人,自以为高明,便嘲笑那样的生活,他弹琴下棋,收藏古代的书法绘画,有宾客来访,便拿出来夸耀观摩,自以为达到了至上的境界。但还是有人嘲笑他说:古时的人自然为后世所知,是因为有言语文章流传下来,琴棋书画的爱好有什么值得珍视?但对于这样的意见,豪杰志士也还是要嘲笑。他们认为士人应该以不朽的功名知闻于世,那种只说空话,而不能表现在行动上的做法,是不得已才那样做的。而所谓的功名,智能只够担任一个官职,依等次上推,直到伊尹、吕尚、稷、契所经营的国事,刘邦、项羽、商汤、周武所争夺的大业,也就算到达顶峰了。但这种功名仍然免不了被嘲笑说:这种区区小事哪里值得一提,许由推辞帝王之位才是难能可贵的,孔子能够说王霸大业才算是博洽的。由此来看,世人的互相嘲笑,哪里会完尽?
注释:¹嗜:爱好,喜好。²声色:音乐与女色。³法书:可作典范的名家书法。⁴自表见于后世:自然为后世所知。⁵是恶足好:这有什么值得珍视。⁶若乃:至于。⁷知效一官:智能只够担任一个官职。知,通“智”。效,效劳。⁸等而上之:依等次上推。⁹伊:伊尹,名挚,商汤臣,曾助商汤灭夏桀。¹⁰吕:吕尚,本姓姜,字子牙,又号太公望,曾佐周武王灭商。¹¹稷:后稷,名弃,传说为周王族先祖,舜帝农官。¹²契:相传为商王族始祖帝喾之子,舜帝之臣,曾助禹治水有功。¹³刘、项、汤、武:刘邦、项羽、商汤王、周武王。¹⁴区区:少,小。¹⁵许由:古代隐士,相传尧帝让位给他,他逃到箕山下隐居。¹⁶既:终了。
士方志于其所欲得,虽小物,有弃躯忘亲而驰之者。故有好书而不得其法,则椎心呕血几死而仅存,至于剖冢斫棺而求之。是岂声、色、臭、味足以移人哉。方其乐之也,虽其口,不能自言,而况他人乎?人特以己之不好,笑人之好,则过矣。
士方志于其所欲得,虽小物,有弃躯忘亲而驰之者。故有好(hào)¹而不得其法,则椎心呕血几死而仅存,至于剖冢(zhǒng)(zhuó)棺而求之²。是岂声、色、臭、味足以移人³哉。方其乐之也,虽其口,不能自言,而况他人乎?人特以己之不好,笑人之好,则过矣。
译文:当士人正有志于他所想得到的东西时,即使是很小的事物,他也会不顾生命、忘记亲人而追求的。因此有的人喜好书法却又得不到时,就捶胸吐血,奄奄一息,甚至掘开坟墓、凿开棺材来得到它。这难道是声色嗅味可以改变人的性格吗?当他正喜好某物时,就算是他自己也无法说出其中的体会,更何况别人呢!人们只因为自己不喜欢,就去嘲笑别人所喜欢的事物,就太过分了。
注释:¹好书:喜好书法。²“则椎心”二句,据韦续《墨薮》载:“魏钟繇见蔡邕笔法于韦诞,自槌三日,胸尽青,因呕血。魏世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繇求之,不与。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而得之。”斫:砍。³移人:吸引人。
毗陵人张君希元,家世好书,所蓄古今人遗迹至多,尽刻诸石,筑室而藏之,属余为记。余,蜀人也。蜀之谚曰:“学书者纸费,学医者人费。”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世有好功名者,以其未试之学,而骤出之于政,其费人岂特医者之比乎?今张君以兼人之能,而位不称其才,优游终岁,无所役其心智,则以书自娱。然以余观之,君岂久闲者,蓄极而通,必将大发之于政。君知政之费人也甚于医,则愿以余之所言者为鉴。
(pí)¹人张君希元,家世好书,所蓄古今人遗迹至多,尽刻诸石,筑室而藏之,属(zhǔ)²余为记。余,蜀人也。蜀之谚曰:“学书者纸费³,学医者人费。”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世有好功名者,以其未试之学,而骤出之于政,其费人岂特医者之比乎?今张君以兼人之能,而位不称(chèn)其才,优游终岁,无所役其心智,则以书自娱。然以余观之,君岂久闲者,蓄极而通,必将大发之于政。君知政之费人也甚于医,则愿以余之所言者为鉴。
译文:毗陵人张希元,家中世代爱好书法,收藏古往今来的墨宝非常丰富,他把这些都刊刻在石头上,建了一个屋子来珍藏着,并嘱咐我写一篇记文。我是四川人,四川有一句谚语说:“学习书法的人耗费纸张,学习医术的人耗费人命。”这句话虽然小,但可以用来比喻大事。世上有热衷于功名的人,将他从未经实践检验的学识,贸然地用在政事上,他对人命的伤害又岂是学医之人可以比拟的?如今张君有出众的才能,所处的地位低下却与其才不相符,终年逍遥,没有地方施展他的智慧才能,只好通过书法来自我娱悦。但从我的角度来看,张君不是长久闲居的人,蕴蓄到了极点便能融会贯通,一定会在政治上有很大的作为。张君应该知道政治对人的伤害要超过医术,那么希望将我的话来作为鉴戒。
注释:¹毗陵:今江苏常州市。张希元,名次元,当时任越州签书判官。²属:通“嘱”。³纸费:耗费纸张。⁴人费:耗损人命。⁵未试之学:未经试验的学说主张。⁶兼人之能:兼具多人才能。⁷位不称其才:职位和才能不相称。⁸优游:悠闲。⁹无所役其心智:没有地方施展他的智慧才能。

  这篇记从批评世人以己之所好而骄人、笑人的陋习,层层演进,引出对张希元爱好书法却怀才不遇寄予同情,并相信他会以自己的才能在仕途上发挥经世济民的作用,表现了苏轼积极用世的人生观。此文不循常理,不守成规,将一篇普通的记述散文写得纵横开阖,出人意表。

  这篇文章一共分为三段,第一段一上来就阔发议论。紧紧围绕着一个“笑”字延伸开来,描述了世人的种种偏见与短识。琴棋书画爱好者们嘲笑那些喜好声色的平庸之辈,但他们又被喜好文章的人嘲笑;而喜好功名的人对好文者同样不以为然,认为他们的文章不过是些酸腐“空言”而已;而这些追求功名的人们,即使能够像刘、项、汤、武一样掌管天下,但是他们竟依然无法避免他人的嘲笑。因为在大隐士许由和大圣人孔子看来,这些功名不过过眼云烟,不值一提。最后以“世之相笑,岂有既乎”为结,说明世间人们的相互嘲笑从来未曾停止。苏轼对这些嘲笑统统给予了否定。

  第二段紧承第一段对收藏者的痴情、痴态、痴行进行了进一步的延展和刻画。他们为书画“弃躯忘亲”,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他们为书画“椎心呕血”,连生命都可放弃;他们为书画“剖冢斫棺”,可谓不择手段,用尽心思。但是作者苏轼理解他们,说人世间人们所看重的声色享乐都不足以吸引他们,转移他们的志趣。他们在书画中所得到的精神享受是连他们自己都无以言表的,其他人就更加无法理解他们了。作者强调,不理解并不能成为嘲笑他们的理由,更不能成为否定他们的根据。他总结说:“人特以己之不好,笑人之好,则过矣。”这不仅批评了那些嘲笑琴棋书画爱好者的人们,更将所有的同类嘲笑给予了归纳否定,依然用“笑”字串连,与上文呼应,文气贯通一气。

  从“毗陵人”到“属余为记”为第三段的开端,介绍作记的缘起。这里应该详细地记述、描绘张希元如何爱好书画典籍,珍藏了什么,规模是怎么样的。但是作者仅寥寥数笔,便戛然而止。张希元“家世好书”,其风可追;“所蓄古今人之遗迹至多”,多善可陈;“尽刻诸石,筑室而藏之”,精神之嘉,可予彰表。苏轼以“蜀人”“蜀言”为转接承续,引出对人生道路设计、从业选择的看法。谚语“学书者纸费,学医者人费”的意思是:学习书法绘画的人,要耗费大量的纸张;学医术会因医术未精而伤害他人。谚语虽非名人名言,但是因为其在民间口头传播,有很大影响力。文末,苏轼特别郑重地谆谆告诫张希元:“君知政之费人也甚于医,则愿以余之所言者为鉴。”苏轼对张希元是否希望从政文章并没有明确道出,只是提出了期望和警示——从政非同藏书等个人爱好,关乎芸芸众生的生死祸福,因而需要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表面上看,苏轼对行业、职业的评价不甚明确,观点有些含糊,但这恰恰是对张君明确的提醒,是苏轼的高明之处。因为从政好坏因人而异,关键是个人能否把握掌控问题。提出原则,而不给具体结论,其实是最好的答案。

  以“记”的本色而论,本应该写人、写堂,而此篇文章表面看从头到尾全是议论声;但是细品之下,却是无一字不是写人、写堂,无一字不是记其所应记。文章借对世人嘲笑的议论,记述了建堂所遇到的压力、阻挠和困难;借对堂主苦恼劝解的议论,记述了堂主为收藏付出的种种代价、牺牲和精神压力。可谓是句句写堂,句句写人。

参考资料:
1、 吴小林.唐宋八大家文品读辞典 下:新世界出版社,2008:1081-1083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世事无常¹²金樽(zūn)³,杯杯台郎醉红尘
译文:世上的很多事情是很难预料,不如沉溺美酒、及时行乐更好。
注释:¹世事无常:世上的很多事情是很难预料的。²耽:沉溺、迷恋的意思。³金樽: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⁴红尘:指的就是这个世间,纷纷攘攘的世俗生活。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人生难得一知己¹,推杯换盏²话古今。
译文:我们一生也难有几个情投意合的朋友,来一起把酒言欢,一起谈古论今、谈天说地。
注释:¹知己:知道,了解自己的人,常指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²推杯换盏:盏也是一种器皿,比杯的容积大得多,所以喝酒的时候喝到尽兴处,有推杯换盏之说,互相敬酒,后来一般形容关系好。
菊花残,梨叶堕。可惜良辰虚过。新酒熟,绮筵开。不辞红玉杯。
菊花残,梨叶堕(duò)¹。可惜良辰²虚过。新酒熟,绮(qǐ)(yán)³开。不辞红玉过。
译文:菊花凋零,梨叶飘落,美好的时光徒然消逝,令人惋惜。美酒刚刚酿成,在精美的宴席上,让我们举起酒杯,莫要推辞。
注释:更漏子:词牌名。《尊前集》入“大石调”,又入“商调”。《金奁集》入“林钟商调”。四十六字,前片两仄韵,两平韵,后片三仄韵,两平韵。¹堕:落。²良辰:美好的时光。³绮筵:华丽丰盛的筵席。
蜀弦高,羌管脆。慢飐舞娥香袂。君莫笑,醉乡人。熙熙长似春。
蜀弦¹高,羌(qiāng)²脆。慢飐(zhǎn)³舞娥(é)香袂(mèi)。君莫笑,醉乡人。熙(xī)长似春。
译文:丝竹管弦的乐曲声高亢清脆。歌女们的舞姿婀娜优美,让人陶醉。您千万不要笑那些沉溺于酒乡的人。这欢乐的乐曲声使人陶醉在春天般的温暖中。
注释:¹蜀弦:演奏高腔的一种弦乐器,因出于四川,故名蜀弦。²羌管:也叫羌笛,传说是汉武帝时丘仲所作,见应劭《风俗通》。其长二尺四寸,一说三孔,一说四孔,与今之笛不同。本出古羌族,故名羌管。³飐:风吹而物体颤动。⁴舞娥:美貌的舞女。娥:美女。⁵袂:衣袖。⁶醉乡人:沉溺于酒醉状态的人。⁷熙熙:和乐的样子。

  这首词借写秋日酒宴,感叹良辰易逝,主张及时行乐,尽醉方休。描写了词人于歌舞酒宴中所享受的富贵生活。词人的人生态度是很达观的。面对年龄老大、光阴虚掷的忧伤,词人并没有很在意。词的格调轻快,没有丝毫的哀伤。

  上片写秋日宴饮作乐。到了秋末季节,菊花开残,梨叶飘零,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一年将尽,时光过得飞快,词人忽然惊觉,一年的大好时光都已过尽,自己却没有好好游玩欣赏,耽误好景色,还没有来得及做更多的事情一年就消失了。“可惜良辰虚过”。词人或许因为忙碌,或许为情所苦,没有注意到好时光在身边流逝。这令词人痛心,既然发觉了,就要努力补偿,减轻这种负罪感,还是设摆华筵,端起金尊,邀请至友一起畅饮,邀美人相伴。

  下片写正值秋酒新熟,词人在绮筵上举红玉杯畅饮,听蜀弦羌管演奏,看舞娥轻歌曼舞,其乐融融。有醇酒美女,做一个醉乡人,熙熙快乐,一年四季都似春天,在沉醉的状态中,人的一生才能像阳春一样温暖而富于意趣。词人要他人莫笑自己的现状,词人自身是很满足的。

参考资料:
1、 单芳,晏殊珠玉词译评,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第31页
2、 诸葛忆兵编选,晏殊 晏几道集,凤凰出版社,2013.03,第19页

gènglòuzi--yànshū

huācánduòliángchénguòxīnjiǔshúyánkāihóngbēi

shǔxiángāoqiāngguǎncuìmànzhǎnéxiāngmèijūnxiàozuìxiāngrénzhǎngshìch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