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追风幸执鞭,词场好在笔如椽。
十年睎骥犹瞠若,晚岁登龙未偶然。
下客阳春惊白云,何人绿水近红莲。
尚应九里蒙河润,他日一天今二天。
畴昔追风幸执鞭,词场好在笔如椽。
十年睎骥犹瞠若,晚岁登龙未偶然。
下客阳春惊白云,何人绿水近红莲。
尚应九里蒙河润,他日一天今二天。
韩元吉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41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
杜鹃¹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
译文:杜鹃鸣声凄厉,每天都在劝我归去。我的一片思乡之情这样深、这样痛。
注释: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¹杜鹃:鸟名,又叫杜宇、子规、布谷鸟。相传是古时蜀王望帝(名杜宇)的魂魄所化。其啼声有两个特点:一是连鸣不断,似泣似诉凄厉悲凉,民间有“杜鹃啼呜,泣血方止”的传说;二是叫声恰似在说“不如归去”,因而人们又称之为“催归鸟”。
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
望帝¹有神²如可问,谓³何日是归期。
译文:如果有谁知道望帝有灵,那么可以问问他,希望他告诉我究竟何日是归期。
注释:¹望帝:即远古蜀王杜宇。²神:神灵。³谓:告诉。⁴予:我。

  谢枋得此诗,抓住了杜鹃鸟啼声的这些特点来抒写自己的感情。其最成功之处在于用望帝的传说来抒发自己彻骨的思归之情,并把这种情绪描绘得缠绵往复,回肠荡气。

  作者在二十八字的短短篇幅里,高度地集中题材。全诗紧紧围着一个人(作者自己)、一种物(杜鹃)、一件事(归)展开。仅从字面上来看,四句中有两句出现了作者自己,两句出现了杜鹃鸟,三句出现了“归”字。进一步研读,还发现其实四句都没有离开这人、物、事三者。这种反复吟唱的写法,类似民歌中的复沓,仿佛仍有“杜鹃催人归,我归,我归,我归……”的旋律不断萦绕耳际,律感强烈,引起共鸣。

  全诗的结构也十分巧妙。诗的开篇先用杜鹃催归起兴,并连用“日日”二字,足见此鸟之殷勤多情,好像在说物有情而人无意。但接下来次句却说,我的归心如此急切,可惜无人知道,当然,杜鹃也是不理解我的。这样一来便使起兴鹃鸣反倒成了铺垫,从而把作者思归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三、四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使人与杜鹃之间形成直接联系,用人向物发问的方式表达作者对归期的盼望和对可能出现的永无归期的忧虑。

  通观全诗,这种由物(劝归)到人(思归),再由人(问归)到物(预示归期),最后仍然归结到人(归期何时)的结构方式,在人、物、事三者之间构成循环不断的关系,极符合作者所要表达的缠绵不绝、难解难断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
1、 李元强,卢晋.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441-443
2、 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354-1356

chūnwén--xièfāng

juānquànrénguīpiànguīxīnshuízhī

wàngyǒushénwènwèishìguī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当作人杰¹,死亦为鬼雄²
译文: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注释:¹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²鬼雄:鬼中的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至今思项羽¹,不肯过江东²
译文: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注释:¹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²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发调惊挺,掷地有声。“人杰”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指张良、萧何和韩信等贤臣良将;“鬼雄”出自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高度凝练的诗句鲜明而响亮地唱出了李清照的人生价值观:为国捐躯,生死何惧!自先秦以来,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李清照的人生价值观正是这种文化精神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但是如果把这两句诗放置在女性文学的视野中,却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战争对于女性而言,其残酷之处在于她们无法像男性一样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只能是铁蹄下哀叹呻吟的承受者。然而在李清照的笔下,她所显现的自我形象却并不是一个等待挽救的弱者。她虽然不能亲临沙场,但也从未置身事外,她关心着时局,为深受压抑的抗金志士扼腕不平,又毫不掩饰对惜命逃跑的南宋君臣的轻蔑和愤怒。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即借咏史而讽世。项羽兵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舣船相待,劝他暂避江东,重振旗鼓,项羽却拒绝东渡,自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江边。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项羽暴露了作为军事领袖的诸多缺点,然而在其生命的最后关头,却显示了一个英雄的凛然无畏。在李清照看来,他无愧“人杰”“鬼雄”之称。而在当时金兵铁蹄长驱南下,宋朝君臣望风而逃的大背景下,项羽之“不肯过江东”更具有鲜明的批判性。以当时的形势而言,金兵是孤军深入,黄河南北的许多州郡有的尚在宋人之手,有的虽已被占,但金兵数量不多,立足未稳;在金兵的进攻下,太行山一带抗金的义军蜂起,威胁着金兵的后方;如果赵构能蓄志抗金,中原事是大有可为的。但赵构一开始就没有恢复国土保卫人民的愿望,带着臣僚仓皇南逃,喘息刚定,就在临安定都。举出项羽的不肯东渡,正是对怯懦畏葸、只顾逃命苟安的南宋君臣的辛辣讽刺。而对于赵明诚临危而遁的行为,一向光明磊落的李清照内心是有着诸多失望的,“人杰”“鬼雄”之语也当包含着对丈夫的劝诫和勉励。

  这首诗在字面上只是对千年前的英雄抒发感慨,但对时事沉痛悲愤的谴责之情却溢于言表。她正是在朝廷败逃的情势下被弄得家破人亡,更因此颠沛流离,尝尽人间艰辛。面对时局,她不得不兴起“汝为误国贼,我作破家人”(吕本中《兵乱后杂诗》)的怨愤。这种怨愤也正是当时千万蒙难人民共同的怨愤。因此,此诗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悲愤,还是广大百姓的心声。这样一首诗出自一位封建时代的女子之手是难能可贵的。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著. 宋诗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5:852, 861-862.
2、 胡晓明主编. 历代女性诗词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6:132-133.

xiàjué

qīngzhào sòngdài 

shēngdāngzuòrénjié wéiguǐxióng 
zhìjīnxiàng kěnguòjiāngdōng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手捏青苗¹种福田²,低头便见水中天。
译文:手捏青青秧苗将其种进田里,一低头就能看见水中倒映的天空。
注释:¹青苗:指稻秧。²福田:谓积德行善可得福报,如播种田地可得收获。
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
六根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²
译文:只有秧苗的根须无损才能长成稻谷,插秧的时候感觉是在后退其实是在前进。
注释:¹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此句以六根清净方可学佛修道,比喻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秧苗成长。²后退原来是向前:此句大实话,富含哲理,乃暗喻方便修行之法。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译文:幽州的一位骑马的胡族壮士,长着一双碧眼,头戴虎皮之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gān)¹
译文:他善于施弓放箭,有万夫不当之勇。
注释:¹干:触犯,冒犯。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弯弓若转月¹,白雁落云端。
译文:只见他弯弓如满月,仰天一箭,便射中了云中的白雁。
注释:¹“弯弓”句:谓张弓射箭之快。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双双掉¹(biān)行,游猎向楼兰²
译文:他与同伴们成双结对地挥鞭纵马,前往楼兰的边塞之地游猎。
注释:¹掉:摇动。²楼兰:汉代西域城国,此泛指西北边疆地区。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译文:他们义无返顾地出门报国,将生死置之度外。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天骄五单于,狼戾(lì)¹好凶残。
译文:人称天之骄子的匈奴,他们狼性凶残,生性好杀。
注释:¹狼戾:像狼一徉贪婪凶暴。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牛马散北海¹,割鲜²若虎餐。
译文:其牛马遍布北海,吃生肉如虎餐狼食。
注释:¹北海:湖名。即今贝加尔湖。这里泛指匈奴之地。²割鲜:谓割生肉而食。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虽居燕支山¹,不道朔雪寒。
译文:匈奴人虽然住在大漠之北的燕支山,却不畏朔风大雪之严寒。
注释:¹燕支山:山名。即焉支山、胭脂山,山下盛产胭脂。其地在今甘肃永昌、山丹二县之间。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chēng)¹玉盘。
译文:妇女骑在马上嘻笑,其面色如红玉盘一样红润。
注释:¹赪:红色。
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
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
译文:她们能像男儿一样在马上翻飞,射猎飞禽走兽。像男儿一样喝酒,醉后面如花月,依雕鞍而卧。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máo)¹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译文:胡星旄头四放光芒,匈奴又开始侵掠了。大汉与匈奴交兵,如两窝马蜂一样搅在一起。
注释:¹旄头:即髦头。星宿名,昴星。《史记·天官书》:昴曰髦头,胡星。动摇若跳跃者,胡兵大起。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译文:双方兵士的刀枪上沾满了鲜血,大漠上的流沙都被血染红了。
名将古是谁,疲兵良可叹。
名将古是谁,疲兵良可叹。
译文:古时御敌名将是谁,将颓疲兵实在是令人慨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
何时天狼灭¹?父子得安闲。
译文:时才能将天狼星射灭,使天下父子团聚过上太平的日子呢?
注释:¹“何时”句:谓何时平息贼寇。天狼,星名。

  此诗可分四段,旨在企盼如胡马客之名将,绥靖边患,生动刻画了边地民族的骁勇善战和风俗生活,以及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和渴求和平的愿望。

  诗的一开头就赞叹“幽州胡马客”的骠骑与威猛。所谓的“幽州胡马客”应该是指安禄山手下那些横行无忌的“壮士”,也就是安禄山私养的奴才。大多数是契丹等少数民族勇士,力大无穷,身怀绝技,被安禄山收为义子。因为多是胡人,所以就不乏有碧眼金发之辈。这些勇士带着用虎皮做的冠帽,笑拂着两只利箭,有万夫不当之勇。胡人张弓搭箭,弯弓如张满两,能把白雁射落在云端。胡人双双掉鞭而行,游猎驰向楼兰,胡人一出门就不顾身后之事,慷慨报国,义无反顾。可惜这些勇士选择安禄山为主子,所谓的报效国家恐怕也只是“幽燕”这个小朝廷。

  诗人在作这段描述时心情颇为复杂。一方面任侠尚武的性格使诗人对这些年青勇士的高超武艺和绝技绝活发出由衷的赞美,对这些勇士报效主子的忠心也发出由衷的赞叹。也许是刚到幽州时李白对安禄山的野心认识还不足,有的学者说李白当初甚至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不久即离幽州南下。这样看起来李白说“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也就可以理解。可是另一方面,李白对这些勇士也有隐隐的担心,这些勇士愈健壮、武艺愈高、对主子愈忠诚,那么日后对李唐朝廷的威胁也就愈大。“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两句看似平常,其实也满含隐忧,游猎向楼兰是要经过中原腹地。而且“楼兰”一语暗指国都长安。

  接着诗人又用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匈奴”犯边的故事来寓含对国家将或发生战乱的隐忧。所谓“天骄五单于”一般认为是西汉后期,匈奴势弱内乱,分立为五个单于:呼韩邪单于、屠耆单于、呼揭单于、车犁单于、乌藉单于,五单于互相争斗,后为呼韩邪单于所并。其实在这里,“五单于”是泛指匈奴各部首领。在冒顿单于的统领下,匈奴屡屡来犯,侵犯了今河北、山西、陕西及河套一带,不仅给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以莫大的威胁,而且严重破坏了中原的社会经济。由于汉初政权初建,国力较弱,不足以抵抗匈奴的侵扰,故只得采取消极的和亲政策,以公主嫁给单于,并岁给絮、缯、酒、米、食物,直至武帝即位,采纳抗战派的主张,发动正义的防御性战争,才把匈奴的侵扰势力击退。

  诗中所说的“燕支山”又名“焉支山”或“胭脂山”,在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汉以前匈奴浑邪王与休屠王的驻牧地。在更早的时候,原属两氏和乌孙的游牧地区,后来两氏和乌孙先后西迁至今伊犁河流域,这一带才被浑邪王和休屠王占领。燕支山的草原上不仅水草丰美,据说还产一种花草:胭脂草,能作染料。《五代诗话·稗史汇编》说:“北方有焉支山,上多红蓝草,北人取其花朵染绯,取其英鲜者作胭脂。”故旧常以“北地胭脂”代指北方的美女。“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即是对此的生动写照。燕支山草原是浑邪王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和大本营,所以才有“虽然居住于燕支山,却不怕朔风冰雪寒”的慨叹。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春夏,霍去病兵出临洮,越燕支山,大破匈奴。匈奴失此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诗人还用惊秫的笔调描写了征服匈奴战争的惨烈和悲壮:“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雪白的锋刃上流洒着赤红的鲜血,连茫茫的流沙都被染红。“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诗人关注的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名将,而是那些被战争机器摧残的疲惫将士和因为战争而动荡和民不聊生的社会。

  尽管匈奴的战事业已久远,然而幽燕胡儿蠢蠢欲动、杀气腾腾,看来另一场严酷的杀戮恐怕在所难免。一旦战争再起,老百姓一定会再陷入无休止的动荡之中,所以李白在诗的结尾处说“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既表现出诗人对可能发生的叛乱的极大厌恶和对平叛的期望,同时也向朝廷和世人发出非常强烈的战争警醒。

参考资料:
1、 安旗 阎琦.李白诗集.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246-247
2、 易存国.文艺论丛(9).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301-304
馨香饼饵,新鲜瓜果,乞巧千门万户。到头人事控抟难,与拙底、无多来去。
馨香饼饵,新鲜瓜果,乞巧千门万户。到头人事控抟难,与拙底、无多来去。
痴儿妄想,夜看银汉,要待云车飞度。谁知牛女已尊年,又那得、欢娱意绪。
痴儿妄想,夜看银汉,要待云车飞度。谁知牛女已尊年,又那得、欢娱意绪。

quèqiáoxiān··xīnxiāngbǐngěr--qián

xīnxiāngbǐngěrxīnxiānguāguǒqiǎoqiānménwàndàotóurénshìkòngtuánnánzhuōduōlái

chīérwàngxiǎngkànyínhànyàodàiyúnchēfēishuízhīniúzūnniányòuhu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