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帐桃笙昼寝馀,此君那可一朝无。
秋来冷落同班扇,岁晚温柔是锡奴。
雾帐桃笙昼寝馀,此君那可一朝无。
秋来冷落同班扇,岁晚温柔是锡奴。
曾几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5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憔悴¹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译文:近年来一日比一日憔悴,环顾身边亲人多有亡故而日渐萧条,令人黯然神伤。
注释:¹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风威侵¹病骨,雨气咽愁肠²
译文:悲伤而致病,风雨之下病骨难支、愁肠百转不能胜情。
注释:¹侵:侵害。²咽愁肠:使愁肠哽咽。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夜鼎(dǐng)¹唯煎药,朝髭(zī)半染霜。
译文:深夜鼎中弥漫着药香,早晨醒来发现髭须斑白。
注释:¹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两耳。髭嘴边的胡子。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前缘¹竟何似,谁与问空王²
译文:我的人生因果究竟如何?谁能替我去求问佛祖?
注释:¹前缘:佛教以世间诸物皆因缘和合而成,故善缘结善果。恶缘生恶果。又以生死本是轮回相报,故人今生之善,皆因前生善缘之成,而今生之恶,则为前生恶缘之果。²空王:佛家语,佛之尊称。佛说世界一切皆空,故称空王。

  首联“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两句便给全诗笼罩了一层伤感的云雾。“萧条”二字交代了诗人此时的生活,已经没有了侍从簇拥、嫔娥相伴的富贵繁华。他是旧目的南唐君主,今日的宋人囚徒,生活不唯冷清,对比过去,尤觉萧条。诗写在入宋之后,这样的一种厌倦情绪也就有了理解的线索。诗以“憔悴”领起,对以“萧条”,前者重在写人,后者刻画环境。二者相互映对,写出人因萧条而憔悴,也因憔悴而更觉萧条。意思还不止于此一层。“年来甚”与“益自伤”相对,这是说,人是一年一年的老去,憔悴本来就一年更甚于一年,偏又处在这周遭萧条的环境中,于是便生出无尽的感伤而加快了人憔悴的速度。

  中间两联刻画诗人的生活状态。颔联“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紧承首联而发,写憔悴的“病骨”受“风威”所“侵”,伤感的“愁肠”为“雨气”所“咽”。使病体与愁怀紧密关合,以见病因愁起,愁使病笃之意。这一联尤为传神,把病中的敏感形象地写了出来,正因为有病骨,正因为有愁肠,才感受到秋风格外寒,秋雨格外冷。颈联“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句,悲叹宝鼎已无他用,“唯煎药”而已,自己也垂垂老矣,已是“朝髭半染霜”了,更是哀戚尤深。

  尾联“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语气悲愤。“前缘”“空王”之说,更涉佛事,益见消沉。愁病交加,无所排遣,便只好求助于佛,而幻想从了解“前缘”中得到解脱,从询问“空王”中得到指点。可是“前缘竟何似”,仍不得而知。“谁与问空王”,亦不得其门而入。诗至此煞笔,流露出无限的惆帐与忧思。其中深沉的内容,耐人寻味。

  诗中以“威”写风,以“气”写雨,将政治处境中所有的威逼与压迫都转为自然现象的感受,就文学手法而言是拟人。而在诗人,怕也有不能直言而曲折抒写的现实考虑。全诗把体病、心病、人情、秋景、家事、国事等融合在一体,笼罩了一层伤感的云雾。

参考资料:
1、 蒋方编选.李璟李煜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97-98页
2、 (南唐)李煜著,王晓枫解评.李煜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01 第1版:第126页

bìngzhōnggǎnhuái怀

 dài 

qiáocuìniánláishèn xiāotiáoshāng 
fēngwēiqīnbìng chóucháng 
dǐngwéijiānyào zhāobànrǎnshuāng 
qiányuánjìng shuíwènkōngwáng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齐有倜(tì)(tǎng)¹生,鲁连²特高妙³
译文:齐国有个倜傥洒脱的士人名叫鲁仲连,他的才气十分高明美妙。
注释:¹倜傥:气宇轩昂,不受拘束的样子。²鲁连:战国时期齐人鲁仲连。³高妙:杰出,出众。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明月¹出海底,一朝开光曜(yào)²
译文:他就像一颗夜明珠从海底升起,散发的光芒一下子照亮了天地。
注释:¹明月:指夜明珠。《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珠有夜光、明月,生于蚌中。”²光曜:光辉。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却秦振英声¹,后世仰末照²
译文:他用雄辩游说赵、魏联合拒秦,逼退秦军建立莫大功勋。他的英名传遍天下,他的光辉照耀后世,让后人无限景仰。
注释:¹却秦振英声:指鲁仲连义不帝秦,却秦救赵一事。²末照:犹余光也。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¹
译文:他看轻那些功名富贵,回头笑着拒绝了平原君的千金馈赠。
注释:¹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典故,可见于《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仲连,战国齐人,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尚气节。游赵之时,恰遇秦军围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求援于魏国,魏安釐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尊秦为帝。鲁仲连往见赵相平原君,陈以利害,义不帝秦,坚定赵王抗秦之决心。鲁仲连帮助赵国坚定信念击退秦军后,平原君赵胜以千金相赠,鲁仲连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于是辞别平原君而去,终生不复见。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吾亦澹(dàn)¹人,拂衣²可同调³
译文:我也是和他一样的放达之人啊,事了拂衣去、功成便身退是我们共同的志趣。
注释:¹澹荡:淡薄,不慕名利。²拂衣:超然高举的意思,表示语气坚决。³同调:谓志趣相合。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诗一开始就化用《史记》中的话。“高妙”二字,同时表现其卓异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两个方面;一个“特”字,表达了一腔倾慕之情。“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诗人在此将鲁仲连的出仕视为明月出海,这种极度的推崇,可见诗人对鲁仲连的景仰不同一般。鲁仲连一生大节,史传只举了反对帝秦和助收聊城二事。《古风》的这首则专书前一事。当初辛垣衍劝赵帝秦以图缓颊,平原君已为之犹豫,若无鲁仲连雄辩坚拒,难免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在此关键时刻,鲁仲连起的作用无异挽澜于既倒。“却秦振英声”五字就是对这事的肯定和推崇。

  而“后世仰末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过若干世纪的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这是其功业即画策的高妙所致。但鲁仲连的为人钦敬不仅如此,还在于他高尚的人品。当平原君欲以官爵千金相酬时,他却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说罢辞去,终身没有再见平原君。“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直书其事,而赞赏之意溢于言表。

  热爱自由和渴望建功立业,本来是两种不同的理想追求,然而一些杰出的盛唐文士却力图将二者统一,并以此与政界庸俗作风相对抗,似曾成为一种思潮。

  功成身退是李白的政治理想和自我设计的重要部分,在这个方面,他引为楷模的历史人物,便是张良、鲁仲连。李白的功成身退主要是为了抬高自己的从政身份,目的在以谋臣策士出仕。这样,自然而然地落实到吟咏者——“吾”身上的,即是对鲁连人格精神的高度推崇,“我”慕其风而愿与之同调了。一“倜傥”,一“澹荡”,既是鲁连的人格写照,也是诗人的精神追求;既是诗人的自许,也是诗人的自期。他是要把对鲁仲连心中由衷的仰慕转化为现实生活中自觉的人格追求,完成他的人生理想与政治理想。

  这首诗直书其事,直抒胸臆,可说是最为质朴的写法。寥寥数句,给读者刻画了一个高蹈而又仗义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又寄寓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全诗虽然有为个人作政治“广告”的意图,却也能反映诗人一贯鄙弃庸俗的精神。“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妾薄命》),这两句诗正好可用来形容李白自己的诗品,即随意挥洒,独具标格。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299-300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长揖(yī)雄谈态自殊¹,美人巨眼识穷途²
译文:李靖长揖不拜雄辩善谈神态不凡,红拂眼光敏锐看出穷途中的英豪。
注释:红拂:隋末大臣杨素家里的婢女,本姓张,因侍杨素时手执红拂(掸灰尘的用具),后来就叫她红拂。有一次,李靖以布衣人见杨素,从容谈论天下大事。红拂在旁见他气宇轩昂,谈吐超人,知道他将来必非庸碌之辈,就连夜逃离杨府,投奔李靖,与他同往太原辅佐李世民起兵讨伐隋王朝(见唐代杜光庭《虬髯客传》)。¹“长揖”句:李靖谒杨素时,杨素态度倨傲,李靖长揖(拱拱手)不拜,并指责杨待客不逊,杨连忙谢罪。后来,杨素听了李靖的一番高谈雄辩,更心悦诚服。长揖:拱拱手,程高本改为“长剑”。雄谈:是说李靖阔论高谈,滔滔雄辩。态自殊:指李靖的态度自如,与众不同。²“美人”句:红拂能在李靖尚处卑贱地位时,看出他日后必有一番作为,所以说她具有眼力,见识卓越。巨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识远大。梦稿本作“具眼”,亦通。然小说中有“巨眼英豪”(第一回)之语。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尸居余气¹杨公幕²,岂得羁(jī)(mí)³女丈夫
译文:杨素那死气沉沉腐朽将亡的府署,怎么能够困留得住女中的大丈夫?
注释:¹尸居余气:用以说人将死,意思是虽存余气,而形同尸体。语出《晋书》:李胜曾对曹爽说:“司马公(司马懿)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也。”红拂投奔李靖,李清恐杨素不肯罢休。红拂也说:“彼尸居余气,不足畏也。”²杨公幕:指杨素的府署。³羁縻:束缚、留住。⁴女丈夫:指红拂,后人称她与李靖、虬髯客为“风尘三侠”。

  这首诗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的寄慨之作。林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恰好被贾宝玉翻见,将这组诗题为《五美吟》。《五美吟·红拂》就是其中之一。

  组诗中所写的人事其实并非都据史实。如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带有寓言性质;《西京杂记》中所写王昭君不肯贿赂画工以致不为汉元帝所知而被诏使出塞的情节只是传说;至于出自《虬髯客传》的红拂形象则更经传奇作者的艺术加工。

  这首诗中的议论原本是借古讽今,为现实感受而发。林黛玉钦佩红拂卓识敢为,能不受相府权势和封建礼教的“羁縻”,更突出地表现了她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的理想。

  诗中所咏与小说情节的某种照应关系,这是可以研究的问题。《五美吟》写的都是关于死亡或别离的内容,有的还涉及事败或者获罪被拘系,这就不是偶然的了。在现存材料很少的条件下,要确切地阐明作者的意图还是不容易的。在《红楼梦》戚序本与甲辰本上有一条早期批语说:“《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十独吟》在后四十回续书中没有,当是已散失的后半部原稿中薛宝钗或史湘云所写的诗。从诗题看,大概是借古史上十个独处的女子如寡妇、弃妇、尼姑和离别丈夫的妇女等的愁怨,来写书中人物的现实感触的。所谓“对照”当也不仅仅限指诗题。

měiyín··hóng--cáoxuěqín

zhǎngxióngtántàishūměirényǎnshíqióng

shīyánggōngzhàng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¹²³,亦之固。俾(bǐ)单厚,何福不除(zhù)¹⁰?俾尔多益¹¹,以莫不庶(shù)¹²
译文:上天保佑您安宁,王位稳固国昌盛。让您国力加倍增,何种福禄不赐您?使您财富日丰盈,没有什么不盛兴。
注释:¹保:保护。²定:平安。³尔:指国君。⁴亦:又。⁵孔:很。⁶固:巩固。⁷俾:使。⁸尔:你,即周宣王。⁹单厚:确实很多。单,“宣”之假借,确实。¹⁰除:赐予。¹¹多益:多富,即富有。¹²庶:众多。
天保定尔,俾尔戬穀。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天保定尔,俾尔戬(jiǎn)(gǔ)¹。罄(qìng)²无不宜,受天百禄³。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译文:上天保佑您安宁,享受福禄与太平。所有事情无不宜,受天百禄数不清。给您福气长久远,唯恐每天缺零星。
注释:¹戬榖:吉祥,幸福。榖:善。²罄:尽,指所有的一切。³百禄:百福。百,言其多。⁴遐福:远福,即久长、远大之福。⁵维日不足:言因福之多而广远,日日享福也享受不完。维,通“惟”,惟恐。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¹。如山如阜(fù)²,如冈如陵³,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译文:上天保佑您安宁,没有什么不兴盛。福瑞宛如高山岭,绵延就像冈和陵。又如江河滚滚来,没有什么不日增。
注释:¹兴:兴盛。²阜:土山,高丘。³陵:丘陵。⁴川之方至:河水涨潮。朱熹《诗集传》:“川之方至,言其盛长之未可量也。”⁵增:增加。
吉蠲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¹(juān)²为饎(chì)³,是用孝享。禴(yuè)祠烝(zhēng),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¹⁰寿无疆¹¹
译文:吉日沐浴备酒食,敬献祖先供祭享。春夏秋冬四季忙,献祭先公与先王。先祖传话祝福你,寿手无止境万年长。
注释:¹吉:吉日。²蠲:祭祀前沐浴斋戒使清洁。³饎:祭祀用的酒食。⁴是用:即用是,用此。⁵孝享:献祭。孝,祭祀。⁶禴祠烝尝:一年四季在宗庙里举行的祭祀的名称,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尝,冬曰烝。⁷于公先王:指献祭于先公先王。公,先公,周之远祖。⁸君曰:即尸传达神的话。君,指先公先君的神灵。⁹卜:给予。¹⁰万:大。¹¹无疆:无穷。
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神之吊¹矣,诒(yí)²尔多福。民之质³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译文:神灵感动来降临,赐您鸿运多福庆。您的人民多纯朴,饮食满足就算行。黎民百官心一致,普遍感激您恩情。
注释:¹吊:至。指神灵、祖考降临。²诒:通“贻”,赠给。³质:质朴,诚实。⁴日用饮食:以日用饮食为事,形容人民质朴之状态。⁵群黎:民众,指普通劳动人民。⁶百姓:贵族,即百官族姓。⁷为:通“化”,感化。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如月之恒(gēng)¹,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qiān)²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³
译文:您像明月在天恒,您像太阳正东升。您像南山永长寿,永不亏损不塌崩。您像松柏永繁茂,福寿都由您传承。
注释:¹恒:“緪(gēng)”字的假借,指月到上弦。²骞:因风雨剥蚀而亏损。³或承:即“是承”。承,继承,承受。

  此诗分六章。第一章是说宣王受天命即位,地位稳固长久。语重心长地鼓励说,“天保定尔,亦孔之固”而且“俾尔单厚”。让宣王消除疑虑,树立起建功立业的信心。第二章又祝愿说王即位后,上天将竭尽所能保佑王室:“俾尔戬谷”“罄无不宜”“降尔遐福”。使王一切顺遂,赐给王众多的福分,还担心不够(“维日不足”)。第三章祝愿说王即位后,天也要保佑国家百业兴旺。此章中作者连用五个“如”字,极申上天对王的佑护与偏爱。诗从第四章起,先写选择吉利的日子,为王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以期周之先公先王保佑新王(“吉蠲为饎,是用孝享。……于公先王”);次写祖先受祭而降临,将会带来国泰民安、天下归心的兴国之运(“神之吊矣……日用饮食……徧为尔德”)。末章又以四“如”字祝颂之,说王将长寿,国将强盛。全诗处处都渗透着对年轻君王的热情鼓励和殷殷期望,以及隐藏着的深沉的爱心。

  诗中所反映的祭祀仪式的规模,内容和举行地点均符合先秦时代新君登基之礼:登基前祭天(前三章向天祷告)、择吉祭祖,又在宗庙中举行。《尚书·周书·康王之诰》载在康王登基仪式之后,“太保暨芮伯……再拜稽首曰:‘敢敬告天子,皇天改大邦殷之命……克恤西土。惟新陟王毕协赏罚,戡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今王敬之哉!’”而《小雅·天保》这首诗也总是说“天保定尔”“俾尔单厚”之类,亦从天命说起,以期望告诫作终结(“徧为尔德”)。这表达了臣子对君主的忠心和对上天的虔诚,也反映了周人的天命观。

  在表现方法上,作者恰如其分地使用了一些贴切新奇的比喻,“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及“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等,既使得作者对新王的深切期望与美好祝愿得到了细致入微的体现,也使得全诗在语言风格上产生了融热情奔放于深刻含蓄之中的独特效果。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29-331

tiānbǎo

míng xiānqín 

tiānbǎodìngěr kǒngzhī ěrdǎnhòu zhù ěrduō shù 
tiānbǎodìngěr ěrjiǎn qìng shòutiānbǎi jiàngěrxiá wéi 
tiānbǎodìngěr xīng shān gānglíng chuānzhīfāngzhì zēng 
juānwéichì shìyòngxiàoxiǎng yuèzhēngcháng gōngxiānwáng jūnyuē ěr wànshòu寿jiāng 
shénzhī ěrduō mínzhīzhì yòngyǐnshí qúnbǎixìng biànwéiěr 
yuèzhīgēng zhīshēng nánshānzhīshòu寿 qiānbēng sōngbǎizhīmào ěrhuòchéng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落帆逗¹(huái)²,停舫(fǎng)³孤驿(yì)
译文:卸帆留宿淮水岸边的小镇,小舫停靠着孤零零的旅驿。
注释:次:停泊。¹逗:停留。²淮镇:淮水旁的市镇,指盱眙。³舫:船。⁴临:靠近。⁵驿:供邮差和官员旅宿的水陆交通站。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译文:大风突起江上的波浪浩荡,太阳沉落大地的夜色苍黑。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人归山郭暗¹,雁下芦洲²白。
译文:浩昏城暗人们都回家安憩,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
注释:¹“人归”句:意为日落城暗,人也回去休息了。²芦洲:芦苇丛生的水洲。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独夜忆秦¹关,听钟未眠客²
译文:夜晚孤独我不禁想起长安,听到岸上钟声我怎能入睡?​
注释:¹秦:今陕西的别称。因战国时为秦地而得名。²客:诗人自称。此句意为孤独之夜,怀念家乡。​

  这首诗写旅途中的客思。诗人因路遇风波而夕次孤驿,在孤驿中所见全是秋日傍晚的一片萧索的景象,夜听寒钟思念故乡,彻夜未眠。一片思乡之情和愁绪全在景物的描写之中。诗的妙处,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此诗对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极尽渲染,把风尘飘泊,羁旅愁思烘托得强烈感人。

  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自然引出下文停船所见景物的描写。“孤”含有孤寂之意,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落帆”“停舫”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

  颔联承接首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颈联描写停舟靠岸后放眼所见景象。“山郭暗”“芦洲白”写夜色降临之景;“人归”“雁下”意为随着夜色降临,在外的人们回到家,高飞的大雁也停下休息。日落黄昏,是人回家鸟回巢的时刻,眼见人们回家尽享家的温馨以解一天的疲惫,鸟儿们也有温暖的巢得一晚的安眠,反观自身却是孤身一人,流落天涯,有家不能回,无限酸楚顿上心头,颇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味。此处精选意象,运用色彩明暗对比渲染了凄冷的意境,景中寓情(借景抒情),借人归雁下表达羁旅乡思之情。夜幕降临,人雁归宿反衬作者客居异乡的凄苦惆怅。

  尾联“独夜”“听钟”“未眠”也处处点“夕”,处处写夜,写出乡思客愁之深。

  韦应物诗风委婉含蓄,多借物抒情。在《夕次盱眙县》这首诗中,诗人运用很多意境。如“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在这一点上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如出一辙。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59

xiàn

wéiyìng tángdài 

luòfāndòuhuáizhèn tíngfǎnglín驿 
hàohàofēng míngmíngchén 
rénguīshānguōàn yànxiàzhōubái 
qínguān tīngzhōngwèim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