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外囗}地一下,好肉剜疮。
更安名字,雪上加霜。
{内力外囗}地一下,好肉剜疮。
更安名字,雪上加霜。
释居简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 117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¹,剪刀声、犹在银半²。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míng)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译文:想到你,泪水就将我的青衫衣襟打湿!你对我的真情和关慰,点点滴滴我又怎能忘记呢?半个月前你还带病而强打着精神做事,当时你剪灯花的声音现在还仿佛留在银灯边。回想起来,你生性胆小,连一个人在房子里都害怕,可如今你却在那冷冷的幽暗的灵柩里,独自伴着梨花影,受尽了凄凉。我愿意为你的灵魂指路,让你的魂魄再一次到这回廊里来。
注释:¹扶病:带着病而行动做事。²银半:银灯。古代以油灯照明,贵族大家多用银制灯台,故称银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zhǐ)尺玉钩斜¹路,一般消受,蔓(màn)草残阳。判²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³。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dān)、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译文:你我近在咫尺,正一样地消受着这夕阳晚照下的荒原凄景。我愿用我的热泪和着祭祀的酒浆把你滴醒,让你又活转过来,可又怕你醒来后继续为我伤神,你定然会说:你书生命太薄,应该多多保重,不要再耽于儿女情了!但我却记得你我曾有过的密誓,现在想来那誓言真的难以实现了,想到这一切又怎能不叫人肝肠寸断呢?
注释:¹玉钩斜:随代葬埋宫女的墓地。这里是指亡妻的灵寝所在地。²判:同“拚”。此处甘愿之意。³椒浆:即椒酒,以椒实浸制之酒,多于元旦饮用。这里是指祭奠之酒浆。⁴幽泉:墓穴,代指亡妻。⁵将息:保重、调养之意。⁶怨粉愁香:粉香,代指女人。怨粉愁香是喻指男女间的恩怨私情,这里借指与妻往日的浓情密意。

  这首词,是纳兰容若的第一首悼亡词。

  上片“青衫湿遍”第一句就表明了词人悲痛的程度。眼泪把他的衣服都浸的湿透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悲痛,又是怎样的一种凄凉,才能把衣服都湿透。“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凭你对我的一片真情和安慰,我又怎能忍心把你忘记呢。这开头的两句就把全词的那种哀伤的基调奠定了。“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妻子逝世的时间才只有半个月。半个月前,她还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眼前,带着病在灯下,强打着精神做事。而今却是阴阳两隔,空留自己独自在回想。“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回忆起你从前生性胆小,连一个人在房间都害怕,可如今你却在那冰冷幽暗的灵柩里,独自伴着梨花影,受尽凄凉。这几句体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挚爱以及对其浓烈的思念之情,于是词人把自己满腔的愁怀,全部都寄托在梦幻中,希望亡妻能认识回家的路,到梦中与自己相聚。

  下片仍是抒发了词人的哀婉深情。“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这里作者猜想,此时的你,一定也和我一样,“一般消受”这肝肠寸断之苦了。“咫尺”两字有“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之意,似有东坡“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之态,然而后者还能“相顾”,前者却是天人永隔了。

  至此词人对其妻子的思念达到了高潮,可以看出他是如何疯狂的思念着亡妻,竟然幻想着用眼泪去唤醒她和自己相见。“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在这里词人的笔锋一转,站在妻子的角度想,又怕长眠地府的妻子还在为自己神伤。定会说,书生你太命薄,应该自己多多保重,不要再耽误于儿女情长了!最后一句“料得重圆密誓,难尽寸裂柔肠。”词人记得夫妻俩所有的密誓,但是那些誓言已经不能够实现,想到这真是令人肝肠寸断。这整首词里字字句句都渗透了词人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思念,也看出了词人那种凄楚的心境。而纳兰的词风的婉丽凄清也正是来自于他们夫妻二人的情深意长。“青衫”、“银釭”、“梨花影”、“回廊”、“玉钩斜路”、“蔓草残阳”、“清泪”、“椒浆”等凄淡无聊的意象,在诗里组接成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读来更是让人令人荡气回肠。这些意象大都是一种忧伤的感觉,透出一些悲凉的气氛,单看这些词,一种凄清感就扑面而来。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全编全赏.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320-322页

qīngshān湿shībiàn··dàowáng--lánxìng

qīngshān湿shībiànpíngwèirěn便biànxiāngwàngbànyuèqiántóubìngjiǎndāoshēngyóuzàiyíngāngshēngláixiǎodǎnqièkōngfángdàoérjīnbànhuāyǐnglěngmíngmíngjǐnliángyuànzhǐhúnshíjiàoxúnmènghuíláng

zhǐchǐgōuxiébānxiāoshòumàncǎocányángpànzhǎngmiánxǐngqīnglèijiǎojiāojiāngyōuquánháiwèishénshāngdàoshūshēng簿mìngjiāngzàixiūdānyuànfěnchóuxiāngliàozhòngyuánshìnánjìncùnlièróucháng

余谪居黄,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栖霞。今年公将去,乞郡湖南。念此惘然,故作此词。
余谪居黄,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yóu)¹会于栖(qī)²。今年公将去,乞郡湖南³。念此惘(wǎng)然,故作此词。
注释:醉蓬莱:词牌名。双片九十七字,前片十一句,后片十二句;前后片各四仄韵。¹君猷:徐大受,当时黄州知州。²栖霞:栖霞楼,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在黄冈市赤鼻矶上。³今年公将去,乞郡湖南:今年徐守将离开黄州,要求到湖南作知州。
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又还重九。华发萧萧,对荒园搔首。赖有多情,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
笑劳生一梦,羁(jī)旅三年,又还重九。华发¹萧萧²,对荒园搔首。赖有多情,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岁岁登高,年年落帽³,物华依旧。
译文:自笑劳苦的生涯如一梦醒来,原是留在他乡流浪过三次重九节的人。发花白又稀疏,面对荒废的园圃搔头。幸运有多情谊的人,喜欢饮酒而无诉讼事,好像古代无为而治的贤明太守。年年登高,年年宴饮,那美好的景物依旧不变。
注释:¹华发:白发。²萧萧:稀疏的样子。³落帽:代指宴饮。
此会应须烂醉,仍把紫菊茱萸,细看重嗅。摇落霜风,有手栽双柳。来岁今朝,为我西顾,酹羽觞江口。会与州人,饮公遗爱,一江醇酎。
此会应须烂醉¹,仍把紫菊茱萸(yú),细看重嗅²。摇落霜风,有手栽双柳。来岁今朝,为我西顾³,酹(lèi)羽觞(shāng)江口。会与州人,饮公遗爱,一江醇(chún)(zhòu)
译文:这次登高宴会按理要痛饮,照常佩带紫菊茱萸,还要细看多嗅。草木凋零,秋风为霜,其中有我俩雪堂前栽的两棵柳树。明年的今天,我为你移居潇湘,洒酒于江口。我将和黄州的人共同享受您留下的恩惠,如饮长江水般的美酒。
注释:¹烂醉:痛快饮酒。²重嗅:反复闻嗅。³西顾:徐君猷赴任湖南在黄州之西,故名。⁴酹:饮酒前把酒洒在地上或水上以祭神祝福。⁵羽觞:酒器。⁶州人:黄州人。⁷饮:喝,这里指享受。⁸遗爱:官员有德政,给后人留下仁爱。⁹醇酎:反复酿造的醇厚老酒。

  上片,从三年贬居生活体验着墨,写对徐守君猷的深厚情谊。开头三句,自嘲劳苦的生活如一场梦,贬居三年,成为他乡的游子。“笑”字一领对偶句,心思全出。接着两句,进深一层,写人生易老天也老。“华发”、“荒园”均是衰老的象征,“搔首”也无可奈何,抗御不住。“赖有”三句,笔锋一转,颂扬徐君猷的功德。值得庆幸的是:酒在肚里,事在心头,不因喝酒而糊涂误事。我遇到了徐守这样“多情”的人,“好饮无事”的人,“似古人贤守”的人。作者在《遗爱亭记》亦歌颂了徐君猷这些方面的功绩:“知黄州,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而已。”好一个贤明的太守。最后三句,照应序言“每岁”之笔,岁岁年年登高宴饮,“物华依旧”,情深谊长。

  下片,以节传情,以酒寄情。在痛饮中淋漓尽致地一吐为快。酒中多少事,酒中多少诗。开头三句,就点明此次相会宴饮极不平凡。酒逢知己千钟少,“应须烂醉”;此次登高观赏“紫菊茱萸”也不一般,应须“细看重嗅”。此处他点化运用了杜甫“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九日蓝田崔氏庄》)诗句,不露痕迹,且把“烂醉”与“细雨”、“茱萸”的内在联系巧妙地揉和起来了:除祸免灾。接着二句,醉里吐真言,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有“摇落霜风”的物候作证,“有手栽双柳”作证。“来岁”三句,发出深深的祝愿与希冀:“来岁今朝”,我为你西行而饯行,把酒洒满于江口来一个更大的“烂醉”。最后三句,总写徐守君猷的功绩,也是这首词的主题概括:我会和黄州的人,忘不了享受您的“遗爱”,如同痛饮“一江酹酎”的美酒,君子情谊,源远流长。“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遗爱亭记》)

  这首词,表面看来,系例行重九登高宴饮之作,实是借题发挥,以节传话,以酒寄情,表达他们那样“惘然”之情和崇敬徐守君猷“相待如骨肉”和“狱草烟深”的功德。正因为酿酒、饮酒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社会、求生存求发展的一种高级意识形态的历史活动,唯有酒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的酵酶,唯有酒中人方能领略其中的韵味,所以东坡才写出如此真情实感、意境高超的词章来。

参考资料:
1、 王水照 王宜瑷.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50-151
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95-96

zuìpénglái··zhòngjiǔshàngjūnyóu--shì

zhéhuángsānjiànzhòngjiǔměisuìtàishǒujūnyóuhuìxiájīnniángōngjiāngjùnnánniànwǎngránzuò

xiàoláoshēngmèngsānniányòuháizhòngjiǔhuáxiāoxiāoduìhuāngyuánsāoshǒulàiyǒuduōqínghǎoyǐnshìshìrénxiánshǒusuìsuìdēnggāoniánniánluòmàohuájiù

huìyīnglànzuìréngzhūkànzhòngxiùyáoluòshuāngfēngyǒushǒuzāishuāngliǔláisuìjīncháowèi西lèishāngjiāngkǒuhuìzhōurényǐngōngàijiāngchúnzhòu

荣木,念将老也。日月推迁,已复九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荣木¹,念将老也。日月推迁²,已复九夏³,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译文:《荣木》这首诗,是为感念衰老将至而作。日月更替,时光流逝,又到了木槿花盛开的夏季。我在孩童时,已经接受了修齐治平的儒学之道,可如今头发已经斑白,却还是没有什么成就。
注释:¹荣木:即木槿(jǐn),属木本植物,夏天开淡紫色花,其花朝开暮闭。²推迁:推移,迁延,即运行之意。³九夏:即夏季。夏季三个月,共九十天,故称“九夏”。⁴总角:古代未成年男女的发式,因将头发结成两个髻角,故称。这里代指童年。⁵道:指圣贤之道和做人的道理。⁶白首:指老年,老人头发变白。⁷无成:无所成就。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
复复¹荣木,结根于兹²
译文:当夏盛开木槿花,泥土地里把根扎。
注释:¹复复:繁盛的样子。²兹:此,这里。
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晨耀¹其华²,夕已丧之³
译文:清晨绽开艳丽色,日暮凋零委泥沙。
注释:¹耀:形容木槿花开时的艳丽,光彩夺目。²华:同“花”。³丧之:指木槿花枯萎凋零。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
人生若寄¹,憔悴²有时。
译文:人生一世如过客,终将枯槁黄泉下。
注释:¹人生若寄:人生在世,好像旅客寄宿一样。这是比喻人生的短暂。²憔悴:枯槁黄瘦的的样子。
静言孔念,中心怅而。
静言¹²³,中心(chàng)
译文:静思默念人生路,我心惆怅悲年华。
注释:¹静言:静静地。言:语助词。²孔:甚,很。³念:思念。⁴中心:内心。⁵怅而:即怅然。而:语尾助词。
采采荣木,于兹托根。
复复荣木,于兹¹托根²
译文:当夏木槿花开盛,于此扎根长又深。
注释:¹于兹:在此。《尚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孔传:“言祖乙已居于此。²托根:犹寄身。
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译文:清晨繁花初怒放,可怜日暮竟无存。
贞脆由人,祸福无门。
贞脆¹由人,祸福无门²
译文:坚贞脆弱皆由己,祸福哪得怨别人。
注释:¹贞脆:坚贞和脆弱,指人的不同禀性。²祸福无门: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意思是说,祸与福的降临,并不是有什么特殊的门径,而是人们行为的好坏所招致的必然结果。
非道曷依?非善奚敦?
非道曷¹²?非善奚(xī)³
译文:圣贤之道当遵循,勤勉为善是本心。
注释:¹曷:同“何”。²依:遵循。³奚:何。⁴敦:敦促,勤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遵循正道还遵循什么?不勤勉为善还勤勉做什么?
嗟予小子,禀兹固陋。
¹²小子³,禀兹固陋
译文:叹我无德又无能,固执鄙陋天生成。
注释:¹嗟:叹词。²予:我。³小子:作者自指。原意指地位低下、无德无能之人,这里是自谦之辞。⁴禀:禀性,天性。⁵固陋:固执鄙陋。
徂年既流,业不增旧。
(cú)¹既流²,业不增旧³
译文:匆匆岁月已流逝,碌碌学业竟无增。
注释:¹徂年:过去的岁月。徂:往,逝。²流:流逝。³业不增旧:是说学业比过去没有增加。
志彼不舍,安此日富。
志彼¹不舍²,安³此日富
译文:我本立志勤求索,谁料沉溺酣饮中。
注释:¹彼:指上章所说“道”与“善”。²不舍:孜孜不倦,奋斗不息。³安:习惯于。⁴日富:指醉酒。《诗经·小雅·小宛》:“壹醉日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本来的志向是孜孜不倦地依道、敦善,可我现在却安于酣饮的生活。
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我之怀¹矣,怛(dá)²焉内疚³
译文:每念及此心伤痛,惭愧年华付东风。
注释:¹怀:心怀,思量。²怛:痛苦,悲伤。³内疚:内心感觉惭愧不安。
先师遗训,余岂之坠?
先师¹遗训²,余岂之坠³
译文:先师孔子留遗训,铭刻在心未抛弃。
注释:¹先师:指孔子。²遗训:留下的教导。³之坠:动宾倒装,即“坠之”。坠:跌落,即抛弃。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四十无闻¹,斯²不足畏³
译文:我今四十无功名,振作精神不足惧。
注释:¹闻:闻达,有所成就而名声在外。²斯:这。³畏:害怕,恐惧。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¹我名车,策²我名骥³
译文:名车名骥皆已备,扬鞭策马疾驰去。
注释:¹脂:油,这里用作动词,以油脂润滑车轴。²策:鞭,这里用作动词,以鞭赶马。³骥:千里马。名车、名骥:以车、马比喻功名,是说准备驾驭车马去建立功名。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千里虽遥,孰¹敢不至!
译文:千里路途虽遥远,怎敢畏难而不至!
注释:¹孰:谁。按:晋元兴三年二月,刘裕起兵勤王,打败桓玄。陶渊明于本年夏季出任刘裕镇军军府参军。这一章诗就表现了诗人出任镇军参军前的思想动力和决心。

  诗题“荣木”,是取诗的前两字作为篇名,并不是专写荣木。《荣木》一诗共三十二句,分四章,每章八句。第一章慨叹人生若寄,第二章写要坚持正确的做人道理,第三章责己无所作为,第四章表示不坠先师之训而奋起。全诗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

  这首诗提出了世间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生苦短。陶渊明把“荣木”已化为一种意象——人生美丽却苦短。他忧于人生短暂,认为人若不勤奋,即使“总角闻道”也会“白首不成”,这是人生的悲哀。他告诫人们,人生就像匆匆过客,到时都会憔悴、衰老、死亡;人的寿命、祸福取决于自己。他也自责自己曾废学而乐饮。

  从此诗第四章中可以见出作者内心郁勃着昂扬的进取之心、功业之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这句话活脱了陶渊明另一面孔,它与后人心目中那位吟唱着“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者形象,相距实在太远。人们以往对陶渊明的印象只是其中年思想成熟以后的形象,是陶渊明丰富人格之一角。以“一斑”而概其“全豹”有时会出现以偏概全的弊病。陶渊明早期功业之心,主要是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使然。对于古代大多数知识分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他们最大的梦想,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谁也难以天生就超越历史的局限而对功业荣名不屑一顾、视如粪土。

  人生短暂,只有为功名而奋斗才有意义。陶渊明没有忘记儒家先师孔子的教导,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望,这不值得惧怕。他自信有取得功名的天赋,不管要经历多少苦难,也没有任何理由放弃。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8-12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¹之江。
译文:吴王夫差出兵攻越,越王勾践带兵迎击。
注释:¹逆:迎战。
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大夫种¹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²战。夫申胥³、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¹⁰。王不如设戎,约辞¹¹行成¹²,以喜其民,以广侈¹³吴王之心。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¹⁴也,将必宽然有伯¹⁵诸侯之心焉;既罢¹⁶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¹⁷,乃无有命矣。”
译文:大夫文种献计说:“吴越谁存谁亡,只看天意如何,用不着打仗了。伍子胥和华登练出来的吴国士兵,从来没打过败仗,只要有一人精于射箭,就会有百人拉起弓弦练习。我们很难战胜他啊。凡是谋划一件事情,必须预见到成功才实行,决不可轻易拼命。君王不如保全兵力,严守阵地,用谦卑的言辞向吴国求和,让吴民高兴,让吴王的野心一天天膨胀。我们可由此占卜天意,果真天弃吴国,吴人定会答应议和,不把我国放在眼里,而放心大胆去中原争霸。等他百姓疲惫了,再遇上天灾歉收,我们稳稳当当去收拾残局,吴国就失去上天的保佑了。”
注释:¹大夫种:即文种,越国大夫。²庸:用。³申胥:即伍子胥,封于申,故又称申胥。⁴华登:吴国大夫。⁵简服:训练。⁶挫:败。⁷决拾:射箭用具。⁸素:预先。⁹履:实行。¹⁰授命:拼命。¹¹约辞:委婉的言辞。¹²行成:求和。¹³广侈:扩张,使其生骄心。¹⁴不吾足:不把我们放在心上。¹⁵伯:通“霸”,称霸。¹⁶罢:通“疲”,疲劳。¹⁷烬:灰烬。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勾践,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今勾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勾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天王岂辱裁之?亦征诸侯之礼也。’”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¹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²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³曰:‘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勾践,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今勾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勾践用¹⁰帅二三之老¹¹,亲委重罪,顿颡¹²于边。今君王不察,盛怒属¹³兵,将残伐¹⁴越国。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¹⁵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¹⁶焉!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¹⁷以晐姓¹⁸于王宫;一介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春秋贡献,不解¹⁹于王府。天王岂辱²⁰裁之?亦征诸侯²¹之礼也。’”
译文:越王同意了,派诸稽郢向吴求和,说:“敝国君主勾践,派遣小臣诸稽郢前来,不敢公然献上玉帛,在天王驾前行礼,只好冒昧的私下向天王左右的官员说:从前,越国不幸冒犯天王,天王亲自出动玉趾,本来打算灭我勾践,又宽恕了我。天王对我越国的恩德,真是让死人复活,让白骨生肌,我勾践既不敢忘记天降的灾祸,又怎敢忘记天王的厚赐呢?如今我勾践既因无德而重遭天祸,我们这些草野的鄙贱之人,又怎敢忘记天王的大德,只因边境的小怨而耿耿于怀,以至再次得罪天王的左右呢?勾践因此率领几个老臣,亲自承担重罪,在边境上叩着响头。天王未了解下情,勃然大怒,出兵讨伐。越国本来就是向天王称臣进贡的城邑啊,天王不用鞭子驱使它,却使您尊贵的将士们受屈,来执行讨伐,更使越国不安了。因此勾践请求盟约。今送来一个嫡生的女儿,在王宫拿着簸箕扫帚;还送来一个嫡生的儿子,捧着盘子和脸盆,随同侍卫们服侍天王。春秋两季,向天王的府库进贡,决不丝毫懈怠。天王又何必御驾亲征?这本是天子向诸侯征税之礼啊!
注释:¹诸稽郢:越国大人。²币:礼品。³下执事:供役使的人。⁴得罪:指勾践射伤吴王之父阖闾。⁵天王:对吴王夫差的尊称。⁶亲趋玉趾:亲劳大驾。⁷孤:舍弃。⁸繄:就是。⁹边陲:边境。¹⁰用:因此。¹¹老:老臣。¹²顿颡:叩头直至额触地。¹³属:会集。¹⁴残伐:杀伐。¹⁵鞭箠:鞭子。¹⁶寇令:抵御盗寇的命令。¹⁷箕帚:畚箕、笤帚。¹⁸晐姓:贡纳诸姓妇子到天子之宫。¹⁹解:同“懈”。²⁰辱:谦词。²¹征诸侯:向诸侯征税。
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¹之,是以无成功。’今天王既封殖²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³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译文:谚语说:‘狐狸埋下它,狐狸又扒出来,所以劳而无功。’如今天王既已扶植了越国,您的明智已传遍天下;倘又消灭它,天王岂不也是劳而无功吗?如何使四方的诸侯信服吴国呢?因此命我下臣把话儿说清楚,请天王就利和义两方面多加权衡吧!”
注释:¹搰:掘出。²封殖:培植。这是以草木自比。³刈:芟草。⁴实:信实。⁵秉:拿,执。⁶度:衡量。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绕郭云烟¹(zā)²几重,昔人³曾此感怀嵩
译文:环绕城郭的浓浓云烟,迷迷朦朦不知有多少重,唐时的名相曾经在此地怀念嵩洛感慨无穷。
注释:怀嵩楼: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李德裕由袁州长史徙为滁州刺史,建“怀嵩楼”,并写有《怀嵩楼记》一文。嵩(sōng):中岳嵩山,五岳之一,在河南登封县北,洛阳东南。轩:窗。¹绕郭云烟:一作“绕阁烟云”。郭,内城称城,外城称郭。²匝:环绕一周叫一匝。³昔人:指李德裕。⁴嵩:这里兼指嵩山与洛阳,因洛阳又称嵩京,李曾分司东都(洛阳)。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霜林¹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译文: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争相显露各自面容,野菊开放的美好时令,我们畅饮醇酒逸兴正浓。
注释:¹霜林:指带霜的林木。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解带¹西风飘画角²,倚栏斜日³照青松。
译文:西风中飘来画角清哀的声音,我解开衣带胸怀更加豪雄,斜倚着楼上高栏观赏夕阳照在苍翠的青松。
注释:¹解带:解开衣带。²画角:彩绘的号角,用以报时。³斜日: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乘醉 一作:乘兴)
会须乘醉¹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²
译文:我将要乘着醉意带领佳客,冬雪皑皑时再踏上如玉的群峰。
注释:¹乘醉:乘着醉意。²群玉峰:群玉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此处借指白雪覆盖的山峰。

  这首诗中表现出诗人傲岸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嶙峋的风骨。首联写登上高楼,于云烟弥漫之中追怀历史、遥想古人,借古伤今,气氛凝重。中间两联回到现实,写眼前所见所闻,这两联视野开阔,人与物浑融无问。诗人把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寓于精炼的景物描写之中:颔联写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颈联则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尾联遥想冬日重游,气象恢宏,群山银妆素裹冰清玉洁之态,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诗写得神完气足,潇洒道劲,景物描写形象鲜明而意味深长。

  作者登上此楼,站立楼头,纵目四望,滁州城外群山环绕,云雾从山中腾涌而出,将滁州城重重缭绕起来,使整座城池如在仙界一样。

  李德裕对嵩洛感情深厚,视之为第二故乡。他是一代英才,功业赫然,却不幸遭遇朋党之祸,先是被贬滁州,最终客死海南。他在滁州时建造了这座楼,而且给它取名为怀嵩楼,就是为了表达对嵩洛的深深怀念。欧阳修年轻时也曾在洛阳做官,常与朋友们畅游嵩洛一带名山大川。后来他也常常想起这段壮游,对嵩洛怀有极深的感情。造化弄人啊,没想到两百年之后,命运把他与李德裕联系在了一起,二人命运遭际竟然如此相似。他也被人指控与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祸乱朝政,也被贬滁州。此时此刻,在这怀嵩楼上,引发了他怀人追往的感慨。

  从内容看,首联写滁州城云遮雾绕,虽然不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但重重的云烟却也叫人艰于呼吸。“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人不禁感慨万端。感慨之后,不由想起和自己有着相似经历和命运的李德裕。

  颔联写得最妙,秋风瑟瑟,“无边落木萧萧下”,可群山却争相露峥嵘,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是谁也扼杀不了的。面对“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野菊花,即使没有陶渊明那样闲情逸致,不妨对菊举杯,来个“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颈联写诗人面对凛冽的西风,解带披襟而笑纳之;耳闻悲鸣的画角,却无“城上斜阳画角哀”之凄凉。红日西坠,倚着栏杆,“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诗人突然吟起沈约的《寒松》:“梢耸振寒声,青葱标募色。疏叶望岭齐,乔干临云直。”

  尾联和林逋的《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出于同一机杼,但有更深一层的含义。“秋风秋雨愁杀人”,这算不了什么,哪怕是“雪压冬云百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的数九寒冬也吓不倒,诗人还要邀上几个肝胆相照的朋友,再来怀嵩楼,看“积雪浮云端”,看“琼树似新裁”,这才叫做“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从艺术特点看,这首诗的好处,不止境界高远,风格遒上;即以写景而论,同样是自然流畅而又层次分明的。全诗以“感”宇入题,以“兴”字结穴。“云烟”是俯瞰负郭之景,“霜林”是平视远处之景;“野菊”写楼下景物,“解带西风”写楼上风光。“斜日青松”是“倚栏”所见;踏雪看山是登临所想。前六句写所见所感,是实写;后两句设想来朝风物,是虚写。摄景的角度不断变换,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实有虚,描绘了开阔深远的画面,画幅中凝聚着傲岸昂扬的精神。陆游与欧阳修一样,有似火肝肠,如山意志。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37-138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88-89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