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夜不眠,爱月真痴绝。呼儿饮文字,桃黍聊一雪。
先生夜不眠,爱月真痴绝。呼儿饮文字,桃黍聊一雪。
清光入酒堕胸次,照见万卷非涉躐。商容颢气寒彻骨,况是冰轮圆不缺。
清光入酒堕胸次,照见万卷非涉躐。商容颢气寒彻骨,况是冰轮圆不缺。
中宵影倒万顷池,上下金盘两澄彻。广寒灵媛多飞琼,烟凝露暧收群声。
中宵影倒万顷池,上下金盘两澄彻。广寒灵媛多飞琼,烟凝露暧收群声。
鱼冷跳波闻静岸,鹊惊绕树当前楹。辞直道山来膝上,郎君吟兴纷纵横。
鱼冷跳波闻静岸,鹊惊绕树当前楹。辞直道山来膝上,郎君吟兴纷纵横。
诗成父子定知已,门有佳儿真宁馨。不须灵液玻璃盌,一梦瑶台亦非远。
诗成父子定知已,门有佳儿真宁馨。不须灵液玻璃盌,一梦瑶台亦非远。

yùnwángzhīfāngchíziwányuè--shèngzhòng

xiānshēngmiánàiyuèzhēnchījuééryǐnwéntáoshǔliáoxuě

qīngguāngjiǔduòxiōngzhàojiànwànjuǎnfēishèlièshāngrónghàohánchèkuàngshìbīnglúnyuánquē

zhōngxiāoyǐngdàowànqǐngchíshàngxiàjīnpánliǎngchéngchè广guǎnghánlíngyuànduōfēiqióngyānníngàishōuqúnshēng

lěngtiàowénjìngànquèjīngràoshùdāngqiányíngzhídàoshānláishànglángjūnyínxìngfēnzònghéng

shīchéngzidìngzhīményǒujiāérzhēnníngxīnlíngwǎnmèngyáotáifēiyuǎn

葛胜仲

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6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越绝孤城千万峰,空斋不语坐高舂。
越绝¹孤城千万峰,空斋不语坐高舂(chōng)²
译文:地处越绝之境的柳州,只见山峰万千,连绵不断。我整日坐在空荡荡的书屋,沉默不语,愁绪难奈。
注释:¹越绝:越之绝境。²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
印文生绿经旬合,砚匣留尘尽日封。
印文¹生绿经旬²合,砚匣³留尘尽日封。
译文:那官印经久不用已生绿霉,砚盒也久不磨墨被尘土遮盖。
注释:¹印文:印泥。²经旬:指很长时间。旬,十日为一旬。³砚匣:放现台的匣子。⁴尽日:犹终日,整天。
梅岭寒烟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鰅鳙。
梅岭¹寒烟藏翡翠,桂江²秋水露鰅(yú)(yōng)³
译文:遥望韶州方面的梅岭,如藏在烟雾之中的翡翠,近看秋日的柳州河水,偶尔可见怪鱼鰅鳙浮上来。
注释:¹梅岭:即大度岭,在江西、广东两省边境。²桂江:西江支流。³鰅鳙:两种鱼,鰅一种表面有斑纹的鱼,鳙也称胖头鱼,都属鲶鱼的一种。
丈人本自忘机事,为想年来憔悴容。
丈人本自忘机¹事,为想²年来憔悴³容。
译文:老朋友啊,千万不要任性为人行事,而忘掉了机巧权变,想想我如此凄然寂寞,当以为戒。
注释:¹忘机:泯除机心,指一种消极无为,淡泊宁静的心境。²为想:可以想想。³憔悴:黄瘦,瘦损。

  首句点出贬地之远,正符合诗人初到柳州的心境。本以为在永州十年等待而来的诏返,可以让自己再展宏图,未想到反被迁往更加远离中原的南荒之地,所以“趣绝”、“孤城”、“千万峰”,组合成叠相交加的荒远、隔高的空间意象,反映了他最直觉最敏锐的心理感受,处于这样的荒山远岭中,即使身为地方刺史,也如同被抛弃,于是,其寂寞之情随笔福来:“空斋不语坐高舂”,一“空”、一“不语”,直陈孤独之况。接下来写官事冷清、环境险恶,进一步铺叙其寂寞、忧恐之情。在荒州为官,穷极无聊,印不用而生绿、砚长不磨而生尘,已见常寂难耐,而环顾山水,又常有异鸟、怪物出没在视野里,其忧惧之情可以想像。最后两句寄塑对方,希望得到关心理解,诗人意谓:“丈人您是个清心寡欲的高士,可我不若您之机事尽忘,优游自适,您大概会想到我这个远谪绝域之人一年来憔悴成什么样子了吧。”言外极其孤独,极其苍凉。

  柳宗元七律大多作于柳州,虽不多,但情感皆哀而酸楚,艺术亦精绝工致。此诗起句引出寂寞之情,中间展开具体景况铺写,结句画龙点晴,以“憔悴容”回照全篇,结构可谓浑然。

参考资料:
1、 尚永亮 编选.柳宗元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75-76

liǔzhōuzhàngrénzhōusháozhōu--liǔzōngyuán

yuèjuéchéngqiānwànfēngkōngzhāizuògāochōng

yìnwénshēng绿jīngxúnyànxiáliúchénjǐnfēng

méilǐnghányāncángfěicuìguìjiāngqiūshuǐyōng

zhàngrénběnwàngshìwèixiǎngniánláiqiáocuìróng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茅檐¹长扫净²无苔³,花木成畦(qí)手自栽。
译文:茅舍庭院由于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自栽种的。
注释: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¹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²净:一说“静”。³无苔:没有青苔。⁴成畦: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水护田¹将绿绕,两山排闼(tà)²送青来³
译文:庭院外一条小河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两座山峰仿佛要推开门,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
注释:¹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²排闼:推开门。闼:小门。³送青来:送来绿色。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两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其次运用映衬和拟人手法。如果说庭院的美是人工创造的美,那么环境的美是天然施设的美。两者互相映衬,组成了一幅内与外、人造与天然美结合的完美的境界。特别是后面一联,把山水拟人化,青山为主人送来秀丽的风光,居然闯门而入,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主人的爱融和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主人爱美的情趣,因而成了传诵的名句。

  “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

  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

  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参考资料:
1、 田军.中国古代田园山水边塞诗赏析集成: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880-883
2、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49-250
3、 余冠英.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631-633

shūyīnxiānshēng

wángānshí sòngdài 

máoyánchángsǎojìngtái huāchéngshǒuzāi 
shuǐtiánjiāng绿rào liǎngshānpáisòngqīnglái 
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
别业¹居幽处,到来²生隐心³
译文:别墅地处在幽独闲静的僻壤,到这儿你把隐居的生活想往。
注释:¹别业:别墅。²到来:来到,来临。³隐心:隐居之意。
南山当户牖,沣水映园林。
南山¹当户牖(yǒu)²,沣(fēng)³映园林。
译文:当着窗扉能看到南山的远影,粼粼泮水掩映着园林的风光。
注释:¹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²户牖:门和窗。此指窗户。³沣水:水名,发源于秦岭,山户县、西安入渭水。
屋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屋 一作:竹)
¹覆山冬雪,庭昏未夕²³
译文:经冬的残雪仍覆盖在竹梢上,太阳未落山庭院已昏暗无光。
注释:¹屋:一作“竹”。²未夕:还未到黄昏。³阴:天色昏暗。
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liáo)寥人境¹外,闲坐听春禽²
译文:寂寥的幽境仿佛是世外桃源,闲听春鸟声能慰藉你的愁肠。
注释:¹人境:尘世;人所居止的地方。²春禽:春鸟。

  这首诗题写友人苏氏别业园林的寂静、景物的清幽,并说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会身心两忘,万念俱寂,油然而生归隐之心。

  首联两句概述苏氏别业的清幽宁静,先点明别墅坐落在深山幽僻之处,再抒写自己一到别墅就产生了隐逸之情。叙事干净利落,开篇即点明主旨。以下,就从各个角度写景抒情,具体阐述这个“临幽欲隐”的主题。

  中间四句写景极美妙。高峻辽阔的终南山,充当了这座别墅的门窗。住在这所别墅的人,推开门窗就能尽览奇秀的山色。而那一道从终南山流出来的沣水,它的粼粼碧波映照着别墅的园林。由此别墅主人自然又可以经常观赏青山、园林的秀丽倒影了。这两句描写别墅环境的幽美,依山傍水,境界开阔。巧妙之处是采用借景的手法,借窗户绘南山,借园林写沣水,在小景、近景中蕴藏着大景、远景,这就是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的“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竹覆”、“庭昏”二句从远景转入近景,描写别墅园庭。诗人惊异地看到:遮掩着别墅的竹林,还覆盖着经久不化的白雪;尽管还没有到傍晚,庭院就已笼罩在浓重的昏暗之中。这两句诗,用字非常精炼。“经冬”,表明了这时已是春天;“未夕”,说明这是白昼。“覆”字表现积雪很厚。在春天里,还有那么厚的积雪覆盖着竹林;在大白天里,庭院居然如此幽暗。这景色多么新奇呵,可见别墅所处地势很高,而且周围一定有山崖和郁茂的林木遮挡了阳光,因此特别清冷和幽暗。

  颔联既写了近景,又写了远景,景物之间相互映衬,相得益彰。颈联描写别墅园庭,竹林上覆盖着积雪,白天的庭院却显得幽暗,以此烘托出苏氏别业环境的清幽。这两联以新奇的笔法和语言,写出了奇特的深山幽景。前人对这四句诗评价很高。这四句诗的确写出了新鲜的、不同寻常的深山幽景。“庭昏未夕阴”一句,是自晋宋诗人颜延年《赠王太常诗》中的“庭昏见野阴”一句化出,但二语所写景色侧重点不同。颜诗是从“庭昏”显出旷野之阴;祖诗只写“庭昏”,却以“未夕阴”来烘衬。

  尾联两句总括全诗。“寥寥人境外”,写诗人的感受。置身在这清幽的深山别墅之中,他感到自己仿佛已脱离了尘世,整个身心融入到空阔的太虚境中,一切烦恼、杂念全都消失了。于是,他静静地坐下来,悠闲地聆听深山中春鸟的啼鸣。全诗前七句都是写静景,没有声息。诗人在篇末表现自己闲坐听春禽,以声音传递出春的讯息。

  唐代诗评家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祖咏诗说:“剪刻省净,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从这首诗中可以见出一斑。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82-383

shìbié

yǒng tángdài 

biéyōuchù dàoláishēngyǐnxīn 
nánshāndāngyǒu fēngshuǐyìngyuánlín 
jīngdōngxuě tínghūnwèiyīn  (zuò zhú )
liáoliáorénjìngwài xiánzuòtīngchūnqín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yǎn)(jiǎn)连蜷¹兮枝相缭(liáo)²
译文:桂树丛生啊在那深山幽谷,枝条弯弯啊纠结缠绕在一起。
注释:¹偃蹇、连蜷:屈曲的样子。²缭:纽结。
山气巄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
山气巄(lónɡ)(sǒng)¹兮石嵯峨,溪谷崭(zhǎn)²兮水曾³波。
译文:山中云雾弥漫啊岩石巍峨,山谷险峻啊溪水激起层层高波。
注释:¹巃嵷:云气弥漫的样子。²崭岩:险峻的样子。³曾:层。
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猿狖(yòu)¹群啸兮虎豹嗥(háo),攀援桂枝兮聊淹留²
译文:虎豹吼叫啊群猿悲啼,登山升树啊王孙隐居在这里。
注释:¹狖:长尾猿。²淹留:久留。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译文:王孙久留深山不归来啊,满山遍野啊春草萋萋。
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岁暮兮不自聊,蟪(hùi)(gū)¹鸣兮啾啾。
译文:转眼岁末心中烦乱啊,满耳夏蝉哀鸣声声急。
注释:¹蟪蛄:夏蝉。
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
(yǎnɡ)兮轧(yà)¹,山曲岪(fú)²,心淹留兮恫(dòng)慌忽³
译文:山中啊云遮雾盖,深山啊盘曲险阻,久留山中啊寂寞无聊少快意。
注释:¹坱轧:云气浓厚广大。²曲岪:山势曲折盘纡的样子。³恫慌忽:忧思深的样子。
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
(wǎng)兮沕(mì)¹,憭(liǎo)兮栗²,虎豹穴³
译文:没精神,心恐惧,虎豹奔突,
注释:¹罔沕:失神落魄的样子。²栗:憭栗,恐惧的样子。³穴:闻一多疑为“突”之坏字,“虎豹突”与上文“虎豹嗥”,下文“虎豹斗”句法同。“虎豹突,丛薄深林兮人上僳”者,谓虎豹奔突,人惧而登树木以避之也。译文从之。
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译文:战战兢兢上树去躲避。
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
(qīn)岑碕(qí)(yǐ)¹兮,碅(jūn)(zēnɡ)(kuǐ )(ɡuì)²
译文:那山石横出竖立,怪怪奇奇。
注释:¹嵚岑、碕礒:均为形容山石形状的形容词。²碅磳、磈硊:均为怪石貌。
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
树轮¹相纠兮,林木茷骫(wěi)²
译文:那树林枝干纽结,茂茂密密。
注释:¹轮:横枝。²茷骫:盘纡的样子。
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
青莎杂树¹兮,薠(fán)(huò)(mí)
译文:青莎丛生啊,薠草遍地。
注释:¹杂树:犹言丛生。
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
白鹿麏(jūn)¹(jiā)²兮,或腾或倚。
译文:那成群的野鹿和獐子,有的欢跳,有的休息。
注释:¹麏:同“麋”,獐。²麚:公鹿。
状貌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
状貌崟(yín)崟兮峨峨,凄凄兮漇(xǐ)¹
译文:头上的犄角高高耸立,满身的丰毛光泽如洗。
注释:¹漇漇:润泽。
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
(mí)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
译文:还有那失群的猴子和熊罴,呼唤同伴声声悲啼。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译文:你攀山登树隐居在这里,多险恶啊。
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
虎豹斗兮熊罴(pí)咆,禽兽骇(hài)兮亡其曹¹
译文:虎豹争斗熊罴叫,吓得飞禽走兽四散逃。
注释:¹曹:同类。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译文:王孙啊,回来吧,山中险恶不可久留居!

  《招隐士》给人一种森然可怖,魂悸魄动的特殊感受。作者以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采用夸张、渲染的手法,极写深山荒谷的幽险和虎啸猿悲的凄厉,造成怵目惊心的艺术境界,成功地表达了渴望隐者早日归还的急切心情。通篇感情浓郁,意味深永,音节谐和,情辞悱恻动人,为后代所传诵。通过对山水、溪谷、巉岩以及奔突吼叫在深林幽谷间的虎豹熊罴的描绘,以将山水景物经过浓缩、夸张、变形处理,使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和真山真水变成艺术形象的方法,渲染出一种幽深、怪异、可饰的环境气氛,弥漫着郁结、悲怆、而又缠绵悱恻的情思,表现了王孙不可久留的主题思想。让人们仿佛听到一声声回荡在崖谷间“王孙兮归来!”那招魂般凄厉哀怨的呼唤。

  山中景物之惊心可怖暗示朝中政治形势的复杂和淮南王处境的危险,并以淮南王喜爱的楚辞形式予以规劝,这样的揣测应该是比较合乎情理的。

  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篇首至“蟪蛄鸣兮啾啾”。主要描写为追慕桂枝芬芳(象征美德)的王孙在虎豹出没、猿猨哀鸣的深山幽壑间淹留,引起亲朋好友的焦虑与不安,并以春草、秋螀写作者萦回之思和怊怅之情。

  第二部分从“坱兮轧”始至篇末,以山石之巍峨,雾岚之郁结,虎豹之奔突,林木之幽深,极力渲染山中之阴森可怕,并以离群禽兽失其类的奔走呼叫,规劝王孙之归来。

  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步《楚辞》之余芳,另劈别径,“衔其山川”、“猎其艳词”表达出深曲的情致和婉转怊怅的意绪。所谓“衔其山川”,指此篇对山川景物、烟岚林莽的环境描写,及其描写中运用比兴象征、气氛烘托等艺术手法,主要是从屈宋辞赋中移植、借鉴过来然后重加剪辑而别出机杼的。在对山川景物、烟岚林莽或虎豹走兽的描写,尤其将自然界经过一番浓缩、夸张、变形处理,渲染气氛,使之成为人神杂糅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上,屈宋辞赋中早已有许多成功的范例,这可以以《九歌·山鬼》,《九章·涉江》为代表。

  《山鬼》对山中之神所处幽深昧险的环境描写是:“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描写以雷声、雨声、风声、木声、猨狖鸣声,组成萧瑟而令人怵目惊心的山中夜半:“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

  《涉江》对屈原独处深山幽昧环境的描写同样慑人心魄:“入溆浦余佪兮,迷不知吾之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猨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另外,与山川景物、林深猨鸣的描绘相对应,《山鬼》中写了“独处”“山之阿”的山中女神;《涉江》中出现了“独处乎山中”的屈原自我形象。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正是以屈原作品中山川景物、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和山中人感情效应的描写为张本而发端,进一步高浓度地描写山中崖断路绝、虎豹纵横的险恶景象,然后将“攀援桂枝”的王孙置之其间的。王孙是古代对贵族子弟和一般男子的尊称。《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司马贞《索引》:“言王孙公子,尊之也。”这里指所招和思念的人。也有学者以为:“淮南王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王曰:吾高帝孙,亲行仁义……’称刘安为王孙,身份极为适当”(见马茂元《楚辞选》)。

  在描写山川景物、环境气氛时,《招隐士》写了山石之突兀,草木之荒芜,禽兽之奔突,虫声之哀鸣。写山石的有“石嵯峨”、“溪谷崭岩”、“坱兮轧、山曲岪”、“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其中“嵯峨”、“崭岩”、“坱”、“轧”、“曲岪”、“嵚岑碕礒”、“碅磳磈硊”都是形容山高路险、崎岖曲折和荦确不平之貌。写草木的有“偃蹇连蜷兮枝相缭”、“春草生兮萋萋”、“丛薄深林兮人上栗”、“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写禽兽奔突、虫声哀鸣的有“猿狖群啸兮虎豹嗥”、“虎豹穴”、“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虎豹斗兮熊罴咆”、“蟪蛄鸣兮啾啾”等。

  首二句“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以描写南方珍贵名木桂树蟠曲交柯之姿和色泽芬芳象征的君子懿德为起,而与下王孙“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相呼应,写法与《山鬼》首二句“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类似,均首句出现贞洁芬芳的抒情形象,次句进一步修饰。其中树生“山之幽”,与人在“山之阿”句式亦相同。王孙滞留山中的原因是“攀援桂树”(追慕圣贤之德),与《涉江》中屈原“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的表白相近。不同的是,《招隐士》改变了《山鬼》中的抒情气氛和《涉江》环境描写中的愁苦色彩,亟写山中景象之险恶。《山鬼》的环境描写,是为了表现山中女神“怨公子兮怅忘归”的情愫,《涉江》的环境描写,是为了抒发屈原“济乎江湘”的悲戚;而《招隐士》中的王孙,仅仅是一个被召唤的对象,并没有《山鬼》和《涉江》中主人公的哀怨抒发和内心独白。这种描写,只在篇末对王孙归来的呼唤声中才化成一种感情因素,成为一种缠绵、悲凉的情绪充塞读者心间而驱之不去。

  在“猎其艳词”方面,《招隐士》中叠字的运用亦引人注目。《楚辞》中多用叠字,《山鬼》中即以“云容容”、“杳冥冥”、“石磊磊”、“葛蔓蔓”、“雷填填”、“雨冥冥”、“猨啾啾”、“风飒飒”、“木萧萧”,渲染烘托出失恋女神愁思百结、孤独无依的寂寞情怀和悲秋意绪。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叠字最难”,“宋玉《九辩》‘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骖白霓之习习兮,历群灵之丰丰。左朱雀之苃苃兮,右苍龙之跃跃。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前轻轲之锵锵兮,后辎车之从从。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连用十一叠字,后人辞赋,亦罕及之者。”淮南小山即吸取了屈、宋诗篇中善用叠字的修辞手法,在《招隐士》中用了“啾啾”、“萋萋”、“峨峨”、“凄凄”、“漎漎”等叠字,并以“春草萋萋”、“蟪蛄鸣啾啾”暗示时间变化,表明对王孙一去不归的哀叹;其中运用屈宋诗篇中回环复沓的节奏,铿锵而又有时急促音调上的处理。对“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的复迭,以及“虎豹嗥”、“虎豹穴”、“虎豹斗”复迭整齐中的变化;诗中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句式奇妙地交错运用,遂使《招隐士》“音节局度,浏亮昂激”。

  除此而外,《招隐士》所以有别于东方朔、王褒、刘向、扬雄等人的拟骚之作而独秀其类,嗣音屈宋,取得惊心动魄的艺术魅力,还因为它在思想主题、篇章结构表现上的单纯、提炼和集中。在主题上,《招隐士》删去了一切可能会冲淡主题的枝蔓。诗中既没有明确地写招唤者为什么要劝王孙归来,也没有说明王孙与招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更没有让王孙去作志行高洁的自我披露和内心独白——作者根本没有让王孙开口说话,王孙在诗中,如前所述,只是一个被召唤者日夜思念的攀援桂枝的高洁形象。全诗的思想主题仅是一句咏叹调般单纯、明朗、集中的呼唤——“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千年以来,一直回荡在人们的心里。

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二年寄迹¹(mǐn)山寺,一笑翻然²向浙江。
译文:您暂居在这福建山中的庙里已两年,如今忽然要离开,前往浙江。
注释:¹寄迹:寄托踪迹,即暂时居住。²翻然:高飞远飏。此指旅行、迁移。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译文:明月不知您已经离去,深夜还是悄悄地照进您书房的小窗。

  作者面对对朋友的离去,流露出浓重的悲伤。前两句直写,说张巨山在福建住了两年,即要要离开福建前往浙江。三、四句转换角度,以虚拟笔法,想像张巨山走后,人去楼空的情景,寄托自己对他的深情与怀念。

  “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句直写,说张巨山在福建住了两年,如今要离开福建,前往浙江。“二年寄迹闽山寺”,表面全写张巨山,实际上带出自己与张巨山在这两年中过往密切,引出对分别的依依不舍。次句写张巨山离开,用了“一笑翻然”四字,看上去很洒脱,其实是故作达语。张巨山离开福建去浙江,既非回乡,又不是仕宦升迁,此词离别,肯定愁多欢少,因此诗人写他洒脱,正带有不得已处,加强自己对离别的不快。

  三、四句转换角度,以虚拟笔法,想像张巨山走后,人去楼空的情景,寄托自己对他的深情与怀念。书房依旧,但是人走了,如果是直写,便索然无味。历来诗人都喜欢通过明月来寄寓自己的情思,如李白“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览古》)、“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刘禹锡“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都是如此。刘子翚这首诗也借明月来说,强调明月仍然照进书窗,增加冷漠的气氛,同时通过无情的明月表现多情的举止,衬出人的多情,等于说自己日后见到空空的书房,将更加为眼前的别离而惆怅。这样一转折,加深了诗的底蕴,把情感也表现得更为丰富。

  自然界的风物,谁都知道是无情的,但由于诗人的观感心情不同,便有意对它们进行人格化,刘子翚这首诗就是如此,把明月拟人化,说它不知人已去,仍然多情地照着读书窗。这样的构思,在古代被普遍运用。著名的如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桃花依旧,表现人事变化所产生的伤感。又如岑参《山房春事》云:“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把庭树拟人化,说它没体察到人已离去。其他如张泌《寄人》“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都是如此,刘子翚这首诗,正是继承了这一传统的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205-206 .
2、 张鸣 .宋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373-374 .

juésòngshān

liúhuī sòngdài 

èrniánmǐnshān xiàofānránxiàngzhèjiāng 
míngyuèzhījūn shēnháizhàoshūchu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