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重踏软红尘,独立鹓行觉异伦。往事已空谁叙旧,好诗乍见且尝新。
白头重踏软红尘,独立鹓行觉异伦。往事已空谁叙旧,好诗乍见且尝新。
细思寂寂门罗雀,犹胜累累冢卧麟。力请宫祠知意否,渐谋归老锦江滨。
细思寂寂门罗雀,犹胜累累冢卧麟。力请宫祠知意否,渐谋归老锦江滨。
唐庚

唐庚

唐庚,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人。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 2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奈何许!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
奈何¹²!天下人何限³,慊(qiàn)只为汝(rǔ)
译文:怎么办呀!天下人何其多,但我的空虚寂寞却全都是因为你。
注释:¹奈何:无奈何。怎么样;怎么办。没办法。²许:几许。如许。³何人限:有何人的限制。何多人也。⁴慊慊:诚敬貌。心不满足貌;不自满貌。⁵汝:你。

huàshān ·nài

míng nánběicháo 

nài tiānxiàrénxiàn qiànqiànzhǐwèi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北人¹生而不识²(líng)³者,仕于南方,席上啖(dàn)席,并壳入口。或:“食¹⁰席须去¹¹壳。”其人自护¹²所短¹³,曰:“我非不知,并¹⁴壳者,欲¹⁵¹⁶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¹⁷曰:“前山后山,何¹⁸地不有?”
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地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注释:¹北人:北方人。²识:知道。³席:俗称席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⁴仕于:(仕途)在……做官。于,在。⁵席:酒席。⁶啖:吃。⁷并壳:连同皮壳。⁸或:有人。⁹曰:说。¹⁰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¹¹去:去除,去掉。¹²护:掩饰。¹³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¹⁴并:一起。¹⁵欲:想要。¹⁶以:用来。¹⁷答:回答。¹⁸何:哪里。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夫席生于水而¹非土产,此坐²(qiǎng)³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菱角生长在水中,而不是生长在土里,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¹而:表示转折,此指却。²坐:因为,由于。³强:本文中指“勉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běirénshílíng

jiāngyíng míngdài 

    běirénshēngérshílíngzhě shìnánfāng shàngdànlíng bìngkǒu huòyuē  shílíng  rénsuǒduǎn yuē  fēizhī bìngzhě   wènzhěyuē  běiyǒufǒu  yuē  qiánshānhòushān yǒu  

    língshēngshuǐérfēichǎn zuòqiǎngzhīwéizhī 

雾树溟潆叫乱鸦,湿云初变早来霞。
雾树溟(míng)(yíng)¹叫乱鸦,湿云²初变早来霞。
译文:树木笼罩在迷朦的烟雾之中,乌鸦在鸣叫,宿雨初霁,残云旭日辉映成霞。
注释:¹溟潆:模糊不清。²湿云:雨后云。
东风已绿先春草,细雨犹寒后夜花。
东风已绿先春¹草,细雨犹寒后夜²花。
译文:东风已经吹绿了早春的春草,小雨天气早晨仍然感觉到寒意。
注释:¹先春:早春。²后夜:指早晨。
村艇隔烟呼鸭鹜,酒家依岸扎篱笆。
村艇(tǐng)隔烟¹呼鸭鹜(wù),酒家依岸扎篱笆。
译文:村里小船上的人隔着烟雾在呼唤自家的鸭子,酒家沿着河岸扎着篱笆。
深居久矣忘尘世,莫遣江声入远沙。
深居¹久矣忘尘世,莫遣(qiǎn)江声入远沙²
译文:长久以来远离尘嚣,不要让江涛之声传入遥远的水村。
注释:¹深居:谓远离尘嚣之世。²远沙:远村。江南水村多以“沙”命名。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
译文:住的地方靠近寒冷的江水,夜不能寐只能卧听江水声;月光下的竹影映在窗户上,心中情绪翻涌。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归梦不知湖水阔¹,夜来还到洛阳城。
译文: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遥远的故乡,只能在梦中回到洛阳城。
注释:¹湖水阔:指故乡遥远不可触。

  这首诗的诗眼是“归梦”。诗中的“归梦”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里的寒江点出天气的特征和江水的冰冷,近户和漫流声的照应,说明是在江边听着江水声,那么这寒夜寒冷的江水无疑给了诗人一些触动 这是一首写在夜里的诗,诗人由于对故乡的思念而夜中不能寐才会静听水声,也可能半夜醒来深感寒意而说寒江。 半夜醒来念及故乡而四顾茫然,万籁寂寂间惟寒江涛涛,诗人也就把对故乡的哀愁和想念寄托给了这江水。 月明是月光的意思吧。乱是不是说心里的情绪在起伏。前面的竹影当窗是个幽雅的环境,只是一个乱字把诗人营构的宁静的小窗幽静打破了。也激起情感的一个波澜。后两句是讲思乡之情不受地域的局限,夜来还到又强调了时间,也让这种思乡情突破地理的限制。 乱也可以想象成竹影摇乱,也就是说有风,江边很容易有江风的。这样就在静景中有了动态。

  可以说明他当时应该在洛阳一带,所以是说思乡之情随他到了洛阳。“归梦不知湖水阔”,这句的湖水阔应是指故乡遥远不可触,“阔别多日”“离别多时”阔既指的是湖面宽广,也指与故乡的距离太遥远。以这种远来写“夜来”,表现归乡的念头太强烈太迫切,而使他遥想,使他做起了“归梦”。“归梦”不知道湖水广阔,不知道万水千山的距离是渺茫的,但诗人是知道的,明知道还这么写,明知道不能见还要做“归乡之梦”,这也就是诗人出发思乡之情后的一系列感受。应该说前两句是铺垫的蓄势,借景物抒发心中的忧愁,后两句用想象与拟人的手法传达思乡的愁苦。

障掩金鸡蓄祸机,翠华西拂蜀云飞。
障掩金鸡¹蓄祸²机,翠华西拂³蜀云飞。
译文:金鸡障后的人(安禄山)蓄意谋反已久,叛乱一起帝王带着贵妃仓皇出逃。
注释:¹金鸡:即金鸡障。画金鸡为饰的坐障。²祸:指安史之乱。³翠华西拂:指安史之乱时玄宗与贵妃们逃亡四川的情形。
珠帘一闭朝元阁,不见人归见燕归。
珠帘一闭朝元阁¹,不见人归见燕归。
译文:珠帘遮挡的朝元阁已不复以往,只有过往的燕子飞来飞去,再不见旧人回。
注释:¹朝元阁:指阁名,传说玄宗于天宝七年在朝元阁中拜见玄元皇帝。

huáqīnggōngsānshǒu··èr--cuī

zhàngyǎnjīnhuòcuìhuá西shǔyúnfēi

zhūliáncháoyuánjiànrénguījiànyàn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