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君蒙雪教千兵,一点妖氛不敢生。和气旋回弓力软,寒光微映剑花明。
令君蒙雪教千兵,一点妖氛不敢生。和气旋回弓力软,寒光微映剑花明。
民居似倚银城壮,海道如铺玉簟平。入蔡归来方夜半,画堂歌管未收声。
民居似倚银城壮,海道如铺玉簟平。入蔡归来方夜半,画堂歌管未收声。

míngxuězhōngxiǎoyuè--fěi

lìngjūnméngxuějiàoqiānbīngdiǎnyāofēngǎnshēngxuánhuígōngruǎnhánguāngwēiyìngjiànhuāmíng

mínshìyínchéngzhuànghǎidàodiànpíngcàiguīláifāngbànhuàtángguǎnwèishōushēng

许棐

许棐

许棐fěi(?~1249)字忱夫,一字枕父,号梅屋。海盐人(今属浙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隐于秦溪,筑小庄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号曰梅屋。四壁储书数千卷,中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 ▶ 1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携玉手喜同车,比上云阁飞除。
携玉手¹²同车³,比上云阁飞除
译文:牵着如玉般的手满心欢喜的与你同车而行,登上高耸入云的楼阁。
注释:¹玉手:洁白温润如玉的手。多指女手。²喜:喜好。喜欢。³车:马车。根据诗韵应读‘居’音。⁴比上:比肩登上。⁵云阁:阁名。秦二世胡亥建。泛指高耸入云的楼阁。⁶飞除:飞架的陛阶。高陛。
钓台蹇产清虚,池塘灵沼可娱。
钓台¹(jiǎn)²清虚³,池塘灵沼除娱
译文:水边钓鱼台静静矗立,池塘中水波荡漾你我慢游其中欢心娱悦。
注释:¹钓台:钓鱼台。为钓鱼而设在水边的台子。²蹇产:亦作“蹇滻”“蹇嵼”。艰难困顿。形容高而盘曲。郁结,不顺畅。³清虚:清净虚无,清净空虚。⁴灵沼:灵验的沼泽。池沼的美称。后喻指帝王的恩泽所及之处。⁵除娱:除以娱乐。
仰泛龙舟绿波,俯擢神草枝柯。
仰泛¹龙舟²绿波³,俯擢(zhuó)神草枝柯
译文:龙形的大船泛于碧水之间,你俯身摘取水中的芙蓉茎叶。
注释:¹仰泛:仰面漂浮。²龙舟:龙形的大船。狭长的龙形舟船,多人同时划动数浆,用作竞渡比赛。³绿波:绿色的水波。⁴俯擢:俯身拔取。⁵神草:灵草,仙草。⁶枝柯:枝条。枝,树的细枝条。柯,树木的粗枝。
想彼宓妃洛河,退咏汉女湘娥。
想彼¹(fú)²洛河³,退咏汉女湘娥。
译文:不知不觉想到洛水中的神女,感叹吟咏诗中汉水之畔的游女和苍梧之渊的湘妃。
注释:¹想彼:想那。²宓妃:传说中的洛水女神。³洛河:洛河,古称雒水,黄河右岸重要支流。在河南偃师境内与伊河并流,亦称为伊洛河。南洛河为洛河在水文上的名称。⁴退咏:退让吟咏。退下吟咏。⁵汉女:传说中的汉水女神。

qièbáomìngxíng··--cáozhí

xiéshǒutóngchēshàngyúnfēichú

diàotáijiǎnchǎnqīngchítánglíngzhǎo

yǎngfànlóngzhōu绿zhuóshéncǎozhī

xiǎngfēiluò退tuìyǒnghànxiāngé

金卮满劝莫推辞,已是黄柑紫蟹时。鸳鸯不管伤心事,便白头湖上死。爱园林一抹胭脂,霜落在丹枫上,水飘着红叶儿。风流煞带酒的西施。
金卮(zhī)¹满劝莫推辞,已是黄柑紫蟹(xiè)时。鸳鸯不管伤心事,便白头蟹上死。爱园林一抹胭脂,霜落在丹枫上,水飘着红叶儿。风流煞带酒的西施。
译文:美酒斟满金杯切莫推辞,现在已是柑橘变黄螃蟹变紫的时候。蟹上的鸳鸯或许是泛五蟹的范蠡西施,撇开伤心事,只要白头偕老。喜爱园林中枫林红得像一抹胭脂,霜染在丹枫上,水上飘着红叶,真是可爱。秋天的西蟹就像是风流至极且带着微醉的美人!
注释:¹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山无数,烟万缕。憔悴煞玉堂人物。倚篷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
山无数,烟万缕。憔悴煞(shà)玉堂人物¹。倚篷窗²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
译文:眼前是横挡的重重青山,弥漫着千万缕烟雾。看不到你憔悴的面容,分别后我独倚篷窗活活地受苦。恨不得跳进大江,随着东流的江水一块逝去。
注释:双调:宫调名。寿阳曲:曲牌名。疏斋:元代文学家卢挚的号。¹玉堂人物:卢挚曾任翰林学士,故称。玉堂:官署名,后世称翰林院。因翰林院为文人所居之处,故元曲多称文士为“玉堂人物”。²篷窗:此指船窗。

  这首小令充满深情与怨恨,表现了珠帘秀对卢挚的一往情深。曲中作者一方面对卢挚的临行赠曲表示感谢,另一方面倾吐了自己做歌女的悲愤。整个小令将离别时强烈的情感起伏,表现得一波三折,真切感人。

  “山无数,烟万缕。”,一方面是直道眼前精算,渲染分手时的气氛,一方面也有起兴与象征的意义。那言外之意是说:无数青山将成为隔离情人的障碍,屡屡云烟犹如纷乱情丝,虚无缥缈而绵不绝延。

  “憔悴煞玉堂人物。”,原来尽管行程缓缓,“山”、“烟”等外景不时扑入眼帘,而在作者脑海中浮现、心底里念叨的是卢挚。由景到人,说出送别之人的悲凉意绪,实业反衬出自己的悲伤。“憔悴煞”与卢挚所作“痛煞”相呼应,表现出卢挚对珠帘秀的一片深情,同时也形象地道出了别离的痛苦。

  “倚篷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据卢挚原作中“华传尔载将春去也”一句可知,珠帘秀将乘船离去,也许这是一次长久的离别,也许是一去不返,成为永诀,因双方的心情都很沉重。行舟将发,作者想到等待自己的是寂然一身,孤倚难眠,只有那滔滔的江水与悠悠的离恨与自己做伴,这样的处境实在难以忍受,因而说是“活受苦”。由此而想到了死,一死了之,岂不万事都得到了解脱。“恨不得随大江东去”一句就是这种心愿的表白。至此,作者的感情到达了高潮,全曲也在悲锴沉痛的调子中结束。可贵的是,作者以死殉情的愿望不是用哀艳低沉的调子写出,而是以慷慨悲凉的词语表现。

  《寿阳曲·答卢疏斋》这首小令一改男女情爱的意象,把脉脉之情置在无数山中,万缕烟里,以及东去的大江之上,全然都是开阔宏伟的大自然意象。曲中也用了“煞”字,但这一字用得巧妙,以“代言体”的角度让这位玉堂人物自己去憔悴了。“大江东去”是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演绎过来,竟用到了思爱之情上,这也是此曲的独到之处。

参考资料:
1、 何艳丽.《元曲三百首》: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08-01:136
2、 陈君慧.《元曲三百首》: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年1月1日:148

luòméifēng··shānshù--zhūliánxiù

shānshùyānwànqiáocuìshātángrénpéngchuāngshēnérhuóshòuhènsuíjiāngdōng

登临纵目,对川原绣错,如襟接袖。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阜。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沈久。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
登临纵目,对川原绣错,如襟(jīn)接袖。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阜(fù)¹。一霎(shà)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沈久²。涛生金粟(sù)³,老松疑作龙吼。
译文:登山临水,放眼远眺,对面锦绣错落的山川,便如同衣襟与衣袖般紧密相连,遥指远处的树影,辨认着十三陵的方位,天寿山低迷得犹如土丘一般。转瞬间,时代已发生沧桑巨变,在那能令鬼泣神惊的四山风雨中,明王朝的气运消散已久了。风动帝陵激起了阵阵松涛声,让人怀疑是否是龙变化成的老松所发出的吼声。
注释:旸台山:在北京西北郊,山麓有大觉寺,为游览胜地。明陵,明十三陵,在北京西北约九十里的昌平县天寿山下的小盆地上。有十三处明代皇帝的陵墓,统称明十三陵。这首词是光绪十九年癸巳(1892)所作,即甲午战争的前一年。¹天寿句:天寿,山名,在昌平县北。十三陵所在地。阜,土山,丘陵。²王气句:王气,天子之气,王气消沉,指王朝的气运已尽。这里谓明王朝于崇祯十七甲申(1644)亡于农民军李自成之手,至光绪十九年(1893),历时已二百五十年,故曰“久”。³金粟:唐玄宗泰陵,在陕西省蒲城县东北的金粟山。山因有碎石如金粟得名,玄宗见金粟山冈有龙盘虎踞之势,遂选定为陵暮之地。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终古,滚滚边墙走。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山灵呵守。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出山回望,夕阳犹恋高岫。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终古,滚滚边墙走。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山灵呵守。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¹。出山回望,夕阳犹恋高岫。
译文:只有白狼河始终在长城微茫的沙草外滚滚奔流,乡野老人也知道人事已变迁,朝代已更迭,却仍诉说着明陵有山神守护的传说。遥远的林海苍凉,繁乱的烟云重叠,想要洒酒祭灵,却没有多少酒。从山中出来后,再次回顾那夕阳,依然恋恋不舍地徘徊在高高的顶峰之上。
注释:¹平楚句:楚,丛木,登高远望,见树梢齐平,故云平楚。

  袖副题“登旸台山绝顶望明陵”所道,这首词是作者在今北京市西北郊区的旸台山绝顶遥望昌平区天寿山下的明代十三个皇陵之感慨。首句“登临纵目”,实暗含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开篇“登临目送,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那种藉古慨今抒怀感事之意。胸怀既大,则眼前五彩交错之山川原野,一片锦绣纵横,也不过宛若在自己襟袖之间了,故云:“对川原绣错、袖接襟袖”。而“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袖阜”二句则应题,说明代诸陵掩映在“树影”之中,野云低垂,云笼雾罩下的天寿山就像一个土堆。“阜”者,低矮丘陵也。天寿山位于昌平区正北方四十余公里处,山下有方圆四十平方公里之盆地,明十三陵便在其中。是以接着的“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沉久”三句,虽将袖画景色大笔濡染,雄浑浩茫,气势非凡,却终究是写明朝已亡。而沧海桑田,风雨相侵,不觉又已经过去二百余年,袖今清朝之“王气”,所剩又有几何?

  思忖至此,词人心中也暗暗惊疑,以至上阕终以纵目所见收束。“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是说金栗山上松涛起伏,犹似龙吼。“金栗”,山名,在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以山有碎石袖金栗得名,乃唐玄宗泰陵之所在。

  下阕仍以写景带起。“唯有沙草微茫”写实,因距离遥远,所以景象模糊。“白狼终古”是虚,“白狼”即“白狼河”,又名大凌河,是辽宁省西部最大的河流,主脉横贯辽西,东南汇入渤海,却与十三陵相去甚远,非于“旸台山绝顶”纵目所可见。因在长城之外,故云“滚滚边墙走”,是作者想象之辞。台幕布好,接着抒写苍凉之思。“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山灵呵守。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五句,说即是是不问世事的“田野老人”,也感觉到朝代即将更迭了,却还不愿相信,安慰自己说“山灵”保佑。然而大地苍穹一片苍凉悲戚,欲以酒来冲淡这愁绪,酒却已经所剩无多,而似乎只有呜咽悲声了。结句则以景结情,“出山回望”写词人下山归去,却仍频频“回望”,与“夕阳犹恋高岫”景情融合,在对这个朝代的江河日下,无可挽留的影射中,又表达出一种恋恋不舍的情绪。

  词人因吊前朝皇陵而心情郁结,万感交集,故这首词也格调沉郁悲凉,词境苍凉旷远。而此时早已“万方多难”的清王朝,正是内忧外患,层出迭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而“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
¹伯庸²之末胄(zhòu)³兮,谅之屈原。
译文:我是伯庸的传人啊,拥有正直诚信美德的屈原。
注释:¹伊:他。²伯庸:有说屈原父亲的字。³末胄:最后的后代。⁴谅:诚信。⁵皇:出身皇族。⁶直:正直。
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
¹²(zhào)³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
译文:我的始祖是古帝高阳氏,与楚怀王同根相连。
注释:¹云:说。²余:我。³肇祖:始祖。⁴高阳:高阳帝颛顼。⁵婵连:族亲相连。同祖父的关系。
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
¹²受命于贞节³兮,鸿永路有嘉名。
译文:我秉受天地正气而生啊,拥有美名和远大前程。
注释:¹原:屈原自称。²生:生来。³贞节:忠贞不二的节操。⁴鸿:鸿达,鸿大。⁵永路:长远道路。
齐名字于天地兮,并光明于列星。
齐名字于天地兮,并¹光明于列星。
译文:我的名字与天地相齐啊,美好德行堪比天上群星。
注释:¹并:并列。
吸精粹而吐氛浊兮,横邪世而不取容。
吸精粹¹而吐氛浊²兮,横³邪世而不取容
译文:我吸入精华吐出浊气啊,身处浊世却难以容身。
注释:¹精粹:精华。²氛浊:尘浊之气。³横:横行。⁴邪世:邪恶世界,乱世。⁵取容:讨好以取得容身。
行叩诚而不阿兮,遂见排而逢谗。
行叩诚¹而不阿²兮,遂见排³而逢谗(chán)
译文:我行为忠诚刚直不阿啊,于是遭到谗害受到排挤。
注释:¹叩诚:款诚,真诚。²不阿:不阿谀奉承。³见排:被排挤。
后听虚而黜实兮,不吾理而顺情。
¹²虚而黜(chù)³实兮,不吾理而顺情。
译文:君王听信谗言贬斥忠良,只亲近奸佞却对我不理。
注释:¹后:君王。²听:一作吸。³黜:废黜。⁴不吾理:不理我。
肠愤悁而含怒兮,志迁蹇而左倾。
肠愤悁(yuān)¹而含怒兮,志迁蹇(jiǎn)²而左倾³
译文:我心怀愤恨满腔怒火啊,意志颓丧犹豫不定。
注释:¹愤悁:愤怒。²迁蹇:委屈貌。³左倾:颓丧不振。
心戃慌其不我与兮,躬速速其不吾亲。
心戃(tǎng)¹²不我与³兮,躬速速其不吾亲。
译文:不被信任我内心悲伤,不被亲近我孤苦伶仃。
注释:¹戃慌:忧愁慌乱。²其:代词,他,那。³与:相与。交好。⁴速速:迅速貌。
辞灵修而陨志兮,吟泽畔之江滨。
¹灵修²而陨志³兮,吟泽畔之江滨
译文:辞别君王我心灰意冷啊,低吟悲歌在泽畔水滨。
注释:¹辞:辞别。²灵修:有修德之神灵。这里指君主。³陨志:陨失志向。志意堕落。⁴吟:行吟也。⁵泽畔:湖泽岸边。⁶江滨:江边。
椒桂罗以颠覆兮,有竭信而归诚。
椒桂¹²以颠覆³兮,有竭信而归诚
译文:花椒桂树纵使遇害遭难,依然竭尽忠信一片诚心。
注释:¹椒桂:椒料和桂菌。皆调味香料。²罗:网罗。³颠覆:颠仆;跌落。⁴竭信:竭尽忠信。⁵归诚:归于诚心也。
谗夫蔼蔼而漫著兮,曷其不舒予情。
谗夫蔼蔼¹而漫著²兮,曷其³不舒予情。
译文:奸佞嘁嘁喳喳抑人扬己,为什么不让我抒发真情!
注释:¹蔼蔼:浓烈貌。²漫著:弥漫显著。³曷其:何其。⁴予:我的。
始结言于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
始结言¹于庙堂兮,信中涂²而叛之。
译文:当初我们曾在庙堂约定,如今却听信谗言中途变心。
注释:¹结言:用言辞订约。口头约定。²中涂:中途。
怀兰蕙与衡芷兮,行中野而散之。
怀兰蕙(huì)与衡芷兮,行中野而散之。
译文:我怀揣兰蕙和衡芷啊,却被抛弃荒野不用。
声哀哀而怀高丘兮,心愁愁而思旧邦。
声哀哀而怀高丘¹兮,心愁愁而思旧邦。
译文:怀念故土高山声声哀叹啊,思恋祖国家乡满怀愁情。
注释:¹高丘:高山。隐含狐死首丘之意。
愿承闲而自恃兮,径婬曀而道壅。
愿承闲¹而自恃²兮,径婬(yín)(yì)³而道壅(yōng)
译文:我本想找机会自能竭尽忠心,但道路堵塞前途黯淡。
注释:¹承闲:继承伦理道德的规范、界限。²自恃:自恃闲德也。³淫曀:多水昏暗。
颜霉黧以沮败兮,精越裂而衰耄。
颜霉黧(lí)¹以沮败兮,精越裂²而衰耄³
译文:面目黧黑人憔悴啊,身老力衰没精神。
注释:¹霉黧:发霉污黑。²越裂:消散分裂。³衰耄:衰老糊涂。
裳襜襜而含风兮,衣纳纳而掩露。
裳襜(chān)¹而含风兮,衣纳纳²而掩露。
译文:阵阵冷风吹动我的裙裳啊,浓浓寒露打湿我的衣裙。
注释:¹襜襜:飘动貌。²纳纳:沾湿貌。
赴江湘之湍流兮,顺波凑而下降。
赴江湘之湍流¹兮,顺波凑²而下降。
译文:奔赴湍急的长江和湘水啊,顺随波涛向下漂行。
注释:¹湍流:急而回旋的水流。²波凑:凑聚的波涛。
徐徘徊于山阿兮,飘风来之汹汹。
徐徘徊于山阿¹兮,飘风²来之汹汹。
译文:我慢步徘徊在山窝啊,山风阵阵回旋凶猛。
注释:¹山阿:山的曲折处。²飘风:旋风,暴风。
驰余车兮玄石,步余马兮洞庭。
驰余车兮玄石¹,步余马兮洞庭。
译文:驾起我的车向玄石山奔驰,让我的马儿在洞庭山徘徊。
注释:¹玄石:山名。在洞庭湖西。
平明发兮苍梧,夕投宿兮石城。
平明发兮苍梧¹,夕投宿兮石城²
译文:黎明我从苍梧山出发啊,傍晚我投宿在石城山顶。
注释:¹苍梧:苍梧山,又名九嶷山,在湖南南部。²石城:城名。在今湖北省钟祥市。
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阙而玉堂。
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阙(quē)¹而玉堂²
译文:荷花车盖菱花车啊,紫贝楼台白玉厅。
注释:¹阙:阙车。游车补阙者曰阙车。²玉堂:玉装饰的车堂。
薜荔饰而陆离荐兮,鱼鳞衣而白霓裳。
薜荔¹饰而陆离²³兮,鱼鳞衣而白霓(ní)(cháng)
译文:薜荔为装饰美玉做卧席啊,五彩的上衣,洁白的裙裳。
注释:¹薜荔:木莲。²陆离:形容色彩绚丽繁杂。³荐:垫子。
登逢龙而下陨兮,违故都之漫漫。
登逢龙¹而下陨²兮,违³故都之漫漫
译文:登上逢龙山向下眺望啊,离开故都道路多么漫长。
注释:¹逢龙:山名。²下陨:下落。³违:久违。⁴漫漫:广远无际貌。
思南郢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
思南郢(yǐng)¹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²
译文:想起那郢都的风物习俗啊,一夜之间九转愁肠。
注释:¹南郢:郢城南部。²九运:九转。
扬流波之潢潢兮,体溶溶而东回。
扬流波之潢潢¹兮,体溶溶²而东回。
译文:波高流急茫茫一片啊,浪涛翻滚奔向东方。
注释:¹潢潢:水势浩大的样子。²溶溶:缓缓流动貌。
心怊怅以永思兮,意晻晻而日颓。
心怊(chāo)¹以永思兮,意晻(ǎn)²而日颓。
译文:心惆怅止不住的思念啊,精神郁闷一天天倍觉神伤。
注释:¹怊怅:惆怅。²晻晻:无日光,黑暗貌,抑郁貌。
白露纷以涂涂兮,秋风浏以萧萧。
白露纷以涂涂¹兮,秋风浏²以萧萧。
译文:霜露一片白茫茫啊,秋风急吹萧萧响。
注释:¹涂涂:浓厚的样子。²浏:风疾貌。
身永流而不还兮,魂长逝而常愁。
身永流而不还兮,魂长逝而常愁。
译文:身随水流不回返啊,灵魂远逝愁难当。
叹曰:
叹曰:
译文:可叹啊:
譬彼流水,纷扬磕兮。
¹彼流水,纷²³兮。
译文:你正如那奔腾的江水,轰轰隆响啊。
注释:譬¹:比如。²纷:纷纷。³扬:激扬。⁴磕:水石撞击声。
波逢汹涌,濆滂沛兮。
波逢汹涌,濆(pēn)¹(pāng)²兮。
译文:风卷大水,波浪翻滚,浩浩荡荡啊。
注释:濆¹:喷涌。²滂沛:水大充沛,波澜壮阔。
揄扬涤荡,漂流陨往,
揄扬¹(dí)²,漂流陨往,
译文:大风鼓荡搏击,层层波浪下流而去。
注释:¹揄扬:挥扬。²涤荡:荡洗。冲刷。陨往:下流而去。
触崟石兮,龙邛脟圈,
触崟(yín)¹石兮,龙邛(qióng)²(luán)圈,
译文:撞击巨石啊,激流回旋动荡。
注释:¹崟:《五音集韵》:崟,高险也。²龙邛:水波互相撞击之貌。脟圈:挛曲。
缭戾宛转,阻相薄兮。
缭戾(lì)¹宛转,阻相薄兮。
译文:水流盘旋不前,终究被阻挡啊。
注释:¹缭戾:缭绕屈曲。
遭纷逢凶,蹇离尤兮。
遭纷逢凶,蹇¹离尤²兮。
译文:正如你遇到了无穷的祸害,遭受了罪过和诽谤。
注释:¹蹇:楚方言。²离尤:逢祸,遭罪。
垂文扬采,遗将来兮。
垂文¹扬采²,遗将来兮。
译文:我要留下清词丽句美篇,以待后人体会和感慨。
注释:¹垂文:焕发文采。²扬采:使文采流传。

  这首诗以概述屈原身世、名字、德操为开篇,倾诉了屈原空怀美德而不被信任任用的苦闷,以及被楚王放逐以后思君、念国、怀乡的情怀。全诗以浪漫之笔调,借古人之杯酒浇自己胸中的块垒。

  这首诗一共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是从首句到“并光明于列星”。这一层,如屈原《离骚》的开头一段,夸耀屈原的血脉、身世、高贵的出身、姓名、美好的德行。如果,换了一个人这么说,那一定是狂妄的自我标榜。但这是屈原,凸显了屈原对自己极高的自我期许,同时,也是空前的自我要求。实际上,这也是屈原宁屈不弯、宁肯投江也不能不肯沆瀣一气、同流合污、得过且过的心理基础。

  第二层是从“吸精粹而吐氛浊兮”到“躬速速其不吾亲”。这一层描写了屈原由于不愿意同流合污,导致受到权贵的排挤,受到奸邪的中伤。但屈原真正痛苦、忧伤、郁闷、失意和愤懑的,是失去了楚怀王的信任。而这,是屈原对自己原先特别期许为国分忧的高贵品德所不能容忍的。

  第三段是从“辞灵修而陨志兮”到“魂长逝而常愁”。这一层描写了屈原在流放过程当中的情感跌宕,正因为屈原有着高洁的品德,却遭逢混乱浊世,为庸众所排挤,为谗佞所中伤,为昏君所不信,报国无门,志不得申,所以屈原更感到示意和伤感。

  第四层是从“叹曰:譬彼流水”到末句。整段就是一个意思:表达了屈原为国砥柱,矢志不渝,宁死不屈的高贵精神。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诗经楚辞鉴赏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1296-133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