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不须舞,途穷不须泣。万事倏忽如疾风,莫以乘车轻戴笠。
车上不须舞,途穷不须泣。万事倏忽如疾风,莫以乘车轻戴笠。
爱君清,如玉立。爱君直,朱弦急。胆肝磊落贮星斗,意气轩腾脱羁絷。
爱君清,如玉立。爱君直,朱弦急。胆肝磊落贮星斗,意气轩腾脱羁絷。
圣明天子聚群材,下至椽杙犹收拾。况君屡薄青云飞,暂尔低回岂长蛰。
圣明天子聚群材,下至椽杙犹收拾。况君屡薄青云飞,暂尔低回岂长蛰。
我亦区区有心者,海水期君更注挹。萧萧江路涩,烟濛客帆湿。
我亦区区有心者,海水期君更注挹。萧萧江路涩,烟濛客帆湿。
惜君又作千里行,欲别还留手重执。
惜君又作千里行,欲别还留手重执。

sòngzhāngtiānjué--kǒngpíngzhòng

chēshàngqióngwànshìshūfēngchéngchēqīngdài

àijūnqīngàijūnzhízhūxiándǎngānlěiluòzhùxīngdòuxuānténgtuōzhí

shèngmíngtiānziqúncáixiàzhìchuányóushōushíkuàngjūnbáoqīngyúnfēizàněrhuízhǎngzhé

yǒuxīnzhěhǎishuǐjūngèngzhùxiāoxiāojiāngyānméngfān湿shī

jūnyòuzuòqiānxíngbiéháiliúshǒuzhòngzhí

孔平仲

孔平仲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 5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葱葱溪树暗,靡(mǐ)¹江芜(wú)²湿。
译文:溪边的树木葱茏茂盛,江边丛生的青草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
注释:¹靡靡:草随风倒伏相依的样子。²芜:丛生的草。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译文:下雨过后打开帘子,满野的春色一齐涌进房中来。

huángshìyán绿xuān--gāo

cōngcōngshùànjiāng湿shī

guòxiǎokāiliánshífàngchūn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
胡关饶¹风沙,萧索竟终古²
译文:胡地向来以多风沙著称,自古以来都是荒芜之地。
注释:¹饶:多。²终古:往昔,自古以来。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lǔ)¹
译文:在霜凋木叶秋草已黄的时候,登高远望,以防胡人的进犯。
注释:¹戎虏:古时对西方或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荒城空大秋,边邑(yì)无遗堵。
译文:只见大漠里边城空荒残破,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白骨横千霜,嵯(cuó)(é)¹蔽榛(zhēn)²
译文:皑皑的白骨堆集如山,被丛生的荆棘掩遮着。
注释:¹嵯峨:高峻的样子。²榛莽:草木丛生。
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
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
译文:借问这是谁如此暴虐无道?原来是胡人下此毒手。
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hè)怒我圣皇,劳师事鼙(pí)¹
译文:我圣皇赫然大怒,决定派大军前去征讨。
注释:¹鼙鼓:古代军中使用的战鼓。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译文:顿时间阳和变为杀气,征发士卒嚎声一片骚扰不安。
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译文:三十六万士卒被征入伍,哭声动天,泪如雨降。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
译文:大量的劳力都去行军打仗,还有谁在家种田?
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不见征戍(shù)¹儿,岂知关山苦²
译文:君不见征戍的战士的悲惨处境,岂能知守卫关山的艰苦?
注释:¹征戍:远行屯守边疆。²岂知关山苦:一本此下有四句:争锋徒死节。秉钺皆庸竖。战士死蒿莱。将军获圭组。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李牧¹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译文:可惜当今没有像李牧这样的守边良将,使得边塞的军民都为豺虎般的胡兵所斩杀蹂躏。
注释:¹李牧: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他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

fēngshí--bái

guānráofēngshāxiāosuǒjìngzhōngluòqiūcǎohuángdēnggāowàngróng

huāngchéngkōngbiānbáihéngqiānshuāngcuóézhēnmǎng

jièwènshuílíngnüètiānjiāowēishènghuángláoshīshì

yángbiànshāsāozhōngsānshíliùwànrénāiāilèi

qiěbēijiùxíngānyíngnóngjiànzhēngshùérzhīguānshān

jīnzàibiānrénchái

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心。心底湖头,路断到如今。郎到断桥须有路,侬住处,柳如金。
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nóng)¹。心底²湖头³,路断到如今。郎到断桥须有路,侬住处,柳如金
注释:西湖竹枝词:西湖,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区。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本巴渝(今重庆周围地区)一带民歌。¹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心:碧云,指碧色的云。此词与“云雨”、“鱼雁”等意象一道,常为古人用来作男女恋情的象征。²心底:指“侬”的心底。³湖头:湖起始的地方。此处指“侬”心上人所居住的地方。路断,指道路不通。暗示“侬”与心中人许久音讯阻隔,没有相会了。⁴断桥:桥名,在西湖孤山边。本名宝祐桥,又名断家桥。以孤山之路,至此而断,故自唐以来皆呼为断桥。⁵金:金黄色。此指柳叶由绿泛黄,与金黄色相似。又黄色醒目,容易辨认。
南高峰上望郎登,郎愁深,妾愁深。郎若愁时,好向北峰寻。相对峰头俱化石,双影在,照清浔。
南高峰¹上望郎登,郎愁深,妾(qiè)愁深。郎若愁时,好向北峰寻。相对峰头俱化石²,双影在,照清浔(xún)³
注释:¹南高峰、北峰:西湖周围多山,环湖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²相对峰头俱化石:相对,面对面的相向、对峙。³双影在,照清浔:清浔,清澈的水边。浔,水边深处。

  从这首词的小序“填张春溪西湖竹枝词”看,可知这首词为步韵之作。竹枝词为诗体,张惠言一生不作诗,自言:“余年十八、九时,始求友,最先得云珊。时余姊之婿董超然,与云珊锐意为诗。三人者,居相迩,朝夕相过,过即论诗。余心好两人诗,未暇学也。其后三、四年,各以衣食奔走南北,率数年乃一得见,见辄出新诗各盈卷。而余学诗,久之无所得,遂绝意不复为。每见超然、云珊读其诗,恧然以愧”(《茗柯文编·杨云珊览辉阁诗序》),所以,他以词来和友人张伯魁的诗韵。

  词的上阕主要写闱中佳秀对“郎”的思念、盼望,写她与“郎”虽有情却彼此音讯睽隔,展示出这位女子多情、勇敢且惊世骇俗的风致。词下阕承上阕的情感,过片即直言“侬”对“郎”的思念与盼望:“南高峰上望郎登,郎愁深,妾愁深。”词中女子对恋人的思念是如此之不可遏止,煎熬其心魂,以致她爬上西湖傍边的南高峰来眺望心中人,希望他也能登上山峰,与其相会。固然,词中女子是否登上山峰我们不必过于坐实来解,这也许只是她的一个想象而已,或者一时的情感冲动罢了,不一定真有其事。那么,她是否与“郎”相会了呢?没有,因为“郎愁深,妾愁深”。如果两个久相睽隔的人能够相会,以慰相思之苦,也许他们的痛苦或者能够得到稍许的冲淡,然而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所以,他们双方的痛苦是如此的深沉。于是,词中女子在心中默默地告诫她的恋人:“郎若愁时,好向北峰寻。”不叫“郎”到我身在其中的南峰来寻找,却叫他南辕北辙到北峰去追寻,显然是有情绪,闹别扭了。或者,词中女子在埋怨恋人太没有胆量了。或者,她对恋人的犹豫不决深感失望。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她脱口而出抛出了重话:“相对峰头俱化石,双影在,照清浔。”意思是:你最好到北峰去找我,那时,我在南,你在北,我们两个都变成伫立的石头,遥相眺望,永远揆隔,只有我们的双影,倒映在清澈的水波中!话说得重了一些,但从这牢骚语中我们可以窥见词中女子的耿耿深情,也由衷的喜欢她那种直来直去,有话就要说的率直、泼辣的性格。 

  此词写得明白晓畅,中多口语,颇具民歌风味。词中女主公率直且颇有几分阳刚的个性,与唐宋词以来小词中流行的纤弱女性形象相比,颇具几分异量之美。而词中女主人公对恋情的坚贞与不懈追求,也令此词的言情纯真、坦白,楚楚动人。

jiāngchéngzi··tiánzhāngchūn西zhúzhī--zhānghuìyán

yúntiānchénshìxīnshìnóngxīnxīntóuduàndàojīnlángdàoduànqiáoyǒunóngzhùchùliǔjīn

nángāofēngshàngwànglángdēnglángchóushēnqièchóushēnlángruòchóushíhǎoxiàngběifēngxúnxiāngduìfēngtóuhuàshíshuāngyǐngzàizhàoqīngxún

人生南北真如梦,但卧金山高处。白波东逝,鸟啼花落,任他日暮。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苦。
人生南北真如梦,但卧¹金山²高处。白波东逝³,鸟啼花落,任他日暮。别酒盈(shāng),一声将息,送君归去。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苦。
译文:人的一生,南北漂泊,四处奔走,宛如幻梦。现在你终于可以高卧在金山之上,看大江东去,伴鸟啼花落,任凭夕阳西下而无所牵挂。离别的酒已经倒满酒杯,道一声珍重,愿您平安返回故乡。在烟波浩渺的漫漫长路上,在午夜梦回,只有孤帆残月相伴之时,你是否会回头北望,思念远方知己的朋友?
注释:水龙吟:《水龙吟》调名源自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说取自李贺“雌龙怨吟寒水光”,又称《龙吟曲》《小楼连苑》《鼓笛慢》《庄椿岁》《丰年瑞》《海天阔处》等。此调有多种体格,皆为双调,这首词便是其中之一体。上、下阕各十一句,共一百零二字。上阕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句,下阕第一、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句押仄声韵。再送:严绳孙南归时,性德先作《送荪友》诗相送,之后再作此词,是为“再送”。荪友:严绳孙(1623-1702),字荪友,自号勾吴严四,复一号藕荡老人、藕荡渔人。江苏无锡人(一说昆山人)。清初诗人、文学家、画家,与朱彝尊、姜宸英号为“江南三布衣”。著有《秋水集》十五卷。¹卧:“高卧”之意,形容悠然归隐的生活。²金山:山名,指江苏镇江西北之金山。这里代指荪友之家乡。³白波东逝:意谓光阴流逝。白波:水流,此处白波喻指时光。⁴盈:满。⁵觞:古代酒器。⁶将息:珍重、保重。⁷半帆残月:半帆:指小船;残月:下半月的“娥眉月”,这里残月表示伤感。
可忆柴门深闭,玉绳低、翦灯夜雨。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愁对西轩,荔墙叶暗,黄昏风雨。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
可忆柴门深闭,玉绳低¹、翦(jiǎn)²灯夜雨。浮生³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愁对西轩,荔(lì)叶暗,黄昏风雨。更那堪几处,金戈(gē)铁马,把凄凉助。
译文:可曾想起那夜我们紧闭柴门,在灯前说着知心的话语直到深夜。人生就是这样,别离的时候多,相聚的时日少。还不如我们从来就没有相遇。黄昏之时,“我”孤独一人,对着西轩而寂寞忧愁,昏暗的薜荔墙上的叶子在风雨中飘摇晃动,更有频繁的战事,使“我”心中更加凄凉。
注释:¹玉绳低:谓夜已深。玉绳:北斗七星之斗杓,在北斗第五星玉衡之北,即天乙、太乙二星。²翦:同“剪”。³浮生:指人生。性德《送荪友》有“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⁴轩:这里指有窗的长廊。⁵荔墙:即薜荔墙。荔:薜荔(又称木莲)之省称。⁶金戈铁马:指战争,其时正值“三藩之乱”,严绳孙南还,距离战区愈近。纳兰填此词时“三藩”刚刚平定,但收复台湾、雅克萨,平定噶尔丹等战事仍在进行中,故云。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是为绳孙南归的赠别之作。词的上阕写的是词人对与好友聚少离多的感叹,并想象好友离开后的孤独寂寞之状。下阕是对二人昔日亲密相处场景的回忆,再转回眼下国家狼烟四起的局势,将个人情感与报国之志结合在一起,超脱了纳兰词固有的私人情感滥溢的现象,境界极高。全词用词精炼,却意蕴深含。

  开篇起笔不凡,“人生南北真如梦”一句抛出了“人生如梦”这等千古文人常叹之语,其后接以自己总挂在嘴边的归隐之思,令全词的意境在开篇时便显得空远阔大。“白波东逝,鸟啼花落,任他日暮”,白描勾勒出的情景或许是此时,也或许是想象:看江水东流,花开花落,莺歌燕语,任凭时光飞逝,这是何等惬意。

  在这样逍遥洒脱的词境中,词人转入送别,“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点出了别情。用语精炼,但深情内蕴。自古送别总是断肠时,古时不比如今,一别之后或许就是此生再难相见,因而古人或许在自己的生死上能豁达一些,却也总对与友人的离别无可奈何。像苏东坡那样旷达的人,在别离时也高唱:“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

  眼前离别之情装满了酒杯,词人却只能一声叹息,目送友人离去。而离去之后,天地便换了风光,“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词人再用想象之语遥想友人归途中的情景,将思念之情寓于景物描写之中,最后以友人回首相思这一意象作结,含蓄深沉,同时和过片的“可忆柴门深闭”一句相呼应,使上下片在结构上更加严谨,过度更加自然。

  下阕首句转入了回忆,抒写友人离去后自己的孤独苦闷。首先词人忆起了柴门紧闭、斗转星移、夜雨畅谈的时光,然而聚少离多是人生莫大的悲哀。接下来的一句,“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多少可以看出词人的一些悲观情绪,词人似乎总在相遇时间的问题上自寻烦恼,其曾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但人在时间面前终归是渺小的,时间不可逆转正是种种迷惘痛苦的根由。

  “愁对西轩,荔墙叶暗,黄昏风雨。”转笔又是白描写景,如今离别,又兼愁风冷雨,四字小句将悲凉的气氛层层渲染开去。倒是篇末一句,有种不同于前面词句的雄浑苍凉的味道,“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此句将国事与友情融为一体,词的境界因而变得更加深沉阔大。

  词人填完此词一个月后,便溘然长逝了。这次离别之后,两人也便真的没有了再次相见的机会。隔着时间的长河,凝聚在词句中这种怆然伤别的深挚友情依旧令人感叹不已。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236-23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太原:三晋出版社 ,2008:第124-125页
3、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303-304页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葡萄美酒夜光杯¹,欲²饮琵(pí)(pá)³马上催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注释:¹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²欲:将要。³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⁴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卧沙场¹²莫笑,古来征战³几人回?
译文: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注释:¹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²君:你。³征战:打仗。

  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但是这一句的最后一个“催”字却让后人产生了很多猜测,众口不一,有人说是催出发,但和后两句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应该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最末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顺着前两句的诗意来看应当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这样理解的话,全诗无论是在诗意还是诗境上也就自然而然地融会贯通了,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傭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

  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也有人认为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75-376页

liángzhōu

wánghàn tángdài 

táoměijiǔguāngbēi yǐnshàngcuī 
zuìshāchǎngjūnxiào láizhēngzhànrénhu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