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读床头易,山雨鸣蓑为口忙。
行矣公无落吾事,水田漠漠正移秧。
十年不读床头易,山雨鸣蓑为口忙。
行矣公无落吾事,水田漠漠正移秧。
方岳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12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
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
译文:圣贤的学问已经绵延传承了千年之久,“良知”这两个字便是口口相传的根本。
欲识浑沦无斧凿,须从规矩出方圆。
欲识浑沦¹无斧凿,须从规口出方圆。
译文:想要了解整个世界自然而然的大道理,还得良知这样从身边最小处的道理出发。
注释:¹浑沦:指宇宙形成前的迷蒙状态。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译文:这个小道理包含在日常的生活行为里,其本质却是早在圣贤道出之前就存在了。
握手临歧更可语?慇勤莫愧别离筵。
握手临歧¹更可语?慇(yīn)勤莫愧别离筵(yán)²
译文:我们即将分别之前还有什么话可以说?姑且劝勉大家不要辜负了践行的酒席吧。
注释:¹临歧:赠别之辞。²筵:筵席。

biézhūshēng--wángshǒurén

miánmiánshèngxuéqiānniánliǎngliángzhīshìkǒuchuánshíhúnlúnzáocóngguīchūfāngyuán

yòngchángxíngnèizhízàoxiāntiānwèihuàqiánshǒulíngèngyīnqínkuìbiéyán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qí)¹请老²,晋侯³问嗣(sì)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狐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shú)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¹⁰佐之¹¹。君子¹²谓祁奚于是¹³能举¹⁴¹⁵矣。称其仇,不为谄(chǎn)¹⁶;立其子,不为比¹⁷;举其偏¹⁸,不为党¹⁹。《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²⁰荡荡²¹。”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²²。”祁奚有焉。
译文:祁奚请求退休。晋悼公问祁奚谁可接任,祁奚推荐仇人解狐。正要立解狐,解狐却死了。晋悼公征求意见,祁奚推举自己的儿子祁午。正当此时,祁奚的副手羊舌职也死了。晋悼公又问:“谁可接任?”祁奚答道:“其子羊舌赤适合。”晋悼公便安排祁午做中军尉,羊舌赤佐助。我认为这件事足可说明他很能推荐贤人。推举仇人,不算是诌媚;拥立儿子,不是出于偏爱;推荐自己的下属,不是为了结党营私。商书说:“没有偏爱,没有结党,王道坦坦荡荡,公正无私。”说的就是祁奚了。解狐被举荐,祁午接任、羊舌赤任职:立了一个中军尉而作成了三件好事,真是能举荐贤人啊。正因为自己为善,所以能举荐与自己一样的人。诗经说:“只有像(祁奚)这样有才德又心胸宽广之人,才能推举出和他一样有品性的人。”祁奚真是贤德的人。
注释:¹祁奚:字黄羊,晋国大臣。²请老:告老,请求退休。³晋侯:指晋悼公。⁴嗣:指接替职位的人。⁵称:推举。⁶解狐:晋国的大臣。⁷午:祁午,祁奚的儿子。⁸羊舌职:晋国的大臣,姓羊舌,名职。⁹孰:谁。¹⁰羊舌赤:羊舌职的儿子。¹¹佐之: 辅佐他,这里这指担当中军佐。¹²君子:作者的假托,《左传》中习惯用来发表评论的方式。¹³于是:在这件事情上。¹⁴举:推荐。¹⁵善:指贤者。¹⁶不为谄:不算是谄。谄:谄媚,讨好。¹⁷比:偏袒,偏爱。为私利而无原则的结合,这里指偏爱自己亲人。¹⁸偏:指副职,下属。¹⁹党:勾结。²⁰王道:理想中的政治。²¹荡荡:平坦广大的样子。这里指公正无私。这两句话见于《尚书·洪范》。²²惟其有之,是以似之:见《诗经·小雅·裳裳者华》。只有像(祁奚)这样有才德狐心胸宽广之人,才能推举出和他一样有品性的人。

  一个正直无私、胸怀广阔的古代贤者形象跃然纸上。祁奚很有自知之明,年纪大了请求退休,绝无老马恋栈的患得患失心态。晋悼公五次三番征求意见,正是对祁奚人品的高度信任。仇人解狐得到推荐,难道是祁奚刻意讨好献媚吗?让儿子接任,副职之子辅佐,难道不怕授人以结党营私的话柄吗?然而这些,丝毫没有影响祁奚的心态,他已经到了“从心不逾矩”的年龄段。作为老臣,祁奚拥有圆熟的政治智慧和良好的判断力,他公私分明,思虑严密周详,洞察力强,处事很有分寸。“建一官而三物成”,祁奚勇敢无私的政治良心令人肃然起敬。

  识才用才是贯穿人类发展的始终话题。人们总希望自己能遇到伯乐。其实,伯乐华而不实,他不过是替君主找找千里马顺便讨些劳务费的帮闲人而已。君主爱作秀,与伯乐沾边,自然也就博到爱才的美名。只有祁奚,才真正懂才、识才、起才,他相当务实,政治经验丰富,思维冷静清晰,更可贵的是正直的政治品格,这就保证经他挖掘乃到推荐使用的人才,含金量更纯,成才率更高。历史上,管仲、萧何、徐庶、鲁肃、魏征、狄仁杰、欧阳修、元脱脱、李善长、曾国藩等,也都是与祁奚同类的贤者仁人,他们举荐了众多忠臣良将,因了他们的合力,中国封建王朝的“龙脉”得以成为世界史上延续最长的典型。

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
江皋(gāo)¹闻曙(shǔ)²,轻枻(yì)³理还舼(qióng)
译文:钱塘江边的西陵渡头,我和送行的亲友们听到了晨雾中传来的钟声。上岸后,船工开始整理船舱,用小木桨把船里的积水抛向外面,并准备回去。
注释:晓发:白发。晓,指天刚亮的时候。¹江皋:江岸,江边。²曙钟:拂晓的钟声。³枻:船舷或船桨。⁴舼:又作“舡(chuán)”,古书上指一种小船。
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海潮¹夜约约,川露晨溶溶²
译文:夜色未尽下的海潮还隐隐约约的起伏,但正在退去。而吴山下的晨雾一阵一阵地涌动着。
注释:¹海潮:指海水定时涨落的现象。²溶溶:河水流动的样子。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始见潮上鸟,犹埋云外峰。
译文:沙滩上已见到鸟儿在飞翔,尤其是北岸的诸多山峰,还像埋在云雾中一样,缥缈难见。
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故乡杳(yǎo)¹无际²,明发怀朋从。
译文:我回头去看了一眼故里坊宅,只见到了萧然山的外貌,而家乡似乎已在无边无际的地方了,潘水边的云门寺等更是全无踪影。再说亲友们已经回去了,这时怀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注释:¹杳:远得看不见踪影。²无际:没有边际,没有穷尽,也作无边,无涯。

  从题意中可知,这是贺知章早晨离别故乡,出发去远方之地的一首诗作。从贺知章的生平看,可能是年青时离开永兴县去长安赶考的一首诗。永兴在越西的水网地带,当年民间交通以小船为多,贺知章一早出发时坐的便是舟舡,先送到驿道上的一个渡头,再转入大道。从“江皋”、“海潮”两句看,写诗地应在海边的浙江西陵渡一带,对江便是杭州城的吴山和玉皇山。从晨露溶溶等描述看,贺知章故居到江皋的时间约行了一两个小时,路程有二三十里,因中间隔着萧然山,看不见故居,所以像似“故乡杳无际”了。

  由于贺知章青少年时离开了“思家桥村”,迁居至来苏乡潘水河边,所以他是从来苏乡坐船出发,经官河或西城湖水道进入西陵驿的。全程约三十里。

  首联“江皋”是指钱塘江边的西陵渡头,贺知章及送行的亲友们听到了晨雾中传来的钟声。上岸后,船工开始整理船舱,用小木桨把船里的积水抛向外面,并准备回去,所以叫做“轻枻理还舡”。第二联写早晨江边的光景,夜色未尽下的海潮还隐隐约约的起伏,但正在退去。而吴山下的晨雾一阵一阵地涌动着。“川”指两山间或山坞中的平地,山气和地气在这里大量交融,形成溶溶雾水。沙滩上已见到鸟儿在飞翔,尤其是北岸的诸多山峰,还像埋在云雾中一样,缥缈难见。全诗表达了贺知章心向远方求取功名的急切心情,也写出了钱塘江畔的优美景色。

  最后一句“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着重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留恋,对亲友的深情。当时,他回头去看了一眼故里坊宅,只见到了萧然山的外貌,而家乡似乎已在无边无际的地方了,潘水边的云门寺等更是全无踪影。再说亲友们已经回去了,这时怀乡之情便油然而生。如果这次远行是去长安应举的话,那么贺知章五十年后写《回乡偶书》的意境正好与《晓发》相对应。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¹牛角弯环²,我牛尾秃(tū)³
译文:你的牛犄角弯曲成环,我的牛尾巴纤细毛又疏。
注释:¹尔:“你”的意思。“尔”与下一句的“我”:牧童间彼此相称。²弯环:弯曲成环状。³秃速:凋疏,此处是说牛尾细而毛稀。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共拈¹短笛与长鞭,南陇(lǒng)²东冈³去相逐。
译文:都拿着短笛和长鞭,在南垄东冈赶着牛儿找草吃。
注释:¹拈:用手指拿着。²陇:田埂。³冈:山脊、山岭。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短斜草远牛行迟¹,牛劳牛饥唯我知;
译文:太阳西下草远牛行迟,牛疲劳还是饥饿只有我知道。
注释:¹迟:慢。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译文:我骑在牛身上唱歌坐在牛身边玩耍,晚上回家还要靠在牛身旁躺一躺。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¹输租²卖我牛。
译文:整年放牛什么也不忧虑,只害怕卖掉这牛去交纳租子。
注释:¹但恐:只怕。²输租:交纳租子。

  这首仿乐府诗,写了两个天真活泼的牧童在共同放牧、追逐嬉戏中的喜悦和与牛相依相傍的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对牛的感情,同时在结尾也表现出作者对于苛税的不满之情。这首诗写景物细致入微,新颖逼真,崇尚写实,抒情含蓄蕴藉,韵味深长。

  诗借牧童口吻展开。几个农家孩子同去放牛,他们边放牧边调笑,一边指认着各自的牛:角最弯的是你家的,尾巴没几根毛的是我家的……他们“短笛无腔信口吹”,摇着长鞭,在田头地角赶着牛儿找草吃。太阳落山了,别让牛群跑得太累,近处没有好草,别叫牛群吃不饱。该怎么放牧,这些孩子全知道。牛吃饱了,骑在牛背上唱歌;牛要反刍,就坐在牛身边歇一歇;晚上回到家,还要靠在牛身旁躺一躺。牧牛的孩子与牛有这么深厚的情谊,因为牛是农家宝,垦荒耕种要靠它,牵挽载重也靠它。农民都不感激牛、珍惜牛。农家孩子如此爱牛亲牛,高启非常理解,写来真实可信,情趣盎然。想来,诗人“少年习耕锄”的时候,也是曾有过一段牧牛爱牛的亲身体验的。

  倘若诗只写到这里就结束,那内容就失诸单薄了。高启给它安排了一个更深的层次:末二句由牧牛之乐转为牧牛之忧,揭出农民最大的隐忧来,那就是“输租”。繁重的苛捐杂税,会逼得农民卖牛抵债。这个严峻的现实,甚至在天真烂漫的农家孩子心里,也投下了沉重的阴影。这最后两句诗,是画龙点睛之笔,足章明志,有发人深省的力量。

  这首诗有意不用典,不藻饰,以求得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前八句写牧牛之乐,是欲抑而先扬;后两句点出牧牛之忧,是先扬之后抑。抑扬对比,颇见匠心。诗人要表达对农家的同情和关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鞭挞,捉笔为诗,却不假论辩,而用牧童爱牛亲牛的形象画面来道出,显得不空洞,不枯燥,不说教,小中见大,真切感人,在平实中兼见艺术构思的新颖。

参考资料:
1、 洪珏.明人诗词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01月第1版:31-33

niú

gāo míngdài 

ěrniújiǎowānhuán niúwěi 
gòngniānduǎnchángbiān nánlǒngdōnggāngxiāngzhú 
xiécǎoyuǎnniúxíngchí niúláoniúwéizhī 
niúshàngchàngniúxiàzuò guīháixiàngniúbiān 
chángniánniúbǎiyōu dànkǒngshūmàiniú 
别愁已万绪,离曲方三奏。
别愁已万绪,离曲方三奏。
远宦一辞乡,南天异风候。
远宦一辞乡,南天异风候¹
注释:¹风候:风物气候。
秦城岁芳老,越国春山秀。
秦城¹岁芳²老,越国³春山秀。
注释:¹秦城:指长安。²岁芳:指春花。³越国:诸暨一带春秋时属越国。
落日望寒涛,公门闭清昼。
落日望寒涛,公门¹闭清昼²
注释:¹公门:衙门。²闭清昼:白天闭门。谓政务清闲。
何用慰相思,裁书寄关右。
何用慰相思,裁书¹寄关右²
注释:¹裁书:写信。²关右:即关西。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sòngzhūwángzhǔ簿zhīrèn--

biéchóuwànfāngsānzòu

yuǎnhuànxiāngnántiānfēnghòu

qínchéngsuìfānglǎoyuèguóchūnshānxiù

luòwànghántāogōngménqīngzhòu

yòngwèixiāngcáishūguānyò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