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湖空古豫章,溪荪水荇换年芳。
闻风我是通家旧,觅句君犹弟子行。
须发苍浪休叹老,齿牙沆瀣尚生香。
宛陵自昔诗人国,今日谁升小谢堂。
人生湖空古豫章,溪荪水荇换年芳。
闻风我是通家旧,觅句君犹弟子行。
须发苍浪休叹老,齿牙沆瀣尚生香。
宛陵自昔诗人国,今日谁升小谢堂。
吕祖谦

吕祖谦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 1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无赖夭桃面,平明露井东。
无赖¹²桃面,平明³露井东。
译文:刁钻的桃花蕊欣欣向荣,黎明时盛开在露井以东。
注释:¹无赖:刁钻蛮横。²夭:形容草木茂盛。³平明:天大亮的时候。⁴露井:没有盖的井。
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
春风为开了¹,却²³春风。
译文:本依靠春风助才得怒放,回头来却打算嘲笑春风。
注释:¹为开了:“为”有帮助的意思,“开了”指开花的始终。²却:回头。³拟:打算。⁴笑:嘲笑。

  这首《嘲桃》讽刺桃花在春风中扬扬得意之态和忘恩负义的恶行。

  桃花当然是美艳的,“无赖夭桃面,平明露井东”,可爱艳丽的小桃花在水井旁活泼地绽开着花蕊,那平静深碧的井水中也倒映出桃枝光彩洋溢的花影。井边一树桃花,这本身就是一幅生动的写意画,充满了诗意与色彩的明暗对比。桃花的美丽还在于它早开,桃李报春,得风气之先。那妖艳的花枝在和暖的春风中摇曳招展,风姿绰约,确是迷人。然而,就在桃花得意扬扬的时候,它忘了是谁将它催开。非但如此,它还一边炫耀它的美艳,一边却嘲笑它的恩人一一春风的无形无色。“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何等薄情,何其忘恩负义。美艳当然是值得骄傲的,但不可因此而自炫;美艳也不全是天生的,有时会得益于各种有利条件,所以,更不可因此而忘乎所以。“嘲桃”是一种比喻,愿人们以此诗中的夭桃为戒。

  全诗采用讽谕的手法,表面嘲桃,实际嘲人。首句嘲桃之撒赖元行,次句嘲桃得意之早,三句嘲桃之无能耐,四句嘲桃以怨报德。从表到里,最终揭示了其卑劣无耻的本质,真是深入见骨。

参考资料:
1、 李敬一.休闲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5:570-571
2、 潘人和.儒道释诗汇赏 儒诗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116-117

cháotáo

shāngyǐn tángdài 

làiyāotáomiàn píngmíngjǐngdōng 
chūnfēngwèikāiliǎo quèxiàochūnfēng 
飞鸿历历度天山,何处孤云是汉关?
飞鸿¹历历度²天山,何处孤云是汉关?
译文:一群群南飞的大雁飞过大山,那一片云下才是汉朝的关隘?
注释:¹飞鸿:大雁。²度:经过。
不滴望思台下血,君王犹及见生还。
不滴望思台下血,君王犹及见生还。
译文:望着战场上战士们撒下的鲜血,一年又一年,却依然不见苏武从匈奴的手里逃脱。
康熙十五年,余姚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邓樵夫许之。明晨,客伺于神祠外,果见一樵夫过之,逆谓曰:“子邓姓乎?”曰:“然。”因告以夜所闻见,戒勿往。邓曰:“吾有母,仰食于樵。一日不樵,母且饥。死生命也,吾何畏哉?”遂去不顾,客随而觇之。樵甫采樵,虎突出从竹间。樵手搏数合,持虎尾盘旋久之。虎不胜愤,乃震哮一跃,负痛遁去,樵逐而杀之。客逆劳之。樵曰:“感君高义,盍导我至庙中。”既至,大诟死虎斥神曰:“今竟如何?”遂碎其土偶。
康熙¹十五年,余姚(yáo)²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³人言,乞食,神以邓樵(qiáo)夫许之。明晨,客伺(sì)于神祠(cí)外,果见一樵夫过之,逆谓曰:“子邓姓乎?”曰:“然。”因告以夜所闻见,戒¹⁰勿往。邓曰:“吾有母,仰食于樵。一日不樵,母且¹¹饥。死生命也,吾何畏哉?”遂去不顾,客随而觇(chān)¹²之。樵甫(fǔ)¹³采樵,虎突出从竹间。樵手搏数合¹⁴,持虎尾盘旋久之。虎不胜愤,乃震哮一跃,负痛遁¹⁵去,樵逐¹⁶而杀之。客逆劳¹⁷之。樵曰:“感君高义¹⁸,盍(hé)¹⁹导我至庙中。”既²⁰至,大诟(gòu)²¹死虎斥神曰:“今竟²²如何?”遂碎其土偶。
译文:康熙十五年,余姚县有个外地人在山中赶路,夜里住在山神寺。半夜,有只老虎来向山神跪拜,说着像人一样的话语,乞求山神赐给它食物。山神答应把邓樵夫给他。第二天早上,客人等待在庙外,果然看见一个樵夫经过,迎上去问:“您姓邓吗?”樵夫回答说:“是的。”客人就告诉他晚上听到的事情,告诫他不要前往。邓樵夫说:“我有母亲,靠砍柴为生,一天不打柴,母亲就会饿肚子。生死都是命中注定的,我有什么可害怕的!”就头也不回的走了。客人尾随他偷偷地看。邓樵夫刚刚打上柴,老虎突然从竹林间窜出,邓樵夫徒手与它搏斗了几个回合,抓住老虎的尾巴转了很久。老虎很愤怒,于是咆哮着高高跳起,忍痛逃跑。邓樵夫追上去将它杀了。客人上前慰劳他,邓樵夫说:“感谢你深厚的情义,何不带我到庙中去?”到了庙里,邓樵夫大骂死虎并斥责山神说:“现在怎么样呢?”于是就将泥塑的山神砸碎了。
注释:¹康熙:清圣祖玄烨的年号。²余姚:古地名,在今浙江余姚县。³作:说着。⁴伺:等候。⁵祠:庙。⁶逆:迎(上去)。谓:说。⁷然:是的。⁸因:于是。⁹以:代樵夫。¹⁰戒:告诫。¹¹且:将。¹²觇:悄悄地看。¹³甫:刚。¹⁴合:回合。¹⁵遁:逃走。¹⁶逐:追上去。¹⁷劳:安慰。¹⁸高义:深厚的情义。¹⁹盍:何不。²⁰既:已经。²¹诟:辱骂。²²竟:最终。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天生烝(zhēng)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yí),好是懿(yì)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译文:老天生下这些人,有着形体有法则。人的常性与生来,追求善美是其德。上天临视周王朝,昭明之德施于下。保佑这位周天子,有仲山甫辅佐他。
注释:烝民:意即庶民,泛指百姓,是春秋战国时代及之前历代对“百姓”的称谓。烝:众。物、则:严粲《诗缉》谓“天生烝民具形而有物,禀性而有则”。秉彝:常理,常性。懿:美。假:至。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译文:仲山甫贤良具美德,温和善良有原则。仪态端庄好面色,小心翼翼真负责。遵从古训不出格,勉力做事合礼节。天子选他做大臣,颁布王命管施政。
注释:仲山甫:人名,樊侯,为宣王卿士,字穆仲。式:用,效法。若:选择。见《说文解字》段玉裁注。赋:颁布。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zuǎn)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yuán)发。
译文:周王命令仲山甫,要做诸侯的典范。继承祖业要宏扬,辅佐天子振朝纲。出令受命你执掌,天子喉舌责任重。发布政令告畿外,四方听命都遵从。
注释:辟:君,此指诸侯。缵:继承。戎:你。王躬:指周王。出纳:指受命与传令。喉舌:代言人。外:郑笺谓“以布政于畿外”。爰发:乃行。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sù)夜匪解(xiè),以事一人。
译文:严肃对待王命令,仲山甫全力来推行。国内政事好与坏,仲山甫心里明如镜。既明事理又聪慧,善于应付保自身。早早晚晚不懈怠,侍奉周王献忠诚。
注释:肃肃:严肃。将:行。若否:好坏。解:通“懈”。一人:指周天子。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人亦有言,柔则茹(rú)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jīn)寡,不畏强御。
译文:有句老话这样说:"柔软东西吃下肚,刚硬东西往外吐。"与众不同仲山甫,柔软东西他不吃,刚硬东西偏下肚。鳏夫寡妇他不欺,碰着强暴狠打击。
注释:茹:吃。矜:老而无妻。强御:强悍。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人亦有言,德輶(yóu)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gǔn)职有阙(quē),维仲山甫补之。
译文:有句老话这样说:"德行如同毛羽轻,很少有人能高举。"我细揣摩又核计,能举起唯有仲山甫,别人爱他难相助。天子龙袍有破缺,独有仲山甫能弥补。
注释:輶:轻。鲜:少。克:能。仪图:揣度。衮:绣龙图案的王服。职:犹“适”,即偶然。阙:缺。
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mǐ)及。四牡彭彭,八鸾(luán)(qiāng)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译文:仲山甫出行祭路神,四匹公马力强劲。车载使臣匆匆行,常念王命未完成。四马奋蹄彭彭响,八只鸾铃声锵锵。周王命令仲山甫,督修齐城赴东疆。
注释:祖:祭路神。业业:马高大的样子。捷捷:马行迅疾的样子。彭彭:形容马蹄声杂沓。鸾:鸾铃。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四牡骙(kuí)骙,八鸾喈(jiē)喈。仲山甫徂(cú)齐,式遄(chuán)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译文:四匹公马蹄不停,八只鸾铃响叮叮。仲山甫赴齐去得急,早日完工回朝廷。吉甫作歌赠穆仲,乐声和美如清风。仲山甫临行顾虑多,宽慰其心好建功。
注释:骙骙:同“彭彭”。喈喈:象声词,铃声。徂:往。遄:速。吉甫:尹吉甫,宣王大臣。穆:和美。永:长。怀:思。

  这首诗;《毛诗序》谓“美”,郝敬谓“讽”,二说视角不同,自然见解相反,然也有共同点,那就是皆着眼于此诗的言外之意,非诗中的基本内容。见仁见智,各有所取,此姑且不论,如果就诗说诗,当以朱熹说为胜。

  此诗首章起句不凡。开头四句郑重提出“人性”这一命题,哲理意味甚浓。前人多认为这是最早的“性善论”,故孟子在《告子章》中引此四句与孔子的阐释作为论“性善”的理论依据。但从全诗考察,似乎诗人并不是倡导什么“性善论”,他只不过是借天赋予人以善性,为下文歌颂仲山甫张本。第一章颂扬仲山甫应天运而生,非一般人物可比,总领全诗。接下去二至六章便不遗余力赞美仲山甫的德才与政绩:首先说他有德,遵从古训,深得天子的信赖;其次说他能继承祖先事业,成为诸侯典范,是天子的忠实代言人;再次说他洞悉国事,明哲忠贞,勤政报效周王;继而说他个性刚直,不畏强暴,不欺弱者;进而回应前几章,说他德高望重,关键靠自己修养,不断积累,因而成了朝廷补衮之臣。诗人对仲山甫推崇备至,极意美化,塑造了一位德才兼备、身负重任、忠于职守、攸关国运的名臣形象。七、八两章才转到正题,写仲山甫奉王命赴东方督修齐城,尹吉甫临别作诗相赠,安慰行者,祝愿其功成早归。全诗基调虽是对仲山甫个人的颂扬与惜别,但透过诗中关于仲山甫行事与心理的叙述,从中大体能体察到处于西周衰世的贵族,对中兴事业艰难的认识与隐忧,以及对力挽狂澜的辅弼大臣的崇敬与呼唤。不难理解,此诗对仲山甫的种种赞美,是真实的、现实的,然而也不排除其中有某些理想化的成分,包含着诗人所代表的这一阶层的期盼。有人斥此篇为“谀词”,似乎过苛。

  此诗主要以赋叙事,开篇以说理领起;中间夹叙夹议,突出仲山甫之德才与政绩;最后偏重描写与抒情,以热烈的送别场面作结,点出赠别的主题。全诗章法整饬,表达灵活,为后世送别诗之祖。在《诗经》中此篇说理成分比较浓厚,在诗歌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后世“以理为诗”当溯源于此。此诗语言也很有特色,尽管多用说理、议论,却不迂腐呆滞,这除了诗人的激情之外,还在于语言运用独具匠心,诗人多以民间俗语入诗,如表现仲山甫扶弱锄强的性格特征、赞美仲山甫重视修身立德,都是反用俗语来衬托,这比直说简洁、形象,又有理趣,说理中注进了诗味,故姚际恒称此为“奇语”(《诗经通论》)。诗中一些形象生动、富有哲理的语言,有的经后人使用或提炼,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如“小心翼翼”、“明哲保身”、“爱莫能助”、“穆如清风”等。善用虚词与叠字词本是《诗经》的语言特点,此篇独特之处是“之”字的运用,全诗十二个“之”字,用于句尾的有九个,其中第六章连用五个“之”字收句,娓娓道来,委婉有致,起到了特有的抒情效果,姚际恒指出“多用‘之’字,见缠绵之态”(《诗经通论》)。第十、八两章连用“业业”、“捷捷”、“锵锵”、“彭彭”、“骙骙”、“喈喈”等叠字词,铺叙送行场面的壮观和行动的迅捷,绘声绘色,增强了诗的形象性与节奏感。此诗押韵复杂,除五、六两章用一韵外,其余各章皆用两韵,韵脚也变化不定,如第一章则、德为韵,下、甫为韵;而第二章德、则、色、翼、式、力为韵,若、赋为韵;第三章考、保为韵,舌、发为韵;几乎无规则可循,后五章也是如此。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17-621

zhēngmín

míng xiānqín 

tiānshēngzhēngmín yǒuyǒu mínzhībǐng hàoshì tiānjiānyǒuzhōu zhāoxià bǎotiān shēngzhòngshān 

zhòngshānzhī róujiāwéi lìnglìng xiǎoxīn xùnshìshì wēishì tiānshìruò míngmìngshǐ使 

wángmìngzhòngshān shìshìbǎi zuǎnróngkǎo wánggōngshìbǎo chūwángmìng wángzhīhóushé zhèngwài fāngyuán 

wángmìng zhòngshānjiāngzhī bāngguóruò zhòngshānmíngzhī míngqiězhé bǎoshēn fěixiè shìrén 

rényǒuyán róuzhī gāngzhī wéizhòngshān róu gāng guānguǎ wèiqiáng 

rényǒuyán yóumáo mínxiǎnzhī zhī wéizhòngshānzhī àizhùzhī gǔnzhíyǒuquē wéizhòngshānzhī 

zhòngshānchū  zhēngjiéjié měihuái怀 bāngbāng luánqiāngqiāng wángmìngzhòngshān chéngdōngfāng 

kuíkuí luánjiējiē zhòngshān shìchuánguī zuòsòng qīngfēng zhòngshānyǒnghuái怀 wèixīn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夫因兵死守蓬(péng)¹,麻苎(zhù)²衣衫鬓(bìn)发焦³
译文:丈夫死于战乱她独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苎麻布衣衫鬓发干涩又枯焦。
注释:¹蓬茅:茅草盖的房子。²麻苎:即苎麻。³鬓发焦:因吃不饱,身体缺乏营养而头发变成枯黄色。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桑柘(zhè)¹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²尚征苗³
译文:桑树柘树全废毁仍然还要交纳蚕丝税,田园耕地已荒芜仍要征收农业税。
注释:¹柘: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²后:一作“尽”。³征苗:征收农业税。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时挑野菜和¹根煮,旋(xuàn)²(zhuó)³生柴带叶烧。
译文:时常在外挖些野菜连着根须一起煮,现砍生柴带着叶子一起烧。
注释:¹和:带着,连。²旋:现(做)。³斫:砍。⁴生柴:刚从树上砍下来的湿柴。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yáo)¹
译文:任凭你住在比深山更深的偏僻处,也没办法逃脱官府的赋税和兵徭。
注释:¹征徭:赋税和徭役。

  此诗反映了在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下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全诗通过山中寡妇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悲惨命运,透视当时社会的面貌,语极沉郁悲愤。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

  此诗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就从这兵荒马乱的时代着笔,概括地写出了这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战乱夺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山破茅屋中栖身。

  “麻苎衣衫鬓发焦”一句,抓住“衣衫”、“鬓发”这些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地刻画出寡妇那贫困痛苦的形象:身着粗糙的麻布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肖其貌而传其神。从下文“时挑野菜”、“旋斫生柴”的描写来看,山中寡妇应该还是青壮年妇女,照说她的鬓发色泽该是好看的,但由于苦难的熬,使她鬓发早已焦黄枯槁,显得苍老了。简洁的肖像描写,衬托出人物的内心痛苦,写出了她那饱经忧患的身世。

  然而,对这样一个孤苦可怜的寡妇,统治阶级也并不放过对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样残忍:“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此处的“纳税”,指缴纳丝税;“征苗”,指征收青苗税,这是代宗广德二年开始增设的田赋附加税,因在粮食未成熟前征收,故称。古时以农桑为本,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了,田园荒芜了,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残酷的赋税剥削,使这位孤苦贫穷的寡妇无以为生。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只见她不时地挖来野菜,连菜根一起煮了吃;平时烧柴也很困难,燃生柴还要“带叶烧”。这两句是采用一种加倍强调的说法,通过这种艺术强调,渲染了山中寡妇那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最后,诗人面对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深山有毒蛇猛兽,对人的威胁很大。寡妇不堪忍受苛敛重赋的压榨,迫不得已逃入深山。然而,剥削的魔爪是无孔不入的,即使逃到“深山更深处”,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任是”、“也应”两个关联词用得极好。可以看出,诗人的笔触象匕首一样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本质。

  诗歌是缘情而发,以感情来拨动读者心弦的。《山中寡妇》之所以感人,正在于它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诗并不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诉诸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之中。

  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最后,诗又在形象描写的基础上引发感慨,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一个更广阔的境界,不但使人看到了一个山中寡妇的苦难,而且使人想象到和寡妇同命运的更多人的苦难。这就从更大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揭露了残酷的剥削,深化了主题,使诗的蕴意更加深厚。

参考资料:
1、 阎昭典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56-1357

shānzhōngguǎ

xún tángdài 

yīnbīngshǒupéngmáo zhùshānbìnjiāo 
sāngzhèfèiláiyóushuì tiányuánhuānghòushàngzhēngmiáo 
shítiǎocàigēnzhǔ xuánzhuóshēngcháidàishāo 
rènshìshēnshāngèngshènchù yīngzhēngyá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