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稻翻匙羹芋魁,慇勤重客肯相陪。醉归已彻重城漏,睡起应寻十日杯。
新稻翻匙羹芋魁,慇勤重客肯相陪。醉归已彻重城漏,睡起应寻十日杯。
欲得杜康连榼至,因令毛颖寄辞来。扶头往饷宜频釂,更喜输租罢与催。
欲得杜康连榼至,因令毛颖寄辞来。扶头往饷宜频釂,更喜输租罢与催。

méngxiàocháoqǐngtóngniánjiǔyànjiāpiānjiǔjǐnyùnshàngxiè--shèngzhòng

xīndàofānshigēngkuíyīnqínzhòngkěnxiāngpéizuìguīchèzhòngchénglòushuìyīngxúnshíbēi

kāngliánzhìyīnlìngmáoyǐngláitóuwǎngxiǎngpínjiàogèngshūcuī

葛胜仲

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6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未与骚(sāo)¹当糗粮²,况随流俗作重阳。
译文: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
注释:¹骚人:屈原作《离骚》,因称屈原为骚人。后将骚人墨客称那些风雅文人。²糗粮:干粮。指被文人赏识。糗,炒熟的米、麦等谷物。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政缘¹在野有幽色,肯为²无人减妙香。
译文:正因作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作无人,减掉自己的幽香。
注释:¹政缘:正因为。政,即“正”。²肯为:怎肯因为,难道因为。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¹
译文: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
注释:¹黄:指黄菊。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花应冷笑东篱(lí)¹,犹向陶翁觅(mì)宠光。
译文:野菊花也许会冷笑那些家养的菊花,因作家菊们竟然向陶渊明寻求恩宠。
注释:¹东篱族:篱边人种的菊花。

  野菊花是似菊而小的黄色小花,与菊花相比,它并不太引人注目。但诗人却给了它诗情画意,让它在诗坛上占一席之位。

  诗的前半用先抑后扬的笔法写。“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所指的秋菊是菊而不是野菊。重阳有赏菊的习俗,两句写野菊在世默默无闻,既未被文人采用以登上文坛,更未受世俗钟爱。“况”字使次句的语气紧连首句,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两句,既写形态又写精神,对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动的描绘。“在野”与“在庭”相对。因不为人赏识,便任其在野自生自灭。不似一般之菊在庭院中有人着意栽培。这也许是野菊的憾事,但诗人却把这看成是快事,因为它可以避免栽培人的束缚剪裁与观菊者的诸多采摘,即不受人们的干扰,因而显得幽闲自若,别有丰彩。以至于诗人面对着它,“任是无情也动心”,情不自禁地要采来观赏——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半山碧”写出野菊生长、繁衍的旺盛,也表现野菊的生活环境是在野外山上。“已晚”写时间,“便忙”写情状。诗人旅途之中到了傍晚,本该忙于归宿,但山中野菊的丰姿与妙香,逗得诗人即使在匆忙之中也要去折取一枝来加以观赏,诗写至此,已流露出对野菊的浓厚兴趣,而尾联更以写野菊花的自豪感来进一步表达对它的赞美: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陶渊明酷爱菊花,于宅边东篱下种菊颇多,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这两句是说,野菊花一定冷笑那些篱边的黄菊——它们正向陶渊明一类的诗人邀宠,以取得诗人吟赏的荣光。言下之意,诗人们的眼光只向着庭菊,并不转向野菊;而野菊自有不邀宠争光的品行,对那些邀宠争光的庭菊不屑一顾,惟以冷笑置之。

  在无人看重的情况下,幽闲自得,不减妙香,不慕赏识,有意将它与菊花对比,并倾注了自己的关切赞美之情。这也许另有所指。诗写得脱俗、婉转、流畅,给人很深的印象。在大量的咏菊诗中,这是颇有独创性的。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156-157
2、 于北山.杨万里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11-112

yángwàn sòngdài 

wèisāoréndāngqiǔliáng kuàngsuíliúzuòchóngyáng 
zhèngyuánzàiyǒuyōu kěnwèirénjiǎnmiàoxiāng 
wǎnxiāngféngbànshān biàn便mángzhézhīhuáng 
huāyìnglěngxiàodōng yóuxiàngtáowēngchǒngguāng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对朝云叆(ài)(dài)¹,暮雨霏(fēi)微,乱峰相倚(yǐ)。巫峡高唐²,锁楚宫朱翠³。画戟(jǐ)移春,靓(Iiàng)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译文:朝云暮雨,烟雾氤氲,微露云端的乱峰互相偎依。站在巫山县城楼上,遥望楚阳台,想象楚襄王梦与神女相会的情景。春光明媚之中,宫府的仪仗队行进,盛装艳服之人迎接着马队,迤逦向城中走去。被贬谪放逐到偏荒之地,对影自怜,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注释:醉蓬莱:词牌名。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二句四仄韵。另有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十一句、四仄韵变体。¹瑗叇:云气浓重之貌。²高唐:战国时楚王在云梦泽中所建的高台。³朱翠:朱颜翠发,本是形容女子的美貌,这里代指美女。⁴画戟:涂画彩饰的戟,是古代的仪仗用物。⁵靓妆:指盛装华服的女子。⁶都会:指州治所在。⁷投荒:贬谪放逐到偏荒之地。⁸吊影:对影自怜,形容孤独,唯影相伴。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烟水。樽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尽道黔(qián)南,去天尺五¹,望极神州²,万重烟水。樽(zūn)酒公堂,有中朝³佳士。荔颊(jiá)红深,麝(shè)脐香满,醉舞裀(yīn)歌袂(mèi)。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译文:到达黔州之后,山愈高,势愈险,而距中原更远,隔断了眺望京城的视线,但乡愁却越过千山万水飞向神州。有贬谪之地的地方官摆酒接风、欢宴公堂。醉舞欢腾,满堂香气,声歌盈室,美人容颜娇艳,香气氤氲馥郁。听着那杜鹃一声一声地到天明,直唤着“不如归去”。
注释:¹去天尺五:以距天之近而言地势之高。²神州:指京城。³中朝:朝中。⁴舞裀:舞衣。⁵杜宇:即杜鹃。传说古蜀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⁶不如归是:相传杜宇死后思念故乡,化为杜鹃,啼叫着“不如归去”,声音悲苦。

  此词当是作者赴黔途中经过夔州巫山县时所作。词通过乐与悲的多层次对比烘托,突现出他贬谪途中去国怀乡的忧闷之情。

  词的开头以“对”字直领以下三句,描绘出一幅烟雨凄迷的峡江图:有时云蒸霞蔚,有时微雨蒙蒙,云雨迷离之中,只见错落攒立的群峰互相依傍。这里既是肖妙的写景,又是贴切的用典,“朝云”、“暮雨”镶嵌于句中,化而不露,“乱峰”则指巫山群峰,其中神女峰尤为峭丽,相传即为神女的化身。这样便营造出一个惝恍迷离、凄清悠远的境界。这种意境与他去国怀乡的怅惘心情是十分协调的。如以“叆叇”状云,表现云气浓重,更有日色昏暗之意。又如以“乱”字表现群峰的攒拥交叠,暗示他遭贬后神乱意迷的心境。“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是由神话生发出来的联想。“朱翠”指女子的朱颜翠发,代指美人。一个“锁”字不也隐约透露出自叹身世的感慨。这里感情的流露是含蓄深婉的,词人只是创造一种情绪和氛围,给人以感染。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描绘出一幅热闹的仪仗图。春光明媚之中,官府的仪仗队行进,盛妆艳服之人迎接着马队,迤逦向城中行去。“画戟”是加上彩饰的戟,用于仪仗队。“靓妆”,粉黛妆饰,这里大约指歌姬舞女之类。面对如此盛况,作者的内心却是一片悲凉。“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与开头呼应,一腔忧闷喷涌而出。

  下片开头四句承上片最后一层意思而加以生发。作者巧妙地越过眼前的情景,而设想贬谪之地的望乡之苦,这是用未来的乡愁反过来烘托现实的离情。“去天尺五”极言黔南地势之高,旧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谚语,此处借来形容山高摩天。尽管这样的高处,但是眺望神州,还是隔着千山万水。那乡愁就象那万重烟水,一直延伸到天地的尽头,绵绵不绝。“神州”指中原,这里意同“神京”。古代的逐臣常通过回望京城来表达其哀怨之情。

  “樽酒”五句是一个大的转折,展现了地方官为作者摆酒接风,欢宴公堂的热烈景象。为了渲染欢快的气氛,这里用了一些色彩富丽的词,如用“荔颊红深”形容美人容颜的娇艳之色,用“麝脐香满”描写香气的氤氲馥郁。轻歌曼舞,醉意朦胧,场面越是写得热烈,越能反衬出山谷心头的悲凉孤寂。置身于高堂华宴,面对着主宾的觥筹交错,作者独品苦味,唯有那杜鹃“不如归去”的声声啼鸣陪伴着他通宵达旦。

  这首词上下两片都分三个层次,先写悲情,然后折入欢快场景的描写,最后又转入悲情的抒发,而上下两片又写法各异,不使雷同。为了构成鲜明的对比,写悲与乐所用词语的色彩反差也很大。写悲情则朴素自然,近乎口语,以直抒胸臆。描乐景富丽浓郁,风华典雅,着力于铺陈。正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参考资料:
1、 王夫之 《姜斋诗话》

zuìpénglái--huángtíngjiān

duìcháoyúnàidàifēiwēiluànfēngxiāngxiágāotángsuǒchǔgōngzhūcuìhuàchūnjìngzhuāngyíngxiàngchuāndōuhuìwàntóuhuāngshēndiàoyǐngchénghuān

jǐndàoqiánnántiānchǐwàngshénzhōuwànzhòngyānshuǐzūnjiǔgōngtángyǒuzhōngcháojiāshìjiáhóngshēnshèxiāngmǎnzuìyīnmèishēngshēngcuīréndàoxiǎoguīshì

楚臣伤江枫,谢客拾海月。
楚臣伤江枫,谢客拾海月。
译文:屈原见江边红枫而悲吟,谢灵运想去拾海月。
怀沙去潇湘,挂席泛溟渤。
怀沙去潇湘,挂席泛溟渤¹
译文:屈原抱石沉下潇湘,谢灵运挂帆远渡大海。
注释:¹溟渤:海也。
蹇予访前迹,独往造穷发。
蹇予访前迹,独往造穷发。
译文:时运蹇屈的我也想访问前辈的足迹,独自驶向茫茫大海的尽头。
古人不可攀,去若浮云没。
古人不可攀,去若浮云没。
译文:古人没有机会再见,如同浮云一去不回。
愿言弄倒景,从此炼真骨。
愿言弄倒景,从此炼真骨。
译文:我愿意玩弄海中倒景,从此修炼真骨金身。
华顶窥绝溟,蓬壶望超忽。
华顶窥绝溟,蓬壶望超忽。
译文:登天台华顶峰望断苍茫大海,窥探远处蓬莱岛的奥妙。
不知青春度,但怪绿芳歇。
不知青春度,但怪绿芳歇。
译文:不知道岁月是如何消失,反觉得绿树红花早衰。
空持钓鳌心,从此谢魏阙。
空持钓鳌心,从此谢魏阙。
译文:也不再有钓鳌的心事,也不想当官的事儿。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红蓼(liǎo)¹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²。霁(jì)³空阔,云淡楚江清。独棹(zhào)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zhǔ)沙汀(tīng)。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译文:蓼花红艳繁簇,芦叶衰黄零乱,夜深了,白露刚刚降下来。秋高云淡,境界空阔,楚江一片清澈。一个人乘着孤单的小船,优哉游哉地驶过烟雾迷离的沙岸小洲。垂钓江中,悬着细钩的丝线,慢慢地从水中拉起,倒映水中的星星,似乎也被牵动起来了。
注释:满庭芳:词牌名。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又有“满庭霜”“锁阳台”等别名。¹红蓼:草名。蓼的一种。多生水边,花呈淡红色。²玉露初零:白露开始下降。玉露,指秋露。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在农历初秋上旬,此指“白露”前后。³霁天:晴朗的天空。⁴楚江:楚境内的长江。⁵烟渚:雾气笼罩的洲渚。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¹,相与忘形²。任人笑生涯³,泛梗(gěng)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译文:当小船行在水上的时候,不时地吹着横笛,有清风明月相伴,已忘却了人与自然的区别。任凭人家笑我如泛梗飘萍的生涯。酒刚喝过不妨醉卧,世间的烦劳之事,虽有耳朵又何必去听?秋江风静,水波不兴,尽管太阳高高升起,我还躺在枕上,酒意刚醒。
注释:¹皓月:犹明月。²忘形:不拘形迹。指超然物外,忘了自己的形体。³生涯:生活。⁴泛梗飘萍:喻生活漂泊不定。⁵尘劳事:佛家语。谓扰乱身心的俗事。

  词作上片写楚江垂钓,犹如一幅清江月夜独钓图。“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写蓼花盛开,芦叶凋零,对仗工稳,色彩明丽。“夜深玉露初零”一句,点明季节和时间。作者选取了三种最能表现秋江夜色的典型景物,透过设色的明与暗,造境的野而幽,烘托出江边的凄清气氛。这是写地上所见。

  接着再对秋夜江天作大笔的渲染。“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秋高云淡,水天一色,境界阔大,虽其间有败芦残苇杂处其间(这正所以成其为秋景),却并不怎样令人感慨兴悲。开头五句全是写景,似乎完全不夹杂人的感情,但“一切景语皆情语”,秦观所作的这种景语,与他所要抒发的感情水乳交融,从而收到借景抒情的艺术效果。

  “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转入情事的抒写。小艇、孤篷,又是独棹——船上只有自己一个人。这样景况应该说够寂寞了吧。可是这位独棹孤舟的人,却是悠哉悠哉地驶过烟雾迷离的沙岸小洲。这里词人透过表达特定情境的“独”、“孤”、“小”和“悠悠”等字,把一件本是江中荡舟的极平常事,不仅写得曳生姿,而且充分表达出此刻他的生活情趣。

  不知什么时候,他的“孤篷小艇”停了下来,接着道“金钩细,细纶慢卷,牵动一潭星”。他垂钓江中,悬着细钩的丝线,慢慢的从水中拉起,倒映水中的星星,似乎也被牵动起来了。“慢卷”,表明垂钓时的闲裕,与“悠悠过”绾合。而收卷钓丝后泛起水面涟漪,向外扩展,使一派水面上倒映的星光动荡不已,十分美妙。秦观《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词里也有“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之句,写的是夜泊潇湘浦口,月高风定,秋水澄蓝,水不动,星亦不动,如浸水中,一片静景,与此词的丝纶垂钓,“牵动一潭星”的以动写静,各擅其妙,可谓善写水中星影者。上片有景物有情事,景物和情事的搭配,表现出泛江垂钓者的悠然自得情趣。

  过片三句是上片结尾三句情事的继续,只不过不再是垂钓,而是吹笛了。“时时横短笛”,看来当天夜晚,当小船悠悠地水面漂动时,当“丝纶慢卷”后,他曾不止一次地吹过短笛。寂寞秋江之上,当他吹笛发出悠扬之声的时候,他觉得陪伴着自己的有“清风皓月”,彼此都脱略形迹,忘却你我的区别,物我一体。这几句,写出了词人此刻的怡然自得,更写出了他的恬淡情怀,或者还微微夹杂一些儿感慨吧,所以逼出来下面似达观似郁结的一句:“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秦观早年一度漫游,过的是“泛梗飘萍”的生涯。不过词人说“任人笑”,表明自己并不在乎;不仅不在乎,还要“饮罢”而“醉卧”,因为对于世间烦恼扰心的种种不如意事,有耳朵也不会去听了,正所谓“尘劳事有耳谁听”。

  最后三句,“饮罢”“醉卧”之后,一枕沉酣,直到天明。秋江风静,水波不兴,人已忘掉尘世间一切烦恼,尽管太阳高高升起,他还躺在枕上,酒意刚醒。只有通过醉酒,才能置“尘劳事”于不顾,这表明他在内心深处,仍存在着矛盾和痛苦,因此须借助饮酒麻痹自己的心灵。

  全词先写景,后写人,写景则着意描写特殊环境,写人则着重描写个性形象。如此层层写来,精心点染,细致描绘,一个特殊环境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一幅生动的楚江月夜独钓而又独饮醉卧的画面,清楚地呈现读者面前,从而使人们感受到词人看似然、坦然,实际上郁积着不平和愤懑的心情。

  这首词,颇受东坡文风的影响。只是,东坡可以无畏“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沧桑孤独,可以做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无碍,而这些在少游的生命中,却只是一枕黄粱,鸡鸣之后,繁华酒醒,斯人不仅依旧寂寞,更无故添了些许断肠相思。如果说,东坡词超脱旷达,让人心向往之。那么,少游词则是柔婉凄凉,不知不觉中沁入人的心脾。两者各有各的好处,毕竟少游和东坡的心性,一个在云,一个在水,相隔太远。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831-832
2、 徐培均 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84-88

mǎntíngfāng··hóngliǎohuāfán--qínguān

hóngliǎohuāfánhuángluànshēnchūlíngtiānkōngkuòyúndànchǔjiāngqīngzhàopéngxiǎotǐngyōuyōuguòyānzhǔshātīngjīngōulúnmànjuǎnqiāndòngtánxīng

shíshíhéngduǎnqīngfēnghàoyuèxiāngwàngxíngrènrénxiàoshēngfàngěngpiāopíngyǐnfángzuìchénláoshìyǒuěrshuítīngjiāngfēngjìnggāowèizhěnshàngjiǔwēixǐng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
侯侯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¹于诸侯,有能赎(shú)之者,取金于府²
译文: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鲁国的)国库中报销赎金。
注释:侯侯¹为臣妾:做奴隶。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称臣,女称妾。²府:指国库。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侯侯子贡¹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²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译文: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端木赐)在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到鲁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从今以后,鲁国富贵的人少,但贫穷的人多,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注释:侯侯¹子贡:名赐,孔子的学生。²赐:子贡的名。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侯侯子路¹拯溺(nì)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译文: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的人了。”
注释:侯侯¹子路:孔子的学生。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