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烟吹絮,对嘉树秀筠,栏干闲拊。屐齿香痕,裙腰草色,多事晓莺争诉。
晴烟吹絮,对嘉树秀筠,栏干闲拊。屐齿香痕,裙腰草色,多事晓莺争诉。
好花倩魂空往,佳约芳期终阻。凤弦曲,但临觞休按,红盐新谱。
好花倩魂空往,佳约芳期终阻。凤弦曲,但临觞休按,红盐新谱。
南浦。离恨远,清浅半湾,不是仙源路。流水三生,碧云千里,锦字懒传幽素。
南浦。离恨远,清浅半湾,不是仙源路。流水三生,碧云千里,锦字懒传幽素。
黯然一江风浪,归棹还催人去。楚天暝,想轻寒已到,驯鸥眠处。
黯然一江风浪,归棹还催人去。楚天暝,想轻寒已到,驯鸥眠处。
周之琦

周之琦

周之琦(公元1782年~1862年),字稚圭,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清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0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官广西巡抚,疏言筑堤赈灾等事,凡数十上。道光二十六年,因病乞休。病逝于家中。周之琦工词,浑融深厚,瓣香北宋,有《金梁梦月词》二卷,《怀梦词》二卷,《鸿雪词》二卷,《退庵词》一卷,总名《心日斋词》,传于世。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选》。 ▶ 2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lù)¹者莪(é)²,匪³莪伊(hāo)。哀哀父母,生我劬(qú)
译文: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父母,抚养我大太辛劳!
注释:¹蓼蓼:长又大的样子。²莪: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³匪:同“非”。⁴伊:是。⁵劬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wèi)¹。哀哀父母,生我劳瘁(cuì)
译文: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父母,抚养我大太劳累!
注释:¹蔚:一种草,即牡蒿。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¹之罄(qìng)²矣,维罍(léi)³之耻。鲜(xiǎn)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hù)?无母何恃?出则衔(xián)(xù),入则靡至。
译文: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娘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
注释:¹瓶:汲水器具。²罄:尽。³罍:盛水器具。⁴鲜:指寡、孤。⁵民:人。⁶怙:依靠。⁷衔恤:含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父兮生我,母兮鞠(jū)¹我。拊²我畜³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hào)(wǎng)
译文:父母啊,你们生下了我,又养育了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要回报父母的恩情,怎奈上天没有准则,对我不加保佑!
注释:¹鞠:养。²拊:通“抚”。³畜:通“慉”,喜爱。⁴顾:顾念。⁵复:返回,指不忍离去。⁶腹:指怀抱。⁷昊天:广大的天。⁸罔:无。⁹极:准则。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南山烈烈¹,飘风²发发³。民莫不穀(gǔ),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译文: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
注释:¹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²飘风:同“飙风”。³发发:读如“拨拨”,风声。⁴律律:同“烈烈”。⁵弗弗:同“发发”。⁶卒:终,指养老送终。

  《毛诗序》说此诗“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只有最后一句是中的之言,至于“刺幽王,民人劳苦”云云,正如欧阳修所说“非诗人本意”(《诗本义》),诗人所抒发的只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

  此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句中设喻是取瓶罍相资之意,非取大小之义。“鲜民”以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汉乐府诗《孤儿行》说“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从地下黄泉”,那是受到兄嫂虐待产生的想法,而此诗悲叹孤苦伶仃,无所依傍,痛不欲生,完全是出于对父母的亲情。诗人与父母相依为命,失去父母,没有了家庭的温暖,以至于有家好像无家。曹粹中说:“以无怙恃,故谓之鲜民。孝子出必告,反必面,今出而无所告,故衔恤。上堂人室而不见,故靡至也。”(转引自戴震《毛诗补传》)理解颇有参考价值。第四章前六句一一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如果借现代京剧唱词“声声泪,字字血”来形容,那是最恰切不过了。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后两章第三层正承此而来,抒写遭遇不幸。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呜咽一般。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

  赋比兴交替使用是此诗写作一大特色。三种表现方法灵活运用,前后呼应,抒情起伏跌宕,回旋往复,传达孤子哀伤情思,可谓珠落玉盘,运转自如,艺术感染力强烈。《晋书·孝友传》载王裒因痛父无罪处死,隐居教授,“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又《齐书·高逸传》载顾欢在天台山授徒,因“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类似记载尚有,不必枚举。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实际也应该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义务,而此诗则是以充沛情感表现这一美德最早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不仅在诗文赋中常有引用,甚至在朝廷下的诏书中也屡屡言及。《诗经》这部典籍对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蒋立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28-431

é

míng xiānqín 

zhěé fěiéhāo āiāi shēngláo 

zhěé fěiéwèi āiāi shēngláocuì 

píngzhīqìng wéiléizhīchǐ xiǎnmínzhīshēng zhījiǔ  shì chūxián zhì 

shēng   zhǎng  chū bàozhī hàotiānwǎng 

nánshānlièliè piāofēng mín hài nánshān piāofēng mín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
与女(rǔ)¹游兮九河²,冲风³起兮横波
译文:和河伯畅游在黄河之上,大风吹过河面上扬起层层波浪。
注释:¹女:汝,你。²九河:黄河的总名,前人说是黄河到兖州境即分九道,故称九河。³冲风:隧风,大风。⁴横波:聚起波浪,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cān)(chī)¹
译文:随你乘着荷叶作盖的水车,以双龙为驾螭龙套在两旁。
注释:¹骖螭:四匹马拉车时两旁的马叫“骖”。螭,《说文解字》:“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或日无角曰螭。”据文意当指后者,那么“骖螭”即以螭为骖了。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登昆仑¹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译文:登上黄河的发源地昆仑,向四处眺望,心绪随着浩荡的黄河飞扬。
注释:¹昆仑:山名,黄河的发源地。今作昆仑。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¹兮寤(wù)怀²
译文:但恨天色已晚而忘了归去,惟河水尽处令我寤寐怀想。
注释:¹极浦:水边尽头。²寤怀:寤寐怀想,形容思念之极。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què)兮珠宫。
译文:鱼鳞盖屋顶堂上画着蛟龙,紫贝砌城阙朱红涂满室宫。
灵何为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
¹何为兮水中?乘白鼋(yuán)²兮逐³文鱼
译文:河伯你为什么住在这水中?乘着大白鼋鲤鱼追随身旁,
注释:¹灵:神灵,这里指河伯。²鼋:大鳖。³逐:追随,跟从。⁴文鱼:有斑纹的鲤鱼。
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
与女游兮河之渚(zhǔ)¹,流澌(sī)²纷兮将来下。
译文:随你河伯一起游弋在河上,浩浩河水缓缓地向东流淌。
注释:¹渚:水边。《国语·越下》:“鼋龟鱼鳖之与处,而鼃(蛙)黾之与同渚。”下注:“水边亦曰渚。”这里泛指水,“渚”当为押韵。²流澌:古代成语,意思就是流水。《楚辞·七谏·沉江》“赴湘沅之流澌兮”等可证。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子交手¹兮东行,送美人²兮南浦³
译文:你握手道别将要远行东方,我送你送到这向阳的河旁。
注释:¹交手:古人将分别,则相执手表示不忍分离。²美人:指河伯。³南浦:向阳的岸边。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¹兮媵(yìng)²予。
译文:波浪滔滔而来迎接我河伯,为我护驾的鱼儿排列成行。
注释:¹鳞鳞:如鱼鳞般密集排列的样子。²媵:原指随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护送陪伴。

  此诗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祭祀河伯的祭歌,歌中没有礼祀之词,而是河伯与女神相恋的故事,大约是以恋歌情歌作为娱神的祭词。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以主祀黄河河神为题,假借一次九河的神游之旅,象征表现出深深的故国之思最终战胜“远逝以自疏”的去国之念的矛盾心态,表现出诗人的爱国的情怀。全诗景物美丽神奇,情感激昂奋发。

  这首诗开篇就以开阔的视野,通过主祭者的眼睛对黄河(河神)的伟大雄壮进行了描述。大风起兮,波浪翻腾,气势非凡。河神遨游黄河,驾着水车,车顶覆盖着荷叶。驾车的是神异的飞龙,两龙为驾,螭龙为骖,是何等威赫。

  河伯驾驭龙车,溯流而上,一直飞到黄河的发源地昆仑山。来到昆仑,登高一望,面对浩浩荡荡的黄河,不禁心胸开张,意气昂扬。所遗憾的是天色将晚还忘了归去。昆仑虽是作者的故乡(帝高阳的发祥地),但他所怀念的家却是在遥远的河上。屈原有认宗亲的思想,这种思想贯穿着他的全部作品,贯穿着他对楚国楚君和楚国人民的精诚之爱。他愁思未解时,往往想到故乡(昆仑)。河伯看到故乡后就很悲伤,悲伤之后还是得回到家里(对屈原来说就是郢都)。这种情愫既在《离骚》《远游》等篇中都有明显的流露,那么在此诗中应是又一次表现。

  而河伯的家是锦鳞披盖的华屋,是雕绘蛟龙的大堂,紫贝堆砌的城阙,朱红涂饰的宫殿。河伯既是河中之神,居于水下本是极自然的。居所如此的华美,但是还要发问。对其发问的原因,过去一些解说有点勉强,联系上文,也许就不难理解了。

  但内心的矛盾对于有着博大胸怀的河伯来说毕竟是次要的一面,所以接下来仍乘着白色的灵物大鳖,边上跟随着有斑纹的鲤鱼(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帛画中有神人驾龙车,鲤鱼在旁边游动的画面),在河上畅游,看到的是浩荡的黄河之水缓缓而来,这一幕场景显得宏大而深沉。

  最后,当河伯想要继续往东行时,他和主祭者握手道别,主祭者送他(“美人”在屈赋中多指贤人或所怀念者)到面南的水边分手处。河伯巡视于黄河下游,那波涛滚滚而来,热烈地欢迎河伯的莅临,那成群结队排列成行的鱼儿伴随着河伯,为他护驾。这里的人物关系转换很明确,主祭者告别后,波涛欢迎、鱼儿随从的对象只是河伯。末一个“予”字,不仅点出了主人公,而这样的安排或许也暗示了楚国人民对作者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77-779
玉堂深。正重帘护暝,窗色试新晴。苔暖鳞生,泥融脉起,春意初破琼英。夜深后、寒消绛蜡,误碎月、和露落空庭。暖吹调香,冷芳侵梦,一晌消凝。
玉堂深。正重帘护暝(míng)¹,窗色试新晴。苔暖鳞生²,泥融脉起³,春意初破琼英。夜深后、寒消绛(jiàng),误碎月、和露落空庭。暖吹调香,冷芳侵梦,一晌消凝。
注释:¹暝:黄昏。²苔暖鳞生:是说梅枝向阳有苔痕如鱼鳞。³泥融脉起:是说盆内新泥融化涌起脉纹。⁴琼英:琼:一种美玉。英:花。这里指梅花。⁵寒消绛蜡:红色的蜡烛燃起时,驱走了寒意。绛:深红色。⁶暖吹:暖风。
长恨年华婉晚,被柔情数曲,抵死牵萦。何事东君,解将芳思,巧缀一斛春冰。那得似、空山静夜,傍疏篱、清浅小溪横。莫问调羹心事,且论笛里平生。
长恨年华婉晚¹,被柔情数曲,抵死牵萦。何事东君,解将芳思²,巧缀一斛(hú)春冰³。那得似、空山静夜,傍疏篱、清浅小溪横。莫问调羹(gēng)心事,且论笛里平生。
注释:¹晚:暮晚。²芳思:赏花的意绪。³一斛春冰:形容盆梅洁白如冰。⁴调羹:古时以梅子作为烹饪的调料。
这是一首咏梅词,然而所咏并非野生之梅树,而是长于洞房深室的盆栽梅花。词的上片,写盆梅虽植于玉堂之深,而自有一段天然风流,带给人清幽高洁的美好享受。“暖吹调香,冷芳侵梦,一晌消凝”十二字足见主人对盆梅之爱。下片的盆梅,已投射了作者的形象。“长恨”以下暗喻自身遭际,“那得似”三字意思一转,写出盆梅虽是“东君巧缀”,终究不如空山静夜、篱边溪畔的野生之梅来得自由。结句点明题旨,抒发不愿为官,只望归隐的愿望。缺点是说得太白,反无余致。

èhóng··pénméi--zhūyán

tángshēnzhèngzhòngliánmíngchuāngshìxīnqíngtáinuǎnlínshēngróngmàichūnchūqióngyīngshēnhòuhánxiāojiàngsuìyuèluòkōngtíngnuǎnchuīdiàoxiānglěngfāngqīnmèngshǎngxiāoníng

zhǎnghènniánhuáwǎnwǎnbèiróuqíngshùqiānyíngshìdōngjūnjiějiāngfāngqiǎozhuìchūnbīngshìkōngshānjìngbàngshūqīngqiǎnxiǎohéngwèndiàogēngxīnshìqiělùnpíngshēng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寻春须是先¹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piǎo)²玉柔³(qíng),醅(pēi)(zhǎn)花清。
译文:寻觅春天就应该在春天到来之前,想要欣赏春花就不要等到花枯萎了再去。佳人玉手举着青白色的酒,杯中的酒漫上了杯口。
注释:子夜歌: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五句。此词调名《历代诗余》中作“菩萨蛮”。²先:《花草粹编》中作“阳”。²缥色:淡青色,青白色。这里指青白色的酒。³玉柔:像玉一样洁白柔嫩。这里指女人洁白柔嫩的手。⁴擎:往上托,上举。⁵醅:没有过滤的酒。这里泛指酒。⁶浮:这里指酒漫上杯口。⁷盏:酒杯。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
何妨¹频笑粲(càn)²,禁苑³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jié)成。
译文:频频开怀大笑有什么关系,皇宫禁苑里的春天去的比较晚。醉眼朦胧之中,众人闲谈雅论,觥筹交错。赋诗随羯鼓的敲击而完成,羯鼓一响赋诗开始,羯鼓一停诗即赋成。
注释:¹何妨: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中注云:“二字磨灭不可认,疑是‘何妨’二字。”萧本二主词,《历代诗余》中均作“何妨”。²频笑粲:频频地欢笑。粲,笑貌,露齿而笑。一说形容大笑的样子。³禁苑:封建帝王的园林。禁,因帝王所居之处,戒备森严,禁止人们随便通行,所以称王宫为禁,称宫中为禁中。《历代诗余》中作“禁院”。⁴春归晚:指春天过去得比较晚。⁵闲评:随意品评、议论,即没有固定题目的自由评论。⁶羯鼓:唐代很盛行的一种打击乐器,起源于印度,据说南北朝时从西域传入中国内地。羯,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曾附属匈奴,此鼓因出于羯,所以称之为羯鼓。《历代诗余》中作“叠鼓”;吴本二主词中作“揭鼓”。

  这首词描写的是春光融融之中,词人在花开似锦的宫苑里,与美人饮酒赋诗、寻欢作乐的情景,充分表现了李后主作为一个文人皇帝沉湎声色、不思进取的生活情趣和思想性格。全词结构顺畅完整,以意起篇,以景会意,别具特色;语言明白直快,如与人对话,相对而劝,自然朴实,准确生动,亲切可人,显示了词人驾驭生活和语言的较高功力。

  词的上片,开头两句以意起词,不是写景,而是先抒胸臆,其实是作者追求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的真实体现。“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是词人驾车出游、会赏春光时的经验之谈。早春之际,百花争艳正是看花寻春的好时节,行乐须及春,作者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良辰美景。词人有如一个不识愁滋味的少年,满心欢喜地追寻着世间的快乐。词人正是如此纯真地把游春时的想法和盘托出,其快乐是那般的真切,全然不似一般俗人的猥琐,闲散疏放之致。唐杜秋娘有诗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李煜词取其意用,但《金缕衣》是劝人珍惜时光,而李煜在这里却强取及时行乐之意。以此作为此词的主旨,全词基调确定如此,也使得这首词的整个思想格调不高。其中的“春”和“花”都有双重含义,既指春日的良辰美景,又指人之青春美貌,并非当真“寻春”和“看花”。后续两句承前二句之意,直接描写饮酒作乐的具体场面,酒美人也美,和下片春光之美相对应。美人劝酒,美在对手的描写,称之“玉柔”可见其妩媚多情,“缥”“玉”“清”给人的色彩感受都非常素雅细腻。唐李白《子夜四时歌四首·春歌》中有:“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亦是表现人物手势与物色之间形成和谐的观感效果。

  词的下片进一步细写作者与美人对饮赋诗、调笑作乐的情景,继续充实及时行乐的具体内容。开头两句写作者与美人都是无拘无束地玩笑作乐,因此觉得春归也晚。“何妨”一词写出宴饮更加放浪,在饮酒调笑之间,甚至觉得连最易逝去的春色脚步都放慢了。词人在这里径自说“频笑粲”“春归晚”,即是都肯定了这两种心理状态。“同醉与闲评”以下写酒酣耳热之际的闲谈和赋诗。曹孟德横槊赋诗,曹子建成诗七步俱是备受后人艳羡的文士雄才。这里是一种“移情”的描写,春来春归本是自然现象,是不以人的情感要求为转移的。但是在纵情欢饮、恣意享受的作者的感觉中,许多美好的景色似乎永远不会消亡,明媚的春光似乎永远都在伴随着作者,这不是错觉,而是一种“移情”,十分真实地体现出了作者的心态。结尾两句,醉已成为“同醉”,评也已成“闲评”,作者那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性格特点毕现,而作者的大部分追求似乎也只是“诗随羯鼓成”了。赋诗和评论,以羯鼓声停为限,也反映了其寻欢作乐的一种方式。

  全词通篇都是描写饮酒赋诗的闲逸生活,抒发追求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格调是不高的。但是这首词以意起篇,以景会意,表现结构上顺畅完整,别具特色。词中表现的内容不很丰富,相对比较紧凑,从另一方面也昭显了作者驾驭生活和语言的较高功力。在语言使用上,全词都有一种明白直快的特点。开篇即如与人对话,相对而劝,自然朴实,后边的“何妨”以口语入词,亲切可人。而“同醉”“闲评”等,既明白,又质朴,准确而又生动。整首词都体现了一种不饰雕琢、自然清新的语言特色。

  宫廷的享乐生活是李煜前期作品的主要内容,在花开似锦的宫廷中,与众美人饮酒赋诗、赏玩美景,充分表现了李煜这个文人皇帝不思进取、沉迷享乐的形象。

参考资料:
1、 东篱子.李煜词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47-48
2、 周仕慧.李煜词赏读.北京:线装书局,2007:9-11

 ·xúnchūnshìxiānchūnzǎo

 dài 

xúnchūnshìxiānchūnzǎo kànhuādàihuāzhīlǎo piāoróuqíng pēizhǎnmiànqīng 
fángpínxiàocàn jìnyuànchūnguīwǎn tóngzuìxiánpíng shīsuíjiéchéng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牛首¹开天阙(què),龙岗²抱帝宫。
译文:牛首山的两个山峰东西对峙,犹如皇官前两侧的阙楼。钟山龙蟠虎踞,环抱着帝王之宅。
注释:秣陵:即今之南京市。秦始皇及东晋时称秣陵。¹牛首:即牛首山。在南京南,山有二峰,东西对峙,似皇官前两侧的阙楼,名双阙,又称天阙。²龙岗:龙冈即钟山。《六朝事迹》:“诸葛亮论金陵地形云:“钟卓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六朝¹春草里,万井²落花中。
译文:曾经繁华的六朝都城,如今到处都是杂草丛生,野花飘零。
注释:¹六朝: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代均建都于南京,后人统称之为“六朝”。六朝时战乱频仍,兴亡迅速。这句诗从围棋残局的不可收拾,表示作者对南明弘光朝灭亡的感慨。²万井:形容都会中户口多。符载《五福楼记》:“二江东注,万井如画。”春草、落花,表示城市残破。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访旧乌衣¹少,听歌玉树²空。
译文:这里已很少能找到往日显赫的豪门大族,而《玉树后庭花》也早已曲终人杳。
注释:¹乌衣:东晋以及南朝时聚居于南京乌衣巷的王谢诸名门大族。《六朝事迹》:“乌衣巷,王导、纪瞻宅皆在此。”这里借指明代的遗民。²玉树:玉树:即《玉树后庭花》曲。《隋书·五行志》:“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辞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¹东!
译文:为什么亡国之恨,全让这大江东边的秣陵占尽了呢?
注释:¹大江:长江。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的首联点出怀古之地;颔联用往昔的繁华,来突出今日的荒凉残败;颈联由写景物转入写人事;尾联发出诘问,批判晚明统治者不能吸取六朝兴亡的深刻教训,致使国破家亡、重蹈历史覆辙。全诗言筒意深,蕴含丰富,寓情于景,真切动人。

  首联运用“工对”之“地名对”起,既点出怀古之地,又写出南京形胜:“牛首开天阙,龙冈抱地宫。”十个字对偶工稳精整,而景象又雄奇壮阔。一“开”一“抱”两个动词,用得也十分形象有力,极见炼字之功。两句诗把南京为帝王之都的山形地势,突兀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为下面进入怀古预先作了有力的铺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颔联两句运用当句对比手法,把往昔“六朝”、“万井”同今日“春草”、“落花”加以对照,从而用往昔之繁华,来突出今日之荒凉残败,以见人世沧桑巨变,语极沉郁。“春草”、“落花”,形容现在城市之衰败残破,好像现在整个南京到处都是杂草丛生,野花飘零。过去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不胜繁华,而今日却残破不全,一种“过春风十里,尽麦青青”(《扬州慢·淮左名都》)的黍离之悲便油然而生。诗人写这种内心悲痛的感受,却又显得毫不粘滞,似乎是随意地把古之历史、当时城市人口情况,同现在的春草、落花并列在一起,而让对比鲜明的形象,自己来透露朝代兴废的瞬息万变。“六朝”、“万井”又有双重意义,暗中亦指南明,南明小朝廷亦建都南京。南京经清兵的掳掠烧杀后,已是满目疮痍,一派凋敝景象。十几年后,诗人到此,断垣残壁犹在,不禁悲慨万分,因而借用怀古之情以喻伤今之意。所以,这两句诗言虽少而意却多。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颈联两句推进一步,由写景物转入写人事。乌衣巷是六朝繁华之象征,《玉树后庭花》曲是六朝亡国之象征。这里,乌衣用以代指南明时朝中之显贵,玉树则用以暗指南明福王朱由崧荒淫误国的丑行。福王朱由崧在清兵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不思进取,纵情声色,选优排戏,完全置国家社稷于不顾,最后落得国破身亡,“临去秋波泪数行”(孔尚任《桃花扇·余韵》)的下场。两句诗均有话外暗示之音:拜访旧时之显贵,现在人已无多;而过去笙歌迭唱的舞榭歌台,现已人去楼空,微微透露了南明小朝廷之覆亡。这一联中,诗人以“少”和“空”来概括“访旧”和“听歌”的结果,可见现在人事已非,用得十分准确贴切。尤其是“空”字,更显现出一种空虚渺茫之感。

  古之六朝,今之南明,均遭到社稷倾覆、江山易主的惩罚,这使诗人不能不对这种历史悲剧疾首蹙额,怅恨不已,故诗人在尾联里,发出似乎不可理解的慨叹。“尽”字表示有亡国恨者不仅仅是六朝,也包含了南明。这两句既反映了诗人内心深沉的悲痛,也表现了作者对明王朝的眷恋之情。

  历朝历代都不乏咏秣陵之作,但大都以历史的旁观者身份进行创作。有的是总结教训,指出险不足恃,如刘禹锡《金陵怀古》诗:“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有的是叹息世事如梦,如韦庄《台城》诗:“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此诗则不然。作为明室遗民,屈大均直接目睹和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历史变迁。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一位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来说,是不堪忍受的。因此,诗人不是把自己作为历史的旁观者,而是以历史变迁中的受屈辱者的身份,写个人切肤之痛,故情真意切,感人良深。

  此诗以写南京为帝王之都始,而以哀叹一个朝代接一个朝代的帝王覆亡终。其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把写景、怀古和抒情融为一体,而于怀古之中又暗藏伤今之绪,亦怀古亦伤今。无论是写景、叙事、抒情,均寓有深层的意蕴,却又浑然无迹,藏而不露,使诗增添了无限的情韵。

líng

jūn míngdài 

niúshǒukāitiānquè lónggǎngbāogōng 
liùcháochūncǎo wànjǐngluòhuāzhōng 
fǎng访jiùshǎo tīngshùkōng 
wángguóhèn jìnzàijiāngd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