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却一,拈得七。通天大路,万重铁壁。枫桥心肝五脏,一时剖出。
去却一,拈得七。通天大路,万重铁壁。枫桥心肝五脏,一时剖出。
臭骨头,信彩掷。百千万种神通,只消道个不必。
臭骨头,信彩掷。百千万种神通,只消道个不必。
释法薰

释法薰

暂无信息 ▶ 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金络¹青骢(cōng)²白玉鞍,长鞭紫陌³野游盘。
译文:金饰的笼头青白的色泽洁白似玉的马鞍,主人扬着长鞭在京郊大道上来回游荡。
注释:¹金络:即金络头。²青骢: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³紫陌:指京师郊野的道路。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¹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游日未阑²
译文:早晨奔驰在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久才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游地太阳尚未下山。
注释:¹朝:早晨。²阑:将尽。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dàn)(lǒng)阴寒。
译文:汗血宝马常跟随主人征战沙场艰苦卓绝,即使马蹄受伤也毫不畏惧边地的苦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译文:希望你能将这满满长城的泉窟一饮而尽,哪怕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

  首联写骢马的毛色、装饰与气派。“金络”,指用金装饰的马笼头,形容它的富贵与华丽。“青骢”,指马的毛色和品种,是产于西域的名马,有青白相间的色泽。“白玉鞍”,指洁白似玉的马鞍。开篇在读者眼前展现的就是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有着一身青白相间斑驳有致的色毛,装饰着金光闪闪的马络头,配以洁白玉石似的马鞍,主人骑着它,扬着长长的鞭子,在京郊的康庄大道上来回蹓跶,奔跑,气派十足。“金”、“青”、“白”,色彩的调配既富丽堂皇,又柔和舒适。用词造意,铺张夸饰,以突出骢马华饰的高贵和扬厉矫健的雄姿,使马的形象更为鲜明生动。

  颔联写马的敏捷、矫健和雄风。“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早晨骏马奔驰在长安的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快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源地,太阳尚未下山。“朝”、“暮”,早晚仅为一天,说明时间的短促,“东道”、“河源”,两地相距数千里,用以夸张空间的阔远。“尘恒灭”、“日未阑”,表现骢马飞奔的神速、锐意进取的雄风。

  颈联刻划骢马的功业、品格和德性。“汗血”,即“汗血马”,一种产在西域大宛国的千里马。据说此马在长途跋涉之中,至日中其汗从前肩髆小孔中流出,颜色如血。“每随”、“不惮”四字,表现了骢马艰苦卓绝、征战沙场、出生入死、为国捐躯的昂扬的战斗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颔、颈两联属对工致,气势开宕、豪迈,读后令人精神振奋。

  尾联写对骢马的信任、勉励和希望。“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表达了主人对骢马的期望,正如杜甫“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之意。“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信任,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反之,也表明了骢马的决心、壮志和宏愿。“长城窟”,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的简写,原属《相和歌·瑟调曲》。相传长城有泉窟,可以饮马。古辞原意为“征戍之客,至于长城而饮其马,妇人思念其勤劳,故作是曲也。”“行路难”,原属《乐府·杂曲歌辞》,即“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乐府解题》)。结句引用乐府古题,意思是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这首诗从马的华饰,写到马的才能、突出马的品质和德性,盛赞它为国建功立业而不怕艰苦、不惜伤残的精神。一联写外在美,二三四联写内在美,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抱负。诗歌格调高亢,豪放旷达,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沈德潜称这首诗“几可追步老杜咏马诗。”

cōng

wànchǔ tángdài 

jīnluòqīngcōngbáiān chángbiānyóupán 
zhāodōngdàochénhéngmiè dàoyuánwèilán 
hànxuèměisuíbiān shāngdànlǒngyīnhán 
jūnnéngyǐnchángchéng wèibàotiānshānxíngnán 
茅舍数椽山下盖,松竹梅兰真可爱。穿林越岭觅干柴,没人怪,从我卖,或少或多凭世界。
茅舍数椽(chuán)¹山下盖,松竹梅兰真可爱。穿林越岭觅干柴,没人怪,从我卖,或少或多凭世界²
译文:几间茅屋盖在山脚,与松竹梅兰为伴真好。穿越山林寻找干柴,没人干扰,卖了柴草,卖钱多少不计较。
注释:¹数椽:数间。²世界:世间,引申为世人、人们。
将钱沽酒随心快,瓦钵磁瓯殊自在。酕醄醉了卧松阴,无挂碍,无利害,不管人间兴与败。
将钱沽酒随心快,瓦钵(bō)磁瓯(ōu)殊自在。酕(máo)(táo)¹醉了卧松阴,无挂碍,无利害,不管人间兴与败。
译文:拿钱买酒无烦恼,瓶中有酒乐逍遥,醉了卧在松阴下,没有打搅,没有争吵,不管他兴衰胜败什么世道。
注释:¹酕醄:大醉貌。

  《西游记》第九回,书中写道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有两个贤人,一位是渔翁张稍,一位是樵夫李定。一日,他们在长安城里卖了鱼和柴,便进入酒馆之中吃了个半醉,徐步而归。二人以对诗的形式,夸赞渔樵生涯。这首词,是他们对诗的第六首,是樵夫李定所唱。

  渔翁张稍和樵夫李定,是两位隐于渔樵的幽人雅士,因为现实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腐败,他们宁可去捕鱼打柴,也不肯去同流合污。他们在诗词中反复赞美渔樵生涯,以此与名利场中做对比,来反衬现实的黑暗。这首词,在迫求”随心快”、“殊自在”、“无挂碍”、“无利害”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且,在对渔樵隐逸生活歌颂、赞美,甚至是美化的同时,还对历史的兴亡、朝代的更替表明了他们的态度,“不管人间兴与败”,在这历史虚无感的后面,是对现实社会的彻底否定。

参考资料:
1、 吕树坤《四大名著诗词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年第1版,第51页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菩萨蛮·宿水口》是宋末词人洪瑹于途中投宿水口(今安徽省来安县水口镇)之时,即景抒情,写下的抒发羁旅幽思的小词。这首《菩萨蛮》,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符合一般小令的结构规律。在整个词中,词人的感情是有发展变化的,非平铺直叙的作品所能及。

  起首“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二句写远景。雨后初晴,一道断虹斜插于东南方的长江之上,在夕阳落照之下,千山万水,一片紫翠。“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两句转写投宿,兼及近景。短亭,古时修于官道旁;以供行人休息的亭子,大凡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系马短亭西”,说明客舍就在此近旁:“丹枫明酒旗”,说明客舍兼营酒水。短短四句,恍如一幅画卷,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色彩绚丽,诗意盎然。词人好象手握一枝调色彩笔,精心构画,于是画面上出现了红黄橙绿青蓝紫的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出现了,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也出现了“断虹远饮横江水”中的“饮”字,带有“追琢”的痕迹。况周颐说:“词太做,嫌琢;太不做,嫌率。欲求恰如分际,此中消息,正复难言。”(《蕙风词话》卷一)可见他不是反对追琢,而是反对“太做”,即追琢过分。若“恰如分际”,这种追琢还是必要的。复有“明”字,青旗、红枫,判然可见,色彩明丽。

  下阕抒写客居此地的孤独之感。换头“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二句,谓词人奔走仕途,一事无成。“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词人这里借用,表示了对仕途的厌倦。“事逐孤鸿去”,大概是说往事不可追寻,已逝之时光亦不能再返,感慨至深,故亦真挚感人。结尾“又是月黄昏,寒枫人闭门。”二句饶有韵味。从时间上看,上阕写夕阳时候,提到山犹染紫;这里说“月黄昏”,则已暮色苍茫了。其上着以“又是”二字,说明词人在外不知漂泊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尝尽了千愁万苦。时已云暮,词人只有点上寒枫,闭门独坐而已。唐人马戴《灞上秋居》诗有句云“寒枫独夜人”,词境似之,但换用“人闭门”三字,则变成有我之境,与李重元《忆王孙。春景》词的结句“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菩萨蛮》,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符合一般小令的结构规律。但前后对比,又有明显的映照作用:开始时词人远眺断虹饮水,斜日含山,心情比较平静、舒畅;结尾时闭门独坐,孤枫相伴,自然产生抑塞无聊之感。因此在整个词中,词人的感情是有发展变化的,非平铺直叙的作品所能及。

mán··宿shuǐkǒu--hóngshū

duànhóngyuǎnyǐnhéngjiāngshuǐwànshāncuìxiéyáng

duǎntíng西dānfēngmíngjiǔ

shēngchángshìzhú鸿hóng

yòushìyuèhuánghūnhándēngrénmén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fān)¹(hù)叶,采之亨(pēng)²之。君子有酒,酌(zhuó)³之。
译文:瓠叶翩舞瓠瓜香,采来做菜又煮汤。酌子备好香醇酒,斟满酒杯请客尝。
注释:瓠:葫芦科植物的总称。¹幡幡:翩翩,反覆翻动的样子。²亨:同“烹”,煮。³酌:斟酒。⁴言:助词。⁵尝:品尝。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¹²,炮(páo)³之燔(fán)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译文:野兔肉儿鲜又嫩,烤它煨它味道美。酌子备好香醇酒,斟满敬客喝一杯。
注释:¹斯:语助词。²首:头,只。一说斯首即白头,兔小者头白。³炮:将带毛的动物裹上泥放在火上烧。⁴燔:用火烤熟。⁵献:主人向宾客敬酒曰献。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zhì)¹之。君子有酒,酌言酢(zuò)²之。
译文:野兔肉儿鲜又嫩,烤它熏它成佳肴。酌子备好香醇酒,斟满回敬礼节到。
注释:¹炙:将肉类在火上熏烤使熟。²酢:回敬酒。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chóu)¹之。
译文:野兔肉儿鲜又嫩,煨它烤它成美味。酌子备好香醇酒,斟满劝饮又一杯。
注释:¹酬:劝酒。

  这是一首描述普通人家热情待客的小诗。全诗共分四章,形式上全用赋法,颇具雅诗特点,然诗中反覆咏叹者多,渲染描绘者寡,又与风诗相近,故龚橙《诗本谊》谓此《小雅》“西周民风”之一。

  诗首章取瓠叶这一典型意象,极言其宴席上菜肴的粗陋和简约,瓠叶味苦,则所食非美味佳肴可知,但主人并没有以微薄而废礼,而是情真意挚地“采之亨之”,并取酒相待,请客人一同品尝。诗中多用代词,加快了节奏,情绪显得欢快跳跃,而首章“亨”、“尝”押韵,属阳部,更为全诗定下了一个热烈高昂的基调。

  诗后三章以白头小兔为叙赋对象,从另一面极言菜肴简陋。“一物而三举之者,以礼有献酢酬故也,酒三行而肴惟一兔首,益以见其约矣。”(《传说汇纂》引张彩语)《诗经》时代,关于荤菜,有“六牲”之说,即豕、牛、羊、鸡、鱼、雁(见《礼记·内则》),在正式宴请客人的场合,据礼当备“六牲”,而兔子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就如同北方谚语所谓“狗肉端不上台面”一样。明了这一点,便可看出同是宴饮之诗,《小雅·伐木》有“肥羜(音zhù,小羊)”“肥牡”,《小雅·鱼丽》有“鲿”“鲨”“鲂鳢”“鰋鲤”,和《小雅·瓠叶》中仅有“瓠叶”“兔首”相比,厚薄奢简尽显。正如第一章所叙述的那样,主人并没有因小兔之微薄而废燕饮之礼,而是或炮或燔或炙,变化烹调手段,使单调而粗简的原料变成诱人的佳肴,复以酒献客、酢客、酬客,礼至且意切,在你来我往的觥筹交错中,可以看出主宾之间确实“有不任欣喜之状”(陈延杰《诗序解》)。

  从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感染力来看,《小雅·瓠叶》确实算不上雅诗中的上品,但它却具有一定的历史认识价值,这首诗既表现出中华民族悠久的饮食文化传统,又表现出礼仪之邦所独有的尚礼民风和谦虚美德。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09-510

míng xiānqín 

fānfān cǎizhīpēngzhī jūnyǒujiǔ zhuóyánchángzhī 

yǒushǒu páozhīfánzhī júnyǒujiǔ zhuóyánxiànzhī 

yǒushǒu fánzhīzhìzhī jūnyǒujiǔ zhuóyánzuòzhī 

yǒushǒu fánzhīpáozhī jūnyǒujiǔ zhuóyánchóuzhī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老夫¹²发少年狂³,左牵黄,右擎(qíng),锦帽貂(diāo)(qiú),千骑(qí,旧时读jì)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语文教科书上为报倾城随太守: 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之随我出猎。),我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英姿。
注释:¹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岁。²聊:姑且,暂且。³狂:豪情。⁴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黄:黄犬。苍:苍鹰。⁵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⁶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⁷为报倾城随太守:此句在2020年语文初中教材中被译为“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报,报知。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太守:指作者自己。⁸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酒酣(hān)胸胆尚开张¹。鬓(bìn)微霜²,又何妨!持节³云中,何日遣(qiǎn)冯唐?会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¹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尚:更。²微霜:稍白。³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⁴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⁵会:定将。⁶挽:拉。⁷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⁸满月:圆月。⁹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信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下片前三句是说,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样信任我)呢?此时东坡才三十八,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自请外任。此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军环、庆二州,四年占抚宁诸城。东坡因这次打猎,小试身手,进而便想带兵征讨西夏了。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是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一个文人要求带兵打仗,并不奇怪,宋代诗人多有此志。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末三句是说,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词人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参考资料:
1、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年17期
2、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08年Z2期
3、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年级), Zhonghua Loose-leaf Collection, 2012年10期

jiāngchéng ·zhōuchūliè

shì sòngdài 

lǎoliáoshàoniánkuáng zuǒqiānhuáng yòuqíngcāng jǐnmàodiāoqiú qiānjuǎnpínggāng wèibàoqīngchéngsuítàishǒu qīnshè kànsūnláng 
jiǔhānxiōngdǎnshàngkāizhāng bìnwēishuāng yòufáng chíjiéyúnzhōng qiǎnféngtáng huìwǎndiāogōngmǎnyuè 西běiwàng shètiānl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