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水双开带晚烟,丹葩浥露斗鲜妍。瑶堂地产金莲瑞,蒿里人归玉府仙。
映水双开带晚烟,丹葩浥露斗鲜妍。瑶堂地产金莲瑞,蒿里人归玉府仙。
并立江皋珠佩冷,相亲汉苑晓妆偏。舜庭敷奏无虚日,潜德并遗柱史传。
并立江皋珠佩冷,相亲汉苑晓妆偏。舜庭敷奏无虚日,潜德并遗柱史传。

yùnzhīyáotángruìlián--guāng

yìngshuǐshuāngkāidàiwǎnyāndāndòuxiānyányáotángchǎnjīnliánruìhāorénguīxiān

bìngjiānggāozhūpèilěngxiāngqīnhànyuànxiǎozhuāngpiānshùntíngzòuqiánbìngzhùshǐchuán

李光

李光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3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原夫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洞条畅而罕节兮,标敷纷以扶疏。徒观其旁山侧兮,则岖嵚岿崎,倚巇迤㠧,诚可悲乎其不安也。弥望傥莽,联延旷荡,又足乐乎其敞闲也。托身躯于后土兮,经万载而不迁。吸至精之滋熙兮,禀苍色之润坚。感阴阳之变化兮,附性命乎皇天。翔风萧萧而迳其末兮,回江流川而溉其山。扬素波而挥连珠兮,声礚礚而澍渊。朝露清泠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颠。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玄猿悲啸,搜索乎其间。处幽隐而奥庰兮,密漠泊以𤡳猭。惟详察其素体兮,宜清静而弗喧。幸得谥为洞箫兮,蒙圣主之渥恩。可谓惠而不费兮,因天性之自然。于是般匠施巧,夔妃准法。带以象牙,掍其会合。锼镂离洒,绛唇错杂。邻菌缭纠,罗鳞捷猎。胶致理比,挹抐擫㩶。
¹夫箫干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³。洞条畅而罕节兮,标之纷以扶疏。徒观其旁(bàng)¹⁰山侧¹¹兮,则岖嵚(qīn)岿(kuī)(qí),倚巇(xī)¹²(yǐ)(mí)¹³,诚可悲乎其不安也。弥望¹⁴(tǎng)¹⁵,联延¹⁶旷荡,又足乐乎其敞闲也。托身躯于后土¹⁷兮,经万载而不迁。吸至精¹⁸之滋熙¹⁹兮,稟²⁰苍色²¹之润坚²²。感²³阴阳²⁴之变化兮,附²⁵性命乎皇天²⁶。翔风²⁷萧萧而迳(jìng)²⁸其末²⁹兮,回江³⁰流川而溉³¹其山。扬素波³²而挥连珠³³兮,声礚(kē)³⁴而澍(zhù)³⁵渊。朝露清泠(líng)³⁶而陨³⁷其侧兮,玉液³⁸浸润³⁹而承其根。孤雌寡鹤⁴⁰,娱优⁴¹乎其下兮,春禽群嬉⁴²,翱翔乎其颠⁴³。秋蜩(tiáo)不食⁴⁴,抱⁴⁵(pǔ)⁴⁶而长吟兮,玄猿悲啸,搜索⁴⁷乎其间。处幽隐而奥庰⁴⁸兮,密漠泊⁴⁹以𤡳猭(chuàn)⁵⁰。惟详察其素体⁵¹兮,宜⁵²清静⁵³而弗喧⁵⁴。幸⁵⁵得谥(shì)⁵⁶为洞箫兮,蒙⁵⁷圣主⁵⁸之渥(wò)⁵⁹。可谓惠而不费⁶⁰兮,因天性之自然⁶¹。于是般匠⁶²施巧⁶³,夔(kuí)⁶⁴准法⁶⁵。带⁶⁶以象牙,掍(hùn)⁶⁷其会合。锼(sōu)(lòu)离洒⁶⁸,绛(jiàng)⁶⁹错杂⁷⁰。邻菌缭纠⁷¹,罗鳞⁷²捷猎⁷³。胶致理比⁷⁴,挹(yì)(nè)(yè)(niè)⁷⁵
译文:推究那做箫管的竹干生长的地方,是在江宁的慈母山。那竹直条通畅,竹节稀疏,上端枝叶四布,茂盛繁密。只见它身旁的山岭,陡峭险峻,蜿蜒崎岖,真为它不安的处境而悲叹。如果向远处望去,开阔宽敞,连绵旷远,又为它处在这高敞恬静的环境而欢喜。它生长在大地上,历经万载而没有改变,吸收天地至精之气,润泽有光,承受青苍之色,艳润坚贞。感受着四时的变化和皇天的恩泽而生长着。风声萧萧,吹拂着它的枝头,回江流川,灌溉着它的山坡,掀起白色的波涛,飞洒着水珠,发出轰轰声响,注入深涧。早晨,清冷的露水滴落在它的身旁,如玉之水浸润着它的根须。孤单的雌鹤在竹下水中嬉游,春天的鸟儿成群地在枝头欢乐地飞来飞去。秋天的蝉饮露水而不思饮食,附于竹上久久地鸣叫,冬天黑猿长声悲啼,在林间搜寻。竹子身处幽深隐僻处,丛山密林间,仔细观察它素洁的躯体,知它天性喜爱清静而不喜喧闹。幸运地得到“洞箫”这个称号,是蒙受着圣明君王的厚恩。这赐予正所谓给人好处而自己却不耗损,顺应着它自然的天性。于是鲁班、匠石施展技巧,师襄、夔妃定准音阶。将象牙装饰在箫管的会合处,使其巧密,箫管上再雕刻各种精美的花纹,吹口处用鲜红颜色涂饰,使色彩多样鲜明。将箫管排列缠绕在一起,如鱼鳞罗列,参差不齐。排箫编连细密合理牢固,按捻掀点均合法式。
注释:洞箫:乐器名,由十六至二十三支竹管排列而成,因为底部不封,所以称为“洞箫”。洞,通。¹原:推究。²箫干:指洞箫的躯干。³丘墟:山名,指江宁县(今属江苏)的慈母山,相传此山之竹最宜制箫。⁴条畅:条直通畅。⁵罕节:很少有竹节。⁶标:竹的末梢。⁷之纷:繁茂的样子。⁸扶疏:分布展开的样子。⁹徒:仅。¹⁰旁:通“傍”,靠近。¹¹山侧:山边。¹²岖嵚岿崎倚巇:都是山势险峻的样子。¹³迤㠧:坡势徐缓而降的样子。¹⁴弥望:满月。¹⁵傥莽、旷荡:都是宽阔的样子。¹⁶联延:相连延伸。¹⁷后土:指大地。¹⁸至精:纯正到极点的自然精气。¹⁹滋熙:润泽。²⁰禀:接受。²¹苍色:指竹子具有的苍绿色。²²润坚:鲜润而坚硬。²³感:感受。²⁴阴阳:指阴晴、寒暑、昼夜等自然变化。²⁵附:依附。²⁶皇天:指上天。²⁷翔风:飞舞着的风。²⁸迳:同“径”,通“经”,经过。²⁹其末:指竹子的末梢。³⁰回江:曲折的江流。³¹溉:浇灌。³²素波:白浪。³³连珠:指浪水搅起的水沫。³⁴礚礚:同“磕磕”,水击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声音。³⁵澍:通“注”。³⁶清泠:露水清凉。³⁷陨:坠落。³⁸玉液:指泉水。³⁹浸润:滋润。⁴⁰孤雌寡鹤:指单只的雌鹤,这里的雌即指鹤。⁴¹娱优:悠闲地游戏。⁴²群嬉:成群地嬉戏。⁴³颠:顶。⁴⁴秋蜩不食:相传秋蝉只饮露水,而不吃食物。秋蜩,秋蝉。⁴⁵抱:通“附”,附着。⁴⁶朴:树皮。⁴⁷搜索:往来的样子。⁴⁸奥屏:深藏。⁴⁹漠泊:竹子浓密的样子。⁵⁰𤡳猭:竹子连延不绝的样子。⁵¹素体:本体。⁵²宜:适宜。⁵³清静:指清静之地。⁵⁴弗喧:不喧闹。⁵⁵幸:有幸。⁵⁶谥:赐名号。⁵⁷蒙:蒙受。⁵⁸圣主:指皇帝。⁵⁹渥恩:恩泽。⁶⁰惠而不费:是说箫给人以好处却无所耗费。⁶¹因天性之自然:洞箫成为乐器来自于自然的本性。⁶²般匠:春秋时的巧匠公输般和匠石。⁶³施巧:运用巧妙的技艺。⁶⁴夔妃:含义未详。夔,唐尧时的乐官。⁶⁵准法:衡量确定洞箫的法则。⁶⁶带:装饰。⁶⁷掍:会合。⁶⁷锼镂:雕刻。⁶⁸离洒:有花纹的样子。⁶⁹绛唇:染红嘴唇接触之处。唇,指洞箫的吹口。⁷⁰错杂:有文采的样子。⁷¹邻菌缭纠:都是箫管相互连接的样子。⁷²罗鳞:罗列如鱼鳞。⁷³捷猎:长短不齐的样子。⁷⁴胶致理比:箫管排列细密整齐的样子。⁷⁵挹、抐、擫、㩶:都是吹奏洞箫时手的动作。㩶,同“捻”。
于是乃使夫性昧之宕冥,生不睹天地之体势,暗于白黑之貌形。愤伊郁而酷𦓖,愍眸子之丧精。寡所舒其思虑兮,专发愤乎音声。故吻吮值夫宫商兮,和纷离其匹溢。形旖旎以顺吹兮,瞋㖤㗅以纡郁。气旁迕以飞射兮,驰散涣以逫律。趣从容其勿述兮,骛合遝以诡谲。或浑沌而潺湲兮,猎若枚折;或漫衍而骆驿兮,沛焉竞溢。惏栗密率,掩以绝灭。㘊霵晔踕,跳然复出。
于是乃使夫性昧之宕(dàng)¹,生不睹天地之体势²,暗³于白黑之貌形。愤伊郁而酷𦓖,愍(mǐn)眸子之丧精。寡¹⁰所舒其思虑兮,专发愤¹¹乎音声。 故吻吮(shǔn)¹²¹³夫宫商¹⁴兮,和¹⁵纷离其匹溢¹⁶。形¹⁷(yǐ)(nǐ)¹⁸以顺吹兮,瞋(chēn)¹⁹(hán)(hú)²⁰以纡(yū)²¹。气旁迕(wǔ)²²以飞射兮,驰散涣²³以逫(zhú)²⁴。趣²⁵从容²⁶其勿述²⁷兮,骛(wù)²⁸合遝(tà)²⁹以诡谲(jué)³⁰。或浑沌³¹而潺(chán)(yuán)³²兮,猎³³³⁴³⁵折;或漫衍³⁶而络绎³⁷兮,沛³⁸焉竞溢³⁹。惏(lán)(lì)⁴⁰密率⁴¹,掩⁴²以绝灭⁴³,㘊(xī)(jí)(yè)(jié)⁴⁴,跳然⁴⁵复出。
译文:于是让天生的盲人吹奏,他们生来未见过天地的形状,不能辨别白天和黑夜,悲愤郁结,十分忧伤,痛惜眸子失去精光,其他思虑很少,发愤专心吹箫。当口边吹起宫商之调,箫声纷繁四散,盲人弯曲着身子顺势吹去,鼓腮作气表达出内心的郁懑。强烈的气流急促地从箫旁进发而出,然后又慢慢地分散开去,从管内缓缓排出。有时声音从容不迫,没有阻碍,有时声音急促繁杂,令人惊奇。有时如一汪浑沌的池水,缓缓流动,有时发出一声脆响,如折断干枯的树枝,有时又像满满的一潭积水,不断向外涌淌。有时沉寂安静,声音近于止息,突然繁杂急促的声音又从管中进发而出。
注释:¹性昧之宕冥:指盲人。性昧,天生蒙昧。宕冥,过于昏暗。²体势:色彩姿态。³暗:不明白。⁴白黑:昼夜。⁵伊郁:忧思郁积的样子。⁶酷𦓖(nǜ):忧愁的意思。⁷愍:怜惜。⁸眸子:眼珠。⁹丧精:指失明。¹⁰寡:少。¹¹发愤:用功。¹²吻吮:用嘴吸,指吹箫。¹³值:合。¹⁴宫商:五声中的两个音调,此处指一般声调音韵。¹⁵和:和声。¹⁶纷离、匹溢:声音散布的样子。¹⁷形:吹箫者的形体。¹⁸旖旎:通“阿娜”,屈曲美好的样子。¹⁹瞋:睁大眼睛。²⁰㖤㗅:鼓气吹箫的样子。²¹纡郁:忧愁的样子。²²旁迕:左右触迕相撞,这里指气流相撞而出。²³散涣:散布的样子。²⁴逫律:徐缓的样子。²⁵趣:疾走。²⁶从容:不紧迫的样子。²⁷勿述:没有阻碍的样子。²⁸骛:乱跑。²⁹合遝:众多拥挤的样子。³⁰诡谲:奇怪。³¹浑沌:混杂不分的样子。³²潺湲:水流的样子。³³猎:树木折裂的声音。³⁴若:通“然”。³⁵枚:树木枝干。³⁶漫衍:水流四溢的样子。³⁷骆驿:相连不绝的样子。³⁸沛:水势浩大的样子。³⁹竞溢:竞相溢出。⁴⁰惏栗:冷清的样子。⁴¹密率:安静。⁴²掩:止住声息。⁴³绝灭:指声音完全消失。⁴⁴㘊霵、晔踕:众多声音同时出现的样子。⁴⁵跳然:跳跃的样子。
若乃徐听其曲度兮,廉察其赋歌。啾咇㘉而将吟兮,行鍖銋以和啰。风鸿洞而不绝兮,优娆娆以婆娑。翩绵连以牢落兮,漂乍弃而为他。要复遮其蹊径兮,与讴谣乎相和。故听其巨音则周流汜滥,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其妙声则清静厌瘱,顺叙卑迖,若孝子之事父也。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故其武声则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㥜;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或杂遝以聚敛兮,或拔摋以奋弃。悲怆恍以恻惐兮,时恬淡以绥肆。被淋洒其靡靡兮,时横溃以阳遂。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故贪饕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怼。刚毅强虣反仁恩兮,嘽唌逸豫戒其失。钟期牙旷怅然而愕兮,杞梁之妻不能为其气。师襄严春不敢窜其巧兮,浸淫叔子远其类。嚚顽朱均惕复惠兮,桀跖鬻博儡以顿顇。吹参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贵。时奏狡弄,则彷徨翱翔。或留而不行,或行而不留。愺恅澜漫,亡耦失畴。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若乃徐听其曲度兮,廉察其赋歌。啾(jiū)(bì)(zhì)而将吟兮,行¹(zhēn)(rén)²以和啰³。风鸿洞而不绝兮,优娆娆以婆娑(suō)。翩绵连以牢落¹⁰兮,漂乍弃¹¹而为他¹²。要复¹³¹⁴其蹊径¹⁵兮,与讴(ōu)¹⁶乎相和(hè)¹⁷。 故听其巨音,则周流汜滥¹⁸,并包吐含¹⁹,若慈父之畜子²⁰也。其妙声,则清静厌²¹(yì)²²,顺叙²³卑迖(dá)²⁴,若孝子之事父也²⁵。科条²⁶(pì)²⁷,诚²⁸²⁹义理³⁰,澎濞(bì)³¹慷慨³²,一何³³壮士,优柔³⁴温润³⁵,又似君子。 故其武声,则若雷霆輘(líng)(hōng)³⁶,佚豫³⁷以沸㥜³⁸。其仁声,则若颽(kǎi)³⁹纷披⁴⁰,容与⁴¹而施惠⁴²。或杂遝(tà)⁴³以聚敛兮,或拔摋(shā)⁴⁴以奋弃⁴⁵。悲怆怳⁴⁶以恻惐(yù)⁴⁷兮,时⁴⁸恬淡⁴⁹以绥(suí)⁵⁰。被⁵¹淋洒⁵²其靡靡⁵³兮,时横溃⁵⁴以阳遂⁵⁵。哀悁(yuān)⁵⁶之可怀兮,良⁵⁷(tán)⁵⁸而有味。 故贪饕(tāo)⁵⁹听之而廉隅(yú)⁶⁰兮,狼戾者⁶¹闻之而不怼(duì)⁶²。刚毅强虣⁶³⁶⁴仁恩⁶⁵兮,啴(tān)(yán)逸豫⁶⁶戒其失。钟期⁶⁷、牙⁶⁸、旷⁶⁹怅然⁷⁰而愕⁷¹兮,杞(qǐ)梁之妻⁷²不能为其气⁷³。师襄⁷⁴、严春⁷⁵不敢窜⁷⁶其巧兮,浸淫⁷⁷、叔子⁷⁸(yuàn)⁷⁹其类。嚚(yín)、顽⁸⁰、朱、均⁸¹⁸²复惠兮,桀⁸³、跖(zhí)⁸⁴、鬻(yù)、博⁸⁵(lé)⁸⁶以顿顇(cuì)⁸⁷。吹参(cēn)(cī)⁸⁸而入道德兮,故永御⁸⁹而可贵。时奏狡弄⁹⁰,则彷徨翱翔⁹¹,或留而不行,或行而不留。愺(cǎo)(lǎo)⁹²澜漫⁹³,亡耦(ǒu)失畴⁹⁴。薄索⁹⁵合沓⁹⁶,罔象⁹⁷相求。
译文:假如能慢慢地叫他演奏,细心地品味曲子的情趣,就能随着繁多的声音而吟唱,又将与舒缓的声音相呼应。如和煦的春风不断地吹拂,妙龄女子柔美的舞姿翩翩起舞,声音连绵起伏飘散四方,突然旧曲结束再奏新声。演唱已经开始,箫声中途与演唱相和。听到巨大的声音如洪水漫延,吞吐大地,好似慈父以博大胸怀养育着子女。而美妙的声音,平和流畅深沉恭顺,又如孝子侍奉年迈的父亲,它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又正中条规,正符合义理,声音汹涌澎湃,多么像慷慨壮士的胸怀!温柔平和,又如肜彬有礼的君子。那雄壮的声音如雷霆轰鸣,迅疾地在空间震荡翻滚,奏出平和的声音则如南风吹拂,从容安详,给人恩惠。有时像将众多杂乱什物堆积,有时又像将它们分散抛撒。悲哀时怨恨伤痛,平静时恬淡宽松。有时声音细弱美好,有时又如江河横决,清畅通达。哀伤的曲调使人不能忘怀,醇厚的曲调令人回味无穷。贪婪的人听了会廉洁有节操,凶狠的人听了会改恶从善,残暴的人会反归仁恩之情,放纵的人会决心改正过失。钟子期、伯牙和师旷都要自惭和惊叹,杞梁妻子的哭泣也不会有那样的气韵,师襄、严春这些古代琴师不能改易他的技巧,浸淫叔子等古代精通音乐的人远不能与他比拟。舜母舜父,尧子舜子皆醒悟变得仁慈,夏桀、盗跖、夏育、申博也会变得勤劳恭顺。箫吹起来有道德成化的作用,因此经常欣赏是可贵的。吹起节奏多变的小曲,则令人徘徊彷徨留去不定。曲调沉重缓慢,像失去配偶和伙伴,曲调急迫往复似水怪罔象相求。
注释:¹行:且。²鍖銋:缓慢的样子。³和啰:声音混杂的样子。⁴鸿洞:连绵不停的样子。⁵优:随意舒缓的样子。⁶娆娆:柔弱的样子。⁷婆娑:飞舞的样子。⁸翩:飞扬的样子。⁹绵连:缠连不绝的样子。¹⁰牢落:稀疏的样子。¹¹乍弃:暂时丢弃。¹²他:指不同于一般的声音。¹³要复:等待。¹⁴遮:拦。¹⁵蹊径:道路。¹⁶讴谣:指歌。¹⁷相和:相应和。¹⁸周流汜滥:都是散布广远的样子。¹⁹并包吐含:指包含各种声音发出美好的乐曲。²⁰若慈父之畜子:像慈祥的父亲怀着深广的爱心养育儿子一样。畜,爱。²¹厌:安静的样子。²²瘱:深邃的样子。²³顺叙:有次序。²⁴卑迖:柔和顺畅的样子。²⁵若孝子之事父也:像孝子服侍父亲一样柔和顺畅。²⁶科条:音乐的曲类。²⁷譬类:类比。²⁸诚:的确。²⁹应:合。³⁰义理:事理。³¹澎濞:通“澎湃”,大水冲击之声。³²慷慨:激扬的样子。³³一何:何其,多么。³⁴优柔:柔弱的样子。³⁵温润:温和滋润。³⁶輘輷:声音巨大的样子。³⁷佚豫:声音变化迅速的样子。³⁸沸㥜:声音起伏不定的样子。³⁹颽风:即“凯风”,指南风。⁴⁰纷披:吹拂的样子。⁴¹容与:和缓的样子。⁴²施惠:布施恩惠。⁴³杂遝:众多的样子。遝,通“沓”。⁴⁴拔摋:分散的样子。⁴⁵奋弃:用力抛弃。⁴⁶怆怳:不得意的样子。⁴⁷恻惐:伤痛的样子。⁴⁸时:有时。⁴⁹恬淡:安静的样子。⁵⁰绥肆:迟缓的样子。⁵¹被:覆盖。⁵²淋洒:繁盛的样子。⁵³靡靡:细密的样子。⁵⁴横溃:从旁边冲决而出。⁵⁵阳遂:清亮畅达。⁵⁶悁悁:忧烦的样子。良⁵⁷:的确。⁵⁸醰醰:余味深长的样子。⁵⁹贪饕者:贪财的人。⁶⁰廉隅:清廉。⁶¹狼戾者:残暴的人。⁶²怼:怨恨。⁶³强虣:强暴。虣,同“暴”。⁶⁴反:通“返”。⁶⁵仁恩:仁慈而有情义。⁶⁶嘽唌 、逸豫:徐缓放纵。⁶⁷钟期:钟子期,春秋时善于听音乐的人。⁶⁸牙:伯牙,春秋时善于弹琴的人。⁶⁹旷: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⁷⁰怅然:若有所失的样子。⁷¹愕:惊愕。⁷²杞梁之妻:春秋时齐国杞人梁殖之妻,相传梁殖战死,其妻自作曲弹奏,曲终,投水而死。⁷³气:气调。⁷⁴师襄:春秋时乐师,相传孔子曾跟他学习音乐。⁷⁵严春:古代善于弹琴的人。⁷⁶窜:改易。⁷⁷浸淫:逐渐亲近的样子。⁷⁸叔子:颜叔子,相传他独自在家,夜有暴雨,邻居寡妇因屋坏而至,叔子让寡妇住在家里,而自己持烛直至天亮。⁷⁹远:离开。⁸⁰嚚、顽:指舜的母亲和父亲。相传舜的父母顽固愚蠢,想杀死舜。⁸¹朱、均:尧的儿子丹朱和舜的儿子商均,相传二人平庸不像他们的父亲。⁸²惕:惊动的样子。⁸³桀:夏朝亡国之君,为人暴虐。⁸⁴跖:春秋时的大盗。⁸⁵鬻、博:夏育和申博,二人都是古代勇士。⁸⁶儡:虚弱的样子。⁸⁷顿顇:困顿憔悴。⁸⁸参差:指洞箫。⁸⁹御:用。⁹⁰狡弄:轻快的小曲。⁹¹彷徨、翱翔:皆音乐盘旋飞舞的样子。⁹²愺恅:寂静的样子。⁹³澜漫:分散的样子。⁹⁴亡耦失畴:都是失去伴侣的意思。耦,通“偶”。畴,通“俦”。⁹⁵薄索:接近去寻求。⁹⁶合沓:声音相聚的样子。⁹⁷罔象:余音虚无的样子。
故知音者乐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伟之。故闻其悲声,则莫不怆然累欷,撆涕抆泪。其奏欢娱,则莫不惮漫衍凯,阿那腲腇者已。是以蟋蟀蚸蠖,蚑行喘息。蝼蚁蝘蜒,蝇蝇翊翊。迁延徙迤,鱼瞰鸡睨。垂喙䖤转,瞪瞢忘食。况感阴阳之和,而化风俗之伦哉?
故知音者乐而悲之¹,不知音者怪²而伟之³。故闻其悲声,则莫不怆然累欷(xī),撆(piē)(wěn)泪。其奏欢娱,则莫不惮(dàn)漫衍凯,阿(ē)(nuó)(wěi)(něi)者已。是以蟋蚸(lì)(huò)¹⁰,蚑(qí)¹¹行喘息。蝼¹²蚁蝘(yǎn)(yán)¹³,蝇蝇翊(yì)¹⁴。迁延徙迤(yǐ)¹⁵,鱼瞰(kàn)鸟睨(nì)¹⁶,垂喙(huì)¹⁷(wǎn)¹⁸,瞪¹⁹(méng)²⁰忘食。况²¹²²阴阳之和²³,而化风俗之伦²⁴哉?
译文:所以,懂得音乐的人会随曲调而悲欢,不懂音乐的人也会为它的美妙而惊讶。听到悲哀的曲调,无不感伤抽泣,擦跟抹泪,奏起欢乐的曲调,无不兴高彩烈,手舞足蹈的了。举头爬行的蟋蟀、蚸蠖听了张口舒气,拉着长队行进的蝼蛄、蚂蚁听了也停止不前。它们像鱼儿一样视而不见,像鸡雏一样斜眼而视,像鸟儿一样垂口盘旋,茫然地瞪着眼睛忘记了吃东西。虫鸟闻箫声尚且如此深受感动,何况有感于阴阳之合,受伦理教化的人呢?
注释:¹悲之:以之为悲。²怪:惊怪。³伟之:以之为壮美。⁴怆然:伤心的样子。⁵累欷:反复抽泣。⁶撆、抆:都是擦拭的意思。⁷涕:泪。⁸惮漫、衍凯:都是欢乐的样子。⁹阿那腲腇:徐舒不迫的样子。¹⁰蚸蠖:虫名。¹¹蚑:虫爬行的样子。¹²蝼:虫名,即蝼蛄。¹³蝘蜒:虫名,即蜥蜴。¹⁴蝇蝇、翊翊:游行的样子。¹⁵迁延徙迤:都是退却的样子。¹⁶瞰、睨:都是看的意思。¹⁷喙:指鸡嘴。¹⁸䖤转:指鱼在水中盘旋不去。䖤,通“宛”。¹⁹瞪:直视。²⁰瞢:看不清的样子。²¹况:何况。²²感:感受。²³阴阳之和:阴阳的交合。²⁴化风俗之伦:变化风俗的伦理。
乱曰:状若捷武,超腾逾曳,迅漂巧兮。又似流波,泡溲泛𣶏,趋巇道兮。哮呷呟唤,跻踬连绝,淈殄沌兮。搅搜㶅捎,逍遥踊跃,若坏颓兮。优游流离,踌躇稽诣,亦足耽兮。颓唐遂往,长辞远逝,漂不还兮。赖蒙圣化,从容中道,乐不淫兮。条畅洞达,中节操兮。终诗卒曲,尚余音兮。吟气遗响,联绵漂撇,生微风兮。连延骆驿,变无穷兮。
¹曰:状若捷武²,超腾³逾曳(yè),迅漂巧兮。又似流波,泡溲(sōu)泛𣶏,趋巇(xī)兮。哮呷(xiā)(juǎn),跻(jī)¹⁰(zhì)¹¹连绝¹²,淈(gǔ)(tiǎn)(dùn)¹³兮。搅搜㶅(xué)¹⁴,逍遥¹⁵踊跃¹⁶,若坏颓¹⁷兮。优游流离¹⁸,踌(chóu)(chú)(jī)(yì)¹⁹,亦足耽(dān)²⁰兮。颓唐²¹遂往,长辞远逝,漂²²不还兮。赖蒙圣化²³,从容²⁴(zhòng)²⁵,乐不淫兮²⁶。条畅洞达²⁷,中(zhòng)节操兮²⁸。终诗²⁹卒曲,尚馀音兮。吟气遗响,联绵³⁰(piāo)³¹,生微风兮。连延络绎³²,变无穷兮。
译文:末章:箫声的情状如敏捷的艺人,空翻跨越,迅疾灵巧。又如江河急流,奔腾激荡,从险要的山谷冲出,咆哮着,呼号着,时起时伏,时断时续,纷繁混乱。水声高远而强烈,如巨大物体被冲塌下来,水声平和缓慢,如踌躇徘徊拖延不去,最后颓然流去,长辞而不返了。蒙受圣王的教化,箫声从容和乐,合于道德规范,欢乐而不失其正。条贯通畅,合于节操,曲子结束,还余音袅袅。管中的气流和余响,连绵不断,互相撞击,散发出微弱的气体,在空间络绎不绝,变化无穷。
注释:¹乱:乱辞。²捷武:指轻捷勇武之人。³超腾:腾跳。⁴逾曳:超越。⁵漂巧:迅疾轻巧的样子。⁶泡溲:盛多的样子。⁷泛𣶏:水流迅疾的样子。⁸巇道:山中危险之道。⁹哮、呷、呟、唤:都形容声音洪大。¹⁰跻:升起。¹¹踬:停顿。¹²绝:断绝。¹³淈殄沌:声音混乱不分明的样子。¹⁴搅搜、㶅捎:像风吹过竹木的声音。¹⁵逍遥:声音遥远的样子。¹⁶踊跃:声音高起的样子。¹⁷若坏颓:像物体崩溃坠落。¹⁸优游流离:声音和缓分散的样子。¹⁹躇、稽诣:声音滞留不去的样子。²⁰耽:沉溺。²¹颓唐:声音轻微的样子。²²漂:流。²³圣化:天子的教化。²⁴从容:举止,这里指音乐演奏。²⁵中道:合于中和之道。²⁶乐不淫兮:虽然很快乐却不过分。《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²⁷洞达:通达。²⁸中节操兮:合乎人格的节概操守。²⁹诗:即曲。³⁰联绵:不绝的样子。³¹漂撇:余音轻轻振起的样子。³²连延、骆驿:都是相连不绝的样子。

  此赋先写做箫的竹,再写箫的制作及吹奏者,接着写箫声极尽其妙的变化,然后写箫声的道德感化作用和艺术感染力,最后再写箫声的余音袅袅和不绝如缕。全赋词藻华美又生动形象,用语准确而又鲜明,无堆砌之弊,却极尽精巧之致,同时音调和美,句式整饬,虽骈偶而不呆板凝滞,描绘了一幅幅有声、有境、有情、有人物及其行动的声乐画面,收到了音乐化、诗化、画化、情趣化的效果,极富表现力。

  《洞箫赋》的结构布局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作者详细地叙述了箫的制作材料的产地情况,然后写工匠的精工细作与调试,接着写乐师高超的演奏,随后写音乐的效果及其作用。基本上通过“生材、制器、发声、声之妙、声之感、总赞”的顺序来写洞箫这件乐器,这也成为后来音乐赋的一个固定模式。汉代以前,横吹、竖吹的管乐器统称为笛或邃,所称箫者应该是排箫,所以《洞箫赋》之箫应为排箫。从赋中“吹参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贵。”中的“参差”也可知此处洞箫为排箫,因为古时洞箫又有别称“参差”。排箫即洞箫或箫,据《尔雅·释乐》郭璞注曰大箫“编二十三管”,小箫“十六管”。下面以《洞箫赋》的结构顺序来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生材

  “原夫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此句指出了箫竹的产地,即江南的土山坡上。《丹阳记》曰:“江宁县慈母山临江生箫管竹”,由此其产地也得到了印证。再接下文章用大段的文字来描写箫竹所处的环境:

  “徒观其旁山侧兮,则岖嵚岿崎,倚巇迤靡,诚可悲乎其不安也。弥望傥莽,联延旷汤,又足乐乎其敞闲也。托身躯于后土兮,经万载而不迁。吸至精之滋熙兮,禀苍色之润坚。感阴阳之变化兮,附性命乎皇天。翔风萧萧而径其末兮,回江流川而溉其山。扬素波而挥连珠兮,声礚礚而澍渊。朝露清冷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颠。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玄猿悲啸,搜索乎其闲。处幽隐而奥庰兮,密漠泊以猭。惟详察其素体兮,宜清静而弗喧。”

  此段写到了山、水、猿、禽,也只有这样的环境才会产出适合作箫的竹子,突出箫竹吸收天地之精华而成材的环境。

  (二)制器

  “于是般匠施巧,夔妃准法,带以象牙,掍其会合;锼镂离洒,绛唇错杂,邻菌缭纠,罗鳞捷猎,胶致理比,挹抐擫鑈”此句主要描写了箫的制作,写到了巧匠鲁班制器,夔、妃来定律数,并镶嵌上象牙作为装饰,以及各种文饰,可见其制作的工序繁琐、细致,就其外形来说也会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三)发声

  此部分写到了盲者由于“寡所舒其思虑兮,专发愤乎音声”,所以才能做出“ 故吻吮值夫宫商兮,龢纷离其匹溢”的音乐,这也是古代之所以有很多盲人乐师的主要原因。在后面紧接着写到了吹奏者吹奏时的身体的动作(“形旖旎以顺吹兮”)以及面部的动作(“气旁迕以飞射兮”),这种面部脸颊和咽部“一鼓一缩”的技巧动作应该是古代的吹奏方法,在现在看来这种方法应该是不科学的。此部分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乐声的特点如“或浑沌而潺湲兮,猎若枚折”等。

  (四)声之妙

  这一部分主要描写了乐声的美妙效果,“要复遮其蹊径兮,与讴谣乎相和”写到了人声与箫声的和谐相伴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以下几句“故听其巨音,则周流氾滥,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其妙声则清静厌瘱,顺叙卑迏,若孝子之事父也。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故其武声则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渭;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分别描写其巨声、妙声、武声、仁声的特点,并运用通感的描写方法来阐述不同“乐声”的特点,写到“巨声”以“慈父之畜子”这样的形象来描述其人声和箫声和谐的特点,用“孝子之事父”来形象的表述“妙声”清和流畅的特点。“武声”则已“雷霆輘輷”的意象来表述。至于“仁声”的特点就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即以和缓的南风吹拂万物的景象来表现。

  (五)声之感

  这一部分主要描写听者的感受。“故贪饕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怼。刚毅强虣反仁恩兮,啴唌逸豫戒其失”写到不同的人听到这样的音乐后的反映,来说明此音乐的感化教化作用。“钟期、牙、旷怅然而愕兮,杞梁之妻不能为其气”的描写虽然有些夸张,但那也同样表现了音乐的美妙所达到的艺术感染力。“故知音者,乐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伟之。故闻其悲声,则莫不怆然累欷,撆涕抆泪;其奏欢娱,则莫不惮漫衍凯,阿那腲腇者已”则从“知音”和“不知音”者内心的感受及“悲”“欢”之音所造成的不同的情感冲击来描写不同的声音感受。再后来则通过描写“是以蟋蟀蚸蠖,蚑行喘息。蝼蚁蝘蜒,蝇蝇翊翊。迁延徙迤,鱼瞰鸟睨,垂喙蜿转,瞪瞢忘食”蟋蟀、蚸蠖、蝼蚁、蝘蜒等动物的表现从另外的角度写对乐声的不同感受和音乐引人入胜的效果。

  (六)总赞

  这一部分写到了箫声音色丰富的特点,描写声音强、弱、高、低不同的效果,并运用比喻的后发来进行描绘。

  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结合作者的生平来看,作者比较注重对儒家音乐思想的阐发,以儒家所推崇的君子仁人之德来比拟音声,展现了作者的儒家意识,这是对儒家音乐思想的发挥。从文章中读者时时能够感受到儒家文化对他的影响。

  总的来说《洞箫赋》开音乐赋固定写作模式的先河,在他以后,其他赋家纷纷效仿,从而使这种模式的地位得以确立。从另一方面讲,《洞箫赋》的这种“取材、制器、发声……”的模式基本囊括了此乐器所能涉及的诸多方面,这与武帝确立的“大一统”的思想不无吻合之处,而从一下的细节方面,读者同样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一)取材方面:在描写这一部分时,作者强调了箫竹所处环境的险峻、凄寒,即“江南丘壑”、“岖嵚岿崎”,同时也写到了选材的要求,在文中则体现为“洞条畅而罕节兮”的描述,这些正与儒家推崇逆境造才、为才是用的思想相吻合。当然作者也没有忘记“圣主”的作用,从而体现了阶级观念。

  (二)制器方面:要求做到“挹抐擫鑈”,即中制、符合礼制规格,这与礼乐制度的等级观念不无关系,而且从洞箫的外形来看,它也是非常符合礼制的。

  (三)声音的描述方面:在描述不同的声音时,特别是描写巨声和妙声时,用“慈父畜子”和“孝子事父”的仁义道德表现来形象的展现其声音的特点。

  (四)声音作用方面:这一部分集中的体现了儒家音乐思想中的所推崇的教化作用。“嚚、顽、朱、均惕复惠兮,桀、跖、鬻、博儡以顿顇”此句说顽固凶残的丹朱、商均、夏桀、盗跖、夏育、申博听了以后都受到震惊而醒悟过来,改变自己的恶性而陷入自我反省之中。“吹参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贵”则说吹奏洞箫就能把人引入感化之道,所以长久地使用它的作用就很可贵了。所以说此部分所体现的儒家音乐思想的教化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洞箫赋》还很好的体现了汉代“以悲为美”的社会审美趣向,“悲”据蔡仲德先生的论断来说汉代所说的悲应该是指“悲乐”,而不是说音乐感动人而使人产生撇泪流涕的表现。首先取材方面,通过“孤雌寡鹤”“秋蜩不食”“玄猿悲啸”这些物象以说明箫竹生长环境的悲,从而为箫的制作奠定了悲的基调。然后又提到了盲乐师的因为生下来就不见光明,心中郁结了很多忧愁悲愤,只有通过音乐来表现出来,所以才会有“寡所舒其思虑兮,专发愤乎音声”的表现。对于乐声的感受和作用,文中提到“故知音者,乐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伟之”,即认为只有那些体会到悲乐感情的人才能称之为“知音者”,说明作者以能欣赏悲乐为其音乐审美的标准,这也是汉代音乐审美的一大特色。

  总之,《洞箫赋》为后来音乐赋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在描写方面它运用多种手法,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画,其中既有高山流水,也有乐师尽情的表演,更有对于乐声的生动的描述,给读者以美的享受。音乐思想方面,此赋涉及很多儒家音乐思想的内容,这也是汉代“大一统”思想影响的表现,但是文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声音”的描写,所以使音乐固有的娱乐性凸现出来,这一点也是他的赋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文中也很好的体现了汉代“以悲为美”的审美趣向,从而更加全面的展现了汉代大文化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dòngxiāo

wángbāo liǎnghàn 

    yuánxiāogànzhīsuǒshēng jiāngnánzhīqiū dòngtiáochàngérhǎnjié biāofēnshū guānbàngshān qīnkuī岿   chéngbēiān wàngtǎngmǎng liányánkuàngdàng yòuchǎngxián tuōshēnhòu jīngwànzǎiérqiān zhìjīngzhī bǐngcāngzhīrùnjiān gǎnyīnyángzhībiànhuà xìngmìnghuángtiān xiángfēngxiāoxiāoérjìng huíjiāngliúchuānérgàishān yángérhuīliánzhū shēngérzhùyuān zhāoqīnglíngéryǔn jìnrùnérchénggēn guǎyōuxià chūnqínqúnáoxiángdiān qiūtiáoshí bàoérchángyín xuányuánbēixiào sōusuǒjiān chǔyōuyǐnéràobìng   chuān wéixiángchá qīngjìngérxuān xìngshìwéidòngxiāo méngshèngzhǔzhīēn wèihuìérfèi yīntiānxìngzhīrán shìbānjiàngshīqiǎo kuífēizhǔn dàixiàng hùnhuì sōulòu jiàngchúncuò línjūnliáojiū luólínjiéliè jiāozhì   

    shìnǎishǐ使xìngmèizhīdàngmíng shēngtiānzhīshì ànbáihēizhīmàoxíng fènér   mǐnmóuzhīsàngjīng guǎsuǒshū zhuānfènyīnshēng wěnshǔnzhígōngshāng fēn xíngshùnchuī chēn   bàngfēishè chísǎnhuànzhú cóngróngshù guǐjué huòhúndùnérchányuán lièruòméizhé huòmànyǎnérluò驿 pèiyānjìng lín yǎnjuémiè  jié tiàoránchū 

    ruònǎitīng liánchá jiū érjiāngyín xíngchěnrénluó fēnghóng鸿dòngérjué yōuráoráosuō piānmiánliánláoluò piāozhàérwéi yāozhējìng ōuyáoxiāng tīngyīnzhōuliúlàn bìngbāohán ruòzhī miàoshēngqīngjìngyàn shùnbēi ruòxiàozhīshì tiáolèi chéngyìng péngkāngkǎi zhuàngshì yōuróuwēnrùn yòujūn shēngruòléitínglínghōng fèi  rénshēngruòkǎifēngfēn róngérshīhuì huòliǎn huòfèn bēichuànghuǎng shítiándànsuí bèilín shíhéngkuìyángsuì āiyuānyuānzhīhuái怀 liángtántánéryǒuwèi tāntāozhětīngzhīérlián lángzhěwénzhīérduì gāngqiángbàofǎnrénēn chǎnyánjièshī zhōngkuàngchàngránérè liángzhīnéngwéi shīxiāngyánchūngǎncuànqiǎo jìnyínshūyuǎnlèi yínwánzhūjūnhuì jiézhílěidùncuì chuīcēnérdào yǒngérguì shízòujiǎonòng pánghuángáoxiáng huòliúérxíng huòxíngérliú cǎolǎolánmàn wángǒushīchóu suǒ wǎngxiàngxiāngqiú 

    zhīyīnzhěérbēizhī zhīyīnzhěguàiérwěizhī wénbēishēng chuàngránlěi piēwěnlèi zòuhuān dànmànyǎnkǎi ēnuówěiněizhě shìshuàihuò xíngchuǎn lóuyǎnyán yíngyíng qiānyán kàn chuíhuì zhuǎn dèngméngwàngshí kuànggǎnyīnyángzhī érhuàfēngzhīlúnzāi 

    luànyuē zhuàngruòjié chāoténg xùnpiāoqiǎo yòuliú pàosōufàn   dào xiàoxiājuǎnhuàn zhìliánjué tiǎndùn jiǎosōu shāo xiāoyáoyǒngyuè ruòhuàituí yōuyóuliú chóuchú dān tuítángsuìwǎng chángyuǎnshì piāohuán làiméngshènghuà cóngróngzhōngdào yín tiáochàngdòng zhōngjiécāo zhōngshī shàngyīn yínxiǎng liánmiánpiāopiē shēngwēifēng liányánluò驿 biànqióng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忆昔先皇巡朔(shuò)¹,千乘万骑入咸(xián)阳。
译文:当年肃宗即位灵武,收复关中。借阴山骄子回纥之兵收复两京。
注释:¹先皇巡朔方:指唐肃宗在灵武、凤翔时期。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阴山骄子¹汗血马²,长驱东胡胡走藏³
译文:借阴山骄子回纥之兵收复两京,东胡安庆绪奔走河北死守邺城,史思明出兵相救安庆绪于邺城,既降又叛反复无常并复陷东京洛阳早是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¹阴山骄子:指回纥。²汗血马:大宛国有汗血马。³“长驱”句:东胡,指安庆绪。肃宗借兵回纥,收复两京,安庆绪奔河北,保邺郡,所以说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yè)城反覆¹不足怪,关中小儿²坏纪纲。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³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
译文:肃宗整日诚惶诚恐多方讨好信任关中小人李辅国,宠惧后宫张良娣,致使纲纪坏而国政乱,以致今日代宗仍在劳心焦思肃清朝纲。
注释:¹邺城反覆,指史思明既降又叛,救安庆绪于邺城,复陷东京洛阳一事。思明被迫投降,反覆无常,乃意料中事,故云不足怪。²关中小儿:指李辅国。上,指肃宗。³至令:一作“至今”。⁴今上:当今皇上,此指代宗。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¹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²
译文:当年我自己官为拾遗时。在皇帝左右,又拾遗职掌供奉扈从,代宗以广平王拜天下兵马元帅,先后收复两京势不可挡。
注释:¹叨:忝也,自谦之词。²“出兵”句:指代宗当时以广平王拜天下兵马元帅,先后收复两京。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
为留猛士守未央¹,致使岐(qí)(yōng)²防西羌(qiāng)
译文: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害,夺郭子仪兵柄,使岐雍一带兵力单薄,不能防敌于国门之外。
注释:¹“为留”句:猛士,指郭子仪。宝应元年(762年)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害,夺郭子仪兵柄,使居留长安。未央,汉宫名,在长安。²岐雍:唐凤翔关内地,边兵入卫,岐雍一带,兵力单薄,遂不能防敌于国门之外。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róng)¹直来坐御床,百官跣(xiǎn)²随天王³
译文:致使吐蕃入侵两京沦陷,府库闾舍,焚掠一空,百官狼狈就道,鞋子都来不及穿跟随代宗逃往陕州。
注释:¹犬戎:古代族名,又叫猃狁,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此处指吐蕃,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入侵,代宗逃到陕州,长安第二次沦陷,府库闾舍,焚掠一空。²跣足:打赤足。写逃跑时的狼狈,鞋子都来不及穿。³天王:指唐代宗。
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¹,老儒不用尚书郎²
译文:何时才能出现傅介子这样勇猛的人物来湔雪国耻啊,只要国家能灭寇中兴,我个人做不做尚书郎倒没关系。
注释:¹傅介子:西汉时北地人,曾斩楼兰王头,悬之北阙。杜甫意在湔雪国耻,故愿见能有这种人物。²尚书郎:作者自谓。《木兰行》:“欲与木兰赏,不用尚书郎。”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忆昔开元¹全盛日,小邑(yì)²犹藏³万家室
译文: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
注释:¹开元:唐玄宗年号(718—741年)。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治世之一。²小邑:小城。³藏:居住。⁴万家室:言户口繁多。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¹(sù)米白,公私仓廪(lǐn)²俱丰实。
译文: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
注释:¹流脂:形容稻米颗粒饱满滑润。²仓廪:储藏米谷的仓库。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chái)¹,远行不劳吉日出。
译文: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
注释:¹路无豺虎:旅途平安,出门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指随时可出行。豺虎:比喻寇盗。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wán)鲁缟(gǎo)¹车班班²,男耕女桑³不相失
译文: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注释:¹齐纨鲁缟:山东一带生产的精美丝织品。²车班班: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班班:形容繁密众多,言商贾不绝于道。³桑:作动词用,指养蚕织布。⁴不相失: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¹奏云门²,天下朋友皆胶漆。
译文:宫中天子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一派太平祥和。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
注释:¹圣人:指天子。²奏云门:演奏《云门》乐曲。云门,祭祀天地的乐曲。胶漆,比喻友情极深,亲密无间。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yú)年间¹未灾变²,叔孙礼乐萧何律³
译文: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注释:¹百馀年间:指从唐王朝开国(618年)到开元末年(741年),有一百多年。²未灾变: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³“叔孙”句:西汉初年,高祖命叔孙通制定礼乐,萧何制定律令。这是用汉初的盛世比喻开元时代的政治情况。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juàn)¹²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译文:谁知安史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要卖万贯钱。
注释:¹一绢:一匹绢。²直,同“值”。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¹新除狐兔²穴。
译文:洛阳的宫殿被焚烧殆尽,吐蕃也攻陷长安,盘踞了半月,代宗不久之后收复两京。
注释:¹宗庙:指皇家祖庙。²狐兔:指吐蕃。颜之推《古意二首》:“狐兔穴宗庙。”杜诗本此。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¹(qí)²,复恐初从乱离³说。
译文:不敢跟年高望重的人絮叨旧事,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两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
注释:¹不忍问:是因为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²耆旧:年高望重的人。³乱离:指天宝末年安史之乱。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¹鲁钝²无所能,朝廷记识³蒙禄(lù)(zhì)
译文:小臣我愚钝无所能,承蒙当初朝廷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职给我。
注释:¹小臣:杜甫自谓。²鲁钝:粗率,迟钝。³记识:记得,记住。⁴禄秩:俸禄。蒙禄秩:指召补京兆功曹,不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¹中兴望我皇²,洒泪³江汉身衰疾。
译文:希望当代皇上能像周宣王恢复周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兴那样恢复江山社稷,我在江汉流经的巴蜀地区也会激动涕零的。
注释:¹周宣:周宣王,厉王之子。²我皇:指代宗。³洒泪:极言自己盼望中兴之迫切。⁴江汉:指长江和嘉陵江。也指长江、嘉陵江流经的巴蜀地区。因为嘉陵江上源为西汉水,故亦称汉水。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题目虽说是《忆昔》,其实是讽今之作。第一首回忆的是唐肃宗的信任宦官和惧怕老婆,目的作于警戒代宗不要走他父亲的老道;第二首回忆的是唐玄宗是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而忆昔。

  第一首上段九句,下段八句。上段九句感伤肃宗之失德。当时肃宗起兵灵武,收复西京长安,率回纥兵讨安庆绪,凡是肃宗认为是有才能的都以任用,便任用了李辅国。但宠幸张良娣,对于政事自然就很少有时间去管了。所以中兴之业,是仍处于停滞阶段的。“后不乐”,状其骄傲放纵。“上为忙”,状其畏缩恐惧。这分明写出了惧内意。王洙曰:“拨乱,内平张后之难。补四方,外能经营河北也。”下段八句感伤代宗不能振起。代宗初为元帅,出兵整肃,到了程元振带兵时,使郭子仪束手留京,吐蕃入侵,而肃宗再次外逃,一时边境无法安定下来,所以愿能有像傅介子这样的人物,杜甫意在湔雪国耻。“老儒”句,作者自叹不能为国靖乱而尸位素餐。

  第二首上段十二句,下段十句。上段十二句追思开元盛世。当时国盛民富,盗乱息止人民安定,政治通和清明,民风淳厚,礼仪等方面也秩序井然,胜于贞观之治。这里便是惜唐明皇疏于政事,所以又极盛转至衰败。下段十句悲痛乱离而思盼兴复。自开元至作此诗,战火不断,民不聊生。“绢万钱,无复齐纨鲁缟矣。田流血,无复室家仓廪矣。东洛烧焚,西京狐兔,道路尽为豺狼,宫中不奏云门矣。”(仇兆鳌《杜诗详注》)乱后景象,是不忍直视的。所以作者在此概叹,中兴事业只能期望于后世之君了。

  虽然杜甫是从地主阶级的立场和理想来观察现实,但第二首诗中所描述的人丁兴旺、和平环境、丰衣足食,却也是劳动人民所祈望的。因而杜甫的政治理想对广大人民是有利的。诗人素来就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崇高理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精神境界,“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身处乱世、颠沛流离,仍抱忧国忧民之心,“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甘愿“洒血江汉”、再图中兴。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 .杜甫诗全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617-620 .
2、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219-221 .
3、 张志忠 .杜甫诗选 :中华书局 ,2005 :265-268 .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lì)社树。其大蔽¹数千牛,絜(xié)²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³,遂行不辍(chuò)。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guǒ)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mán),以为柱则蠹(d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译文:有个石姓匠人去到了齐国一个叫曲辕的地方,看见一颗被人们称为神树的栎树。那棵树非常高大,树荫可以遮蔽数千头牛,测量它的树干,足有百尺之围,树高达至山顶,离地面几丈高后才长有树枝,可以用它造十余艘船只。参观它的人如同赶集一般来来往往。这位匠人却看也不看,不停地向前走,他的徒弟在树旁看够了跑着赶上木匠,说:“自从我拿着斧子跟随您做木工,还没见过这么高大的树。先生为何不肯看一眼,只向前走个不停呢?”木匠回答说:“算了,不要再说了它了!那木头是无用之物,做成船它会沉没,做成棺材它会快速腐朽,做器具它会很快毁坏,做门户它会像树一样流出污浆,做柱子它会被虫子蛀蚀。这是一棵不能成材的树木,没有一点用处,所以它才能有这么长的寿命。”
注释:¹蔽:遮盖;遮挡。²絜:用绳度量围长。³顾:看。⁴辍:停止。⁵液樠:指脂液流出。⁶蠹:蛀蚀。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chán)¹之石,维其²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³矣。武人东征,不皇(zhāo)矣。
译文:山峰险峻层岩峭,高高上耸入云霄。山重重来水迢迢,日夜行军多辛劳。将帅士兵去东征,赶路不论夕或朝。
注释:¹渐渐:借为“巉(chán)巉”,险峭的样子。²维其:犹“何其”。³劳:劳苦。一说读为“辽”,指辽远。⁴武人:指东征将士。⁵皇:同“遑”,闲暇。⁶朝:早上。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cuì)¹矣。山川悠远,曷(hé)其没²矣?武人东征,不皇出³矣。
译文:山峰险峻层岩险,高峻陡峭难登攀。山川逶迤又遥远,不知何时到终点。将帅士兵去东征,一直向前不顾险。
注释:¹卒:借为“崒”,高峻而危险貌。²曷其没:言何时是个尽头。曷,何。没,尽。³出:出险。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有豕白蹢(dí)¹,烝(zhēng)²涉波矣。月离³于毕,俾(bǐ)(pāng)(tuó)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译文:白蹄子的大小猪,成群涉水踏波过。月亮靠近天毕星,大雨滂沱汇成河。将帅士兵去东征,其他事情无暇做。
注释:¹蹢:蹄子。²烝:众多。一说“进”。³离:借作“丽”,依附,此指靠近。⁴毕: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叫“天毕”。⁵俾:使。⁶滂沱:大雨貌。⁷不皇他:无暇顾及其他。

  这首诗的情调酷似《诗经》中的“国风”,重在叙述行军艰难而紧张,并没有《毛诗序》所说“役久”的意思。全诗三章,以赋叙事抒情,头两章叠唱,意思相仿,诗人在急行军途中,迎面映入眼的是陡崖峭壁,挡住队伍的去路,忍不住惊呼道“维其高矣”、“维其卒矣”。头两句写所见,中间两句写所感,叹惋山川遥远,跋涉攀援,步步维艰,疲劳不堪,十分盼望抵达目的地。然而“山川悠远”,不知道何日才能走到。最后两句点题,交代急行军。“武人东征”一句贯穿全诗,三章都有,点明抒情主体与事件。首章“不皇朝矣”句,说明行军紧急,起早摸黑,天不亮就上路。第二段“不皇出矣”句蕴藏着更多难言的痛苦,行军紧迫,不断深入,无暇顾及以后能否脱险。也就是说至此生命已全置之度外。

  第三章诗人笔锋一转,突然伸向天空,描写星空气象,与首章“朝矣”句相应,暗示是夜晚行军。朱熹说前四句“豕涉波,月离毕,将雨之验也”(《诗集传》)。这可能是诗人引用已有的气象民谚。近人闻一多指出:“豕涉波与月离毕并举,似涉波之豕亦属天象,《述异记》曰:‘夜半天汉中有黑气相连,俗谓之黑猪渡河,雨候也。’《御览》引黄子发《相雨书》曰:‘四方北斗中无云,惟河中有云,三枚相连,如浴猪狶,三日大雨。’与《诗》之传说吻合,是其证验。《史记·天官书》曰:‘奎为封豕,为沟渎。’《正义》曰:‘奎……一日天豕,亦曰封豕,主沟渎……荧惑星守之,则有水之忧,连以三年。’《易林·履之豫》诗曰:‘封豕沟渎,水潦空谷,客止舍宿,泥涂至腹。’此与《诗》所言亦极相似,是《诗》所谓豕白蹢者,即星中之天豕,明矣。”(《周易义证类纂》)依闻一多的说法,天豕为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奎由十六颗星组成,所以说“烝涉波”。杨慎《古今谚》中“谚语有文理”条也说:“天河中有黑云,谓之黑猪渡河,主雨。”可与此相参证。“月离毕”说的是月亮靠近毕宿,古人同样视为下雨的征兆,《尚书·洪范》说:“月之从星,则以风雨。”此星即指毕星。应劭《风俗通义》说:“雨师者,毕星也。”其下即引用此诗“月离”两句为证。《晋书·天文志》也说“月行入毕多雨”。所以这首诗前四句是引气象民谚,预兆将有滂沱大雨。“俾”字点明尚未发生,姚际恒《诗经通论》引姚炳的说法“将雨、既雨,诸说纷如”,实际上诗中原本是说“将雨”,而不是“既雨”,这个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正因为诗人担心遭遇滂沱大雨,行军难上加难,一心一意只想加速行进,无暇顾及其他,所以才说“不皇他矣”。三个段落的末句意思递进,旅途的苦情、忧虑一层深过一层。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10-512

chánchánzhīshí

míng xiānqín 

chánchánzhīshí wéigāo shānchuānyōuyuǎn wéiláo réndōngzhēng huángzhāo 
chánchánzhīshí wéi shānchuānyōuyuǎn  réndōngzhēng huángchū 
yǒushǐbái zhēngshè yuè pāngtuó réndōngzhēng huáng 

姑熟再见胜之,次前韵
姑熟(shú)¹再见胜之²,次前韵³
注释:¹姑熟:又称姑孰,今安徽当涂县。²胜之:徐守君猷的侍女。³次前韵:前韵指《西江月·龙焙今年绝品》中的泉、仙、苑、圆、妍、面韵,本词步其韵而作。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浥香泉。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浥(yì)¹香泉²。相如³依旧是臞(qú)。人在瑶台阆(láng)(yuàn)
译文:离别已成过去,如一江流水,伤别的眼泪还湿润着香帕。司马相如依旧是清瘦的神仙。住在神仙住的仙宫,令人向往。
注释:¹浥:湿润。²香泉:美人的眼泪。³相如:司马相如。指代女主人公的情人。⁴臞仙:清瘦的神仙。臞:消瘦。⁵瑶台阆苑:仙宫。瑶台:神话中神仙所居住之地。唐李商隐《无题》诗:“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阆苑:阆风之苑。唐李商隐《碧城诗》:“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此处指朝廷。
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
花雾¹(yíng)²(piāo)(miǎo),歌珠³滴水清圆。蛾(é)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
译文:纤弱婀娜的身段如雾蒙花那样柔美,如秋风回旋那样纤细。歌声圆润美妙如明珠滴入水中。女子的眉毛刚刚画成,极其美丽。骑马回来时还半遮着脸面。
注释:¹花雾:《广记》:弱质纤纤,如雾蒙花。²萦风:回旋的(秋)风。³歌珠:歌声如贯珠。⁴蛾眉:细而长的眉毛。蛾:蚕蛾。⁵新作:新画。⁶妍:美丽。⁷便面:障面,盖之类也。不欲见人,以此自面障面而得其便,故曰便面,亦曰屏面。

  这首词上片回忆当年徐守君猷与侍女胜之黄州情。“别梦已随流水”,别离匆匆,如一江流水。“随”字蕴含着年华的虚度,精神的空虚。岁月无情,人生如梦,哀而不伤。“泪巾犹浥香泉”,写当年胜之的娇态。青春、美貌、人格几乎完全衰退的胜之,现在仍然陷入痛苦、哀怨、无奈的变态之中。谁知她当年在太守面前撒娇,泪如泉涌,湿润着香帕。“对人前乔做作娇模样,背地里泪千行”(元代妓女真氏《解三酲》),美中带娇。至今东坡还记忆犹新。“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又写徐守君猷的美好晚景:如风流倜傥的司马相如那样,文采奕奕,风流翩翩,儒居山泽,住在“瑶台阆苑”,成为“臞仙”,令人向往。短短四句,跨越历史的时间和现实的空间,想圆一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梦。

  下片,直面无情的胜之,婉而不怨。“花雾萦风缥缈,泉珠滴水清圆。”以生动新颖的比喻,写胜之纤弱婀娜的身段如雾蒙花那样柔美,如秋风回旋那样纤细,飘渺不定。随着音乐的节拍,泉声如贯珠延绵,如“滴水清圆”,换来的只是冷酷的现实。较之黄州时期的“双寰绿坠,娇眼横波眉黛翠,秒舞蹁跹”的体态美和舞姿美要逊色多了。她脱离情海,又陷入苦海,不免有些悲哀。最后两句,在哀伤中容颜不减青春美,仍以婉曲出之:“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蛾眉”比不上“眉黛翠”,“十分妍”也不能与“人间谁敢更争妍”(《西江月·龙焙今年绝品》)同日而语。哪怕是泉声依旧,刚刚画成的“蛾眉”,“十分妍”,留给人们的却是胜之不欲见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今非昔比的印象。不仅不会令人厌恶、反感,反而会令人无限同情。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决定的。

  全词运用三维(东坡、徐守君猷、胜之)观照,时(黄州时)空(姑熟现实)交错的技法,悼念了徐守君猷,哀而不伤;直面了胜之,婉而不怨。东坡透过这“别梦已随流水”的风流韵事,流露出苍茫的失落感。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01:877-880

西jiāngyuè··biémèngsuíliúshuǐ--shì

shúzàijiànshèngzhīqiányùn

biémèngsuíliúshuǐlèijīnyóuxiāngquánxiāngjiùshìxiānrénzàiyáotáilángyuàn

huāyíngfēngpiāomiǎozhūshuǐqīngyuáné((éé))méixīnzuòshífēnyánzǒuguīlái便biànmi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