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轩返照可窗明,政用高谈答晚晴。
共听铜瓶秋雨急,不知石鼎晓云生。
清诗未读心先醉,别日无多梦已惊。
闻道乌衣盛文史,只愁异姓后宗盟。
幽轩返照可窗明,政用高谈答晚晴。
共听铜瓶秋雨急,不知石鼎晓云生。
清诗未读心先醉,别日无多梦已惊。
闻道乌衣盛文史,只愁异姓后宗盟。
吕祖谦

吕祖谦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 1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烟波万里扁舟小,静依孤篷,西施声音绕。涤虑洗心名利少,闲攀蓼穗蒹葭草。
烟波万里扁舟¹小,静依²孤篷³,西施声音绕。涤(dí)(lǜ)洗心名利少,闲攀(pān)(liǎo)(suì)(jiān)(jiā)¹⁰草。
译文:在一叶扁舟飘荡在烟波浩渺的江河里,依靠着船篷,那潺潺的水声,就像西施的声音一般清脆迷人。在这样的环境里,逐名追利的性情也少了,闲着的时候还可以折一折芦苇。
注释:¹扁舟:小船。²依:依靠。³孤蓬:孤舟的篷。孤舟,孤独的船。⁴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⁵绕:环绕。⁶涤滤洗心:又作“洗心涤虑”。涤虑,指清除烦扰,使思想清净。洗心,比喻除去恶念或杂念或改过自新。⁷攀:用手拉,抓住。⁸蓼:指一种草本植物。⁹穗:指一种谷物;蒹葭。¹⁰蒹葭:即芦苇,属于禾本科下属植物。
数点沙鸥堪乐道,柳岸芦湾,妻子同欢笑。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
数点沙鸥堪¹乐道,柳岸芦湾,妻子²³欢笑。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
译文:江边的柳岸卢湾边飞起点点沙鸥,与妻子和孩子一同欢笑,安然熟睡,无烦无恼,乐在逍遥。
注释:¹堪:能够,可以。²妻子:妻子和儿女。³同:一起。⁴安眠:安然熟睡。⁵俏:活泼有趣。⁶荣:光荣,荣誉。⁷辱:耻辱,侮辱。
云林一段松花满,默听莺啼,巧舌如调管。红瘦绿肥春正暖,倏然夏至光阴转。
云林一段松花满¹,默听莺啼,巧舌²如调管。红瘦绿肥³春正暖,倏(shū)夏至光阴转。
译文:在山间行走,听着黄莺啼叫,就像奏乐一样,当我感觉还处在暮春时节的时候,不知不觉夏天就已经来临了。
注释:¹满:全,整个。²巧舌:形容舌头灵巧。³红瘦绿肥:红花凋零,绿叶繁茂。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也作“绿肥红瘦”。⁴倏然:忽然。
又值秋来容易换,黄花香,堪供玩。迅速严冬如指拈,逍遥四季无人管。
又值¹秋来容易换²,黄花香³,堪供玩。迅速严冬如指拈,逍遥四季无人管
译文:接着又迎来了秋天,这里的稻花正香,可以供人观赏游玩。那迅速到来的寒冬,手就像拈了东西一样,冻在一起。这一年四季无拘无束,多么逍遥自在。
注释:¹值:碰到,遇上。²换:更替。³香:香气。⁴堪:能够,可以。⁵拈:用手指头捏。⁶逍遥: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⁷管:过问。
柳暗清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千里潇湘葡萄涨,人解扁舟欲去。又樯燕、留人相语。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鸣橹。
柳暗清波路¹。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千里潇湘²葡萄³涨,人解扁(piān)舟欲去。又樯(qiáng)燕、留人相语。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鸣橹(lǔ)
译文:江边堤路柳树成荫。送别春天,经过暴风骤雨,又是一番新鲜的绿意。碧绿的潇湘水涨,蜿蜒千里,行人解开扁舟想要离去。桅杆旁燕子的叫声,是挽留行人的告白。船艇轻盈飞速地驶来,歌女唱我新词为他送行。江水中的波浪就像箭一样,好像在催着小船上路。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等。正体双调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韵。¹清波路:指江边堤路,又作“凌波路”。²潇湘:潇水、湘水,在湖南零陵合流后,也称潇湘。³葡萄:形容水色碧绿,语出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⁴“又樯燕”句:此句化用杜甫《发潭州》:“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樯:桅杆。⁵“艇子”二句:歌女飞舟来到,唱我新词为之送行。生尘步:形容女子娇美轻盈的步态,语出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番:通“翻”,依旧谱,写新词。唾花寒:行容动听的歌声吐露伤感之情。
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行到东吴春已暮,正江阔、潮平稳渡。望金雀、觚棱翔舞。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愁为倩,幺弦诉。
黄陵祠¹下山无数。听湘娥、泠(líng)泠曲罢²,为谁情苦。行到东吴春已暮,正江阔、潮平稳渡。望金雀、觚(gū)(léng)³翔舞。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愁为倩,幺(yāo)诉。
译文:黄陵祠下山峰无数。听那潇湘二妃泠泠的琴音,是在为谁苦情?船到吴地春季已近尾声,正是江面宽阔、水浪平静。我远远望见宫殿檐角,栩栩如生的金凤在上面飞舞。曾经的刘郎重回故地,玄都观的千树桃花是否仍在?满腹离愁,惟凭弦丝倾诉。
注释:¹黄陵祠:即二妃祠。据《水经注·湘水》,帝舜南巡,娥皇、女英二妃从征,溺于湘江。民尊为湘水之神,立祠于江边黄陵山上。山在湖南湘潭县北四十五里处。²听湘娥、泠泠曲罢,屈原《远游》:“使湘灵鼓瑟兮。”泠泠:形容声音清越、悠扬。³金雀觚棱:饰有金凤的殿角飞檐。班固《西都赋》:“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爵。”《文选》注云:“觚棱,阙角也。角上栖金爵(雀),金爵,凤也。”⁴“前度”二句:语本唐刘禹锡两首桃花诗。据孟棨《本事诗·事感第二》,刘参与永贞革新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始征还,当春重游玄都观赏桃花,后作《赠看花诸君子》,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之句,诗一出,广传京都。执政者听信诬言,认为刘有怨愤,讥讽朝政。未几,又放外任,出为连州刺史。再过十四年返京,重游玄都观,千树桃花荡然无存,因而再题《再游玄都观》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里指友人重返京都,兼有问讯京都故人之意。⁵倩:请。⁶幺弦:琵琶的第四根弦,因最细,称幺弦。幺,细小。此借指琵琶。

  这首词的上阙描写送别的场景,雨过水涨,绿柳岸边。虽然燕语笙歌,依依留恋,但流波催棹,故人终将要离去;词的下阙作者的思绪追随友人扁舟,想象着沿岸风景,远行于千里之外。他远远望见都城和宫殿,带去了无限寄思。结韵一笔折回,抒发难舍之情。全词构造情境,有空灵清杳之美;而抒发情感,则婉若游龙之自如。

  词的上阙描写送别情景。起头两韵,点出送别的环境气氛:经过一番狂风暴雨的冲洗之后,春色已归,绿意丰盈,沿江种植的杨柳更是呈现幽暗深绿。这里的柳色是词人即目所见之景,它之所以被浓墨重彩地突出描写,就在于这个场景与离情别绪之间有着早已被确定的因缘,为下文倾诉离愁作好了意象的铺垫和气氛的渲染。

  词的下阙将那被提起又遭到延宕的别情,完全直接地倾泻出来。词人的精神世界里,早已先于东去的行人遨游而去。在他的想像中,小舟经过黄陵山,那里有供奉着娥皇、女英的祠庙,他隐约听到这两位水神曲韵泠冷、曲音幽苦的奏瑟之声,心中惨然不乐。“为谁情苦”,问得十分委婉。这里作者巧妙地借用湘娥的哀婉动人的传说,表达自己内心的哀怨愁苦。这愁苦既包含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伤感,又包含作者对个人身世命运的伤感。舟行迅捷,来到千里之外的东吴已是暮春。在宽阔而无波浪的长江上,行舟安稳地向前驶去。转眼间就到了京城临安,远远地就可以望见京都的宫殿。此处一“望”一“舞”,临安的皇城气象毕见。“前度”一韵,化用前人诗歌典故,暗指他终于回到故地;此处借用刘禹锡再返京师赋诗之典,明写友人返回临安之事,暗示他对国都的怀恋。词人正值壮年,虽雄心依然,但壮志难申,故而愁绪满怀。结韵“愁为倩,么弦诉”,复转回到离愁的主题。

  这首词借为友人的送别,一方面描写对友人的深情挚意,另一方面表达“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抒发个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念之情。此词在写景上采用虚实相辅的手法,既写眼见之实景,又写想见之“虚景”,并且在写景中寓寄作者之情,使得情与景有机地融汇于一体;在抒情上又将各种复杂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既有对友人的关切与惜别之情,又有对个人内心愁苦的抒发与寄托。

参考资料:
1、 毕桂发.《毛泽东评点历代名家词赏析》.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563页—564页
2、 叶嘉莹主编.《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上册)》.北京:中国书店,2006年01月第1版:第186页—第188页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译文:二三月的咸阳城,宫柳已经长出像黄金一样的嫩枝。
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绿帻(zé)¹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译文:有一个戴着绿头巾的家伙,原本是卖珠子的轻薄少年。
注释:¹帻:包发头巾。
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
日暮¹醉酒谁,白马骄且驰²
译文:日暮之时,他醉酒而归,骑在白马上,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
注释:¹日暮:傍晚。²驰:车马等奔跑,快跑。
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
意气人所仰,冶游¹方及时。
译文:他冶游所到之处,人们都仰而避之,害怕他的气焰。
注释:¹冶游:野游。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
子云¹不晓事,晚献长杨辞。
译文:扬子云老不晓事,到了晚年还献什么《长杨赋》。
注释:¹子云:扬雄字子云。
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
赋达身已老,草玄¹鬓若丝。
译文:到了皇帝手中时,扬雄已老,满头白发还在写《太玄经》。
注释:¹草玄:指扬雄作《太玄》。
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投阁¹良可叹,但为此辈嗤(chī)
译文:他的投阁之举实在令人叹息,只落得个为此辈小儿嘲笑的下场。
注释:¹投阁:汉扬雄校书天禄阁时,刘棻曾向雄问古文奇字。后棻被王莽治罪,株连扬雄。当狱吏往捕时,雄恐不能自免,即从阁上跳下,几乎摔死。后有诏勿问,但京师纷纷传语:“惟寂寞,自投阁。”后用“投阁”为文士不甘寂寞而遭祸殃之典。 喻无故受牵连而获罪,走投无路。
闲院宇。独自行来行去。花片无声帘外雨。峭寒生碧树。
闲院宇。独自行来行去。花片无声帘外雨。峭(qiào)¹生碧树。
注释:¹峭寒:严寒。
做弄清明时序。料理春酲情绪。忆得归时停棹处。画桥看落絮。
做弄¹清明时序。料理春酲情绪。忆得归时停棹处。画桥看落絮。
注释:¹做弄:故意播弄。
这首小令,写惜春伤别情绪。上片写庭院春景。帘外细雨,落花无声。独自徘徊,寒生碧树。下片抒情。清明时节,风雨无情,忆得归时,画桥停棹,正满眼落花飞絮,春将尽矣。全词婉秀淡雅,柔媚多姿。表现了“蒲江词”的风格。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黄州定惠院¹东小山²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xié)³(zhì),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cān)(liáo)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zhǐ),性¹⁰瘦韧(rèn)¹¹,筋脉¹²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lěi)¹³,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¹⁴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qì)¹⁵于尚氏¹⁶之第¹⁷。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¹⁸,如吴越¹⁹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²⁰弹雷氏琴²¹,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yù)²²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yuè)²³瓜李,遂夤(yín)²⁴小沟,入何氏、韩氏²⁵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²⁶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²⁷(sū),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cóng)²⁸,移种雪堂之西²⁹。坐客徐君得之³⁰将适闽(mǐn)³¹,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fǔ)³²。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译文:黄州定惠院东边的柯山上,有一株海棠,枝叶特别繁茂。每年花开的时候,我都会带着客人前去饮酒赏花,已经五次醉在这海棠树之下了。今年又和参寥禅师以及其他几个好友去访赏,然而那个园子已经换了主人。主人虽然是个商贾,但因为我的原因,他也稍稍地培育治理了这个园子。园子里有很多年老的枳木,木性瘦瘠而坚韧,树的筋脉都显露在外面,好像老人的头颈。花白而形圆,好似成串的珍珠,香气和颜色皆不平凡。这种树不讨人喜欢,主人本来想过一阵砍去,也是因为我的缘故,没有被砍掉。喝过酒之后,我们去尚姓人家休息。尚氏也是个平凡的人,但居住的地方干净整洁,好像江浙一带的人,他家的竹林和花圃都很讨人喜欢。我醉躺在小板阁上,一会醒了,听见客人崔成老弹奏雷氏琴,琴声像悲鸣的风、微亮的月光,铮铮有声,得到的享受是人间所没有的。到了晚上,徒步来到城东,买了一个大木盆,心想可以注入清水,浸泡瓜和李子,于是沿着小沟,走进了姓何与姓韩人家的竹园。那时何氏在竹林之间修筑大堂,已经把地方都腾出来了,于是把酒放在竹荫下。有一个叫刘唐年的主簿,送给我们一种油炸的小吃,名字叫“甚酥”,味道很好。客人还要喝酒,而我忽然没了兴致,于是直接回家了。路上拜访了姓何人家的小园子,跟他要了一丛橘子,移植到了雪堂的西边。客人徐得之马上就要启程到闽中去,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于是恳请我记下今天之事,作为以后的谈资。那个时候,参寥是唯一一个不喝酒的人,于是用枣汤代替了酒。
注释:¹定惠院: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东南。苏轼元丰三年 (1080)二月到黄州,最初寓居定惠院。同年五月移居临皋亭。²小山:即柯山。³携客:与客聚会。⁴置酒:陈设酒宴。⁵五醉:苏轼此游在元丰七年(1084)三月初三日,在黄州已经五次见此海棠花开,醉饮其下。⁶参寥禅师:僧人道潜,钱塘人,苏轼通判杭州时与之交游。⁷二三子:同游者有崔成老、徐得之等人。⁸市井人:商贾。⁹枳木:也称枸橘,果实可入药。¹⁰性:质地。¹¹瘦韧:指不茁壮,但柔软坚实。¹²筋脉:原指静脉管,这里指树的韧皮纤维皮层。¹³累累:连接成串。¹⁴稍稍:全都。¹⁵憩:休息。¹⁶尚氏:疑为尚世之。原为落第秀才,后成小商人,湖北黄冈人。¹⁷第:大住宅。¹⁸修洁:高洁。修,指空间距离大。洁,整洁。¹⁹吴越:指古代吴国、越国。此指江浙一带地方。²⁰崔成老:崔闲,字成老,号玉涧,庐山道士。他是琴曲《醉翁操》的作者沈遵的弟子,精古琴。曾往黄州访苏轼,成为挚交琴友。²¹雷氏琴:苏轼题跋有《家藏雷琴》一首,言琴上有“雷家记”字样。谓“此最琴之妙,而雷琴独然”。²²鬻:卖,这里可作买讲。²³瀹:浸渍。²⁴夤缘:循沿。²⁵何氏、韩氏:指友人何圣可、韩毅甫。²⁶刘唐年:字君佐,时任黄州主簿。²⁷为甚酥:一种米粉做的油煎饼,甚酥美,苏轼起名“为甚酥”。²⁸藂橘:一丛橘树,藂同“丛”。²⁹雪堂之西:指雪堂西面的东坡之地。³⁰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黄州知州徐大受之弟,苏轼友人。³¹闽中:古郡名,治所在冶县(今福州市),辖境相当于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宁海及其以南的灵江、瓯江、飞云江流域。后以“闽中”通指福建一带。³²拊掌:拍掌,意谓开怀大笑。

  散文开篇描写游定惠院东小山,观赏海棠和枳木,醉酒花下。描写海棠只用“特繁茂”一笔带过,引出“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以昔游之乐烘托今游之乐,具有浓重的抒情意味。苏轼初至黄州,所作《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电》诗,极力赞美这“佳人在空谷”的海棠幽独高雅和美丽清淑的品格,并悬想其乃移自西蜀,而自己以蜀人谪居此间,引为患难之交。由此可以想见作者对这株海棠喜爱之深和置酒花下的情怀。写枳木则着重刻画其性状,以老人的脖颈形容枳木筋脉裸露在外,用一串串的大珍珠比喻洁白而圆润的花朵,都很新颖形象。不论写海棠还是枳木,均透露出园圃主人对作者的深挚友情。 一山园虽已易主,新主人以苏轼之故,对他所喜爱的林木仍加意保存、爱护。起笔用笔富有变化,不落俗套。“既饮”以下依次写憩于尚氏宅第的潇洒和不拘形迹,听崔成老弹雷氏琴的超然感受,买木盆以清泉浸渍瓜果的乐趣,人何氏园竹阴置酒的幽雅,席上“油煎饵”的酥美,归途乞丛橘移植的清兴……十馀件野游细事,一一写来,不嫌堆砌,不觉平板。不待安排,不拘体式,幽默风趣,灵动自然,仿佛率意挥洒,而情韵遂现,娓娓动听,是苏轼小品文中的佳作。

  这篇散文游记,写作者与志趣相投者寻访郊游,饮酒聚乐的情景。作者笔下的园林景物清淡、恬静,宛翅一幅写意山水画,流露出作者安然自若的情怀和浓厚的生活情趣,赏花,饮酒,听琴,品味,各得其妙。

  读者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不仅十分熟悉当地风物,而且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极为融洽,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人情昧与乡土气息,所以语言清新、自然,有随手拈来、信口脱出之美。结构组织似不经意,然而按时间顺序记一天游玩过程,有松而不乱之美。

参考资料:
1、 轼著.东坡集 插图本 增订版:凤凰出版社,2013.04:第252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