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香名梵苑,住托净心根。家住鱼千里,断桥流水村。
占香名梵苑,住托净心根。家住鱼千里,断桥流水村。
许及之

许及之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 4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丽宇芳林对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²
译文:楼殿高阁前有芳林花草竞相争春,妃子们本就貌美如花,再加上盛装打扮,更加显出倾城之貌。
注释:¹对:相对,对面。这里指高阁前有芳林花草。²倾城:使城池倾倒,形容女子貌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映户凝娇乍(zhà)¹不进,出本(wéi)²含态笑相迎。
译文:妃子们的娇羞容态光彩照人,起初想要进门又停下。她们走出闺阁,含情脉脉地笑迎君王。
注释:¹乍:开始,起初。²本:本帐,本幄。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¹流光²照后庭。
译文:她们的脸就像带着晶莹雨露的鲜花,她们的美态就如玉树那样秀丽,流光溢彩,清雅别致。
注释:¹玉树:玉树的树冠挺拔秀丽,茎叶碧绿,顶生白色花朵,十分清雅别致。²流光:玲珑剔透,流光溢彩。

  宫体诗专咏女子的一颦一笑,美态艳姿,内容上无甚可取,但在中国诗歌形式趋于完美的过程中,宫体诗也曾起过相当的作用。它们所歌咏的对象本身只是一种形式的美,因而追求辞藻华美、句式工整也就十分自然了。这首诗就体现了这种倾向。乐曲旋律是哀怨的,诗的内容是轻薄的,主题只有三个字——写美人。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首句描写环境,用“丽宇”“芳林”“高阁”三个意象来刻画后宫的华美精巧,表现这群美人生活的优越。丽宇高楼掩映在散发香气的花园内,以环境之美衬托人物之美。“高阁”即指临春、结绮、望仙三阁,作者要赞美的人就会聚在这里。次句是对这群美人的初步描绘,说她们生来就长得美丽,经过时新的修饰打扮,就更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姿色了。这两句写景和写人都没有什么特色,显得比较空泛而未见精彩,凭借空泛的“新妆艳质”就能倾城是实足的宫体诗八股,任何女子都适用。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从嫔妃们见驾时的种种情态中写她们的活泼可爱,将美人一瞬间的艳态刻画得淋漓尽致,颇具神韵。她们从高阁内走出来时,到门口就停住脚步,好像京剧中主角出场时的一个亮相。她那美艳的神彩映照着门户,窈窕体态好像凝结在那里。“凝娇”一词尽管有点抽象,但仍能把站着不动的美人的神态传出,雕琢得颇见工夫。“出帷含态笑相迎”,写的是她们迎接后主的情态。后主每次去她们那里,她们总是含情脉脉,仪态万方,笑盈盈地从内室出来迎接。接迎时的喜笑正与应召时的“不进”相对照,风流天子更要喜出望外了。前句是写静态的美,后句是写动态的美,由此将娇柔万状、姿态妩媚的女性形象描绘得呼之欲出了。

  “妖姬脸似花含露”,妖冶的美人脸蛋像带露的鲜花,含苞欲放,艳丽可爱,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与女性的柔美。“玉树流光照后庭”是全诗的精华,比喻、照应俱佳。“玉树”照应“含态”,说美人的体态像玉树临风,婀娜多姿。“流光”照应“映户”,说美人的神采好像流动的光辉,闪烁不定。鲜花、玉树虽是两个常用的比喻,但用在对她们的“凝娇”“含态”作了生动的描述之后,就富有表现力,颇具耀眼的光彩、飞动的气势。全诗就此戛然而止,以“后庭”回应“高阁”,使结构紧凑,同时也以热烈的气氛使这首赞歌达到高潮。

  由此看来,这首诗不过是描写女性的宫体诗而已,其内容本身虽不足褒,却也不足深贬。至于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更有其可取之处。它描写女性不作烦琐细密的刻画,用词也绝不恶俗,而只是着意于对美丽嫔妃的资质、情态的形容,力求略去美人的“形”,而写出美人的“神”。所以,它虽是宫体,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净化了宫体,这不能不说是作为诗人的陈叔宝在诗歌创作上的突破。

参考资料:
1、 乔万民编. 中国诗词精粹 两晋南北朝[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179-181.
2、 萧涤非,姚奠中,胡国瑞等著. 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9:1443-1444.
3、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古诗三百首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594-596.

shùhòutínghuā

chénshūbǎo nánběicháo 

fānglínduìgāo xīnzhuāngyànzhìběnqīngchéng 
yìngníngjiāozhàjìn chūwéihántàixiàoxiāngyíng 
yāoliǎnhuāhán shùliúguāngzhàohòutíng 
樱桃落尽春将困,秋千架下归时。漏暗斜月迟迟,花在枝(缺十二字)。彻晓纱窗下,待来君不知。
樱桃落尽春将困,秋千架下归时。漏暗斜月迟迟,花在枝(缺十二字)。彻晓纱窗下,待来君不知。

  这是李后主的一首残词,可能是一些草稿。写作的时间是春暮,“樱花落尽春将困”跟另一首的“樱桃落尽春归去”意思几乎一模一样,还有“樱桃落尽阶前月”的意境也是大同小异。一般来说高手填词是不喜欢重复的,相同的意象,相同的意境不应该连续的出现。所以这应该是作者填词的草稿,写不满意的就弃之不用,重新再写。这几首词的意境都差不多,所以应该是同一个时期的,只是凋零的一个是樱花,一个是樱桃。

  樱花樱桃同是蔷薇科樱属,樱花也结果,但是以花出名,樱桃也开花,但是以果实闻名。樱桃,因莺鸟所含食,故名含桃、莺桃,汉代始称“樱桃”。早在周代,就因它是春天最先成熟的果实,作为祭献给祖宗的佳肴,被送到宗庙里供奉。汉惠帝时,叔孙通建议:“礼,春有尝果。方今樱桃熟,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后献果之例遂兴。冬日乍去不远,春寒料峭之际,能将通红透亮、鲜嫩可口的樱桃摆上供案,满透着吉祥温暖的气息。想那君王眼见着有这样如意的礼物送给祖先,心情定是无比欢快,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正所谓“赤墀樱桃枝,隐映银丝笼,千春荐陵寝,永永垂无穷”(杜甫《往在》)。而在供奉之余,自己采摘几把,端详一番,然后小口小口地品味起来,甜甜酸酸,又是一番快活事。

  既然是每年都要上供宗庙,每年都乐于品尝,君王们在自家园林里栽植一些樱桃树,也就自然而然了。“御苑含桃树”(明吴国伦《樱桃花》),“紫禁朱樱出上阑”(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说的都是皇家樱桃了。樱桃树就在帝王的不远处,它的花发结实,都会轻易映入眼帘,梁宣帝、唐太宗都写有赞赏樱桃的作品。因为樱桃年年献于宗庙的传统,它就和江山社稷息息相关,荣衰与共。

  李煜隐居不成,被迫当上国君的时候,南唐已经遭后周侵袭多年,屡战屡败,国势日衰。赵匡胤建立宋朝,陆续吞并一些小国后,加紧了对南唐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形下,李煜满目苍凉,再也不会有唐太宗的心境,写不出“朱颜含远日”、“低枝映美人”那样描写樱桃的欢快作品了。然而他毕竟是一国之主,晓得“含桃荐实”,他必定年年要去奉献樱桃给已故的祖父李昪、父亲李璟。“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浓气味殊。”(白居易《吴樱桃》)辖有吴地的南唐的樱桃本是大江南北最茂盛、最有光彩的,然而看着如此晶莹剔透的樱桃,想到风雨飘摇的江山,李煜毫无“永永垂无穷”的信心。他在《破阵子》中说:“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在城破受降次日,李煜没有忘记去辞别宗庙,此时此刻,挥泪不尽,最是伤心。再过十天半月,樱桃花就要开了;再过一个多月,樱桃就将累累低垂,他就可以到禁苑中,采摘上新鲜的几十串,送到宗庙里来供养了。然而辞别之日,永无归期。“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和他李煜,都似那飘落的花朵,纷纷霏霏,如雨,如泪,落下尘埃。李煜失魂落魄地沉浸在飘零的樱桃花雨中,这更符合他的心事。故而在他的词里,不见樱桃,但见樱桃花:“樱桃落尽春归去”、“樱花落尽春将困”。

  这些作品就算原来是不残缺的,也应该算作是半成品。作者反复斟酌,心里面都感觉不满意,以至于几易其稿,于是就成了今天看到的样子。

xièxīnēn··yīngtáoluòjǐnchūnjiāngkùn--

yīngtáoluòjǐnchūnjiāngkùnqiūqiānjiàxiàguīshílòuànxiéyuèchíchíhuāzàizhīquēshíèrchèxiǎoshāchuāngxiàdàiláijūnzhī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马伶¹者,金陵²梨园部³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jì)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¹⁰也。梨园以技鸣¹¹者,无虑¹²数十辈¹³,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译文:马伶是金陵戏班子里的演员。金陵是明朝的留都,文武百官也都在这里,此时又处在太平盛世,人们容易寻欢作乐。那些男男女女探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脚踩脚多得数不清。戏班因技艺高超而出名的,岂止有几十个,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叫兴化部,一个叫华林部。
注释:马伶:姓马的演员。伶:古时称演戏、歌舞、作乐的人。²金陵:南京市旧名。³梨园部:戏班。《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玄宗“选坐部伎子弟三百,¹教于梨园,号梨园弟子”。后世因称戏剧团体为梨园。部,行业的组织。⁴明之留都:明代开国时建都金陵,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金陵为留都,改名南京,也设置一套朝廷机构。⁵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这里仍用本来的含义。⁶盛时:国家兴隆的时期。⁷问:探访。⁸桃叶渡:南京名胜之一,是秦淮河的古渡口,相传东晋王献之送其妾桃叶在此渡江,因而得名。⁹雨花台:在南京中华门外,三国时称石子岗,又称聚宝山。相传梁武帝时,元光法师在此讲经,落花如雨,故名。¹⁰趾相错:脚印相交错,形容游人之多。¹¹以技鸣:因技艺高而出名。¹²无虑:大概。¹³辈:同一等级、同一类别的人。引申为“群”、“队”。这里指“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一日,新安¹(gǔ)²合两部为大会,遍征³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sì),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dài)¹⁰半奏¹¹,引商刻羽¹²,抗坠疾徐¹³,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¹⁴,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¹⁵而叹¹⁶,或大呼命酒¹⁷,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¹⁸。未几¹⁹更进²⁰,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²¹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²²,而兴化部又不肯辄(zhé)以易之²³,乃竟辍(chuò)²⁴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译文:一天,新安的商人会合这两个戏班子,办了一个大堂会,广泛邀请了金陵城里的贵客文人和那些艳丽的妇人、娴静文雅的才女,这些人全都会集在一起。兴化部被安排在场子的东面,华林部安排在场子的西面。两边的场中都演出《鸣凤记》,这场戏演出的就是人们称为椒山先生的故事。等演到一半时,双方的演唱都符合节拍,讲究音律,曲调的高低快慢,变化很多,都称得上很好。当演到两位相国争论是否收复河套的情景,西面戏台扮宰相严嵩的演员,是李伶,东面戏台则是马伶。坐着的客人就看着西面的戏台赞叹,有的人还大声呼喊叫人拿酒来,有的人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面的戏台,头不再转向东面。演出继续进行不多久,东面的戏台已不能再演下去了。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已经卸妆逃走了。马伶是金陵城里善于演唱的演员。他走了以后,兴化部又不肯立即替换他,竟然就停止演出,从此在金陵只有华林部独自著名。
注释:¹新安:今安徽歙(shè)县。²贾:商人。³征:召集。⁴妖姬:艳丽女人。⁵静女:指少女。⁶毕集:都来了。⁷肆:店铺,这里指戏场。⁸《鸣凤》:指明代传奇《鸣凤记》,传为王世贞门人所作,演夏言、杨继盛诸人与权相严嵩斗争故事。⁹椒山先生: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今属河北省)人,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因弹劾严嵩被害。¹⁰迨:等到。¹¹半奏:演到中间。¹²引商刻羽:演奏音乐。商、羽,古五音名。¹³抗坠疾徐:声音高低快慢。¹⁴两相国论河套:指《鸣凤记》第六出《两相争朝》,情节是宰相夏言和严嵩争论收复河套事。河套,地名,黄河流经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形曲如套子,中间一带称作河套。在明代,河套为鞑靼(dádá达达)族所聚居,经常内扰,杨继盛、夏言诸人主张收复,严嵩反对,所以发生廷争。严嵩为当时专揽朝政的权臣,官至太子少师,结党营私,后被劾罢免。¹⁵西顾:往西看,指为华林部李伶的演出所吸引。¹⁶叹:赞叹,赞赏。¹⁷命酒:叫人拿酒来。¹⁸首不复东:头不再往东看,意为不愿看兴化部马伶演出。¹⁹未几:没有多久。²⁰更进:继续往下演出。²¹易衣:这里指卸装。²²既去:已离开。既,表示行动完成。²³辄以易之:随便换人。辄,犹“即”。²⁴辍:停止。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去后且三年¹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²,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³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pú)(fú)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¹⁰¹¹马伶:“子¹²,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¹³李伶。李伶之为¹⁴严相国至矣¹⁵,子又安从授之¹⁶而掩其上¹⁷哉?”马伶曰:“固然¹⁸,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¹⁹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²⁰顾秉谦²¹者,严相国俦(chóu)²²也。我走²³京师,求为其门卒²⁴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²⁵,察其举止,聆²⁶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²⁷而去。
译文:马伶走后将近三年又回来了,告知他昔日演戏的所有伙伴,并向那新安商人请求说:“希望今天能为我开一次宴会,再招来上次那些宾客,我愿意与华林部一起再演一次《鸣凤记》,敬献一日的欢乐。”演出开始后不久,又演到争论是否收复河套,马伶再次扮相国严嵩登场演出。李伶忽然失声惊叫,匍匐上前,对着马伶自称弟子。在这一天,兴化部的名声于是大大地超过了华林部。当天晚上,华林部的人来拜访马伶,说:“您虽是当今十分优秀的演员,可本来是不可能超过李伶的。李伶扮演严相国已好到了极点,您又是从哪儿学来的演技而超过李伶了呢?”马伶说:“的确是这样,现在天下的演员不可能超过李伶,而李伶当时又不肯把演技传授给我。我听说当今的相国昆山顾秉谦,是严相国一类的人。我跑到京城,请求在他门下做了三年差役。每天在朝房里侍奉他,观察他的行为举止,细听他的讲话,时间长了就掌握了他的特点,这就是我求师的方法。”华林部的人一起向马伶罗列而拜,然后离去。
注释:¹且三年:将近三年。²故侣:旧日伴侣,指同班艺人。³幸:冀也,希望。⁴更奏:再次献演。⁵奉:敬献。⁶已而:不久。⁷失声:控制不住,不觉出声。⁸匐匍:伏在地上。⁹凌出:高出,凌驾于对方之上。¹⁰华林部:指华林部伶人。¹¹过:拜访。¹²子:你,对对方的尊称。¹³易:轻视。引申为胜过。¹⁴为:此是扮演的意思。¹⁵至矣:像极、妙极。¹⁶安从授之:从哪里学到。¹⁷掩其上:盖过他。掩,盖过。¹⁸固然:确实。¹⁹即:通“则”。²⁰昆山:县名,在江苏省。²¹顾秉谦:明熹宗天启年间(—)为首辅,是阉党中人。²²俦:同类人。²³走:跑到。²⁴门卒:门下的差役。²⁵朝房:百官上朝前休息的地方。²⁶聆:听。²⁷罗拜:数人环列行礼。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¹人,当时犹称马回回²云。
译文:马伶,名锦,字云将,他的祖先是西域人,当时还称他为马回回。
注释:¹西域:古代地理名称,指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中亚一部分地方。²回回:旧时对于回族及伊斯兰教徒的称呼。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¹,乃走事昆山²,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³,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译文:侯方域说:真是不寻常啊,马伶自己这种求师的经历。他认为李伶的演出已是绝技,无处能学到超过他的技艺,竟然跑去侍奉顾秉谦,见到顾秉谦就犹如见到了严嵩一样,让严嵩本人来教演严嵩的人,怎么能不精妙呢?唉!马伶以自己的技艺不如人家为耻,就远走几千里,做了三年差役。倘若三年还不能学到要学的东西,就仍然不回来。他的意志如此坚定,技艺的精湛又何须再问呢?
注释:¹无所干求:没有办法得到。²走事昆山:到顾秉谦处去做仆从。事,侍奉。昆山,古人习惯以籍贯指代人,这里即指顾秉谦。³以分宜教分宜:意即以生活中的严嵩为榜样来学演严嵩。⁴工:精。⁵不若:不如。⁶耳:表决然语气。

  1639年(崇祯十二年),侯方域游历南方,后来居留南京,参加复社,与魏党余孽阮大钺进行过斗争。这篇人物小传,是他寓居南京时写就。

  这篇文章讲述了马伶努力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的故事。作者通过张扬马伶其人其事,并将矛头指向顾秉谦,旁敲侧击,来讥讽阮大钺。

  这篇人物传记把笔墨集中在结果截然相反的两场演出对垒上。第一次马伶对垒中失败,负气出走,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三年后技艺大进,在第二次竞赛中获得成功。作者通过记叙马伶这一件事,显示了马伶好胜、自强的性格特征。

  文中讲述了马伶为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不断刻苦学习、努力探索的故事。马伶作为一位有名的演员,在经历一次演出失败之后,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励志奋发,远走几千里,不惜为人奴仆去深入生活,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终于塑造出了深受观众赞赏的舞台形象。这个故事表明,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家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深入生活,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探索,闭门造车是不能取得高度成就的。文章选材集中,简繁得当,先叙两次会演,马伶始败终胜,后借马伶答同叙其缘由,颇有章法。

língzhuàn

hóufāng qīngdài 

    língzhě jīnlíngyuán jīnlíngwéimíngzhīliú shèbǎiguānjiēzài éryòudāngtàipíngshèngshí rénwéi shìzhīwèntáo yóuhuātáizhě zhǐxiāngcuò yuánmíngzhě shùshíbèi érzuìzhùzhěèr yuēxīnghuà yuēhuálín 

     xīnānliǎngwéihuì biànzhēngjīnlíngzhīguìwénrén yāojìng  lièxīnghuàdōng huálín西 liǎngjiēzòu míngfèng  suǒwèijiāoshānxiānshēngzhě dàibànzòu yǐnshāng kàngzhuì bìngchēngshàn dāngliǎngxiāngguólùntào ér西zhīwéiyánsōngxiāngguózhěyuēlíng dōnglíng zuònǎi西értàn huòmìngjiǔ huòzuògèngjìnzhī shǒudōng wèigèngjìn dōngnéngzhōng xún gàilíngchǐchūlíngxià dùn língzhě jīnlíngzhīshànzhě  érxīnghuàyòukěnzhézhī nǎijìngchuòzòu érhuálínzhù 

    hòuqiěsānniánérlíngguī biàngào qǐngxīnānyuē  jīnxìngwéikāiyàn zhāoqiánbīn yuànhuálíngèngzòu míngfèng  fènghuān  zòu érlùntào língwéiyánsōngxiāngguóchū língshīshēng qiánchēng xīnghuàshìsuìlíngchūhuálínyuǎnshèn  huálínguòlíng   tiānxiàzhīshàn ránlíng língzhīwéiyánxiāngguózhì yòuāncóngshòuzhīéryǎnshàngzāi  língyuē  rán tiānxiàlíng língyòukěnshòu wénjīnxiāngguókūnshānbǐngqiānzhě yánxiāngguóchóu zǒujīngshī qiúwéiménsānnián shìkūnshānxiāngguócháofáng cházhǐ língyán jiǔnǎizhī zhīsuǒwéishī  huálínxiāngluóbàiér 

    líng míngjǐn yúnjiāng xiān西rén dāngshíyóuchēnghuíhuíyún 

    hóufāngyuē zāi língzhīshī língwéijué suǒgànqiú nǎizǒushìkūnshān jiànkūnshānyóuzhījiànfēn fēnjiàofēn āngōngzāi ?  chǐzhīruò érshùqiānwéisānnián tǎngsānniányóu yóuguīěr zhì zhīgōngyòuwèn 

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
(guǒ)¹杖轻策²,怀迟³上幽室
译文:准备好食物拿起手杖,蜿蜒曲折的爬上风景清幽之地。
注释:¹裹粮:准备好食物。²杖轻策:拿起轻便的手杖。³怀迟:犹逶迤,迂回曲折貌。⁴幽室:石室,山洞。此指风景清幽之地。
行源径转远,距陆情未毕。
行源¹²转远,距陆³情未毕
译文:沿着小路向溪流的源头越走越远,到了上岸的地方沿溪而游的兴致还十分浓厚。
注释:¹行源:溯流而上,向溪流的源头前进。²径:小路。³距陆:到上岸处。⁴情未毕:意谓沿溪而游的兴致还十分浓厚。
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
(dàn)(liàn)¹²寒姿,团栾(luán)³润霜质
译文:水波微微动荡的样子凝结成孤寒的姿色,竹子经霜愈见青翠光润。
注释:¹澹潋:水波微微动荡的样子。²源:凝源。³团栾:犹檀栾。竹秀美貌,这里指代竹。⁴润霜质:谓竹性耐寒,经霜愈见青翠光润。
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
(jiàn)¹水屡(lǚ)²,林迥(jiǒng)³岩逾密。
译文:涧水弯曲故屡屡不辨水流的去向,丛林深远岩石也越来越密。
注释:¹涧委:涧水弯曲。²水屡迷:谓因为涧流弯曲,故屡屡不辨水流的去向。³林迥:丛林深远。
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
(juàn)¹西谓初月,顾²东疑落日。
译文:朝西看密林中漏下的落日余光斑斑驳驳令人怀疑可能已是夜晚,再向东看,岩壁上隐现出昏黄的月色,又使他怀疑是夕阳正在沉落。
注释:¹眷:眷顾,细细观看。²顾:回顾,回头看。
践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践夕奄昏曙(shǔ)¹,蔽(bì)(yì)²皆周悉³
译文:从早到晚,一会儿就过去了,山岩和林木的最隐蔽幽深之处都已经完全熟悉了。
注释:¹奄昏曙:谓从早到晚,一会儿就过去了。²蔽翳:指山岩和林木的最隐蔽幽深之处。³周悉:完全熟悉。
蛊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
(gǔ)¹贵不事,履二²美贞吉³
译文:虽然身在仕途,但却不为所累,在永嘉太守任上游玩其乐无穷,人能守正道而不自乱则吉。
注释:¹蛊上:指《易经·蛊卦》上九。句用《易·蛊》“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之意,意谓虽然身在仕途,但却不为所累。²履二:指《易经·履卦》九二。此句用《易·履》“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之意,说明在永嘉太守任上优游的乐趣。³贞吉:谓人能守正道而不自乱则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难匹。
幽人¹常坦步²,高尚邈难匹。
译文:我自己经常安然地步行,都难以与绵邈的高尚相匹敌。
注释:¹幽人:指隐者,诗人自称。²坦步:安然地步行。
颐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yí)¹竟何端²,寂寂寄抱一³
译文:不事王侯的隐士和凡夫俗子之间本来相差很远,但在老子看来,却并没有多少区别。
注释:¹颐阿:应诺与呵责,指善良与罪恶。或谓颐阿即伊我,你我之间,借指不事王侯的隐士和凡夫俗子。²何端:有何区别。这句意谓颐阿之间本来相差很远,但在老子看来,却并没有多少区别。³寄抱一:将思想感情寄托于玄理。抱一,道家谓专精固守不失其道。一,指道。
恬如既已交,缮性自此出。
恬如¹既已交,缮(shàn)²自此出。
译文:恬静和智慧既然已经有了,涵养本性就是从此处变现出来的。
注释:¹恬如:恬静和智慧。²缮性:即涵养本性之意。

  公元422年(永初三年),谢灵运被降职外放永嘉任太守。诗人在郡不理政务,恣情遨游山水。每游一处,必有诗篇记胜。这首诗即是其一。据《读史方舆纪要》说:“(永嘉)西北二十里有青嶂山,上有大湖,澄波浩渺,一名七峰山。”此青嶂山,似即绿嶂山。

  谢灵运的山水诗多采取纪游的写法。其章法结构,大抵是先纪游,继写景,最后兴情悟理。此诗即采取这种井然的推展次序。起首二句,写他出发前的准备和启程情况。诗人携带足够的干粮,拄着轻便的手杖,兴致勃勃地启程了。他沿着逶迤起伏的山路徐行而上,要攀登那风景清幽奇险的高峰。“怀迟”,与威夷、逶随、逶迤等词通。“幽室”,风景清幽之处,指绿嶂山。灵运是一位旅行家、冒险家。他所选择的风景,不是那些寻常易见的田园或低丘浅流,他对山水的欣赏,不像陶渊明那样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眺望为满足。他总是以高山深谷为目标,欲求人所未见的幽景奇观。这两句的“裹粮”和“杖策”,就表明了这次旅游路程之遥远险阻,也流露出诗人寻幽探胜的极大热忱。灵运诗这种在开篇记游时即表现出的欣喜向往之情,往往能使人一开卷就引起感情的共鸣。次二句,写他溯流而上,向溪涧的源头前进;到了上岸处,兴致仍然十分浓厚。这是全诗的第一个层次,即纪游。轻快灵动的诗句,已引领读者步入佳境。

  以下八句,即依照游历次序,描绘途次的风景。诗人循溪畔步游,但见溪边水波澹澹,并在山湾处汇集,凝成了一个澄碧的深潭。潭上烟雾弥漫,使他感觉凛然生寒。环视溪潭岸上,修竹环合,摇曳风中,虽经秋霜之冻,愈见得青翠光润,葱郁可人,显出坚贞的品质。“团栾”亦作“檀栾”,形容竹的形貌之词。“寒姿”指水,“霜质”谓竹。诗人沿着溪潭继续游赏,遥看涧流弯弯曲曲,像蛇一样蜿蜒而去,使他难以辨明流水的去向。举目望去,山林伸向远方,那山岩也随着林子延伸,越到远处,看起来岩层越密。诗人置身在这无边无际的深碧苍翠之中,已经不知道是白天还是晚上。他朝西看,密林中漏下的落日余光斑斑驳驳,令人怀疑可能已是夜晚,明月初升了。再向东看,岩壁上隐现出昏黄的月色,又使他怀疑是夕阳正在沉落。灵运写山水景色,最擅长实景实写,细腻刻画。正如王夫之所评:“取景则于击目经心,丝分缕合之际,貌固有而言之不虚”(《古诗评选》卷五)。这六句,从视觉、触觉、感觉、错觉多方面着笔,准确地表现出深山大壑中密林幽涧的气象,又利用浅深、明暗、远近的对比,显示了山水的繁复、曲折,阴暗、清冷,造成一种幽深、神秘、变幻莫测的境界。如此神秘幽异的原始山林景色,是前人所未见到也未写过的。灵运写山水,为了达到“情必极貌以写物”的目标,便力求“辞必穷力而追新”,以新的语言词眼表达新奇的意象。这几句中的“委”与“迥”,“屡迷”与“逾密”,状景异常精细逼真。“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一联,在上下句之中造设“澹潋”、“团栾”两个叠韵词对偶,造成听觉上整齐铿锵的韵律感;而“结”与“润”两个动词,分置于句中第三字的中间位置,构成“句中眼”,更使景物呈现出活泼的生气与清新的韵致,显出诗人的匠心巧思。“践夕”二句,总揽一笔,说自己在深山中只顾赏玩幽景,忘却了时间的推移,不觉中,已从早上游到了黄昏。而岩林最幽深最隐蔽的地方,也都游历到了,以上是第二层次,诗人以其丽情密藻铺叙景物,形成了全篇最精采的部分。

  “蛊上”以下八句,是第三层次,即兴情悟理。这一部分写得较为枯燥,下面略作解释。“蛊上”,谓蛊卦上九。《周易·蛊》说:“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履二”,谓履卦九二。《周易·履》说:“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贵”、“美”都是主张、赞赏之意。“幽人”和“高尚”两句紧承上两句,进而抒发情怀,说凡隐逸之人,都是心怀坦荡,安行无碍,这种高尚之风,高远之趣,真是举世无双的了。读者不难发现,灵运这里已是以“幽人”自居了。“颐阿”,应答之声;“何端”,即何由。这一句意思说:我身心都沉浸在阒无人迹的山林之中,再也无由听到謦欬之声了。“寂寞”句,同样出于《老子》:“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一”是道或大全的意思,抱一就是守道。这句说:我只能在寂寞中把思想感情寄托于老庄玄理,安性守道。结尾一联,上句的“如”字,应作“知”。《庄子·缮性篇》说:“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其大意是说,知识是有害的,要追求“大道”,就必须恬静无为,任其自然,摒弃知识。而摒弃知识,才是真正的“知”。恬静无为养育了这个“知”,而这个“知”又反过来养育了恬静无为。二者“交相养”、相互促成,人性中就产生了“和理”(指至为纯粹平和的精神境界)。这个方法,就是“缮性”。缮是“治”的意思,治性,亦即养性之意。灵运在这里说,在此自然的环抱中,他感到自己已经达到了“恬知交相养”的境界,从此可以去讲究养生之道了。

  这首诗虽然多了一个语言晦涩乏味的“玄言尾巴”,但它不仅模山范水方面极为生动、清新,而且对于游历的过程、时间,地点、心情,都交待得明白清晰,表现出一种登涉之趣。因此,读者读这首诗,仍然会在不知不觉中跟随着诗人攀岩泛流,徜徉于山光水色之中,从而获得与大自然交感会通的审美上的愉悦。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646-648页

dēngyǒngjiā绿zhàngshān--xièlíngyùn

guǒliángzhàngqīng怀huáichíshàngyōushì

xíngyuánjìngzhuǎnyuǎnqíngwèi

dànliànjiéhán姿tuánluánrùnshuāngzhì

jiànwěishuǐlínjiǒngyán

juàn西wèichūyuèdōngluò

jiànyǎnhūnshǔjiēzhōu

shàngguìshìèrměizhēn

yōurénchángtǎngāoshàngmiǎonán

ājìngduānbào

tiánjiāoshànxìngchū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澹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人去西楼雁杳(yǎo)。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澹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译文:人离去后西楼就变得空空如也,鸿雁也早已经飞往远方而渺无踪影。与旧日朋友畅叙别离之情也只能在那虚幻的梦境。我和你站立在河桥上,倾述着分别以后的彼此的相思与深情。话还没有说完,却被窗外鸟儿的啼声惊醒了。只见外面云淡星稀,天才刚刚拂晓,楚山迷蒙不清。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雨外蛩(qióng)声早。细织就、霜丝¹多少。说与萧娘²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³人老。
译文: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夹杂着蟋蟀的哀鸣,仿佛织布机梭在来往穿行,织出了我那如同繁星般的满头白发。这种凄清艰苦的境况,即使我告诉伊人,恐怕也难以体会到我现在的心情。我遥望京师,独自一人对着一盏荧荧秋灯,怎能不百愁俱生,那丝丝白发,怎能不再添几茎?
注释:¹霜丝:指白发。²萧娘:女子泛称。³几:多么,感叹副词。
这首词是秋梦怀人之作,从“向长安”可知,词人所怀念的人是杭州姬妾。上片写梦中所见,叙别离而托之于梦境,虚处实写,颇有情致。首三句借用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诗意,写人去雁杳,是从别后写起,然后再补写别时情景:男女二人伫立河桥,执手话别,依依难舍。下片写离别后叹衰老而寄相思,词调清苦。“云淡星疏”四句,结构上有倒装。“听啼乌”三字本来应在最后,但用者将其放在中间,不仅公是用韵的需要,而且可以加重埋怨、遗憾的语气,也使句法变化生动,词意曲折,增加了趣味性。全词中情景兼融,韵致清雅。陈洵《海绡说词》云:楚山梦境,长安京师,是运典,扬州则旧游之地,是赋事;此时觉翁身在临安也。词则沉朴浑厚,直是清真后身。

yóugōng ·rén西lóuyànyǎo

wényīng sòngdài 

rén西lóuyànyǎo biémèng yángzhōujiào yúndànxīngshūchǔshānxiǎo tīng qiáo huàwèiliǎo 
wàiqióngshēngzǎo zhījiù shuāngduōshǎo shuōxiāoniángwèizhīdào xiàngchángān duìqiūdēng rénl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