蔟蔟琼瑶屑,花神点缀工。
似知吟兴动,满面是春风。
蔟蔟琼瑶屑,花神点缀工。
似知吟兴动,满面是春风。
叶茵

叶茵

吴江笠泽人,字景文。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 2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厨 通:橱;销金兽 一作:消金兽)
薄雾浓云愁永昼¹,瑞脑²³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chú),半兽凉初透。(厨 通:橱;销金兽 一作:消金兽)
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注释:¹永昼:漫长的白天。²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³销:一本作“消”,《花草粹编》等作“喷”。⁴金兽:兽形的铜香炉。⁵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⁶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厨:《彤管遗篇》等作“窗”。⁷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
东篱(lí)¹把酒黄昏后,有暗香²盈袖。莫道不销魂³,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
译文: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注释:¹东篱:泛指采菊之地。²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³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销:一作“消”。⁴西风:秋风。⁵比:《花草粹编》等作“似”。⁶黄花:指菊花。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永昼,一般用来形容夏天的白昼,这首词写的是重阳,即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时令,白昼越来越短,还说“永昼”,这只是词人的一种心理感觉。时间对于欢乐与愁苦的心境分别具有相对的意义,在欢乐中时间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则感到时间的步履是那样缓慢。一个人若对“薄雾浓云”特别敏感,担心白天总也过不完,那么,她的心境定然不舒畅。李清照结婚不久,就与相爱至深的丈夫赵明诚分离两地,这时她正独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长难捱了。这里虽然没有直抒离愁,但仍可透过这层灰蒙蒙的“薄雾浓云”,窥见女词人的内心苦闷。“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禁叫她“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难免有孤寂之感。“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黄昏赏菊东篱、借酒浇愁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北宋诗人林逋咏梅花的名句。这里则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同时也流露出“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这是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此词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是“物皆著我之色彩”,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在结构上自起句至“有暗香盈袖”,都是铺叙笔法;而把节日离索的刻挚深情留在结拍,使它如高峰突起。“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成为全篇最精彩之笔。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此词的另一个特点是含蓄。唐司空图认为含蓄的主要特征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及,若不堪忧。”(《诗品·含蓄》)从字面上看,这首《醉花阴》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细寻味,它的每个字都浸透了这一点。从她不时去看香炉里的瑞脑燃烧了多少(也即时间过去了多少)的细节中,读者可以感到她简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挨过去了,晚上更加难捱。李清照不直接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是写失眠,写一直到半夜都没有睡着。看来她不只是身体感到凉,主要的还是内心感到凉。于是她对赵明诚那苦苦思念之情便从字里行间洋溢而出。读罢全词,一位不堪忍受离别之苦的少妇形象生动地立在读者眼前。

  全词明白如话,没有冷涩难懂之处,表达的感情却十分深沉细腻。畅达与深沉相结合,这正是李清照词风的一个重要特点。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第1200-1202页 .
2、 陈祖美 .李清照作品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年9月版 :第41-44页 .

zuìhuāyīn ·nóngyúnchóuyǒngzhòu

qīngzhào sòngdài 

nóngyúnchóuyǒngzhòu ruìnǎoxiāojīnshòu jiājiéyòuchóngyáng zhěnshāchú bànliángchūtòu  (chútōng chú xiāojīnshòuzuò xiāojīnshòu )
dōngjiǔhuánghūnhòu yǒuànxiāngyíngxiù dàoxiāohún liánjuǎn西fēng rénhuánghuāshòu  (rénzuò rén )
春屋围花,秋池沿草,旧家锦藉川原。莲尾分津,桃边迷路,片红不到人间。乱篁苍暗,料惜把、行题共删。小晴帘卷,独占西墙,一镜清寒。
春屋围花,秋池沿草,旧家锦藉川原¹。莲尾分津,桃边迷路,片红不到人间。乱篁(huáng)²苍暗,料惜把、行题共删。小晴帘卷,独占西墙³,一镜清寒。
译文:春天里,钱得闲的庭院四周开满了鲜花;秋天时,园池的周围长满了杂草;河两边的空地上花草铺地,一派草木繁茂的景象。在荷花池的尽头有一条分叉的水道,而桃林的深处却是曲径通幽,花园周围又用高墙隔断了外人窥视园中美景的视线。花园中茂盛的竹林内,阴凉蔽日,真是个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啊。大家聚集在这儿,用诗词盛赞着园中的美景,可惜我们选遍了诗词名也写不尽园景之美。当天气刚一转晴的时候,如果晚上我们卷起园中楼阁中的窗帘,还可以毫无阻隔地欣赏那一轮悬挂在西面高墙上的清凉的圆月。
注释:庆春宫:词牌名。一名“庆宫春”。此词为平韵体,前段十一句,四平的;后段十一旬,五平韵。越:一本作“赵”。钱得闲:事迹不详。¹锦藉川原:五代十国时的钱为吴越国的建立者。其所居营为衣锦营,后开为衣锦城。钱镠游衣锦臧,宴故老,山林皆覆以锦。²篁:竹。³墙:一本作“嫱”。⁴一镜:指水平如镜。
风光未老吟潘。嘶骑征尘,只付凭阑。鸣瑟传杯,辟邪翻烬,系船香斗春宽。晚林青外,乱鸦著、斜阳几山。粉消莫染,犹是秦宫,绿扰云鬟。
风光未老吟潘¹。嘶骑征尘,只付凭阑。鸣瑟传杯,辟邪²翻烬(jìn),系船香斗³春宽。晚林青外,乱鸦著、斜阳几山。粉消莫染,犹是秦宫,绿扰云鬟(huán)
译文:园中的美景使我延缓了衰老,所谓“得山水情其人多寿”即此之谓也。但是,我那想要报国效忠驰骋疆场杀敌立功的壮志,却又在这花园里的闲游之中消磨殆尽了。在这花园中,我们可以自在地弹琴奏瑟,畅饮着醇酒,室内的辟邪炉中香烟缭绕,令人陶醉。春日里,如果我们能够乘小舟绕池游园,当系住小舟上岸之时,又可以在花园各处寻找花花草草来争异斗胜。黄昏之时,我们远眺西边,晚霞笼罩在园林之外,只见群鸦聒噪,纷纷没入到西边的群山中去了。人老色衰不用再去打扮,这好比秦时的老宫女,看到春天的翠绿色,反而会扰乱她的心绪一样。
注释:¹吟潘:指晋诗人潘岳,著名篇《闲居赋》,叹“得闲”。²辟邪:香名。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安息香树出波斯国,波斯呼为辟邪。”³香斗:水潭形如熨斗。⁴秦宫:语出杜牧《阿房宫赋》:“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⁵绿扰云鬟:语出《阿房宫赋》:“绿云找扰,梳晓也。

  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绘钱得闲园池的景物,并抒写作者游园时的感受。上片虚实兼写钱得闲园中各处景点,下片写出自己游园时的感受,不仅表达了隐逸之趣亦寄托了忧患之情。

  上片围绕园中之景展开笔墨。发端一韵,扣题,写钱氏园林之美。“春屋围花,秋池沿草”以对句出之。写此园内,屋之四周种满名花,池之四沿皆植卉草。“春”“秋”二字,指一年到头都是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日家锦藉川原”此化用五代时吴越王钱锣荣归乡里衣锦城时,宴故老,山林皆覆以锦缎之事,极写友人园林美如锦绣。友人姓钱,与吴越王同姓,故此典用得贴切自然。“莲尾分津”一韵写碧水洼漪,到处是莲花玉立,山径曲折,处处有桃花迎春。“分津”写水域广阔,渡口多。“迷路”既写曲径通幽,又写桃花茂盛,遮掩了山路。“片红不到人间”,以夸张笔法写钱氏庭园如仙境一般。“乱篁苍暗”一韵,言幽篁蓊蓊郁郁,遮掩着山中亭阁,其上面的题额隐约难见。“小晴帘卷”一韵,写园中西墙内的轩榭,屹立在平如静的水面上,睛日垂帝卷起,水上清冽的寒气阵阵袭来,令人心旷神怡。

  下片写园内主人。“风光未老吟潘”此句化用晋潘岳的《闲居赋》扣词题“得闲”二字,写友人在花园中悠闲度日,“风光”二字点出友人生活逍遥自在,情趣高洁脱俗。以下二韵围绕“风光”予以渲染。“嘶骑征尘”一韵,写其不为仕途弃波,而把兴趣付于“凭”远跳的山水之中,一个“只”字,言出兴趣的执著。“鸣瑟传杯”一韵,继续渲染“风光”二字,写友人在炉香袅袅的室内,时而饮酒赋诗,时而鸣琴鼓瑟;在一叶扁舟之中,时而荡于碧波,时而系于岸畔。这里有声响、有画面,动静交织。“晚林青外”一韵,言当夕阳西下之时,青迷漫,树枝上乱鸦归巢。此处“晚林”“乱鸦”“斜阳”为全篇涂上了暗色,与全篇景物的亮色相对照,令人有凄婉的感受,为结句作了铺垫。最后“粉消莫染”一韵,结得颇为含蓄,言这里环境虽然极为优美,好似秦朝的阿房宫,但“莫染”二字,点明这里没有绿云扰扰的晓,没有脂水涨腻的红粉,没有爱纷奢而亡秦的宫中佳丽,也就是说它不是真的阿房宫。结句空际转身,突兀而有气魄。这里是世外桃源的景,有避世隐居的情,在国势日微,动荡不安的南宋末期,词人向往平和安逸,忧虑国运日衰之情,都隐隐地寄托在词境之中。故周济曰:“梦窗每于空际转身,非具大神力不能。况其佳者,天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斁,追寻已远。君特哀思甚感慨,而寄情闲散使人不易测其中之所有。”(《介存斋论词杂著》)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 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上).北京:中国书店,2007:119-122
2、 唐圭璋.词语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1633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池馆¹(huī)(cuī)²古榭(xiè)³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译文:池畔的堂馆已经坍塌,古老的台阁一片荒凉,我在此地殷勤接待嘉客,共同度过这美好重阳。
注释:¹池馆:池苑馆舍。²隳摧:颓毁,倾毁。³榭:水边屋亭。⁴延:延请,招请。⁵嘉客:佳客,贵宾。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虽惭¹老圃(pǔ)²秋容淡³,且会黄花晚节香。
译文:虽然惭愧古旧的园圃秋色疏淡,就像我老去的面容一样,但请看一看晚年的气节,正如盛开的黄菊散放清香。
注释:¹惭:惭愧。²老圃:原指老菜农、老园丁,这里指古旧的园圃。³秋容淡:亦意含双关,兼指秋光与诗人老年容色。⁴黄花:菊花。⁵晚节:晚年的气节。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酒味已醇¹新过熟²,蟹(xiè)(áo)³先实不须霜。
译文: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而又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注释:¹醇:酒味厚。²新过熟:谓新酿的酒已很熟。熟,一作“热”。³蟹螯:本指蟹的第一对足,此处代指蟹,一作“蟹黄”。⁴实:指蟹肉已长满。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年来饮兴衰难强¹,漫²有高吟³力尚狂。
译文:近年来豪饮的兴致衰败难以勉强,只有高吟诗歌的才力还十分健旺。
注释:¹强:勉强。²漫:空。³高吟:指吟诗。

  韩琦的诗平易中见深劲,比较讲究炼意,但与一般的西昆体作家相比,风格又比较朴素。这首诗从水阁入题写九日宴会的兴致。

  第一句写池馆园林荒凉的感觉,写景较工,而以疏淡见长,且与第三句“秋容淡”相呼应。与全诗以意胜的特点很一致。第二句点出九日宴会之事,虽然池馆倾圮。台榭荒芜,却有嘉客来助成重阳雅集,环境虽然荒僻,人的兴致却很高,这一对比的意思一直贯穿到诗尾。

  三、四两句正面写九日赏菊,是韩琦的名句,这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而寄意: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两句含比兴之意,字面上是写菊花犹有晚香,言外之意则是表达自己有岁虽晚而节弥坚的品格。

  五、六两句写眼前宴会之事,重九宴会饮酒是诗歌中的传统内容,蟹螫也是展现文士风流雅致情趣的传统意象,但此诗不仅仅是简单借用这两个传统的重九意象,还更多地写到了酒和蟹螯本身,这种写日常生活中文士生活趣味的作法带有自居易的特点。

  诗的最后写自己年老虽不能豪饮。但诗兴仍豪,有翻案之意。这样写诗的意思不致衰竭,章法健举。

  韩琦这首七律,可谓信手拈来,“咸得于自然”,浑然天成。也就是诗人直抒胸臆而作诗,而不是“出于经史”;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这正是这首诗歌能够被人广为流传的主要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
1、 钱志熙选评.宋诗一百首:岳麓书社,2011:10-11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6

jiǔshuǐ--hán

chíguǎnhuīcuīxièhuāngyánjiāhuìzhòngyáng

suīcánlǎoqiūróngdànqiěkànhuánghuāwǎnjiéxiāng

jiǔwèichúnxīnguòshúxièáoxiānshíshuāng

niánláiyǐnxìngshuāinánqiángmànyǒugāoyínshàngkuáng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衙斋(zhāi)¹卧听萧萧²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译文: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注释:署:衙门。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¹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²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些小¹吾曹²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³
译文: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注释:¹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²吾曹:我们。³关情:牵动情怀。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语多谦逊委婉,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第一、二句点明诗人身份与周边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衙斋”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声,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植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生,同时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诗人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他在任期间确实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而被诬告罢官。

  第三、四句写诗人事无巨细、永远恪尽职守、关怀百姓。诗人直陈自己官职卑微,只是一个普通县官,语虽自谦,却用“吾曹”点出像诗人等这种下级基层官员在全国的数量之广,将之上升到普遍的高度。末句语带双关,还是用题咏画竹的方式说明,然而只要是有关民众疾苦,无论事情大小,都会放在心上。由题竹始,又终于咏竹,表面上看是咏竹,实际上却比喻民间疾苦,虚实相间,意味深长。为民解忧,是为官者责任所在,这两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照应了画意和诗题。

  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与为善之意,竹之清雅超拔与诗人的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自然相照。四句诗把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人道主义情怀寄寓其中,是题画诗中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李寅生主编.《古诗品读》.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15:239
2、 孙朝成编著.《三千年选解三百首·中国传统诗词摘珍解妙》.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304
3、 中华书局《月读》编辑部编著.《月读》.北京:中华书局,2010:20

wéixiànshǔzhōnghuàzhúchéngniánbāozhōngchéngkuò

zhèngxiè qīngdài 

zhāitīngxiāoxiāozhú shìmínjiānshēng 
xiēxiǎocáozhōuxiàn zhīzǒngguānqíng 

君不见彭门之黄楼,楼角突兀凌山丘。
君不见彭门之黄楼¹,楼角突兀(wù)²凌山丘。
译文:你还没有见过彭城门上的黄楼吧,楼角高耸越过山丘。
注释:徐州:州名,地当今江苏省西北部,黄河故道横穿市境。苏子瞻:苏轼,字子瞻。彭门:彭城之门。徐州古称彭城。¹黄楼:在旧徐州城东门上,苏轼所建。²突兀:高耸。
云生雾暗失柱础,日升月落当帘钩。
云生雾暗失柱础,日升月落当¹帘钩。
译文:云雾从楼脚生起,人们经常看不见柱子的基础,兀月升降时高度恰与楼窗平齐。
注释:¹当:相当、恰值。
黄河西来骇奔流,顷刻十丈平城头。
黄河西来骇(hài)¹奔流,顷刻十丈平城头。
译文:黄河自西而来犹如惊马般奔流,顷刻间十丈高的河水平了城头。
注释:¹骇:马受惊。
浑涛舂撞怒鲸跃,危堞仅若杯盂浮。
浑涛舂(chōng)¹怒鲸跃,危堞(dié)²³若杯盂(yú)
译文:浑浊的波涛横冲直撞像怒鲸跳跃,高耸的城堞几乎就像酒杯水盂在水面飘浮。
注释:¹舂撞:冲撞;舂,通“冲”,撞击。²危堞:高耸的城堞;堞,城墙上锯齿状的防箭垛。³仅:几乎。⁴杯盂浮:浮在水面上的酒杯、水盂。
斯民嚣嚣坐恐化鱼鳌,刺史当分天子忧。
斯民嚣(xiāo)¹²恐化鱼鳌(áo),刺史当分天子忧。
译文:百姓哭喊着怕变成水底的鱼鳖,苏刺史奔走忙碌,尽忠职守为国分忧。
注释:¹嚣嚣:惊恐喧闹的样子。²坐:因为。
植材筑土夜连昼,神物借力非人谋。
植材筑土夜连昼¹,神物借力非人谋²
译文:打树桩、夯堤土,不分白天黑夜地苦干,战胜洪水乃是神明借助人力所为,单靠人的谋划是不能成功的。
注释:¹“植材”句:谓不分昼夜地加固提防。植材,打桩。筑土,夯土修坝。“夜连昼”一作“夜运画”。²“神物”句:极言抗灾的不易,谓能战胜洪水乃是神明借助人力所为,单靠人的谋划是不能成功的。
河还故道万家喜,匪公何以全吾州!
河还故道万家喜,匪¹公何以全吾州²
译文:黄河归还旧道,万众欣喜齐赞颂:“若不是苏公,我们的吾州怎能保全!”
注释:¹匪:通“非”。²全吾州:使吾州保全。
公来相基垒巨石,屋成因以黄名楼。
公来相基¹(lěi)巨石,屋成因以黄名楼²
译文:苏公来察勘基址,垒起了巨石,屋宇建成便命名为黄楼。
注释:¹相基:相看地形,选定基址。²以黄名楼:命名楼为“黄楼”。按五行生克的理论,土能克水,土色黄,故黄楼有镇水之义。下旬“黄楼不独排河流”即由此而来。
黄楼不独排河流,壮观弹压东诸侯。
黄楼不独排河流¹,壮观弹压东诸侯²
译文:黄楼不止能够疏镇河流,壮观的气势也足以镇慑东路郡州。
注释:¹排河流:疏通黄河水流。排,疏通;《孟子·滕文公》:‘‘禹疏九河……排淮泗而注之江。”河,黄河。²“壮观”句:谓楼之壮观足以镇慑、折服东路各郡县。弹压,制服、镇慑。诸侯,这里指郡县。《汉书·王嘉传》:“今之郡守重于古诸侯。”
重檐斜飞掣惊电,密瓦莹净蟠苍虬。
重檐斜飞掣(chè)惊电¹,密瓦莹净蟠(pán)苍虬(qiú)²
译文:多重楼檐斜飞,能勾挂住闪电,晶莹明净的密瓦,盘卧着龙虬。
注释:¹掣惊电:牵制住闪电,勾挂住闪电。²蟠苍虬:像苍龙盘伏。蟠,盘曲而伏卧。虬(qi丘),无角龙。二十八宿东方为苍龙七宿,黄楼在徐州东门上,故以“蟠苍虬”极言其高。
乘闲往往宴宾客,酒酣诗兴横霜秋。
乘闲往往宴宾客,酒酣(hān)诗兴横霜秋¹
译文:苏公每有空闲,常登楼宴会宾客,酒酣耳热时,蓬勃的诗情便横溢金秋。
注释:¹“乘闲”二句:黄楼建好的次年[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重九日,苏轼在黄楼设宴,“坐客三十余人,皆知名之士”,苏轼有《九日黄楼作》诗日:“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千柄插。”可作此联及结尾一联的注解。
沉思汉唐视陈迹,逆节怙险终何求?
沉思汉唐视陈迹,逆节¹(hù)²终何求?
译文:我面对着汉唐的遗迹沉思默想,那群恃险抗上的逆臣到底何求?
注释:¹逆节:违抗中央命令;节,原指节旄,是中央派出的使臣的信物,引申指对地方官的任命,故有“逆节”等于“抗命”。²怙险:依恃险要的地势。
谁令颈血溅砧斧?千载付与山河愁。
谁令颈血溅砧(zhēn)¹?千载付与山河愁。
译文:谁让他们以身试法,让颈血溅满刑具,千年万代给淮北山河带来忧愁。
注释:¹砧斧:杀头的刑具。
圣祖神宗仗仁义,中原一洗兵甲休。
圣祖¹神宗²仗仁义,中原一洗兵甲休。
译文:大宋朝圣明的天子依仗着仁义,平定天下人,使中原大地战争永止休。
注释:¹圣祖:一般指开国的君主,这里当指宋太祖赵匡胤。²神宗:当朝皇帝赵顼。
朝庭尊崇郡县肃,彭门子弟长欢游。
朝庭尊崇¹郡县肃²,彭门子弟³长欢游。
译文:朝廷的地位崇高,郡县谦恭敬业,徐州的黎民百姓长远快乐又悠游。
注释:¹尊崇:庄严伟大。²肃:谦恭敬业。³彭门子弟:彭城百姓;传说彭祖封于彭,彭城世家皆其后代,故称彭地居民为彭门子弟。
长欢游,随五马,但看红袖舞华筵,不愿黄河到城下。
长欢游,随五马¹,但看红袖舞华筵(yán),不愿黄河到城下。
译文:长远地快乐又悠游,追随着徐州苏太守,唯愿欣赏歌女在宴会上欢舞,不愿意黄河咆哮大水到黄楼。
注释:¹五马:指郡守、知州。汉制,太守车驾五马。《陌上桑》:“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这首诗先用四句诗概说黄楼高耸入云的气势作为引首,接着笔锋一转,以极简洁的笔法叙述了大水袭来,苏轼率军民战胜洪水的经过和水后黄楼的修建及修楼的意义。然后再次描绘黄楼的雄伟,叙写楼成后苏轼与民同乐的情景。最后推出诗的主题:但愿永享太平、永无灾变!其间述古征今,微言大义,使诗的内涵更加丰富。此诗结构讲究,语言酣畅,把叙事与抒情、写人与写景、纪实与纪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确乎是宋诗此类题材中难得的佳作。

  开头四句,先写黄楼之高,笔势飞腾。用山丘、云雾、兀月来烘托,气魄宏大。

  接着跳开来,回头写黄河决口“水及徐城”之事。先用“黄河西来”四句写水势凶猛,城被水围,刻画生动,写出难写之景。再以“斯民”等句写徐城情势危急与苏轼的勇于尽责。“斯民”句,用“嚣嚣”两字写当时人民惊恐呼号之状,情景逼真;加以“坐恐化鱼鳖”,点明这是人命攸关的人事。“刺史”句写入苏轼。在危急时,苏轼毅然挺身而出,一面发动群众,一面动用驻军,来筑堤护城。诗用“刺史”为“天子分忧”,措词庄重得体。“植材”两句写筑堤措施与工程速度。“神物借力非人谋”,尤得修辞之妙。句意言工程进度之速,如得“神助”,充分表明军民力量之大;说“非人谋”,实则正是赞颂“人谋”,这从下面“匪公”句就可以知道。“河还”两句,借用徐州人民口气,写出筑堤捍水的效果及对苏轼的赞颂,具体生动而又亲切,为传神之笔。

  “公来”以下转入黄楼。“公来”两句写苏轼利用筑堤所余的木石修建黄楼。修黄楼并不是苏轼为了个人享受,下面就此细说。根据旧传“五行”说法,土能克水,而土为黄色。用“黄楼”制服水患,这是迷信说法;苏轼、陈师道并不真的相信它,所以用“不独排河流”一语带过,接下便说“壮观弹压东诸侯”。徐州自古为东方军事重镇,在东方起“弹压”作用,这是历史事实。句言“壮观弹压东诸侯”,是说黄楼的“壮观”在东方郡县中为第一,这是就楼而言的。但这还只是一层;更深层的意思是:通过黄楼表明徐州繁荣昌盛,对其他州郡某些阴谋割据者会起镇慑作用。“重檐”两句刻画“壮观”之“壮”,这是写楼的必不可少之笔。妙在用“惊电”、“蟠虬”来形容,写得气势飞动,刻画出一个“壮”字,把黄楼写活了。“乘闲”两句写楼成宴客。苏轼《九兀黄楼作》诗说:“诗人猛士杂龙虎,楚舞吴歌乱鹅鸭”,客人中有文有武,宴会上有舞有歌,可为此句作注脚。句中“诗兴”即指《九兀黄楼作》而言。这两句不仅写出苏轼的文采风流,而且暗示着“与人同乐”。这是修建黄楼的另一作用。这两个作用其实是联结在一起的,因为重镇的繁华,便是“镇压”力量的象征。作者俯仰今古,引起“沉思”:重镇的强大,是否又会被野心家用为割据之地?因而有了下一段议论。

  “沉思”四句,就汉唐往事,指出:“怙险”、“逆节”的人,只能自致杀戮,没有好下场;“圣祖”四句,写出宋朝从太祖、太宗以来,统一了中原,并且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局面,使朝庭尊崇,群县肃穆;具体到徐州,人民也就能过着平安无事的兀子。他用“彭门子弟长欢游”,象征地方安定、社会繁华。写得形象生动。这也就暗渡到黄楼。因为黄楼也是歌舞之场,陈师道后来写《寄曹州晁大夫》诗说:“堕絮随风化作尘,黄楼桃李不成春。只今容有名驹子,困倚阑干一欠伸。”陈师道《南乡子》词序中还说:“晁大夫增饰披云,初欲压黄楼……而曹妓未有显者,黄楼不可胜也。”透露出黄楼当时歌舞之盛,下文有“红袖舞华筵”之语,与此承接。

  最后,以“随五马”,点明苏轼与民同乐。“五马”是汉代太守仪制,用典恰当。苏轼在徐州作的《江城子》词中有“为报倾城随太守”之句,人民既随太守出猎,也就可随太守观看歌舞。这里主要是为了写水退楼成之后的地方繁华、官民同乐景象。这三句突然换韵,并用长短句写出,从语言风格看,很像民间歌谣。用它来总括全篇,真切而有余味。

  这首诗有写景,有写人,有叙事,有议论,有抒情。其中既写了水来与捍水,又写了筑楼与楼成;写了苏轼,也写徐州人民;还写到汉代、唐代往事。内容充实,层次繁多,千端万绪,而作者执简御繁,举重若轻,纵横跳宕,转折自如。这固然由于他诗功纯熟,巧于修辞,精于组织,更由于着眼点高,想象力强,正如朱珪评李白诗时所言:“陵蹈虚空,俯视沧海”,“英光浩气,溢乎毫墨之外”,故“造语豪壮”(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足以上继李白,近比苏舜钦、王令、苏轼。朱珪认为,作者当与“晃、秦同传”,但他与晁补之、秦观风格并不相近。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471-473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