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雨争妍,芳尘生润,将春都揉成泥。分明蕙风薇露,持搦花枝。款款汗酥薰透,娇羞无奈湿云痴。偏厮称,霓裳霞佩,玉骨冰肌。
梅不似,兰不似,风流处,那更著意闻时。蓦地生绡扇底,嫩凉浮动好风微。醉得浑无气力,海棠一色睡胭脂。闲滋味,殢人花气,韩寿争知。
红雨争妍,芳尘生润,将春都揉成泥。分明蕙风薇露,持搦花枝。款款汗酥薰透,娇羞无奈湿云痴。偏厮称,霓裳霞佩,玉骨冰肌。
梅不似,兰不似,风流处,那更著意闻时。蓦地生绡扇底,嫩凉浮动好风微。醉得浑无气力,海棠一色睡胭脂。闲滋味,殢人花气,韩寿争知。
詹玉

詹玉

詹玉(生卒年不详)字可大,号天游,古郢(今湖北)人。至元间历除翰林应奉、集贤学士,为桑哥党羽。桑歌败,为崔劾罢(见《元史。崔传》)。著有《天游词》一卷。主要作品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汉宫春》《桂枝香》《多丽》《三姝媚》《渡江云》等。 ▶ 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折花 一作:折梅)
折花逢驿(yì)使¹,寄与陇(lǒng)头人²。(折花 一作:折梅)
译文: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花带给身在陇头的你。
注释:¹驿使:古代递送官府文书的人。²陇头人:即陇山人,在北方的朋友,指范晔。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江南无所有,聊赠¹一枝春²
译文:江南没有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
注释:赠:一作“寄”。²一枝春:指梅花,人们常常把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

  陆凯这首诗不过二十个字,却包含无限的诗趣和感情。当陆凯怀念范晔的时候,为了表达高洁与纯挚的感情,特地折取一枝梅花,托传递书物的信使带给 范晔,所谓陇头人,因为范晔时在陕西长安,陇山在陕西陇县,所以用陇头人以代。不言而喻,陆凯折花遥赠之地是江南,江南的梅花是驰名于世的。隐居西湖的林逋有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是江南梅花神韵的写照。江南是文物之邦,物丰文萃,但陆凯认为别的礼物不足以表达他对范晔的情感,所以说江南没有什么可贵的东西堪以相赠,唯有先春而至为报春讯的梅花是最适当的,因而遥遥千里,以寄思慕之情,而梅花也象征他们之间的崇高友谊。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写到了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逢驿使”的“逢”字说明不期然而遇见了驿使,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使全诗充满着天机自然之趣。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则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仅不是一无所有,有的正是诗人的诚挚情怀,而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见,诗人的情趣是多么高雅, 想象是多么丰富。 “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联想友人睹物思人,一定能明了诗人的慧心。

  艺术特色方面,诗中“一枝春”描写到眼前仿佛出现了春光明媚,春到江南,梅绽枝头的美好图景。梅花是江南报春之花,折梅寄友,礼轻情义重,它带给远方朋友的是江南春天的浓浓气息,是迎春吐艳的美好祝愿,也是诗人与远方挚友同享春意的最好表达。

  这首诗构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用字虽然简单,细细品之,春的生机及情意如现眼前。它的艺术美在于朴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环境,把怀友的感情,通过一种为世公认具有高洁情操的梅花表达出来,把抽象的感情与形象的梅花结为一体了。

参考资料:
1、 刘光耀.历代诗词名篇译注评.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年10月:103-104
2、 刘永生.两晋南北朝: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238

zèngfàn--kǎi

zhéhuāféng驿使shǐlǒngtóurén

jiāngnánsuǒyǒuliáozèngzhīchūn

皿虫化为疠,夷俗多所神。
¹虫化为疠(lì),夷²俗多所神。
译文:百虫放在盆中相食强者为蛊,东南少数民族把它看作神灵。
注释:蘘(ráng)荷:草名,亦称阳藿,覆苴,根可入药,其白色者称白蘘荷,相传可以治蛊毒。蛊毒,一种人工制作的毒药,能致人神志昏迷。¹皿,器皿,这里指盛酒的器具。²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
衔猜每腊毒,谋富不为仁。
衔猜¹每腊(xī)²毒,谋富不为仁³
译文:想来这下蛊的酒往往非常毒,有人用这方法谋取财物不义不仁。
注释:¹衔猜:指内心猜测。时柳宗元初到永州,故云。²腊:很,极。³谋富不为仁:即为富不仁。相传边远地区人靠制蛊毒,谋人家财,故云。
蔬果自远至,杯酒盈肆陈。
蔬果猜远至,杯酒盈肆(sì)¹陈。
译文:街上的蔬果从远处运来,铺子里杯杯满酒奉劝客人。
注释:¹肆:店铺。此二句言永州酒店有从远方运来的鲜菜水果,也有令人望而生畏的蛇酒。
言甘中必苦,何用知其真?
言甘中必苦¹,何用²知其真?
译文:古人说甜言蜜语常藏祸机,凭什么相信老板的话是真?
注释:¹言甘中必苦:当指酒店人劝柳宗元喝酒,而柳则惧其言中有诈。²何用:何以,以何,凭什么。
华洁事外饰,尤病中州人。
华洁事外饰,尤病¹中州²人。
译文:鲜华光洁往往是事物外表的装饰,怕是特别想要为难我这中州来的人。
注释:¹病:苦,为难。²中州,中原地区,中州人,柳宗元猜称。
钱刀恐贾害,饥至益逡巡。
钱刀¹恐贾(gǔ)²,饥至益逡(qūn)³巡。
译文:花钱不说恐怕要招来祸害,越是肚子饿越要处处小心。
注释:¹钱刀:钱币。²贾害,犹言致祸。³逡:犹豫,徘徊。
窜伏常战栗,怀故逾悲辛。
窜伏¹常战栗²,怀故³悲辛。
译文:流放在边远地常常心惊胆颤,回想过去的事更加感到悲辛。
注释:¹窜伏:流放偏远的地方。²战栗,恐惧发抖。³怀故:怀念故乡。⁴逾,更加。
庶氏有嘉草,攻襘事久泯。
庶氏有嘉草¹,攻襘(kuì)²事久泯。
译文:庶氏留有白蘘荷治蛊一法,祈神解蛊毒的方法早已不闻。
注释:¹嘉草:蘘荷别名。²攻襘:猜古治蛊毒之法有二,祈神的方法,早已失传,但以白蘘荷熏的方法却仍流传。
炎帝垂灵编,言此殊足珍。
炎帝¹垂灵编²,言此殊足珍³
译文:神农氏留下《本草》四卷,说庶氏之法值得珍重。
注释:¹炎帝:神农氏。²灵编,即指《本草》。³殊足珍:言《本草》载蘘荷弥足珍贵。
崎驱乃有得,托以全余身。
崎驱¹乃有得,托以全余身²
译文:几经曲折才得到白蘘荷,依托它来保全猜己的性命。
注释:¹崎岖:山路不平,谓采药的山路难行。²全余身:谓全靠白蘘荷来保全猜己的性命。
纷敷碧树阴,眄睐心所亲。
纷敷¹碧树阴,眄(miàn)(lài)²心所亲。
译文:浓浓的树荫下白蘘荷长得茂盛,每天都要来看视几回才放心。
注释:¹纷敷:茂盛貌。²眄睐:顾盼。

  据《本草纲目》载:蘘荷有赤白二种,“白者入药,赤者堪噉”。主治“中蛊及疟”、“溪毒,沙蝨,蛇毒”,“诸恶疮”。从诗的字面上看,种白蘘荷是防中蛊的。首四句写蛊毒之毒,人之制蛊是为了谋取不义之财。“谋富不为仁”是诗眼,既是恶人制蛊之由,又是诗人疑惧之本,更是种白蘘荷以防中蛊的直接根源。中间十句叙述诗人的见闻与感受。“蔬果自远至”,往来客商多,有谋取黑钱的机会,因此,有人将“蛊”奉若神灵。看到酒铺老板殷勤劝客,诗人便联想到古训:甜言蜜语里有毒药,光华的外表包臧祸机。自己是中州贬谪来的罪人,更需警觉,因而心怀恐惧,害怕银钱买来灾祸,所以越是饥饿越要小心。最后八句是果,诗人自己殷勤种植白蘘荷是“托以全余身”。全诗平直如话,然而见情见志,而又尖锐地抨击了贪鄙之徒。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太子监国,宦官又得势,韦执谊为相,见风使舵,过河拆桥,永贞革新失败。诗人是王叔文集团的重要成员,贬谪为永州司马,“日无治事,时恐惧”(《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序》),“蒙耻遇僇,以待不测之诛”(《对贺者》)。诗人借怕中蛊毒而描述了这种恐惧心理,“窜伏常战栗,怀故逾悲辛。”一语破的,往事不堪回首,前途更觉渺茫,实中有虚,虚中寓实。诗人面对的是腐败的朝政,朝政如制蛊一般。诗人借人之制蛊而不仁不义为喻,直刺朝政当值者之贪鄙。诗人对这帮人是不吝笔墨的,在《设渔者对智伯》一文中,曾借渔者之口,以“五卿相吞食”为例,对贪鄙之徒作了十分形象的描写,“若范氏,中行氏,贪人之土田,侵人之势力,慕为诸侯,而不见其害。”对宦场作了深刻的讽喻。在《杜兼对》中,直斥“兼,凶狡人也。”诗人在诗中托“夷族”制蛊,“杯酒盈肆陈”的描述,指斥那些甜言蜜语、表面光华的人,其本质在于“谋富为不仁”,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面对严酷的现实,诗人理想的追求如故,纯真的情操依旧,诗人喻之为“种白蘘荷”。防中蛊不靠祭神,而植之以“嘉草”,以嘉草而治中蛊是神农黄帝嘉誉的,诗人孜孜以求,精心培植,而终于“纷敷碧树阴”。诗人以借喻手法,表现了自己有坚定的理论信仰和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品格。诗人曾经说过:“君子志正而气一,诚纯而分定,未尝标出处为二道,判屈伸为异门也。固其本,养其正,如斯而已矣。”(《送萧錬登第后南归序》)诗人坚持唯物论,在“出”“处”“屈”“伸”的不同境遇中,养成端正精一的志向,坚守“利安元元”的本性,诗中“种白蘘荷”正是这种固本养正的最形象最精炼的概括。固本养正而治“中蛊”正是此诗的主题所在。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种白蘘荷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¹
译文:楚人不知道什么是凤凰,花高价求购,却买到山鸡。
注释:¹“楚人”两句:传说楚国有个人不认识凤凰,花高价买了一只山鸡,准备当凤凰献给楚王。见《伊文子。大道上》 重价:一作“高价”。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¹
译文:以前还以为是美文献主,现在看来自己都很迷惑。
注释:¹“献主”两句:意思是李白自叹当年奉诏入京,也像楚人献山鸡一样诚心诚意,结果反而被放出京,才觉得自己太执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
自居漆园¹北,久别咸阳²西。
译文:自从像庄子一样居住在漆园,离我离开咸阳已经很久了。
注释:¹漆园:在今山东菏泽,庄子当年做过漆园吏。这里以“居漆园”来喻示隐居。²咸阳:秦朝的首都,这里实指唐朝的首都长安。
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风飘落日去,节变¹流莺啼。
译文:风吹着落日远去,气节变化,流莺在柳阴下恰恰欢啼。
注释:¹节变:季节变化。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自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译文:早春天寒,桃李花儿还没有开放,此处仍然幽静,怎么会下自成蹊?
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逢君发花萼¹,若与青云齐。
译文:你一来桃李就怒放花萼,繁花似锦,欲与云齐。
注释:¹花萼:古人用花萼比喻兄弟,这里是说李白遇到堂弟李冽,仿佛花开萼放。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¹
译文:桑叶也刚刚出绿,春蚕也在蚕房孵化出来了。
注释:¹中闺:即闺房,妇女住的房间。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译文:太阳一出,布谷鸟欢鸣,田家开始锄地犁田。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译文:我却没有土地,谁可以伸手拉我一把?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傅说¹降霖雨,公输²造云梯。
译文:傅说治理天下,普施霖雨,公输盘却喜欢造云梯去战争。
注释:¹傅说:殷商王武丁的大宰相,为治世良臣。因为傅说很好的完成了武丁给他的任务,所以李白说他“降霖雨”。²公输:即鲁班。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
羌戎¹事未息,君子悲涂泥²
译文:对外族作战没有平息,君子悲哀世道艰难。
注释:¹羌戎:这里指吐鲁浑,吐蕃。²涂泥:涂炭,遭受苦难。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¹
译文:君子报国有良好的计谋,成功以后却羞于高居显要的官位。
注释:¹执珪:指立功受封。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¹
译文:没有途径去谒见皇上,拄着拐杖回到草房。
注释:¹蓬藜:草野。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¹
译文:那年你再来看我的话,要知道我就在姜太公曾经钓过大鱼的磻溪。
注释:¹磻溪:在今陕西宝鸡东南。商代末年吕望曾在此垂钓。

  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已有两年,三年供奉翰林的生活让他亲眼目睹了唐王朝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唐玄宗为首的统治阶级穷奢极欲,利令智昏,他们为了排斥异己而进行的政治迫害更是令人触目惊心。这让李白对统治者的幻想逐渐破灭,内心的不平和愤懑与日剧增。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堂弟的,所以语气上并不像“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那样慷慨激昂。但是娓娓道来的叙述中依然时时隐现出诗人心底的不满和愤慨。

  诗中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情:他认为自己胸怀报国的壮志豪情,又有满腹才华,却没有一展身手的机会。只好随居,但心里却有不甘。并且躬耕也缺乏相应的条件。诗中用“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等典故表示了自己不受重用的悲愤。同时也传达出自己虽然受到排挤,但仍为边地的动乱而担忧的胸还天下之意。

  诗歌开篇,作者从“楚人不识凤”到“久到咸阳西”交代了为什久居于此,援引楚人重价买山鸡的典故说明自己当初“献主”的错误:自己曾像那个拿着山鸡当凤凰献给楚王的人一样自信,现在反而明白是迷误,因为君王也许并不需要自己这样的人才。同时也表达了对统治阶级打压和排挤表示不满。接着作者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描写:“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时光在无情流逝,眼看老之将至,而自己只能在这里看风起吹过,太阳升了又落,冬去春来,鸟儿飞走又飞来。作者同时对堂弟的到来表示欢迎:“自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意思是自花未开,没有人来攀折,我幽居在此,也没有人会来,只有你的拜访让我感觉到兄弟情深。然后写道“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意思是农家繁忙的时候,妇人要忙着养蚕,农人要忙着耕地,而自己一介书生,住在这不相宜的环境里,不可能与妇人一道养蚕,更不可能和农人一起耕地,于是只是孤独的在此。然而,这并不是诗歌的主题。作者很快将话题转移到对生活的不满和社会的担忧上去:“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他说,自己虽然有公输班那样的才能,却不能像傅说一样被重用,眼看着边疆战乱,生灵涂炭而无法献策立功。而“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还强调了作者希望得到重用并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最后作者写道:“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意思是自己无法见到明主,没有办法得到重用,就这样已经到了拄着拐杖走路的年纪了,感叹空有满怀的壮志和才能却毫无用武之地。结尾“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是作者明志的话,说自己依然在等待,等待着文王相访,等待君臣相合,一展宏图。

  李白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本诗从“傅说降霖雨”开始作者的感情开始达到高潮,一步步升华。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虽然李白对当时的统治阶级十分失望,但他并没有完全绝望,他还怀着重返朝廷的想法,希望献出自己的才华和力量,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诗人这种忧国忧民的感情和积极入世的态度,决定了这首诗虽然基调有些低沉,却在沉郁中有一股振奋之气。

参考资料:
1、 林东海.李白诗选:远东出版社,2011年:第147页
2、 葛景春.李白诗选: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24页
3、 安旗,阎琦著 .《国学经典导读 李白诗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01 :第241页

zèngcóngliè--bái

chǔrénshífèngzhòngjiàqiúshān

xiànzhǔyúnshìjīnláifāngjué

yuánběijiǔbiéxiányáng西

fēngpiāoluòjiébiànliúyīng

táohánwèikāiyōuguānlái

féngjūnhuāèruòqīngyún

sāng绿chūncánzhōngguī

chūmíngtiánjiāyōngchú

chǐdōngzuòshuíxiāngxié

shuōjiànglíngōngshūzàoyún

qiāngróngshìwèijūnzibēi

bàoguóyǒuzhǎngchénggōngxiūzhíguī

yóumíngzhǔzhàngháipéng

niáněrxiāng访fǎngzhīzàipán

驿亭门外叙分携,酒尽扬鞭泪湿衣。
驿(yì)亭门外叙分携¹,酒尽扬鞭(biān)泪湿衣。
译文:在驿亭门外,我们殷殷告别,喝完送行酒,我挥鞭上路,伤心的泪水把衣襟湿透。
注释:新市:故址在今湖北京山县东北。郭同年:生平不详。当为与张咏同年中进士者。¹分携:分手,别离。
莫讶临歧再回首,江山重叠故人稀。
莫讶临歧¹再回首,江山重叠²故人稀。
译文:你不要惊讶我到了交叉路口再次回头,道路艰难,今后又能碰到几个知心朋友?
注释:¹歧:歧路,交叉路口。²江山重叠:犹言山重水复,形容道路艰难。

  这首诗叙述了与朋友郭同年离别的场景,语言平实,却道出了很好的友人分别时互相恋恋不舍的深情。

  “驿亭门外叙分携,酒尽扬鞭泪湿衣。”点出与郭同年分别的地点和气氛。别易会难,古人历来都很看重分别的时刻。他们是“分携”之交,又在“驿亭门外”,客中离别,而所别之人,又是同一年中进士的人。科举时代,很看重这种“同年”之情;而张泳自号乖崖,以为“乖”则违众,“崖”不利物(见《宋史·张咏传》)。平素落落寡合,因而与故友分袂之时,情意格外深厚。“酒尽”,不是写酒少,而是言“叙分携”之际语多时长。“扬鞭泪湿衣”,与柳永《雨霖铃》词中“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数语,语意相近。所不同者:一别故友,一别情人;一骑马,一乘舟而已。

  “莫讶临歧再回首”,承前再作渲染。从逻辑上说,“反”包含了先有“正”之意,诗人只有在作出了令人惊讶的举动之后,才会有“莫讶”之语。临歧回首,人情之常,不会令人凉讶.更不会使送别者惊讶。只有在行者一再回首,不断回首的情况下,送别者才会感到惊讶。此处,诗人正是用“莫讶”二字,突出其对郭同年恋恋不舍的深情。

  “江山重叠故人稀”言诗人“临歧再回首”之由。“江山重叠”,言征途之险峻。唐人《元和郡县图志》卷十八说,中山府(唐称定州)一带多山。其地有恒山、孤山、尧山、无极山等。天险倒马故关,便因“山路险峭,马为之倒”而得名。“江山重叠”四字,体现出征途的困苦和艰险。异乡客地遇见故人,令诗人分外高兴;异乡客地与故人“分携”,令诗人分外留恋和伤感,加之又是“故人稀”的张咏。陈衍《宋诗精华录》评此七字说:“眼前语说得担斤两。”

  宋诗善于写细微的感情,尤其善于翻案及融化前人的成句。临歧分手,凄然下泪,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多次见到,但往往以安慰语出之,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别韦参军》:“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这首诗因为自己是离开的人,所以翻过来写,直说自己临歧回首,泪湿衣巾,同样情真意切。诗末句直叹“故人稀”,也多少与唐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在情感上有相通之处。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
2、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5

xīnshì驿biéguōtóngnián--zhāngyǒng

驿tíngménwàifēnxiéjiǔjǐnyángbiānlèi湿shī

línzàihuíshǒujiāngshānzhòngdiérén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九月西风兴¹,月冷霜华²³
译文:九月西风渐起,月色阴冷霜花已凝成。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思君秋夜长¹,一夜魂九升²
译文:思念你夜不能寐,故倍感秋夜漫长,一夜里总是心神不安。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二月东风来,草坼(chè)¹花心开。
译文:二月里春风徐徐吹来,春草发芽春花开放。
思君春日迟,一夜肠九回。
思君春日迟¹,一夜²肠九回³
译文:因为思念你只觉春日漫长,一天里几次回转愁肠。
注释:¹春日迟:春季白天变长,给人以日头移动迟缓的感觉。这里则因“思君”而嫌春天太长,带有感情色彩。²一夜:一作“一日”。³肠九回:形容忧思之甚,致使肚肠也翻转不定。回,转。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妾住洛桥¹北,君住洛桥南。
译文:我住在洛桥的北面,你住在洛桥的南边。
注释:¹洛桥:指洛阳的天津桥,横跨洛水之上。唐代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译文:十五岁那年与你相识,到现在你已经二十三岁。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有如¹女萝草²,生在松之侧。
译文:好像是那女萝草一样,它生长在松树的旁边。
注释:¹有如:犹如,好像。²女萝草:地衣类植物,即松萝。植物体呈丝状,多依附松树生长,古代常用来比喻妇女婚后依附丈夫。此喻女子经常与男子在一起。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蔓短枝苦高¹,萦(yíng)²上不得。
译文:蔓儿短又苦松树太高,盘旋往复够不到上面。
注释:¹“蔓短”句:用短蔓难攀高枝比喻女子与男子门不当户不对。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²萦回:迂回,缠绕。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译文:人们说人要有了心愿,心愿至诚老天必定会成全。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远方兽¹,步步比肩行²
译文:心甘情愿变作比肩兽,寸步不离并肩走向前。
注释:¹远方兽:即《尔雅·释地》中所说的“比肩兽”。据说这种比肩兽,一个叫蟨(jué),前腿像鼠,后腿像兔,前低后高,善于寻找食物,而行走即跌倒;另一个叫邛邛岠虚,前腿像鹿,后腿像兔,前高后低,不能觅食,却善于走路。因此,二兽各发挥其特长,互相依存,谓之比肩兽。这里用来比喻夫妻形影不离。²比肩行:并肩行走。比,并。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¹
译文:情愿变成深山的大树,异根而生却枝枝相连。
注释:¹连理生:两棵树的干或枝连生在一起,好像一棵树一样,叫作连理。常用来比喻恩爱夫妻。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痴情女子对情郎的思念。前八句写女子一年四季日夜思念情郎,心神不宁;中八句写女子与情郎原是青梅竹马,女子早已以心相许;后六句表现女子欲与情郎结为百年之好的强烈愿望。全诗以代言体形式,运用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和通俗生动的比喻,通过女子之口倾吐刻骨相思和美好愿望,情真意切,委婉动人。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写的是秋夜相思之苦。西风、冷月、霜露这些词语所造成的意象有力衬托了相思之苦。“二月君风来,草坼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夜肠九回”表明自秋至春相思之情不减,春、秋两季如此,夏、冬两季如何相思,也就不言可知了。《长恨歌》中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所说是春与秋,笔法正相同,都是表明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不管是温暖的春天花开之日,还是寒冷的霜风秋雨的月夜之时,梦魂萦绕辗转反侧,相思之情深切。诗人运用了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九月西风兴”“二月君风来”,既是写时间、气候的变化,也是为写少女相思渲染气氛。“月冷霜花凝”“草坼花心开”,既是写景,又是烘托少女相思之心,其中有比喻的因素。以上八句,四句写秋夜的相思,四句写春日的相思,情韵缠绵,感人肺腑。

  在描绘了相思之情的深远久长之后,主人公便以更明确的口吻作自我身世介绍:“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这里洛桥难以指实,亦不必指实,只是表明这位女子与君住得不远。“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不仅住处相近,相识亦很早,已有八年之久,但是二人没有结合,至今还在苦苦相思。接下去的“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交代了原因,原来是门第身份差别太悬殊,就像松树下的女萝草,虽然有心攀援缠绕而上,但可惜“蔓短”而松树枝又很高,“萦回上不得”。以形象的比喻点出了二人不能结合的原因。

  主人公没有就此罢休,仍然从秋夜到春日在长相思,而且还发出了充满一片痴情的祝愿:“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听人说人要是有一个美好愿望,只要这个愿望真诚至极,就会感动上天,上天就能成全,使之成功,所以她才长相思,并且发出“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的美好心愿。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长恨歌》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二者几乎雷同,不过是把“比翼鸟”换成“比肩兽”罢了。诗人以“步步比肩行”的“远方兽”及“枝枝连理生”的“深山木”为喻写女子的心愿,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抽象的感情。

  这首诗中有不少数量词,如“一夜”“九”“十五”“二十三”等,大多两两相对,如“九月”对“二月”。这些数量词与其它词的巧妙搭配,使语言更加通俗,别具一格。前八句和后四句又用了隔对法。“九月”四句用蒸韵,与“二月”四句用灰韵,句句隔对,交错回环;后四句是隔句对,既是排句,又是比喻。这些手法的运用,使诗思丰富深刻,情感缠绵俳恻,情调凄婉哀怨,更能激荡读者的心灵。

参考资料:
1、 曾凡玉编著. 唐诗译注鉴赏辞典[M]. 武汉:崇文书局, 2017:905-906.
2、 李希南,郭炳兴编著. 白居易诗译释[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3:203-205.
3、 吕美生主编.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鉴赏辞典[M]. 合肥:黄山书社, 1990:310.
4、 李文禄,宋绪连主编;余冠英,杨仁恺,张震泽,刘万泉顾问. 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0:385-38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