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圃依山入,危亭隐磴斜。
林塘扫寒雨,篱落卧疏花。
处士七松宅,先生五柳家。
柴门何所待,倚杖数昏鸦。
小圃依山入,危亭隐磴斜。
林塘扫寒雨,篱落卧疏花。
处士七松宅,先生五柳家。
柴门何所待,倚杖数昏鸦。
李石

李石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 34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¹想为官日,无如²刺史时。
译文:回想为官时的日子,没有比做刺史时更快意舒畅了。
注释:¹历:经过了的。²无如:不如,比不上。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¹妻儿。
译文:欢乐的接待来访的宾客,妻儿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
注释:¹及:达到。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自到东都¹后,安闲²更得宜。
译文:自从来到东都以后,生活清闲更胜从前。
注释:¹东都: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²安闲:安静清闲;安逸舒适。
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分司¹胜刺史,致仕²胜分司。
译文:做分司时清闲的生活胜过刺史,辞去官职后生活清闲胜过分司。
注释:¹分司:唐宋制度,中央之官有分在陪都(洛阳)执行任务者,称为“分司”。但除御史之分司有实权外,其他分司多用以优待退闲之官,并无实权。又清制,“盐运使”下设“分司”,属运同、运副或运判管领。²致仕:辞去官职。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
何况¹园林下,欣然²得朗之。
译文:更不说是在这偏远的家乡,能收到你的书信非常欣喜。
注释:¹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²欣然:喜悦貌。
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¹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译文:仰慕你的大名就像与你相识已久,一起做乐曲就像是新得的知己。
注释:¹仰:尊敬仰慕。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译文:下雪时就先到朗之家里拜访,不是花开时节不相约。
斗醲干酿酒,夸妙细吟诗。
¹(nóng)²干酿酒,夸妙细吟诗。
译文:边畅饮着自己酿造的美酒,边细细品味所作的诗句。
注释:¹斗: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²醲:味浓烈的酒。
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
里巷¹千来往,都门²五别离。
译文:作为邻里已来往无数遍,在那京都城门也已分别五次。
注释:¹里巷:街巷。²都门:京都城门。
岐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qí)¹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译文:翘首以盼你的来信,书信到时方能舒展眉头。
注释:¹岐:岐山,在中国陕西省。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译文:槐亭院中已满是落叶,竹阁池中的水也结满冰霜。
雀罗谁问讯,鹤氅罢追随。
雀罗¹谁问讯,鹤氅(chǎng)²罢追随。
译文:门庭冷落无处询问讯息,只得放弃追问。
注释:¹雀罗:捕雀的网罗。常用以形容门庭冷落。²鹤氅:泛指一般外套。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译文:身体病痛增多,容貌与体力也在逐渐衰退。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译文:虽已年老记忆减退,但你我间那些相处场景仍历历在目从未忘却。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元巳(sì)¹清明假²未开³,小园幽径独徘徊。
译文:元巳清明假日将来又还未曾到来,我独自徘徊在花园里僻静的小路上。
注释:¹元巳:即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²假:古代清明节时,达官贵人休假踏青。³未开:尚未宣布放假。⁴幽径:僻静的小路。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酒难禁滟滟杯。
春寒不定斑斑雨¹,宿酒²难禁滟(yàn)(yàn)杯。
译文:漠漠春寒时轻时重春雨时降时停,隔夜的余醉也禁不住想再满饮几杯的想法。
注释:¹斑斑雨:点滴不断的细雨。²宿酒:隔夜的余醉。滟滟杯:满满地溢出酒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译文:季节一到花谢花飞谁也奈何不了,可爱的燕子似曾相识又飞回屋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游梁¹赋客²多风味³,莫惜青钱万选才。
译文:游园宾客中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士子,不吝惜钱财才能多选拔些贤才。
注释:¹游梁:梁孝王好宾客,一时才士多游梁园。后人以“游梁”谓仕途不得志。²赋客:辞赋家。³风味:风采,风度。⁴青钱:铜钱。

  这首即景抒怀,遣兴言志之作,即景物、感情、哲理艺术地融合在一起,缠绵含蓄,情韵深长。前六句写景。暮春三月,余寒未尽,落花纷坠,雏燕归来。诗人独步小园幽径,阑珊的春意引起时光流逝,人生短促的迟暮之感。一种淡淡的哀愁爬上心头,于是发出“无可奈何”的人生叹息。末尾两句,笔势反振,陡起精神,表示要像汉代梁孝王那样不惜钱财,广结宾客,选拔人才。显示出这位性格旷放,轻财重客,多称引后进的宰相那种政治家的风范,同时也与诗题扣合。“无可奈何”两句,意境凄迷,对仗工稳,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首联因时兴感。起句点明时令。时值暮春三月,“元巳清明”将至未至之际,草木萌发,生机勃然。达官贵人,休假踏青;王孙仕女,倾城游赏,最是一年好风光。一副清明游春图刚欲展现,诗人却用“假未开”三字煞住。此句写实景,有景有人。富贵之家,园林景致清幽。诗人用白描手法勾画出一个徘徊幽径的自我形象。“独徘徊”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颔联承上思绪,渲染气氛,烘托“徘徊”心情。用一个“寒”字抒发诗人迟暮之感。清明时节天气多变,由于雨“不定”,水气浮动之间,带来一股漠漠轻寒。“斑斑雨”还暗示花落。雨不止,哀不断,只得借酒自遣。酒和雨本无联系,但都浸透了诗人的伤春愁绪。

  颔联与上相承,又转出新意。“花落去”、“燕归来”都是眼前景,具体可感;“无可奈何”、“似曾相识”,却是抽象的思绪,两句都出之以虚实相间的笔法。出句描写诗人对花落去的眷恋,对句借燕子归来抒写岁月流转,可见人事兴衰,无往不复。两句属对工巧,音节流畅,形成委婉凄迷的意境,写景抒情中又深含理趣。而且,晏殊自己对这个对子还特别欣赏,一字不动地移入《浣溪沙》词中。词云:“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尾联反转点题,出人意表。诗人既已领悟到人生的哲理,伤春叹逝,无济于事,猛然从愁思中振起,表示要以及时选才为己任,主旨豁然呈露。“游梁赋客”,借用汉代梁孝王好宾客,一时才士多游梁园之典故以自喻,诗人把张先、王琪比作当年梁园中的司马相如与枚乘之辈。极称其学士富赡,才思出众。“莫惜青钱万选才”一句,毕现诗人旷达豪俊的性格。晏殊地位显要,厚于自奉,且不惜钱财收留宾客。一个“万”字,写出其选才宏旨,显出宰相风度。

  此诗回环婉转,波澜曲折。前六句写景色,一气呵成,伤感情致身婉缠绵。结句翼然振起,直抒胸臆。愁思而不失理智,感伤而不失气度。“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乃全诗警句,不仅寓情于景,还寓情于理,可谓情理兼胜。读之令人产生不断的艺术联想,并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对后来宋诗以理入诗,也许是个启迪。

参考资料:
1、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唐宋词鉴赏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33
2、 傅德岷,卢晋.《唐宋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武汉:长江出版社,2008:267-268
3、 余致力.《哲理诗精华评析》.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219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扬舲(líng)¹万里,笑当年底事²,中分南北。须信³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chá)何处狂客!
译文:我放船于万里黄河,当年多么可笑,这道流水不知何以竟被看成是划分南北的界线!不用说,我平生做梦也没有梦到过这里,如今却真的来游历了。沿着官河摇曳着几株老柳,萧索的古道映照着一片残阳。风停了,可是波涛依旧汹涌不息。岸上的村民看见我们,该会惊讶地问:哪来的这些狂放客人,竟兴高采烈在河上泛舟呢!
注释:壶中天:词牌名,即“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韵。沈尧道:名钦,字尧道,号秋江。曾子敬:名遇,字子敬,又字心传。¹舲:有窗的小船。²底事:何事,为什么,犹“为甚”。³须信:须知。⁴官河:官府组织开凿的人工河。⁵野人:借指河边的土著居民。⁶槎:筏也,即木排竹排。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迎面落叶萧萧¹,水流沙共远²,都无行迹³。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yāo)云去,银浦(pǔ)横空碧。扣舷歌,海蟾(chán)飞上孤白。
译文:萧萧的落叶迎面飞来,河水卷着黄沙一起向远方流去,渐渐地远近再也看不见一个行人的踪影。衰败的野草一片凄迷,在秋气里绿得更深了,只有一只闲鸥企立在那里。高高的浊浪仿佛挟着天空一起浮动,蜿蜒的山岭好像招呼着云朵奔腾南去。入夜之后,璀璨的银河横亘天际。我们叩击着船舱引吭高歌。一曲方终,月亮升起来了,那样孤单凄白。
注释:¹萧萧:风声,草木摇落声。²水流沙共远:河水挟裹着黄沙流向远方。³都无行迹:完全没有人迹。⁴银浦:银汉,即天河也。⁵扣舷歌:一边歌咏,一边叩击船帮以为节拍。⁶断:歇,终了。

  这是一首描写古黄河的词,表现了古黄河雄壮而又苍凉的景象,描绘出一幅秋夜渡河的美丽图画,并借以抒写国家兴亡之情怀。意境壮阔,情感深沉。

  “扬舲万里”,乃化用《楚辞·涉江》“乘舲船予上沅兮”句意,一开头就流露出对万里征发的消极情绪。接着“笑当年”两句蕴含了一种“山河破碎”之感。昔人曾经感叹长江把南北隔开,作者在这里是借长江而言黄河,因为黄河的气派堪与长江相比。作者借“追昔”(六朝时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两方)而“抚今”:当年的金(金亡后是蒙古)与南宋对峙,犹有南北并列之势,而今却连这种形势都不复存在了。因此作者选用了一个“笑”字。“笑”,本是喜悦的字眼,这里却是无可奈何的苦笑,表达了作者那种不可言状的复杂感情。这两句看似发问,实则却是“大局已定”“无力回天”的哀叹。

  “须信”两句开始接触“正题”。作者是生在江南锦绣之乡的贵公子,以前是做梦都梦不到这块荒凉的地方,然而现实却偏偏迫使他长途跋涉至此,所以“游历”云云,乃是自欺欺人的遁词——世上不存在这种满怀凄凉的“游历”。作者和同行的沈尧道、曾子敬等人的心情并不相同,他们或许是想借此机会施展才能,企求得到提拔,而作者则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在心,所以虽然王命在身,不得不行,然而内心是苦闷的。因此面对着“中分南北”的古黄河,作者不由要发出痛楚的声音来。

  “老柳”三句写出了一个“南人”眼中的黄河面目:“老”“古”,极写其古老;“风定波犹直”,极写其水流之峻急,如昔人所谓“急湍甚箭”。这里是写实,也体现出词人心中的警动。

  “野人”两句,借言河边的土著居民带着诧异惊讶的语气向这群旅行者发问。“泛槎”原有一个典故,旧说天河与海相通。有人某年八月从海上乘浮槎竟误达天河。这儿以天河比黄河,这是借当地居民的惊讶来反衬此行的出乎常情之外以及路途跋涉的艰辛。

  上片主要写情,以情带出景;下片则主要写景,而以景带出情。过片“迎面”三句极写黄河气象之萧疏空阔,与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之境相似,而“艰难苦恨”之情也就隐寓其中了。

  “衰草”两句,写出了时值深秋,北地早寒,放眼望去,一派衰草凄迷之状。这和“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南国秋光大异其趣。“唯有闲鸥独立”,既是写眼前实景(寥廓的河面上唯见孤鸥闲立),又暗露心中之意(茫茫世间只有沙鸥才是自由的,人却不能独立自主)。

  “浪挟”三句写黄河一带的壮阔气象,实是警策。当年苏轼曾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来描绘长江的惊心动魄,而在这幅壮丽的画面上“推出”了周瑜这样雄姿英发、儒雅风流的人物;张炎此处也用苍凉悲壮的笔触写出了黄河的惊涛骇浪,却在这种意境中流露出自己迷惘的心绪。

  最后写到“扣舷”两句,作者激动的心情达到了“高潮”。他万感交集,百哀横生,禁不住敲击着船舷狂歌浩叹起来。而尾句“海蟾飞上孤白”,更是以海上飞月的下半夜奇绝光景来衬出自己孤寂难禁的痛苦心情。

  此词在写作上的“词风”问题颇受注意。本来,张炎是一个祖述周邦彦、姜白石词风的婉约派词人。然而,此时此地,他的遭遇和心情却发生了巨变。他在这里,写的是“渡(黄)河”,而不是“游(西)湖”,无论是写情写景,都带有古黄河那种苍劲寂寥的风味。所以,此词更似东坡、稼轩之词风,在张炎词中别具一格。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293-2295

zhōngtiān··huángshěnyáodàocéngzijìngtóng--zhāngyán

yánglíngwànxiàodāngniánshìzhōngfēnnánběixìnpíngshēngmèngdàoquèxiàngérjīnyóulǎoliǔguānxiéyángdàofēngdìngyóuzhírénjīngwènfàncháchùkuáng

yíngmiànluòxiāoxiāoshuǐliúshāgòngyuǎndōuxíngshuāicǎoqiūgèng绿wéiyǒuxiánōulàngxiétiānshānyāoyúnyínhéngkōngkòuxiánduànhǎichánfēishàngbái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gāo)¹停棹(zhào)²坐船中。
译文:一艘小小的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把撑船的长竹篙收起来,坐在船里。
注释:¹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²棹:船桨。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¹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²
译文: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注释:¹怪生:怪不得。²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这首诗语言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是想利用风让船前进啊!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是诗人看到的情景。两个小孩之所以引起了诗人的注意,是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是奇怪的事。由此可见,此时诗人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诗人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疑窦的解开,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是恍然大悟:两个小孩没下雨也张开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诗人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孩童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

  诗人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诗人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表达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和赞赏。

参考资料:
1、 毋永利编著.古诗观止: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09 :371-372页
2、 杨万里.舟过安仁[J].中文自修.2013,(18):23页

zhōuguòānrén

yángwàn sòngdài 

chuánliǎngxiǎotóng shōugāotíngzhàozuòchuánzhōng 
guàishēngdōuzhāngsǎn shìzhētóushìshǐ使fēng 
白社幽闲君暂居,青云器业我全疏。
白社¹幽闲君暂居,青云²器业我全疏。
译文:幽静的白社只是你暂时的居处,而平步青云的才能学问我却是一窍不通完全生疏。
注释:刘评事:其名不详。《新唐书·百官志》:“大理寺,评事八人,从八品下。掌出使推按。”永乐:河东道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芮城县。刘评事闲居永乐,寄诗赠义山,故义山以诗和之。¹白社:隐士所居之地。《抱朴子·杂应》:“洛阳有道士董威辇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陈子叙共守事之,从学道。”²青云:喻高官显职。
看封谏草归鸾掖,尚贲衡门待鹤书。
¹封谏草²归鸾掖³,尚贲(bì)衡门待鹤书
译文:不久的将来你就可升任诔官回到鸾台,而今在这简陋的房屋不过是养精蓄锐等待朝廷的诏书。
注释:¹看:行看,不久。²谏草:谏书的草稿。³鸾掖:鸾台。唐代门下省的别名。⁴贲:装饰。⁵衡门:横木为门,喻简陋的房屋。⁶鹤书:征召的诏书。因诏版所用书体如鹤头,故称鹤书。《北山移文》:“鹤书赴垄。”
莲耸碧峰关路近,荷翻翠扇水堂虚。
莲耸碧峰关路¹近,荷翻翠扇水堂虚。
译文:莲花峰高耸靠近潼关去京华之路已不太远,只可惜你去后那荷池庭院将寥落空虚。
注释:¹关路:人关进京之路。
自探典籍忘名利,欹枕时惊落蠹鱼。
¹探典籍忘名利,欹(qī)²时惊落蠹(dù)³
译文:每日里我独自翻检典籍已把名利置之度外,侍着枕头读书常常见书页里掉下蠹鱼。
注释:¹自:自然,当然。²欹枕:落枕。³蠹鱼:蛀书虫,即蟫;一名衣鱼,亦蛀衣服。

  这首诗的首联写刘评事虽暂时隐居,不久当复起用,而自己则事业无望;颔联写刘有谏草将由门下省采纳,尚待鹤书赴垄,诏请入朝;颈联写刘暂居莲峰之下,不久当入京师;尾联称美刘评事宠辱皆忘,欹枕读书,时惊蠹鱼从书中落下。这是一首应酬之作,用“君”与“我”相对,采用对偶的方式成文,诗中四句都是一些善颂善祷之语,并无深意,表达了诗人对仕途不顺的感叹。

  首联即以对比手法写刘评事之居永乐是暂时闲休,但自己的闲居却不同于刘评事。刘评事只是一时退隐暂休,是将升迁的休闲,自己则全无本事和刘评事一样升迁,委婉曲折地写出自己难言之隐。

  颔联是为刘评事不久即将升迁表示祝愿,两句实为倒装句。

  颈联首句以望莲花峰可见写刘评事晋京之路已不远,以物寄意,显得生动突出,永乐地近潼关,莲花峰西峙,到莲花峰即与长安靠近,因而望莲花峰就可见晋京之路并不远,这也是劝慰祝愿之语;次句则为刘评事将来归京后这闲居之处将变得冷落空虚而惋惜。

  尾联说自己已经完全忘却名利,每日惟有倚枕读书自乐,显然是自我排解之词。其心中难言之痛隐然见于言外。诗人在永乐闲居时始终不忘国事,急于用世之心理见于不少诗中,所以此篇诗之所谓忘名利,只能是强自排解之辞。

  这首诗旨义甚明,在第二句。李商隐感叹“青云器业”之离已远去,“君”、“我”对举,刘乃“幽闲暂居”,我则“器业全疏”,相比照而寓心中感慨。三、四回应“暂居”。“封谏草”即“上封事”似刘评事暂离大理寺而将调谏职,如补阙拾遗之任,故下云“待鹤书”也。五、六“莲耸碧峰”、“水掖翠扇”,回应“幽闲”。七、八回到自身,照应“青云器业我全疏”:如今我惟日日与典籍图书为伴,枕落蠹鱼矣。七句写“忘名利”,是所谓“全疏”,此义山愤激之辞,而不是真忘其匡国之心、青云之志者。落句“惊”字妙,亦《赠田叟》之云“在野无贤心自惊”也。

参考资料:
1、 李淼著,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12,第59-60页
2、 黄世中注疏,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4册,黄山书社,2009.11,第2870-2871页

liúpíngshìyǒngxiánjiàn--shāngyǐn

báishèyōuxiánjūnzànqīngyúnquánshūkànfēngjiàncǎoguīluán

shàngbēnhéngméndàishūliánsǒngfēngguānjìnfāncuìshànshuǐtáng

tàndiǎnwàngmíngzhěnshíjīngluò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