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酒犹堪尉倦游,长亭直为故人留,
烟尘几处兵犹斗,风雨一年春又休。
尚记虎头初掷笔,终怜猿臂未封侯。
离歌唱落榆关月,可是君心耐得愁。
得酒犹堪尉倦游,长亭直为故人留,
烟尘几处兵犹斗,风雨一年春又休。
尚记虎头初掷笔,终怜猿臂未封侯。
离歌唱落榆关月,可是君心耐得愁。
刘子翚

刘子翚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57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满衣血泪¹与尘埃,乱后²还乡亦可哀(āi)
译文:全身衣服都沾满了血泪和尘埃,战乱结束了,但是回到故乡也还会感到悲哀。
注释:陈秀才:作者友人,其人未详。沙上:陈秀才的家乡,地址不详。省(xǐng)墓:扫墓,祭奠故去的亲人。¹血泪:极度悲痛时流出的眼泪。²乱后:指元末战乱以后,元末有长达二十余年的农民军与政府军和地主武装之间的大混战。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风雨梨花寒食¹²,几家坟上子孙来?
译文:在风雨中,梨花落尽了,寒食节也过去了,有几家的坟上会有子孙来扫墓呢?
注释:¹寒食:寒食节,清明前两天(一说前一天),旧习俗这天扫墓、祭祖。²过:过去了,尽了。

  这首诗通过清明节没人祭扫荒坟的一个生活面,写出经过元末大战乱后,农村萧条凋敝的情景。此诗前两句写陈秀才还乡的情景,之后诗人自己也免不了悲从中来;后两句想象清明节墓地上的情景,反映了元末战乱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全诗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意境渐宽,感人至深。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两句写此时此地,写诗人送陈秀才“还乡”之景。“满衣血泪与尘埃”表现了陈秀才本人的形象,陈秀才劫后余生,还乡时的形象,很是悲哀。“乱后还乡”点题,交待了时间背景,继而引出后两句。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两句写彼时彼地,是诗人想象清明节广大农村墓地上的情景。乱后家乡,百姓家破人亡,没有后辈到尊长的墓前来祭扫家乡,已经满目荒凉。这两句反映出战乱后萧条破败的乡村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这首诗写战乱后,人生悲伤,农村荒凉之场景,感叹了元末大战“乱后”广大百姓家破人亡的惨象,诗笔由近及远,由个别及一般,意境由浅入深,由窄变阔。全诗表现了诗人同情民生疾苦的心境。诗笔由近及远,由个别及一般,意境由浅入深,由窄变阔,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 迟乃义著,明人绝句的诗情画意,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06,第27-28页
2、 木河主编;王金梅选注,乖孩子学名诗 明代诗歌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08,第42页

sòngchénxiùcáihuánshāshàngshěng

gāo míngdài 

mǎnxuèlèichénài luànhòuhuánxiāngāi 
fēnghuāhánshíguò jiāfénshàngsūnlái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译文: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便同你一起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郎骑竹马来,绕床¹弄青梅。
译文: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
注释:¹床:井栏,后院水井的围栏。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同居骑干里¹,两小无嫌猜。
译文: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注释:¹骑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骑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译文:十四岁那年作了你结发妻子,成婚时羞得我不敢把脸抬起。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译文:自己低头面向昏暗的墙角落,任你千呼万唤我也不把头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译文:十五岁才高兴地笑开了双眉,誓与你白头偕老到化为尘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常存抱柱信¹,岂上望夫台。
译文:你常存尾生抱柱般坚守信约,我就怎么也不会登上望夫台?
注释:¹抱柱信:典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yàn)(yù)¹
译文:十六岁那年你离我出外远去,要经过瞿塘峡可怕的滟堆。
注释:¹滟滪堆: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猿声 一作:猿鸣)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¹。(猿声 一作:猿鸣)
译文:五月水涨滟堆难辨担心触礁,猿猴在两岸山头嘶鸣更悲凄。
注释:¹天上哀:哀一作“鸣”。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迟 一作:旧)
门前迟行迹¹,一一生绿苔(tái)²。(迟 一作:旧)
译文:门前那些你缓步离去的足印,日子久了一个个都长满青苔。
注释:¹迟行迹:迟一作“旧”。²生绿苔:绿一作“苍”。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译文:苔藓长得太厚怎么也扫不了,秋风早到落叶纷纷把它覆盖。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蝴蝶来 一作:蝴蝶黄)
八月蝴蝶来¹,双飞西园草。(蝴蝶来 一作:蝴蝶黄)
译文:八月秋高粉黄蝴蝶多么轻狂,双双飞过西园在草丛中戏爱。
注释:¹蝴蝶来:一作“蝴蝶黄”。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译文:此情此景怎不叫我伤心痛绝,终日忧愁太甚红颜自然早衰。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早晚¹下三巴²,预将书报家。
译文:迟早有一天你若离开了三巴,应该写封信报告我寄到家来。
注释:¹早晚:多早晚,犹何时。²三巴:地名。即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地区。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相迎不道远,直至骑风沙¹
译文:为了迎接你我不说路途遥远,哪怕赶到长风沙要走七百里。
注释:¹骑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的骑江边上,距南京约700里。

  诗人李白写过许多反映妇女生活的作品,《长干行》就是其中杰出的诗篇。

  长干是地名,在今江苏南京。乐府旧题有《长干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二载有古辞一首,五言四句,写一位少女驾舟采菱、途中遇潮的情景。与李白同时的崔颢有《长干曲》,崔国辅有《小长干曲》,也都是五言四句的小乐府体,所描绘的都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男女青年的生活场景。这些诗歌内容都较简单。李白《长干行》的篇幅加长了,内容也比较丰富。它以一位居住在长干里的妇女自述的口气,叙述了她的爱情生活,倾吐了对于远方丈夫的殷切思念。它塑造了一个具有丰富深挚的情感的少妇形象,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这首诗对妇女的各个生活阶段,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侧面的描绘,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运用形象,进行典型的概括,开头的六句,婉若一组民间孩童嬉戏的风情画卷。“十四为君妇”以下八句,又通过心理描写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小新娘出嫁后的新婚生活。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更以浓重的笔墨描写闺中少妇的离别愁绪,诗情到此形成了鲜明转折。“门前迟行迹”以下八句,通过节气变化和不同景物的描写,将一个思念远行丈夫的少妇形象,鲜明地跃然于纸上。最后两句则透露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这阕诗的不少细节描写是很突出而富于艺术效果的。如“妾发初覆额”以下几句,写男女儿童天真无邪的游戏动作,活泼可爱。“青梅竹马”成为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又如“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写女子初结婚时的羞怯,非常细腻真切。诗人注意到表现女子不同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而没有作简单化的处理。再如“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示了思妇内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动,深刻动人。

chánggānxíng ·

bái tángdài 

qièchūé zhéhuāménqián 
lángzhúlái ràochuángnòngqīngméi 
tóngchánggān liǎngxiǎoxiáncāi 
shíwéijūn xiūyánwèichángkāi 
tóuxiàngàn qiānhuànhuí 
shíshǐzhǎnméi yuàntóngchénhuī 
chángcúnbàozhùxìn shàngwàngtái 
shíliùjūnyuǎnxíng tángyànduī 
yuèchù yuánshēngtiānshàngāi  (yuánshēngzuò yuánmíng )
ménqiánchíxíng shēng绿tái  (chízuò jiù )
táishēnnéngsǎo luòqiūfēngzǎo 
yuèdiélái shuāngfēi西yuáncǎo  (diéláizuò diéhuáng )
gǎnshāngqièxīn zuòchóuhóngyánlǎo 
zǎowǎnxiàsān jiāngshūbàojiā 
xiāngyíngdàoyuǎn zhízhìchángfēngshā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¹,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²声,动寒梢栖宿³
译文:月光透过庭前的竹林飞洒进卧室。微风穿过竹林,竹影婆娑,策策作响。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江城传来巡夜打更人的清脆梆子声,林中的宿鸟被惊起乱飞。
注释:滴滴金:词牌名,又名“缕缕金”。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另有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双调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等三种变体。¹策策:象声词,犹沙沙。²柝(tuò):旧时巡夜者击以报更的木梆。³栖宿:指树上宿鸟。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¹旧家山,恨惊回²难续。
译文:年华虚掷,人已老去,一事无成,只剩下江边的梅花陪着我在这里幽居。梦中回到了中原故居,只遗憾梦被惊醒,再也不能续梦。
注释:¹夷门:河南开封市的别称。山名,战国时魏大梁旧有夷门,因山势平夷而得名,在河南开封城内东北隅。这里是汴京的东门,乃作者旧居所在。司马迁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写道:“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 ²惊回:梦被惊醒。

  这首词上片通过幽谧景物和环境的刻画,反映词人的孤寂心绪;下片直接深入内心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此词情景交融,笔触细腻生动,语言清新明快,全词表达了作者浓厚的爱国之情。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但景中有情。“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词一开始,就描绘了一个幽谧宁静的境界,烘托出词人高雅脱俗的品格。“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运用了比兴手法,以鸟自况。词人遭靖康之变,流落南方,犹如鸟宿寒枝,暂栖其身,一有风吹草动,即惶恐万状,反映了饱经战乱者的惊惧之情。

  下片重在抒情。“ 等闲老去年华促,祗有江梅伴幽独。”为收复失地,词人或许亦曾有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紧迫之感。但事与愿违,面对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的局面,词人宁肯幽居独处,决不趋炎附势,聊以自慰的是,还有江梅作伴。词的题目即标以“梅”字,旨在以梅自况,表示要象梅花那样,不管环境如何严酷,都要保持高洁情操。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也要“香如故”。这首词前写栖鸟惊躁,后写好梦惊回,虚实结合,前后映衬,对于突出了离乱中词人的形象极为有力。掩卷思之,当知个中意味。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十称其“使易安尚在,且有愧容矣”而思。抑扬起伏虽然太大,但也可证明其词水平之高。

  词到最后才明确点出主旨——故国之思。“梦绕夷门旧家山”,即是对北宋王朝及中原大地的怀念,也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参考资料:
1、 郑光仪主编.中国历代才女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06:第942页
浮家不畏风兼浪,才罢炊烟,又袅茶烟,闲对沙鸥枕手眠。
浮家不畏风兼(jiān)浪,才罢炊(chuī)烟,又袅(niǎo)茶烟,闲对沙鸥枕手眠。
译文:江上风急浪涌仍不惧岿然不动,刚刚吃完饭又接着烹茶慢饮,卧躺舟中让思绪与沙鸥一同翱游冥冥长空,枕手缓缓入梦。
注释:桐庐:浙江桐庐,地处富春江畔。
晚来人静禽鱼聚,月上江边,缆系岩边,山影松声共一船。
晚来人静禽鱼聚,月上江边,缆(lǎn)系岩边,山影松声共一船。
译文:黑暗降临,寂静无声,水中小鱼群群聚集嬉戏。天上的明月高悬,江面波光粼粼,小舟系于岩石边,与这宁静的夜晚融为一体。

    浙江桐庐,地处富春江畔。富春江上风景如画,历代骚人墨客咏叹不绝,南朝梁吴均就曾在《与朱元思书》中写他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从流飘荡”所见之奇山异水,赞为“天下独绝”。本词作者也是泛舟于这段行程,其所见当与吴均略同。然而他对富春江上的绮丽风光似乎视而未见,没有着力于山川景物的描绘,即景抒情,而是捕捉舟里舟外某些寻常事物构成意境,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受和追求,既有诗情又具理趣,不落前人窠臼。

    词的上片写行舟江上。“浮家不畏风兼浪”,交代此次江上行舟的境与情——虽风急浪涌,然而“不畏”,以此境此情统摄上片。惟其“不畏”,故有“才罢炊烟,又袅茶烟”的雅兴。“才罢”、“又袅”是说用餐、品茗紧相承续,这颇富雅趣的生活细节,十分传神的表现了作者从容之态、闲雅之情,而舟中不绝如缕的炊烟和茶烟,又似是作者怡然自乐的心绪的外化,情趣盎然。“闲对沙鸥枕手眠”,进一层绘出作者行舟中的恬然豁达之状。所谓“闲对沙鸥”,即寄“闲情”于沙鸥,让“闲情”与沙鸥一同翱游冥冥长空,又在沙鸥翱翔中玩味自己的“闲情”,作者在情与物的回环往复的交流中,化我为物,化物为我,乃至枕手而眠,沉入忘情之境。然而这一切都发生在“风兼浪”中,在风流中见“闲情”,益见其情之“闲”了。

    晋人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曾抒写过自己的超然物外的人生感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本词作者于此抒写的“闲情”,其实就是身在风浪中,心远风浪外的情怀,与陶渊明的感受应是相通的。

    下片写泊舟江边,“晚来人静禽鱼聚”点出泊舟的时间和情境,总领下片。“月上”承“晚来”,“缆系”承“人静”。天上的明月,地上的大江,江边的山岩,岩边的小舟和谐地共存于宁静的夜晚,这真是一幅层次井然的立体画,一支诱人遐想的小夜曲,在“风兼浪”尚且陶醉,“闲情”的作者,此时自然会融化于这静谧的画图和柔美的乐曲中,而与“山影松声共一船”了。进入此种境界便是“于相而离相”、“于念而无念”,是非荣辱,利害得失都化作云烟消散了,从而获得了最大的精神自由。

    吴均泛舟富春江上,徜徉奇山异水之中,曾不自禁地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本词作者在这首小令里写风流中的闲情和静境中的解脱,无“望峰窥谷”之举,却有“息心忘反”之念,而在“山影松声共一船”的境界里化自我于自然,已不止于“息心忘反”了,所以作者对精神的自由,和谐的追求,有似于吴均,亦有胜于吴均。这种情趣和倾向与封建时代求名干禄,纷纷攘攘的社会现实是对立的,大有“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之意。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采桑子·桐庐舟中

cǎisāngzi··tóngzhōuzhōng--táoyuánzǎo

jiāwèifēngjiānlàngcáichuīyānyòuniǎocháyānxiánduìshāōuzhěnshǒumián

wǎnláirénjìngqínyuèshàngjiāngbiānlǎnyánbiānshānyǐngsōngshēnggòngchuán

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
水色帘¹前流玉霜²,赵家飞燕³侍昭(zhāo)
译文:晶莹如水的珠帘里月光皎洁,晃动着美女的身姿,赵家飞燕在昭阳宫侍奉君王。
注释:¹水色帘:珠帘,因晶莹如水,故称。²流玉霜:谓月光皎洁如霜,流泻于地。玉霜:白色的霜。一说指女子美好的容貌。³赵家飞燕:即赵飞燕,为汉成帝妃子名,住在昭阳殿。⁴昭阳:汉宫殿名,成帝时赵飞燕居之。唐人宫怨诗中常用汉宫以指代唐代宫殿。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掌中舞¹罢箫声绝²,三十六宫³秋夜长
译文:欢乐歌舞后箫声中止,三十六宫清冷下来,宫女们感到秋夜的漫长。
注释:¹掌中舞:在人掌上跳舞。相传赵飞燕可作掌上舞蹈。²箫声绝:洞箫发出的旋律停了下来。³三十六宫:许多的宫殿。三十六,不是确数。⁴秋夜长:秋天夜晚时间长,也指人在寂寞之时,感到时间长。

  该诗以“飞燕”作意象,成功运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首句写景题咏意象明丽、境界高远,极言帘之洁白非凡,见飞燕得宠之盛。末句言一人专宠,三十六宫尽皆失欢。“秋夜长”双关,既与首句“流玉霜”相应,又言从此无春意也。

  这首诗通过赵飞燕的前后生活对比,概括了宫女的一生,年轻时凭借姿色容貌得以受宠,但最后红颜凋落便过着凄冷的生活,老死宫中,任凭秋夜漫长独自煎熬。通过这种景色与时光的描写烘托宫女的凄凉冷落的生活,在孤独绝望中度过漫长的岁月。以汉代唐,这是唐朝诗歌常用的借代手法,作者不露锋芒,在平淡的话语间以诗借古讽今,有着婉而多讽的艺术魅力。徐诗语言通俗晓畅,但却并不代表其诗作缺少艺术加工,流于平淡,事实上他的诗歌能够在平易的语言中见得波澜,诗篇里可以见到工于余韵的高超技巧。虽用语浅近,却造意新颖,饱含诗味。

  诗歌以曾以歌舞技艺赢得皇上宠爱的赵飞燕最后也因年老色衰而被打入冷宫, 度过其凄凉、寂寞难耐的漫长余生。更不用说那些众多而普通的宫女,不仅难以得到皇上的青睐征幸而且连平时见一面都难得,等待其的只能是最后老死宫中的凄惨遭遇。“三十六宫秋夜长”一句隐隐地道出了宫女们的怨恨之情以及诗人对其的同情之心,显得颇为含蓄蕴藉。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景物描绘既富有情致,又流畅明丽,成千古传颂的写景名句,至今为人所称道。此诗写的是宫中怨情,但却无一字议论和抒情,作者只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人承宠,各院凄凉”的景象,便把宫女们深长的幽怨生动地表现了出来,颇为婉转含蓄。以夺人之爱的飞燕比衬,才更见婕妤之哀。其他宫殿与得宠者所居之昭阳殿形成比照,隐喻失宠与得宠,加深了诗歌的形象化。

  该诗立意新警,显然是以汉代唐,采用曲笔手法。

参考资料:
1、 王育红.唐代宫怨诗歌及其情感表达[J].重庆社会科学,2010,03
2、 苏伟伦编著.新编唐人绝句(图文版):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第141页
3、 周本淳.唐人绝句类选: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11月第1版:第137页
4、 王文坤.徐凝及其诗歌研究[D].辽宁大学,2014

hàngōng--níng

shuǐliánqiánliúshuāngzhàojiāfēiyànshìzhāoyáng

zhǎngzhōngxiāoshēngjuésānshíliùgōngqiūzhǎ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