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云佛塔金千寻,傍耸滴翠玲珑岑。
春供万家富远目,响答两地纷啼禽。
风摇野帻去复去,露浥乳窦深尤深。
奇声俊逸鲍夫子,蓬社不挂渊明心。
逆云佛塔金千寻,傍耸滴翠玲珑岑。
春供万家富远目,响答两地纷啼禽。
风摇野帻去复去,露浥乳窦深尤深。
奇声俊逸鲍夫子,蓬社不挂渊明心。
史浩

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5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qiǎn)黄耳¹、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lù),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译文:三年间我的梦魂时时飞向吴中故园路。我送只传信的黄犬,随你返回故土。若到松江呼唤小舟摆渡,切莫惊吓了鸥鸟白鹭。吴中四桥的河湾渡口,当年都是我常游的去处。
注释:¹黄耳:狗名。这里用此典表示希望常通音信。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wǎng)川图¹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²针线,曾湿西湖雨。
译文:我曾像王维描绘《辋川图》那样,细细品味吴中暮春景物,也常常吟诵王右丞的诗句。定个还乡的归期天公已应许,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的细针密线,曾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注释:¹《辋川图》:唐王维于蓝田清凉寺壁上曾画《辋川图》。²小蛮:歌妓名。这里指苏轼侍妾朝云。

  这是首送人之作,作于公元1092年(元祐七年)。此词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伯固回吴后及时来信。“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给对方一种“伴你同行”的亲切感。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就伯固之“归”,抒说自己之“归计”。

  在众多的送别词中,苏轼的这首《青玉案》可谓别具一格。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还客居他乡,是为“客”中送客之作。整首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作个归期天已许”一句,奇境别开,明知不可归而犹言“天已许”,思归之情,倍见殷切。“小蛮针线”则显出宦游天涯之可衰,情真意切,其意境绝非柳永“针线闲拈伴伊坐”(《定风波》)之类小儿女语所可比拟。“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归期天已许”写苏轼迫切思归与亲人爱侣团聚,特借白居易所宠爱的善舞妓人小蛮,喻指其爱妾朝云,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注定”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词人春衫,岂非“天已许”吗?全词写词人思念朝云,写法婉曲,含蓄深沉。

qīngàn ·sòngguīzhōng

shì sòngdài 

sānniánzhěnshàngzhōng qiǎnhuángěr suíjūn ruòdàosōngjiāngxiǎo jīngōu qiáojìnshì lǎojīngxíngchù 
wǎngchuānshàngkànchūn chánggāorényòuchéng zuòguītiān chūnshānyóushì xiǎománzhēnxiàn线 céngshī湿西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燕南壮士¹吴门豪²,筑中置铅³鱼隐刀
译文:燕南高渐离和吴国的专诸,一个在筑中暗藏铅块伏击秦始皇,一个将匕首暗藏在鱼腹中刺杀吴王僚。
注释:¹燕南壮士:指战国时燕国侠士高渐离。²吴门豪:指春秋时吴国侠士专诸。³筑中置铅:指高渐离在筑中暗藏铅块伏击秦始皇。筑:为古代一种打击乐器。⁴鱼隐刀:指专诸将匕首暗藏在鱼腹中刺杀吴王僚。隐:一作“藏”。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zhì)轻鸿毛¹
译文:他们都是为报君恩以命相许,生命应该像“泰山”那样重,而不能像“鸿毛”那样轻。
注释:¹太山一掷轻鸿毛:太山,即泰山。此句谓为知己不惜舍命相报也。太山,喻性命也。

  这首诗开头两句列举了古代两位著名刺客高渐离、专诸的事迹;第三句赞扬了这两名刺客的豪壮义气: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末句阐明了这些壮士、也是作者自己的生死观,用司马迁的话,说明为知己而死,死得其所。全诗虽只有短短四句,但观点明确,慷慨激昂。

  此诗起句“燕南壮士”,指高渐离;“吴门豪”指专诸。这里突出了他们最感人的精神力量:他们是壮士,他们有豪情。这两个词语的搭配,正好使专诸和高渐离的生命重新闪耀着奇异的光彩。这里“燕南”和“吴门”两个方位词也用得恰到好处。专诸刺杀吴王僚在吴王宫中,所以称“吴门”;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士皆瞋目,怒发冲冠,则发生在易水送别之时,易水在燕之南界,因此称“燕南”。这两个看似不经意的词语,在广阔的背景上使壮志豪情笼罩四野,使他们的英声侠气无处不存,无处不在。

  “筑中置铅鱼隐刀”句,为第一句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他们两人的壮志豪情正是通过这两件惊天动地富于传奇色彩的大事而被历史所确认。这两句诗各以对称排比的结构相连接,重新唤起读者对这两位侠士的向往与崇敬。

  “感君恩重许君命”句是全诗的主旨,是诗人要着重表达的一种信念,一个原则。诗人指出高渐离、专诸之所以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命相许是为了实践“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因此,这里的“恩”,不是“恩惠”,不是珍宝珠玉、车骑美女等物质的赐予,而是一种超越功利计较的“知遇之恩”,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理解和人格的尊重。这里的“许”,也不单是“报答”,更不是人身依附,而是一种自觉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格力量的自我完成。

  最后一句“太山一掷轻鸿毛”化用太史公司马迁《报任安书》的话“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表明自己的生死观,指出生命应该像“泰山”那样重,而不能像“鸿毛”那样轻。

  这首诗,可以看作是李白读《刺客列传》后所作的咏史诗;也可以看作是李白顿悟生命价值即兴抒发的豪情。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35-136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日:“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之道哉?”孟尝君日:“善!”乃弗逐。
孟尝君有舍人¹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日:“猿猴错²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³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yáo)(nòu)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之道哉?”孟尝君日:“善!”乃弗逐。
译文:孟尝君因为瞧不起他门客中的某个人,因而就想把他赶走,鲁仲连对他说:“猿猴离开树木居住在水上,那么它们就不如鱼鳖;经历险阻攀登危岩,那么千里马就不如狐狸。曹沫高举三尺长的宝剑劫持齐桓公,一军人马都不敌他一人之威;假如曹沫放下三尺长剑,而拿起锄草用具与农夫在田地中干活,那么他就比不上农夫。因此做事舍其所长,用其所短,就是圣明的尧也有做不到的事情。如今让人做他不会做的,做不来就认为他没有才能;教人做他做不了的,做不来就认为他愚笨。愚笨的就斥退他,不才的就抛弃他,假使人人驱逐不能相处的人,将来又要互相伤害报仇,难道不是为世人立了一个戒条吗!”孟尝君说:“好。”于是就不驱逐那个门客了。
注释:¹舍人:门客。²错:通“措”,放弃。³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⁴铫鎒:农 具。⁵尧:传说中的远古圣君。⁶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
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

  南陌酒香梅小,南陌是一个地名,南陌的酒,还是很香,满树的梅花却瘦弱了。这里有对比的意思。虽然对比的意思很糟糕,酒香对梅小。但这正是高明之处,酒香是过去闻到的,梅小是此时的。是回忆和现实的比较。回忆是美好的,现实是潦倒的。

  遍地落花浑不扫 梦回情意悄 红笺寄与添烦恼 细写相思多少 醉后几行书字小 泪痕都揾了 。这几句就很简单了。遍地落花浑不扫,落花满地也不曾去扫,此时的我仍旧是在梦中啊。梦里我回到了那个恋爱的季节,多么狂热、多么美好。(红笺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喜欢把信纸折成笺。)写信给他只是让自己越来越想他,徒增烦恼,在信中寄托了我多少的相思之情。醉后,)古人无论男子还是女子都爱喝酒,因为诗歌都是这么写的,其实这多半是配合诗词的意境罢了。)这句的表面意思就是喝酒了后,给你想情书,一边哭,一边写。哭的眼泪都干了,眼睛也模糊了,字也越写越小。

  这就是以一个女子口吻来写的词,宋朝的人为什么喜欢这么写的。可怜永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是唐朝,唐朝的男人出外打战,女人在家想男人。建功立业是每个男人的梦想。然而宋朝太弱小了,他们不能。所以只好回忆回忆了。

jīnmén ·chūnyòulǎo

wángānshí sòngdài 

chūnyòulǎo nánjiǔxiāngméixiǎo biànluòhuāhúnsǎo mènghuíqíngqiāo hóngjiāntiānfánnǎo xiěxiāngduōshǎo zuìhòuhángshūxiǎo lèihéndōuwènliǎo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钟鼓寒¹,楼阁暝(míng)²,月照古桐³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译文:钟鼓寒重,楼阁晦暗,月光照着金井边的古桐。深深的院落紧闭,小小的庭院空寂,落花沾着香露铺满了一地残红。
注释:更漏子: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上下片各六句,两仄韵、两平韵。¹钟鼓寒:传来的钟鼓声似乎带着寒气。²暝:昏暗。³古桐:老桐。⁴金井:以铜为栏的井。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¹水窗²高阁。闲倚(yǐ)户,暗沾(zhān)³,待郎郎不归
译文:烟柳重重,春雾淡薄,在高阁临水的窗前,灯光就要渐渐熄灭,眼见天色就要亮了。她百无聊赖地倚靠着门户,眼泪暗暗地落下来沾湿了衣裳,她苦苦等待情郎归来,他却迟迟不归。
注释:¹灯背:意思是掩灯。²水窗:临水之窗。一作“小窗”。³暗沾衣:即暗中流泪沾湿衣服。⁴郎不归:一作“归未归”。

  上片一开始,词人就借助于丰富的想象,给这位思妇造成一种孤独的氛围,一个寂寞的环境,在“钟鼓”之后着一“寒”字,而冷清之意全见:在“楼阁”之后缀一“瞑”字,而昏暗之色如绘。加上那轮淡淡的冷月,照在井边的老桐树上。多情的思妇独立小庭,无语凝思。这是从女主人公的视觉来写客观的景物。深深的院落关得紧紧的,小小的庭除显得空荡荡的,她伫立闲阶,逐渐看到露儿滴了,红色的花瓣带着浓郁的香气悄悄地落了下来,从而把自己的寂寞生活跟落花的飘零命运联系起来。这是从女主人公的感觉来写客观景物的。客观景物都带有思妇主观的感情色彩,即景即情,亦人亦物,不知何者为人,何者为物,何者为景,何者为情,浑然一体,妙合无垠,使凑者从中得到很好的审美享受。这个意境,跟李白《菩萨蛮》的“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极其相似。该词让那个脉脉含情的思妇隐藏在画面之外,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思妇的内心世界,读来韵味无穷。

  下片是从时间的推移上,继续用景语来烘托思妇的愁绪。露重雾稀,杨柳低垂,已是黎明的景象,而那个思妇仍然背着灯儿,守着窗儿,渴望着她的心上人。这“灯背水窗高阁”,恰到好处地表现思妇幽居独处而产生的孤独黯伤的心理。“闲倚户”三句,“倚户”为了“待郎”,泪下“沾衣”,是因“郎不归”。“闲”是无事可做,但这里的“闲”又不是无事可做,“街户待郎”便是极要紧的事,不过表面看上去似乎确是无事可做。“暗沾衣”的“暗”,乃是昕望不遂,悲从中来,泪下沾衣而不自知。可谓无一字不加意著力。如果说“钟鼓寒”三句,是“月上柳梢头”的薄暮,那么“深院闭”三句,就是“灯火已三更”的深夜,而“烟柳重”三句,则是“曙色东方才动”的黎明了。从时间的推移上,表明思妇凝望之久,痴情之重,在满怀希望的期待中,逐步走向失望的过程。“待郎郎不归”是作者点睛之笔,又是思妇伤心之语。执此句以回读上文,更感觉其中步步置景设色之妙。

  全词以景语为主,只在结尾三句写到女主人公的神态、心态,以此点明主题,强化景语效果。用疏钟、淡月、坠露、昏灯等景物,造成一种凄凉寂寞的氛围,又用纾缓、低沉、呜咽、断续的旋律,加深思妇的无可奈何的愁思。形式上虽然没有出现愁苦的字眼,骨子里却充满着哀怨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188-189
2、 王兆鹏编选.婉约词选:凤凰出版社,2012:30

gēnglòu ·zhōnghán

wéizhuāng tángdài 

zhōnghán lóumíng yuèzhàotóngjīnjǐng shēnyuàn xiǎotíngkōng luòhuāxiānghóng 
yānliǔchóng chūn dēngbèishuǐchuānggāo xián ànzhān dàilángláng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