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别一年余,岁残相忆初。
重烦君欵密,远寄我空疏。
衰朽百端有,忧愁一点无。
闲吟四十字,聊用答来书。
见别一年余,岁残相忆初。
重烦君欵密,远寄我空疏。
衰朽百端有,忧愁一点无。
闲吟四十字,聊用答来书。
邵雍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今河南辉县市百泉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12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钑镂银盘盛炒虾,镜湖莼菜乱如麻。
(sà)(lòu)¹银盘盛炒虾,镜湖²(chún)菜乱如麻。
译文:雕嵌着花纹的银盘中盛着炒过的虾子,碗中盛着莼菜根熬的汤,所以看上去乱得像麻一样。
注释:¹钑镂:用金银在器物上雕嵌花纹。²镜湖:即今绍兴鉴湖,以大禹在会稽山下铸镜的传说而得名。
汉儿女嫁吴儿妇,吴儿尽是汉儿爷。
汉儿女嫁吴儿¹妇,吴儿尽是汉儿爷。
译文:你们北方的女子经常嫁给我们南方的汉子,那北地女子生下的孩子算是你们北方人,我们吴地人不就是北方仁的爹了么!
注释:¹吴儿:吴地少年。

zhīzhāngshī--kuàng

lòuyínpánshèngchǎoxiājìngchúncàiluànhànérjiàérérjǐnshìhànér

天际晴云舒复卷,庭中风絮去还来。
天际晴云舒复卷,庭中风絮(xù)去还来。
译文:天边的云卷云舒,庭院中的风携着柳絮飘来飘去。
人生自在常如此,何事能妨笑口开?
人生自在常如此,何事能妨(fáng)¹笑口开?
译文:逍遥自在的人生也常常像这样,有什么事能妨碍笑口常开呢?
注释:¹妨:妨碍。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尊 一作:樽)
多情却似总无情¹,唯觉尊(zūn)²前笑不成。
译文:多情的人却像是无情人儿一样冰冷,在离别的酒宴上只觉笑不出声。
注释:¹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像彼此无情。²尊:古代盛酒的器具。也作“樽”。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替离别的人流泪到天明。

  这是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像无情;只觉得酒宴上要笑笑不出声。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着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致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像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深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了出来。“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案头蜡烛有心还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客观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眼里烛芯却变成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出版社.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34-36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810-811

zèngbiéèrshǒu ·èr

 tángdài 

duōqíngquèzǒngqíng wéijuézūnqiánxiāochéng  (zūnzuò zūn )
zhúyǒuxīnháibié rénchuílèidàotiānmíng 
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筱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须观之。”
昔有人得一鳖(biē)¹,欲烹(pēng)而食之,不忍²当杀生³之名。乃炽(chì)火使釜(fǔ)水百沸,横筱(xiǎo)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rǔ)。”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须观之。”
译文:过去有人捉到一只鳖,想把它煮来吃,又不肯担负杀生的恶名。于是把炉火烧得很旺让锅里的水沸腾,在锅上横架一根细竹子作为桥。然后跟甲鱼约定说:“(你)能渡过这桥,我就放你一条生路。”鳖知道主人是在使用诡计取它性命,就尽力小心地(像螃蟹爬沙一样)爬行,仅仅能够渡过(竹桥)一次。 主人说:“你能渡过这桥,真是太好了!请再为我爬一次,我想要再看看。”
注释:¹鳖:形状象乌龟,背甲上有坎皮。也叫甲鱼或团鱼。俗称王八。²不忍:这里是不愿意的意思。³杀生:旧时指宰杀牲畜、家禽等生物。⁴筱:细竹子。 ⁵爬沙:原指蟹行,这里指鳖行。⁶更:再。
洪渥,抚州临川人。为人和平。与人游,初不甚欢,久而有味。家贫。以进士从乡举,有能赋名。初进于有司,连辄出;久之乃得官。官不自驰骋,又久不进,卒监黄州麻城之茶场以死。死不能归葬,亦不能返其孥。里中人闻渥死,无贤愚皆恨失之。
洪渥¹,抚州临川人。为人和平。与人游,初²不甚欢,久而有味。家贫。以进士从乡举,有能赋名。初进于有司,连辄(zhé)³;久之乃得官。官不自驰骋,又久不进,卒监黄州麻城之茶场以死。死不能归葬,亦不能返其孥(nú)。里中人闻渥死,无贤愚皆恨失之。
译文:洪渥是抚州临川人。为人温良和顺,和别人交友,开始时不很让人喜欢,交往久了就感到很有味。家里贫穷,凭着进士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有擅长作赋的才名。刚开始被推荐给有关部门,总是接连被罢黜,很久才得到一官半职。做官后又不奔走钻营,又很久不升职,最后死于黄州麻城茶场监任上。死后不能归葬,也不能使他的妻子儿女返回家乡。乡里人听说洪渥死了,无论是贤能的还是愚笨的人都遗憾失去他。
注释:¹洪渥:抚州临川人。²初:开始。³辄出:总是。⁴孥:儿子。
予少与渥相识,而不深知其为人。渥死,乃闻有兄年七十余,渥得官而兄已老,不可与俱行。渥至官,量口用俸,掇其余以归,买田百亩,居其兄,复去而之官,则心安焉。渥既死,兄无子,数使人至麻城,抚其孥,欲返之而居以其田。其孥盖弱,力不能自致。其兄益已老矣,无可奈何,则念辄悲之。其经营之由不已,忘其老也。渥兄弟如此,无愧矣。渥平居若不可任以事,及至赴人之急,早夜不少懈。其与人真有恩者也。
予少与渥相识,而不深知其为人。渥死,乃¹闻有兄年七十余,渥得官而兄已老,不可与俱行。渥至官,量口用俸,掇(duō)²其余以归,买田百亩,居其兄,复去而之官,则心安焉。渥既死,兄无子,数使人至麻城,抚其孥(nú),欲返之而居以其田。其孥盖弱,力不能自致。其兄益已老矣,无可奈何,则念辄(zhé)悲之。其经营之由不已,忘其老也。渥兄弟如此,无愧矣。渥平居若不可任以事,及至赴人之急,早夜不少懈(xiè)³。其与人真有恩者也。
译文:我年轻时和洪渥相识,但不了解他的为人。洪渥死后,才听说他有一个哥哥年纪已七十多了,洪渥得到官职时他哥哥已很老了,不能和他一起去做官的地方。洪渥到任后,根据自家人口使用俸禄,把多余的钱拿回故乡,买了百亩田,给他哥哥,又离开家乡去做官,然后才感到安心了。洪渥死后,他哥哥又没有儿子,就多次派人到麻城,安抚他的妻儿,想要让他们返回家乡然后把田给他们居住。他的妻儿因为很柔弱,没有能力自己回家。他的哥哥也已很老了,没有办法,一想起洪渥就感到悲伤。但他经营田产仍然不停止,忘记自己已老了。洪渥兄弟能做到这样,应该没有羞愧了。洪渥平时看起来好像是不能做事情的人,等到别人有急难需要他去奔走解救时,他早早晚晚不敢稍有懈怠。他对于别人是真有恩惠啊。
注释:¹乃:才。²掇:留取。³懈:松懈。
予观古今豪杰士传,论人行义,不列于史者,往往务摭奇以动俗;亦或事高而不可为继;或伸一人之善而诬天下以不及。虽归之辅教警世,然考之中庸或过矣。如渥所存,盖人人所易到,故载之云。
予观古今豪杰士传,论人行义,不列于史者,往往务摭(zhí)¹奇以动俗;亦或事高而不可为继;或伸一人之善而诬天下以不及。虽归之辅教警世,然考之中庸或过矣。如渥所存,盖人人所易到,故载之云。
译文:我看古今杰出人物的传记,往往根据人的品行道义来写的,像那些不被写进历史的人,往往一定要挑选那些奇特而惊人的事来让他感动世俗;有的是选择那些高尚得无人能继的事迹来写;有的是为了表彰一个人的善行来批判天下人赶不上他。虽然他们这样写是出于用辅教来惊醒世人,然而求证于中庸这也未免是过分了。像洪渥这样的关心人,应该说是人人能做到的,所以我就记下了他的事迹。
注释:¹摭:拾取。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