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人摘几番桃,月下犹吹弄玉箫。为病书符何日了,云軿看即下丹霄。
瑶池人摘几番桃,月下犹吹弄玉箫。为病书符何日了,云軿看即下丹霄。

rénchūchénānshīshǒu--zhōuzhī

yáochírénzhāifāntáoyuèxiàyóuchuīnòngxiāowèibìngshūleyún軿píngkànxiàdānxiāo

周紫芝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 166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檐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
屈指数春来,弹指¹惊春去。檐(yán)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
注释:¹弹指:比喻时间短暂。
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十二雕窗六曲屏,题遍伤春句。
外日喜春晴,外夜愁春雨。十二雕(diāo)窗六曲屏,题遍伤春句。
这首送春词,抒写了伤春惜春的情怀。上片言春之短暂。屈指迎春,弹指春去。画檐蛛网,也留春住。下片抒写伤春愁绪。几日春晴,几夜春雨,春将归去矣!伤春之句,题遍屏窗。全词曲折有致,思绪缠绵。工巧婉丽,饶有韵味。
季春五日有感而作,歌以自适也。
季春¹五日有感而作,歌以自适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唐五代时为单调,至北宋苏轼始变为双调。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韵。¹季春:暮春。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阶前流水玉鸣渠¹。爱吾庐²,惬(qiè)³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译文:台阶前的流水似有玉石鸣奏在水渠。我爱我的茅屋,惬意于幽静室居。屋后上有青山,山中飞鸟很高兴托身于此。年轻时功名事业徒然自许,今天我已老了,还能到何处去?
注释:¹玉鸣渠:形容渠水淙淙,声如碎玉。²爱吾庐:语出陶渊明《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³惬:适意,快意。⁴屋上青山:化用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⁵相呼:一作“相於”,相与,相交往。⁶少日:年少之时。⁷空自:徒然,白白地。⁸何如:如何,怎么样。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摩诘起,凭画作、倦游图。
闲来活计¹未全疏²。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³。谁唤九原摩诘(jié)起,凭画作、倦游图。
译文:闲来谋生的活计并未全抛弃。在月下打鱼。在雨中锄地。芳香的花底清风吹来,吹乱了还未读完的书。谁能把黄泉地下的王维唤起,让他来绘出一幅倦游画图?
注释:¹活计:生计,谋生的手段。²疏:生疏。³“花底”二句:化用唐薛能《老圃堂》:“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⁴九原:本为山名,在今山西新绛北。相传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⁵摩诘:唐代诗人王维的字。⁶倦游:无意出外作官。凭画作、倦游图:一作“添画我、辋川图”。

  这首词的主旨是写隐居之乐。上片写幽居的闲适:阶前流水、屋上青山、禽鸟依人,这样美丽的居住环境构成了一幅幽美的画境。而过片处故设一问,翻起波澜,引起下文。然后于下片巧妙作答,今日月下打鱼,雨中耕锄,花间读书的生活如此美好。只可惜不能唤起王维为之写生作画的兴致。全词笔调活泼,新奇自然,具有雅人风致。

  词的上片写居室周围的环境,下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

  “闲”字是一篇之眼。景闲,心闲,人闲。阶前溪水溅玉,屋后山鸟相呼,万物无心任性,是之谓景闲。既不须奔走仕途,劳形案牍,也不须防人倾轧,终日焦虚,是之谓心闲。词人月下垂钓,雨中锄瓜,栽花读书,是之谓人闲。有此三闲,何乐不为?故词中曰“爱吾庐,惬幽居”,这里的“爱”“惬”,不仅表现了作者欢悦的情绪,而且表明了作者的志趣。然而,从“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这几句看,其中又隐藏着辛酸味,有一种“万不得已”的心情。由于时移世变,又不甘奉事新朝,他只能闭户隐居,以”闲“自乐了。功名事自是免谈,何况”老矣“!

  假如全篇只写一个“闲”字,亦未免浮浅。作者不说这是一篇“闲居赋”,却称之为“倦游图”。“倦”与“闲”相对而又相伴。“倦”是对世事而言,“闲”是指归隐之乐。词中主要笔墨是写“闲”,但上、下两片结尾透露“倦”意。“倦”是思“闲”的促进剂。有了“倦”字相映照,这个“闲”字就有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其中包含对干戈挠攘的逃避,对功名利禄的否定,也包含着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格理想。这是作者对半生经验痛苦反思的结果,也和中国文化传统的积淀有关。结句谓吹起摩诘于九原,将自己的生活画作“倦游图”,当然想到过王维是个山水画大名家,但更主要的是因为王维也曾隐居于蓝田辋川,与作者为同调,句中含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意思。

  词中所写情景,看上去非常单纯,实际处处隐含着对比。少日志在功名,今日乐在归隐;人世之纷乱,与自然之和谐,等等。不仅今与昨是对立的,眼前的和谐之中也潜伏着内心的冲突。以陶渊明之旷达,中夜不眠时尚不免作“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慨叹;词人在自得自赏之余,想起少年时的志向,因世变而终止,止水般的心里也不免荡起感伤的微澜。只是这个生活的大弯儿无法转回去,作者乃注目于眼下的自适,以维持内心的平衡。但是这种种对立,依然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心态,构成了作品内在的张力,比那种情感单纯的一边倒的作品,更具有思想的深度。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唐圭璋,缪钺,叶嘉莹撰写.宋词鉴赏辞典 6.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2332-2333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千家山郭静朝(zhāo)晖,日日江楼坐翠微¹
译文:有着上千户人家的山城静对着朝晖,每天都在江楼上面对山色翠微。
注释:¹翠微:青山。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¹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译文:常来的渔翁在江里放船,清秋的燕翠在空中上下翻飞。
注释:¹信宿:再宿。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匡衡¹抗疏²功名薄,刘向³传经心事违。
译文:学匡衡那样上疏直谏结果功名不就,像刘向那样授徒传经也事与愿违。
注释:¹匡衡:字雅圭,汉朝人。²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³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¹
译文:而昔日的同学少年都已脱离了贫贱,他们著长安轻裘肥马享富贵。
注释:¹轻肥:即轻裘肥马。《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qiūxìngshǒu ·sān

 tángdài 

qiānjiāshānguōjìngzhāohuī jiānglóuzuòcuìwēi 
xìn宿rénháifànfàn qīngqiūyànfēifēi 
kuānghéngkàngshūgōngmíng liúxiàngchuánjīngxīnshìwéi 
tóngxuéshàoniánduōjiàn língqiúqīngféi 
金风淡荡,渐秋光老、清宵永。小院新晴天气,轻烟乍敛,皓月当轩练净。对千里寒光,念幽期阻、当残景。早是多愁多病。那堪细把,旧约前欢重省。
金风¹淡荡,渐秋光老²、清宵(xiāo)³永。小院新晴天气,轻烟乍(zhà),皓(hào)月当轩练净。对千里寒光,念幽期阻、当残景。早是多愁多病¹⁰。那堪¹¹细把,旧约前欢重省¹²
译文:秋风和舒,秋色渐老,长夜孤清。天气新近晴好,小院里轻雾刚刚散去,皓月临窗室内洁白明亮。面对遥远寒冷的月亮和残破的景色,想到幽会佳期受阻,早已是时常忧愁、体弱多病的我,哪能敢再仔细地回忆从前的盟约和欢乐?
注释:¹金风:秋风。²渐秋光老:即”秋光渐老“,秋色渐渐深了。由此可知其时为七月。³清宵:清净的夜晚。⁴轻烟乍敛:淡淡的雾气刚刚收敛。轻烟,淡淡的雾气。⁵当轩:对着长廊。⁶练净:形容月光明净如练。练,丝绸。⁷千里寒光:广阔无边的月光。寒光,清冷的月光。⁸幽期:私定的约期。⁹早是:已是。¹⁰多愁多病:因忧愁而病弱。¹¹那堪:哪能承受。¹²省:回顾,回想。
最苦碧云信断,仙乡路杳,归雁难倩。每高歌、强遣离怀,奈惨咽、翻成心耿耿。漏残露冷。空赢得、悄悄无言,愁绪终难整。又是立尽,梧桐碎影。
最苦碧云¹信断,仙乡²路杳(yǎo)³,归雁难倩。每高歌、强遣(qiǎn)离怀,奈惨咽、翻成心耿(gěng)。漏残露冷。空赢得、悄悄无言,愁绪终难整¹⁰。又是立尽,梧桐碎影。
译文:最痛苦的是远方音信断绝,仙乡的道路遥远崎岖,难以恳求鸿雁把佳音传递。每到这个时候,总是悲伤高歌,强行排泄心中的离情,无奈,凄惨悲哀的歌声,反而使人烦躁不安、心事重重。漏将尽、夜已深,霜露更寒冷。徒然赢得忧伤无言,愁绪终究难尽。又是长久的伫立,直到月亮沉落,零星破碎的梧桐树影的消逝。
注释:¹碧云: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²仙乡:仙人所居处。此处借称所思之人的居处。³路杳:路途遥远。⁴倩:请。⁵高歌:登高而歌唱。⁶遣:排解。⁷惨咽:因悲惨而声咽气堵,说不出话。⁸耿耿:心中想念,愈加割舍不下。⁹漏残:计时漏壶的水将滴尽,即夜将尽的意思。¹⁰难整:难以整理。

  这是一首秋夜怀人之作,词中铺写深秋月色和离情别绪, 皆是层层翻出,尽情挥洒。

  上片首韵中的“渐秋光老、清宵永”写秋色渐深,长夜渐深,这是此词怀人的景节与时间。次韵所说“小院”,是词人所居客馆的小院,这是此词怀人的地点。这两韵主要写深秋长夜小院之景:“金风淡荡”秋风融和恬静;“新晴天气”,雨后爽适宜人;“轻烟乍敛”,迷蒙的雾气渐渐散开;“皓月当轩练净”,皎洁的明月当窗,洒下如白绸缎般的银光。这些景色为怀人铺下素雅清明的背景,于是以下进入怀人的主题。词人面对皓月的“里寒光”想及千里外的知己,当初共有的“幽期”,幽隐的期约,被阻碍而不得实现,·当残景”意思是:面对清秋之景,更加感到期约也如残秋零落不可收拾。且自身早已是“多愁多病”,怎么还能禁受得了把旧日的期约与前时的欢聚细细思索?

  过片换头一韵中“碧云信断”、“归雁难倩”反用苏武滞留塞北以雁传书的典故,写书信也不得传递,进一步诉说怀人之苦。这离怀每每用放声高歌”的方式来“强遣”,无奈唱出来的声音凄惨喑哑,“翻成心耿耿”,反而使内心更加不能平静。底下插入一韵四字景语“漏残羹冷”,明写自然界夜更深,天更凉,衬出怀人的心绪更为凄冷,又暗写了词人在怀人中度过了无寐长夜。此刻留给词人的只有“无言”的静悄,只有“难整” 的“愁绪”。煞拍“又是立尽,梧桐碎影”二句化用唐末吕岩的词《梧桐影·明月斜》:“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写自己长夜不寐,徘徊梧桐树下期盼故人的情状。景与开篇之小院皓月呼应,情则总括并收束全篇,余味不尽。

  总观全词,写景的素雅清明尚可不论,高歌遣愁这种颇具阳刚意味的行动,以及运用苏武故事与吕岩词章,都可判明所怀之人是词人的同性知己。尤为不可忽略和误会的是“幽期”一词儿,此词最早见于谢灵运的诗《富春渚》:“平生协幽期,沦踬困微弱。”吕延济的注将其中含义阐释得更为明彻:“往时已有幽隐之期,但以沉顿,困于微弱,常不能就。”可知此中包含了词人旧时与好友有过某种期约却难以实现的深义在,可能有着词人的一番理想与志愿的难言之隐。如此解,词中“早是多愁多病。那堪细把,旧约前欢重省”也才更有着落。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540-542

qīngbēi··jīnfēngdàndàng--liǔyǒng

jīnfēngdàndàngjiànqiūguānglǎoqīngxiāoyǒngxiǎoyuànxīnqíngtiānqīngyānzhàliǎnhàoyuèdāngxuānliànjìngduìqiānhánguāngniànyōudāngcánjǐngzǎoshìduōchóuduōbìngkānjiùyuēqiánhuānzhòngshěng

zuìyúnxìnduànxiānxiāngyǎoguīyànnánqiànměigāoqiángqiǎn怀huáinàicǎnyànfānchéngxīngěnggěnglòucánlěngkōngyíngqiāoqiāoyánchóuzhōngnánzhěngyòushìjǐntóngsuìyǐng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暖戏¹烟芜(wú)²锦翼齐³,品流应得近山鸡。
译文:温暖时节鹧鸪在平野嬉戏彩翼同齐,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像。
注释:¹戏:嬉戏。²烟芜:烟雾弥漫的荒地。³锦翼齐:彩色的羽毛整齐。⁴品流:等级,类别。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雨昏¹青草湖²边过,花落黄陵庙³里啼。
译文:黄昏时烟雨中从青草湖边迅疾飞过,落花时节躲在凄冷的黄陵庙里哭啼。
注释:¹雨昏:下雨天空阴沉。²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³黄陵庙:祭祀娥皇、女英的庙。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游子¹(zhà)²征袖³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译文: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禁不住泪湿衣袖,佳人刚一唱起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就黯然低垂。
注释:¹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²乍闻:刚听到。³征袖:指游子的衣袖。征,远行。⁴翠眉:古时女子用螺黛(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画的眉。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相呼相应湘江阔¹,苦竹²丛深日向³西。
译文: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相互相应,它们栖息在苦竹深处红日已经偏西。
注释:¹湘江阔:宽阔的湘江。湘江:长江支流,在今湖南省。²苦竹:竹的一种,笋味苦。³日向:一作“春日”。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它的叫声民间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郑谷咏鹧鸪不重形似,而着力表现其神韵,正是紧紧抓住这一点来构思落墨的。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首联是说,鹧鸪在温暖的烟色荒地上面嬉戏,只见它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像。

  开篇写鹧鸪的习性、羽色和形貌。鹧鸪“性畏霜露,早晚希出”(西晋崔豹《古今注》)。开首着一“暖”字,便把鹧鸪的习性表现出来了。“锦翼”两字,又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在诗人的心目中,鹧鸪的高雅风致甚至可以和美丽的山鸡同列。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雕细镂的描绘,而是通过写起嬉戏活动和与山鸡的比较作了画龙点睛式的勾勒,从而启迪人们丰富的联想。

  首联咏其形,以下各联咏其声。然而诗人并不简单的摹其声,而是着意表现由声而产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韵。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颔联是说,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这一带,历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迁客流人到此最易触发羁旅愁怀。这样的特殊环境,已足以使人产生幽思遐想,而诗人又蒙上了一层浓重的伤感气氛: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荒江、野庙更着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此时此刻,畏霜露、怕风寒的鹧鸪自是不能嬉戏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鸣了。然而“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反复吟咏,似又像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听鹧鸪的声声哀鸣而黯然伤神。鹧鸪之声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这两句之妙,在于写出了鹧鸪的神韵。作者未拟其声,未绘其形,而读者似已闻其声,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风韵了。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颈联是说,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的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颈联两句,看来是从鹧鸪转而写人,其实句句不离鹧鸪之声,承接相当巧妙。“游子乍闻征袖湿”,是承上句“啼”字而来;“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鹧鸪声而发。佳人唱的,无疑是《山鹧鸪》词,这是仿鹧鸪之声而作的凄苦之调,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的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在诗人笔下,鹧鸪的啼鸣竟成了高楼少妇相思曲、天涯游子断肠歌了。在这里,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了。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尾联是说,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声此起彼伏, 同是不幸遭遇的人们的情怀水乳交融;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最后一联,诗人笔墨更为浑成。“行不得也哥哥”声声在浩瀚的江面上回响,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和在呼应?这是颇富想象的。“湘江阔”、“日向西”,使鹧鸪之声越发凄唳,景象也越发幽冷。那些怕冷的鹧鸪忙于在苦竹丛中寻找暖窝,然而在江边踽踽独行的游子,何时才能返回故乡呢?篇终宕出远神,言虽尽而意无穷,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相思之愁。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难怪诗家要称他“郑鹧鸪”了。

参考资料:
1、 雅瑟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427-428页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156-1157页 .

zhè

zhèng tángdài 

nuǎnyānjǐn pǐnliúyīngjìnshān 
hūnqīngcǎobiānguò huāluòhuánglíngmiào 
yóuzhàwénzhēngxiùshī湿 jiāréncáichàngcuìméi 
xiāngxiāngyīngxiāngjiāngkuò zhúcóngshēnxiàng西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