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成大字书,意快有谁如。
巨浪银山立,风樯百尺馀。
诗成大字书,意快有谁如。
巨浪银山立,风樯百尺馀。
邵雍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今河南辉县市百泉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12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漫天¹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²。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³
译文:满天白茫茫的一片,大军在雪中前进,心情更加迫切。头上是险峻高山,狂风漫卷红旗越过那险要关隘。
注释: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广昌:江西南丰县南,抚水上游西北岸。¹漫天:满天。²情更迫:发表时原作“无翠柏”,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改为“情更迫”。³大关:指险要关隘。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此行何去?赣(gàn)¹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²
译文:此行将要去往何处?赣江江畔风雪正迷乱。命令昨日已下达,十万工农武装就要直取吉安。
注释:¹赣江:江名,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源章水出自广东省毗连江西南部的大庾岭。²吉安:现为市,在江西中部,赣江西岸。

  上阕描写行军的场面。这首《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却是抑扬起伏,开篇就以漫天雪花为材,为整首词设置了异常广阔的背景,同时也为全篇定下了基调。在勾勒出这广阔的背景后,再转而写人,描绘出一幅雪中行军的图画。红军战士不畏严寒,顶风冒雪前进,“雪里行军情更迫”,军情紧急,风雪严寒,无疑增加了行军的困难,而红军战士完成任务的决心却更为强烈、迫切。起首这一句既写出了雪中行军时的自然环境,也显示了当时的军事形势和社会环境,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宛然可见。雪天行军,虽不乏雄心壮志,然结果如何呢?词人接下来并不顺接直写,反以形象之语转写他物。高山巍巍,矗立在眼前,又像横在人头上,似是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但是“风卷红旗过大关”,在此未直接写人,而写的是红旗,但是不难想见,真正过关者,人也,漫天飞雪中,伴随着狂风翻卷着红旗,红军战士就轻松地跨越了山上的古道雄关,困难虽大,然可一举迈过,丝毫不以为难,这是何等豪迈的气概!风雪严寒,凸显出环境形势之恶劣,也衬托出人的壮志豪情。这里虽未直接写人,实则借旗写人,以红旗来映照、表现广大工农红军勇往直前、顽强不屈的性格和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虚与实,直笔与侧写,写实与浪漫在此自然地融为一体。

  下片则指明了此次行军的目的和方向。在描绘了漫天飞雪与风中红旗后,又用设问引起下文:“此行何处?”继而自答:“赣江风雪迷漫处。”答语并未明指此次行军的具体方向,而只是泛言滔滔赣江上的风雪迷漫之处。风雪茫茫,道路迢迢,似困难重重,崎岖难行,词之思致至此显得有些低沉、迷茫。但紧接着最后一句:“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明确点出此次部队出征的最终目标,又立时将情绪提起,语极平易,然力有千钧,让人仿佛看到千百万已被革命唤醒并组织起来的工农武装,正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地奔赴战场,在他们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没有不可战胜的地方。词至此又完成了一个更大的起伏,先抑后扬,重点在后,使整篇的情感、气氛完全改观。

  这首《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简洁平实,明白晓畅,同时又波澜起伏,抑扬有致,意象择取和遣词造句都匠心独运,精彩毕现。全篇于质实凝炼之中,寓深远宏大之意,洋溢着乐观的气氛,澎湃着昂扬的激情。词中也不避革命征途中的困难,让人在为广大工农武装不畏困难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信念所震撼、感染的同时,又分明体会到征途上的艰难险阻,感受到革命成功之不易。正如古人所云“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陆游《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二首之二),好的诗文,取材于火热的生活,来自真切的感受,只要将身之所历,心之所感真实写出,毋须雕琢,自是佳作。这首小令取自革命征程中,自然地将豪情与现实、写实与浪漫紧密绾合,既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又有持久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人民网.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jiǎnlánhuā ·guǎng广chāngshàng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màntiānjiēbái xuěxíngjūnqínggèng tóushànggāoshān fēngjuǎnhóngguòguān 
xíng gànjiāngfēngxuěmànchù mìnglìngzuóbān shíwàngōngnóngxiàān 
东门园上春风微,醇醇冢上花成围。
东门园上春风微,醇(chún)醇冢(zhǒng)¹上花成围。
译文:东门园上春风习习,醇醇的坟墓由花围成。
注释:¹冢:坟墓。
醇醇一去不复返,食一盂兮酒一卮。
醇醇一去不复返,食一盂(yú)¹兮酒一卮(zhī)²
译文:醇醇一去不复返,喝下一杯又一杯的苦酒。
注释:¹盂:盛液体的敞口器具。²卮:盛酒的器皿。
悲莫悲乎今日,伤莫伤乎旧衣。
悲莫悲乎今日,伤莫伤乎旧衣。
译文:今天我很悲伤,看到曾经穿过的旧衣服心中哀伤。
思其言而想其貌,吁嗟乎天殇吾儿。
返其言而想其貌,吁(yù)(jiē)¹乎天殇吾儿。
译文:思念他的话思念他的容貌,悲叹儿子的离世。
注释:¹吁嗟:叹词。表示忧伤或有所感。

gǒugǒu--

dōngményuánshàngchūnfēngwēichúnchúnzhǒngshànghuāchéngwéichúnchúnfǎnshíjiǔzhī

bēibēijīnshāngshāngjiùyánérxiǎngmàojiētiānshāngér

故交吾未测,薄宦空年岁。
故交吾未测,薄宦¹空年岁。晚节踪曩²贤,雄词冠当世。
译文:我那些旧日的朋友都音信杳然,居官卑微,空度了几多年华。你的节操直追先贤,你雄浑的诗文的当世最好的。
注释:¹薄宦:居官低微。²曩:过去,以往。
晚节踪曩贤,雄词冠当世。
堂节皆食客,门外多酒债。产业¹曾未言,衣裘与人敝。
译文:你的厅堂之中坐满了食客,对外还欠着许多酒债。你从不言及财产积累之事,与朋友共衣,即使穿破了也毫不在意。
注释:¹产业:财产。
堂中皆食客,门外多酒债。
飘飖¹戎幕下,出入关山际。转战轻壮心,立谈²有边计。
译文:你供职幕府,随军转徙,出入于关隘山峰之间。苦战之时不以所谓豪情壮志为意,瞬息间并能拿出安定边塞的妙计。
注释:¹飘飖:即飘摇。²立谈:指时间短促之间。
产业曾未言,衣裘与人敝。
云沙自回合,天海空迢递。星高汉将骄,月盛¹胡兵锐。
译文:云雾、沙尘在风中回旋、聚散,天穹空旷高远。月盛星高,战斗十分频繁,当此之时唐军将领却十分骄纵,而胡人军队锐气正盛。
注释:¹月盛:月满之时。
飘飖戎幕下,出入关山际。
沙深冷陉¹断,雪暗辽阳闭。亦谓扫欃枪²,旋惊陷蜂虿。
译文:沙漠渊深阻断冷陉,雪天里天光暗淡,辽阳城门紧闭。本来说要消弭兵患,却突然惊讶地发现自己已深陷敌阵。
注释:¹冷陉:山脉名称,在今辽宁开原。²欃枪:彗星的别名。
转战轻壮心,立谈有边计。
归旌告东捷,斗骑传西败。遥飞绝汉书,已筑长安第¹
译文:先期归来的军队回来时说是打了胜仗,而逃回的骑兵却传来战败的实况。军中远远地传来求援的文书,而主帅已在长安城中建起了自己的私第。
注释:¹已筑长安第:意指边将不关心国家边防,只关注自己的私产。
云沙自回合,天海空迢递。
画龙俱在叶,宠鹤¹先居卫。勿辞部曲勋,不藉将军势。
译文:朝廷徒有好士之名,受到朝廷恩宠的败军将领反而先行返回了长安。将领不要争抢部署的功劳,部署不应凭借将军的威势。
注释:¹宠鹤:语见《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星高汉将骄,月盛胡兵锐。
相逢季冬月,怅望穷海裔¹。折剑留赠人,严装遂云迈。
译文:我们的冬季之月相遇,惆怅地望着远方的海边。解下长剑送给你,你将整肃衣裳踏上远行之路。
注释:¹海裔:海边。
沙深冷陉断,雪暗辽阳闭。
我行将悠缅¹,及此还羁滞。曾非济代谋,且有临深²诫。
译文:我离开家时就已充满了忧虑,到了这里又长期遭受阻绊。我虽没有周济当代的谋略,却还算兢兢业业。
注释:¹缅:思虑的样子。²临深:面临深渊。
亦谓扫欃枪,旋惊陷蜂虿。
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眇忆青岩栖,宁忘褐衣拜¹
译文:随着波浪或清或浊,和物体一样或丑或美。闭着眼睛想着那栖居于青岩之间,忘却那追逐功名之事。
注释:¹褐衣拜:以平民的身份入拜朝节。
归旌告东捷,斗骑传西败。
自言爱水石¹,本欲亲兰蕙²。何意薄³松筠,翻然重菅蒯。
译文:我一直都希望能与贤良清廉之人为伍,与品德高尚的贤者相伴。为何我与志行高远之人相伴,却仍然才质平平。
注释:¹水石:清水、白石,比喻贤良清廉之人。²兰蕙:两种香草,比喻品质高尚者。³薄:接近。⁴松筠:松树和竹子,比喻志行高洁之人。
遥飞绝汉书,已筑长安第。
恒深取与分,孰慢平生契。款曲¹鸡黍期,酸辛别离袂。
译文:我一直十分谨慎于义利的取舍,哪里敢怠慢平素做人的原则?此时我热情地招待你,可惜又要痛苦地和你分别。
注释:¹款曲:衷情。
画龙俱在叶,宠鹤先居卫。
逢时愧名节,遇坎悲沦替。适赵¹非解纷,游燕²往无说。
译文:我虽遇上好时候,惭愧的是不能树立美好的名誉和节操。到了赵国却不是去排忧解难,到了燕国也没有达到游说的目的。
注释:¹适赵:反用鲁仲连为赵国排忧解难的典故。²游燕:反用苏秦到燕国游说的典故。
勿辞部曲勋,不藉将军势。
浩歌方振荡,逸翮思凌励。倏若异鹏抟¹,吾当学蝉蜕²
译文:浩大的歌声正回荡在天空,遒劲的鸟儿正想着凌空飞翔。你将如奇异的大鹏鸟那样,忽然间展翅高翔,我且学习那蝉蜕去外壳一般隐居去吧。
注释:¹鹏抟:大鹏展翅高飞,典出《庄子·逍遥游》。²蝉蜕:喻指远离尘俗。
相逢季冬月,怅望穷海裔。
相逢季冬月,怅望穷海裔。
折剑留赠人,严装遂云迈。
折剑留赠人,严装遂云迈。
我行将悠缅,及此还羁滞。
我行将悠缅,及此还羁滞。
曾非济代谋,且有临深诫。
曾非济代谋,且有临深诫。
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
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
眇忆青岩栖,宁忘褐衣拜。
眇忆青岩栖,宁忘褐衣拜。
自言爱水石,本欲亲兰蕙。
自言爱水石,本欲亲兰蕙。
何意薄松筠,翻然重菅蒯。
何意薄松筠,翻然重菅蒯。
恒深取与分,孰慢平生契。
恒深取与分,孰慢平生契。
款曲鸡黍期,酸辛别离袂。
款曲鸡黍期,酸辛别离袂。
逢时愧名节,遇坎悲沦替。
逢时愧名节,遇坎悲沦替。
适赵非解纷,游燕往无说。
适赵非解纷,游燕往无说。
浩歌方振荡,逸翮思凌励。
浩歌方振荡,逸翮思凌励。
倏若异鹏抟,吾当学蝉蜕。
倏若异鹏抟,吾当学蝉蜕。
这首诗是诗人在蓟门一带为赠别王悔而作。全诗以悲哀的自述开篇,承此而称赞了友人倜傥的风采,转而开始对边塞现实进行淋漓尽致的剖析,复又言自己不得志的经历,最后勉励友人一番,赌气似的声明要隐居而去。其实诗人之所以对边塞事宜那么关心,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获得重用,因此,从内心讲,他是不愿意去隐居的,但现实又令诗人感到十分失望和无奈,内心十分矛盾。同时,诗人对边塞黑暗已有深刻认识,也预感到友人此去恐怕十分不利,却又不便明说,只是一个劲地称赞、鼓励,因此诗节多有转折突兀,前后矛盾之处。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99-101页
醉云又兼醒雨,楚梦时来往。倦蜂刚著梨花、惹游荡。还作一段相思,冷波叶舞愁红,送人双桨。
醉云又兼醒雨,楚梦时来往。倦蜂刚著梨花、惹游荡。还作¹倦段相思,冷波叶舞愁红,送人双桨。
注释:¹作:倦本作“做”。
暗凝想。情共天涯秋黯,朱桥锁深巷。会稀投得轻分、顿惆怅。此去幽曲谁来,可怜残照西风,半妆楼上。
暗凝想。情共天涯秋黯,朱桥锁深巷。会稀¹投得轻分、顿惆怅。此去幽曲谁来,可怜残照西风,半妆楼上。
注释:¹稀:倦本作“须”。

  “醉云”两句,言词人因为与恋人别离,精神颓唐,整常借酒浇愁,以致神志恍惚,常处在梦幻之中。而在梦幻中,词人正好追寻到恋人的倩影,和她亲亲热热,恰如楚襄王之云雨巫山也。“倦蜂”四句,以物拟人,聊解相思。“双桨”,这里是借代船。言词人的内心经常激发起倦阵阵动荡的情思,他非常希望能获得倦个温馨甜蜜的居处,但如今却像倦只疲倦的蜜蜂,刚停到倦朵洁白的梨花上想要吮蜜,却被倦阵狂风吹得四处飘荡,无法存身。因此这种想要能与恋人长守倦起过着平静的生活,只是自己的倦厢情愿的单相思罢了。眼前见到的只有秋水中随风哆嗦的枯荷及倦两朵蔫萎的荷花,和送人离去的行船。而词人的单相思和眼中所见的“冷波叶舞愁红,送人双桨”却又适成对照:倦边是词人深深的相思苦;倦边却是落花无情随流水,无知双桨送人去。上片是词人自伤别情。

  “暗凝想”三句,倦转而为别离中的恋人设想。言恋人冥思苦想,两人将要天各倦方,重聚的机会像这残秋的景象倦般灰暗、渺茫,惟有朱雀桥畔的野草紧锁着我所居住的深巷旧居。“朱桥”句,用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的意境,也是暗指恋人已经离他而去了。“会稀”四句,少妇所想。她想:我俩重新欢聚的希望已很渺茫,那轻易的分手,使我倦想起来就会感到惆怅难熬。这次你(指词人)离开以后,今后还会有什么人再来此弹奏这哀幽的琴曲?现在惟有那夕阳、秋风来陪伴“半妆楼上”的奴家了。下片是词人设想中的恋人哀分离的情景,但这也只是词人单相思所幻化出来的景象罢了。

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
日日过西湖¹,冷浸(jìn)一天²寒玉³。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miǎo)
译文:天天经过西湖,湖水平静,宛如浸泡着一湖略带寒意的碧玉。山色虽说美丽如画,但想画时却难以描画。
注释: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倚秋千”“秦刷子”“翠圆枝”等。双调四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¹西湖:指杭州西湖。本名钱塘湖,因其在市区之西,故亦称西湖。唐宋以来便因湖山景物俱佳而成为游览胜地。²一天:形容湖面之广。³寒玉:比喻清冷雅洁的东西,如水、月等。李贺《江南弄》:“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帖寒玉。”此句是描绘秋冬气象。⁴难邈:即难以描画之意。韩愈《楸树》诗有“不得画师来貌取”句,一本“貌”即作“邈”。朱熹校《昌黎集》于此诗后注云:“貌,音邈。”后晋天福四年写本汉将王陵变亦有句云:“诏太史官邈其夫人灵在金牌之上。”可知凡是用“貌”作描绘解时,唐宋人皆读作“邈”,有时亦写作“邈”。
前弦后管夹歌钟,才断又重续。相次藕花开也,几兰舟飞逐。
前弦后管¹夹歌钟²,才断又重续。相次³藕花开难,几兰舟飞逐。
译文:管弦歌钟之声处处可闻,才停下又接着继续奏起。朵朵荷花依次开放,几只小船在湖中飞快地追逐。
注释:¹弦、管:即管弦乐器,这里指演奏乐曲。²歌钟:乐器名,演奏时打击用以节歌之钟。³相次:依次。⁴藕花:即荷花。西湖荷多,有“十里荷花”之称。⁵几:几多,多少。⁶兰舟:木兰舟,舟的美称。

  这是一首写景词,写作者秋日游西湖的所见所感。上片描绘西湖水如寒玉、山色如画的怡人景象;下片写游湖的盛况,管弦声飘,游船飞逐,热闹非凡。词人以游览西湖为立足点,选取山水荷舟、游人歌乐等相关场景,组成一幅夏日全景图,表现西湖之美与游湖之乐,层层写来,形象生动。全词明白如话,淡雅清新,在辛词中别具一格。

  开头两句总写游湖的观感。“日日过西湖”,写其游湖次数之多,暗示西湖特别美丽,简直使人百游不厌,虽没明言西湖之美,其风物之迷人自不待言。“冷浸一天寒玉”,言湖水清冷,像寒玉一样,整天沉浸在寒冷的秋色之中,使整个湖变得更加清澈秀丽。如果说开头两句写水光,接下去两句则写山色,是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写的。其中前一句说:“山色虽言如画”,对西湖的山色从正面加以肯定;而后句则说“想画时难邈”,意思是说西湖山色如画,如果要画的话,再高明的画家也难以把它美丽的面貌画出来。这是以画家的手拙来衬托山色之美,可谓别出心裁。可见西湖山色比画还美,以虚写实,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上片写西湖的水光山色,为下片写游湖作了很好的铺垫。

  “前弦”二句写游人之多和歌吹之乐。“前弦后管夹歌钟”,一个“夹”字,可见弦管并奏,歌声嘹亮;“才断又重续”,说明楼馆林立,表演此伏彼起。词人虽然没说游人如云,也没说游人如何兴高采烈,只写歌声不断,此伏彼起,即“才断又重续”这一特定场景,以点代面,把游湖的盛况集中地描绘了出来。结尾两句写湖上荡舟。如果说“前弦”二句写歌吹,写听觉形象,而“相次”二句则写藕花、写荡舟,写视觉形象,言藕花相继开放,清香四溢,游人荡舟其间,互相“飞逐”,那是何等开心,那画面又是何等飘逸,美妙动人。

  全词有静景的描绘,也有动景的刻画;有的示之以色,有的诉之以声;有的用夸张手法,有的用比喻手段,把西湖的山水之美写得生动活泼,把自己的喜悦之情渲染得无以复加。有人说:“在他的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此词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母庚才,顾之京副主编;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编著.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上.北京:中国书店,2006:37-38
2、 应守岩编.南宋西湖词解读.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95

hǎoshìjìn ·西

xīn sòngdài 

guò西 lěngjìntiānhán shānsuīyánhuà xiǎnghuàshínánmiǎo 
qiánxiánhòuguǎnjiāzhōng cáiduànyòuchóng xiāngǒuhuākāi lánzhōufēizh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