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省三年别,文闱九日同。
登高迟曲糵,避湿到芎藭。
田舍飘零后,江湖震荡中。
忍将忧国泪,滴向菊花丛。
学省三年别,文闱九日同。
登高迟曲糵,避湿到芎藭。
田舍飘零后,江湖震荡中。
忍将忧国泪,滴向菊花丛。
李石

李石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 34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自别西风憔悴甚,冻云流水平桥。并无黄叶伴飘飘。乱鸦三四点,愁坐话无憀。
自别西风憔悴甚,冻云流水平桥。并无黄叶伴飘飘。乱鸦三四桥,愁坐话无憀¹
注释:¹无憀:百无聊赖。
云压西村茅舍重,怕他榾柮同烧。好留蛮样到春宵。三眠明岁事,重斗小楼腰。
云压西村茅舍重,怕他榾(ɡǔ)(duò)¹同烧。好留蛮样²到春宵。三眠³明岁事,重斗小楼腰。
注释:¹榾柮:柴疙瘩。²蛮样:白居易称其家妓小蛮腰细、善舞,有“杨柳小蛮腰”句。故称柳条为“蛮样”。末句“腰”字,亦承此意。³三眠:喻柳条在春风中起伏之状。典出《三辅旧事》。
此词咏寒柳而通篇不出一“柳”字,已觉难能;下阕“榾柮”与“蛮样”并列,化俗为雅,尤为可贵。

línjiāngxiān··hánliǔ--chénwéisōng

bié西fēngqiáocuìshéndòngyúnliúshuǐpíngqiáobìnghuángbànpiāopiāoluànsāndiǎnchóuzuòhuàliáo

yún西cūnmáoshězhòngduòtóngshāohǎoliúmányàngdàochūnxiāosānmiánmíngsuìshìzhòngdòuxiǎolóuyāo

曲槛,春晚,碧流纹细,绿杨丝软。露花鲜,杏枝繁,莺啭,野芜平似剪。
曲槛(kǎn)¹,春晚,碧流²纹细,绿杨丝软。露花鲜³,杏枝繁,莺啭(zhuàn),野芜(wú)平似剪。
译文:雕栏弯曲,此时已是暮春时节,碧水泛起微微涟漪,杨树苍翠茂盛,柳枝软。带露珠的花朵格外鲜艳,杏树枝叶繁茂,黄莺婉转而鸣,平整的野草好似用剪刀修剪过一般。
注释:¹曲槛:弯曲的栏杆。²碧流:绿水。³露花鲜:带露珠的花朵格外鲜艳。⁴莺啭:黄莺婉转而鸣。⁵野芜:野草。
直是人间到天上,堪游赏,醉眼疑屏障。对池塘,惜韶光,断肠,为花须尽狂。
直是¹人间到天上,堪(kān)游赏,醉眼疑屏障(zhàng)。对池塘,惜韶(sháo)²,断肠,为花须尽狂。
译文:此时正是从人间来到了仙境,赏景游玩,周遭的景色宛如的一层屏障,让目光变得朦胧。面对着池塘,叹息韶光易逝,为了不辜负眼前的花儿定要尽情狂欢。
注释:¹直是:正是,果然是。²韶光:美好的春光,这里也指美好的青春年华,双关。
终南之上有棘满径,枝柔而刺密,触之者恒胶结不可解,不受伤不已。人畏其刺,咸迂其途避之。一壮汉义形于色,曰:“汝辈怯,是有何惧!”,遂持刀而入,欲节节而断之。孰知左断于手,而右曳于其臂,下钩其裾,而上牵其袖,未至片刻已惫甚。众哂之曰:“莽汉,莽汉,断棘好汉,棘未斩断,人已不堪。”
终南¹之上有棘(jí)满径²,枝柔而刺密,触之者恒³胶结不可解,不受伤不已。人畏其刺,咸其途避之。一壮汉义形于色,曰:“汝辈怯,是有何惧!”,遂持刀而入,欲节节而断之。孰(yū)知左断于手,而右曳(yè)¹⁰于其臂,下钩其裾,而上牵其袖,未至片刻已惫¹¹¹²。众哂(shěn)之曰:“莽汉,莽汉,断棘好汉,棘未斩断,人已不堪。”
译文:终南山上有一条布满荆棘的小路,(它的)主干柔软但是刺很密,碰上它的人总是被粘住无法解脱,不受伤就不停止。人们害怕它的刺,都绕开那路躲避它。一个壮汉露出义愤的样子,说:“你们真胆小,这个有什么好害怕的?”于是拿着刀进去,想一节节地折断它们。哪知左边手指掐断了它,右边的手臂被拉住了,下边衣裳被钩住了,上面的袖子也被钩住,没到片刻时间就已经疲惫不堪。许多人嘲笑他说:“莽汉,莽汉,砍断荆棘的好汉,荆棘还没有砍断,人已经不能忍受了。”
注释:¹终南:指终南山,在今陕西境内。²径:小路。³恒:持久,此指“总是”。⁴胶结:粘住。⁵咸:都。⁶迂:绕开。⁷遂:于是,就。⁸节节:一段一段。⁹孰:谁。¹⁰曳:拉住。¹¹惫:疲惫,精疲力竭。¹²堪:很,非常。
朝来行药向秋池,池上秋深病不知。
朝来行药¹向秋池,池上秋深病不知。
译文:今早为散发药性而漫步池塘边,久病竟不知池上风景已是深秋。
注释:¹行药:服药后散步以散发药性。
一树木犀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一树木犀(xī)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译文:满树木犀花都献给了昨夜的雨,清淡花香随落花移到菊花枝头。

chíshàng--zhàoshīxiù

cháoláixíngyàoxiàngqiūchíchíshàngqiūshēnbìngzhī

shùgōngqīngxiāngzàihuāzhī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山又断 一作:水又断)
泪湿罗衣脂粉满¹,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²微雨闻孤馆³。(山又断 一作:水又断)
译文:丝绸的薄衫被泪水浸湿,脸上的脂粉也和在泪水中沾满衣衫。想到送别时家中亲人将那《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注释:¹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印斋本自注云:“别作‘泪搵征衣脂粉暖’。”满:同“漫”。²萧萧:一作“潇潇”。³孤馆:孤独寂寞的旅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惜别伤离方寸¹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²音书凭过雁,东莱(lái)³不似蓬莱远。
译文: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饯行宴上酒杯斟得是浅还是满。如今已分隔两地,只好靠鸿雁来传递书信。好在东莱不像蓬莱仙山那样遥远飘渺,可望而不可即。
注释:¹方寸:即“方寸地”,指人的心。²把:四印斋本自注:“别作有。”³东莱:即莱州,时为明诚为官之地,今山东莱州市,曾名掖县。⁴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名。

  词作当写于宣和三年(1121)秋天,时赵明诚为莱州守,李清照从青州赴莱州途中宿昌乐县驿馆时寄给其家乡姊妹的。它通过词人自青州赴莱州途中的感受,表达她希望姐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的深厚感情。

  眼泪湿了衣服,脸上胭脂妆容化开。词开头作者便直接表露出了难分难舍的情感。四叠阳关唱了几千遍但是还不足以形容自己内心对妹妹的万种离情。“千千遍”则以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离别场面之难堪。“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妹妹此行路途遥远,而自己已经到了“山断”之处,离妹妹更加遥远了,加上又有潇潇微雨,自己又是独处孤馆,更是愁上加愁。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自己在临别之际,由于极度伤感,心绪不宁,以致在饯别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浅也没有印象。词人以这一细节,真切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难别的心境。“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词人告慰姊妹们,东莱并不象蓬莱那么遥远,只要鱼雁频传,音讯常通,姊妹们还是如同在一起。至此,已不仅仅表现的是离情别绪,更表现了词人深挚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

  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人物,通过这一诗词,看出李清照词细腻生动,而又不乏姿放的特点。

diéliànhuā ·wǎnzhǐchāngguǎnmèi

qīngzhào sòngdài 

lèishī湿luózhīfěnmǎn diéyángguān chàngdàoqiānqiānbiàn réndàoshānchángshānyòuduàn xiāoxiāowēiwénguǎn  (shānyòuduànzuò shuǐyòuduàn )
biéshāngfāngcùnluàn wàngliǎolínxíng jiǔzhǎnshēnqiǎn hǎoyīnshūpíngguòyàn dōngláipéngláiyuǎ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