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主勤勤欲措刑,何尝黩武爱兴兵。四方罢贡伤生物,愈见仁恩浃有情。
圣主勤勤欲措刑,何尝黩武爱兴兵。四方罢贡伤生物,愈见仁恩浃有情。

tóngguànzhīshànxiūpiān--shǐhào

shèngzhǔqínqíncuòxíngchángàixìngbīngfānggòngshāngshēngjiànrénēnjiāyǒuqíng

史浩

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5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傅说之状,身如植鳍。《荀子》
傅说之状,身如植鳍(qí)¹。《荀子》
译文:傅说的形状,身体就如在鳍鱼背上。
注释:¹植鳍:竖起的鱼鳍。
傅说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衣褐带索,庸筑于傅岩之城。武丁得而举之,立为三公。《墨子》
傅说居北海之洲,圜(huán)¹之上,衣褐带索,庸筑于傅岩之城。武丁得而举之,立为三公。《墨子》
译文:傅说住在北海之洲的牢狱之中,穿着粗布衣,围着绳索,像奴仆一样在傅岩筑城,武丁得到并举用他,立他为三公。
注释:¹圜土: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监狱的通称。当时监狱多为圆形土牢,故名。
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於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於傅险。见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史记》
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於傅险中。是时说为胥()(),筑於傅险。见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史记》
译文:武丁三年没有发布政见,政事由冢宰来决定,自己审慎地观察国家的风气。武丁夜里他梦见见一位圣人,名叫说(yuè)。他按照梦中见到的圣人模样来观察群臣百官,没有一个是梦中人的样子。于是派百官到民间去四处寻找,终于在傅险找到了说。当时,说是一个服劳役的奴隶,正在傅险修路。官吏把说带来让武丁看,武丁说就是这个人。找到说之后,武丁和他交谈,发现他果真是位圣贤之人,就举用他担任国相,殷国得以太平兴盛。
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庄子》
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庄子》
译文:傅说得道,用来辅佐武丁,统辖整个天下,乘驾东维星,骑坐箕宿和尾宿,而永远排列在星神的行列里。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征埃¹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²层楼。指点檐牙³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huái)、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译文:路上行人,踏起的阵阵尘埃四处飞扬,行客相逢的时候,都交口称道:这座大楼像幻觉中出现的奇景。他们指点着最高处的檐牙,称赞它建筑的奇异雄伟,像波浪起涌,浮云飘动。今年这一带有万里长的地方,金兵没有来侵犯,人们过着太平的日子。但是,这还不够,还要废除长淮的界限,恢复原来宋朝的版图。我们要建立一支有千骑的地方军,用以保卫地方上的安宁。登上高楼,凭靠着栏干观望,东南临安的上空,有一股吉祥的气象,这可能是皇帝下决心要发兵打过长淮去,收复西北的神州。
注释:¹征埃:行路人走起来的尘埃。²幻出:虚构的意思。³檐牙:古代建筑屋檐上翘的叫飞檐,沿着屋檐的边沿下垂的叫檐牙。⁴长淮:指淮河之长。⁵千骑:辛弃疾在滁州建立了一支地方武装。农忙时生产,闲时训练,战时打仗。⁶凭栏:倚着栏干。⁷佳气:吉祥的气象。⁸神州:泛指中国。
千古怀嵩人去,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
千古怀嵩(sōng)¹人去,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²。看取弓刀陌上³,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chóu)。华胥(xū)梦,愿年年、人似旧游。
译文:有很长的时间了,怀念嵩洛的李德裕早已去世了;有人笑我,为什么在这个楚尾吴头的地方不走?看吧!像刀弓一样的田中小道上,往来的车马像流水似的连绵不断。从现在起,我们要尽情地享受这赏心乐事的快乐,要尽快安排酒令诗筹等娱乐器具,以供应人们来这里饮酒赋诗的时候用,我们要把这里建设成华胥国,虽然这是个梦,但是,我们祝愿人们年年来这里象旧地重游一样。
注释:¹怀嵩:怀嵩楼。怀嵩楼即今北楼,唐李德裕贬滁州,作此楼,取怀嵩洛之意。²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可称“楚尾吴头”。³陌上:田野小道。⁴华胥:人名。传说是伏羲氏的母亲。

  辛弃疾的这首词由登楼而有感,登高远望,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作者胸怀天下,仍不能忘怀的是还在沦陷的中原大地,但作者同样对失地的收复充满希望。

  上片描写奠枕楼的宏伟气势以及登高远眺的所见所感,“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出浮。”五句以来往行人的口吻来描述高楼的气势,一是奠枕楼建设速度之快,如同一夜之间拔地而起;二是奠枕楼高耸入出,气势非凡。“征埃成阵”,“今年太平万里”是人民安乐的根本条件,点出了行客如出,市场繁茂,以前的饥荒凄凉的景象,已经绝迹。接下来写的是登上楼以后的感受。首先,作者感到欣喜,因为金兵没有来侵扰,老百姓今年获得了一个安定丰收的好年景。作者的思路沿着滁州这一个地区扩展到全国,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最后把矛头直接刺向南宋当朝:“东南佳所,西北神州。”弓刀陌上,车马如流是作者把思路从广阔的视野又收回到奠枕楼周围的实景中去。在楼上远眺,一是寄希望于南宋朝廷,二是面对中原感到痛心不已,东南虽然可以苟安一时,但是不可以忘记了北伐中原的大业。

  下片头三句“千古怀嵩人去,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是由古人联想到自己。当年李德裕在滁州修建了怀嵩楼,最后终于回到故乡嵩山。但是作者自己处于这个南北分裂的时代,祖国不能统一,故土难回,肯定会让李德裕笑话自己。这里已经道出了词人心中的悲痛,但看着楼下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作者又有了信心。辛弃疾初到滁州,见到的人民是:“方苦于饥,商旅不行,市场翔贵,民之居茅竹相比,每大风作,惴惴然不自安”。(见《铅刀编·滁州奠枕楼记》)而现在完全换了另一种景象,这是他初现身手的政绩,也是他的骄傲。“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作者无法抑制自己喜悦的心情,感到自己即将有所作为,一定能够让滁州百姓的生活像黄帝梦中华胥国那样宁静和平。

  这首词豪放雄伟,起伏跌宕,层次分明,步步深入,是辛弃疾南渡后,在抗金前哨的一首重要的词作。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辛弃疾词:万卷出版社,2009年:第23页

shēngshēngmàn ·chúzhōudēnglóuzuòqīngyùn

xīn sòngdài 

zhēngāichéngzhèn xíngxiāngféng dàohuànchūcénglóu zhǐdiǎnyángāochù làngyōngyún jīnniántàipíngwàn chánghuái qiānlínqiū pínglánwàng yǒudōngnánjiā 西běishénzhōu 
qiānhuái怀sōngrén háixiào shēnzàichǔwěitóu kàngōngdāoshàng chēliú cóngjīnshǎngxīnshì shèngānpái jiǔlìngshīchóu huámèng yuànniánnián rénjiùyóu 
汉江明月照归人,万里秋风一叶身。
汉江明月照归人,万里秋风一叶身。
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
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

  重赠者,再作一诗相赠也,这首诗,还是送别诗。

  汉江,流经陕豫鄂,经过作者的好友吴国宾的家乡,吴国宾来到南京,现在就要回乡,只身踏上万里归途,汉江的明月会一路相送,回家后,不要轻易把身上的衣服洗掉,因为衣上沾着了帝京的灰尘。

  “此中犹有帝京尘”,一句,包含了作者对吴国宾的殷切期望:不要灰心,只要努力,还有希望博取功名,同时,还语重心长地告诉客人,回乡后,不要忘记了我们这些在南京的友人。

  边贡的这首诗,用“休把客衣轻浣濯”,来比喻相互之间的长久友谊,可谓饱含深情,用语独到,意味深长。

chóngzèngguóbīn

biāngòng míngdài 

hànjiāngmíngyuèzhàoguīrén wànqiūfēngshēn 
xiūqīnghuànzhuó zhōngyóuyǒujīngchén 
董毅夫名钺,自梓漕得罪,罢官东川,归鄱阳,过东坡于齐安。怪其丰暇自得,余问之。曰:“吾再娶柳氏,三日而去官。吾固不戚戚,而优柳氏不能忘怀于进退也。已而欣然,同忧共若处富贵,吾是以益安焉。”命其侍儿歌其所作《满江红》。嗟叹之不足,乃次其韵。
董毅夫¹名钺,自梓(zǐ)²得罪,罢官东川³,归鄱(pó),过东坡于齐安。怪其丰暇(xiá)自得,余问之。曰:“吾再娶柳氏,三日而去官。吾固不戚(qī),而优柳氏不能忘怀于进退也。已而欣然,同忧共若处富贵,吾是以益安焉。”命其侍儿歌其所作《满江红》。嗟(jiē)叹之不足,乃次其韵。
注释:¹董毅夫:名钺(yuè),又名毅夫。德兴(江西省乐安县)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²梓漕:梓州(今四川中江县东南)转运副使。漕:本是管水路运输的官,这里代指地方转运使职。³东川:今四川东部,宋时梓州所在地。⁴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⁵齐安:黄州。南朝的齐朝设齐安郡,隋开皇五年(585)改为黄州。⁶怪其丰暇自得:惊怪董心情宽阔闲暇。⁷戚戚:忧愁,悲伤,急促的样子。⁸进退:代指升官和降职。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忧喜相寻¹,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²屏簇(cù)。何似伯鸾(luán)携德耀,箪(dān)(piáo)³未足清欢足。渐粲(càn)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译文:忧喜相互延续着,如同风雨一过,满江春色。像楚王巫山之梦醒来,一切都消失了,唯有乱山如屏障般矗立。何东相似,东汉的梁鸿携东妻孟光隐居山中,基本生活资料不足,尚能清欢。天慢慢地明亮起来,东光彩照着阶级、庭院,生出如兰似玉的孩子。
注释:¹忧喜相寻:忧与喜相互转化。²乱山:代指巫山十二峰。³箪瓢,简陋的食具。⁴“渐粲然”二句:祝愿董钺将生优秀儿子。粲然,明亮貌。兰玉,芝兰玉树,喻佳子弟。
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幽梦里,传心曲¹。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²知否,笑君卑辱³。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译文:深梦里,吐出内心的声音;极度的难过伤心,任凭它继续下去。卓文君的丈夫司马相如你知道吗?我们耻笑你的品德卑下。你还听不到《周南》中歌咏《汉广》篇的守礼男子,不强求于贤女,天使得《汉广》中的男子休于乔木。于是你们相伴,左手抱琴书,到如云飘一般远离尘世的地方去隐居。
注释:¹心曲:指内心深处或心事。²文君婿: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文君,西汉前期临邛富人卓王孙之女。³卑辱:卑微屈辱。⁴休乔木:休憩于乔木之上。

  词序点明董“梓漕得罪归鄱阳,过东坡于齐安”的原因,惊讶董视罪罢无事而“丰暇自得”的淡然心情,记录了董续柳氏忧患与共的深情。

  全词主要围绕董柳忧患与共的情缘展开构思,赞颂董不为五斗米折腰及柳氏不因董“梓漕得罪归鄱阳”,“忘怀于进退”的高尚情操。

  上片,由写董的“得罪削籍”一身轻,进入到写致仕后的美好家庭生活。开头六句,就写了两个“忧喜相寻”:一是“三日而去官”的董毅夫“固不成戚”;一是柳氏“忘怀”董毅夫之“进退”而“同忧患”。他们经过了一番“风雨”的打击之后,心情如“一江春绿”,清澈明亮;留下了楚襄王“巫峡梦”醒,身心皆空,过着巫山神女般的仙境生活。接着五句,以东汉伯鸾与德耀同甘共苦、坚贞不渝的情爱和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志的史事,进一层赞颂董毅夫与柳氏过着“清欢”、“粲然”、“光彩”而带着“兰玉”般孩子的恬淡家庭生活。这种生活感情,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而东坡却能体验人微,并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把它写得富有感染力。

  下片,进一层写董毅夫与柳氏淡然面对人间烦恼,“欣然”、“益安”同“忧患”的人生态度。开头四句,三三排比,锵锵有声。“幽梦里”,吐真言。东坡过着贬居生活,非常寂寞,只有靠虚幻的梦境来求得片时的慰藉。“肠断处”,不理睬,一切听自然。到了“肠断”的境地,真挚之情自不待言。可见他们是志同道合的贤妻良夫。第五、六句又用一典,反衬出董毅夫有情有义,不是“文君婿”司马相如忍受不住贫困而受卓王孙的赐予那样“卑辱”的软骨头。显然,东坡是站在封建传统的观念上来看待司马相如的,不足为训。第七、八、九句引用《诗经·周南·汉广》,“夫子休乔木”意,是说贤女可求,以喻董毅夫有幸地得到孟光般的贤女为妻。东坡反其义而用之,可谓妙笔。最后三句发出衷心祝愿:愿董柳远离尘世,清闲无忧,左右相伴,白头偕老。

  全词,序言和正文互补,如道家常;想象与现实融会,情调浪漫。喻义精当,寓意深刻。五处用典引诗,不落俗套。以典代言,既精炼文字,又准确表意,实为东坡词的一大特色。东坡与家僮建立起一种感情上一拍即合的“朋友”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己与董毅夫的宦场失意的落泊感。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693-696
2、 谭新红.苏轼词全集: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148-151

mǎnjiānghóng··yōuxiāngxún--shì

dǒngmíngyuècáozuìguāndōngchuānguīyángguòdōngānguàifēngxiáwènzhīyuēzàiliǔshìsānérguānéryōuliǔshìnéngwàng怀huáijìn退tuìérxīnrántóngyōugòngruòchùguìshìānyānmìngshìérsuǒzuòmǎnjiānghóngjiētànzhīnǎiyùn

yōuxiāngxúnfēngguòjiāngchūn绿xiámèngzhìjīnkōngyǒuluànshānpíngshìluánxié耀yàodānpiáowèiqīnghuānjiàncànránguāngcǎizhàojiētíngshēnglán

yōumèngchuánxīnchángduànchùpíngwénjūn婿zhīfǒuxiàojūnbēijūnjiànzhōunánhàn广guǎngtiānjiàozixiūqiáo便biànxiāngjiāngzuǒshǒubàoqínshūyúnjiān宿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景公¹好弋(yì)²,使³烛邹(zōu)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¹⁰(shǔ)¹¹之以¹²其罪而¹³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¹⁴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¹⁵罪一也;使¹⁶吾君以¹⁷鸟之故¹⁸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¹⁹吾君重²⁰鸟而轻²¹²²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²³,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²⁴闻命²⁵矣。”
译文:齐景公喜欢捕鸟,命令烛邹管理鸟,但是(烛邹)让鸟逃跑了。齐景公十分生气,下令让官员杀掉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数他的罪状然后按照罪名杀他。”齐景公说:“可以。” 于是召见烛邹,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替我们君主看管鸟,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你使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你让诸侯知道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之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烛邹的罪已经列举结束,请杀死烛邹。”景公说:“不用处死了,寡人听从先生的教导。”
注释:¹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²弋: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系着绳的箭,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弋射;此处指捕鸟。³使:命令,派遣(上级对下级)。⁴烛邹:齐国大夫。⁵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也可翻译成“养”。⁶亡:丢失,逃跑,让……逃跑了,这里指让鸟逃走了。⁷诏: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这里指下令。⁸欲:想。⁹罪三:三条罪状。古代汉语中数词作定语常常放在中心词后。上文的“罪一”“罪二”用法相同。¹⁰请:请求。¹¹数:历数;列举。¹²以:按照。¹³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¹⁴汝:你。¹⁵是:这。¹⁶使:致使,让。¹⁷以:因为。¹⁸故:原因,缘故。¹⁹以:认为。²⁰重:重视,以……为重。²¹轻:轻视,以……为轻。²²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读书人。²³毕:结束。²⁴寡人:古代君主自称。²⁵闻命:接受教导。命:命令,这里指教导。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