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薖被南宋吕本中列入江西诗派,刘克庄称赞他作诗好苦思。此诗在语言上很有江西诗派的瘦硬特色。七言绝句的句法,一般是前四后三,读来富有音乐美,江西派诗人却上承韩愈诗派,力求生新。此诗首句“麴尘裙与草争绿”,句式是前三后四。次句“象鼻筩胜琼作杯”,句式是三、一、三。语言上还极力避熟求生,所以首句不用“浅黄裙”而用“麴尘裙”、次句不用“竹筒杯”而用“象鼻筩”。尤其是末二句十四字中,把《莫愁乐》末二句化入,但又是反用其意:处处都表现出江西诗派的作风。
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记游小诗。诗人生活过得十分清苦,却自得其乐,在良辰美景的享受中,又忽发浪漫的遐想,希望有“艇子”送来“莫愁女”,听一曲清音。全诗在语言上很有江西诗派的瘦硬特色,遣词设譬尚不落俗套,代表了作者诗作清新自然的一面。
“麴尘裙与草争绿”,夏日游湖,湖畔绿草丰茂,草上游人往来,特别是仕女的浅黄裙,在绿草的映衬下格外绚丽夺目,如同在与绿草争艳。“象鼻筩胜琼作杯”意指畅怀痛饮,用粗如象鼻的竹筒饮酒,胜过用赤玉精雕细刻成的酒杯,美景在目,美酒在手,诗人逸兴顿发。由游湖见到小舟双桨,联想到莫愁这位美女。
“可惜小舟横两桨,无人催送莫愁来。”莫愁有两个,一个是石城女子,善唱歌谣,所以在六朝乐府中留下了一首《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双桨,催送莫愁来。”另一是洛阳女子。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后人往往合二为一,作为美女代称。但在此诗中,还是偏重前者。诗人好用大杯狂饮而不爱华贵玉杯、怀想民间女子莫愁而不怀想娇艳的大家闺秀,游兴之高,怀想之异,活现出一个洒脱不俗的诗人形象。在宋诗中,这类性灵自然流露、不加掩饰的作品,并不多见。
这首记游小诗具有民歌风格,虽无深意,而遣词设譬尚不落俗套,代表了作者诗作清新自然的一面。全诗新鲜还略带拗口,后二句凭空想来,似与前两句意思不接,却又警拔稳妥。清人王士稹赞其近体诗多佳句,称“非苏、黄门庭中人不能道”(《谢幼檠文集又跋》),是为确论。
这两首绝句,是陈与义自述其创作情状的,格调轻松,语句诙谐。
第一首绝句中,作者畅饮了楚地的美酒,酣醉三日不醒,此时小园里的花儿,经历了雨水的洗拂,洗出了分外明艳的红色。此际销魂,诗思泉涌,一句“无人画出陈居士,亭百寻诗满袖风”,是自嘲,亦是自诩。看吧,一位宿酲初醒,便尔寻诗的诗人,此时面对满园的春色,正站在小园亭中的一百,一面欣赏着这美丽的风景,一面在苦思冥想,搜寻着最能够表现这自然美景的诗句。一阵清风吹过,诗人的袍袖被风吹得鼓了起来,这满袖的清风,不正是诗人的诗思最好的凭借吗?
第二首绝句中,作者强调了美酒的作用。他说,我就爱喝点酒,拿着葫芦瓢悠哉游哉,你们可不要笑我。“侬”,是“我”的自称。酒这个东西,在忧愁之时,能让你酣然大睡,其功至高至奇,切切不可轻忽。大抵诗思愁郁之时,智慧否塞,难有新意,不如以酒浇愁,先大醉一场,待到从醉中醒来,头脑分外清明,推门出去,找寻那逝去的诗思,抬头兀地看见满院的乔木,在明月的映照下,呈现出各种峥嵘的姿态。此时物与情会,景与境偕,诗思的泉涌,也正在这明月下、树影间。
这两首诗所描写的景色特点各有不同。第一首如“园花经雨百般红”句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第二首如“乔木峥嵘明月中”句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全诗写出了一个行为洒脱、情趣高雅的“陈居士”形象。“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百寻诗满袖风 ”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